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水读 >  天涯 >  煮酒论史 >  岳飞是否平反是关键 为岳飞鸣冤叫屈者暴露非秦杀也

岳飞是否平反是关键 为岳飞鸣冤叫屈者暴露非秦杀也

楼主:翰林侍读大学士  时间:2019-09-16 16:06:42
南宋著名爱国英雄岳飞案是一起家喻户暁的重大历史冤案.
绍兴三十二年(公元1162年),蓄意杀害了岳飞的宋高宗在做了36年的皇帝后,不知为何,禅位于太子赵眘(宋孝宗),自己当了太上皇。想有一番作为的孝宗,即位的当年,就果断为岳飞平反了。诏书云:“故岳飞起自行伍,不逾数年,位至将相。而能事上以忠,御众有法,不自矜夸,余烈遗风,于今不泯。去冬出戍鄂渚之众,师行不扰,动有纪律,道路之人,归功于飞。飞虽坐事以殁,而太上皇念之不忘。今可仰承圣意,与追复原官,以礼改葬;访求其后,特予录用。 ”
高宗以谋反罪杀了岳飞.宋孝宗才一即位,就以迅雷而不及掩耳之势,给岳飞翻案,不能不说是种魄力. 孝宗诏书强调岳飞“能事上以忠”——对皇帝忠诚,赞美他“余烈遗风,于今不泯”——忠烈之风天下闻。这种评价,简直是对高宗冤杀岳飞的彻底翻案.
岳飞是怎样被平反昭雪的?回顾一下历史不为多余.
在当时历史条件下这起冤案的平反昭雪具备了以下几个背景丶条件:
一丶岳飞案本质上是起冤假.
岳飞冤案在杀害他的皇帝在世时能得以平反的奇迹,有岳飞自身感天动地的事迹的原因在,有从上到下、从内到外的世道人心、社会舆论在. 岳飞(1103—1142),字鹏举,相州汤阴(今河南汤阴)人,是宋朝著名的抗金将领。然而,绍兴十一年十二月二十九日,秦桧以莫须有的罪名杀害了岳飞,他的儿子岳云也惨遭株连。岳飞遇害前在风波亭中写下8个绝笔字:“天日昭昭,天日昭昭”,史称“风波冤狱”。之后有不少大臣为岳飞鸣冤叫屈,岳飞是得民心的,民意不可欺.
二丶宋代"道理最大".
宋太祖赵匡胤开国后,曾问大臣赵普说:天下何物最大?赵普答:道理最大。"宋朝在中国古代历史上有它的“文化造极”的地位,其文化特征不是多位皇帝字如何好丶画如何漂亮,而是提倡的讲道理之风。在皇权至上的国家中,宋人竟然能面对冤案制造者——太上皇宋高宗,大胆翻案,若是没有文化背景,真是难以想象.
三丶贼不打三年自招,贼自己招了内幕.
绍兴十年七月,王次翁因秦桧推荐任参知政事(相当于副宰相),参与了高宗、秦桧罢免岳飞的事情。他的儿子王伯庠在《王次翁叙记》中说:“绍兴辛酉(十一年),敌人有饮马大江之谍。大将张俊、韩世忠皆欲先事深人,惟岳飞驻兵淮西不肯动,上以亲札促其行者凡十有七,飞偃蹇如故。最后又降亲札日:‘社稷存亡,在卿此举。’飞奉诏,移军三十里而止。上始有诛飞意。”
王伯庠死于孝宗乾道九年,他撰写《叙记》时间应当在绍兴后期。赵构在给岳飞的“御札”中,确有如“卿忠智冠世,今日之举,社稷听系,贵在神速,少缓恐失机会也”及“想卿忠义体国,必以宗社大计为念!无分彼此”,貌似倚重,实质上是对岳飞十分不满的话。加上赵构对岳飞本来就有成见,因此所谓“上始有诛飞意”是可信的,这说明早在四月间授予岳飞枢密副使之前,高宗已对岳飞暗藏杀机。
《王次翁叙记》向人们提供了一个比较确切的时间,即在绍兴十一年二三月间,高宗“始有诛飞意”。同时也说明作为秦桧附庸的王次翁,他显然参与了密谋,或者明白了意图。
《王次翁叙记》中接着记载:“是时,三大将皆握重兵,轻视朝廷。其年,柘皋之捷,有旨令大将入朝论功行赏。俊、世忠已到,而飞独未来。秦桧为相,先臣参知政事,大臣止二人,桧忧之甚。先臣为之谋,以明日率三大将置酒湖上。欲出,则语直省官曰:‘姑侍岳少保来。’益令堂厨丰其燕具。如此展期以待者六七日。飞既到,以明日锁院,皆除枢密使,趣令入院供职,罢其兵柄。……先臣语伯庠曰:‘吾与秦相谋之久矣,虽外示闲暇,而终夕未尝交腱。脱致纷坛,灭族非所忧,所忧宗社而已。”显然这次朝廷召岳飞回临安,表面只是想解除他的兵权,让他出任枢密副使,而实际上隐藏着削兵权以外的更大阴谋,因此岳飞迟到几天就使秦桧一伙如坐针毡,王次翁无边恐惧的心态从“终夕未尝交腱”、“灭族”、“宗社之忧”等用词中暴露无遗。
“以明日率三大将置酒湖上”,为“先臣为之谋”,再次说明,解除三将兵权,陷害岳飞,王次翁是主谋之一。而宣布韩世忠为枢密使,岳飞为枢密副使,解除他们在外领兵的兵权,实是杀害岳飞的第一步。《鄂国金佗稡续编》中记载,岳飞被害时,除了刑部、大理寺状和“有旨”的最终判决外,最后还有一个日期和秦桧、王次翁等人的押字。可见王次翁参与了陷害岳飞的全过程。
事后,王次翁还不无得意地对儿子王伯庠透露:这事“吾与秦相谋之久矣”,不以为耻,反以为荣。
高宗十九年王次翁死,葬在奉化裘村镇黄贤村的清凉山(又名瑞云山),如今从零乱的块石中还能见到王氏牌坊,上刻:“大宋建造次翁伯庠伯序王公墓园山塘田产数百顷。”可以想见当时是何其气魄和豪华。但清代学者全祖望却认为他“丑矣”,于是除去王次翁的祖籍,不把他列入甬上望族。清代大史学家万斯同看了王次翁撰写的《王氏传家录》,则愤然挥笔写道:“若非《王氏传家录》,谁识奸谋由此人。”并赋诗骂曰:“宋室奸人骨一抔,游人唾骂几时休。恨无长剑开荒塚,截取枯骨献岳侯。”王次翁自己为自己挖好了坟墓.
四丶朝中出了正义之臣.
第一个为岳飞鸣冤是状元张孝祥.状元公为岳飞递了状纸.张孝祥能把亊说到理上.
张孝祥,字安国,号于湖,和州(今和县)乌江人,唐代诗人张籍七世孙。绍兴初年,金人进犯和州,为避战乱,幼年张孝祥随父徙居芜湖升仙桥畔。他“读书过目不忘,下笔倾刻数千言。”16 岁,在和州考试时名列前茅,再考名列第一。绍兴四年(1154 年),张孝祥23 岁,“廷试第一”,世称状元,授承事郎,签书镇东军节度判官。当时张孝祥上疏皇帝赵构,为岳飞冤案请求平反。疏曰:“岳飞忠勇,天下共闻,一朝被谤,不旬日而亡,敌国庆幸,将士解体,非国家福也。今朝廷冤之,天下冤之,陛下所不知也,当亟复其爵,厚恤其家,表其忠义,播告中外,俾忠魂瞑目九泉,公道昭明天下。”此疏受到秦桧忌恨,秦桧诬陷张孝祥有谋反之嫌,将其入狱,直至秦桧死后张孝祥方得获释。  张孝祥历任集英殿修撰、中书舍人、显谟阁直学士兼都督府军事,领建康留守、荆南湖北路安抚使,还出任抚州、平江、静江、谭州等州县主管。据史载,他知静江府有声绩,知谭州、代管荆南南路、提点刑狱公事,为政简明,济之以威,湖南遂以无事。他知荆南湖北路安抚所,筑寸金堤,自此荆州无水患;置万盈仓,以储备漕粮。乾道五年(1169 年),张孝祥以疾归芜湖,赈贫乏,乾道六年,病发而卒,终年38 岁。  张孝祥善于诗、词,精于书法,尤以词著称。张孝祥的词造诣颇深,他与张元干的词被称为南宋初期词坛上的“双璧”。
绍兴三十一年,中书舍人虞允文督军抗金,利用完颜亮所率金兵不善水战的弱点,于采石歼敌于半渡,并乘胜袭击杨林渡(今和县金河口),取得辉煌胜利。时在抚州的张孝祥闻讯欣喜若狂,写下《水调歌头·闻采石战胜》词章。全词意境开阔,联想丰富,豪放中见婉约,沉郁中含绵渺。其词中“何人为写悲壮?吹角古城楼。”抒发了作者爱国爱乡的激情。
绍兴三十二年,张孝祥得知家乡和州开凿三河的喜讯,欣然返里,应知州胡昉邀请,撰写《三河记》并亲书刻碑。在胡昉举办的宴会上,张孝祥即兴填写“菩萨蛮”词,其中有“镇西楼上酒,父老为公寿”、“故园花烂漫,笑我归来晚”等词句。
隆兴元年(1163 年),张孝祥在建康留守席上所写《六州歌头·长淮望断》词尤其闻名,成为千古名篇,后人称它“淋漓痛快,笔饱墨酣,读之令人起舞。”当时抗金名将张浚等读后为之罢席。乾道二年,张孝祥遭谗罢官,归作《念奴娇·过洞庭》词,他把中秋月夜和洞庭湖上皎洁幽美的自然景色,与他“肝胆皆冰雪”的光明磊落胸怀融为一体,形象鲜明,构思奇特。南宋周密所编《绝妙好词》曾将此词列为全书首篇。
张孝祥著有《于湖先生居士文集》,内有文40 卷,诗3 卷。在《于湖居士文集》中,有古诗94 首、律诗116 首、绝句118 首、词93 首。《全宋词》收录他的词223 首。
张孝祥的书法以颜体为基础,兼备众体,自成一家。陆游在《跋张安国书》中说:“紫微张舍人书帖,为是所贵重,锦囊玉轴,无家之。”曹勋在《跋张安国草书》中赞道:“安国此字,尤为遒劲,如枯松折竹,架雪凌霜,超然自放笔墨之外”。《皇宋书录》中说:“于湖书极工”。
物以类聚,人以群分.张孝祥为岳飞声张正义就好比免费请来了一位好律师.
宰相史浩为岳飞主持公道.此乃岳飞冤案得以平反的组织保障.
史浩是为岳飞平反的南宋丞相, 上任后第一件事为岳飞平反 .史浩出生在一个家境微寒、“世无达官”的家庭,他在1145年登进士后,任余姚县尉,又从温州学府的教授,进而升太学正、国子博士,一直做到太子的老师。后来太子即位,即宋孝宗,史浩也成为一代名相。
史浩上任后的第一件事就是为岳飞平反。他对孝宗说,赵鼎、李光是无罪的,岳飞的冤案应该昭雪,因这个冤案牵连的官员都应该平反。孝宗一一同意了他的建议,将岳飞改葬于栖霞岭。
楼主:翰林侍读大学士  时间:2019-09-16 16:06:42
依官礼改葬,岳飞的子孙也都特予录用。孝宗将岳飞尸 骨找了出来,以礼改葬在杭州西子湖畔的栖霞岭上,至此岳飞一案完全平反昭雪。
五丶策略上周全丶细緻.
当时为岳飞平反既难又易。说难,是因为太上皇赵构还在,当年岳飞之案,赵构是主谋。秦桧病死,有人提出给岳飞恢复名誉,高宗却起用杀害岳飞的刽子手之一万俟卨为相,岳飞昭雪当然受阻。绍兴三十一年春,给事中黄祖舜,“要当首正秦桧之罪,追夺其官爵,而藉其家财,同时雪赵鼎、岳飞之冤。”岳飞旧部,众口一词,为岳飞伸冤,高宗仍然扭扭捏捏,终未为岳飞彻底平反昭雪。晚年赵构对岳飞不是没有怀念,毕竟赵构对岳飞曾经宠爱,所以史浩处理此事,避开太上皇,给足了赵构的面子。说易,史浩关注到孝宗的个人情感。赵伯琮是一直痛恨秦桧的,一则秦桧反对立赵伯琮为皇储,二则秦桧常欺侮他。相反,孝宗对岳飞是赞赏的,这是因为岳飞对孝宗中兴基业抱有极大的希望。绍兴五年,岳飞晋见在宫中资善堂读书的赵眘,曾高兴地说:“社稷得人矣。中兴基业,其在是乎!”岳飞还曾面奏高宗说:“虏人欲立钦宗子来南京,欲以变换南人耳目。乞皇子出阁以定民心。”岳飞要求立赵眘为皇子。
史浩绍兴十五年中进士后,先为地方官,后经张九成、吴秉信等人推荐入朝,成为赵伯琮的老师。绍兴三十二年,赵伯琮继位,即孝宗,史浩拜相。史浩之所以能顺利为岳飞平反昭雪,实基于他本人身上恢复旧土之志。另外在为岳飞平反昭雪过程中,史浩考虑周全,讲究方略也是很重要的一点。史浩一方面循序渐进,先提出为秦桧迫害的赵鼎、李光、胡铨三人恢复官职,并录用他们的后人,以示鼓励,水到渠成后再提出给岳飞父子平反昭雪;另一方面缜密分析了为岳飞平反昭雪的易、难,并巧妙避难,使问题得以迎刃而解。
六丶物极必反是历史必然.
多行不义必自毙,对做错的事,总要有个交代,于是,平反冤案的工作就不得不做。对于岳飞这样的大案要案,根据事实道理来下结论,即成为必然之趋势了。宋孝宗敢于在高宗面前为岳飞彻底平反,就是因为岳飞的一生,光明磊落,无私奉献,从天子(岳飞是否谋反,高宗心里最清楚)到万民,都看在眼里,就连秦桧亦模糊其罪为“莫须有”——既然如此,给民族大英雄平反,难道不是天理昭彰,势所必然吗?宋高宗如强硬阻拦,野蛮压制,在一个讲理的大环境下,不是很困难吗?岳飞被杀害,就连高宗的生母韦太后,也愤愤不平。绍兴十二年夏(公元1142年5月1日),金国以礼送回人质,韦太后自五国城启程归宋。回到故国,在万分感慨之余,她还特别关切地问了一句:“为何不见大小眼将军”(据说岳飞两眼一大一小,故时人称之为“大小眼将军”)?当听说“岳飞死狱矣”时,她愤怒之极,怒斥宋高宗,表示要出家。高宗苦苦哀求,才罢。
岳飞冤案在杀害他的皇帝在世时能得以平反的奇迹,有岳飞自身感天动地的事迹的原因在."茣须有",不久长,古今中外概无例外.
正义的力量是不可战的

楼主:翰林侍读大学士

字数:4725

帖子分类:煮酒论史

发表时间:2019-09-12 16:22:18

更新时间:2019-09-16 16:06:42

评论数:27条评论

帖子来源:天涯  访问原帖

下载地址:TXT下载

 

推荐帖子

热门帖子

随机帖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