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水读 >  天涯 >  旅游休闲 >  【寻“色”徽州】三、唐模:特色徽州文化的“具体而微”者

【寻“色”徽州】三、唐模:特色徽州文化的“具体而微”者

楼主:大唐羽衣  时间:2019-10-15 15:52:15
【寻“色”徽州】三、唐模:特色徽州文化的“具体而微”者
我们的第三站是唐模。
唐模徽州区的一个历史文化古村,是国家5A级旅游景区。在徽州,有文化底蕴的古城、古镇、古村不少,但像唐模这样将徽文化特征体现得如此具体、如此突出的,还是很少见的。




楼主:大唐羽衣  时间:2019-10-15 15:52:15
说到忠君,唐模的取名就与此有关。唐模这块地方原来是程姓的村子,唐朝的越国公汪华的太曾祖父叔举曾在此居住。汪华是隋末唐初人,因在隋末战乱中领兵护土卫乡,归唐后被封为越国公,死后谥“忠烈王”,是深受歙人尊奉的“半神”一般的人物。公元923年,汪华的后裔迁回故乡。此时正值后唐建立,诸侯纷争,强盛的唐朝虽已不复存在,但汪氏子孙不忘唐朝给予祖先的恩荣,更没忘祖先在唐的“英模”风范,决定按盛时的规模建立起一个村庄,取名“唐模”。



有意思的是,1087年,郡北许村的许贵一、许贵二兄弟俩因父母双亡,投靠唐模村姑父家。后经过几代繁衍,许氏比当地的汪、程、吴三姓人丁更为兴旺,成为唐模村的大姓望族。但许姓后裔们不忘那位“姑父”的收养之恩,仍沿用“唐模”这个村名。巧合的是,唐时许姓的一位祖先——睢阳太守许远也是一位唐时的“英模”。他在安史之乱时与张巡以数千兵卒协力固守睢阳,“守一城,捍天下,以千百就尽之卒,战百万日滋之师,蔽遮江淮,阻遏其势”(韩愈语),为唐朝的反攻赢得了宝贵时间,捍卫朝廷的粮财通道安全,被后世追谥也是“忠烈王”,图像于凌烟阁,并敕建双忠庙于睢阳和他的家乡盐官县,岁时致祭。所以,“忠烈王”的故事在唐模存在于族谱,刻画于木雕、砖雕,流传于子孙的口耳。忠君思想,深深地烙印在了人们的心间。


楼主:大唐羽衣  时间:2019-10-15 15:52:15
徽州人的忠君与爱国是一体的,这一点从唐模的许氏支祠尚义堂来历就可看出。尚义堂位于唐模水街上游的显要地段,为唐模许氏四古祠之一。1449年,蒙古族的瓦剌部南侵,明英宗率军亲征,在土木堡大败被俘。此时朝廷上下一片惊恐,英宗之弟朱祁钰奉太后之命监国,于谦被任命为兵部尚书,担当起保卫京部的重任。在此国难当头,正在塞外经营茶叶生意的唐模人许怀显,不仅毅然带头向抗击瓦军的于谦军队捐军饷,并且在社会上组织捐饷活动,极大鼓舞了士气。一年后,瓦剌向明朝求和,归还了英宗。许怀显因筹饷戍边有功,被朝迁封为尚义郎,并恩准其建尚义坊,造尚义堂。


(来自网络)
楼主:大唐羽衣  时间:2019-10-15 15:52:15
为臣尽忠,为子尽孝。“孝亲”作为与“忠”一体的行为,在徽州文化中是重要的组成部分。这个“亲”当然是父母,也可以是祖先,还可以是给予自己恩惠的人。如果你在徽州,祠堂、牌坊是可能随处可见的。建造祠堂是为了祭祀先人,建造牌坊是彰显功德,都是感恩的行为。唐模有很多祠堂,光是许氏,就有总祠和支祠四座,分别称之为承德堂、骏惠堂、尚义堂、继善堂。
唐模“孝文化”体现最突出的当属檀干园了。相传,清初许氏有一位叫许以诚的富商,有愧于没有多少时间陪侍在老母身边,就想方设法要满足老母的一切愿望。得闻在山村过了一辈子的老母亲十分向往有“人间天堂”之称的杭州西湖,又苦于山高路险,车马劳顿,年老体衰不便成行,便不惜巨资,在村口把快要荒弃的风水塘疏浚挖大,模拟西湖的主要景致,修筑亭台楼阁、水榭长桥,并在湖堤遍植檀树和紫薇以及其他花草竹木,一遂老母心愿,供母游览颐养,因此,檀干园又有“孝子湖”的美誉。园内亦有三潭印月、湖心亭、白堤、玉带桥等胜景,恰是一处微缩的西子湖,因此,檀干园又称“小西湖”。
楼主:大唐羽衣  时间:2019-10-15 15:52:15


楼主:大唐羽衣  时间:2019-10-15 15:52:15







楼主:大唐羽衣  时间:2019-10-15 15:52:15
徽州文化中的乐善互助的处世态度,若追寻源头,应该也来自“忠孝”的观念。从中原发达地区被迫移居尚处“蛮荒”状态的江南徽州山区,一个人、几个人的力量是难以自保的,所以我们看到,早期的移民村落往往是以血缘关系凝聚成的家族式的群居地,“卜居”术的流行,实际上是家族寻找适合自己这个群体定居的理想场所,能生产,能生活,能发展,能保卫。而逼仄的山间谷地,能让自己施展的空间毕竟有限,带来先进的中原文化的这些移民,一方面要保护好这弥足珍贵的狭小空间以作为后退的资本,同时,他们的眼界始终眺望山外,谋求更好的发展。有当官潜质的去读书挣前途,不能读书却有经商才能的去经商挣钱途,既不能读书又不能经商的留在家耕种,所以,在徽州,“耕读传家”和“十二三岁,往外一丢”非常普遍、正常。而无论当官还是经商,血缘纽带和家风传承要求他们要有“帮”“带”“互助”的品德,发达后要有回馈家人、回馈宗族、回馈乡里、回馈恩人的意识。
楼主:大唐羽衣  时间:2019-10-15 15:52:15





楼主:大唐羽衣  时间:2019-10-15 15:52:15
在唐模,乐善好施也是处处显现。浚河挖塘、修桥铺路、盖祠建校,基本是有钱出钱,有力出力,所有人都以能为家乡、族人做出贡献为荣。典型的例子如村中心的高阳桥是许氏族人许克云出自修建,因许氏族望是“高阳郡”,又正对许氏宗祠,故名。高阳桥下游的义合桥,又称义和桥,因唐模清时置“义合大社”而得名。据说此桥有两个桥墩,原是由12根柱石搭建而成。因桥太窄,后另一富户每排又添了一根柱石,所以现在桥面有五列三排共15根柱石。如果你仔细观察,不难发现靠西一列三根柱石与其它十二根柱石,石料明显不同,保留了石料开采时的原始凿痕,可见传说的可靠性。至于许以诚整合废弃池塘成“檀干园”,更是回馈亲人和家乡的典范。
楼主:大唐羽衣  时间:2019-10-15 15:52:15
尤其在盖祠建校方面,唐模的徽州人舍得捐助。基本上,他们的祠堂既是祭祀的地方,也是义塾的所在。近代的唐模徽商,捐助紫阳书院,一个人,一次性就8000银元!
楼主:大唐羽衣  时间:2019-10-15 15:52:15


楼主:大唐羽衣

字数:1858

帖子分类:旅游休闲

发表时间:2019-10-10 23:15:33

更新时间:2019-10-15 15:52:15

评论数:10条评论

帖子来源:天涯  访问原帖

下载地址:TXT下载

 

推荐帖子

热门帖子

随机帖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