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水读 >  天涯 >  煮酒论史 >  为什么跟中国人讨论事情这么累

为什么跟中国人讨论事情这么累

楼主:王质锋  时间:2019-10-24 17:22:38
根子出在孟子身上,孟子绝对不是儒家,绝壁的名家,所有偷换概念都是来自于他老人家。
朱熹说过孟子的伟大是在孔子的仁上加了义,在固志上加了养气,这都是发挥了儒家教义,而我认为这是对孔子最大的误读,随后文字逐渐解说。
我们来看孟子第一章,本文为了简单,用的是武英殿版本的朱熹批注的孟子,如果有朋友抬杠我们再说别的版本的事情,就事论事而已。
魏王问孟子,亦将有利于吾国乎,这是很清楚的问题,富国、强兵、民生这都是利,也就是魏王的目的性很清楚,您老人家任何观点都要围绕着主题来,受过教育的人都知道孟子是怎么回答的,万乘之国弑其君者千乘之家!这等于说,利这个玩意一点都不好,我们谈这个问题非常low,有利跟国家好不好一点关系都没有。请注意,这一段话就把魏王搞晕了,如果魏王稍微学过一点点逻辑就会清楚知道,对不起,对方辩友,请不要随便改变讨论问题的根本,我问你是何事有利于国家,而不是国家发展了到底好不好,因为一乘之国也有人弑君,你看看越是小破乱国家越有政变,你别管我怎么知道的。通过质疑主题来达到宣传自己观点的目的,虽然是一种辩论技巧,但对于讨论问题一点用处都没有。
罗伯特议事法就严格规定了,提议、动议、附议的不同类型,而用偷换概念来讨论问题,就是孟子开始的,当然之前孔子有人用过这个方式,就是有人问老先生死是怎么回事,老先生就用一句未知生焉知死来搪塞过去了,这也是最早的偷换概念,知道就知道,不知道就不知道,哪有用攻击题目来解答问题的。
话到这里,我们就知道跟中国人讨论问题为啥这么累了吧,你说一个国家的问题,他就会说任何国家都有问题,进而请你离开这个国家,你说一个观点,他说凡事有例外,绝对的东西不存在,你说概率,他就用孤证来打败你,你说个例,他就说普遍,你永远无法跟一个孟子式的人讨论问题,跟他在一起你只有说,您老人家说的都对,永远正确,才能避开低级的纠缠和无谓的生气。
楼主:王质锋  时间:2019-10-24 17:22:38
@飞鸟1RD 2019-10-17 23:30:40
呵呵,有才。对孟子的理解见解比较新颖。比较深刻。
-----------------------------
本文将把孟子一书所有的对话拿来讨论,谢谢关注
楼主:王质锋  时间:2019-10-24 17:22:38
@张海祥 2019-10-18 00:11:24
孔子没有搪塞,他的回答很清楚:我不知生,也不知死。
-----------------------------
是的,孔子对待问题的态度比孟轲强太多了,论语读下来看到的满满的人性。
楼主:王质锋  时间:2019-10-24 17:22:38
仁后不必义
孔子称仁,孟子取义,义这个东西仿佛是孟子开始倡导的,朱熹明确的说,把义加进来就是孟轲最伟大的贡献,堪称亚圣。
疑问在于,义的出现并非自孟子始,孟子是战国时期的人,而春秋时期甚至西周,难道不是在儒家眼中的美好过去,儒家言必称尧舜禹汤,周公,在此之后才有天下大乱,那乱的原因何在呢,是不是就在孟子所说的那个义上呢。
这段说起来比较绕,我做个比方,二元论在天主教里面一直是作为异端处理是,因为只有一个神,当大家把所有美好往那个神身上堆砌的时候就发现问题了,那么恶往哪里安置,如果恶不是神有意为之的,那就是神有另外一个坏的,也就是撒旦,当我们认为撒旦也是神的时候,神就失去了唯一性,聪明的穆罕穆德就用异教徒来解释这一切,而我们没有宗教这层外衣或者甩锅的对象,我们找到了另外一个东西。
这就是孟子对孔子儒教的一个推论,那就是利,孟子是第一个把利放到义的对面的,这就造成了中华文化里面的第一个二元论,这里面产生的矛盾很多,或许说中国再也回不去那个老子念念不忘,庄子向往倾慕,孔子思寐以服的上古社会就来自孟子的观念。因为孟子本人逻辑比较不好,在他之后基本上几千年来读书人的逻辑也渐渐出了问题,所以这个问题就一直影响至今。
仁是人性,我们喜欢孔子是因为孔老二是坦率的面对而且接受人性的,思无邪的本质是诚实的面对自己,而孟子将人性里面利他的、纯洁的提出来,说这个是天生的,但贪婪、自私、恐惧放到另一边,认为这是不对的,而导致这个不对的原因就是利,所以一个完美的人,应当是自我矛盾甚至自我战胜的,同理用这个观点去看世界,任何人身上只要有这个东西,那就是要去臧否否定的。
而中国一直以来就是农业社会,农业社会的物质相对稀缺,本来就是个你争我夺的地理环境,你要这样看世界,那就是提倡大家都做伪君子,中华民族是最爱利益的民族,同时也是最勤劳的民族,这样的民族如何不能发财,你看这几十年中国经济能够迅速崛起就证明了这一点,但孟子不接受这个,他坚定的认为,追求了利,就会丧失义。
孟子开玩笑的地方在于他提出了一个逻辑,如果国王厨房里有肥肉,栏厩里有胖马,但民间有吃不饱的人,野外有饿死的人那就是国王带领着野兽来吃人,这个逻辑有多荒谬,我们来看看,任何社会都无法做到绝对的公平,你用一个极端例子来否认社会规则和体系,这完全是疯子逻辑,但是绝大多数国人相信了这个逻辑,你举出一个例子就可以造反了,这被几千年的野心家、造反派作为理论依据,而真正受罪的是中国人民。
楼主:王质锋  时间:2019-10-24 17:22:38
最近读书的两大疑点,为什么耶和华要等摩西出了埃及才与他约定十诫,还有那么多繁琐的规定,难道在埃及他还有什么顾虑?孟子之前,对利的追求是普遍的,天生的,公子小白要去当国王就马上加鞭,但孟子以后,利有了义做伪装,所有争利的人都有了天生的马甲,马甲多了,人民已经分不清哪个是王八了。
楼主:王质锋  时间:2019-10-24 17:22:38
@流氓满天下 2019-10-18 15:07:36
一看见耶和华这个神棍,这篇文章变得索然无味。
-----------------------------
哈哈,正好在看旧约,跟文章无关
楼主:王质锋  时间:2019-10-24 17:22:38
@儒至 2019-10-19 12:54:42
因为你觉得累
-----------------------------
用了一个让大家可以进来看看的题目而已,当然君子坐而论道,是不会累的
楼主:王质锋  时间:2019-10-24 17:22:38
讲一点题外话
农业文明与牧业文明以及海洋文明的区别。
农业文明基本上信息是全部流通的,除了土地肥力的不同,大家都在忙于耕自己的一亩三分地,有地就有衣食住行,也有有了生存资本,所以说农业文明是天生的私有制。土地界限清晰,易分配,也就是说私字在骨子里都是农业文明和发展的基础。所有的农业社会里,财产界限是相当清楚的,而由此产生的制度、哲学、以及技术都是相当完备,这不是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而是生产内容决定生产关系。儒家念念不忘的上古制度、井田制度基本上被专户、军户、后来被租庸调、货税、财税说替代,这也证明了伟大的生产内容决定了生产关系是颠扑不破的真理。
牧业文明是一个伪命题,因为牧业社会基本上属于真正的无产阶级社会,土地牛羊都是上天的,既无法清晰认定也无法准确分割,活着就是条汉子,死后喂了老鹰野狼,老婆孩子都是谁拳头大属于谁,无法继承的财产决定了天下为公,直到后期以家族、部落甚至产生民族国家了,都因为缺乏清晰的私有属性而难以产生固定的文化,只有一些依附于原始宗教的简单文明。所以说牧业文明属于幼稚期,如果不马上与农业文明或者海洋文明结合,即便事大,也如风中之云,消散殆尽。
海洋文明里有一个重要特征,那就是财富的不确定性与外在性,这比较符合当代的财富属性,面对大海就是面对市场,大而言,所有财富都是来自他人,所以进取性和掠夺性是根本,小而言,一个人面对巨大的外在,如大海、新土地、新市场都是极其弱小而无力的,所以建立组织,并用全部的能力和忠诚对组织负责,这就构成了海洋文明的内核,那就是商业上的公司制度,政治上的民族制度,以及哲学上的追求真理以致穷尽的探索思想。尽管这个真理某时被认定为上帝,某时被认定为民主,其实内核是金羊毛、圣杯、是利益。海洋问题的特征就彰然了,对内强调私有制,个人利益最大化,对外讲开放,国际化。
楼主:王质锋  时间:2019-10-24 17:22:38
@callentage 2019-10-20 09:17:11
哈哈,楼主有点意思
-----------------------------
谢谢夸奖,我会继续跟孟老夫子死磕下去。
楼主:王质锋  时间:2019-10-24 17:22:38
接着谈孟子
跑题了很久,但楼主是要跟孟轲先生死磕下去的,因为任何社会问题,最后都是个文化问题。逐字逐句的讨论是无比重要的事情,因为任何道理,都要经得起追问。
孟子集注集注卷一,孟子先生做了一个论断,那就是“王曰何以利吾国,大夫曰何以利吾家,士庶人曰何以利吾身,上下交征利而国危危矣”。许多人谈孟子,大都忽略了这段话,朱熹也仅仅注释道:此言求利之害。换句话说,后面所有的巴拉巴拉都是建立在这个推导之上的,也就是说整个章节,甚至孟子这本书都是建立在这个地基上,而这个地基根本就不牢靠,甚至是千秋乱世的种子。
首先这个推断否认了责任制,王不求利国你觉得他应该求什么,再说庶人不求利身你让他利谁,在这个逻辑下,任何人做任何事情都是要被批判的,也有人说,孟子说的是不能唯利是图,王不能只做唯一利与国家的事情,那么问题来了,我们如何判断一个王,或者一个国家领袖,在丛林法则的时代,作为强者让国家强盛、保护子民、进而宣扬文化就是一个国君的本份,做好了就是好领导,做不好就是宋襄公、梁文帝、宋徽宗这样的笑话,天下涂炭、人民遭殃不是一个好君主的职责。秦皇汉武、唐宗宋祖、一代天骄难道都是道德楷模、一心无私天地宽的完人么,哪一个达到了孟子所说的浩然之气,赤子之心。
在中国的古代,贵族的身份来自于血统,王和大夫的天然职责就是要保护这份血统的传递,一旦打乱,就是天下大乱,孔子著春秋,乱臣贼子惧,细读春秋,孔子在意的从来就是身份和行为的对称性,任何人在自己的角色上做好了就是仁,但僭越和谋逆是非常让人不齿的事情。到了孟子这里,开篇第一句话就否认这个基础,我们知道,中华大帝国成立以后,除了少部分三国割据和五代十国,同族之间的攻伐是比较少的,更多的时候一是对外,一是对内,国乱的根本,不出这两个原因。孔子在2000年前就看出各安本位对于社会稳定是多么重要的事情,否认各级人的责任就将任何角色存在的基础否定掉了,那么接下来就是孔子害怕的混乱时代。有人说做到这一点是不可能的,我们看看日本就知道了,日本数千年的基本保持了各安其命,最后保留下来了一个较为完整的文化。
其次这个推断也搞混了专业性,我们知道,国家从来都不是人类的最初结构,当然在很大的可能性上也不是人类的最终结构,所谓主权、领土这些概念在人类历史上跟宗教、血统、民族一样都可能成为过去式,国家的专业就是调整和平衡各种利益,国君、士大夫、庶民各自有各自的专业,通过博弈来达到平衡,既能生长又不会相互争斗过于激烈而导致系统的崩溃,而这个博弈的根本就在于利,哪怕到今天,已经有了普世价值和联合国了,国与国之间,企业与企业之间,个人与个人之间的法律规则都是建立在对利益的划分和保护之上的,否认利益就是否认了国家的发展和进步,用较为虚无的义来管理较为实际的利,只能诞生一个空想的社会,这还是好的一种情况,另外一种就是秦晖先生所说的,中国进入到一个名儒实法的管理模式下,也就是说的是孟朱,做的是申韩。
注意,我说的是孟朱,而不是孔孟,因为,经过我的推导,你还真的认为孟子是孔子的传人吗。
楼主:王质锋  时间:2019-10-24 17:22:38
@智者不惑仁者无敌 2019-10-21 22:23:44
可读性很强
-----------------------------
谢谢关注,也希望在煮酒的高手指点推导过程里的瑕疵,思想的作品更需要雕琢和打磨。
楼主:王质锋  时间:2019-10-24 17:22:38
诡辩之后就是废话
未有仁者而遗其亲者也, 未有义而后其君者也。这句话写出来漂漂亮亮,对仗也很工整,普通人一看就频频点头,这说的很有道理啊,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
但这完全是一句废话,就像说因为牛不吃肉,所以牛就是善良的动物一样,不吃肉可能是一种本能,也可能是受教育的结果,如果一头老虎不吃肉,那它就根本无法存活,再简单一点,受过教育的老虎是不会捕食活物的,那捕食这种行为就必须有人代替他完成,如果在丛林里,这种老虎就是被捕食的对象,人类社会发展的逻辑就是,个人放弃自己的动物性来获取群体的安全性,有人会天生不会伤害他人,但更多的人不去伤害他人的原因不是因为仁或者义,而是反社会的恐惧,也就是任何社会组织的第一性是规则,是约定,是法律。这里有人会明白为什么圣经叫约了。
废话之后就进入到另一个诡辩了,大家知道,孟子是持性善论观点的,著名的人性之善,犹水之就下也,人无有不善,犹水无有不下,这句话就是他老人家讲的,我们有了现代知识就知道,这种句式是害死人的,水无有不下是因为万有引力,而不是人的好坏,所有持有天人合一原始哲学的民族都善于说一个现象,然后杜撰一个解释,然后排比另外一个压根八竿子打不着的另一个事情的解释,无论这个解释多么不合逻辑,多么荒谬,也能迅速得到人们的认可,如果一个人用这种方式说话,自己还觉得有道理,那就是没有经过基本的逻辑训练,也没有正常的认知能力。
你看地球围着太阳转,所以我们要紧密围绕着领袖核心,你要是水土不服拉肚子,吃点鞋底的土,你看天上扫彗星,那么人间就有大灾难,你看牛鸡鸡辣么大,那么吃点就能壮阳,你看穿山甲壳这么硬,那么吃点就能壮阳,你看这玩意长得像鸡鸡,那么吃点就能壮阳,这些想象真的存在于早期人类认识世界的时候。但我们现在很多人还是这么想。
如果性善存在,那么教育的意义在哪里呢,孟子自己的故事就是个笑话,大家都记得孟母三迁的故事吧,再说回来,孟子自己是要养天气之浩然正气的,还振振有词的说,要什么富贵不能屈、贫贱不能移,如果本性固善,那么利和害是如何产生的呢?这是孟子老人家最大的悖论,是万恶的环境还是外星人?一个本善的人成长过程里的恶是从哪里来的?他不用遇到公孙丑,孟子压根就回避这样的追问,那真是谈都不谈。
我们按照孟子的推导只能导向一个结果,就是有利于人类发展的任何成就都是祸害,人类只有回到最基础的原始社会才能剔除私和利对人类的影响。大家现在能看出来孟子这一科的根本是反进步,反发展的,所以当现代技术以及现代思想进入老大中国的时候,为啥会有这么大的阻力。另外,当德先生和赛先生产生一些问题的时候,有一类人为什么继续抱着这些逻辑不通的东西来说自己有多好。罗素先生估计是看了一些这方面的东西,所以产生了中国在哲学上根本处于幼稚阶段这样的结论,有很多人还没弄明白什么就开骂,不知道人家还是给咱们留了面子。
最近香港乱的一逼,笔者在看高马克先生的香港简史才发现一个让人难过的事情,直到1979年,香港才正式废除养女制度,而养女制度是如何产生的,正是因为我们老大民族有着数千年的遗弃女婴的传统,而从孟子说这句话,再经过千百年来大家都努力的结果,就是看到本文的第一句话让我悲哀甚至愤怒的原因。
楼主:王质锋  时间:2019-10-24 17:22:38
@笑恩湖 2019-10-22 14:01:23
lz连孟子都读不懂,而且读的也是后来自己承认错误的朱熹的版本
自己解错了,甚至很多国学基本的知识都不知道,就来东拉西扯
可以弃楼了。
-----------------------------
欢迎指教
楼主:王质锋  时间:2019-10-24 17:22:38
@王质锋 2019-10-22 10:01:26
诡辩之后就是废话
未有仁者而遗其亲者也, 未有义而后其君者也。这句话写出来漂漂亮亮,对仗也很工整,普通人一看就频频点头,这说的很有道理啊,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
但这完全是一句废话,就像说因为牛不吃肉,所以牛就是善良的动物一样,不吃肉可能是一种本能,也可能是受教育的结果,如果一头老虎不吃肉,那它就根本无法存活,再简单一点,受过教育的老虎是不会捕食活物的,那捕食这种......
-----------------------------
@开心聊聊E 2019-10-23 11:03:41
楼主:你这一段论述的不好!
1、关于人性善恶问题:这个中外都有论述,不存在人生来而就一定善或一定恶的,这个是唯心论的,这个没有必要讨论。
2、关于科技问题:孟子一般不谈这些事情,孔子倒是谈的比较多,总体是看不起“淫技”的。
中国政权基本是由儒生们掌握的,当年的儒生有一部分非常像当今的公知大V、文科类的专家教授,他们自己不懂技术但掌握政权且鄙视科技,科举考试只考儒家经典,不涉及理工科(......
-----------------------------
@tjrainbow 2019-10-23 11:46:19
根源不在孔子吧?在统治者身上,要知道春秋战国可是百家争鸣的,汉武帝罢黜了百家,相当于教育部规定只许上语文课,责任肯定不在编纂语文教材的人身上啊。
-----------------------------
谢谢指点,我自己也发现问题了,等下发昨天写的文字,另外您说的,善恶之辩确实是非常唯心的观点,所以我并不针对这个论点,我是指论证的方式,孟子用的这种方式是有极大蛊惑性的,甚至开启了一个啥都可以联系起来的混乱证明法。其次,科技问题是读书人看不上的,这点是咱们的传统,孟子继承了这个伟大传统而已。
楼主:王质锋  时间:2019-10-24 17:22:38
已经有朋友开始指出笔者的问题了,其一是朱熹的版本问题,当然在国学和考据学领域里,楼主绝对是小学生,拿武英殿的版本也不过是这个版本是流传较广的本子,也是后世读书人都看的一个本子,为了避免争议,我也尽量讨论大家公认意思那几个句子,当然,有明显勘误,也非常欢迎朋友的指教。其二是懂不懂孟子的问题,在此之前,我也读过一些先生对孟子的文章,上两篇有点针对孟轲先生的观点了,这确实背离了我写这篇帖子的初衷,本人写此贴只为寻找孟轲先生论述问题的逻辑漏洞,只针对论证过程,而对论点和论据尽量不再去发表意见,因为,每个人都有自己看世界的方法,每个人都有表达自己的权利,这是讨论问题的基础,任何推导都不能违背这个基础。
现在到了一个重要论证过程了,我写这个论点其实我自己也没有论证清楚,所以请关注此帖的朋友,如果您有自己的见解,请不吝赐教。
孟子先生有一个非常著名的成语,之所以著名,是因为几乎所有成语都是4个字,但他创造的这个成语是5个字,对了,就是那个著名的五十步笑百步,这个典故是意思我估计能在天涯煮酒看帖的人不会不知道,那么问题就来了。
还原本来面目,战场上溃退的士兵,那个跑了50步的,笑话跑了100步的贪生怕死,这个逻辑看上去没问题啊,仿佛跟耶稣的那个例子很像,就是谁没有罪恶,谁就能去惩罚他人。我举一个生活里使用这个的案例,某著名女星,口口声声说不需要依靠男人,结果被人扒皮,她所说的不需要依靠男人,是不依靠普通男人,而是权贵、超级大款,大家就评论,都是出来卖的,不要因为你卖的价格高,就去瞧不起那些卖价低的,真是,五十步笑百步。
没毛病吧,但是笔者刚好前段时间看了个黄暴台的小黄片,名姝,就是将18世纪英国伦敦大鸡窝的故事,我突然发现,这就是讲出来卖,我卖的价格更高,我产生的附加值越多,我就越光荣,甚至找到了价值感和尊严的故事。
这该怎么理解呢,我有点糊涂了,因为我真的觉得,做一件事情,只要你特别认真去做,好像真的可以去看不起那些马马虎虎、敷衍塞责的他人。问题出在哪儿呢?

楼主:王质锋

字数:6548

帖子分类:煮酒论史

发表时间:2019-10-18 02:10:46

更新时间:2019-10-24 17:22:38

评论数:57条评论

帖子来源:天涯  访问原帖

下载地址:TXT下载

 

推荐帖子

热门帖子

随机帖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