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水读 >  天涯 >  煮酒论史 >  一部极简扬州市——《广陵对》笔记

一部极简扬州市——《广陵对》笔记

楼主:春风秋水  时间:2019-10-25 17:51:14
一部极简扬州市——《广陵对》笔记
◇春风秋水

汪中(字容甫)是清代乾隆时期著名的经学家。他在史学研究上颇有建树。《周公居东证》一文便是他以史证经的得意之作。汪中在扬州地方史研究方面投入了大量精力,取得了突出成就。比如《广陵曲江证》富有说服力地论证了西汉枚乘《七发》所说观涛之曲江在广陵而非在浙江。又如他在《京口建浮桥议》中列举历史上大江大河建造浮桥的事例后建议在镇江和扬州之间造浮桥二道,使“行旅往来,如在枕上”。最具代表性的扬州史研究著作则是《广陵通典》。《广陵通典》是一部未竟的书稿。汪中本来准备从春秋时代吴王夫差城邗沟讲起,写到明代末年为止,然而时不与人,此书在他写到唐朝末年时就因病去世。道光三年(1823年),王喜孙将其父亲汪中的这部遗稿刻印刊行于世。《广陵通典》共十卷。顾千里在《广陵通典·序》中说此书是“用编年之体,作释地之篇。”并介绍其“通”、“典”特色。《广陵对》不载于《广陵通典》,但因缘际会而发,可谓是《广陵通典》的简要精编版。

楼主:春风秋水  时间:2019-10-25 17:51:14
不好意思打错字了。
“一部极简扬州市——《广陵对》笔记”应为“一部极简扬州史——《广陵对》笔记”。
楼主:春风秋水  时间:2019-10-25 17:51:14
汪容甫《广陵对》笔记
◇春风秋水


廣陵對[1]
汪中[2]

乾隆五十二年[3]正月,中謁[4]大興朱侍郎[5]于錢塘[6]。侍郎謂中曰:“余先世籍蕭山[7],本會稽[8]地,今適奉使於此。嘗覽朱育[9]對濮陽興[10]語,憙[11]其該洽[12],度後之人不能也。吾子[13]諮於故實[14],而多識前言往行,亦可以廣陵之事諗[15]余乎?”
對曰:“中幼而失怙[16],未更父兄之訓;長游四方,又有昏瞀[17]之疾,故書雅記,十不闚[18]一,何足以酬明問[19]?抑聞:‘不知而言,不知[20];知而不言,不忠。’二者,中之所不敢出也。昔者黃帝迎日推筴[21],分天以為十有二次。南斗[22]牽牛[23],是為星紀[24],七政[25]會焉。布算[26]者於是乎托始,而後歲月日時,咸[27]得其序。揚州之域,是其分野[28]。自漢以來,或治[29]歷陽[30],或治壽春[31],或治建業[32],而廣陵卒專其名,其占應之。昆侖[33]之山,實維西極,河出其北,江出其南,[34]自麗江[35]至於高闕[36],其距八千里,萬折而東,夾廣陵以入於海,而邗溝[37]貫之,江、河於是乎合焉。[38]于辰為維首[39],于水為歸墟[40],故廣陵者,天地之所以成始而成終也。竊[41]嘗求之人事,稽[42]其善敗之跡,比于矇誦[43],其庶幾[44]乎?夫秦滅六國[45],楚最無罪。[46]當陳王首事而死,[47]楚地之眾未有所屬。其有矯命[48]項氏,引兵渡江[49],以爭天下。遂戰鉅鹿[50],西屠咸陽,[51]則召平首建大謀,[52]以報秦仇也。漢室傾危,董卓[53]干紀[54],百城拊心[55],莫敢先發。其有區區[56]郡吏,無爵於朝,而義感邦君,結盟討罪,升壇慷慨,必死為期。則臧洪[57]說張超[58]起兵,糾合牧守[59],以誅賊臣[60]也。祖約[61]、蘇峻[]62,稱兵犯闕[63],幼主幽厄,京師[64]塗炭[65]。其有固守孤壘,大誓三軍,力遏賊衝,以保東土,西師乘之,遂殄[66]狂寇,則郗鑒[67]董率[68]義旅[69],犄角上游,以匡晉室也。桓玄[70]負雄豪之名,藉累世之資,挾荊州之眾,[71]乘晉道中衰,本末俱弱,易姓受命,[72]人無異心。其有手梟逆徒,協謀京口[73],既克建康,偏師獨進,凶族盡夷,乘輿[74]反正[75],祀晉配天,不失舊物,則劉毅[76]舉州兵以平桓氏,光復大業也。侯景[77]反噬,二宮在難,[78]諸鎮不務徇君父之急,而日尋干戈,甚者望風請命[79],委身賊手。其有居圍城之中,無謀人軍師之責,而唱義勤王[80],有死無二,則祖皓[81]、來嶷[82]襲斬董紹先[83],馳檄[84]討景,為梁忠臣也。武氏淫虐,人倫道盡,臨朝稱制,[85]唐祚[86]將傾。其有控引江淮,奉辭討賊,功雖不成,其所披泄[87],亦足伸大義於天下,則徐敬業[88]舉兵匡復[89],殺身亡宗,以酬國恩也。且夫武氏之立,勣[90]實贊之,敬業既心在王室,又以蓋前人之愆,忠孝存焉。”
侍郎曰:“敬業不直趨洛陽,而覷[91]金陵王氣[92],固忠臣與?”
中曰:“兵者,兇器。[93]當唐全盛之時,武氏積威所劫,海內莫不聽命,敬業舉烏合之眾[94],起而與之抗,故欲掃定江表[95],厚集其力,先為不可勝,[96]以待敵之可勝。發謀之始,義形於色,[97]握兵日淺,未有不臣[98]之跡,安可逆料其心而備責之哉?《春秋》[99]賢反經[100],《禮》[101]‘毋測未至’[102],推斯義也,雖與日月爭光可也。”
侍郎曰:“善,願卒聞[103]之。”
曰:“藝祖[104]擢[105]自行間[106],典兵宿衛,[107]受周[108]厚恩,幸主少國疑[109],倒戈[110]自立。其有前代懿[111]親,不樂身事二姓,繕兵[112]守竟[113],城孤援絕,舉族徇之,則李重進[114]以淮南拒命,握節而死,下見世宗[115]也。宋氏積衰,元兵南伐,勢若摧枯,列郡土崩,不降則潰。其有孤城介立[116],血戰經年,洎[117]行在[118]失守,三宮北遷,[119]而焚詔斬使,勇氣彌厲,忠盛于張巡[120],守堅于墨翟[121]。則李庭芝[122]乘城百戰,國亡與亡也。當明季世[123],流寇[124]滔天,南都[125]草創,奸人在朝,方鎮[126]擅命,國勢殆哉,不可為矣。其上匡闇主[127],下撫驕將,內攬群策,外抗天兵[128],鞠躬盡力,[129]死而後已,[130]則史可法[131]效命封疆,終為社稷[132]臣也。故以廣陵一城之地,天下無事,則鬻海為鹽,[133]使萬民食其業,上输少府[134],以寬農畝之力,及川渠所轉,百貨通焉,利盡四海。一旦有變,進則翼戴[135]天子[136],立桓、文[137]之功;退則保據州土,力圖興復。不幸天長喪亂,知勇俱困,猶復與民守之,效死勿去,以明為人臣[138]之義。歷十有八姓,二千餘年,而亡城降子,不出於其間。由是言之,廣陵何負於天下哉?”
侍郎曰:“卓哉言乎!昔陳郡袁氏[139],世有死節[140]之臣,矜[141]其門地[142],不與人伍。今聞吾子之言,天下百郡,洵[143]無若廣陵者;後之過者,式其城焉,可也。抑聞之:‘危事不可以為安,死事不可以為生,則無為貴知矣。’[144]此數君子者,劉毅材武,故有戰功;郗公名德,雍容而已。自祖皓以下,敗亡接踵[145],意川土平曠,非用武之地與[146]?其民脆弱,不可以即戎[147]與?若其建名立義,類多守土之臣,又虞翻[148]所謂外來之君、非其土人[149]者也,子其有以語我?”
中曰:“蔡澤[150]有言:‘人之立功,[152]豈可期於成全邪?身與名俱全者,上也;名可法而身死者,其次也,名在僇辱[152]而身全者,下也。’必若所言,求之前代,功成名遂[153],抑有人焉。孫策[154]用兵,仿佛項羽[155],既定江東[156],威震海內[157],舉十倍之眾,叩城請戰,陳登[158]出奇制勝[159],再破其軍,由是畫江以守。吳雖西略,而北不益地尺寸,則匡琦[160]之戰為之也。金人乘百戰百勝之勢,挾齊南下,其鋒不可當,韓世忠[161]要之半塗,多所俘馘[162],諸將用命,同時奏功,戰勝之威,民氣百倍。由是開府[163]山陽[164],屹為重鎮,而淮東[165]久不被兵,則大儀之戰[166]為之也。李全[167]聯京東[168]以為餌,通蒙古以為窟,屢賊帥臣,厚索稟賜,乍服乍叛,十有六年,朝廷姑息,有似養虎。既連陷州縣,進薄三城,太清之禍,[169]近在旦夕。趙葵[170]建議討賊,身肩其事,輕兵迭出,所向有功。由是長鯨[171]授首[172],余寇悉平,迅掃淮壖[173],復為王土,敵國寢謀[174],宗社再安,則新塘[175]之戰為之也。三者,保竟卻敵之功,至壯也!非地不利,人不勇也。苻堅[176]強盛,禹跡[177]所奄[178],九州[179]有其七,傾國南侵,目無晉矣。謝玄[180]以北府之兵[181],選鋒[182]陷陳[183],使數十萬之眾,應時崩摧,秦[184]因以亡。由是再復洛陽,進軍臨鄴[185],國威中振,尊諡曰‘武’[186],則淝水之戰[187]為之也。開皇[188]始議平陳[189],賀若弼[190]獻其十策[191],已而潛師濟江,據其要害,直抵近郊。于時建康甲士[192],尚十余萬人,魯達[193]忠勇,人有死心[194],而弼力戰摧鋒,破其銳卒,擒其驍將[195]。由是陳諸軍皆潰,新林[196]之師,鼓行而進,江左[197]以平,則白土岡[198]之戰為之也。朱溫[199]雄據大梁[200],并吞諸鎮,悉其精兵猛將,三道臨淮[201]。當是時,淮南不守,錢氏[202]、馬氏[203]必不能自立。溫之兵力,極於嶺海[204],地廣財富,則難圖也。楊行密[205]、朱瑾[206]決計攻瑕[207],梟其上將,偏敗眾攜,長驅逐北。由是保據江淮,奉唐正朔[208],辟土傳世。終梁之亡,不能得志于吳,則清口之戰[209]為之也。夫晉之與秦,吳之與梁,皆非敵也。然舉一國之命,決機[210]于兩陳之間,小則兵敗將死,大則國亡若是矣。又況南北區分,垂三百年,一戰而天下合於一。以此行師,其孰能禦之?《詩》[211]曰:‘武王載旆,[212]有虔秉鉞,[213]如火烈烈[214],則莫我敢曷[215]。’廣陵有焉。若夫異人[216]間出,邦家之光,前之所陳,固猶未盡,為其事之不系於廣陵也。則請備言之:桓、靈[217]之際,常侍[218]擅朝,朝野切齒[219],劉瑜[220]以宗室[221]明經[222],身侍禁闥[223],協心陳、竇[224],議誅宦官[225],仰觀天文[226],俾[227]其速斷[228],謀之具違,並隕[229]其族,而漢業亦衰。同姓之臣,與國升降,屈平[230]之志也。王敦[231]專制[232]朝政,有無君之心,戴淵[233]忠諒[234],盡心翼衛。及戎車[235]犯順,石頭[236]失守,雖逼[237]凶威,抗辭[238]不撓[239],主辱臣死,卒蒙其難。正色立朝,[240]人莫敢過而致難於其君,[241]孔父[242]之義也。武氏始以色升,浸成驕橫,來濟[243]諫之,上官儀[244]謀廢之,納君於善,繼之以死,比干[245]之仁也。龐勳[246]既陷武寧[247],泗[248]為巡屬[249],又當長淮[250]之沖,在所必爭,辛讜[251]出萬死不顧一生之計,冒圍求救,往反十二。是時賊兵北及泰山,南至橫江[252],主帥既戕[253],官軍屢衂[254],而肘腋之下[255],一城獨完。苦身愁思,以憂社稷,申包胥[256]之哭也。黃巢[257]豨突[258]京師,僭稱[259]大號[260],乘輿播於遐裔[261]。群盜蜂起[262],跨州連郡,唐之政令不復行于四方。當此之時,天命[263]去矣。王鐸[264]連十道[265]之兵,總九伐[266]之任,承制封拜,[267]以系海內之心,王師[268]既奮,賊遂走死,而唐祚之復延者且三十年。二相[269]干位[270],諸侯宗周,共和之政[271]也。宋氏[272]武功[273]不競[274],西夏[275]跳樑[276],宇內騷然,當寧旰食[277],張方平[278]建議赦其罪而與之更始[279],由是元昊[280]請臣[281],而中國之民得以休息[282]。及熙寧[283]用兵,再進苦口,謀臣不忠,遂成靈州[284]、永樂之禍[285],而神宗[286]以此飲恨[287]而終。王者務德而無勤民於遠,[288]祭公謀父[289]之諫也。故廣陵自周以前,越在荒服[290],其時人士,未聞于上國[291],秦漢而下,始有可紀。然當三代盛時,忠臣烈士之行事,所震燿[292]於天壤[293]者,先民有作,舉足以當之,此亦才之至盛已!至若政事法理,經緯乎民生;文學道藝,立言不朽[294];里閭[295]耆德[296],孝子貞婦[297],一至[298]之行,蓋以千百計,非國家之所以廢興存亡[299]者,則皆略之。考其事蹟則如彼,語其人才則如此。‘惟桑與梓,必恭敬止。’[300]故君子尤樂道焉,夫子詳之。”
侍郎曰:“善乎!子之張廣陵也。辭富而事覈[301],可謂有征[302]矣。古者誦訓[303]之官,掌道方志[304],以詔觀事,王巡狩[305]則夾王車。故曰:山川能說,可以為大夫。[306]吾子其選也。朱育之對,何足以當之。”
中謝不敏,退而發策,謹錄為是篇。

楼主:春风秋水  时间:2019-10-25 17:51:14
[1]《广陵对》:清代著名学者王引之《汪容甫先生行状》称“《广陵对》三千言,博综古今,天下奇文字也。”王氏说:汪中“为文根柢经史,陶冶汉、魏,不袭欧、王、曾、苏之派,而取则于古,故卓然成一家言。”
广陵,《广陵通典》卷一:“吴王夫差十年秋,城邗沟,通江、淮。楚怀王十年,城广陵。”战国时为楚邑。秦置县,治今江苏扬州市。汉武帝时以江都国改置“广陵国”,治广陵县(今江苏省扬州市),汉光武帝时以广陵国改置“广陵郡”,治广陵县。隋、唐时期为扬州治。元、明两代为扬州路、府治。康熙六年(1667年),江南省正式分为江苏、安徽二省,扬州府属江苏省。1983年,扬州市设广陵区和郊区(2002年更名维扬区)。1996年8月,经国务院批准,扬州市行政区划调整,撤销县级泰州市,设立地级泰州市,原由扬州市代管的泰兴、姜堰、靖江、兴化4个县级市划归泰州市管辖。
对,本意是应对,当面答问。《荀子·大略》:“坐视膝,立视足,应对言语视面。”“应”之本义指当面,回答问题时若不看着对方,则视为非礼。《左传·襄公二十七年》:“宋公兼享晋、楚之大夫,赵孟为客,子木与之言,弗能对;使叔向侍言焉,子木亦不能对也。”后变为一种下对上的文体。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议对第二十四》:“观晁错之对,证验古今,辞裁以辨,事通而赡,超升高第,信有征矣。”
[2]汪中:字容甫,江苏省扬州市江都人。乾隆九年(1744年)十二月二十日生于扬州。家本贫寒,七岁丧父,其母邹氏通文墨,躬自教子识字读书。汪中十四岁到书店作佣工以为生计,二十岁通过考试成为江都县学附生。时杭世骏主讲安定书院,对汪中十分器重。二十五岁至江宁参加乡试,落榜。四年后,在泰州参加江苏学政彭元瑞所主持的拔贡考试,得二等第一名。汪中欲进入仕途却屡次碰壁,乃致力于学术。“于六经、子、史以及词章、金石之学,罔不综览。”(王引之《汪容甫先生行状》)年三十客游于外,冯廷丞、沈业富、朱筠等皆招至幕中,礼为上客。当时身居高位的谢墉曾说:“予上容甫,爵也;若以学,予於容甫北面矣!”(《清史稿》卷三百五“列传九十二·谢墉传”)乾隆五十九年(1794年),汪中病故于杭州。
[3]乾隆五十二年:即公元1787年。按,孙星衍于乾隆五十二年丁未科(1787年)得一甲第二名(即榜眼)。
[4]谒(yè):拜见。一般用于下对上、幼对长。
[5]大兴朱侍郎:即朱珪(guī)。朱珪(1731—1807年),字石君,号南崖,晚号盘陀老人。与其兄朱筠,时称“二朱”。祖籍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随父朱文炳由萧山侨居顺天大兴县(今北京市),遂入籍顺天府。乾隆十二年(1747年),17岁殿试为进士,选庶吉士,散馆授编修,侍读学士。乾隆二十四年(1759年),主河南乡试,会试同考官。秋,授福建粮道。乾隆二十八年(1763年),擢按察使,兼署布政使。乾隆三十二年(1767年),补湖北按察使。乾隆三十四年(1769年),任山西布政使。乾隆三十六年(1771年),权巡抚事。乾隆三十九年(1774年),为按察使,授侍讲学士。乾隆四十一年(1776年),命在上书房行走,教嘉庆帝读书。乾隆四十五年(1780年),督福建学政。乾隆四十九年(1784年),内阁学士。乾隆五十一年(1786年),礼部侍郎。乾隆五十九年(1794年)以后,历任两广总督,吏、兵、户部尚书,协办大学士,太子太保,太子太傅等职务。嘉庆四年由安徽巡抚上调北京。嘉庆十一年(1806年)十二月五日卒,终年77岁。谥号“文正”。曾充四库全书总阅、实录馆总裁、国史馆正总裁、会典馆正总裁。
按,《清史稿》卷四百八十一“列传二百六十八·汪中传”:“五十一年,侍郎朱珪主江南试,谓人曰:‘吾此行必得汪中为选首。’不知其不与试也。”江藩说,汪中“感知遇之恩,上书侍郎请执弟子礼。侍郎旋奉命督学浙江,君往谒时,为述扬州割据之迹、死节之人,作《广陵对》三千余言,博征载籍,贯串史事,天地间有数之文也。”
大兴,即大兴县。金贞元二年(1154年)改析津县置,与宛平县同为大兴府治(在今北京城西南)。元移治大都城内(今北京城内)。明洪武初为北平府治,永乐中为京师顺天府治。清仍为顺天府治。民国初为京兆尹治。1928年废京兆尹置北平市,移大兴县治于黄村,属河北省。1958年改属北京市,设大兴区。1960年复设大兴县。2001年改名大兴区,区人民政府驻黄村镇。
侍郎,乃旧时朝廷六部次官。隋大业三年(607年)改制,于吏、民、礼、兵、刑、工诸部置,正四品。诸曹侍郎均改称郎。唐代因之,改民部为吏部,吏部正四品上,诸部正四品下。龙朔二年(662年)改名少常伯,咸亨元年(670年)复旧。中唐以后,六部尚书多为外官带职,部务实由侍郎主持。五代因之。北宋前为四品寄禄官,元丰改制后成为职事官,从三品。辽代为南面朝官,无实际职掌。西夏、金皆置,金正四品。元代罢尚书省,改隶中书省,正四品。明初因之,后罢中书省,与尚书并为六部堂官,直隶皇帝,权任更重,分置左、右,正三品。清初六部、理藩院次官称参政,顺治元年(1644年)复改此名,左、右侍郎各有满、汉员,初定满、汉军员正二品,汉员正三品;雍正八年(1730年)皆定为从二品。清末新设各部亦置。宣统三年(1911年)改名副大臣。《清史稿》卷一百十四“志八十九·职官一”:“内阁大学士,满、汉各二人。……学士,满洲六人,汉四人。初制,满员二品,汉员三品。顺治十五年,并改正五品,兼礼部侍郎者正三品。雍正八年,定从二品。后皆兼礼部侍郎衔。”“礼部尚书,左、右侍郎,俱满、汉一人。”
楼主:春风秋水  时间:2019-10-25 17:51:14
[6]钱塘:即今浙江省杭州市。秦置钱唐县,南朝时改为钱塘县。隋开皇十年(590年)为杭州治,大业初为余杭郡治;唐初复为杭州治。五代吴越时与钱江县同为杭州治。北宋与仁和县同为杭州治。南宋为临安府治。元为杭州路治。明、清为杭州府治。1912年与仁和县合并为杭县,仍为省会所在地。民国3年(1914年)设道制,置钱塘道,道尹驻杭县。原杭州府所辖各县归钱塘道管辖。1994年,杭州升格为副省级城市。20016年10月,杭州市人民政府驻地由拱墅区环城北路318号迁至江干区解放东路18号。
[7]萧山:今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西汉元始二年(公元2年),始建县,名余暨。《汉书·地理志》会稽郡余暨县:“萧山,潘水所出,东入海。”萧山县以此得名。三国东吴黄武年间(公元222—229年),改名永兴,属会稽郡。唐天宝元年(742年),以萧然山为名,改永兴县为萧山县,属越州。南宋建炎四年(1130年),高宗驻跸越州,以“绍奕世之宏休,兴百年之丕绪”之意,次年改为绍兴元年,升越州为绍兴府。萧山县隶属于绍兴府。元至元十三年(1276年),改绍兴府为绍兴路,萧山县属绍兴路。明洪武二年(1369),复为绍兴府,萧山县属绍兴府。清继明制。民国二年(1912年)废府。萧山县为省直属县。1959年,萧山县改属杭州市。1987年改为县级萧山市。2001年撤销县级萧山市,成立杭州市萧山区。
[8]会稽(kuài jī):即今浙江绍兴市。春秋时为越国都。《史记·夏本纪》:“禹会诸侯江南,计功而崩,国葬焉,命曰会稽。会稽者,会计也。”裴骃集解:“《皇览》曰:‘禹冢在山阴县会稽山上。会稽山本名苗山,在县南,去县七里。《越传》曰:禹到大越,上苗山,大会计,爵有德,封有功,因而更名苗山曰会稽。’”
[9]朱育:三国吴国会稽郡(今浙江省绍兴市)人。字嗣卿,孙亮太平三年(258年)为郡门下书佐,后任东观令,加任侍中。少好奇字,常依体象类,造作异字千名以上,著《幼学》一卷。为郡门下书佐时,对太守濮阳兴问,言会稽郡人物及吴会分郡事,凡数千百言。(当时其中有功曹虞翻答王府君问,曰:“夫会稽上应牵牛之宿,下当少阳之位,东渐巨海,西通五湖,南畼无垠,北渚浙江,南山攸居,实为州镇。昔禹会群臣,因以命之。山有金木鸟兽之殷,水有鱼墁珠蚌之饶。海岳精液,善生俊异,是以忠臣继踵,孝子连闾,下及贤女,靡不育焉。”)所撰志书《会稽土地记》一卷,其载皆涉地理。鲁迅先生认为该志是“会稽地记最古之书”。别著有《毛诗答杂问》四卷。
[10]濮阳兴:三国时陈留(治今河南开封东南)人,字子元。孙权时任上虞令,稍迁至尚书左曹,以五官中郎将使蜀,还为会稽太守。时琅邪王孙休居会稽,乃深与相结。及休即位,被任为太常卫将军、平军国事,封外黄侯。吴永安三年(260年),主建丹阳湖田,作浦里塘,费用不可胜数,士卒死亡者多,百姓怨恨。五年,迁为丞相,与左将军张布以佞巧相表里。七年,休卒。与布采纳左典军万或之言,废休嫡子而迎立孙皓。加侍郎,领青州牧。旋为或所谮,徙广州,追杀于道。
楼主:春风秋水  时间:2019-10-25 17:51:14
[11]憙(xǐ):同“喜”。《说文·喜部》:“憙,说也。”段注:“‘说’者,今之‘悦’字。樂者,無所箸之䛐(词);悅者,有所箸之䛐。‘口’部‘嗜’下曰:‘憙欲之也。’然則‘憙’與‘嗜’義同,與喜樂義異。淺人不能分別,認爲一字。‘喜’行而‘憙’廢矣。”按,《说文·喜部》:“喜,樂也。从壴从口。凡喜之屬皆从喜。歖,古文喜从欠,與‘歡’同。”段注:“樂者,五聲八音緫名。《樂記》曰:‘樂者,樂也。’古‘音樂’與‘喜樂’無二字,亦無二音。”《尔雅·释诂》:“喜,樂也。”
[12]该洽(qià):广博。《北齐书•邢邵传》:“每公卿会议,事关典故,邵援笔立成,证引该洽。”北宋苏轼《乞擢用程遵彦状》:“吏事周敏,学问该洽,文词雅丽,三者皆有可观。”
[13]吾子:对对方的敬爱之称。一般用于男子之间。《仪礼•士冠礼》:“某有子某,将加布于其首,愿吾子之教之也。”郑玄注:“吾子,相亲之辞。吾,我也;子,男子之美称。”
[14]故实:故事,史实。咨于故实,《国语•周语上》:“赋事行刑,必问于遗训而咨于故实。”唐·王起《瞽者告协风赋》:“咨故实,敦稼穑之宜。”
[15]谂(shěn):告知。
[16]失怙(hù):丧父。怙,依靠,依赖。《诗经·小雅·蓼莪》:“无父何怙?无母何恃?”后因称丧父为“失怙”。唐·白居易《祭乌江十五兄文》:“孩失其怙,幼丧其亲,旁无兄弟,藐然一身。”清·黄景仁《和容甫》诗:“两小皆失怙,哀乐颇相当。”
[17]昏瞀(hūn mào):头昏眼花。《黄帝内经·素问·至真要大论》:“诸热瞀瘛,皆属于火。”《庄子•徐无鬼》:“予少而自游于六合之内,予适有瞀病。”成玄英疏:“瞀病,谓风眩冒乱也。”
[18]闚(kuī):同“窥”。 泛指观看,阅览。
[19]明问:对别人询问的敬称。
[20]不知而言,不知:前一个“知”字读一声,意为“知道”;后一个“知”字读四声,意为“智慧”。《礼记•中庸》:“好学近乎知。”按,这句话出自《韩非子·初见秦第一》:“臣闻:‘不知而言,不智;知而不言,不忠。’为人臣不忠,当死;言而不当,亦当死。”《南齐书》卷五十一“列传第三十二·崔惠景传”:“知而不言,是不忠之臣;不知而言,乃不智之臣,此而不知,将何所知?”
楼主:春风秋水  时间:2019-10-25 17:51:14
[21]推筴(cè):“筴”同“策”。筮時用筴,計數,定卦。以竹爲之,形如竹簡。筮本用蓍草,常以筴代之。《儀禮·士冠禮》:“筮人執筴,抽上韇。”《禮記·曲禮上》:“龜爲卜,筴爲筮。”鄭玄注:“筴,或爲蓍。”
黄帝迎日推筴,典出《史记·五帝本纪第一》:“获宝鼎,迎日推筴。”裴骃集解:“晋灼曰:‘策,数也,迎数之也。’瓚曰:‘日月朔望未来而推之,故曰迎日。’”司马贞索隐:“《封禅书》曰黄帝‘得宝鼎神策’,下云於是‘推策迎日’,则神策者,神蓍也。黄帝得蓍以推算历数,於是逆知节气日辰之将来,故曰推策迎日也。”《史记》卷二十八“封禅书第六”:“於是黄帝迎日推策,後率二十岁复朔旦冬至,凡二十推,三百八十年,黄帝仙登于天。”
[22]南斗:星座名,即斗宿。有星六颗,形似古代酒器斗,位于南天,称南斗以区别北斗。《史记·天官书》:“南斗为庙,其北建星。”晋·左思《吴都赋》:“仰南斗以斟酌,兼二仪之优偓。”东汉张衡《周天大象赋》:“眺北宫于玄武,泊南斗而牵牛。”唐·韩愈《三星行》诗:“我生之辰,月宿南斗。”
[23]牵牛:即牵牛星,天鹰座“河鼓三星”中最亮的一颗,即“河鼓二”,现代天文学称天鹰座α星,是一等星,俗称牛郎星。联接三星的直线遥指隔银河相对的织女星。《诗经·小雅·大东》:“睆彼牵牛,不以服箱。”毛传:“睆,明星貌。河鼓谓之牵牛。”西汉王褒《九怀》:“径岱土兮魏阙,历九曲兮牵牛。”洪兴祖《补注》:“《尔雅》‘河鼓谓之牵牛。’”
[24]星纪:星次名,十二次之一。与十二辰之丑相对应,二十八宿中之斗、牛二宿属之。《左传•襄公二十八年》:“岁在星纪,而淫于玄枵。”杜预注:“岁,岁星也。星纪在丑,斗牛之次,玄枵在子,虚危之次。”《尔雅·释天》:“星纪,斗牵牛也。”郭璞注:“牵牛斗者,日月五星之所终始,故谓之星纪。”唐·王勃《广州宝庄严寺舍利塔碑》:“上当星纪,下裂坤维。”
按,古以十二星次的位置划分地面上州、国的位置与之相对应。就天文说,称作分星;就地面说,称作分野。如:以鹑首对应秦,鹑火对应周,寿星对应郑,析木对应燕,星纪对应吴越等。《周礼•春官·保章氏》:“以星土辨九州之地所封,封域皆有分星,以观妖祥。”
[25]七政:指日、月和金、木、水、火、土五星。《尚书·舜典》:“在璇玑玉衡,以齐七政。”孔传:“七政,日月五星各异政。”孔颖达疏:“七政,谓日月与五星也。”《史记•五帝本纪》“以齐七政”裴骃集解引郑玄注同此说。
楼主:春风秋水  时间:2019-10-25 17:51:14
[26]布算:谓排列算筹,进行推算。汉·徐干《中论•历数》:“于是营仪以准之,立表以测之,下漏以考之,布算以追之。”布算,又指布蓍占卜;亦泛指卜卦推算。《北史•许遵传》:“于是布算满床,大言曰:‘不出冬初,我乃不见。’文宣以十月崩,遵果以九月死。”
[27]咸:皆,都。《说文·口部》:“咸,皆也,悉也。”“咸”与“鹹”(当代已简化为“咸”)有别。《说文·鹵部》:“鹹,銜也。北方味也。”
[28]分野:春秋战国时期占星术士创立“上天变异,州国受殃”的说法,来附会占卜人间吉凶。为此目的,将地上州、国与星空区域相对应,称为分野。天区有十二次和二十八宿的不同分式,因而分野也有不同的对应方式。分野记载最早见于《左传》、《国语》等书。《国语•周语下》:“岁之所在,则我有周之分野也。”韦昭注:“岁星在鹑火。鹑火,周分野也,岁星所在,利以伐之也。”
[29]治:古代指王都或地方官署所在地。
[30]历阳:古县名。秦置。因县南历水得名。治今安徽和县,明初废入和州。李白《金陵歌送别范宣》有“钟山龙盘走势来,秀色横分历阳树”之句。《对雪醉后赠王历阳》有“历阳何异山阴时,白雪飞花乱人目”之句。
[31]寿春:今安徽省淮南市寿县。楚烈王二十二年(前241年),楚自陈迁都至此,仍称郢。楚王负刍五年(前223年),楚被秦灭。寿春是楚国的最后一个都城,历时19年。汉代,淮南王刘长封于此,为都。东晋因避孝武帝之讳改名寿阳,南朝时改为睢阳,北魏时复称寿春,明代入寿州。1912年废州为寿县。
[32]建业:即今江苏省南京市。汉代为秣陵县,东汉建安十七年(212年)孙吴改为建业。黄龙元年(229年)定都于此。晋灭吴后又改为秣陵县,不久分秦淮河以北为建业县,改为“建邺”。晋太康元年(280年)灭吴,复改名秣陵。建兴元年(313年),因避愍帝司马邺之讳,改称“建康”。东晋和南朝宋、齐、梁、陈皆定都于此。三国时期,建业之形势胜于武昌,故当时有“宁饮建业水,不食武昌鱼;宁还建业死,不止武昌居”的童谣(《三国志·吴书·陆凯传》)。
楼主:春风秋水  时间:2019-10-25 17:51:14
[33]昆仑:亦作“崑崙”,即昆仑山。西起帕米尔高原东部,横贯新疆、西藏自治区之间,东延入青海境内。最高峰公格尔山海拔7719米。《淮南子•原道训》:“经纪山川,蹈腾昆仑,排阊阖,沦天门。”高诱注:“昆仑,山名也。在西北,其高万九千里。”
[34]河出其北,江出其南:黄河发源于其(昆仑山)北部,长江发源于其南部。
[35]丽江:元代称滇西北一段金沙江为丽江。《元一统志》丽江路军民宣抚司:金沙江,“古丽水也,今亦名丽江”。按,唐代的丽水指今伊洛瓦底江,元代误认金沙江为“古丽水”,因称金沙江为丽江。元至元八年(1271年)置丽江路宣慰司,至元二十二年(1285年)改军民宣抚司,属云南行省。明洪武十五年(1382年)废丽江路为府,三十年(1397年)升军民府,属云南布政司。治所在通安州(即今云南省丽江纳西族自治县)。辖境约当今滇西北丽江、兰坪、福贡各县以北地区。清顺治十七年(1660年),设丽江军民府,仍由木氏任世袭知府;雍正元年(1723年),朝廷在丽江实行“改士归流”,改由朝廷委派流官任知府,降木氏为土通判;乾隆三十五年(1770年)置丽江县,为丽江府治。1949年12月,成立丽江人民行政专员公署。1957年9月,中甸、德钦、维西3县划出,成立迪庆藏族自治州。1961年4月,成立丽江纳西族自治县,属丽江地区。2002年12月,丽江撤地设市,将原丽江地区改设为丽江市。
[36]高阙:即今内蒙古自治区巴彦淖尔市乌拉特中旗西南狼山南麓之石兰计山口。《史记·匈奴列传》:赵武灵王“筑长城,自代并阴山下,至高阙为塞”。西汉元朔五年(前124年)卫青领兵出此,与匈奴右贤王作战。东汉窦固等数路伐匈奴,祭肜军出此。《水经·河水注》:“连山刺天,其山中断,两岸双阙,善能云举,望若阙焉。即状表目,故有高阙之名也。”
[37]邗(hán)沟:又名邗江、邗水。《汉书·地理志》作“渠水”,杜预注称“邗江”、“韩江”,《水经·淮水注》又作“邗溟沟”、“中渎水”。春秋时吴王夫差开凿。是中国最早有文字记载的人工运河。《左传》:哀公九年(前486),“吴城邗,沟通江淮”(一作“吴城邗沟,通江淮”)。东晋杜预注:“于邗江筑城穿沟,东北通射阳湖,西北至末口入淮,通粮道也,今广陵韩江是。”故道自今江苏省扬州市南引江水北过高邮市西,折东北入射阳湖,又西北至淮安市北入淮。东汉建安初广陵太守陈登改凿新道,自今高邮市直北径达淮安,大致即今里下河一线。惟淮安以南一段仍须绕道射阳湖,不能直达。隋大业元年(605年)重开邗沟,略循建安故道。此后江淮间运道即自扬州直达淮安。唐改称漕河、官河或合渎渠。
[38]江、河于是乎合焉:指邗沟贯通长江与淮河。按,邗沟是京杭大运河之一段。京杭大运河贯通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五大水系。
[39]维首:即女宿。维即星次;女宿为玄枵(xiāo)星次之首,故称。《左传•襄公二十八年》:“玄枵,虚中也。”杨伯峻注:“玄枵有三宿,女、虚、危。虚宿在中。”
[40]归墟:传说为海中无底之谷,谓众水汇聚之处。《列子•汤问》:“渤海之东,不知几亿万里,有大壑焉,实惟无底之谷,其下无底,名曰归墟。”
楼主:春风秋水  时间:2019-10-25 17:51:14
[41]窃(qiè):谦敬副词。
[42]稽(jī):查考。《汉书•司马迁传》:“网罗天下放失旧闻,考之行事,稽其成败兴衰之理。”
[43]矇(mēng)诵:《国语•周语上》:“瞽献曲,史献书,师箴,瞍赋,蒙诵。”韦昭注:“《周礼》:‘矇主弦歌讽诵。’诵,谓箴谏之语也。”《周礼·春官》:“凡国之瞽矇正焉。……瞽矇掌播鼗、柷、敔、埙、箫、管、弦、歌。讽诵诗,世奠系,鼓琴瑟。掌九德六诗之歌,以役大师。”《诗经·大雅·灵台》:“鼍鼓逢逢,蒙瞍奏公。”古代以盲人充任乐官,故名。《周礼·春官》:“瞽矇,上瞽四十人,中瞽百人,下瞽百又六十人。”郑玄《注》:“凡乐之歌,必使瞽矇为焉。命其贤知者以为大师、小师。……郑司农云:‘无目眹谓之瞽,有目眹而无见谓之矇,有目无眸子谓之瞍。’”《国语·楚语上》:“临事有瞽史之导,宴居有师工之诵。史不失书,蒙不失诵,以训御之。”
[44]庶几(shù jī):差不多。《周易·系辞下》:“颜氏之子,其殆庶几乎?”高亨注:“庶几,近也,古成语,犹今语所谓‘差不多’,赞扬之辞。”《孟子•梁惠王下》:“王之好乐甚,则齐国其庶几乎?”
[45]秦灭六国:秦国在“战国七雄”中最为强大。战国中后期,秦对外兼并战争不断取得胜利。到秦昭王末年,秦已夺取六国不少土地。秦庄襄王时,东周、西周都被秦灭掉。公元前246年,秦王政即位,吕不韦为相,积极准备灭六国;公元前237年,秦王政亲自执政,大规模的统一战争随即开始:公元前230年灭韩,以韩地为颍川郡;公元前228年攻下邯郸,虏赵王迁;公元前226年攻破燕,燕王逃亡辽东;次年秦决河水灌魏大梁城,魏王投降,魏亡;公元前223年秦将王翦攻楚,虏楚王,次年完全攻占楚地,楚亡;公元前221年秦灭齐,天下统一。
楼主:春风秋水  时间:2019-10-25 17:51:14
[46]楚最无罪:出自《史记·项羽本纪第七》:“居鄛人范增,年七十,素居家,好奇计,往说项梁曰:‘陈胜败固当。夫秦灭六国,楚最无罪。自怀王入秦不反,楚人怜之至今,故楚南公曰:“楚虽三户,亡秦必楚”也。’”按,《史记》卷四十“楚世家第十”:“三十五年,楚伐随。随曰:‘我无罪。’楚曰:‘我蛮夷也。今诸侯皆为叛相侵,或相杀。我有敝甲,欲以观中国之政,请王室尊吾号。’随人为之周,请尊楚,王室不听,还报楚。”《吕氏春秋•听言》:“攻无罪之国以索地,诛不辜之民以求利。”
[47]陈王首事而死:首事,首先发难,首先起事。《史记》卷四十八“陈涉世家第十八”:“狐鸣呼曰‘大楚兴,陈胜王’。……葛婴至东城,立襄彊为楚王。婴後闻陈王已立,因杀襄彊,还报。至陈,陈王诛杀葛婴。陈王令魏人周市北徇魏地。吴广围荥阳。……陈胜虽已死,其所置遣侯王将相竟亡秦,由涉首事也。”
[48]矫(jiǎo)命:假托受命以行事。《战国策•齐策四》:“券遍合,起矫命,以责赐诸民,因烧其券,民称万岁。”鲍彪注:“矫,托也。托言孟尝之命。”
矫命项氏,《史记》卷七“项羽本纪第七”:“广陵人召平於是为陈王徇广陵,未能下。闻陈王败走,秦兵又且至,乃渡江矫陈王命,拜梁为楚王上柱国。曰:‘江东已定,急引兵西击秦。’”
[49]引兵渡江:引兵,帅领军队。《史记》卷七“项羽本纪第七”:“项梁乃以八千人渡江而西。”
[50]鉅鹿:古县名。秦置,治所在今河北省邢台市平乡县西南。北魏时改名平乡。公元前207年项羽率楚兵救赵,在此大败秦军。《史记》卷七“项羽本纪第七”:“项羽已杀卿子冠军,威震楚国,名闻诸侯。乃遣当阳君、蒲将军将卒二万渡河,救钜鹿。战少利,陈馀复请兵。项羽乃悉引兵渡河,皆沈船,破釜甑,烧庐舍,持三日粮,以示士卒必死,无一还心。……当是时,楚兵冠诸侯。诸侯军救钜鹿下者十馀壁,莫敢纵兵。及楚击秦,诸将皆从壁上观。”
楼主:春风秋水  时间:2019-10-25 17:51:14
[51]西屠咸阳:《史记》卷七“项羽本纪第七”:“居数日,项羽引兵西屠咸阳,杀秦降王子婴,烧秦宫室,火三月不灭;收其货宝妇女而东。”
[52]召平首建大谋:召平,秦末广陵(今江苏扬州西北)人。秦二世元年(前209年)陈胜、吴广起义后,为陈王部将。奉命攻广陵,不克。及陈胜兵败,乃矫命拜项梁为楚王上柱国,令其率军渡江西向攻秦。参见上述第[48]条。
[53]董卓:字仲颖。东汉陇西临洮(今甘肃省定西市岷县)人。凉州土豪。善骑射,膂力过人。结交羌族酋豪,称雄乡里。初为羽林郎。中平元年(184年)为东中郎将,代卢植镇压下曲阳(今河北省晋周市西)黄巾起义军,为张角所败。从皇甫嵩讨伐凉州的边章、韩遂,无功免官。后为并州牧。光熹元年(189年),率兵入洛阳,废少帝,立献帝,杀何太后,专断朝政。次年曹操与袁绍等起兵讨董卓,卓焚洛阳,挟献帝西迁长安,自为太师,残暴专横。初平二年(191年),董卓被孙坚击败,退守长安。初平三年(192年),董卓为其亲信吕布所杀。其事迹见于《后汉书》卷七十二“董卓列传第六十二”。
[54]干纪:违反法纪的犯罪行为。《左传•襄公十三年》:“干国之纪,犯门斩关。”《孔子家语·五刑》:“有坐干国之纪者,不谓之干国之纪,则曰行事不清。”南陈《徐孝穆集》之二:“象恭无赦,干纪必诛。”
[55]拊(fǔ)心:拍胸。表示哀痛或悲愤。《仪礼•士丧礼》:“妇人拊心不哭。”拊,拍,击。重击曰击,轻击曰拊。
[56]区区:小。形容微不足道。
[57]臧(zāng)洪:字子源,广陵射阳(今江苏扬州宝应东)人。年十五,以父功为童子郎,知名太学。后举孝廉,任即丘长。董卓专权时,他为广陵太守张超功曹,说袞州刺史刘岱、豫州刺史孔伷等联合讨卓。继归袁绍,任青州刺史、东郡太守。后与绍绝,被绍军围于东郡,城破被杀。其事迹见于《后汉书》卷五十八“虞傅盖臧列传第四十八”:“中平末,弃官还家,太守张超请为功曹。时董卓弑帝,图危社稷。洪说超曰:‘明府历世受恩,兄弟并据大郡。谓超为广陵,兄邈为陈留也。今王室将危,贼臣虎视,此诚义士效命之秋也。今郡境尚全,吏人殷富,若动桴鼓,可得二万人。以此诛除国贼,为天下唱义,不亦宜乎!’”
[58]张超:参见上条。《后汉书》卷七十四上“袁绍刘表列传第六十四上”:“初平元年,绍遂以勃海起兵,与从弟后将军术、……陈留太守张邈、广陵太守张超、……等同时俱起,众各数万,以讨卓为名。”
[59]牧守:州郡的长官。州官称牧,郡官称守。
[60]贼臣:奸臣,乱臣。《管子•权修》:“杀不辜而赦有罪,则国不免于贼臣矣。故夫爵服贱,禄赏轻,民闲其治,贼臣首难,此谓败国之教也。”
楼主:春风秋水  时间:2019-10-25 17:51:14
[61]祖约:字士少,东晋范阳遒县(今河北省保定市涞水北)人。豫州刺史祖逖之弟。逖死后,继任平西将军、豫州刺史。咸和三年(328年),与苏峻起兵反晋,攻建康(今江苏南京)失败,投奔后赵,为石勒所杀。其事迹见于《晋书》卷一百“列传第七十”。
[62]苏峻:字子高,长广掖(今山东烟台莱州市)人。峻少为书生,有才学,仕郡主簿。西晋末年,纠合流人数千家结垒自守,后率众南渡,元帝任为鹰扬将军。以讨伐王敦有功,进使持节、冠军将军、历阳内史,有锐卒万人。庾亮执政,解除他的兵权,调为大司农。咸和三年(328年),与祖约起兵反晋,攻入建康,专擅朝政。不久,为温峤、陶侃等击败而死。其事迹见于《晋书》卷一百“列传第七十”。
[63]犯阙(què):指举兵入犯朝廷。
[64]京师:古代首都的旧称。《诗经·大雅·公刘》:“京师之野,于时处处。”马瑞辰通释:“京为豳国之地名……吴斗南曰:‘京者,地名;师者,都邑之称,如洛邑亦称洛师之类。’其说是也。”“京师”之称始此,后世因以泛称国都。《公羊传· 桓公九年》:“京师者,天子之居也。京者何?大也;师者何?众也。”
[65]涂炭:烂泥和炭火,比喻极困苦的境遇。《尚书·仲虺之诰》:“有夏昏德,民坠涂炭。”孔传:“民之危险,若陷泥坠火。”
[66]殄(tiǎn):消灭,灭绝。曹操《请追赠郭嘉封邑表》:“至于临敌,发扬誓命,凶逆克殄,勋实由嘉。”
[67]郗(xī)鉴:字道徽,东晋高平金乡(今山东省济宁市金乡县)人。少有高名。八王之乱中持观望态度。后率宗族乡亲避乱于鲁之峄山。元帝时为兖州刺史,加辅国将军,都督兖州诸军事。明帝时迁尚书令,后以平王敦之功封高平侯。与王导、温峤、庾亮等同受顾命,辅佐成帝。《晋书》卷六十七“列传第三十七”:“及帝践阼,就加镇军、都督浙江东五郡军事。久之,以年老乞骸骨,因居会稽。征拜司空,诏书优美,敦奖殷勤,固辞不起。太元九年卒,时年七十二。追赠侍中、司空,谥曰文穆。”
[68]董率:统帅,统领。《三国志•吴志·陆凯传》:“祎体质方刚,器干彊固,董率之才,鲁肃不过。”西晋陆机《至洛与成都王笺》:“委任外闲,辄承严教,董率诸军,惟力是视。”
[69]义旅:即义师,为正义而战的军队。《后汉书•列女传·董祀妻》:“海内兴义师,欲共讨不祥。”
[70]桓玄:生卒于公元369—404年。东晋谯国龙亢(今安徽省蚌埠市怀远西)人。字敬道,桓温之子。曾任义兴太守。隆安二年(398年)与王恭、殷仲堪起兵,反对专朝政的司马道子及其子司马元显。隆安三年击走殷仲堪,领荆江二州刺史,据长江中游地区对抗朝廷。元兴元年(402年)攻入建康,杀司马元显,掌握朝政。次年底代晋自立,国号楚,不久北府兵将领刘裕讨之,他兵败被杀。其事迹见于《晋书》卷九十九“列传第六十九”。
楼主:春风秋水  时间:2019-10-25 17:51:14
[71]挟荆州之众:《晋书》卷九十九“列传第六十九·桓玄传”:“玄在荆楚积年,优游无事,荆州刺史殷仲堪甚敬惮之。……初,玄在荆州豪纵,士庶惮之,甚于州牧。……隆安中,诏加玄都督荆州四郡,以兄伟为辅国将军、南蛮校尉。”
[72]易姓受命:易姓,古代帝王把国家视为一姓之家业,故称改朝换代为“易姓”。《史记•历书》:“王者易姓受命,必慎始初。”《汉书•谷永传》:“如使危亡之言辄上闻,则商周不易姓而迭兴。”受命,受天之命。古帝王自称受命于天以巩固其统治。《尚书·召诰》:“惟王受命,无疆惟休,亦无疆惟恤。”《史记•日者列传》:“自古受命而王,王者之兴何尝不以卜筮决于天命哉?”
《晋书》卷九十九“列传第六十九·桓玄传”:“ 十一月,玄矫制加其冕十有二旒,建天子旌旗,出警入跸,乘金根车,驾六马,备五时副车,置旄头云罕,乐儛八佾,设钟虡宫县,妃为王后,世子为太子,其女及孙爵命之号皆如旧制。……初,玄恐帝不肯为手诏,又虑玺不可得,逼临川王宝请帝自为手诏,因夺取玺。比临轩,玺已久出,玄甚喜。百官到姑孰劝玄僣伪位,玄伪让,朝臣固请,玄乃于城南七里立郊,登坛篡位,以玄牡告天,百僚陪列,而仪注不备,忘称万岁,又不易帝讳。”
[73]京口:东汉末、三国吴时称为京城,后称京口。即今江苏省镇江市。《元和志》卷二十五:润州:“后汉献帝建安十四年,孙权自吴理丹徒,号曰‘京城’,今州是也。十六年迁都建业,以此为京口镇。”《三国志•吴志·孙韶传》:“(孙韶)后为将军,屯京城。”
[74]乘舆:皇帝的代称。东汉蔡邕(yōng)《独断》说:“天子至尊,不敢渫渎言之,故托之于乘舆。乘,犹载也;舆,犹车也,天子以天下为家,不以京师宫室为常处,则当乘车舆以行天下,故群臣托乘舆以言之。或谓之车驾。”
[75]反正:指帝王复位。《晋书•王敦传》:“惠帝反正,敦迁散骑常侍、左卫将军、大鸿胪、侍中,出除广武将军、青州刺史。”
[76]刘毅:字希乐,彭城沛(今江苏省徐州市沛县)人。好赌博,一掷百万。有大志,常恨不遇刘、项,与之争中原。初为州从事。桓玄篡位,他和刘裕起兵攻灭,官至抚军将军、荆州刺史,镇江陵,据有长江上游。后与刘裕不睦。义熙八年(412年),裕以安帝诏书,下令讨伐之。《晋书》里面有个“刘毅”。此处所说之刘毅事迹,见于《晋书》卷八十五“列传第五十五”。另外一个刘毅,字仲雄,东莱掖人。载于《晋书》卷四十五。
[77]侯景:字万景,怀朔镇(今内蒙古自治区包头市固阳西北)人。先属北魏尔朱荣,继归高欢,为镇守河南的大将。中大同二年(547年),因恐被高澄所杀,降梁,为河南王。次年,举兵叛变,攻破建康,所部到处烧杀。大宝二年(551年),自立为汉帝。不久,为陈霸先等所破,逃亡时被部下杀死。其事迹见于《梁书》卷五十六。
[78]二宫在难:侯景原为北朝将领,因与东魏掌权者高澄矛盾,遂献河南13州降梁。梁武帝太清二年(548年),侯景勾结梁宗室萧正德发动叛乱,攻陷建康,立正德为帝。次年,取台城(宫城),梁武帝萧衍饥愤而死。接着,侯景改立萧纲为帝,缢死正德。此后,侯景在江东连年用兵,烧杀抢掠,江东备受破坏,建康几成废墟。大宝二年(551年),侯景又废简文帝(萧纲),立萧栋为帝,不久又废栋自立,改国号汉。
[79]请命:请求任命。《左传•襄公三十年》:“伯有既死,使大史命伯石为卿,辞。大史退,则请命焉。复命之,又辞。如是三,乃受策入拜。”杜预注:“请命,请大史更命已。”
[80]勤王:多指君主的统治受到威胁而动摇时,臣子起兵救援王朝。《后汉书•袁绍传》:“乃下诏书于绍,责以地广兵多而专自树党,不闻勤王之师。”
楼主:春风秋水  时间:2019-10-25 17:51:14
[81]祖皓:数学历算家祖冲之之孙。少传家业,善算历,有文武才略。官至广陵太守。侯景陷台城,祖皓逃出,百姓匿之。后从广陵人来嶷建议,率百余众袭杀盘踞广陵之侯景将董绍先。推梁宗室萧勔为刺史。不久为侯景大将侯子鉴所败,被虐杀。《梁书》卷五十六“列传第五十”:“前江都令祖皓起兵于广陵,斩景刺史董绍先,推前太子舍人萧勉为刺史;又结魏人为援,驰檄远近,将以讨景。景闻之大惧,即日率侯子鉴等出自京口,水陆并集。皓婴城拒守,景攻城,陷之。景车裂皓以徇,城中无少长皆斩之。”
[82]来嶷(nì):字德山,南朝梁广陵人。梁大宝元年(550年),出谋建议前广陵太守祖皓袭侯景将董绍先,梁邵陵王承制授其为步兵校尉、秦郡太守,封永宁县侯。及祖皓兵败,来嶷一同被杀。
[83]董绍先:太清中为谯州助防,临江太守。侯景袭谯州(治新昌,今安徽省滁州市),绍先开城降之,侯景以其为江北行台,带梁武帝手敕至广陵,南兖州刺史萧会理以城委之。大宝元年,前广陵太守祖皓袭其城,斩之。其事迹见于《资治通鉴》卷一百六十一、一百六十二。
[84]驰檄(xí):迅速传送檄文。《后汉书•孔融传》:“融到郡,收合士民,起兵讲武,驰檄飞翰,引谋州郡。”檄文,是中国古代一种军事性的文告。它是古代在从事征伐时的一种声讨性的文字,有的时候也用于征召和晓谕臣民、部曲。“檄”的名称,最早见于司马迁的《史记·张仪列传》。汉代以后,檄文成为一种正式的文体形式。汉代的檄文,书写在木简上,长二尺,所以又称“二尺书”。 明徐师曾《文体明辨·檄》:“《释文》云:‘檄,军书也。’《说文》云:‘以木简为书,长尺二寸,用以号召。’若有急,则插鸡羽而遣之,故谓之羽檄,言如飞之疾也。”清代王兆芳在《文体通释》中写道:“檄,军事所征召而激动者也。主于扬叙军情,词意急切。”
[85]临朝称制:谓母后当政,代行皇帝职权。《汉书•高后纪》:“惠帝崩,太子立为皇帝,年幼,太后临朝称制。”颜师古注:“天子之言,一曰制书,二曰诏书。制书者,谓为制度之命也,非皇后所得称。今吕太后临朝行天子事,断决万机,故称制诏。”
[86]祚(zuò):国统。
[87]披泄:披露宣泄。《资治通鉴•唐僖宗光启三年》:“师铎始亦望骈旧将劳问,得以具陈用之奸恶,披泄积愤。”
[88]徐敬业:即李敬业,唐代将领。曹州离狐(今山东省菏泽市东明东南)人。徐世绩之孙。从绩征战,有勇名。因坐事贬柳州司马。后历任太仆少卿、眉州刺史。光宅元年(684年),与唐之奇、杜求仁、骆宾王等在扬州起兵,反对武则天临朝,求得面貌类似故太子贤(即章怀太子)者奉以为主,自称匡复府上将、领扬州大都督,有众十余万人。一面屯淮阴等地,一面渡江攻下润州。后为武则天所派大将李孝逸击败,奔润州,至海陵,被部下杀死。
[89]匡复:谓挽救将亡之国,使转危为安。东汉孔融《论盛孝章书》:“惟公匡复汉室,宗社将绝,又能正之。”《南史•宋武帝纪》:“以公有匡复之勋,家国蒙赖,推德委诚,每事询仰。”
[90]勣(jì):即李勣,本姓徐,名世勣,字懋功,后降唐,赐姓李,为避太宗世民讳,改“世勣”为“勣”。隋大业末,从翟让起义于瓦岗。武德三年(620年)归唐,战功卓著。太宗贞观三年(629年)从李靖击灭东突厥,封英国公。光宅元年(684年),李勣之孙李敬业起兵讨伐武则天,武则天于是追削李勣等人的官爵,将其掘墓砍棺,恢复本姓徐氏。神龙元年(705年),唐中宗李显复位,下诏恢复李勣的官爵,并重新为他起坟改葬。其事迹见于《旧唐书》卷六十七“列传第十七”。勣实赞之,《旧唐书》卷四“本纪第四·高宗上”:“冬十月己酉,废皇后王氏为庶人,立仪武昭氏为皇后,大赦天下。十一月丁卯朔,临轩,命司空勣、左仆射志宁册皇后,文武群官及番夷之长,奉朝皇后于肃义门。”

楼主:春风秋水

字数:19582

帖子分类:煮酒论史

发表时间:2019-10-14 00:46:49

更新时间:2019-10-25 17:51:14

评论数:15条评论

帖子来源:天涯  访问原帖

下载地址:TXT下载

 

推荐帖子

热门帖子

随机帖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