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水读 >  天涯 >  闲闲书话 >  张岱笔记摘读

张岱笔记摘读

楼主:messiyun  时间:2019-10-07 11:05:20
笔记,随笔记录也,野史狐禅也,文学之自由体也。道听途说、身之所历、目之所见、心之所感,随笔吐辞,记录为文:叙事记人、表白心灵,均以真切见长。中国笔记,源远流长,包罗万象,上溯自春秋战国,延绵不绝。它体无定式,名无定格——杂识札记、笔谈志林、谈丛漫录,随记小品,稗官野史,笑林传奇,名目繁甚。
楼主:messiyun  时间:2019-10-07 11:05:20
笔记入门捷径:《中国笔记文史》+《中国历代笔记小说鉴赏辞典》。
内容翔实有《明代笔记小说大观》《清代笔记小说大观全六册》等。


楼主:messiyun  时间:2019-10-07 11:05:20
张岱在《快园道古》中记载了这样一则话:

陶石梁曰:“世间极闲适事,如临泛游览,饮酒奕棋,皆须觅伴寻对;惟读书一事,止须一人,可以竟日,可以穷年。环堵之中而观览四海,千载之下而觌面古人,天下之乐,无过于此。而世人不知,殊可惜也。”

陶石梁,即陶奭龄,徐渭好友陶望龄的弟弟。张岱母亲陶氏之族人。明代学者(1571—1640),王阳明之三传弟子,与其兄陶望龄并称“二陶”。这段话十分在理:他说人生一世,多需寻求伴侣,而世间唯有读书,关乎一人,穷年累月,神游四海,目穷今古,乐此不疲。
楼主:messiyun  时间:2019-10-07 11:05:20
快园道古小序
张子僦居快园,暑月日晡,乘凉石桥,与儿辈放言,多及先世旧事,命儿辈退即书之,岁久成帙。因为分门,凡二十类,总名之曰《快园道古》。盖老人喃喃喜谈往事,如陶石粱先生所记《喃喃录》者,无非盛德之事与盛德之言,绝不及嘻笑怒骂,殊觉厌人。后生小子见者如端冕而听古乐,则惟恐卧去。若予所道者,非坚人之志节则不道,非长人之学问则不道,非发人之聪明则不道,非益人之神智则不道,非动人之鉴戒则不道,非广人之识见则不道。入理既精,仍通嘻笑;谈言徽中,不禁诙谐。余与石粱先生出口虽异,其存心则未始不同也。世间极正经极庄严之事无过忠孝二者,而东方曼倩偏以滑稽进谏,老莱子偏以戏彩承欢。在君亲之侧尚不虚谐谑,而况不在君亲之侧乎?则是世之听庄严法语而过耳即厌者,孰若其听诙谐谑笑而刺心不忘?余盖欲于诙谐谑笑之中窃取其庄言法语之意,而使后生小子听之者之忘倦也。故饴一也,伯夷见之谓可以养老,盗跖见之谓可以沃户枢。二三子听余言而能善用之,则黄叶止啼,未必非小儿之良药矣。
岁乙未九月哉生明日,陶庵老人书于龙出之渴旦庐。
——
张岱在快园道古序里,强调了谐谑的重要性,反对记人记事的道学气,主张要生动活泼,道在戏谑。可以说是一个很真性情、爱生活、有远见的人了。
楼主:messiyun  时间:2019-10-07 11:05:20
快园道古:
锺山孝陵成,门外有吴大帝冢,工部请择地别徙,太祖曰:“孙权亦是好汉子,留他守门。”

——
南京钟山孝陵建成,陵园门口有吴国孙权墓,工部请示朱元璋将孙权墓迁移到别处,朱元璋说:“孙权也是条好汉,留他以后给我守墓吧”
太祖气象就是不同凡响。
楼主:messiyun  时间:2019-10-07 11:05:20
先文恭少年读书龙光楼,有秘室,为太仆公私藏。凡亲戚臧获盗取货物者,进出其前,文恭埋头读书,都如不见。

——
张岱曾祖张元忭少年时在张天复私藏的龙光楼中的密室读书,即便有亲戚奴仆们潜入偷盗东西,出入自如,曾祖只是全神贯注埋头苦读,就像没有看见一样。

读:张元忭如此读书,难怪会成为状元。大有头悬梁、锥刺股的精神。张岱亦有诗“余生有几日,著书敢不勤?”“沉沉秋壑,夜半一灯”。

有何可乐?南面书城。
开卷独得,闭户自精。
明窗净几,蔬水曲肱。
沉沉秋壑,夜半一灯。
张岱在这一首中,叙述自己最可乐的事情,那就是有大量的书可以阅读。他所谓的“书城”在快园的南面,到了这座书城中,他安静地坐在那儿,精心地阅读,每有所得。书城中设有明亮的窗户和干净的几案,这让他不由得想起孔子的教诲:饭蔬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结尾“沉沉秋壑,夜半一灯”,令人遐想。
楼主:messiyun  时间:2019-10-07 11:05:20
杨铁崖避地松江,有一贵游子弟破产流落,数踵先生门。一日,竟持先生所购倪云林一画去。左右欲发之,先生曰:“吾哀其困,使往见一达官,以书画为介耳,非盗也。”竟置不言。
——

读:元末明初绍兴诗人、文学家、书画家杨维桢隐居于松江,有一个没有官职的贵族子弟流落于此,多次拜访其门下。有一天,竟然把杨维桢购买的倪瓒名画偷去,周围的人要告发他,先生找了个理由说“我怜悯他困顿,让他拿上倪瓒的画作礼物去拜见一个达官贵人,并不是盗窃。”此事就此过去了。

明人风采,高旷胸怀,管中窥豹,可见一斑。
楼主:messiyun  时间:2019-10-07 11:05:20
文徵仲书画盛行,有以赝笔就正者,必曰“真迹”。有人问其故,曰:“卖画求售,是必贫子。我一言阻之,举家受困矣。”

——
大书法家文征明书画流行于世,每当有人拿赝品请他指导纠正,他总是说“真品”,有人为他缘故,他解释说“如果有人仿造我的画来卖,那他一定是遇到了困难,我若一言揭发,他全家就都会陷入困顿。”

古道热肠,诚斯言哉!
人心不古,假货当道!
楼主:messiyun  时间:2019-10-07 11:05:20
陆师道师事文衡山,人谓:“陆公已贵,胡折节乃尔?”公曰:“文先生以艺藏道,无适非师。”奉之益笃。

——
读:陆师道师从于文征明,有人对他说“陆老师您现在已经很显贵了,为什么还在降低自己身份师从文征明呢?”陆师道说“文征明先生的书画博大精深、自有大道,心之所往”,以后愈发全心敬重文征明。

附:
陆师道(1517—1580),字子传,号元洲,更号五湖。长洲(今江苏苏州)人,嘉靖十七年进士,为工部主事,官至尚书少卿。擅诗文,工小楷、古篆、绘事,师事文徵明。山水风格淡远者类似倪瓒,而秀丽者近似赵孟頫。有《五湖集》、《左史子汉镌》传世。作为“吴门书派”的中坚,陆师道早年即有幸列于文门。《明史·列传》云:“(子传)以养母请告归。归而游徵明门,称弟子。”而他对文徵明的敬重程度,亦非常人可及。张岱《快园道古卷·盛德部》云:“(子传)师事文衡山,人谓:‘陆公已贵,胡折节乃尔?’公日:‘文先生以艺藏道,无适非师。’奉之益笃。”对于文氏的诗文、书画,陆师道亦表现出同样的敬重:“人谓徵明四绝,不减赵孟頫,而师道并传之,其风尚亦略相似。”(《明史·列传》)
明代中叶以来,“吴门画派”的崛起,改变了明初低靡单调的书法审美趣味,成为明代中期书法发展的主流,影响达百余年之久。“明四家”之一的文徵明作为多才多艺的长寿书画家,对当时及后世的影响都是巨大和深远的。文氏的后裔,如长子文彭、次子文嘉、侄子文伯仁,弟子如陈淳、钱毅、陆师道、王登、居节、周天球等,均系“吴门书派”的嫡传后人。
文徵明在绘画上不否定“苍劲”,但更重视“细润”,即不偏重于“苍劲”型的刚健之美,同时加以“细润”,达到一种刚柔适度、精细秀润的境界。这不仅是对技法、技巧的要求,更是对一种审美境界、趣味、风韵的追求。可以说,文徵明是“吴门四家”特有的审美倾向的理论上的阐发者和创作上的实现者。因此,文氏行书,用笔起伏多变,凝重之中稍有率意纵笔,于整肃遒劲中不失虚和舒徐之致;线条或瘦硬挺拔,或圆润饱满,形成丰富的质感对比和韵律变化,洋溢着勃勃生机。但文氏的这一艺术风格并没有被他的学生包括陆师道所全面继承。在创作中,陆氏没有了文徵明调和刚与柔、苍与润的本领,只得到了“细润”之美而丢失了“苍劲”之美,这导致了其行书秀丽有余而刚健不足、谨慎有余而率意不足的弊端。
楼主:messiyun  时间:2019-10-07 11:05:20
快园道古:
吉水彭教,天顺八年会试,宿逆旅,楼上倾盆水,有金钏堕地,其苍头匿之。行十余日,资斧乏,乃白其事。公曰:“急返之。”仆曰:“如返,则误试期矣!”公曰:“此必女子所堕,父母以其私与人,征求急,必致死。人命事大,试事小耳!”亟返,其女政欲自尽,见钏得活。至京,果逾期,是年闱中灾火,八月重试,彭乃状元及第。

——
明朝天顺七年二月,京城会试,天下举子赶考。江西吉水人彭教带着一名仆人也上路了。山高路远,晓行夜宿,不敢耽延。彭教家境并不富裕,所以随身带的盘缠并不宽裕,而怎么花钱,全由仆人掌握。途中,他们路过一个小镇,住在一家简朴的旅店中,次日一大早,正欲启程,楼上突然泼下一盆水,差点泼到彭教的仆人头上,那仆人躲闪得很及时,回头一看,楼上的泼水呈弧形落在地上,仆人突然眼睛一亮:水渍中赫然有一只明晃晃的金钏!由于天色尚早,路上几乎无人,彭教也还没出门,仆人就将这个金钏捡起来,藏在怀里了。一路上,仆人都没对彭教说这个事儿。又走了些日子,眼看会考日期临近,主仆计算着行程。仆人突然说:咱们一路上的盘费不多了。
彭教说:咱们省着点花,别太浪费。
仆人一笑:没关系!咱有意外之财,不会让您挨饿受冻。
见仆人的笑容很神秘,彭教问:什么意外之财?临财毋苟得,你没做坏事吧?
仆人就将住店遇泼水得金钏的事说了。
彭教一听就急了:咱们现在立刻马上返回,把金钏送回去!
仆人:为什么?咱又不是偷的。
彭教说:这必定是楼上那家的女子不小心遗落的,一个女孩儿无故失落金钏,没法向父母交代,父母会认为她私通男子,将金钏做了定情物,征求甚急,催逼不已,弄不好会出人命的。
仆人都快哭了:回去没问题,可这样一来,咱可就耽误考试了呀!几年才一次会试,一次跟一次不一样,耽误了,兴许一辈子就没功名前程了呀!
彭教说:人命关天,考试是小事儿(“人命事大,试事小耳”)。
主仆返回,果然,小旅店楼上那家女子,父母“征求颇急,女欲死”,那失落金钏的女子正准备自杀,“见钏得活”。
而彭教果然耽误了考试日期。故事若至此,已经够感人的了。也算完美。但是,偏偏有下文——
那年的考试,考场居然发生大火,而彭教因迟到而幸免。当年的八月朝廷又补试。第二年即天顺八年举行廷试,彭教以文章夺魁,被点为状元。
前人多从因果报应上解释彭状元的故事——自古忠鲠孝义以教君子,因果报应以警愚俗,自有其道理,为了不扫人的兴,不宜多阐发。但是,老百姓常以此事来证明一句常言:“修合无人见,存心有天知。”
楼主:messiyun  时间:2019-10-07 11:05:20
快园道古:
三原温纯封翁,少鬻豆腐,日必羡银数分,留以防老,四十余年,银且盈百。一日他出,封婆闻邻家卖妻女完官,分别甚惨,为之堕泪。封公归,问,封婆告之故,封公曰:“渠所欠几何?何不以我所藏与之。”封婆曰:“我亦有是意,虑汝不舍耳。”封公曰:“亟与弗迟。”邻人得银,事解,妻女亦免去。是夜梦天赐一子。封婆年逾六十,而癸水复至,遂生温纯。少年登第,官至尚书。而二老皆寿登百岁。

——

读:明朝陕西三原县有个姓温名纯封的人,以卖豆腐为生,两口子过日子,一直没有生育。封翁省吃俭用,卖豆腐时,每天都要从中给自己留取几枚盈余的铜钱,存到一个木箱子里,积攒起来,以为养老之费。日久天长,四十多年集腋成裘,也积攒了不少钱。忽一日,封婆听说一邻居要卖妻女来抵债,分别之状十分凄惨,她见后回到家中默默掉眼泪。封公回家之后,问封婆为何流泪,妻子告诉了他原委,封翁说:他家缺的有多少?不如把咱家积攒的养老钱送给他家吧。温妻说:我正有此意,恐怕你舍不得。温说:赶紧送去!邻居得到了这笔钱财,纠纷化解,妻女也避免了被卖去。这天夜里,封婆梦到上天赐予她一个孩子。封婆已经年过花甲,又来了月经,之后生下一子,名叫温纯。温纯少年及第,官居尚书,而二老也都颐养天年,百年好合。
同样,故事若到“邻人得银,事解”为止,对一般人的教育意义就不大,也无实效,结果在后面——是年,温氏夫妇居然以高龄之年生了一个儿子!这个儿子长大后非常有出息,中了进士,历任知县、巡抚、吏、工部尚书等职。《明史》载:“(温)纯清白奉公,五主南北考察,澄汰悉当,肃百僚,振风纪,允称名臣。”而温纯的父母也都以子而贵,获得朝廷的封赐。温纯有《温恭毅公集》传世。

彭教为人,内心光明磊落,不免让人感到才高气傲,处事刻厉,不为同辈所喜,故而仕途艰难。温纯也因为人正直磊落而屡忤朝贵,遂遏于群小,无一日安于其位。 君子小人,上天有知,自有安排,彭教与温纯及其封翁封婆,因其善而不湮没于史册,而小人则终究身名俱灭。 “修合无人见,存心有天知。”过去,人心向善,读书人以圣贤为楷模。至于黎民百姓,也以此管束自己,这两句话也是生意人常挂店铺并默念于心上的。虽不能至,心向往之,这话就起作用。
楼主:messiyun  时间:2019-10-07 11:05:20
快园道古:朱买臣弃妻之“羞墓”

方正学过嘉禾,见朱买臣弃妻之墓,曰:“羞墓。”作诗咏之:“青草塘边土一丘,千年埋骨不埋羞。丁宁嘱付人间妇,自古糟糠合到头。

——
读:方正学路过嘉禾,看见朱买臣前妻的坟墓,说“真是一个令人羞耻的女人的墓地”,并作诗一首“青草水塘边有一个令人羞耻的墓,自古坟墓埋葬的是躯体而不埋羞耻,叮嘱世上的妇人们,千万不要像这位孤零零的弃妇一样,要知道从来是恩爱夫妻要合葬一处”

朱买臣刈薪自给,妻求去,买臣笑曰:“我年五十当富贵。”妻恚曰:“如公等,终饿死沟中耳!”买臣不能留。无何,拜会稽太守,乘传入吴,见故妻从夫治道,载之后车。妻愧死,葬于嘉兴,呼为“羞墓”。方正学有诗云:“青草塘边土一丘,千年埋骨不埋羞,丁宁嘱咐人间妇,自古糟糠合到头。”
朱买臣早年家贫,以砍柴为生,常常担柴走路时还念书。妻子嫌他贫贱,想离开他。朱买臣笑着说:“我到五十岁必当富贵。”妻子恨恨地说道:“要是等到你富贵,我早就饿死在河沟里了!”朱买臣见留她不住,只好同意离婚。后来朱买臣得到汉武帝的赏识,做了会稽太守。有一次他前呼后拥地出行,正好遇到前妻,就招呼她坐到自己的车上。前妻看到朱买臣这样发迹,想到自己从前对他的羞辱,感到非常惭愧,没多久就死了,葬在嘉兴,人们称之为“羞墓”。方孝孺有诗云:“青草塘边土一丘,千年埋骨不埋羞,丁宁嘱咐人间妇,自古糟糠合到头。”
诗:长满青草的河塘边有一土丘,埋骨千年却埋不了羞耻,告诉你们吧,世间的妇女们,从古自今贫穷的夫妻一起走到终老!
楼主:messiyun  时间:2019-10-07 11:05:20
快园道古中的徐渭系列:

鸡鸣紫陌曙光寒
明朝三大才子,杨慎、解缙、徐渭,前二者不论仕途如何颠婆坎坷,但都曾入阁听政,功名加身,这样看来,连试八次不第的徐渭,的确有几分凄凉。但若论小说【金瓶梅】、诗文、书画【大写意】,剧本【四声猿、歌代啸】,兵略,徐文长都优于前二人,他不得入仕的经历搭配早年庶出入赘的经历,逼就出尖刻奇才,让众多后来者仰慕不已。袁宏道喜欢,张岱欣赏(下附快园道古中18则,可见喜爱),扬州八怪之一的郑板桥甚至刻章,曰“青藤门下走狗”。徐渭也好,后世蒲松龄也罢,他们的郁郁不得志,逼就了稀奇古怪的魔幻想象力,让后人多少唏嘘。
徐渭画过的雑花蔬果不同于枯梅病枝,也不是精心雕琢的工笔花鸟,线条感极强,浓墨重笔,留白恰当,在大尺幅的画面里,一颗饱满的石榴,茁壮向上,富有生命力,让我想起晚生他300年的梵高,那些大朵大朵的向日葵。巧是真巧,俩人还都有癫狂病,外国的为情所伤割掉了自己的耳朵;中国的“引巨锥剚耳,深数寸,又以椎碎肾囊,皆不死。已,又击杀继妻”。不是艺术家都会发疯,只是艺术家都比旁人敏感脆弱的多,外部环境的些小压力都可能化为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棵稻草,对于梵高是无人赏识的潦倒,对于徐渭,是胡宗宪在严党失势后的牢狱惶惶。徐渭后来的放浪归隐,于此无不相关。
想想还是袁宏道结的好,比明史有趣,说的是“余谓文长无之而不奇者也。无之而不奇,斯无之而不奇也哉!悲夫!”

下附快园道古中的徐文长十八则。
——
卷二学问部
徐文长《阙篇》成,自序用“怯里赤马”。先大父尚幼,私语人曰:“徐先生那得误‘怯里马赤’作‘怯里赤马’邪?”其人往告,文长曰:“几被后生觑破。”
徐文长游五泄,寺有石鼓,令门人王海牧刻字其上,曰:“银河堕流,观者忘休。深林无人,杳不可留。”
马湘兰有画兰扇一柄,前有九妓题咏。徐文长跋其后曰:“南国才人不下千百,能诗文者九人而已。才难,不其然乎!”
徐文长一端石研,曾携入狱中者,铭曰:“演易治书,汝则从予;白水苍山,我宁不汝俱。譬诸小白毋忘带钩,管仲毋忘槛车。”
徐文长铭其所用罗盘曰:“斗霄县北,姬旦指南。道者妙用,在股掌间。”
徐文长一石磬,铭曰:“客话馀,煮茗罢,三二声,秋月下。”
徐文长《竹臂阁铭》曰:“阁臂以书,停毫摹想,是故刻王氏父子于上。”
徐文长《鼍矶研铭》曰:“箕翕舌,饮河水。斗何之?化七豕。陨而为石兮,归野史。”
徐文长衣袖二铭,一曰:“语则举,默则止。小人轩轩,君子几几。”一曰:“有口而不语,尔取;有口而不啜,尔节。”
徐文长《四仙图赞》:铁拐李,曰:“色声不全,为非法器。此虚言耳,神光断臂。”钟离权,曰:“是宜上升,为神仙祖。无挂碍心,是活子午。”吕岩,曰:“遍游人间,翁常见人。人不见翁,索翁以形。”张果老,曰:“当其骑驴,不免寻觅。今其下驴,欲觅何物?”
徐文长《端石研铭》曰:“颔则燕而虎为头,眶则螭而鸜鹆为之眸。彼飞而食肉,此飞而饮于流,墨卿耳,何足以侯?”
徐文长《鼍矶研铭》曰:“稠隃麋,一何捷,败颖兔,猛于猎。马善走,必蹄啮。才难哉!”又曰:“拔中山,吾女讶。犹胜彼攻即墨者,终岁而不能下。”
嘉靖中,胡梅林总制浙闽。文场揭榜,中式举人七十七名,总制命徐文长人送一对。词彩颖发,妙不可言,而更妙于贴合名次,一字不可改移。
徐文长《白鹿表》名世,其中警句“奇毛洒雪,岛中银河争辉;妙体摶冰,天上瑶星应瑞”,语只平平耳,不若其《代进白灵龟灵芝表》有云:“跚然素雪,应堪莲叶之巢;[龟千岁则巢莲叶之上] 复以青云,正合蓍茎之守。”此联工确,匪夷所思。
按:看徐文长的故事,内中总有各色奇思妙句,不合八股旧路,不能及第,便索性从心所欲追随性灵。
卷十二小慧部
徐文长水神殿迴文《灯》诗云:“新架灯垂高厂殿,旧场毬蹴斗芳年。春花有几能希赏,夜月无多惜早眠。轮迫马蹄盘作阵,烛抽莲叶嫩如钱。人游厌听催壶漏,客醉扶看堕髩钿。”“钿髩堕看扶醉客,漏壶催听厌游人。钱如嫩叶莲抽烛,阵作盘蹄马迫轮。眠早惜多无月夜,赏希能几有花春。年芳斗蹴毬场旧,殿厂高垂灯架新。”
徐文长与友人饮,行令要一花名,一鸟名,搭四书二句,词曲一句。一友曰:“虞美人嫁了白头翁,翁曰:老矣,不能用也。寒窗更守十年寡。”文长曰:“十姊妹嫁了八哥儿,八口之家可以无饥矣。可怜两口儿无依倚。”
越有三号“彭山”:季以进士,程以指挥,彭以军舍;而青衿有三号“六峰”:叶死,袁生,而陆正病笃。徐文长取以作对曰:“文彭山,季彭山。武彭山,程彭山。半文半武彭彭山;活六峰,袁六峰。死六峰,叶六峰。不死不活陆六峰。”
“虫、二”两字:徐文长赠一妓为斋名,取义无边風月。
按:徐文长巧思妙想人所不能及也。另,虫二的典故貌似在《葵轩琐记》里面写的是唐伯虎祝枝山这两位的故事。不过年代已久,不可考矣。
卷十三隐逸部
徐文长作《镇海楼记》,胡少保酬以百二十金,文长谢侈不敢受。少保曰:“我愧晋公子,于是文乃遂能愧湜?倘用福先寺事数字以责我酬,我其薄矣,何侈为?”文长乃持归,买城南地十亩,有屋二十有二间,小池二,以鱼以荷,木之类,果、花、材三种,凡数十株。长篱亘亩,护以枸杞。外有竹数十个,笋迸云。客至,网鱼烧笋,佐以落果,醉而咏歌,颜其堂曰“酬字”。

——

徐文长《阙篇》成,自序用“怯里赤马”。先大父尚幼,私语人曰:“徐先生那得误‘怯里马赤’作‘怯里赤马’邪?”其人往告,文长曰:“几被后生觑破。”

读:徐渭著作《阙篇》完成后,自序中用蒙古语“怯里赤马”一词,我的祖父张汝霖那时还年幼,悄悄对人说“徐伯伯怎么把‘怯里马赤’误用为‘怯里赤马’呢?”对方把这件事告诉了徐文长,徐渭说“丢人啊,差点被这小子看出破绽”
楼主:messiyun  时间:2019-10-07 11:05:20
徐文长游五泄,寺有石鼓,令门人王海牧刻字其上,曰:“银河堕流,观者忘休。深林无人,杳不可留。”

——
徐文长出狱后骑驴携数位门人饱览五泄风光,山中寺庙有石鼓,文长让王海牧把他的诗句刻在石头上:“五泄瀑布如九天银河飞流直下,美丽的景色让游人流连忘返。深山恍如仙境中杳无人烟,实在是过于圣洁不可久留。”
楼主:messiyun  时间:2019-10-07 11:05:20
马湘兰有画兰扇一柄,前有九妓题咏。徐文长跋其后曰:“南国才人不下千百,能诗文者九人而已。才难,不其然乎!”

——
马湘兰藏有一柄绘有兰花的画扇,画中有九位美女的题画诗。徐文长在诗后题跋“南国美女千千万,能写诗作文的才女,只有这九人而已。才华难得,难道不是吗?”
楼主:messiyun  时间:2019-10-07 11:05:20
徐文长一端石研,曾携入狱中者,铭曰:“演易治书,汝则从予;白水苍山,我宁不汝俱?譬诸小白毋忘带钩,管仲毋忘槛车。”

——
徐渭有一方石砚,在狱中时曾随身携带,石砚底下有铭文“我在狱中推演易经考究学问时,你跟随着我;现在我出狱将要云游四方,怎么不把你带在身边?就像是齐桓公小白 毋忘在莒、感谢带钩救命之恩,和管仲巾车之恩,不忘被装在囚车里的艰难时光”

读:人物相随,如君臣相合。妙哉,铭文。
楼主:messiyun  时间:2019-10-07 11:05:20
徐文长铭其所用罗盘曰:“斗霄县北,姬旦指南。道者妙用,在股掌间。”
——

徐渭有一个探测风水的罗盘,背面有铭文“经陨石磁化过的指针如北斗星悬指着北方,周针尾如公姬旦的指南车一样指着南方;道人妙用神器,只在股掌之间。”

读:神秘玄妙,道在磁场。


附:
物理上指示方向的指南针的发明由三部曲组成:司南、磁针和罗盘。
指南车又称司南车,是中国古代用来指示方向的一种装置。它与指南针利用地磁效应不同,它不用磁性。它是利用齿轮传动系统来指明方向的一种机械装置。其原理是,靠人力来带动车辆行走(《宋史》则说原有“驾士”十八人),由车轮的转动来带动齿轮的转动,再由齿轮的转动来带动车上的木人指示方向。不论车子转向何方,木人的手始终指向南方,“车虽回运而手常指南”。

早在战国时期(公元前475年至公元前 221年),我国劳动人民已到磁石的同特性,并发明了最早的指南工具“司南”。《韩非子·有度( 约成于秦王政十四年,公元前233年)》中记载了世界上最早的指南工具“司南”(用天然石琢磨成一个小勺子,放在不滑的平面上,利用磁石的指南特性指示)。根据史籍:战国以前司南已被运用在车辆上即指南车。指南车最早发明于洛阳。西周成王七年,越裳氏使臣从数万里外来到洛阳,贡献白雉鸡两只。使者迷其归途,周公姬旦特赠指南车以定。宋郑樵渔仲撰写的《通志·周公摄政》中记载了这件事:越裳氏“意中国有圣,于是来朝,周公致简于宗庙。使者迷其归途,周公赐以车五乘,皆为司南之制,使者载之。由扶南林邑海际,期年而至其国,故指南车常为先道,示远人以正四方”。是车上置放有指南针呢?还是以车本身指南呢?这里说得不很清楚。如果是车上置放着指南针,那当是指南针最早出现在洛阳的一个佐证。北宋时王钦若等编辑的大型类书《册府元龟·外臣部·周公受贡》中,也有类似的记载。《中国邮驿史料》一书中记载的:“洛阳至驿道,西周初,越裳氏三象重译朝献白时已通。说的也是这个故事。
如果说西周(约公元前11世纪—公无前771年)初期周公姬旦在洛阳创造的指南车还比较简单的话,到曹魏(公元220—265年)时马钧在洛阳制造的指南车已是相当精巧了。
楼主:messiyun  时间:2019-10-07 11:05:20
附:
君无忘射钩,臣无忘槛车
冯异谢曰:“臣闻管仲谓桓公曰:‘愿君无忘射钩,臣无忘槛车。’齐国赖之。臣今亦愿国家无忘河北之难,小臣不敢忘巾车之恩。”

我听说春秋时期的管仲对齐桓公说,但愿齐桓公作为君主不要忘记管仲当年曾箭射过他(射中了衣钩,齐桓公才侥幸活命),但愿自己不要忘了被装在囚车里那种时候,谨慎行事,齐国才能赖以成为春秋五霸之首。我冯异也但愿国家不要忘记当年在河北差点全线崩溃的危难,我也不敢忘记在巾车乡陛下对我一个俘虏的赦免之恩。


毋忘在莒
“毋忘在莒”是大家熟知的一个成语,告诫大家不要忘本,不忘记曾经的艰苦岁月。其实很多人不知道,这个成语就发生在当时的莒国。
春秋时代,齐襄公昏庸,齐国内乱,公子齐小白为逃避杀身之祸,于公元前686年夏在鲍叔牙的保护下逃到莒国的姥姥家避难。
后来齐襄公被杀。当时除了齐小白外,襄公有还有一个兄弟叫公子纠,公子纠也是身处鲁国(都城在今山东曲阜)。两个人身边都有个师傅,公子纠的师傅叫管仲,公子小白的师傅叫鲍叔牙。两个公子听到齐襄公被杀的消息,都急着要回齐国争夺君位。
在公子小白回齐国的路上,管仲早就派好人马拦截他。管仲拈弓搭箭,对准小白射去。但箭却射到了小白的青铜带钩,所以根本没伤到小白,小白急中生智假装死去。
管仲以为小白已经死了,就不慌不忙护送公子纠回到齐国去。怎知公子小白和鲍叔牙早已抄小道抢先回到了国都临淄,小白顺利当上了齐国国君,即后来的齐桓公。
小白即位后,有一次齐桓公、管仲、鲍叔、甯戚等人一起饮酒,鲍叔牙又对齐桓公提到之前的这段往事,这就是“毋忘在莒”的出处,提醒不要忘记当年的艰苦岁月,不要忘了本。

楼主:messiyun

字数:8132

帖子分类:闲闲书话

发表时间:2019-10-01 16:58:39

更新时间:2019-10-07 11:05:20

评论数:17条评论

帖子来源:天涯  访问原帖

下载地址:TXT下载

 

推荐帖子

热门帖子

随机帖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