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水读 >  天涯 >  关天茶舍 >  石头记第三回隐喻

石头记第三回隐喻

楼主:微尘土  时间:2019-10-20 13:11:10
上联“座上”,故事主角;“珠玑”,贾珠和几个叫玉的人物。“昭日月”,“日月”为“明”。“座上珠玑昭日月”,寓意是:书中主角“珠”(贾珠)和几个名“玉”的人物,他们是怀念和张扬明朝的。
贾珠者假珠也,珠是假的,真的是“朱王”二字。珠夭寓明亡。明朝末一位皇帝朱由检,遇李自成而亡。贾珠的妻子叫李纨,“李完”或“李亡”,贾珠娶妻后夭,这叫做“朱王遇李完(亡)”。明朝最后一个皇帝崇祯是怎么死的?宫中自裁的,李纨字宫裁,这叫做“朱遇李(闯)宫裁”。李纨住在稻香村,强盗霸占的乡村。那里又叫浣葛山庄,浣葛,换朝革鼎之谓也。
第三十九回刘姥姥讲的第二篇故事是红楼故事,那位十七八岁死了的儿子就是贾珠,暗喻崇祯十七年殉国的朱王——朱由检。
刘姥姥说有个大户人家的叫茗玉的小姐,也是十七岁死了,家人给她盖了一座庙。甲戌本第七回批语写道:“古诗云:“未嫁先名玉,来时本姓秦。二语便是此书大纲目、大比托、大讽刺处。”批语中的“未嫁先名玉”,就是指刘姥姥故事里的茗玉小姐。
明末崇祯皇帝坐了十七年,茗玉活了十七岁。茗玉也是暗中“比托”明朝。茗玉者,明之寓也,就是“喻明”。刘姥姥想不起那绝后人家的姓,却记得十七岁死了的“名”。茗玉小姐“知书识字”,跟刘姥姥一字不识构成鲜明对比。
“知书识字”的人家早夭无后,不识字的人还要平庙打塑像,暗中“比托”的是明亡清兴,明亡即第二回“仙逝扬州城”,扬州屠城是明亡象征。
“座上珠玑昭日月”中的珠指贾珠,“玑”则指书中几个叫玉的人物,跟第七回的“名玉”,第三十九回的“茗玉”,说的是一回事。
玉者泪也,第一回正文和批语明示看官,此书是用眼泪写成的,字字看来全是血泪。脂批说绛珠就是血泪。扬州屠城是明亡的象征,东北林海人入主中原,眼泪就是这样生出来的。林黛玉当然没有父母,过着寄人篱下的凄凉生活。她前世在灵河岸上三生石畔,就是好几辈子死了好多人。
还有一个人叫红玉,庚辰本批:“红字切绛珠,玉字则直通矣”,就是说绛珠入世不止林黛玉一个,红玉也是绛珠的分身。红玉的母亲是“林之孝家的”,这林之孝是“假的”。林之孝是个地名,就是贾珍守陵的“孝慈县”。那地方很遥远,骑马单程要走十多天。那地方的人来到中原当了大管家,很多人死了,家家穿孝,眼泪由此而生,淋红泪的日子开始了。
这些名玉的人跟史湘云一样,都没有亲生“父母”(比喻义,现代人也把祖国比为母亲)。没有父母的孤儿谁养活谁管教呢?就是国家,就是皇上,皇上这个大管家是子民的养父母。书中王熙凤要认红玉做乾女儿,红玉说:不光我是你的乾女儿,连我妈也归你管教。
妙玉是亡国之泪,明朝亡了,用庙来比喻。或者说庙堂上的泪。这庙就是刘姥姥讲的“玉神庙。”
男主角贾宝玉呢?是补天被弃之石。女娲补天是书的大背景,即天塌之时。天塌喻明亡,补天喻反清复明。此石为什么无材补天?“自谓落堕情根,故无补天之用”。全家几辈子当汉奸,当然没资格参加补天队伍。幸亏遇到一僧一道,让他幻形入世,就是扮成鬼子模样,混进敌人阵营里当卧底搞破坏,这就是红楼故事。
楼主:微尘土  时间:2019-10-20 13:11:10
堂前黼黻焕烟霞。
“堂”指朝堂,黼黻,帝王礼服上的纹饰也,此处代指帝王礼服。“焕”即换。
“堂前黼黻焕烟霞”,意即朝堂上的礼服换成了“烟”“霞”。第四十回大观园窗纱换成软烟罗和霞影纱,统称软烟罗。
那新窗纱应该是“新罗”了。“焕烟霞”就是换上了软烟罗和霞影纱,都是“新罗”。
刘姥姥二进荣府,大观园换了新窗纱。这是譬喻写法。窗纱虽然轻薄,但屋里人透过它来看外面,天色就变了,它可以遮天。第二十九回的遮天大王,说的就是换上的“新罗”。
黼黻者,帝王礼服上的纹饰也,也可代指帝王礼服。清朝的礼服大不同于明朝,是满族礼服。朝堂上的礼服换了,是改朝换代皇帝换姓的结果。
贾母说自家小时有个“枕霞阁”,史湘云酒令说“日边红杏倚云栽”,暗指作者祖上倚靠的是“烟霞”,根本倚靠不住。虽然文字有点晦涩。
大观园的多数人都不知道新罗的名字,只有贾母知道。明朝皇帝姓朱是妇孺皆知的,清朝皇帝的姓,大多数老百姓不会念,只有少数人知道。贾母说新罗“做衣服不好看”,只配糊窗户。糊窗户即糊庐,胡虏之意。但刘姥姥认为好得了不得。
座上珠玑昭日月,堂前黼黻换烟霞。点明了书的背景和反清复明的主旨。
下面一行小字,道是:同乡世教弟勋袭东安郡王穆莳拜手书。【甲戌侧批:先虚陪一笔】
“穆莳”是“末世”的谐音。《石头记》的时代背景是“末世”。第一回写贾雨村是“生于末世”,甲戌本的批语是“又写一末世男子”。第二回冷子兴演说时,批语又写“作者之意原只写末世,此已是贾府之末世了”。第五回贾探春的判词写“生于末世运偏消”,王熙凤的判词是“凡鸟偏从末世来”。末世意思很明白,就是王朝末代,如夏桀商汤秦二世汉献帝。此联既是“末世”所书,那就不是泛谈而是特指书的时代背景。此联是对书中“末世”的注释。
“末世”,冷乡人建立的新朝气数已尽了。

楼主:微尘土  时间:2019-10-20 13:11:10


楼主:微尘土  时间:2019-10-20 13:11:10
6 贾宝玉
胡适鲁迅等前辈都认为红楼梦为作者曹雪芹自叙家事,贾宝玉是作者化到书中的艺术形象。
甲戌本第一回批“自谓落堕情根,故无补天之用。”“情根”即清根,“落堕情根”喻几辈子投靠大清皇室怀抱当汉奸,当然没有资格参与补天事业了。补天即补明天,比喻反清复明活动。
无材补天怎么办呢?又批:“剩了这一块便生出这许多故事。使当日虽不以此补天,就该去补地之坑陷,使地平坦,而不有此一部鬼话。”只能是写书说梦话。所谓幻形入世,就是在写的这一部“鬼话”里,故事主角改头换面混入鬼子阵营,“去补地之坑陷使地平坦”,发泄心中的不平。
楼主:微尘土  时间:2019-10-20 13:11:10


楼主:微尘土  时间:2019-10-20 13:11:10
这政老爹的夫人王氏,……不想次年又生一位公子,【甲戌眉批:一部书中第一人却如此淡淡带出,故不见后来玉兄文字繁难】说来更奇,一落胎胞,嘴里便衔下一块五彩晶莹的玉来,上面还有许多字迹,【甲戌侧批:青埂顽石已得下落】就取名叫作宝玉。(第二回)
楼主:微尘土  时间:2019-10-20 13:11:10
玉者泪也。贾宝玉是含着泪来到梦中世界的,眼泪时刻挂在胸前。
楼主:微尘土  时间:2019-10-20 13:11:10
那年周岁时,政老爹便要试他将来的志向,便将那世上所有之物摆了无数,与他抓取。谁知他一概不取,伸手只把些脂粉钗环抓来。政老爹便大怒了,说:将来酒色之徒耳!因此便大不喜悦。
楼主:微尘土  时间:2019-10-20 13:11:10


楼主:微尘土  时间:2019-10-20 13:11:10
贾宝玉婴儿时便爱玩脂粉,长大后更是喜欢调脂弄粉。什么意思呢?不要忘记,书名叫《脂砚斋重评石头记》,有一个批书者署名脂砚斋或脂研。所谓脂砚或脂研,就是用脂粉研墨写成文字。
所以,神瑛侍者用甘露(眼泪)绛珠,修成女体,贾雨村教林黛玉,把她培养成诗才出众的女子,跟作者用脂粉为墨写成 “一部鬼话”,都是一个意思。脂粉也是红色,跟“字字看来皆是血”一样。
楼主:微尘土  时间:2019-10-20 13:11:10
后人有西江月二词,批宝玉极恰,其词曰:
无故寻愁觅恨,有时似傻如狂。纵然生得好皮囊,腹内原来草莽。潦倒不通世务,愚顽怕读文章。行为偏僻性乖张,那管世人诽谤!
富贵不知乐业,贫穷难耐凄凉。可怜辜负好韶光,于国于家无望。天下无能第一,古今不肖无双。寄言纨绔与膏粱:莫效此儿形状!
楼主:微尘土  时间:2019-10-20 13:11:10
两首《西江月》是作者自贬。前两句写贾宝玉的痴,“都云作者痴”,后面回目的“痴公子”“痴女儿”“痴情女”“痴及局外”“呆香菱”等都是暗写作者。
古今不肖无双,指雍正御批曹頫“原不成器”,此事对作者打击很大,一直耿耿于怀。此处用“古今不肖无双”来反讽。

楼主:微尘土  时间:2019-10-20 13:11:10
7 二玉相逢
第三回介绍贾宝玉的文字跟第一回照应。
王夫人因说:你舅舅今日斋戒去了,【甲戌侧批:点缀宦途】再见罢。【赦老不见,又写政老。政老又不能见,是重不见重,犯不见犯。作者惯用此等章法】只是有一句话嘱咐你:你三个姊妹倒都极好,以后一处念书认字学针线,或是偶一顽笑,都有尽让的。但我不放心的最是一件:我有一个孽根祸胎,【四字是血泪盈面,不得已无奈何而下。四字是作者痛哭】是家里的混世魔王,【与绛洞花王为对看】今日因庙里还愿去了,【是富贵公子】尚未回来,晚间你看见便知了。你只以后不要睬他,你这些姊妹都不敢沾惹他的。黛玉亦常听得母亲说过,二舅母生的有个表兄,乃衔玉而诞,顽劣异常,【与甄家子恰对】极恶读书,【是极恶每日诗云子曰的读书】最喜在内帏厮混,外祖母又极溺爱,无人敢管。今见王夫人如此说,便知说的是这表兄了。【这是一段反衬笔法。黛玉心用猜度蠢物等句对着去,方不失作者本旨】因陪笑道:舅母说的,可是衔玉所生的这位哥哥?在家时亦曾听见母亲常说,这位哥哥比我大一岁,小名就唤宝玉,【以黛玉道宝玉名,方不失正文】虽【虽字是有情字,宿根而发,勿得泛泛看过】极憨顽,说在姊妹情中极好的。况我来了,自然只和姊妹同处,兄弟们自是别院另室的,【又登开一笔,妙妙】岂得去沾惹之理?”王夫人笑道:你不知道原故。他与别人不同,自幼因老太太疼爱,原系同姊妹们一处娇养惯了的。【此一笔收回,是明通部同处原委也】若姊妹们有日不理他,他倒还安静些,纵然他没趣,不过出了二门,背地里拿着他两个小幺儿出气,咕唧一会子就完了。【这可是宝玉本性真情,前四十九字迥异之批今始方知。盖小人口碑累累如是。是是非非任尔口角,大都皆然】若这一日姊妹们和他多说一句话,他心里一乐,便生出多少事来。所以嘱咐你别睬他。他嘴里一时甜言蜜语,一时有天无日,一时又疯疯傻傻,只休信他。
【甲戌眉批:不写黛玉眼中之宝玉,却先写黛玉心中已早有一宝玉矣,幻妙之至!自冷子兴口中之后,余已极思欲一见,及今尚未得见,狡猾之至】
楼主:微尘土  时间:2019-10-20 13:11:10
清人张新之批:“叙宝玉于其所自出,而开口用不放心三字直接首回僧道口中你放心也。”
第一回和尚对道士说“你放心”,因为道人认为让一个家庭出身有严重问题的人到鬼子后方不保险,担心出问题。《诉肺腑》回宝玉对黛玉说“你放心”,也是保证不会变节,不做对不起人民的事。王夫人的不放心,意思相反,是怕他叛逆朝廷。
王夫人孽根祸胎”照应第一回“风流冤孽”。“一时有天无日”,照应第七回焦大的“没天日”的骂话,就是心里没有皇上。
混世魔王是《隋唐演义》程咬金的称号,取咬金之意。书中对金多用贬的笔墨。金荣是个赖皮,金寡妇不顾廉耻;尤二姐吞金而逝,尤三姐死于鸳鸯剑下,鸳鸯的头是金;鸳鸯的爸爸金彩已经“痰迷心窍”,准备好棺材了;金钏儿跳井自杀,金哥上吊而死;那带着金锁的薛宝钗,结局也不会好。第二十二回的元宵灯谜是“焦首朝朝还暮暮,煎心日日复年年。”谜底是更香,结局是化灰化烟。
世人把红楼梦看成爱情小说,把二玉看成一对恋人,并非作者原意。儿女闺情不过是载体,全是假的。
林黛玉说:“兄弟们自是别院另室的”,宝玉不宝玉,跟我有什么关系?明清大家的规矩,女孩子是另院居住,少年男女接近的机会很少。主子姑娘每人身边成天有一群丫环跟着,根本没有谈情说爱的机会。所谓青梅竹马,生在平头百姓家才有可能发生。
书中写因为贾母溺爱,特别允许贾宝玉破坏规矩,跟姐妹一起玩耍。为了编造一个恋爱环境,又特意修了一个大观园,让美人们住在里面。元妃专门下旨,让贾宝玉也住进去。这些全是违背情理和当时社会现实,全是假的。
作者为写书中的恋爱故事,绞尽了脑汁也不能自圆其说。林黛玉如果年龄大些,按情理不必到外婆家寄养,只有六七岁才有可能托亲戚收养,到十几岁又得送回本家。但年岁太小又不能谈恋爱。林黛玉从扬州起身当为六岁。可是林黛玉到荣府后好象突然长大了好多,她的细心懂事处事谨慎更像十几岁的少女。所以当王熙凤问及“妹妹几岁了”时,黛玉只好避而不答。(只有梦稿本回答十三岁,可能是外人加上的)
楼主:微尘土  时间:2019-10-20 13:11:10
黛玉心中正疑惑着:这个宝玉,不知是怎生个惫懒人物,懵懂顽童?倒不见那蠢物也罢了。
第一回的 “蠢物”,神瑛侍者即呻吟诗者,是跟绛珠一起入世的。如果理解为贾宝玉的那块玉是“蠢物”的幻形,那就太死板了。
戚序本批文反复说,贾宝玉的那块玉,“天生有眼堪穿”,“天生有眼可穿”,就是说,它与眼有关系,可以穿越时空,看透一切。脂批提示:绛珠就是血泪。神瑛侍者住在赤瑕宫。脂批写:“按瑕字本注:玉小赤也,又玉有病也。以此命名恰极”。所以贾宝玉带的这块玉就是血泪。“有眼可穿”,能把国仇家恨全串在一起。
因此贾宝玉跟林黛玉的关系是作者跟眼泪的关系。或者说是主人与自己眼泪的关系。第五十回林黛玉的诗谜“主人指示风雷动,鳌背三山独立名。”说自己是听主人的指示行动的,担什么骂名也不怕,眼泪是理会情的流露。
二玉相逢的贾宝玉摔玉,即摔泪。说玉“不是好东西”。
楼主:微尘土  时间:2019-10-20 13:11:10
贾母忙哄他道:你这妹妹原有这个来的,因你姑妈去世时,舍不得你妹妹,无法可处,遂将他的玉带了去了。一则全殉葬之礼,尽你妹妹之孝心,二则你姑妈之灵,亦可权作见了女儿之意。
贾母说黛玉的玉给母亲殉葬是个比喻。假敏寓明,林黛玉刚到荣府,贾母大哭,众人掩面涕泣,甲戌本批:“几千斤力量写此一笔。”此一情节暗写明亡之痛。亡国的眼泪随着时间的流逝渐渐被淡化了。
楼主:微尘土  时间:2019-10-20 13:11:10


楼主:微尘土  时间:2019-10-20 13:11:10
8 凤姐出场
一语未了,只听后院中有人笑声,【甲戌侧批:懦笔庸笔何能及此】说:我来迟了,不曾迎接远客!【第一笔,阿凤三魂六魄已被作者拘定了,后文焉得不活跳纸上?此等文字非仙助即神助,从何而得此机括耶?甲戌眉批:另磨新墨,搦锐笔,特独出熙凤一人。未见其人,先使闻声,所谓绣幡开,遥见英雄俺也】黛玉纳罕道:这些人个个皆敛声屏气,恭肃严整如此,这来者系谁,这样放诞无礼?【原有此一想】心下想时,只见一群媳妇丫鬟围拥着一个人从后房门进来。这个人打扮与众姑娘不同,彩绣辉煌,恍若神妃仙子…………
楼主:微尘土  时间:2019-10-20 13:11:10


楼主:微尘土  时间:2019-10-20 13:11:10
以上文字往往被文学专业的讲师们用来举例,说明艺术形象这个概念,即未见其人先闻其声,文字生动传神。
其实这是借鉴了戏曲舞台的表现手法。唱戏的都知道,主要演员在重要场次上场,第一句唱词往往在后台唱。接着用锣鼓丝弦伴奏来烘托气氛,一群跑龙套的先上场,一般要加上音乐长过门,主角再缓步登场。如果是头牌名角,此时观众响起掌声,然后才唱第二句。古典小说写到一个主角即将问斩受戮危急万分时,一定是先听到一句“刀下留人!”然后才介绍救星是谁。曹雪芹不过是借鉴戏曲和话本的常用写法而已。
描写王熙凤出场的文字,虽有独特风格并不高明,比起《水浒传》和通俗话本来,很不合情理。
首先,林黛玉就看出来了,王熙凤的表现是不懂规矩很没礼貌的。眼中既没有贾母和王夫人等,也是对客人的不尊重。其次,“不曾迎接远客”纯是书面文字,根本不像一个不识字的女人的日常口语。六个字有三个入声字,第一个字是“不”,末一个字“客”,就算二百年前北京口语已经没有入声字,说起来也十分拗口,特别是跟远距离的人讲话。
其实曹雪芹这样写王熙凤,有其特殊意义。此回书中几位主角全要登场亮相。王熙凤是个重要主角,像《三国演义》里的曹操一样,“恨曹操,骂曹操,不见曹操想曹操”,王熙凤就是红楼梦中的曹操。她暗中扮演的剧中人不是凡人,比曹操的地位更高,所以一出场就目中无人,天底下的人谁都不在她眼里。她讲话所用语言也跟常人不同。
作者用浓笔重彩描写王熙凤上场,又用批语大加渲染,暗示凤姐跟秦氏一样不同凡人。秦氏用房中摆设与死后葬礼来暗写,凤姐则用正面描写。在黛玉眼中,众人“个个皆敛声屏气,恭肃严整”,唯独王熙凤敢于“放诞无礼”,可见其真实身份。“恍若神妃仙子”,暗示此人是从太虚幻境来的。

楼主:微尘土

字数:11903

帖子分类:关天茶舍

发表时间:2019-08-20 23:50:00

更新时间:2019-10-20 13:11:10

评论数:0条评论

帖子来源:天涯  访问原帖

下载地址:TXT下载

 

推荐帖子

热门帖子

随机帖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