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水读 >  天涯 >  煮酒论史 >  山川之主

山川之主

楼主:塞北豪客  时间:2020-01-19 18:05:57
但就这样一个有心机,有权谋,还很有文采的杨广几年时间就把大隋给弄灭亡了。为什么,杨广做事不问是非,只要结果。在他心中没有善恶,没有底线。特别是为达目的不择手段。试问天下有谁敢相信他。李世民不是不善权谋,而是有些事情不屑于去做。
所以作为大一统的王朝,继承人的选择非常重要。杨广就是一个很好的反面典型。强大的隋朝几年就灰飞烟灭了。
孟浩同学有些欣喜,也有点担心。但作为大唐的文人,孟同学是胸怀坦荡的,是和李世民一样有底线的。他所崇拜的英雄人物是羊祜一样的有悲天悯人的胸怀。而不是为了升官发财衣锦还乡好人前荣耀。要在江山上留下胜迹!
楼主:塞北豪客  时间:2020-01-19 18:05:57
苏轼有言:山高月小,水落石出。这也算写景中的经典。尤其是“水落石出”,仿佛一幅动态的画面。极其自然。仿佛看到水慢慢下落,奇形怪状的石头慢慢的露出来。给人一种找到新东西的感觉。广阔的水面是一种感觉,而奇石在清凉的水中又是一种感觉。同一个风景,不同的感觉。这便是名胜的魅力。
水落鱼梁浅,仁者乐山,智者乐水。单单是清澈明亮的河水都让人心中宁静。看河水静静的流淌,小船悠悠的荡漾。深水让人敬畏,浅水让人亲近。特别是水中的小岛慢慢的变成大岛。赤着脚在浅水的石面上走。估计心情会长出翅膀,开始飞翔了。
天寒梦泽深,山顶的气温总会低些,让人直观的觉得,天气开始变冷了。泰山山顶还有租棉袄的。估计孟浩的时候没有这个服务。但随着天色渐渐变晚,远处的苍茫大地,云泽和梦泽慢慢变的深邃和暗淡。
楼主:塞北豪客  时间:2020-01-19 18:05:57
一片普通的沼泽地,极具审美观念的中国古人把它命名为云泽和梦泽。既有云深不知处的苍茫美丽,仿佛是置身云海一样。又有如梦似幻的迷离的感觉。不同的审美观念,看到的风景也不一样。
登高望远,是放飞自我的感觉和心情的。最后总还是要回归到自身的感怀和心事。人希望看到榜样,就像年轻女子看到的白马王子和想象中的一样。这才不出人意料,这才是完美。这个世界有很多面,但我们只选择属于我们的那一面。
孟浩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他的故事就会选择一个什么样的结局。这次登高远望的结局孟浩选择了羊祜。
熟读三国的人都知道:羊祜是三国结束时的人物,很有才华,并且为官造福一方。在他去世后不仅他的朋友们悼念他,连他的对手同样也悼念他。如果一个人能赢得对手的尊重,这得需要多么的光明磊落。羊祜就是这样的一个人。
人们在他去世在岘山给他立碑,供地方爱戴他的百姓们祭奠。所以又称“堕泪碑”,说明哭他的人之多。
楼主:塞北豪客  时间:2020-01-19 18:05:57
羊祜不单单是一个受人敬仰造福一方的好官。他还是一个思维深邃的人。他当年登岘山时曾说了一翻话,让人听后不得不感慨:自有宇宙以来,岘山就在,期间多少英雄豪杰倾国红颜登过这座山,但这些鲜活的生命就这样消失了,消失在天地之间没人记得,也没人再提起。而我们今天也像古人一样在岘山山顶心驰神往。但后人又有谁会记得我们。
对啊,羊祜的话很深邃,直至人生的本质,就是无论你今天怎么做做了什么。你如何位高权重,你如何富可敌国。而很快就会消失在天地之间,没人能记得,也不会存在。人生就像客居在这天地之间。当你走后,宾馆的老板很快会清理房间,给别人住,不会留下你的任何痕迹。
年轻的孟浩同学能解答这个人生的大课题么,不可能,连羊祜都解答不了。
楼主:塞北豪客  时间:2020-01-19 18:05:57
其实登高远望,就是让人从眼前的小世界里抬起头来,去看看外面的大世界。这一点孟浩同学做到了。并且他做的更好。他写出了“人事有代谢 往来成古今”,他站在一个新的高度,一个俯瞰众生的角度。凭空落笔,却引出时间和空间的纵横驰骋。而包含的深意让任何解释的语言匮乏。这句话就是这句话,你可以在红尘中经历,但不可描述。
看透人生,看穿历史的人是幸福的,因为他知道自己可以不用去在乎别人的对自己的看法,也不用太顾及别人的感受。凭着本性做自己的事就行了。
但看穿未来的人又是悲伤的,因为你无论怎么努力都无法改变被抹去痕迹的命运。你所有的拥有和得到对自己和别人毫无意义。只是些遗物而已。
所以孟浩会哭,为天地的无情而哭,但哭过之后却心情坦荡,得到和失去的落差没有那么大,何苦为了那一点得到来委屈自己。是做一个心机深沉的人在红尘中掩饰自己,还是坦坦荡荡的随心所欲。孟浩已经有了答案。
楼主:塞北豪客  时间:2020-01-19 18:05:57
羊公碑字在 读罢泪沾襟
年轻的孟浩是山也登了,碑文也看了。并且最大的收获是找到了自己方向。明白了自己将来要做什么,也知道了自己将来不能做什么。堕泪碑不愧为堕泪碑,连孟浩同学来此也哭了一场。
不管怎么说,年轻的孟浩同学是自信的,在“我辈复登临”句中用上“我辈”两个字,显示出强大的自信,是的,孟同学苦读十年,该出山了。
经历过五胡十六国的华夏不仅又一次统一,并且走向了前所未有的强大。无论是李世民,还是李隆基,都把大唐的开放和自信的程度推向前所未有的高度。读万卷书 行万里路,孟同学是一个勤奋的人,十年寒窗博览群书,现在终于可以行走江湖,去体验自己的万里之路。
楼主:塞北豪客  时间:2020-01-19 18:05:57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 临洞庭》
作者:孟浩然朝代:唐朝体裁:诗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
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很奇怪的是,孟浩同学一开始并没有像他的朋友张子容选择科举考试来进身。张子容和孟浩是一起在鹿门山读的书,一年后张子容选择去参加科举考试,孟浩还写了一首诗为张同学送行。在张子容参加科举时,孟浩却选择了云游天下,到处结识大人物来进身。
这首诗就是孟浩同学写给当时的荆州长史张说的。张说本来的官不止是个荆州长史。早在唐玄宗李隆基和太平公主争权时,张说就选择站在李隆基的一边。所以李隆基干掉他姑姑太平公主之后,张说是有功之臣,所以被李隆基封为中书令。中书令是个什么职位呢。唐代的最高行政机构相当于现在的国务院是有三个部门组成,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三个省的最高长官就是宰相。中书令就是中书省的最高长官,是正三品的官员。
楼主:塞北豪客  时间:2020-01-19 18:05:57
所以说张说早就是宰相了,但为什么从宰相变成了长史呢。这与李隆基有关系。刚登上皇位的李隆基是一代英主。有识人之明,还敢于用人。李隆基看中了姚崇,要任命姚崇为相。但张说和姚崇关系不好,所以就耍了一些阴谋手段。想阻止姚崇上位。结果被李隆基发现了,就悲剧了,张说就先被贬为相州刺史,又被贬为岳州刺史。后来托人找关系才勉强被封为荆州长史。
楼主:塞北豪客  时间:2020-01-19 18:05:57
按常理说,孟浩同学如果真热心仕途,应该直接北上,去长安洛阳。就像我们现在想当官发财的人都往北上广跑。因为那里离权力机构比较近。大人物多,机会也多。就像当年诸葛亮带着满家跑到荆襄一样。孟浩同样也不走寻常路,反而离权力中心越来越远。他竟然在长江流域游荡起来。并且去找的人竟然是张说。张说是非常有才名,并且名声也一直比较好。但毕竟是在被贬的时候。从实际情况来看,孟浩是一个烧冷灶的人。越是人家位高权重炙手可热,孟浩越是离人家远一点。越是人家失意,孟浩反而去结交。说白了,孟浩骨子里是有读书人的清高。不愿意趋炎附势。说的更难听一点的话:是孟浩看不起那些尸位素餐的人。所以他宁愿选择被贬的张说。
其实自从孔子周游列国处处碰壁,所有的读书人都知道了,无论是你才华多高,只要你还想保持做人的尊严,注定是没有好下场的。因为不是所有的君主都像李世民那样经常反躬自省求贤若渴。大多数的君主都是一般的普通才能的人。对于一般人,是生怕碰到比自己强的人,更愿意领导比自己差的人。
楼主:塞北豪客  时间:2020-01-19 18:05:57
所以有才华的人大多数情况是不可能实现自己的政治抱负。但真正有才华的人是不愿意低下自己高贵的头颅。但是历代帝王也有办法去对付这些有才华的人,那就杀,用不了你我可以杀你。
可叹的是,人不经历三灾五难是不会相信世道险恶的。大多数人开始都是愿意相信王子和公主幸福到永远的童话。相信这个世界还是公平的。相信正义会战胜邪恶。直到有些被杀,有些才心灰意冷,退守山林,谈谈百无用处的佛道玄。试想如果这个世界是公平的,每个人都可以做自己喜欢的事情,谁还有兴趣谈那些虚无缥缈的东西。都忙着挣钱去了。
可惜此时的孟同学还在对这个世界充满幻想,毕竟现在还是中国王朝时代最辉煌的时代,开元盛世。李隆基还没有发昏,姚崇宋景张九龄还在朝堂,人生还是充满希望。
楼主:塞北豪客  时间:2020-01-19 18:05:57
张说也是一代文宗,对诗词的鉴赏力也是一流的。不要说孟浩亲自把自己的诗送给他,就是在登山住店的时候看到墙上有好的句子,都会派人去请作者见一面。所以当他一看到孟浩的诗,立刻就敏锐的感觉,大唐,在初唐四杰去世后又出现了一个划时代的人物。
那么这首诗既然是千古绝唱,那么究竟好在哪里,把孟浩同学的名声推到一个新的高度。从此孟浩能名扬天下!
楼主:塞北豪客  时间:2020-01-19 18:05:57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洞庭湖畔的八月,刚刚过去一点夏日的炎热。正是天气稍稍转凉。但却是草木茂盛,荷花绽放的季节。所以八月的洞庭湖本来就是最漂亮的时候。南方本来就是夏季多雨,江满湖平,水天相接。要想看瀑布,在雨水多的季节就特别壮观,看湖水也是同样的道理。西湖之所以喜欢的人那么多,就是因为西湖的水面和岸边长期相平,伸手就可以碰触的清凉的湖水,让人感觉很舒服,很让人接近。否则如大海惊涛骇浪,人躲避还来不及呢,更别说去碰触。
八月湖水平的一个“平”字,就仿佛让人看到,宽阔无边的水面和岸平齐,站在湖边,就像站在水面上,伸手就可以碰触到水,这时候心情是何等的舒畅。
唐代诗人王湾在《次北固山下》也曾经写过“潮平两岸阔”也是这个意思,本来两岸是非常阔的,形容两岸之间的宽阔。但潮水却平了两岸之间的宽阔。形容水面之大。
楼主:塞北豪客  时间:2020-01-19 18:05:57
所以孟浩在用词上是非常精准,一个“平”字形象生动的写出了洞庭湖的浩瀚。八百里洞庭,在湖面与岸平齐的状态下是何等的烟波浩淼。能在水面泛舟一游是何等的心情舒畅。智者乐水,难怪现在那么多人喜欢到海边游泳,冲浪。喝点小酒,在清澈明亮的湖水里游游泳,也是人生的快事!
尤其是水天相接,天空淡蓝,湖水如镜子一样平静,天边的云朵好像漂浮在水面上。蓝的天,白的云,碧的水。坐在小船上看一天都不会觉的闷。
可惜的是我并没有去过洞庭湖,没有见到那种湖水连天,天接碧水的风景。更何况以现在的环境污染的程度,也只能想象一下了。不过幸运的是我见过这样的海水。也是让人百看不厌的!






楼主:塞北豪客  时间:2020-01-19 18:05:57
国庆
江山从来不会输给时间
丢失的愿望,终究,会实现
千里的江山总会,在梦里出现
悲苦的日子只是
孤独的紧要牙关
谁也无法乞求上天
给时间一个崭新的片段
失去的时光,是无所谓的浪漫
历史总在自我安慰的瞬间
裸露出残酷的笑脸
无关祈祷,无关神仙
青山绿水,只会给出无奈的容颜
国色天香,只会有一晌的贪欢
最终站在群山之巅的
只会是,红旗飘飘中血色的尊严
无论是雪山草地
用生命走过,以前的遗憾
积蓄的勇气,给出最终的答案
只要能向前,无所谓四季的冰寒
无所谓万里的黑暗
无所谓逝去的红颜
筷子的坚强,在于
所有的中国人能
不计名利得失之间的风险
用鲜艳的色彩点亮
最后的底线
然后,低调的风
让,血色的旗帜,迎风飘展
楼主:塞北豪客  时间:2020-01-19 18:05:57
涵虚混太清
无论是涵虚,还是太清,放在今天都是不好理解的。因为它们现在已经和原来的意义不同了。包括“混”字,现在我们一看到“混”,就马上想到“出来混的,迟早要还的”,混生活,混日子。是处于被动种消极和自嘲的心态。即使自己真努力了,也会有“俞敏洪们”所谓的成功人士天天把你比的无地自容。好像你只要挣得钱没有他多,都是LOSER,都是彻头彻尾的失败者。无论是爱因斯坦还是霍金,大概在这个英语老师眼里,也没有想象中的那么重要。
所以只要是钱比俞敏洪老师少,就不能认为自己够努力。所以只好用“混”来掩饰自己自卑。
但古代“混”字跟今天的含义有太大的不同。混,本身就是“丰流”,什么意思,就是流动的水很大,叫“丰流”
楼主:塞北豪客  时间:2020-01-19 18:05:57
而“涵”也是指水泽多,所以一看涵字,就如同看到了很大的水,大到什么程度,无边无际。“虚”字这里指的是虚空,也是天空。水面大的能包容天空。
而“太清”,就显得更高一个层次了。上升到古人认为的宇宙和仙界。这就比普通的天更高了。老子说:有物混成 先天地生。也就是说,天地外面还有东西。可能是孟浩同学在看到这样的洞庭湖时突然思维有些恍惚了,看到现在状态的洞庭湖这么大,这么波澜壮阔。那么如果能看到天的整个面貌该是更大的状观,如果能看到整个宇宙呢。原来,我们只是在盲人摸象啊,天之外的都是想象。只有“太清”,而我们却说不清道不明。
可以看出,孟浩同学还是有道家的思维。并且自从听了羊祜的宇宙论后,他对更高的天有了自己的想法和解释。而现在的洞庭湖的样子,有点象宇宙的样子了。水之上,天之外,宇宙万方,彼此交融,成为一个不分彼此的存在。
楼主:塞北豪客  时间:2020-01-19 18:05:57
孟浩同学开始有自己的仙气,仿佛自己站在宏大的天地之间,犹如一粒细沙,但却能看透整体。
气蒸云梦泽 波撼岳阳城
只有看到了全局才能看到细节,只有坐上飞机到天空中,才能看清楚大地上的道路泾渭分明。孟同学的想象力一旦打开,就仿佛站在空中,看到了荆楚大地的全貌。开始大气磅礴起来。
水气弥漫烟波浩淼的云泽梦泽用庞大的无法想象的水面包容着天空和遥远。我们只能想象的是水面之前还是水面,仿佛坐上高速的船舶,贴着水面飞速的向前,只看到永不疲倦和永不到头的水面,看似一样的水面,你却看不倦。
楼主:塞北豪客  时间:2020-01-19 18:05:57
并且这样的湖面不是平静的,是什么样子的呢,是“蒸”的状态。什么是“蒸”的状态,首先,蒸馒头的时候要有高温水蒸气;其次,水开的时候,水要沸腾。平时洞庭湖水小的时候,看不出什么,湖面的波澜是没有那么雄壮的。但现在不同了,水与岸平齐了,所以现在洞庭湖一旦风波一起,那便是天地间最壮观的场面。
水面的波涛汹涌,象沸水开了锅一样。水面上水汽弥漫。而在湖中间的波浪最多是象健身很好的运动员,显示一下肌肉而已,让人感觉到佩服和羡慕。前来观景的孟同学站在岳阳城上,最多也是感叹这样壮观的景色被自己看到。不会感觉到对自己有什么威胁。但如果波浪大的能够排山倒海,仿佛平底突起的滔天巨浪,从远方呼啸而来,直接拍在岳阳城高大的城楼上。这样孟同学开始有些震惊和害怕了。
很多人去看过钱塘江的大潮,即使每年都会有人会被滔天的巨浪卷走,但是很多人还是为之痴迷,不顾危险去看。因为这是天地间的奇观。因为壮观。也许昨天的洞庭湖如今天的钱塘大潮,让没见过大潮的孟同学一下子震惊于天地间的奇观。洞庭湖的惊涛骇浪能撼动牢固扎实岳阳城。大自然的力量是多么的超越想象。
楼主:塞北豪客  时间:2020-01-19 18:05:57
孟浩同学把时写的如此如行云流水,波澜壮阔。单单从前四句看,很容易误会,以为孟同学看到如此美丽的景色,被大自然的壮丽征服。
其实不然,这首诗时干谒诗。谒,本是佛家用语,就是看到佛经后的读后感。用在这里其实是自荐信。象孟同学这样的,在襄阳这个城市也不算是名门望族。最多算个书香门第之家。要是象陶渊明一样,对自己的人生目标要求不高,做一个偏远山区的小领导还是能实现的。
但孟同学人生理想很高,很高的原因是自己有才。但封建王朝的官员哪有那么好做的,基本上都是世袭制。有道是:寒门难出贵子!不是你没才华,是因为当官发财是相辅相成,是很稀缺的资源。既然资源这么稀缺,肯定在位的人都要为自己的子孙后代考虑。至于你有没有才,国家好不好,自然不在他们的考虑之内。
楼主:塞北豪客  时间:2020-01-19 18:05:57
孟同学有才么,却是有才,从古至今写自荐信的人比比皆是,把自荐信写成千古名篇的就他孟浩独一份。这可以说是全世界最牛B的自荐信了。
写出了八月洞庭湖的壮观。湖水静的时候水天一色,蓝天,白云,碧水,构成一幅绝美的静态画卷。湖水动的时候波涛汹涌,巨浪排空,声势浩大,惊心动魄。一动一静,场面截然不同。但无论是动还是静,都让人感觉仿佛到了人间仙境,世外桃源。并且用词简单,节奏明快,读起来仿佛心胸越升越高,最后仿佛是站在云端,飘飘有凌云之感。

楼主:塞北豪客

字数:111595

帖子分类:煮酒论史

发表时间:2019-09-25 16:58:10

更新时间:2020-01-19 18:05:57

评论数:1298条评论

帖子来源:天涯  访问原帖

下载地址:TXT下载

 

推荐帖子

热门帖子

随机帖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