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水读 >  天涯 >  煮酒论史 >  山川之主

山川之主

楼主:塞北豪客  时间:2020-01-19 18:05:57
不敢做皇帝的李旦
政变是成功了,李隆基掌控了大局。被封为平王,兼任宰相,还掌管着万骑。这是他起家的本钱。并且李隆基还把他以前被免的官“弼马温”又要了回来。从这可以看出,玉皇大帝给孙悟空个“弼马温”,还真不是随意给的。对李隆基来说这个“弼马温”很重要啊。冷兵器时代,掌握了马,就掌握了速度。
这时候的李隆基还是很谨慎的。第一件事就是赶紧安抚受惊的官员和百姓。毕竟经历了一场政变,人心惶惶不定。先大赦天下,出了韦氏首恶,其余一概不予追究。该上班上班,该上学上学。李世民也是这样做的。并且李隆基表现出了大度。李隆基的铁杆追随者王毛仲在政变开始和钟绍京一样,也害怕了,钟绍京经过一番激烈的思想斗争后,继续参加战斗。王毛仲是彻底躲起来了。把李隆基气的不行。政变成功了以后王毛仲才出来找李隆基请罪,李隆基气归气,还是给王毛仲一个将军当当。所以说政变中会有无限可能啊。
剩下的就是程序问题了,但程序还是要走的。就是皇位的禅让问题。少帝现在是一个提线木偶,别人说什么,他做什么,十几岁的孩子,没见过这么大的世面。吓都吓个半死。别人说你要传位给相王,他说好。他这里没有问题。
但相王有问题。李旦有一个强悍无比的母亲,毫无理由的把李旦推上皇位,然后天天吓唬李旦。过个节和朋友喝几杯酒,朋友被杀了,他被叫过去臭骂了一顿。正在家里和老婆谈心,结果老婆被叫到宫里,被人间蒸发了。
强悍霸道的老娘刚死了几年,又要被推上皇位了,这次是强悍的儿子。李旦觉得几年前的日子又回来了。这一次不知道又会出什么事。所以李旦是无论如何不敢当这个皇帝。
大臣着急啊,眼看一场政变成功了,正主却不愿意干。都来找李隆基,李隆基也着急,没办法李隆基叫上大哥李成器,一起来劝说李旦。这次劝说估计不是真的劝说,应该是李旦要李隆基毒咒发誓不会造他李旦的反。还有李成器也不能搞偷袭。李隆基和李成器绝对是发天下最毒的誓。放心,无论如何都不会造反的。李旦这才心里踏实的接受了禅让的事。
完成了与两个儿子的“约法三章”。李旦这才到皇宫里去完成拖了几天的禅让程序。大臣们是面面相觑,人家是谦虚的假让,没想到李旦是真让。天下还真有不想当皇帝的人。
不管怎么样正主出来了,还非他不行,无论资历人望,都找不出第二个比李旦更合适的人。最主要的是现在皇宫内外的军队全部掌握在李隆基兄弟手中,别的谁都不好使。
楼主:塞北豪客  时间:2020-01-19 18:05:57
皇位的禅让制
在皇权制度下,皇帝掌握了最高的权力。也就是说,整个国家只有皇帝说了算,无论对错。这是皇权本身具有的天然属性。所以无论是朝中大臣,还是山野村夫。在无数个夜深人静的夜晚。都默默的过着一把皇帝瘾。所以说,没有人不想当皇帝。因为皇权代表着绝对的自由和为所欲为。
少帝李重茂虽然才做了几天皇帝,虽然他只是个提线木偶从来没有做过主,虽然经历了兵变的恐慌。但他也知道做皇帝的好处。他知道自己的皇帝位做不长,但也没想到时间来的那么快。他父亲的灵柩就在大殿之中,就有人让他禅让了。
魏文帝曹丕强迫汉献帝把皇位禅让给他,登上皇位的第一天就说了一句令人大跌眼镜的话:“今天才知道尧舜是怎么禅让的。”让文武大臣一片哗然。这句话马上暴露了曹丕的智商。千万不能因为自己不喜欢吃肉,以为全天下的人都不喜欢吃肉。以己度人也要有一点基本的常识。说明还是书读得少,事经历的少。
但曹丕也说出了一个事实。带有巨大利益的皇权禅让是有百分之九十九点九的强迫性的。尧舜禹时代的权力还不是皇权。马克思说过:当资本的利润超过百分之三百,它就敢犯下任何罪行。可以看出,当皇帝的利润绝对超过百分之三百。所以皇权的禅让就是一场利益的角逐。
但不禅让也不行,名不正则言不顺。突然掌权的人需要一个他们可以放心的代理人保证自己的利益和生命。而没有参与政变的人也需要一个自己说服自己的理由,可以半夜里不用做恶梦。尤其是秩序被打破后需要向大家声明,秩序的打破只是暂时的,被逼无奈的,以后不会再发生。让人心惶惶的形式安定下来。重新建立信任。如果国家失去信任和秩序。没有任何人可以在一瞬间重建。将会是漫长的动乱。
楼主:塞北豪客  时间:2020-01-19 18:05:57
所以说,人心思稳。向往的是和平更替。禅让制也是在混乱中重建信心的第一步。恢复秩序。至少有很多对此无能为力的人有一个可以掩耳盗铃的理由。人,心安理得往往需要一个理由。无论理由是真是假。
正因为要等待所有的人期待韦皇后被灭,所以说李隆基才会等待时机。等待着韦皇后和宗楚客把所有的人都得罪完。朝中的大臣,军中的武将,只有都得罪完了,引起巨大的民愤了,不杀不足以平民愤了,政变才会有正当的理由。然后在皇权继成和权力分配上才能得到更多人的帮助。才是盖世英雄踩着七彩的祥云锄奸除恶。救人于危难之间。
所以禅让的时候李旦不出来,大臣才会真心着急,少帝李重茂表现出犹豫的时候,太平公主才会着急的把少帝拉着少帝完成仪式,这些事如果是李旦自己做的,或者是李隆基本人或亲信做都会被后代的读书人口诛笔伐。必然留不下好名声。也会被当时的人耻笑。
大臣们真心拥戴才避免了李旦欺负人家李显孩子的口舌。还记得骆宾王的“一抔黄土未干,六尺孤魂何在”,把武则天骂的狗血淋头。连武则天自己都无话可说。现在更严重啊,李显还没有下葬,李显的棺材就在少帝李重茂的身后。但李旦没有落下一句口舌。所以说李隆基不但把事办了,还办的好。不像南北朝时期那些皇权争夺,简直是一地鸡毛。被后世看不起。这就是水平,做事不是做了就行,得有标准,做了要做好才是人才。
楼主:塞北豪客  时间:2020-01-19 18:05:57
不好立的太子
李旦不太情愿的当了皇帝,这是真的。是被李隆基望父成龙了。当然李隆基还是很担心滴。虽然李旦成功的又做了皇帝,但对于皇太子的位置,却不一定是李隆基的啊。既然有了禅让制,恢复了旧的秩序。那么皇太子的人选也就顺理成章的变成了嫡长子继承制。真正的嫡长子是肃明皇后生的李成器。不是老三李隆基。
一个精明强干的女人必然会生出懦弱无能的孩子。因为母亲太精明强干了,就会处处为儿子做主。儿子得不到生活中的锻炼,到最后是什么都不敢做,做什么他妈都不满意,什么都不会做,他妈都不让他做。所以什么都还没做就长大了。
武则天不是一般的精明能干的母亲,是能力超群的一代女皇。结果是儿子一个比一个怂。李旦绝对不比李显英明。所以李旦就为皇太子这事开始发愁。如果没有李隆基这么能干,李旦会省很多事,直接立李成器就可以。但是话又说回来了,没有李隆基,李旦能不能当皇上先不说,能不能活下来都是问题。所以说李旦这是幸福的烦恼。
李旦想了几个晚上,头发都想白了,难题还没想明白。但有一点李旦可以肯定:李隆基绝对想当皇帝,并且李隆基能力超强。虽然李旦遇事很难决断,但血雨腥风那么多年,这点见识还是有的。如果李成器做了太子,搞不好又是一场人伦惨剧。
到最后李旦干脆不想了,把这件事交给朝臣,让他们去选。自己不操这个心。就是有最后结果不如意,让李隆基也无话可说。李旦是这样想的,但李成器却不敢这么想。他第一个站出来反对。他说:“他说国家在和平年代是嫡长子制,在不是和平年代是有功者居之啊。如果违背了这一规则,这个国家的人都会失望的。三弟为国立了大功,我死也不敢在三弟之上啊!”说着说着还大哭起来,好像李旦给的不是皇位,是十八层地狱,是万丈火坑。李成器哭的老委屈了,老伤心难过了!
李成器见过李隆基的手段。从政变的预谋,到政变的执行,到最后的收尾,即使遇到了很多不可预料的变数,李隆基仍然完成的堪称完美。可见李隆基的能力非同一般。这时候李成器上山摘桃子,李隆基能服气吗!除非现在就把他宰了。但宰一个挽救国家于危难之中的英雄,谁能同意,谁会同意。并且经此一役,李隆基有了巨大的声望,最重要的是李隆基还有强大的班底。就是李隆基想杀身成就他,李隆基的班底也不同意。
楼主:塞北豪客  时间:2020-01-19 18:05:57
李隆基非常想做皇帝,那么李成器究竟想不想做皇帝,能不能做皇帝。
皇帝这个职业是天底下最好的职业。既然是天底下最好的职业,那么争这个职位的人也必然多。从现在的职场来看,竞争一个职位的人越多,淘汰率也是越高的。最后坐上这个职位的人,也必然是综合实力最强的一个人。这里的综合实力,不但包含了个人的才华和能力,同时也包含了家庭背景。
这样公平么,不公平。所以和这个职位没有任何关系的第三方会对这种选人方式嗤之以鼻,认为这样是不公平的。没有把最适合的人放在最适合的位置上。所以这个职位的未来的贡献会大打折扣。甚至还会造成巨大的损失。这是事实。为什么以一般人的智商都能明白的道理,作为职场精英HR,却偏偏不这样做。因为HR选择的是一个风险较低,而对自己有利的选择。这是HR在偷懒,害怕承担责任。还有一个更重要的原因,是HR的智商问题。人不可能看懂自己完全不懂的东西。既然看不懂怎么办,就只有把这种选人事情标准化,他们认为,我这样按程序标准化了总不会出错吧。
对这样愚蠢的想法古人早有论述。伯乐很善于相马,为了防止他的相马技术在他死后失传,伯乐写了一本《相马经》,里面详细的介绍千里马的特点,以及如何相到千里马。然后传给了他儿子。伯乐的儿子也是很勤奋的一个人,把《相马经》里的内容倒背如流。伯乐也很欣慰,就让他儿子去相马。结果他儿子给他相回来一个癞蛤蟆。伯乐哭笑不得的对他儿子说:“你找这东西是符合相马经里的内容,但它不是马呀!”
所以无论程序多么好,缺乏有能力执行它的人,程序也就变成了一个笑话。千年以来,青龙偃月刀一直都在,但没有了关羽,青龙偃月刀只不过是一堆废铁。姚崇和宋璟为相的时候采取的措施并不一样,但并不影响他们都是千古名相。为什么?第一他们的能力超群,第二他们的目标是开创一个盛世,所有的一切都是围绕着这个目标而前进的。所以HR的职责是选出能力超群的人,所有的程序包括人都应该是为这个目标服务的,而不是程序大于目标。
楼主:塞北豪客  时间:2020-01-19 18:05:57
当然这些只是题外话,只是来阐明为什么会有开元盛世,如果李成器来做这个皇帝是不是能开创一个开元盛世。
首先,看一看李成器是不是能力超群。李成器是一个很有才的人,这个才是指李成器的音乐才华。李成器的政治才华并不是没有机会施展。至少李隆基在潞州就展现了他的政治才华,李成器在他的治所没有任何值得历史记载的东西。
其次,李成器把握时机的能力。整个“唐隆政变”完全没有他李成器什么事。李隆基谋划那么大的事,竟然没有任何一个兄弟参与其中,应该是“打仗亲兄弟,上阵父子兵”。想当年李渊起兵,可是兄弟儿子齐上阵,甚至连女儿都有自己的部队。可见除了李隆基,李旦的其他几个儿子水平都很一般,连一个太平公主都不如。太平公主还知道挣扎一下,李旦和他的其他儿子选择了沉默,等待着屠刀降临的那一天。正因为如此,李隆基选择了与太平公主合作。
李成器的这种千年王八万年龟的性格,也很让李隆基很放心,这也是李成器能活到自然死的原因。即使李隆基和太平公主斗的最激烈的时候,太平公主频频抬出要更换皇太子,李成器最有继承权。李隆基也没有对李成器有任何猜忌,他对李成器非常放心。李成器死后还被李隆基追认为皇帝。可见李成器对李隆基的信任和爱戴。李隆基认为他这个嫡长子的哥哥不会跟他抢皇位,非常有自知之明。
楼主:塞北豪客  时间:2020-01-19 18:05:57
太平公主和她突然爆发的权力欲望
太平公主一向是一个低调的人。这与她的身份是很不般配的。要知道安乐公主仅仅是老爹李显当了皇帝,就表现的好像整个大唐都装不下她一样。要知道人家太平公主不但老爹李治当了皇帝,老妈武则天也是皇帝。四个哥哥有两个当了皇帝。所以太平公主堪称古往今来最牛的公主。这么牛的公主开始不应该那么低调。这还得从她妈说起。
武则天到了四十一岁才生太平公主,放到今天也是高龄产妇。个中的辛苦可想而知。所以太平公主一出生就集万千宠爱于一身。不旦武则天宠爱她,她爹李治更是爱若珍宝。还是一母同胞的四个哥哥。所以太平公主真是生到了福窝里了。
但就是这么受宠的太平公主,在八岁那年,还是遭受到人生的第一次侮辱。史书记载的虽然有争议,但无论如何有争议。也改变不了事实就是,太平公主极有可能被他的表兄贺兰敏之逼奸或逼奸未遂!八岁的小孩,是猥亵幼女。更何况是李治和武则天的女儿。武则天是勃然大怒。
这个贺兰敏之是谁,他有这么大的胆子,他不怕武则天么。他还真不怕。他是武则天的妹妹武顺的儿子。他不但逼奸八岁的太平公主,还强奸了太子李弘的未婚妻。逼得太子李弘不得不换老婆。
武则天的妹妹武顺被封为韩国夫人,她有个女儿,也就是贺兰敏之的妹妹贺兰氏,长的很漂亮。因为武则天的关系,母女俩经常入宫。高宗李治能在他爹李世民病重的时候勾搭上武则天,也不是一个省油的灯。所以李治一来而去就跟韩国夫人勾搭上了。问题是李治不但勾搭上了韩国夫人武顺,更盯上了武顺的女儿贺兰氏。这种情况下,韩国夫人和贺兰氏不但不以为耻辱,反而高兴万分。贺兰氏年轻漂亮,如果被李治封为皇后,那不是一步登天了。
楼主:塞北豪客  时间:2020-01-19 18:05:57
这时候的武则天是哑巴吃黄莲,有苦说不出。眼看着李治越来越喜欢贺兰氏,开始试探他的口气。武则天是异常愤怒。但武则天毕竟是武则天,找机会毒死了贺兰氏。李治很伤心啊,哭着问贺兰敏之:“你妹妹不是早上不是还好好的,怎么突然间就死了。贺兰敏之不敢回答,只是痛哭。
没多久,韩国夫人也死了。贺兰敏之就这样失去了两个亲人。
贺兰敏之人长的英俊潇洒,又有才华。曾经主编过《三十六国志》。也许就是因为他长得好,被他的姥姥,也就是武则天他妈荣国夫人杨姥姥看上了。那可是亲姥姥啊。然后就把贺兰敏之弄上了床,其中的场面是惨不忍睹,难以想象。不知道是武则天她妈勾引了她外甥,还是她外甥勾引了她妈。反正是很狗血很狗血。武则天知道后差点没吐血。
但杨姥姥还是一个很强势一个人,武则天从小就怕她妈。愣是一句话没敢讲。但贺兰敏之在杨姥姥的庇护下开始他嚣张跋扈的生活。贺兰敏之认为是李治和武则天毁了他的一家。使他的母亲和妹妹沦为李氏的玩物。这人已经心里极度扭曲了。
在这种情况下准太子妃和太平公主就变成了牺牲品。杨姥姥刚死,武则天就流放了贺兰敏之,并且武则天在十年后承认,贺兰敏之是她派人杀的。可见武则天对他的痛恨。
但这件事对八岁的太平公主影响还是非常大的。从此身居宫中一步不出。李治和武则天怕太平想不开,就请求神灵保佑。恰好武则天的老娘杨姥姥去世了。有一个老道就建议武则天以给杨姥姥祈福为名,让太平公主出家,可以得到太上老君的庇佑。武则天哪里舍得,最后没办法就让太平公主出家,但住在皇宫里,道号“太平”。从这里可以看出,李治和武则天希望他们的女儿一生平平安安。
但事情就是那么巧。后来吐蕃来求情,指名点姓要娶太平公主。李治和武则天没办法,就给太平公主盖了个道观,太平真的出家了!
人出家的太平公主心并没有出家。也梦想着有一天她的如意郎君会驾着五彩的祥云来娶她。但左等没有,又等也没有。没办法,年轻的女孩子只好厚着脸皮问父母要。太平公主就穿着一身漂亮的武士服,给李治和武则天跳了一支美妙的舞蹈。李治开玩笑的说:“穿武士服干嘛,你又做不了武士。”太平调皮的说:“你可以给我未来的夫君啊!”
这是李治和武则天才恍然大悟,原来女儿长大了。
楼主:塞北豪客  时间:2020-01-19 18:05:57
李治选择了把太平公主嫁给他父亲李世民最宠爱的城阳公主的儿子薛绍。并且给16岁的太平公主一场最豪华的世纪婚礼。比李世民给城阳公主办的更豪华。要知道李世民当年为了给城阳公主办婚礼,没少给群臣吵架。大臣们认为越了礼制,不同意。李世民左边磨,又边磨。好不容易才给城阳公主争来了一场豪华的婚礼。李治轻飘飘的就实现了。并且后面安乐公主办的更豪华。大唐的皇室是越来越随便了。
李治满意了,太平公主也满意了,但武则天似乎很不满意。可能武则天更想把太平公主嫁给武氏一门。但没有没办法,当时还是李治说了算。所以就鸡蛋里挑骨头。说薛绍的哥哥薛顗的老婆萧氏不是豪门,叫人家休妻。这个时候武则天忘了自己的出身了。萧氏出身可是“兰陵萧氏”。也是大家门第。可能武则天对历史读的不多,也可能是兰陵萧氏太低调。武则天这次是真挑错了毛病。她的下属赶紧提醒她,武则天也就无话可说了!
薜顗一直担心,如此集万千宠爱于一身的太平公主会不会经常给薛绍戴绿帽子。会把薛家变成众人的笑话。结果是太平公主一直安分守己。倒是薛顗自己反而参与了李冲的造反,被武则天抓住了小辫子。
武则天干净利落的处死了薛顗。然后顺利的牵连到了薛绍。虽然薛绍并不知情,虽然怀孕的太平公主苦苦哀求武则天。但薛绍还是被杖责一百军棍,活活的饿死在监狱里。对这场婚事不满意的武则天终于在李治死后推到重来。至于太平公主是否和薛绍夫妻情深,武则天这里不予考虑。管你是不是有感情,我要你嫁给武氏就是武氏,别的都不行。
武则天让死了丈夫的太平公主选夫婿,只要是武家的人都行。太平公主一怒之下选了有老婆的武攸暨。武则天一笑:“只要你喜欢,一切都不是问题。”武则天直接派人用三尺白绫勒死了武攸暨的老婆。然后把太平公主顺利下嫁。
虽然太平公主不满意,但还是拗不过她的老娘。虽然有人认为太平公主的这一次下嫁是武则天在保护她。因为武则天马上称帝了,除了武家,很多人都被牵连进去。但武则天的作为,让太平公主又一次受到了伤害。八岁时的阴影又重新出现在噩梦中。
太平公主不在反抗她的母亲,而是顺从她的母亲。同时太平公主认识到权力的重要性。无论父母怎么喜欢你,还是不如把权力握在自己的手中!
武则天非常喜欢太平公主,认为在几个孩子中太平公主跟她是最像的,无论长相还是性格。的确,二婚的太平公主也开始大肆包养情夫。但对于权力,却不敢轻易的走进。因为聪明的太平公主明白:她的母亲唯一在乎的就是权力。
所以当李显张谏之发动政变的时候,太平公主选择站在李显身边。而李显的懦弱和窝囊不但成就了韦皇后和安乐公主。也打开了太平公主的权力欲望。对付这个没见识的哥哥,远远比她的母亲武则天要容易的多。
而后来选择和李隆基联手,也是太平公主真看不起李旦和李隆基。特别是李隆基,太平公主认为是一个血气方刚的毛头小伙子。自己轻易的就料理了。后来发现李隆基精明强干时,估计太平公主唯一后悔的就是没留下上官婉儿。如果上官婉儿在,对付李隆基就容易的多。所以李隆基还是英明果断的。太平公主也许没研究过李隆基,但李隆基绝对研究过她。
楼主:塞北豪客  时间:2020-01-19 18:05:57
低调的太平公主一直低调多好。历史上会多一位名垂千古的贤德公主。说不定还会和长孙皇后齐名。两次挽救大唐江山,却不图名不讲利。可惜这一切都是如果。太平公主千算万算,没有算到会出一个英明的李隆基。
是李显的无能打开了太平公主的潘多拉盒子。在武则天时代即使有点自暴自弃的太平公主,也从未过多的干涉朝政,即使武则天咨询她,她也最多恪守顾问的职责。不多说一句话。而李显的所作所为,把太平公主的自信心极大的膨胀了。而权利,无论对男人女人,都是一剂兴奋剂,得到就再也不会松开。
李显的纵容,让韦皇后和安乐公主大展身手。但韦皇后和安乐公主的政治水准比猪强了那么一点点。让太平公主和上官婉儿嗤之以鼻。看惯了武则天飞花摘叶伤人也无形,现在突然再看“黑虎掏心”,看的太平公主想吐。所以无才无德的人在位,很能激发众人的优越感和不甘人下的心劲。突然之间太平公主成了政治高手。羊群中突然就出现了一头驴。
在韦皇后和安乐公主的无耻衬托下,太平公主有点沾沾自喜了。再加上李显的窝囊。太平公主初试身手就赢得满堂喝彩。所以大唐的士人们无奈之下只好支持太平公主。不支持不行啊,相比之下太平公主是唯一的选择。李隆基当时还在潞州如“小马过河”不停的试错呢。
所以说能力强不强看跟谁比。不是说“伴食宰相”卢怀慎水平不高。是因为姚崇在那里站着呢!
楼主:塞北豪客  时间:2020-01-19 18:05:57
当太平公主又一次站队成功,帮助李旦登上了皇位。太平公主的功绩无疑是上了一个新的高度。这是李隆基无法与之媲美的。毕竟李隆基的成功是因为太平公主的支持。李隆基也深知这一点。所以李隆基选择了忍让。即使李隆基被立为皇太子。崔日用的功劳没法拿到明面上说。所以崔日用的才华严重被低估了。无论是太平公主,还是李旦都小看了崔日用。所以崔日用还是被隐藏了起来。
太平公主立了大功,又一次安定了唐室。成了众星捧月般的人物。李隆基的光芒被掩盖了。所以太平公主的政治才能也被拔高了。被李旦拔高了,也被群臣拔高了。所以曾子说:“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人得有自知之明,否则会被自己害死的。曾子那么大的学问,还天天问自己:是不是自己的职业精神不够好,是不是自己的诚信没到位,是不是自己理解了“实践出真知”这句话。
这时的太平公主早已经飘飘然了。李旦捧她,每次宰相找李旦奏事,李旦总要先问一下:跟太平公主商量了吗!可见李旦对太平公主的推崇。他认为太平公主比他强。时间一长,太平公主认为自己是比李旦强。
太平公主不但认为自己比李旦强,她认为自己也比李隆基强。但李隆基却不这么认为。李隆基的政治水平现在完全上来了,再加上政变的成功,李隆基的小心脏一下子长大了。并且李隆基还认为政变的成功全是他和他的同事们浴血奋战的结果。太平公主虽然是联盟,但出力没有他多。所以看着太平公主的得瑟样,心里是一万个不服。并且太平公主的政治水平在李旦眼里很高,但在准备打开“开元盛世”的大门的李隆基眼里,无疑是小孩子过家家。
所以当太平公主有失误时,李隆基肯定要纠正。但这种纠正在太平公主眼里就是不给面子,故意找茬。当一个人膨胀到不问对错不讲善恶,就离不择手段不远了。一旦开始不择手段,制度就无法正常运转。制度一旦无法正常运行,那么乱局就开始了,基本上是“家不家,国不国”了。
所以气急败坏的太平公主开始反击。首先往朝中安插人手,七个宰相有五个是她任命的。李旦相信她。其次公然要宰相们上书李旦换掉太子李隆基,要立长子李成器。结果被宋璟给顶了回去。恼怒万分的太平公主大骂李隆基,给李旦说让姚崇宋璟马上卷铺盖滚蛋,斜封官又重新任命。就这样李旦大好的朝局一下子被破坏了。
楼主:塞北豪客  时间:2020-01-19 18:05:57
太平公主一系列的举措,硬生生的把一手好牌打的稀巴烂。往朝中安插太多的人手,就是李隆基不说什么,李旦的小脑瓜也得好好想想。这个朝廷是你的还是我的。李旦嘴里不说,心里也会不自在。有李旦的信任,你用得着安插那么多人手吗!
还有你想换太子就换太子,就是武则天杀了那么多人,也没敢把武三思给弄上去。最重要的是,你想换,李成器他敢当么,这完全是不动脑子的一相情愿。太子没当时是一回事,但一坐上太子的位置,不但会有嫡系部队,就连中间观望的人也会站在太子这一边。太子是未来的储君,是皇帝和大臣共同推选的,名正言顺,有广泛的群众基础。
贬掉了姚崇宋璟,也就贬掉了太平公主的政治威信。先前大家都以为太平公主的政治水平高,因为她英明的决策,挽救了大唐。但现在把姚崇宋璟一送走,立即暴露了她的政治智商。这两个人是武则天从人堆里找出来的。并且都已经证明过自己才华横溢能力出众。连卢怀慎张说文坛领袖都自佩不如的人物。太平公主竟然视而不见。就因为李隆基只用了姚崇宋璟六年,没有像李世民用房玄龄杜如晦几十年,李隆基还屡次被后人诟病。太平公主更过分,直接赶走了。所以太平公主的政治威信一下子被自己倒进了垃圾桶。
没办法,太平公主可能太在意自己的面子了,她无法容忍李隆基对她能力和权力的挑战。一至于频频出错。忘记了以前的谨慎。把自己推到了历史潮流的对立面!
楼主:塞北豪客  时间:2020-01-19 18:05:57
李隆基的对策
面对太平公主的步步紧逼,李隆基是步步退让。退让的连外面的人都为他着急。以至于姚崇宋璟率先发难,上书要把太平公主签到东都洛阳。太平公主一想肯定是李隆基的主意。到李旦那里闹,指着李隆基的鼻子骂。太平公主还真是冤枉了李隆基。李隆基是和姚崇关系好,但和宋璟还没好到那个程度。更何况宋璟也不是拉帮结派的人。李隆基只好指责姚崇宋璟离间他们姑侄亲密无间的关系。
李隆基在示弱,他没有让李旦难办。他知道李旦这个人重亲情,更怕麻烦。李隆基一直是以父慈子孝的形象出现,这让李旦很放心。虽然太平公主赶走了姚崇宋璟,但还是得到了一张去洛阳旅游的单程票。李旦觉得还是警告她一下才好,他是斗不过李隆基的。也不应该给李隆基斗。
李隆基不管是真心的还是表演的。总之,他每一步做的都很好。他觉得这件事对父亲和太平公主有伤害,他要表示一下。于是李隆基上表要求把太子之位让给李成器。这次李旦没等李成器说话,自己先说了:不行。同时在心里琢磨,这小子是什么意思呢。李隆基马上顺势提出第二个要求:把太平公主接回来,是大臣离间,不是姑姑的错。李旦高兴的答应了。
但李旦坐着这个皇位还是不踏实。没过多久,李旦在一次三品大员以上的集会上突然提出,想把皇位传给李隆基。大臣们摸不清李旦的意思,是试探还是真让。没人吭声。半天了还是太平公主的两个死党,死命的叩头不同意,李旦也就做罢了。
李隆基仅仅是退让么。明面上当然要退让,他是最佳防守方。所以李隆基就做好他的防守。第一个对他说出太平公主可能会造反的人是王琚。王琚可是大有来头,曾经和驸马王同皎一起行刺武三思。失败后流落江湖。现在武三思已被李旦开棺鞭尸,挫骨扬灰!王琚自然就自由了。李隆基直接把王琚引为心腹。一番操作后王琚成了中书侍郎,成了宰相!
楼主:塞北豪客  时间:2020-01-19 18:05:57
然后就是刘幽求,刘幽求总是遇事很着急。李隆基反而显得比他稳重。这次刘幽求又有点着急。觉得太平公主在朝中安插的人太多,肯定会不利于李隆基。于是他就联合朝中的将军,准备干掉太平公主。找李隆基商量,李隆基也同意了他的想法。但没让动手。时机不到。结果刘幽求不小心把这事说出去了。急的李隆基赶快给他扣上钱顶“离间皇族”的罪名,马上把他放到最高级别的监狱里保护起来。好不容易才保了他一命。这刘幽求,年龄比李隆基大二十,智商比李隆基小二十。
李隆基是是有犯错,但人家能知错就改。太平公主就不一样了,五十岁的太平公主真没法跟八十岁的武则天比。太平公主明知道李旦不是很想做这个皇帝。还天天吓唬李旦。流星雨来了,明明李旦心里不安,太平公主不但不陪李旦看看流星雨,讲一些浪漫的爱情故事,还说可能有大事发生。在李旦心中本来没什么大事,就是有大事也是李隆基造反。所以李旦的小心脏压力不是一般的大。
没多久,太平公主又让相术家警告李旦:长尾巴的扫帚星要来了,皇太子要当皇帝。本来太平公主是想让李旦把皇太子废了。按常理说,皇太子要抢皇位,皇帝应该一巴掌把他拍熄火。没想到李旦认为这是上天的安排,上天的安排为大。他要传位给皇太子。这下太平公主弄巧成拙了。这次是谁劝都不好使。李旦的理由很充分:李显当政的时候就出现过这样的现象,当时相术家也是这样说的,结果李显不听。李旦比较信这个,就劝李显要遵从上天的安排。李显不但没听,还把他当傻子。结果李显惨死。最后李旦义正词严的说:“我哥哥的时候我劝他,到我这里的时候我岂能忘掉前面说过的话。”结果就这样让了。
太平公主是哑巴吃黄莲,自己安排的蠢事,得承担后果。不过太平公主还是劝李旦保留了任命三品以上官员的任免权。这样太平公主避免了直接面对李隆基打击的场面。
也许太平公主集团会欢欣鼓舞的认为,至少挽回了部分损失。他们就像赌徒一样,总觉得靠那点微不足道的筹码就可以赢下整个世界。他们凭什么相信他们能对付得了已经坐上皇位的李隆基。一旦李隆基成为皇帝,做什么都是合法的!
楼主:塞北豪客  时间:2020-01-19 18:05:57
李隆基成功的登基做了皇帝,李旦也成功的把皇位让了出去。别人觉得当皇帝是最了不起的事情。李旦觉得皇帝之位是天下最大的火坑。最重要的是,李旦的皇位都是被别人强推上去的。李旦觉得两次做皇帝,还能活着做太上皇,已经是自己最讨厌的成功了。古往今来几个能做到。不要说做皇帝了,就是坐上太子之位,然后被废的,有几个能老死在自己的床上的。
所以李旦还是一个很聪明的人。正因为他聪明,低调,不贪恋权势。所以李旦是唯一一个两次当皇帝,又两次成功身退的人。所以,李旦很有自知之明。他知道自己的才能,比不过武则天,也不如李隆基。既然这样天天等着政变,不如自己主动下来。
其实李旦也做过尝试。他曾经私下里问过宰相韦安石:“听说大臣们现在都倾心东宫太子,你替我查查。”韦安石马上说:“陛下你说的这可是亡国的话,这肯定是太平公主说的。太子有扶保国家的大功,又明事理,孝顺陛下,陛下可不能相信这些谗言。”一番话说的李旦是无话可说。
李旦为什么问韦安石。因为韦安石肯定不会是李隆基的人。韦安石是一个正直不畏权贵的人,曾经当这武则天的面检举揭发超级小白脸“二张”的罪状。武则天没办法,把他给弄出京城。韦皇后和宗楚客召宰相们商议篡改李显的遗诏的时候,韦安石没敢吭声,只有苏瑰说了两句,被宗楚客一吓唬,又不敢说了。这说明韦安石是一个识时务的人,说白了就是墙头草。李旦想,现在他是皇帝,韦安石一定会站在他这一边。没想到连跟李隆基半毛钱关系都没有的韦安石都这样讲,墙头草变成了电线杆。李旦心里很不是滋味。
楼主:塞北豪客  时间:2020-01-19 18:05:57
李隆基成功的登基做了皇帝,李旦也成功的把皇位让了出去。别人觉得当皇帝是最了不起的事情。李旦觉得皇帝之位是天下最大的火坑。最重要的是,李旦的皇位都是被别人强推上去的。李旦觉得两次做皇帝,还能活着做太上皇,已经是自己最讨厌的成功了。古往今来几个能做到。不要说做皇帝了,就是坐上太子之位,然后被废的,有几个能老死在自己的床上的。
所以李旦还是一个很聪明的人。正因为他聪明,低调,不贪恋权势。所以李旦是唯一一个两次当皇帝,又两次成功身退的人。所以,李旦很有自知之明。他知道自己的才能,比不过武则天,也不如李隆基。既然这样天天等着政变,不如自己主动下来。
其实李旦也做过尝试。他曾经私下里问过宰相韦安石:“听说大臣们现在都倾心东宫太子,你替我查查。”韦安石马上说:“陛下你说的这可是亡国的话,这肯定是太平公主说的。太子有扶保国家的大功,又明事理,孝顺陛下,陛下可不能相信这些谗言。”一番话说的李旦是无话可说。
李旦为什么问韦安石。因为韦安石肯定不会是李隆基的人。韦安石是一个正直不畏权贵的人,曾经当这武则天的面检举揭发超级小白脸“二张”的罪状。武则天没办法,把他给弄出京城。韦皇后和宗楚客召宰相们商议篡改李显的遗诏的时候,韦安石没敢吭声,只有苏瑰说了两句,被宗楚客一吓唬,又不敢说了。这说明韦安石是一个识时务的人,说白了就是墙头草。李旦想,现在他是皇帝,韦安石一定会站在他这一边。没想到连跟李隆基半毛钱关系都没有的韦安石都这样讲,墙头草变成了电线杆。李旦心里很不是滋味。
楼主:塞北豪客  时间:2020-01-19 18:05:57
不死心的李旦又一次试探,这次换了人。这次是姚崇张说。姚崇一直是李旦相王府的长史,是自己人。张说也是李旦的诗友。都是比较亲近的人。这次李旦说的更严重,他告诉姚崇张说:“有算卦的半仙说最近五日有人会帅兵进宫造反。你们都是我的哥们,可要把兵备好,给我保驾护航。”说完看着姚崇张说。姚崇还没说呢,张说马上说:“这肯定是小人离间太子,你只要让太子主管政务,马上天下太平。”姚崇也急忙说:“张说说的对,这才是安定国家的正确方式。”《资治通鉴》上对李旦听了姚崇和张说的一翻话的反应是“上悦”。我倒觉得李旦应该是被气的哭笑不得。什么事啊,你们可都是我的亲信啊,反而出个这么个馊主意,李隆基一旦监国,造反不是更容易了么!
经历了这件事,李旦算是彻底死心了。他明白李隆基确实比他强,甚至于他的对手都为他说话,人心已定。
所以说李旦觉得还是自己早退的好,免得出现人伦悲剧。李旦就这样拍拍屁股,毫不犹豫的把自己送到了养老院,过自己的清闲自在的日子去了。在皇帝中,比上李旦知进退的还真没有。所以李旦别的也许真不行,但非常有自知之明这一点还是很少有人比得上的。才华也许能使人出人头地,扬名天下。但自知之明却能使人在各种复杂的环境中保全自己。
楼主:塞北豪客  时间:2020-01-19 18:05:57
李旦的自知之明成就了李隆基。但是太平公主却不想认输。这个时候想出头的太平公主,无疑是把自己当成李隆基整合朝局,打开开元盛世的垫脚石。所以不但李隆基毫不犹豫的踩上来,连张说,王琚,催日用,甚至因为上一次逃跑而饱受耻笑的王毛仲,都雄赳赳气昂昂的踩上去了。
这一次所有的人都看清楚了。都知道太平公主要反。太平公主这反造的也真够奇葩了。首先是王琚找李隆基说:“事态很严重了,再不动就晚了。”李隆基没动。左丞相张说从东都送上一把配刀,要李隆基赶快割断。李隆基还是没吭声。沉默,所有的人都不知道李隆基在想什么。
关键的时候,崔日用来了,崔日用这时被贬成荆州长史。也是要指望这一场翻身仗,好一洗以前附逆韦皇后的恶名。并且崔日用知道李隆基担心什么。
李隆基担心什么,李隆基担心政变惊了李旦。李旦作为父亲,他真是做了一个优秀父亲该做的一切,把皇位都在活着的时候传给了李隆基,虽然保留了三品官以上的任免权,但对朝局的影响已经微乎其微。并且就这点权利还是在太平公主的要求下保留的。人心都是肉长的。更何况李隆基也是一个懂得投桃报李的人。如果李旦这样做,李隆基还坚持把长安城变成血海来报答他爹,李隆基自己都觉得自己不是人。所以,李隆基并不赞成政变。准备是准备,不打无把握的仗,但要动手,李隆基就不得不三思了。
楼主:塞北豪客  时间:2020-01-19 18:05:57
老子说:兵者,凶器也,圣人不得已而用之。在富庶的长安城里,一旦把士兵放出牢笼,那么很快长安城里就是尸山血海。上次唐隆政变已经死了很多无辜的受害者。难道做了皇帝后还是要杀很多人才能结束么。李隆基很纠结。
崔日用看出了李隆基的纠结。不得不说崔日用对时局观察的很自细,总能比较客观的找到解决问题的最好办法。不像张说等,为了成功可以牺牲很多人,甚至可以牺牲李旦。一说就是成大事者不拘小节。为了江山社稷可以牺牲任何人。要知道那是牺牲的李隆基的老爸好不好!
崔日用给李隆基分析:“现在不比做太子时侯,那时候李旦是合法皇帝,如果你发动政变,就是造反,即使成功,名声也不好。现在你是皇帝,你下个诏书说太平公主造反,全天下的人都信。所以拿她和她的党羽很容易。不用大动干戈。但是如果你不动,万一他们把你杀了,那就没有地方买后悔药了。”李隆基突然想到自己。是啊,自己考虑半天唯独没有考虑这一点。如果她们把自己宰了,考虑太多有什么用。
但李隆基还是问出了心中最想问的话:“真像你说的,到时候吓到了太上皇怎么办?”
崔日用一看李隆基心动了,这句话也只是客套话,所以趁热打铁:“皇帝的孝心在于安定四海,还有好多受苦的人等着你去拯救。如果天下因为你今天的犹豫而乱成一锅粥。说不定太上皇也会死在乱军之中。你还有什么孝。再说你命令所有的军队,没有你的命令都不准动一兵一卒。军队不动,你只要派几个人就可以把逆党全部捕获,根本不会惊动太上皇的。”
听了崔日用这样一说,李隆基算是彻底放下心来,不再纠结了。
楼主:塞北豪客  时间:2020-01-19 18:05:57
李隆基阵营中是同心协力,准备的有生有色。从战略目标到战术布置,基本上是三百六十度无死角。
那么大战在即,太平公主一方准备的怎么样呢。应该说在李旦的精心关照下,太平公主阵营的整体实力非常强大。强大到可以碾压李隆基。所以李隆基即使做了皇帝,形势也是非常不乐观的。
太平公主也是非常有斗争经验的。刚开始时的“神龙政变”确实很粗糙。大家都在学习时期。毕竟李世民的“玄武门之变”已经过去若干年了。江湖上虽然有传说,但因为年代久远,现在的当事人都没有操作过。
政变犹如关云长在万马军中战将夺帅。是个高质量的技术活。要专业专业再专业。李重俊就因为漏掉了李显,所以才给别人做了嫁衣裳。
所以久经政变考验的太平公主很谨慎。她建立了一个非常强大的团队。首席谋士就是大唐的天才才俊崔湜,三十八岁成为中书令,也就是首席宰相。
崔湜不是一般人,出身高贵,博陵崔氏的第三房。连燕许大手笔中的张说都自叹不如。曾经写过两句诗“春还上林苑,花满洛阳城。”写出了春回大地的花团锦簇的洛阳城。张说曾经说:“这般文采地位,我还可以追得上他,可是像他这般年纪便有如此成就,我就比不上了。”
所以崔湜名气很大,又出身高贵。很符合太平公主的用人特征。但太平公主忽略一件很重要的事情:崔湜这么年轻是怎么爬上这个宰相的位置的。当然崔湜的宰相位置是太平公主给的。其中还有段佳话,也是崔湜一生唯一的亮点。就是太平公主提拔崔湜做宰相时,崔湜要求太平公主也要把他的一个朋友提拔为宰相。这样奇葩的要求太平公主肯定不答应。结果崔湜给太平公主说:“如果你不提拔他,我也不做宰相。”最后太平公主没办法,就只好找他哥哥李旦哭。哭的李旦没办法,最后就成全了太平公主。一下子提拔两个宰相,李旦真给他妹妹面子。崔湜的这个朋友就是陆象先。一个非常厉害的人物。

楼主:塞北豪客

字数:111595

帖子分类:煮酒论史

发表时间:2019-09-25 16:58:10

更新时间:2020-01-19 18:05:57

评论数:1298条评论

帖子来源:天涯  访问原帖

下载地址:TXT下载

 

推荐帖子

热门帖子

随机帖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