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水读 >  天涯 >  关天茶舍 >  秋石客:林彪忌日的雷声

秋石客:林彪忌日的雷声

楼主:秋石客  时间:2020-06-04 04:11:59
秋石客:林彪忌日的雷声

公元二零零七年九月十三日晨,北京的天空闪电雷鸣,风雨交加,令我再也睡不着了,天人感应说在我脑中徘徊,林彪元帅的形象迅速清晰,一时我的心在颤抖,悲天悯人,哀从中来,诺大的中国,十几亿生灵大都麻木不仁了,只有老天还记着这个日子,用雷声和雨声为林彪致哀,并无情敲打着中国人的梦境,为原中共副 、国防部长、元帅林彪鸣不平。
改革开放后,走资派邓小平、胡耀邦等兴起大规模翻案风,但唯独没有给高岗和林彪翻案,很说明问题。据说若干年来中国大地有一股强烈的名人、功臣纪念热,小的到一名普通将军,大的到共和国领袖,远的到孔夫子,近的到毛泽东,好的到民族英雄毛泽东、周恩来、岳飞,坏的到秦桧、李鸿章、蒋介石,都有人树碑立传,唯独对林彪漠然置之,实在令人费解。
在笔者和老天看来,中共对林彪的纪念及规格,至少不应低于共产党的敌人蒋介石吧!为什么这样说呢?为省笔墨,笔者参照秋石客《让林彪魂归故里》一书序言的部分内容形成若干文字做答案吧。
几十年来,笔者逐渐形成了对中国与世界社会科学领域进行反思与破和立的整体思维方式,认为社会科学的任何突破都离不开反思与破和立的整体思维方式,本书就是笔者反思成果的一部分。
人必竟不是神,一生中总有让你心动的时候。我是对写文革人物颇感兴趣的,但关于文革的特殊人物林彪,像高岗、托洛茨基等扱少数人一样,左不亲来右不爱,争议特别大,因此也不想写他惹火烧身。然而,在偶然的机会遇到一个解放军四野的老兵,听他谈林彪时竟泪流满面,希望有人为林彪说句公道话,令我心跳不止,回来一直为此失眠。思来想去,还是为他写点什么吧,算是了却那老兵的心愿,也让我能睡上个好觉,文章面世遭人骂,也只好认了。
有的右派因鲜明的立场而谈林彪比较到位,认为林彪一生无论在新、旧中国都是帮毛泽东办了许多常人办不到的坏事,全盘否定也罢,林彪抗日也有罪,阻碍了先进的殖民化过程,何况搞什么共产主义,更不可饶恕!有的右派貌似公正,表面肯定林彪的一切,用来反对毛泽东,更为狡猾。有人云右派既反动又弱智,不理他们就是,是不对的,左派应该高度重视林彪问题才是,不应掩耳盗铃。然而左派却至今也没有认真正视一下林彪,对其做个深入的客观评价,非常令人不解,这倒是个大问题,值得笔者写点什么。
林彪是被历史迷雾罩住的人。对他的评价,比较公认的正面评价是新中国的军事家;对其负面评价的是毛泽东时代的反党集团头子及野心家、阴谋家和卖国贼,还有邓小平时代的反革命集团头子等。而在笔者看来,林彪是伟大的军事家,其军事学和战功无疑最大,远远超过了朱德、彭德怀、刘伯承、罗荣恒、贺龙、陈毅、徐向前、聂荣臻、叶剑英元帅,是现代的韩信,因而虽年龄最轻、资格最轻而荣登十大元帅排名第三;林彪还可以称之为政治家、思想家,他有许多独到的见解。林彪是不是野心家、阴谋家、卖国贼、反革命集团头子等,是需要进一步分析的。笔者认为,现在的人们对林彪们认识大多都是被误导的。为达到去伪存真的目的,我决计从林彪的历史有简与有繁地写下去,这样即可以避免文章过长而讨人嫌,又可以不漏掉精华,实乃自认为的两全之策,以达到力求公正地评价林彪。
实际上,笔者对写林彪的一些东西的想法有几十年了,但一直因为材料不足和有违官方禁令等原因没有动笔。后来断断续续地看了一些作家和当事人有关林彪的书和回忆文章,使我对林彪的认识逐渐清晰起来。但是,我对所有写林彪的文字都不十分满意,一是猎奇的多,二是违背历干事实的多,三是有意贬低批判的多。特别是近些年来,许多右派们利用写林彪反对毛泽东,更走上了邪路,这样做,不但于历史无补,而且不利于恢复林彪的本来面目。因此我写此书,尽量避免这些不足,力争还原于历史上一个真实的林彪。当然,笔者也可能是五十步笑百步,未必能达到自己的愿望。
具体写法考虑了许多方案,最后选择了以历史实际发展过程为坐标,把林彪渗透其中,认为这样写可令读者有立体的、整体的感受,效果可能会更好一些,当然,这样写有不易理解和趣味性不强之处,也只好任之。
因本书不打算展开写,所以尽量以事实和分析为主,尽量浓缩,努力给读者奉献一部关于林彪的不太长评传性的文字,以求填补一些对林彪研究的空白。
本书共分八章内容,从林彪一九零七年十一月出生写至一九七一年九月十三日死亡。后面又加了五个重要附件及笔者评注,以弥补主稿的不足。当然,完全可以把附件写进主文,但考虑效果不见得好,也只好任之。
第一至第三章的重点是突出林彪对创建新中国的卓越贡献和林彪在长期革命军事生涯中敢于坚持自己意见的性格特点。
第四章的重点是突出林彪对建立一个什么样的新中国问题上坚定地站在毛泽东走社会主义道路一边,高举毛泽东伟大红旗和创造性地突出无产阶级政治方面的贡献。
第五章的重点是突出林彪坚定拥护毛泽东为首的中国共产党发动的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事实,指出了他积极参与文化革命的一面。
第六章是全文的重点,分二个方面,一个是一九七零年庐山会议,另一方面是九、一三事件。
第七章的重点分析造成林彪死亡的历史和个人责任。
第八章对全文进行了概括。
第一个附件主要是想突出文革失败原因主要是由于左派内部分裂,而毛、林分裂后果最具有决定性。
第二个附件主要想突出林彪的政治思想,用来否定一些学者重林彪军事能力而贬低其政治、思想、文化等方面的水平的误判。
第三个附件主要想解读毛泽东对林彪的文革初期看法。
第四个附件是想介绍一下林彪的女儿林立衡对九、一三事件的看法。
第五个附件主要是想让读者了解笔者的真实思想形成过程,为什么会写本书。
对庐山会议的评估,笔者突出了中国传统政治学层面,认为林彪未能理解毛泽东认可的中共第九次代表大会上提出笔杆子和枪杆子要团结的“团结起来,争取更大的胜利”政治方针,未能理解毛泽东在文革后期加强党的领导和抑制军队政治影响的意图,反而在庐山会议要打倒张春桥,破坏了毛泽东的战略意图,迫使毛泽东采取了过度的反应。
九一三事件是必然性与偶然性相结合的事件,笔者不大认同林彪要谋害毛泽东和主观故意叛国的结论,认为中共对林彪的定性和审判是有失公正的。
本书力求反映林彪的政治、军事、文化和思想特色,特别是涉猎了林彪与毛泽东历史上的十多次分歧,以证明林彪敢于坚持自己意见的真实为人,力扫政治界、学术界及民间存在的林彪拍马之类的谎言。
本书的难点是如何面对笔者非常推崇和敬爱的毛泽东与林彪晚年的分歧。毛泽东从中国及中国革命的百年大计出发,认为一人接班有风险,认为林彪的身体和对继续革命的理解不足,难以真正担当他的唯一接班人,而张春桥接班有可能更为合适。另外,军队的作用过大不利国家的健康发展,因此主动采取了一些措施。遗憾的是,林彪最后不能正确理解毛泽东的意图,看不到江青、张春桥在毛泽东心目中的不可替代的位置,看不到江青、张春桥是文革的正宗传人,不适当地加以反对,造成文化革命笔杆子和枪杆子的分裂,给右派以可乘之机。
毛泽东同林彪相比,无论从思想上、政治上、军事上等方面毛泽东都高出林彪一筹;而林彪同刘少奇、朱德、周恩来、邓小平相比,又高出他们一筹。笔者认为林彪事件是个伟大人物与小人物合演的历史性悲剧,其史学研究价值将经久不衰。
研究文革林彪问题,必须联系林彪整个一生,必须站在文化革命反修防修的全局高度才行,脱离政治角度和理论角度都是片面的。不联系林彪的一生就会出现片面性,不站在全局高度就会一叶障目。脱离政治角度就离开了毛泽东、林彪都是大国政治领袖的现实,离开了中国几千年政治文化对中国政治家的深刻影响的事实。脱离理论角度更是要不得,因为中国共产党人组成的政治家活动,通常都是以理论为先导的。
搞繁琐的回忆录式考证也会把林彪研究引向误区,因为不但过多考证和回忆都会导向失真,而且会造成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效果,更重要的是,笔者是赞同列宁不大相信回忆录的见解的,因为回忆录会因记忆的错位和当事人的立场和利益所左右。
本书的重点是写林彪与一九七零年庐山会议和一九七一年“九.一三”事件,找出了有关林彪问题的十几个疑点并对疑点做了尽笔者能力的分析,力求通过这些分析,证明林彪与毛泽东及江青的区别,证明林彪与林立果、叶群及黄永胜、吴法宪、李作鹏、邱会作的区别,证明林彪可能是被中央误判的,以利于对林彪的历史定位问题做出较公正的判断。林彪的问题,至多是理论和思想水平高低问题,是路线错误问题,谈不上反党和反革命。
本书也有文革简史的功能,有意者可研究之。
本书的副书名定为《让林彪魂归故里》,反映了笔者对林彪的研究所产生的强烈愿望,认为林彪在红军时期、抗日战争时期、解放战争时期、文化革命前和文化革命中都是有大功的,其在把毛泽东思想变成为新中国的军魂、党魂、民魂、国魂方面的功劳是至高无上的,其叛国和谋害毛 都是很难成立的。即使林彪有些错误,在他的一生中也是次要的,林彪不同于叶群和林立果,是有资格魂归故里的。
目前,新一代政治家,应该敢于摆脱历史陈见,顺乎民心,站在更高的历史角度,以更广阔的视野、更博大的胸襟,整体地、有机地看待中国革命史和党的历史问题,实事求是地进一步解决文革、六、四等重大历史问题,最大限度地提高中华民族的凝聚力,为构建和谐社会奠定坚实的历史基础。
特别重要的是,今年是林彪的一百年诞辰,笔者期待本书会对读者、甚至于对中国当前政治家产生一些影响,令他们特别关注林彪的再思考和定位问题,如果真的能让林彪恢复其本来面目,使其遗骸能回到其一生为之奋斗的祖国,那将是一件促进社会历史和谐,功德无量的大好事。
我想,在林彪遇难三十六周年的日子,匆匆忙忙写下如上的文字,算是一种抛砖引玉吧,但愿这块砖能引来无数玉文,合演一场纪念林彪的正剧,以安慰愤愤不平的老天和一直死不暝目的林副 吧!
窗外,雷声、雨声渐停,鸟儿在叽叽喳喳地叫个不停,似乎告诉人们,我行此文是上合天意,下合民心的---
二零零七年九月十三日晨五时


楼主:秋石客  时间:2020-06-04 04:11:59
英雄泪
(读《三垂岗》诗有感)
人老雄心依旧在,
体力不支难作为。
眼望江山红色少,
频频落泪无限哀。
清代严遂成《三垂岗》诗云:“英雄立马起沙陀,奈此朱梁跋扈何;只手难扶唐社稷,连城犹拥晋山河;风云帐下奇儿在, 鼓角灯前老泪多;萧瑟三垂岗下路,至今人唱百年歌”。这一咏史诗,讲的是五代时李克用、李存勖父子与上党三垂冈之事。李克用之子李存勖的确是个“奇儿”,他转战南北,消灭了占据汴州、洛阳一带的后梁朱氏王朝,使大唐李氏政权复兴。
楼主:秋石客  时间:2020-06-04 04:11:59
风不停,云就飘。

楼主:秋石客

字数:4197

帖子分类:关天茶舍

发表时间:2015-09-13 17:21:00

更新时间:2020-06-04 04:11:59

评论数:34条评论

帖子来源:天涯  访问原帖

下载地址:TXT下载

 

推荐帖子

热门帖子

随机帖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