脱水读 >  天涯 >  关天茶舍 >  太阳系大一统论

太阳系大一统论

楼主:老头子2018  时间:2019-09-24 21:54:25
太阳系大一统论

我虽然是理科出身,但是多年来对于哲学痴迷不已,尤其花费了近十年在研究道学。道学的实质是哲学的大一统学问,在对道学深度思考之后,个人以为道学世界观已经基本建立起来了,可是这个事物让人们接受,却需要很多时间,对于我来说,让道学发扬光大急了也没用,于是就闲暇时间讨论点物理问题。

哲学和物理是基本相同的,一些问题物理理论解决不了,从哲学方面或许能提供一种新的看法,在对一些问题从碎片化到系统化的过程里,我发现物理学也可以建立大一统理论。无独为偶,在阅读一些文献时候,发现很多科学家也曾经试图建立宇宙大一统理论,但是似乎都不是很成功。大一统是一种伟大设想,宇宙一切事物的原理应当是均匀的、一致的,如果理论上没法一致和统一起来,一定是理论上有重大残缺或者矛盾之处,以至于到了高层,理论和理论互相冲突,真理和真理互相违背,给更多人造成很多困扰。

我并不是专业搞物理的,所以知识深度没有物理学家宽广。连科学家都对于宇宙一知半解,我就更难以建立“宇宙统一论”了,我想人类对于太阳系还是比较了解的,姑且叫“太阳系大一统论”要好一些。宇宙统一论就让知识更加丰富的人们来完成它吧。在讨论太阳系大一统的过程里,我尽量多用文字和思辨的方式讨论,少用数学公式推导,但是该使用公式和示意图的时候,我会继续使用它们。

楼主:老头子2018  时间:2019-09-24 21:54:25
第一章 空间是什么
物理现象还是要从空间谈起,没有空间,一切物理现象几乎无从谈起。空间是什么,我们要把这个概念理顺。无论宏观能观测到的那些无数星云,我们了解更多的太阳和八大行星,身边的一切能触摸的事物,微观上诸如飞虫、细菌、细胞,更加微观如分子、原子、甚至量子领域的事物都是在空间之内。宇宙中除了可以观察到的事物,还有无穷的虚空,这些也理应是空间。依照人类的观察,宇宙里有的空间有物质存在,有的空间没有发现物质,同时在这些领域又能观测到一些神奇的现象,人们推断宇宙里不仅有我们熟知的物质,还有一种东西叫做反物质。人类由物质组成,故人类用物质制造的一切工具,很难观测到反物质。至于是否有反物质,和反物质的特性随着科学的发展,它的神秘面纱早晚会有一天被揭开。
反物质目前尚在假想阶段,太阳系内我们先不考虑反物质,只假定太阳系就是纯空间和物质的组合体。我们通常把物质和空间区分开来,实际上物质只要存在,就会“占用”空间。空间比物质“大”多了,我们会发现一个规律,物质和空间无法完全区分开来,是空间把物质“装”进去的。
人类在建立坐标系的时候,往往用三维来表示空间,继而有人提出四维空间、多维空间。在太阳系大一统论里,我会否定一些玄化的理论。但是我们要做一些假设,来论证空间是什么。
1.如果有一种生灵,是电子构成的,我们把它叫做电子人。他会在金属里会四处游荡,金属无论多么密实,他都会在里面空空如也,想去哪里去那里,想吃就吃,想睡就睡。这种电子人只能在金属里生存,很难进入人类适宜的空气里去,即使他来到大气里,也会处处受阻。
2.假如光子能组成生命,这种人叫做光子人。光子人会在大气、玻璃、和一些宝石中自由穿梭,它碰到镜子和其他一些遮挡物却会举步维艰。
3.假如有一种暗物质人类,他进入物质世界必然阻力重重,物质世界不是他该来的地方。
那么人也是这个道理,我们认为那种虚空的叫做空间的东西,其实质是物质能够克服的事物,空间不是一无所有,而是人类认为它一无所有。它是什么样的东西?好比一个枣子,物质是核,空间是果肉。区别在于,果核非常小,果肉非常大,果核在果肉里可以随意移动。再打个比方,物质好比小虫子,而空间好比气泡,虫子带着气泡飞行,虫子在哪儿,气泡就在哪里。虫子永远别想飞出气泡去看看气泡外是什么。固然很多人试图寻找空间之边,他们不可能找到的。物质一定在空间之内,物质自己生产空间,空间就是物质的一部分。物质不要害怕没有空间了,只要有物质就一定有空间。
这些问题你如果认真思考了,就会赞同下一个看法:宇宙的空间无处不在;空间是相对的;宇宙没有边际,你过不去,不代表其他事物过不去。物质这种形态只是宇宙的一个部分,还有一部分,保守估计也得二分之一的内容人类对之全然无知。

“气泡”到底有多大,我想这是有弹性的东西,气泡外是有宇宙压力的,这种压力和太阳系周边的压力成一种平衡状态,或许太阳系的空间形状是个球体,或者是受到其它空间挤兑的不规则球体,它的半径至少在柯伊伯带之外,一个体量非常大的东西,这么大的一整个球体,均是本文研究的范围。



如图所示,在太阳系任意一点,宇宙压力和太阳系自身压力为大小近似方向相反的一组力,在太阳系边缘必然有个球面,这个球面上任意一点,P绝对等于-P。一组力绝对相等的时候,该事物保持静止状态。也就是说,在太阳系边缘,有一球面,理论上是静止不动的;但是太阳系以太阳为核心,带着诸多行星受某种神秘力量的牵引,正在高速运行。也就是说,太阳系任意一点受到的基本力除了宇宙压力和太阳系自身压力外,还有第三种力量。这个力量非常强大,却已经超出了太阳系范围,它来自哪里尚是未知数,这种神秘力量不在本文研究范围,本文所谓“宇宙压力”仅仅指的是P。
在太阳系的任意一点的事物,当P和-P不相等的时候,就会产生位移;当P值大的时候,就会压迫事物向太阳系轴心移动;当P值小的时候,-P就会压迫事物向太阳系外围移动。
太阳系的物质和宇宙的力量一旦不稳定,P和-P就会变化,相应的太阳系的空间也会变大和变小。如果-P的绝对值不断变小,小到一定程度,就牵引不了冥王星,于是冥王星就会被淘汰出太阳系之外;若是影响力继续变小,连地球都影响不了,地球必然会流浪于太阳系之外,就不再属于太阳系。
空间不是刚体,空间可以合并,自然就能“分家”,分还是合,都和影响力有关。太阳永远保持不变,太阳系就会永远保持不变(假定排除太阳系在运行过程中遇到其它流浪星系的可能);太阳能力增强或者减少,太阳系的空间就会随之变大或者减小。
虚空不是物质生产的空间,虚空是一无所有,物质进入虚空,所以虚空有了空间,这种空间对于物质构成的事物有效,对于非物质事物,除了光波、磁力我们略知一二外,其余事物基本不懂。有人把空间视为磁力场,这种看法有一定道理,太阳和周边事物的关系,很大程度在于磁力场的相互影响;但是磁力场的存在似乎更有深意,磁力场递减很快,而空间均匀稳定,体量非常大,目前看,磁力场无法和空间划等号。
人类和仪器很难触摸空间“边缘”的,唯有宇宙压力对于太阳系边缘洞若观火,这个P 值了解太阳系内部的一切变化,任何丁点变化都逃不过它的眼睛。故我们在后面的论述里,会把事物的空间的边缘视为一个刚体,假定它存在。事实情况是,P假如会变化,空间会变大也会变小;P倘若无穷小,太阳系空间就会无穷大;空间无穷大,要求太阳有无穷的能量,能源源不断的形成巨大压力。
太阳能力增加,太阳系就会膨胀,会带动跟多的小星星跟着太阳系奔跑;太阳能力减弱,会丢失固有的行星,最终让太阳变为孤家寡人。我们通过观察发现,离太阳越远,行星的运动速度越慢,慢到一定程度,太阳的能力进一步减弱,某些行星就会静止不动,这些行星离开太阳系是早晚的事情。
楼主:老头子2018  时间:2019-09-24 21:54:25
第二章 时间是什么
越是远离太阳中心,行星的速度越是慢,只要距离足够远,就会有一些行星慢慢被太阳系落下,而游离于茫茫宇宙中。据观测,柯伊伯带有成千上万的小天体,在柯伊伯带之外还有奥尔特云,这些区域是否受太阳系影响就不得而知了。太阳系在此区域就像一个过客,带领了大小行星从此处匆匆而过,那些小天体对太阳系有兴趣,就会跟着太阳系奔跑,要是不感兴趣会瞟一眼,跟着走几步,然后就不跟了。
太阳系离开之后,这些天体会寂静寥落于宇宙中,时间无论过了多久,它们一成不变,直到下一次再有天体光临。我们把不受任何影响、永远死气沉沉的宇宙区域叫做“死寂”。死寂区域,基本没有任何能量,因为一旦有了能量,就会和宇宙压力形成抗力,从而推动事物前进,事物只要会运动,就会连带的影响其他事物,于是死寂就变活了。
物质没有任何能量,宏观看物质保持静止不动;微观看粒子停止运动,电子也停止运动;这种状态对于物质来说,就是时间停止。时间停止一年和停止一亿年的效果是一样的,对于物质来说似乎睡了一觉;物质获取能量后温度升高,当温度和地球温度匹配之时,就可以和地球时间匹配,用地球的时间计量一切。
时间和运动一样,是相对的东西。太阳系内没有绝对静止的事物,故宇宙中的时间也是相对的。时间是物质的运动的一种描述,物质停止运动,物质则一成不变,时间就停止了。期间无论耗去多少时间,对于物质的运动来说,毫无意义。 物质从运动到静止,再从静止到运动,可以测得物质的“年龄”,假如物质一共运动了五十亿年,又一共静止了五十亿年,那么这个物质实际年龄只有五十亿年。
五十亿年的结果也是个相对的东西。星球年龄一般按元素衰变来推算的,一般认为放射元素半衰期是个稳定值;这个结果并没有考虑到温度的影响。元素衰变过程中产生一种波长很短的伽马射线,预想射线集中爆发,需要将物质加热到千万度高温,一旦到了临界温度,原子核就会聚变和裂变。
在空间章节我们也谈到,物质能量越高,对周围影响就越大;而普通事物假如能量一样,由于热容区别很大,就导致温度差别很大。一瞬间的高温,产生一瞬间的巨大空间,继而平静,空间随着影响力的降低而缩小。
无论多么短暂或者长久的时间,代表了一个原子的一生;换言之,温度越低,原子寿命越长,温度越高,原子寿命越短。我们在常温测得地球年龄为四十六亿年,假如期间地球经受高温炙烤,地球实际年龄会变短;假如地球经历长时期寒冷,地球的年龄就会远远大于四十六亿年,如果遇到死寂状态,那么地球究竟有多少年真的不好说。有人说太阳一生大概有九十亿年,按照温度越高元素衰变越快的理论看,太阳可能要比预想的年轻;而且太阳寿命到不了九十亿年。
地球经历过多次冰川世纪,这几乎是地球曾经时间停止的铁证,假如达不到死寂状态,也会迫使地球时间变慢。为何会产生这种现象?或许地球曾经和柯伊伯带的星体一样,曾经跟着某颗恒星移动,恒星能量衰减,于是地球被落下;地球进入死寂状态,又过了许多年,又有恒星经过,再次带了地球运动了许多年,由于温度过低,无法发育出生命物质;直到碰到太阳,无论地球的大小、距离刚好合适发育生命,这些生命最终演变为天地之灵——人类。
还有一种可能是,太阳带着地球奔跑,途经宇宙某极寒区域,或者这个极寒区域向太阳系移动,由于温度低至超过物质能理解的范畴,太阳系能量瞬间被吸收殆尽,连太阳都死寂了;这股极寒区域慢慢移走了,太阳有少数区域并没有停止运动,链式反应导致太阳重新复活,于是带了地球继续在宇宙间旅行。
地球经历了黑夜和寒冬,植物的种子和少数能力极强的动物或者微生物得以侥幸生存,只需要不到一亿年,就把地球发展的盎然生机。
我们能观察到的,有确凿证据的是曾经数以百万计的生灵曾经在地球上活跃过,可是几乎全部灭绝,追寻原因都找到了一条重要线索:和地球气候变化有莫大关系。然而我们观测太阳和地球时,基本判断这是一种稳定的存在,太阳不会神经病一般或明或暗,一定是经历了巨大变故,这股力量超越太阳系,强大至不可想象,所以才有地球的灭顶之灾。太阳带着地球正在高速奔跑,下一次危险在哪里,谁也无法知晓。
科学家推断,物质低至一定温度,一切运动停止。他们甚至根据理想气体模型推算出绝对零度为-273.15摄氏度。但是我们所知道的气体到一定程度会变为液体,液体到一定程度会变为固体。液体和固体会按照另一种模型热胀冷缩,他们提出的绝对零度是否真的会导致一切粒子停止运动,这是一个未知数。或许绝对零度远远低于-273.15摄氏度。若是按照温度越高,空间越大;温度越低,空间越小的理论看,一个固体空间达到极小值需要负的上万度,这才是绝对零度。然而只有宇宙低至一定温度,才有可能瞬间“吸干”太阳系能量,甚至温度低至太阳热核反应都要停止才行。这种温度低至,就算在你跟前燃放了一颗原子弹,也有如鞭炮一般,基本没有什么威力。
天文学家观测到宇宙中有一种神秘天体叫做黑洞,有一些解释说这种天体|引力极大,吸收一切物质,甚至把光也吸收进去。我对这种看法有点怀疑。我认为所谓黑洞就是极寒区域,它吸收周边一切天体的能量,而把周边变为死寂状态,哪里温度低至连光都被冻结,固然人类只能观测到黑乎乎的一片。黑洞的产生或许和宇宙熵有关,宇宙熵导致宇宙在膨胀,膨胀到一定程度会压缩另一种未知空间,一旦产生“化学反应”,就会产生黑洞来吞噬物质的空间,最终让宇宙达到一种物质和反物质平衡的状态。
楼主:老头子2018  时间:2019-09-24 21:54:25
第三章 行星运动的本质
一切运动是相对的,宇宙里没有完全静止的事物。就算物质达到死寂温度,物质时间停止了,如果温度继续下降,依旧会有能量被释放出去,这时候物质在进行另一种反应:聚变,随着原子核的塌缩,或许物质事物慢慢变为中子事物。也就是说,物质的时间停止了,另一种事物的时间启动了。甚至可以想象,温度低至一定数值,物质聚变就像过家家一般容易,把质子和中子随意摆放就不断生成新的元素,绝不会炸的满天响。是否真的如此,需要科技进一步发展且验证这种观点。
而我们常规所谓的运动,主要指的是物质在时间、距离、速度方面的关系。太阳系内的行星漂浮在太空中,究竟为何会运动?

如上图所示,A图为星球静止不动时模型,小圆表示物质核心,大圆表示物质生产的空间。空间并不可见,但是它存在的,宇宙压力P会作用在空间边缘;空间越大,宇宙的压力面积就越大;若是P=-P,该星球是静止的。压力一旦作用在空间上,就会导致空间变形,如B所示。我们经常听人说时空扭曲,其本质是压力导致空间变形的结果。
如果星球是均匀的,它的空间也该是均匀的;如果星球不均匀,它的空间就不均匀。这种不均匀的空间给了宇宙压力一个受力面,宇宙压力会压迫着这个受力面前行,运动一旦启动,星球只能按照一定方向曲率轻微改变,无法做九十度的大转弯。

在运动里,若是P和-P不对等,就会产生位移。太阳系内部的一切行星,其本质都是宇宙压力大于“太阳压力”的结果,宇宙压力压迫行星位移,最终形成了行星轨道。太阳若是没有能量释放,那些行星会静止不动;太阳一旦释放能量,就会和宇宙压力P形成对抗力量。太阳给星球提供能量的能量越大,宇宙压力作用在行星上的力量越是明显。
宇宙压力P是个定值,行星不断接受太阳能量形成压力-P,P若是不等于-P,就要有位移距离S,P和-P越是接近,星球移动的距离越短,它的速度越慢;P和-P瞬间差值越大,星球移动的速度越快,跑的距离越远。星球做匀速直线运动,宇宙压力从星球中心和太阳的中心连接线压过来,恰巧在个半径达到一种平衡,于是形成了星球轨道,因此星球周而复始的运动形成了。
星球获得的能量多,就跑的快,跑的快,曲率就小,就会离太阳远;获得的能量少,就会跑的慢,就会离太阳近。一般行星都是这个规律在围绕太阳运行。而彗星似乎比较特殊,它按照一定角度向太阳冲过来,温度越来越高,速度自然越来越快,接近太阳时候,把能挥发的物质全部挥发完毕,按照一定角度远离太阳。彗星天然带有吸附能力,能吸附太空中游离的水分、氨、氮等等物质,虽然离太阳远,但是似乎越是远离太阳,水分、氨氮等物质越是容易捕捉,以至于彗星远离太阳会慢慢变大;于是彗星表面积变大了,吸附能量的能力增强了,刚好到一定时间又可以到太阳附近浪荡一圈,于是彗星也是周而复始。
万有引力有几处矛盾的地方,很多人认为行星高速运转,是被太阳牵引着的,所以行星甩不出去,若是真如此,越是靠近太阳的星球运动速度越是慢才对,离太阳越远的星球运动越是快才对。而事实和万有引力的存在完全相反。星球运行另有系统,不是万有引力的问题,而是宇宙压力形成了推力,导致万物运行。
如果万物有引力,地球和月球那么近,应当啪的一声牢牢结合在一起才对,这种现象并没有发生,而是相安无事的相伴了千万年。
这里面有个重要的问题,星球得到能量,运行速度就变快了,这种趋势是要逃出太阳系;如果能力丢失,离太阳越远,就越是寒冷,星球能量丧失会更快,宇宙压力就会相应的减少,速度变慢宇宙压力会把它推回原轨道。目前看,只要太阳能力不变,这些星球是无法逃出太阳系的。太阳系在运行过程里,如果途经死寂星球区域,把星球驱动了,能让它在一定速度运行,它会成为太阳系新的行星。
楼主:老头子2018  时间:2019-09-24 21:54:25
第四章 速度的本质
星球和宇宙压力存在一个压力差每秒的关系,压力差每秒越大,星球跑的越快,跑的距离越远。压力差每秒越是低,跑的速度越是慢,距离越是短。宇宙压力的形成,和宇宙自身温度有关;故而它和星球温度息息相关。温度越是接近太阳系边缘平均温度,这个差值就越小;越是靠近太阳,这个差值越是大。太阳系的太空内,一定自然的匹配这个规律:
物质每升高一度或者降低一度,宇宙压力就会自然匹配事物提速或者降速的能力。事物材质不变,体积不变,每变化1摄氏度会匹配对应的速度,这是一个定值。这个规律简称温速定律。
用直白的话说,在太空中,预想事物速度跑快点,只要烧热点就行了;预想事物跑慢点,只要降温就可以了。
在地球上静止的事物,你若是有能力把它瞬移到太空,它就会自动计算温度差和压力差,不需要施加任何外力,它就能按几十千米每秒的速度飞行。如果轨道计算好了,它会按照轨道永远运行;如果不在轨道上,对应的速度和温度会让它自己寻找轨道。
无论任何材质的行星,不施加外力的情况下,只要温度恒定,它的速度是恒定的。不同的材料比如纯铝、纯铁和纯水组成的行星,纯铝对温度更加敏感,故纯铝行星会跑的更快,纯铁行星次之,水行星跑的最慢。太空中如果放置一块石墨,石墨吸收热量且散发不出去,就会高速奔跑,跑得快就会离太阳越远,离太阳足够远才能稳定下来,物质降温后,宇宙压力又逐渐推了石墨向太阳靠近,因此它的轨道呈椭圆状。由此推断太阳系内碳元素含量高的小行星会集中在某一区域。
把这个道理推广至所有行星,行星的轨道间距变大或者变小是常态化的,基本排除八大行星相撞的可能。
运动为何会有相对性?根本原理在于太阳系内部,不同材质的行星单位体积条件下,瞬间吸纳能量的不同而产生了不同的温度,温度直接对话宇宙,而产生了不同的速度,太阳系内的物质都在运动,速度的不同才有了相对性,这种相对性的实质是统一的,一致的。
速度与温度的关系和开普勒三大行星运行规律互相补充,毫无违和之处。
1. 所有的行星围绕太阳运动的轨道都是椭圆,太阳处在所有椭圆的一个焦点上。
为何如此?行星物质不均衡,初始速度不一样,吸热能力的差别导致行星公转速度时快时慢,行星的轨道在调整的过程中呈椭圆状。
2. 对每一个行星而言,太阳行星的连线在相同时间内扫过的面积相等。
暂时把温度和速度的关系称为温速定律。开普勒第二定律简直就是温速定律的说明书。


行星在相等时间内,在1区行走的距离为A,在2区行走的距离为B,在3区,行走的距离为C。相等的时间,距离A大于距离B,距离B大于距离C。在1区行星行走的速度更快。
三个区域,行星虽然时快时慢,但是面积的含义是动量,它们的值是相等的。
开普勒定律目前看不出瑕疵。在太阳系内,速度已经包含了光的散射影响,距离太阳远近不同而吸纳能量不同而产生的影响等因素。
开普勒第三定律:绕以太阳为焦点的椭圆轨道运行的所有行星,其各自椭圆轨道半长轴的立方与周期的平方之比是一个常量。
第三条定律有点复杂,这条定律隐藏着每个星球的巨大秘密。星球的质量、热容等数据都和这个定理有关。
万有引力也是根据这个定律推导出来的。万有引力这种描述对不对,可能是个问号。经典力学中牛顿力学三大定律至开普勒三大行星运行定律,在物理领域,走的都是直线,基本没有问题。当然今后牛顿力学三大定律的成立需增加一个条件,这个条件是,在同等温度下,牛顿力学三大定律才能在太空中适用。
楼主:老头子2018  时间:2019-09-24 21:54:25
第五章 宇宙压力减速度
得到这个名词,我也哑然失笑。这个词汇和地球重力加速度似乎是一回事。是一回事,又不全是一回事。既然要搞太阳系大一统论,宇宙压力减速度要包含地球重力加速度才行,而且要让这个关系适用于每个行星才行。


假设直径A-D,也就是小圆为地球,把地球通过球心挖通,小球从A点扔入坑中,小球会在O点速度最大,然后速度慢慢减少,最终在D点出现。理论上,在AD两点的g值都是9.8米每秒,基本没什么疑问的。但是O点呢?对的,O点的g=0。一旦过了O点,速度会慢慢降低,最终会降低为9.8m每秒。从9.8米每秒的加速度降低至0米每秒的加速度,就不再是加速度,而是减速度。

再做一个假设,小球从大气层B点掉下,按照钟摆理论,它会在E点恢复原速。从B到O是一个匀减速的过程,从O到E确是一个匀加速的过程。它若想从E点到F点,必须继续加速才能到达F点。同理,如果想突破F,要继续努力加速,最终进入太空。

至于人们人云亦云说海拔越高,g越小,按照这种理论,为何鸟飞不到对流层呢?按照G=mg理论,重力减小鸟飞的就越高才对。爬山运动员可能感触更深,爬的越高,腿就像灌了铅,爬一厘米都是困难的。无论飞机火箭也是这个道理,这个道理在给人们讲述一个客观事实:海拔越高,g越大。最终加速度g值导致的最终速度至少等于地球公转速度30千米每秒。

30千米每秒和0.0098千米每秒,速度差了三千多倍,理论上,在顺地球公转的顶点和逆公转的顶点,g值会有±0.0098千米每秒的差别,但是这种区别往往被忽略不计。

同等的温度匹配同等的速度。只需将1千克物质在恒温情况下送至太空,让它“静止”,这时观测它的速度V,V+16.7千米每秒=30千米每秒,这个等式理论上是成立的。
宇宙压力和球心的连接线上,宇宙压力会识别球心温度,这个温度差给予了地球对应的速度。同理,地球上的万物,无论在哪里,都要承受这种压力。事物在空中,唯有事物和球心的连接线的压力是有效的,地球球心的温度大约5000摄氏度以上,它的平均值只有宇宙压力知道。故我们预知地球温度,可发射一颗材料均衡的卫星,和地球同轨道,利用温度控制卫星速度,和地球速度一致的情况下,测得卫星温度就是地球平均温度。

A是一根针,B是一团棉絮,它们的质量一样,温度相等,那么它们生产的空间一样大。宇宙压力是作用在空间上,而非作用在针尖上,同等压力同等面积压迫两个物品同速度下落,我们实验可以观察到棉絮和铁针同时落地。

事物下坠的根本原理是:地心和物质的连接线给了力的方向;空间大小决定了受力面积;宇宙压力P值不变;物质的温度给了下坠的初始速度;物质和地球的温差给了势差,这一系列的作用,形成了物体落地这一现象。
人和其它一切事物,似乎是静止的,实际却是带着9.8米每秒的速度下坠;人在一秒内跳高了1m,实际初始速度不是1m每秒,他的速度是10.8米每秒。气球每秒上升2m,气球的初始速度是11.8m每秒。气球到了一定空间不上升了,虽然和浮力有一定关系,但是更重要的关系是,g变大了。两个同等大小的气球,在地面上能飞500米高度;在一个500m的深坑放飞,理论上他该飞1000m高度。
“空气稀薄”可能是一种误会,我们坐飞机,在万米高空,呼吸并不困难。地球大气层几万米范围内区别不大。而热气球最高高度才5万米。假如我们制作一个气球,在十万米的高空把它放飞,它是往下掉的。空气浮力已经解决不了这种问题了。是什么在作怪?是g值给了一个预期的宇宙速度,这才是根本原因。
楼主:老头子2018  时间:2019-09-24 21:54:25
在不受地球干扰的区域内,发射一颗卫星,质量速度距离已知,固然动能是个定值,可反推宇宙推力的大小。利用温差的作用,可得空间大小的变化,最终可推出空间大小,也可得宇宙压力常数。
楼主:老头子2018  时间:2019-09-24 21:54:25
第六章 内能与空间
能量储存在物质里,看不见摸不着,这种感受仅仅限于人类,因为人类对于空间全然无知的。但是对于宇宙压力来说,物质的空间是显性的,物质有多大,空间就有多大,毫无隐秘可言。在此我郑重的提出质空定律:在太阳系内,空间常数和质量的乘积就是空间大小,温度对空间大小有一定影响。
物质的内能大了,就自然的增加空间体积;物体的内能小了,就自然的收缩体积。故而,内能越大,和宇宙压力的接触面就越大,导致合力就会很大,而事物质量是不变的,这种作用会体现在速度方面。在本文我多次阐述这个观点,宇宙的总能量是未知数,它的显性体现在温度方面;宇宙温度和物质温度的差值越大,速度越快,差值越小,速度越慢。当温度降低至一定程度,物质就完全停止运动了,这个点就是死寂状态,物质的时间由此停止。实验观察到原子钟受温度影响很大,原子钟在太空中会变慢,原因在于太空温度低所以时间会变慢。
在死寂状态,如果温度继续降低,或许会让物质原子核进一步塌缩。试验观察到氦在极低温度可以从杯子中溢出;普朗克辐射定律也启示了温度越低辐射越小;放射性元素在低温中半衰期会延长等等,都可以证明一个观点,只要温度足够低,是可以停止原子内部一切运动的,只要温度足够低,原子甚至会塌缩,最终产生聚变现象。
质能公式能量等于质量乘以光速的平方,大家都比较熟悉。核电站采用缓慢裂变的方式获取能量,和原子弹剧烈爆炸不可同日而语。在高温状态下,一旦到了临界点,原子核被破坏,裂变成了新的物质,新的物质更加稳定,原子核的内结合能被释放,这个过程就是裂变。铀元素对温度比较敏感,可以肯定的是,一旦取得更高温,什么元素都会裂变。

原子弹威力巨大,爆燃在瞬间完成。莫说原子弹,就是一千克水加热到一亿度,把它瞬间释放,其威力也都相当于数十吨TNT了。如果水弹重五吨,让它瞬间达到1亿度,释放的能量也是几十万吨的TNT了。报道介绍说胖子当量2000万吨TNT,TNT每千克释放420万焦耳能量,每千克水从零度烧开需要42万焦耳能量,也就是说胖子爆炸能烧沸千亿级别的大型水库?要是真有这个当量,日本岛都该沉海底了。
热核反应肯定有的,核裂变会释放能量,但是质能公式准不准只有天知道。可能有人补充说,只有部分铀元素反应了,还有一部分没有反应,故而观测值会低一点。这种观点好比解释一个煤气罐爆了一半,一半没爆,然后振振有辞一般。链式反应必然瞬间全部完毕,观测的结果就是实际的当量,这个当量说明质能公式出现问题了,就和液体变为固体的道理一致,每一种物质从一种形态转变为另一种形态,所需要的能量是不同的;铀元素裂变为其他元素和镭元素裂变为其他元素所释放的能量不同,任何两种元素只要裂变,释放的能量必然不同,根本没有万能的定律来解释一切现象。
每一种元素核裂变的内能可以大概算出来的;以铀为例,E=cmT,测得温度就可以大概算出释放多少能量。我们又要深刻懂得核能隐藏了人类不知道的秘密,一旦使用不好,其灾难无法控制。比如铀元素临界温度只有一万度,而爆炸能产生一亿度高温;假如某一种元素的临界温度也在一亿度,就会启动这种元素的链式反应;温度继续升高又启动第二种常见元素的裂变,那么地球就会成为第二个太阳。
故而许多元素核裂变能量我们是未知的,但是也不要好奇,非要去一探究竟。若不是地球物质足够坚强,能经受那些无数的核试验,地球恐怕被好奇点燃的火海一片了。这种好奇心必须收住,尤其核数据采集,尽量到火星上去,地球链式反应一亿度没爆,两亿度会爆,两亿度不爆,五亿度一定会因为链式反应而爆炸。有人担心太阳一旦耗尽生命,地球将永远在黑暗之中。这种担心是多余的,以人类的能力,现在通过链式反应,就可以点燃一个星球,从而让这个星球成为第二个太阳。
有的人在解释质能公式时候说,核反应包括原子核结合能(我们通俗说是核能),还有一种能是质量直接转换为能量,这才叫质能。人类连结合能都搞不清楚,氧元素、铁元素等常见元素在多少度才是临界温度都搞不清楚,就匆忙说,质量会转化为能量是不是早了点?一千克水加热到一亿度都快成小原子弹了,加热到十亿度,不需要其他能量,一千克水都足以毁灭一个小城市。
任何元素在温度方面有上下两个指标:上限叫做核裂临界温度;下限叫做绝对零度,绝对零度物质内一切电子停止运动。临界温度和绝对零度随着元素的内在构造不同而改变。绝对零度和临界温度都是危险温度,到了这个温度才能有资格和宇宙对话,前提是必须活着,这两种温度的背后隐藏着巨大未知,未知力量会毁灭地球。
温度越低,物质越不活跃;低至一定程度,连光都能被冻结。温度越高,物质内部运动越快,于是光速越快,光的速度或许不是定值,只要温度达到一定条件,光速可突破30万千米每秒。试验发现空气也存在这种现象,温度越低,声音传递速度越慢;温度越高声音传递的速度越快。这种原理理应和温速定律一致。
宇宙年龄据推测大约140亿年,而我们能观测到300亿光年的天体。这种现象本来就是矛盾的,分析原因,可能有两个问题:第一宇宙年龄我们判断有问题;第二光在极寒区域,会降低传播速度,光波慢慢悠悠传播到太阳系,太阳系温度高,就提高了传播速度。由于光速数值太大,以目前科技很难对它精确测量。光速会变,在未得到确证之前,将有一个漫长时期被大多数人把它当做一个常数,这种趋势很难改变。
楼主:老头子2018  时间:2019-09-24 21:54:25
第七章 月球绕地球飞行之谜
关于万有引力,可能是有的,这个值影响不是很大;和宇宙压力相比简直不值一提,它的影响也是有限的,距离越近,引力越大,这样的关系一定存在;引力和斥力为孪生兄弟,斥力和引力应当等效才对。
在空间站里,会观察到失重现象,这种现象能说明是地球引力牵引着卫星运转么?卫星速度如此之快,而引力影响微乎其微,可以忽略不计。没有引力,物理现象表象的背后一定有更加本质的原因。这种神秘力量P叫做宇宙压力,这股力量推着航天器直至地心,它不仅仅对航天器起作用,对地球上的万物都在起作用,甚至对月球也在起作用。

按照万有引力定律,月球完全有理由坠落在地球上的,可是它并没有如此。现在的科技能力人类可以说对月球基本了如指掌了。一些重大物理课题没突破之前,登上月球却难之又难。我们观察月球,月球永远有一面面朝地球,背面永远朝向太空。这不是巧合,而是冥冥中月球的定数,一定条件下注定月球只能按照这种模式运行。
月球和地球的关系并非引力让它们缠绕在一起,而是斥力的作用让月球和地球永远保持一种距离;宇宙的压力迫使月球永远无法摆脱地球;月球的宇宙速度导致月球做公转运动;月球的不均匀性导致磁力连线基本不变,这种不均匀导致月球做齿轮运动。月球自转一周就是公转一周,而且月球永远有一面面朝地球,这种现象说明月球在地球的影响下,它就从来不会自转。


如上图所示,小圆表示月球,椭圆表示月球的空间;小半圆表示地球,大半圆表示地球的空间。V表示月球逃逸方向,P为宇宙压力,月球的不均匀导致磁极N和地球的磁性N同极。月球空间被地球空间压迫成椭圆。月球很难掉落在地球上的,空间被压迫变形,故月球的背面很难翻转;月球一旦翻转,会啪的一下吸引到地球上;月球和地球的推力如果作用在海平面上,会把海面压一个大坑,而形成潮汐。
用斥力保持一种平衡,可能是太阳系内独一无二的现象,月球和其他星球的卫星不可混为一谈。其他星球的卫星比如木卫飞行原理和行星绕太阳飞行的原理一样。由此我怀疑木星和土星会给周边卫星提供能量,如果能量不足就不足以俘获卫星。
楼主:老头子2018  时间:2019-09-24 21:54:25
第八章 结语
本想再去啰嗦几个章节,比如展望速度和温度的未来,比如温度和高强度材料的发展,比如概率引发的一些问题,再比如脉冲星等等,这些问题放在大一统论里有画蛇添足的嫌疑,就先让此文结束吧。此文主要关注一些基础的、重大的理论研究。太阳系内,最基础的事物的物理关系本文基本都讲到了,本文足以解释太阳系内宏观现象,微观事物也讨论了一部分,个人认为,微观不能和宏观冲突的,而且本文留下许多接口可以一一对接电磁领域、能量领域、量子领域、动力领域、天文领域等等,这些都是后话。
经典力学领域里最为重要的七个定律是:牛顿力学三大定律,能量守恒定律,开普勒三大行星运行定律。牛顿三大力学定律一定要加设条件,这个条件是:“在同等温度下”,否则牛顿力学走不出地球,有了这个条件,牛顿力学才能在太空经受得了各种检验。此文如果得到人们的认可,太阳系内重要定律还增加温速定律和质空定律。
本文主要观点:
1.理顺空间的概念
2.理顺时间的概念
3.提出温速定律:在太阳系,不受其它外力的情况下,温度变化越大,影响到对应的速度变化越大。
4.提出质空定律:在太阳系内,温度不变的情况下,空间常数和质量的乘积就是空间大小,温度变化应材质而异对空间大小有一定影响。
5.提出宇宙压力减速度概念,这个速度和宇宙速度统一起来。
6.破解月球绕地飞行之谜
7.否定万有引力定律
8.提出光速会变慢理论
9.讲述死寂和黑洞的关系
10.虽无法否定质能公式,起码证明了质能公式并不适用解释原子弹。

楼主:老头子2018

字数:12086

帖子分类:关天茶舍

发表时间:2019-09-07 04:15:11

更新时间:2019-09-24 21:54:25

评论数:16条评论

帖子来源:天涯  访问原帖

下载地址:TXT下载

 

推荐帖子

热门帖子

随机帖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