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水读 >  天涯 >  闲闲书话 >  【小笔记系列】银杏叶与诗

【小笔记系列】银杏叶与诗

楼主:深圳一石  时间:2019-10-13 10:20:32
【小笔记系列】银杏叶与诗

一石

阳光下,枝头的银杏叶在风中闪动,好像光的灵魂在时空里漫步。不管向下流散,还是向上攀升,你都不能把握一片叶子的欲望和姿态。
诗好像是最为感性的产物,又好像是人的意识和情感最锋利的刀刃。诗有时候最为多情,有时候又最为无情。诗最容易被归到感性世界里,诗太善于隐藏,让人以为诗都是有感而发的产物,却不知诗必须要在一切存在中后退一步,摆脱一切束缚,又被钟情羁绊,才能拥有自己的灵魂。
简单地理解诗是容易的,复杂地理解诗同样容易。诗的感性生命里驻扎着理性宫殿无限复杂的建造形式,就如同任性的光一直在将最细微的颤动复生,本质上却是秩序的产物。
当柏拉图把世界和生命的衍生聚焦在理念上时,在他眼里,理性才是高级的,而感性伴随着本能,是低级的欲念产物。正因为理性统治着整个西方的理论体系,因此理性的大树在西方长得枝繁叶茂,参天而立,那种遮蔽和我们自身的渺小,会让人误以为,理性才是理论、思想的基本逻辑。
但中国人的意识里,感性才是高级的,和物关联的一切知性处于被支配的地位,反而是低级的,物性里不驻扎灵性,高度的感性才是性灵的居处,正是依靠性灵,感性才能够捕捉到直觉的波动,而直觉才具有抵达本质的力量。中国人高度的感性体验,发展出了天地人的生命感受系统,这个开放系统里其实内含了作为骨架支撑的科学逻辑。
在中国人将诗作为日常语言的唐代,正是最具开放体系的感性和最具衍生功能的理性得以寻找自身的一个高度平衡期。我一直存有一份想象,如果唐朝真的和西方在经济、政治、军事、文化上发生了紧密关联,中国的历史进程定然会发生巨大改变,世界上一定会有一种将感性和理性交融的新思想诞生。实际上,这种可能性到现在也没有完成,中西方的交流和对抗一直都在持续中。
一种诗与一种诗的对抗,一种理念和一种理念的纠缠。未来,这种撕裂还会不断继续,作为人的最高智慧正面临着更加严峻的考验。
风不止时,银杏叶一直在动。
感觉到感性与理性在飞快转动,便能理解,所谓中庸的本质,指的就是一个巨大世界汹涌变化的自然状态,中庸不止关乎平衡、中道的一个点,更在乎的是循环变化保持不会破裂的一个圆形曲面的存在意义。
在地球上,一片银杏叶在动,这就是对诗的自然和自然的诗的最好解读。一切艺术作品新的诞生,都可以归到风里摇动的一片银杏叶里。
一片感性的银杏叶,就是爱与存在的执念,是树之册页;一片理性的银杏叶,就是自我与本质的推演,是寄存年轮和白果记忆的博物馆。
诗就是一切为了留存的底色。
一片风里摇动的银杏叶,其实谁都能够看得见。
注:午饭后,经过首都图书馆旁的银杏树,树上绿叶随风摇摆,突然有一点诗的意识在心里惊醒过来。下午在修改书稿的间隙,写了这篇小文。整个图书馆的每一样物件像是都能化为我写作的灵感。
2019/10/7下午



楼主:深圳一石

字数:1134

帖子分类:闲闲书话

发表时间:2019-10-08 07:22:54

更新时间:2019-10-13 10:20:32

评论数:11条评论

帖子来源:天涯  访问原帖

下载地址:TXT下载

 

推荐帖子

热门帖子

随机帖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