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水读 >  天涯 >  煮酒论史 >  大英雄项羽为何终归失败

大英雄项羽为何终归失败

楼主:让历史照亮未来  时间:2020-11-02 21:00:16
自周朝初年、春秋、战国以来约六七百年时间,秦国凭一边陲小国,逐渐崛起为西方大国,至战国末年战国七雄时,已成为七国中实力最强大的国家,最终在其倒数第二任国君嬴政秦始皇时期,“振长策而驭宇内,吞二周而亡诸侯,履至尊而制六合”,灭掉其他国家,混一海内,统一了天下。
秦始皇时期,国内就不安定,出现了博浪沙刺秦王事件、始皇帝死而地分陨石事件,刚统一的天下并不稳固。秦始皇死后,其子二世胡亥非正常继位,胡亥在宦官赵高的策划指使下,杀掉秦始皇长子扶苏、大将蒙恬、重臣丞相李斯以及众多的皇室子女等,社会方方面面矛盾逐渐激化,胡亥赵高除了胡作非为外,丝毫无治理天下的能力,秦始皇在世时本就埋下的动乱的诸多种子,至此全部发出芽来,天下终至大乱。
在各路反秦队伍中陈胜吴广大泽乡起义首举义旗,吹响了诛灭暴秦的号角,项羽叔侄、刘邦等纷纷响应,但陈胜吴广不久归于失败。至此,在所有起义军中实力最大的就数项梁项羽叔侄率领的队伍了。
项羽率领起义军,由小到大(刚起义时只有区区八千子弟兵),由弱到强,经过无数次浴血奋战(其中最著名的当属巨鹿大战,破釜沉舟,以一往无前的勇气以少胜多,大败数倍于己、号称天下无敌的秦军主力),终于率诸侯军攻入函谷关,埋葬暴秦,把称雄数百年、欺压关东诸国数百年、杀害关东诸侯国军民几百万的残暴秦国连根拔掉,使其不复存在。
然而,灭秦后,各种新的社会矛盾不断出现,在后来的楚汉相争中,大英雄项羽终归失败,最后自刎于乌江,令后人扼腕长叹,引起无限遐想。为什么项羽如此强大,如此善战,却最终走向败亡。
楼主:让历史照亮未来  时间:2020-11-02 21:00:16
项羽勇冠三军:“於是籍遂拔剑斩守头。项梁持守头,佩其印绶。门下大惊,扰乱,籍所击杀数十百人。一府中皆慴伏,莫敢起。”,“於是至则围王离,与秦军遇,九战,绝其甬道,大破之,杀苏角,虏王离。涉间不降楚,自烧杀。当是时,楚兵冠诸侯。诸侯军救钜鹿下者十馀壁,莫敢纵兵。及楚击秦,诸将皆从壁上观。楚战士无不一以当十,楚兵呼声动天,诸侯军无不人人惴恐。於是已破秦军,项羽召见诸侯将,入辕门,无不膝行而前,莫敢仰视。”,“ 春,汉王部五诸侯兵,凡五十六万人,东伐楚。项王闻之,即令诸将击齐,而自以精兵三万人南从鲁出胡陵。......。项王乃西从萧,晨击汉军而东,至彭城,日中,大破汉军。汉军皆走,相随入穀、泗水,杀汉卒十馀万人。汉卒皆南走山,楚又追击至灵壁东睢水上。汉军卻,为楚所挤,多杀,汉卒十馀万人皆入睢水,睢水为之不流。”,“项王乃复引兵而东,至东城,乃有二十八骑。汉骑追者数千人。项王自度不得脱。谓其骑曰:“吾起兵至今八岁矣,身七十馀战,所当者破,所击者服,未尝败北,遂霸有天下。”
力拔山兮气盖世,勇猛无敌,故有所谓王不过项(羽),将不过李(存孝)的说法,近代李鸿章比喻捻军鲁王任柱为今日第一等骑将好汉,堪比古之项羽,也认为项羽之勇猛世间罕有匹敌。
秦军主力灭六国,逐匈奴,少有败绩,战斗力超强,但项羽率领的楚军与其作战大都获胜,在巨鹿一战——两军主力殊死搏杀中,更是以顽强的意志彻底摧垮秦军,逼的其主将一被虏,一被杀,一自杀,由此可见战斗之激烈。
如果没有项羽率领的楚军,灭秦之战恐后果难料,因为当时刘邦等其他几支部队力量过于弱小。章邯率领的是秦军主力,是秦朝正规军,章邯率领的这支部队,击败过陈胜起义军周文,击败过项梁率领的楚军,战力不容小觑。
再说一下英布。英布的部队在楚军中并不特别突出,因为还有如蒲将军、龙且、钟离昧等,汉建国后,英布与刘邦一战便被打败。
在秦末那种先是大残暴、后来大动乱的乱世,如果没有项羽那样的强有力的人物,恐怕是战胜不了强大的秦军的。当然,项羽也是在陈胜竖起大旗后,全国起义军蜂起之时,在这种大形势下,发挥了他的作用。
当然,后来,他犯了很多很多的错误,这些错误,有残忍不人道的,有战略性的,有固执己见的狭隘性的,有性格方面的缺陷,他失去了很多人才,应该说,项羽算得上一个英雄,但他作为一个领袖人物还是不称职的。后文将慢慢谈到。
在秦末灭秦战争中他贡献甚大,但不要忘了这句话:胜利和失败是在同一个门里,当一只脚跨进胜利之门时,在胜利的巨大荣耀下,他的另一只脚如果不小心,则往往会跨入失败之门。这是无数的历史证明的。
煮酒论史,笑谈而已,不必当真。
楼主:让历史照亮未来  时间:2020-11-02 21:00:16
一、项羽犯的第一个大错误就是坑杀二十万秦军降卒。
巨鹿大战后,秦楚两军相持,章邯的秦军不但没有进攻,反而数次退却(应是大败以后,几名主将阵亡,士兵损失过多,军营上下弥漫着恐慌惧战心理)。秦二世多次派人斥责章邯。章邯恐慌,就派司马欣到咸阳解释大败以后士气不振不宜迅速大战,结果到咸阳后,军情似火的前线大将竟然无法直接见到皇帝,却被安置在宦官赵高的衙门里面,一连三天都见不到皇帝,风闻上层对前线有不信任之意。
巨鹿大战后的秦军确实无再战之力。巨鹿大战,横扫六国天下无敌的秦军与项羽率领的楚军九次大战,均遭惨败,三名大将涉间、苏角、王离或死或被俘,此时的秦军和隋朝末年兵精将勇的瓦岗军邙山大战失败后的情况有的一比,大军惨败,多名主将被俘受伤,军中上下弥漫着恐惧心理,士气极度低下,部队已无再战能力,李密只得率兵投奔李渊。
前线将士浴血奋战,但后方的纨绔子弟世上最大的官富二代二世皇帝胡亥并不知晓,他整天想的可能是温柔乡的美女、美酒、美食或我们根本无法得知的一些人间极乐享受。人啊,第一代艰苦创业,第二代坐享其成,直至败光家业,这样的怪圈何时又能终结。如果创业的那一代在冥冥中看到他辛辛苦苦开创出来的事业家业被其第二代或第三代败光,折腾净尽,身死家灭,又作何感想。
机智的司马欣嗅出感觉不对,他觉察出朝中赵高弄权,皇帝只顾玩乐,并不问事,赵高三天不见,有可能酝酿阴谋,前线战败,万一皇帝责备赵高办事不力,赵高极有可能把责任推在前线主将身上,我再呆下去恐有危险,于是司马欣抄小道逃回(怕赵高追杀)。
果然,赵高果然派人追赶他,没有追上。(长史欣恐,还走其军,不敢出故道,赵高果使人追之,不及。)
楼主:让历史照亮未来  时间:2020-11-02 21:00:16
这几天发生的事情,已促使司马欣有了新的想法,由于有赵高在中间挡着,最高决策者皇帝对前线激烈艰难战局并不了解,前线需不需要增援,前线有没有什么困难,目前战局发展到什么阶段,此时,离陈胜吴广大泽乡起义已近三年,各地农民起义已是风起云涌,反秦大火已成燎原之势,作为最高统治者皇帝对前线来人,不说是应立即接见最迟也要第二天接见。然而,司马欣呆了三天也没有见到皇帝。除了二世胡亥昏庸之外,显然朝廷已经被权臣赵高把持住了这个。在这种情况下,前线将士如果获胜,功劳也将归给赵高(赵高不会给自己扶持一个竞争对手),而现在几乎没有可能获胜至少短期内,而如果战败,结局更不妙,从三天未见到赵高来看,权臣赵高对前线章邯部队已起了很大的疑心,目前战局不利,赵高很可能把责任推在主将章邯等人身上,前线主将面临杀身之锅。李斯长子三川郡守李由就是前车之鉴,赵高诛杀大臣一是推卸责任(在皇帝那边好交代),二是借机剪除异己,以求大权稳固独揽。
司马欣到了军中,向章邯报告说:“赵高居中用事,下面的人不可能有所作为。如今仗即使能打赢,赵高必定嫉妒我们的功劳;仗打不赢,免不了被处死。希望将军深思熟虑。”陈余也送给章邯一封信说:“白起为秦将,向南攻拔鄢、郢,向北坑杀马服,攻城咯地,不可胜数,而最后竟然赐死。蒙恬为秦将,北逐匈奴,开辟榆中几千里的地域,最终竟然斩于阳周。为什么呢?功劳太多,秦不能按功行封,因此(罗织罪名,)用法来杀死他们。现在将军为秦将三年了,所损失的士卒以十万计,而诸侯军同时并起,越来越多。那个赵高一向谄谀,为时已久,眼下形势危急,也怕二世杀他,所以打算用法杀死将军,借以推卸责任,别外派人替代将军,以此来摆脱祸患。将军在外时日已久,朝廷中很多人与你有隔阂,有功也是被杀,无功也是被杀。况且天要亡秦,无论是愚笨的人还是聪明的人全都知道。如今将军在内不能直言规谏,在外为即将灭亡的国家的将领,孤立而想长期存在,岂不可哀!将军何不倒戈与各路诸侯联合,签订和约,共同攻秦,割地为王,南向而坐,称孤道寡;这同自己伏砧受戮,妻子被杀,哪个比较好一些呢?”
章邯犹豫不决。暗中派将军候始成到项羽营中,想要签署和约。和约没有商妥,项羽让蒲将军昼夜领兵渡过三户津,扎营漳水南岸,与秦军交战,又一次打败了秦军。项羽率领全军士卒在汗水上又一次攻击秦军,把秦军打得大败。
秦军已无力再战,章邯终于下决心,向项羽投降。
章邯派人去见项羽,打算订立和约。项羽召集军吏商量说:“军中粮少,想允许他签订和约。”军吏都说:“好。”项羽就与章邯订期在洹水南岸殷墟相见。已经缔结了盟约,章邯见到项羽,涕泪交下,向项羽诉说赵高的种种行径。项羽就立章邯为雍王,安置在楚军营中。使长史司马欣为上将军,率领秦军为先行部队。
章邯使人见项羽,欲约。项羽召军吏谋曰:“粮少,欲听其约。”军吏皆曰:“善。”项羽乃与期洹水南殷虚上。已盟,章邯见项羽而流涕,为言赵高。项羽乃立章邯为雍王,置楚军中。使长史欣为上将军,将秦军为前行。
请注意,通鉴和史记项羽本纪中对此事记载不详,秦军是放下武器投降还是与项羽为首的诸侯军有和约,叙述不详细。查和约,百科的解释是:和约,是指敌对双方的约定,通常是交战双方(国家或政府)之间,以正式结束战争和武装冲突而签署的条约。原文是章邯“欲约”,项羽“欲听其约”,看来并不是那种无条件的投降(就像二战中德日那样),而是双方不再交战,(类似现在的投诚)秦军归项羽指挥,秦军整建制加入到灭秦的战斗序列中,就像殷周牧野之战中,殷军反戈一击攻打殷纣王一样,秦军与诸侯军的关系已彻底发生变化,由原来的战场敌人变为战场朋友——战友。灭秦成功,秦军上至章邯,下至小卒,均为有功之臣,“使长史欣为上将军,将秦军为前行”,秦军并且列为先头部队。

楼主:让历史照亮未来  时间:2020-11-02 21:00:16
项羽接受章邯的投降或投诚(我们姑且用投降这个说法),是一项非常非常正确的决策,尽管项羽及各诸侯军与秦军有着数十年的切齿仇恨,(几百年来秦军进攻六国给六国带来巨大灾难,据统计,大概秦军共斩杀东方六国军队约150多万,注意是杀头,不是打败;更不用说对百姓的掳掠,秦朝统一后,对天下特别是东方六国旧地的压榨程度也很残酷,反秦大起义的首义者陈胜说过:“天下苦秦久已”),恨不得将残暴的秦军一一杀掉,但如果继续作战,虽然秦军暂时没有还手之力,但要很快消灭它,也不是那么容易。我们不知道要死多少弟兄,这一点,各位将领都是明白的。更何况我们现在出现了粮荒,而没有粮食,我们是根本无法打仗的。
而现在,军队没有损失,就取得这么巨大的胜利,又有了粮食,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更重要的是收编了二十多万精锐的秦军,他们将成为灭秦的生力军,项羽及诸侯军一下子增至六七十万人,在人数上估计已经超过了秦军,彼消我长,而且章邯率领的是秦军的主力部队,也就是说章邯投降后秦军主力正规军已不复存在。我们以后再与秦军作战就更容易了。
这就是说,灭秦已几无悬念。
这是一个多么大好的形势呀,梦寐以求的胜利就要来了,作为项羽,作为各路诸侯,作为项羽的智囊范增,有没有对下一步的形势有一个预见呢,特别是主要人物项羽及其首席谋士亚父范增,更应该对下一步的发展有一个应对措施。
遗憾的是,都没有。也许他们都沉浸在巨大的胜利的喜悦中了,不可一世的秦军在我们英勇无敌的楚人面前也并不怎么样,我们楚人才是天下无敌。
二十多万秦军一下子投降过来,可是一个非常庞大的队伍,几乎接近原项羽的楚军及诸侯军了,这个队伍的稳定工作可不是一个小事情呀,项羽范增考虑过没有,这一点史书没有记载。
这个胜利也许来的太容易,人们已被胜利冲昏头脑。战场无敌英雄项羽正要犯当年其叔父项梁的错误,因胜而骄,因骄而犯不可挽回之大错误。
一场大变故正在悄然出现,二十万秦军降卒有骚乱迹象。
楼主:让历史照亮未来  时间:2020-11-02 21:00:16
到达了新安。诸侯军的官兵以前曾因服徭役、屯戍边地路过秦中,秦中官兵对他们多有凌辱。等到秦军投降了诸侯军,诸侯军的官兵乘战争胜利的机会,像对待奴隶和俘虏一样地驱使他们,随便折磨侮辱秦军官兵。秦军官兵多在私下议论说:“章将军等欺骗我们投降诸侯军。如今能够入关破秦,(当然)很好;如果不能,诸侯军俘虏我们东去;秦势必把我们的父母妻子全部处死。”诸侯军的将领们暗中听到了他们的打算,报告了项羽。项羽就找来黥布、蒲将军商量说:“秦军官兵还很多,他们心里不服,到了关中不听从命令,事情必然岌岌可危,不如杀掉他们,而只与章邯、长史司马欣、都尉董翳一起入秦。”于是楚军夜间把秦军士卒二十多万人处死掩埋在新安城南。

这是项羽犯下的第一个致命大错误,此前项羽曾两次屠城,虽属残暴,但不至于动摇其反秦第一带头人地位,但这次大规模杀掉降卒,则充分显示出项羽不具备领袖气质的重大缺陷。这也为最终败亡埋下伏笔。
这次事件带来的严重后果有四:
一、秦王朝的老巢关中还未攻下,秦军还有较强实力,反秦的最终目的是推翻残暴的秦政府。反秦大业需要吸收更多的人来参与其中。杀降就是自断敌军投降之门,下一步将无人敢降,这样每一战都要经过死战获胜,灭秦的难度就大了。
二、在全国性的大起义中,已经出现了很多的反秦力量,除了以楚怀王项羽为首的楚军外,还有其他六国军队,如赵、魏、齐、燕、韩等,另外还有一只直捣关中的由沛公刘邦率领的大军,这支队伍由老成持重以宽厚闻名的刘邦带领(刘邦此时已五十多岁),故韩国宰相之后张良为谋士,由于采取了正确的策略,这一路起义军竟然没经过很大的战役,却竟然势如破竹,一路西进,攻城略地,队伍不断壮大,成为力量仅次于楚军的另一只起义大军。
项羽杀掉降卒,无疑给人以猜疑心重、无容人之量的印象,下一步将无人投降,想投降的秦军将投向其他诸侯军如刘邦军队,这样就硬生生的把本属于自己的力量推给自己的竞争对手了。这样将为以后夺取天下增加了难度。
三、投降的秦军,已经订立和约,已经放下武器,已经归项羽指挥,已经成为反秦的一支部队,而且把大批的粮食提供给诸侯军,为诸侯军解了燃眉之急,现在这支部队只是有骚动迹象,并无反叛实迹,却不分青红皂白,全部处死,这是一种严重的违约失信行为,残杀队友行为,违背盟约,言而无信,出尔反尔,民间对这种行为尚且不齿,作为一方大军首领又怎能做出这种行为?以后何以面对天下人?
四、二十万鲜活的生命,一夜之间全部被残杀殆尽,难道不残忍至极吗?联想到项羽此前的两次屠城,项羽虽勇猛无敌,但残暴方面却是不亚于秦王,天下百姓难道推翻一个暴君,再拥戴一个暴君吗?。
楼主:让历史照亮未来  时间:2020-11-02 21:00:16
这次杀降事件,充分暴露出项羽楚军集团的重大缺陷,作为想夺取天下的一个军事集团,他的领导层存在重大缺陷,应该说从争天下这一点上,这个集团还不行,与一个优秀的军事集团相比,这个集团还存在很大的差距。
如果说这个军事集团攻灭秦王朝可能还没有问题,但以后想统一天下,坐天下,肯定不行。攻灭秦王朝和统一天下建立政权可是两回事,五胡十六国时期,前燕国皇帝慕容皝评价他的五子一代战神慕容垂时说过:此子阔达好奇,终能破人家,或能成人家。攻破别人的国家和建立自己的国家是两回事。
楼主:让历史照亮未来  时间:2020-11-02 21:00:16
项羽年轻一勇之夫,而范增此时七十有余,以足智多谋著称(好奇计),当年提出立楚怀王后人当楚王,颇具战略眼光,为何此时不见阻止项羽行此下策。

杀降事件暴露出项羽集团以下重大缺陷:
一、集团首脑项羽不具备领袖气质、胸怀,勇则勇矣,既无容人之量,又残忍至极,且无契约精神。这样的首领缺乏人格魅力、感召力,怎么能值得人追随呢?海纳百川,方成大海,不辞杯土,方成高山,项羽绝非领袖人物。
再看看其他领袖人物的做法:
沛公刘邦在率军入关时,接受了宛城守将齮的投降,接受了高武侯鳃、襄侯王陵的投降,有接受了析、郦等地的秦军投降,等等,并不见有杀降行动,进军速度反而出奇的快。“引兵西,无不下者。至丹水,高武侯鳃、襄侯王陵降。还攻胡阳,遇番君别将梅鋗,与偕攻析、郦,皆降。所过亡得卤掠,秦民皆喜。”
汉光武帝刘秀做得最好:刘秀在击败起义军铜马、高湖、重连三只部队后,迫使他们投降,此时,诸将对投降的部队不相信,投降的将士也不心安,刘秀就只带几个随从,到各营与降军见面,安抚慰问,终于使投降的部队安定下来。(萧王复与大战于蒲阳,悉破降之,封其渠帅为列侯。诸将未能信贼,降者亦不自安。王知其意,敕令降者各归营勒兵,自乘轻骑按行部陈。降者更相语曰:“萧王推赤心置人腹中,安得不投死乎!”由是皆服。)
三国时曹操手下重要谋士程昱劝曹操杀掉投奔自己的枭雄刘备,曹操明知道刘备是自己日后的最大竞争对手。(操从容谓备曰:“今天下英雄,惟使君与操耳,本初之徒,不足数也!”(通鉴.汉纪五十五)),但仍然不杀刘备。“程昱说公曰:“观刘备有雄才而甚得觽心,终不为人下,不如早图之。”公曰:“方今收英雄时也,杀一人而失天下之心,不可。”(魏武帝本纪)”
二、集团缺乏高水平的谋士团队。这么大的一个行动,集团高层必然开会商议,不见有反对意见,由此可见,以范增为首的谋士团队缺乏远见。范增出现在秦末农民大起义队伍中时,年已七十多岁,此前并不见有在官府任职经历,据通鉴言,“素居家,好奇计”,看来只是乡间的智慧人物,在大的战略方面、军事方面除了提出劝项梁立楚怀王后人为王之外并不见有其他建树,也缺乏官场上的历练。限于人生经历,在视野上、境界上还有所不足,年龄也偏大了。而相反,刘邦团队首席谋士张良,出身官宦世家(祖、父均为韩国宰相),耳濡目染,必然对国际国内政治军事形势情况有所了解,并且在秦末隐士黄石公的教授下,精通了军事理论——《太公兵法》。中国古代兵法,是人类文明文化的瑰宝,不但讲军事,也涉及政治、管理等很多方面。也就是说从首席谋士上来讲,范增与张良还存在一定差距,我个人感觉有点像三国时袁绍的谋士沮授田丰与曹操的谋士荀彧荀攸郭嘉那样。
楼主:让历史照亮未来  时间:2020-11-02 21:00:16
三、集团缺乏高水平的武将队伍。这么大的错误行动不见有大将出来阻止,我们再来看一下刘邦被项羽贬到偏僻的汉中时刘邦与诸将的反应:刘邦大怒,想要攻打项羽。周勃、灌婴、樊哙都劝他。萧何规劝他说:“在汉中当王虽然不好,但不是比死还强些吗?”汉王道:“哪里就至于死呀?”萧何说:“如今您兵众不如项羽,百战百败,不死又能怎么样呢!能够屈居于一人之下而伸展于万乘大国之上的,是商汤王和周武王。我希望大王您立足汉中,抚养百姓,招引贤才,收用巴、蜀二郡的资财,然后回师东进,平定雍、翟、塞三秦之地,如此天下可以夺取了。”汉王说:“好吧!”于是就去到他的封地,任用萧何为丞相。
夷陵之战前,因耻于关羽被孙权吕蒙袭杀,重要战略基地荆州被盟友吴国抢夺,刘备欲发兵攻打吴国,赵云将军认为此时不宜与吴军开战,吴蜀联盟是对抗强敌魏国的唯一出路,蜀国应继续高举恢复汉室大旗,讨伐汉贼曹操父子,汉贼未灭,不应因一己之愤发动战争,同时一旦兵连祸结,若魏国从侧后偷袭蜀汉,则我陷于两面作战,将非常被动。“ 汉主耻关羽之没,将击孙权。翊军将军赵云曰:“国贼,曹操,非孙权也。若先灭魏,则权自服。今操身虽毙,子丕篡盗,当因众心,早图关中,居河、渭上流以讨凶逆,关东义士必裹粮策马以迎王师。不应置魏,先与吴战。兵势一交,不得卒解,非策之上也。”群臣谏者甚众,汉主皆不听。”后来刘备被吴将陆逊打得大败,蜀国实力大损。
也许项羽风头太盛,也许项羽百战百胜,养成骄傲自大心理,众将无人敢谏。
有道是一个好汉三个帮,一个人浑身是铁,又能打几个钉子,项羽集团除了项羽有超众的军事才能外,其他文臣武将均较弱,更何况项羽骄傲自大,根本听不进别人的意见呢。这样的军事集团又怎么能逐鹿天下呢?
楼主:让历史照亮未来  时间:2020-11-02 21:00:16
沛公西入咸阳,诸将皆争走金帛财物之府分之。萧何独先入收秦丞相府图籍藏之,以此沛公得具知天下厄塞、户口多少、强弱之处。沛公见秦宫室、帷帐、狗马、重宝、妇女以千数,意欲留居之。樊哙谏曰:“沛公欲有天下耶,将为富家翁耶?凡此奢丽之物,皆秦所以亡也,沛公何用焉!愿急还霸上,无留宫中!”沛公不听。张良曰:“秦为无道,故沛公得至此。夫为天下除残贼,宜缟素为资。今始入秦,即安其乐,此所谓‘助桀为虐’。且忠言逆耳利于行,毒药苦口利于病,愿沛公听樊哙言!”沛公乃还军霸上。
刘邦一入咸阳(秦王朝首都),诸将都争抢金银财宝,唯独萧何先收集各类档案(包括地理山川险要路线、府库在所、户籍)、刘邦作为一草根人士,一见秦朝皇宫数不清的未闻未见的名贵物品、成群结队的各色美女(白富美),早就眼珠子不动,也拔不动腿了,想留下。
刘邦和诸将的反应,大概是人类的本能反应。特别是草根出身的人物,在色与财上很难拒绝。
难能可贵的是刘邦手下个别武将与文臣的反应。武将樊哙劝谏刘邦:您是想拥有天下,还是只想作一个富翁啊?这些奢侈华丽之物,都是招致秦朝覆灭的东西,您要它们有什么用呀!望您尽快返回霸上,不要滞留在宫里!
文职人员张良也劝说:秦朝因为不施行仁政,所以您才能够来到这里。而为天下人铲除残民之贼,应如同丧服在身,把抚慰人民作为根本。现在刚刚进入秦的都城,就要安享其乐,这即是人们所说的‘助桀为虐’了。况且忠言逆耳利于行,良药苦口利于病,望您能听取樊哙的劝告!
樊哙者,沛人也,以屠狗为事。一个杀狗的估计学历不高,竟然也有此等见识,真是难得。所以尺有所短,寸有所长,任何人都不要小瞧了,他肯定在某一方面有你所不知道的,人那,任何时候都要谦虚谨慎,谦受益,满招损也。
张良者,故韩国丞相之后也,祖、父均为韩国宰相,其祖上五代都任过韩国宰相,一个不折不扣的官富二代、三代,成人时秦灭六国,张良国破家亡,弟弟死了也不埋葬,倾尽全部家财寻找刺客刺杀秦始皇(弟死不葬,悉以家财求客刺秦王),为韩报仇。后受秦末隐士黄石公指点,并传授《太公兵法》,改变原来鲁莽危险的恐怖行为(刺杀),在秦末农民大起义风起云涌后,投身起义军洪流,终于国仇家恨得报。
当刘邦出现错误时,刘邦手下积极劝谏,这说明什么,刘邦阵营民主气氛较浓,下属不至于因说错话而受责备、承担责任,而项羽团队很可能因项羽的残暴好杀(杀宋义、杀降卒)而不敢提或固执己见不善于采纳别人的意见而不愿提以致形成了大家保持沉默的习惯。
楼主:让历史照亮未来  时间:2020-11-02 21:00:16
二、项羽犯的第二个大错误就是在鸿门、霸上没有及时解决刘邦集团以及鸿门宴上错误的让刘邦跑掉。
刘邦进入咸阳后,有人劝说刘邦:“关中地区比天下其他地方要富足十倍,而且地势险要。听说项羽封章邯为雍王,让他在关中称王。现在如果他来了,您恐怕就不能占据这个地方了。可以火速派兵把守函谷关,不让诸侯军进来,并逐步征召关中兵,以此增加自己的实力,抵御他们。”刘邦认为此计可行,就照着办了。
刘邦此举表明已经想脱离以楚怀王为首的反秦队伍了,刘邦集团一是起兵自楚国故地(江苏沛县),二是由于势力较小,很快就投奔了项梁项羽的楚国集团。
通鉴记载:“沛公从骑百馀往见梁,梁与沛公卒五千人,五大夫将十人”。
“时连雨,自七月至九月。项羽、沛公攻外黄未下,去,攻陈留。闻武信君死,士卒恐,乃与将军吕臣引兵而东,徙怀王自盱眙都彭城。吕臣军彭城东,项羽军彭城西,沛公军砀。”
“后九月,楚怀王并吕臣、项羽军,自将之;以沛公为砀郡长,封武安侯,将砀郡兵;封项羽为长安侯,号为鲁公;吕臣为司徒,其父吕青为令尹。”
并且,刘邦集团是奉反秦的最大集团——楚国集团,其首脑楚怀王的命令西入咸阳的:“初,楚怀王与诸将约:“先入定关中者王之。”当是时,秦兵强,常乘胜逐北,诸将莫利先入关。独项羽怨秦之杀项梁,奋势愿与沛公西入关。怀王诸老将皆曰:“项羽为人,慓悍猾贼,尝攻襄城,襄城无遗类,皆坑之,诸所过无不残灭。且楚数进取,前陈王、项梁皆败,不如更遣长者,扶义而西,告谕秦父兄。秦父兄苦其主久矣,今诚得长者往,无侵暴,宜可下。项羽不可遣,独沛公素宽大长者,可遣。”怀王乃不许项羽,而遣沛公西略地,收陈王、项梁散卒以伐秦。”
也就说,刘邦至今仍是诸侯军楚军的一只(还有其他五国部队),仍在楚怀王领导下。但此举以表明自己隐有独立之心,他已不愿意接受楚怀王的领导,当然也不愿意接受项羽的领导了。
当然,这时候的形势与刘邦接受任命时已经发生了很大变化。在项梁死后,楚怀王已有了很大权利(因为拥立他的项梁已经死去,其他人如项羽还年轻,其他势力还较小如刘邦),所以有“后九月,楚怀王并吕臣、项羽军,自将之”的决定,以及后来的命刘邦入关:“怀王乃不许项羽,而遣沛公西略地,收陈王、项梁散卒以伐秦。”,以及舍弃项梁集团第二号人物项羽不用,命宋义为首将,而以项羽为次将救赵:“高陵君显在楚,见楚王曰:“宋义论武信君之军必败,居数日,军果败。兵未战而先见败征,此可谓知兵矣。”王召宋义与计事而大说之,因置以为上将军。项羽为次将,范增为末将,以救赵。诸别将皆属宋义,号为“卿子冠军”。”
但后来,先是项羽杀掉宋义夺权(属于政变性质),对楚怀王权威极大挑战,楚怀王无奈只得默认,后来反秦斗争基本是在项羽集团为首的诸侯军集团和刘邦集团的共同努力下取得胜利,现在楚怀王集团应该成为空架子了,而刘邦集团的入关基本上是靠自身的力量并没有借助项羽集团的力量取得胜利的。形势已经发展到这一步了。
当然,项羽集团牵制着秦军的主力部队,最后又将其歼灭,客观上帮助了刘邦集团。从鸿门宴事件发生前项羽集团实力大大超过刘邦集团(当是时,项羽兵四十万,号百万,在新丰鸿门;沛公兵十万,号二十万,在霸上。)就可以看出在灭秦战争中,项羽的贡献更大一些。
所以,刘邦集团谋求独立也是很自然的。
楼主:让历史照亮未来  时间:2020-11-02 21:00:16
在刘邦集团攻入函谷关以及秦首都咸阳后不久,项羽集团也来到函谷关前,但刘邦军队已守住函谷关,不让项羽军队进入。项羽军队和刘邦军队一样,都是反秦起义军,并且都是楚怀王的部属,也就是说都是一支部队。刘邦集团拒绝项羽集团进入,显然是没有道理的。
史载:项羽将要攻取秦关中地带。函谷关有兵把守,不能进去。又听说沛公已经攻破咸阳,项羽大怒,派当阳君等扣关。项羽便进入了函谷关,到达戏水西岸。沛公驻军霸上,没有能够和项羽相见。沛公左司马曹无伤派人对项羽说:“沛公想称王关中,使子婴为相,占有了全部珍宝。”项羽怒气冲天他说:“明天早晨饱餐士卒,将击破沛公的军队!”(项羽行略定秦地。函谷关有兵守关,不得入。又闻沛公已破咸阳,项羽大怒,使当阳君等击关。项羽遂入,至于戏西。沛公军霸上,未得与项羽相见。沛公左司马曹无伤使人言於项羽曰:“沛公欲王关中,使子婴为相,珍宝尽有之。”项羽大怒,曰:“旦日飨士卒,为击破沛公军!”)
这是,军中首席谋士智囊范增也积极建议:沛公在山东时,贪财好货,喜爱美女。现在进了关,不收财物,不亲近妇女,由此看来,他的志向不小。我叫人观望他上空的云气,都呈龙虎形状,五颜六色,这是天子之气。赶快进击,不要失掉机会。(沛公居山东时,贪於财货,好美姬。今入关,财物无所取,妇女无所幸,此其志不在小。吾令人望其气,皆为龙虎,成五采,此天子气也。急击勿失。)
范增已经认识到随着灭秦大业的完成,以后对项 括项羽集团构成最大威胁的就是另一只楚军集团——奉楚怀王之命由沛公刘邦率领的直捣咸阳的这支军队,其他的诸侯国军队如赵、齐、魏等还构不成威胁,只有这只和项羽集团同属于楚怀王的楚军。由于他凭一己之力直接攻入咸阳,率先攻入咸阳,说明这支部队非同小可,实力不容小觑,据情报现在已拥有十万之众,并且他的首脑刘邦正在收取民心,并且民心现在倾向他。
史载:十一月,刘邦将各县的父老和有声望的人全都召集起来,对他们说:“父老们遭受秦朝严刑苛法的苦累已经很久了!我与各路诸侯约定,先入关中的人为王。据此我就应该在关中称王了。如今与父老们约法三章:杀人者处死,伤人者和抢劫者抵罪。除此之外,秦朝的法律统统废除,众官吏和百姓都照旧安定不动。我之所以到这里来,是为了替父老们除害,而不是来欺凌你们的,请你们不必害怕!况且我所以领兵回驻霸上,不过是为了等各路诸侯到来后订立一个约束大家行为的规章罢了。”随即派人和秦朝的官吏一起巡行各县、乡、城镇,向人们讲明道理。秦地的百姓都欢喜异常,争相拿着牛、羊、酒食来慰问款待刘邦的官兵。刘邦又辞让不肯接受,说道:“仓库中的粮食还很多,并不缺乏,不想让百姓们破费。”百姓们于是更加高兴,唯恐刘邦不在秦地称王。(十一月,沛公悉召诸县父老、豪桀,谓曰:“父老苦秦苛法久矣!吾与诸侯约,先入关者王之,吾当王关中。与父老约法三章耳:杀人者死,伤人及盗抵罪。馀悉除去秦法,诸吏民皆案堵如故。凡吾所以来,为父老除害,非有所侵暴,无恐。且吾所以还军霸上,待诸侯至而定约束耳。”乃使人与秦吏行县、乡、邑,告谕之。秦民大喜。争持牛、羊、酒食献飨军士。沛公又让不受,曰:“仓粟多,非乏,不欲费民。”民又益喜,唯恐沛公不为秦王)
于是项羽下令明天进攻消灭沛公刘邦集团。
然而,这天晚上,项羽营中一个人急匆匆的跑出来,奔向刘邦营中。后来发生的事情证明,这个人的这次出营改变了大军的进攻作战计划,进而改变了历史的走向。
楼主:让历史照亮未来  时间:2020-11-02 21:00:16
这个人就是项羽的叔叔——项伯。
项伯者,项羽季父也,素善留侯张良。(按我国古代兄弟排序,依次为伯、仲、叔、季,既称季父,又名为伯,不解)。张良这时跟随着沛公,项伯就夜间骑马跑到沛公军营,私下见到张良,讲述了事情的经过,打算叫张良和他一起离去。他说:“不要跟他们一起死掉。”张良说:“我为韩王护送沛公,现在沛公的事情发生了危急,逃走是不道义的,不能不说一声。”张良就走了进去,把情况全部告诉了沛公。沛公大吃一惊,说:“怎么办呢?”张良说:“谁给大王出的这个主意?”沛公说:“一个小子劝我说‘守住函谷关,不要让诸侯军进来,秦地可以全部占为己有,在这里称王’。我听信了他的话。”张良说:“估计大王的军力足以抵挡项王吗?”沛公默然不语,(过了一会)说:“军力当然不如项羽,又该怎么办呢?”张良说:“请让我去告诉项伯,说沛公不敢背叛项王。”沛公说:“你怎么与项伯有交情?”张良说:“秦未灭六国时,项伯和我交游,他杀了人,我救了他。现在事有危急,幸亏他来告诉我。”沛公说:“项伯与你相比,谁年纪大?谁年纪小?”张良说:“他比我大。”沛公说:“你替我叫他进来,我要对他兄长相待。”张良走出来,邀请项伯。项伯就进去见沛公。沛公向项伯举杯敬酒,约为儿女亲家。沛公说:“我入了关,丝毫利益不敢有所接近,造册登记吏民,封存府库,等待将军。所以遣将守关,是为了防备别的盗贼出入和意外事件。我日日夜夜盼望将军到来,哪里敢反叛!请伯兄向将军详细说明我是不敢忘恩负义的。”项伯答应了。对沛公说:“明天早晨不可不早来向项王道歉。”沛公说:“是的。”于是项伯又当夜离去,回到军中,把沛公的话原原本本报告了项王。随即向项羽说:“沛公不先攻破关中,你难道敢进来吗?如今人家立有大功而去攻打他,是不道义的,不如借他来请罪的机会好好对待他。”项王答应了。
项伯因张良救过自己的命,就跑来告诉张良叫他赶紧跑。但张良此时已铁定跟随刘邦,因为在过去的反秦斗争中,张良经常用太公兵法的谋略给将军们出谋划策,其他将军都不能领悟,只有文化不高、出身草根、做过基层小官的刘邦常常采纳,对张良很赏识,张良认为沛公刘邦简直不是凡间人物(沛公殆天授也),故拿定主意,终生追随刘邦。
张良坚持要把这个消息告诉沛公刘邦。刘邦闻听大惊,认为此时还打不过人多势众的项羽,两人经过短暂商议,决定通过项伯向项羽道歉,并代为解释其中款曲。
刘邦以迅雷不及掩耳的速度,迅即做出反应:把项伯请进来,摆酒接纳,并约为儿女亲家,并代为向项羽解释,项伯在刘邦的盛情接待并约为儿女亲家的情况下,满口答应。
刘邦的反应真是现代青岛海尔公司那句话了:迅速反应,马上行动。
从刘邦的反应来看,刘邦还真不是一般人物,他的迅速而正确的反应,挽救了刘邦集团,挽救了自己。
定下的事情,一晚上可能就变了。这种事也太多了。民间有句俗语,只有拿到的钱才能作数。也就是说不论你是赚的钱,人家还你的钱,只要你还没拿到手,就有可能发生变化,成了空。所以,万不可大意。
有因为出去到了一下厕所,一级工资没涨上去的;有已经谈了话,即将任命,等到发了文件,才发现不是自己的。这种事也太多太多.........
项伯回营,立即找到项羽。说服项羽,暂时不进攻刘邦,等刘邦亲自过来道歉解释。
刘邦果然第二天一大早只带少数随从来向项羽道歉,项羽摆下酒席招待刘邦,这就是史上著名的鸿门宴。
楼主:让历史照亮未来  时间:2020-11-02 21:00:16
项羽的第二个大错误就是没有在刘邦集团据关自守时,发兵消灭刘邦集团。这固然与项羽集团出了奸细——项伯有直接关系,也与项羽对刘邦这个最大威胁、最大敌人没有清醒深刻认识有关,有认识,但不深刻,也是枉然。当然,这与项羽的骄傲自大有很大的关系,他认为连强大的秦王朝都战胜了,草根刘邦岂在话下。他太相信自己的武力了,他不知道,要取得天下,仅凭强大的武力也许还不够,天下无敌的秦军够厉害,可是仅仅二世就完蛋了,希特勒够厉害,还没完成自己的事业就自焚了,要统一天下,哪有这么简单。忽必烈、满清统一天下,尽管武力强大,也是采取了很多稳固天下的政策,吸取了很多人的意见,如忽必烈是听取了刘秉忠的意见,满清多尔衮是听取了洪承畴、范文程的意见。还是前燕皇帝慕容皝有比较深刻的认识,他知道成人家比破人家要难。(老皝评价自己最引以自豪的儿子慕容垂:此子阔达好奇,终能破人家,或能成人家。大概攻破一个国家容易,要建立一个国家可就太难了。老家伙还是有一定水平的。)
刘邦拒绝项羽楚军入函谷关,从大的方面讲,刘邦不占理,项羽完全可以以剿灭叛军的名义进攻刘邦部队,名正言顺,借机把最大对手除掉,楚怀王、诸侯那里都好解释。等到刘邦来道歉解释,再想对人家动手,就有点太晚了,理由不充分。当然,也不是完全没有理由,因为刘邦据关自守是实,欲独立是实,仅凭道歉解释就把这件事完全抹去似乎不行,可以采取扣留刘邦、交给楚怀王处理的的做法,借机把刘邦控制,说得过去。
或者按照范增的想法,用误杀的名义杀掉刘邦,当然此为下策。
项羽没这样做,仅凭项伯的一席话,就改变了会议的决定,项羽是不是有点草率武断。
楼主:让历史照亮未来  时间:2020-11-02 21:00:16
酒席上,范增数次用佩戴的玉玦(音jue)(用决音来示意项羽下决心杀掉刘邦)示目项羽(范增数目项王,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但项羽装看不见,范增深知,此时是除掉刘邦的最好机会,项羽不下手,老汉自己只好跳出来,于是出来找到项羽的侄子项庄,命项庄进去舞剑,借机刺杀刘邦,也就说用舞剑误杀的名义刺杀刘邦。
前文说了,这也是一个办法,但属下策。
项羽默然不应。范增起,出,召项庄,谓曰:“君王为人不忍。若入前为寿,寿毕,以剑舞,因击沛公于坐,杀之。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庄则入为寿,寿毕,曰:“军中无以为乐,请以剑舞。”项羽曰:“诺。”项庄拔剑起舞。
但项羽阵营中已出了奸细。项伯一看项庄不怀好意,意欲刺杀刘邦,就立即起身拔剑与项庄队伍,用身子挡在刘邦前面,使项庄一点办法也没有。项伯亦拔剑起舞,常以身翼蔽沛公,庄不得击。
项羽集团不败简直没有道理,最高首脑项羽昏聩,身边又出了大奸细。
张良看形势危急,出来招呼樊哙:甚急。今者项庄拔剑舞,其意常在沛公也。”樊哙于是闯进宴席救刘邦。樊哙一席话说的项羽无话可说:夫秦王有虎狼之心,杀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天下皆叛之。怀王与诸将约曰‘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今沛公先破秦入咸阳,豪毛不敢有所近,封闭宫室,还军霸上,以待大王来。故遣将守关者,备他盗出入与非常也。劳苦而功高如此,未有封侯之赏,而听细说,欲诛有功之人。此亡秦之续耳,窃为大王不取也。颇有点义正词严的味道。
坐须臾,沛公起如厕,因招樊哙出。刘邦、樊哙借上厕所之机溜出宴席,讨回自己营地,留下张良与项羽范增周旋。
范增一听刘邦已逃回军营,猛虎已归深山,气的拔出剑来砍掉刘邦馈赠的礼物,大声责备项羽:你这小子不值得跟你共大事,今后夺你天下的必是刘邦,我们这些人今后都要被他俘虏了。(唉!竖子不足与谋。夺项王天下者,必沛公也,吾属今为之虏矣。)
老先生范增敏锐的看到了今后的形势发展,是项羽集团与刘邦集团的竞争,尽管集团带头人项羽有这样那样的毛病,但年已七十多的范增却无法舍之而去,因为范增一开始加入反秦大业时就参加了项梁项羽叔侄的楚军,而且一入职就受到大的重用,不但立即采纳自己立楚王的建议,而且在项梁的建议下,项羽尊自己为亚父——仅次于父亲,项羽父亲早死,亚父范增在军中的地位不言而喻。范增若舍项羽而去,是不仁不义。所以无论如何,范增也要辅佐项羽夺取天下,所以必须要除去项羽的最大对手刘邦。
但自己时日无多,刘邦又在张良萧何等人的辅佐下,不断的改正自己的错误、坏毛病(沛公居山东时,贪於财货,好美姬,贪财好色。今入关,财物无所取,妇女无所幸,此其志不在小。)刘邦又有宽厚大度能容人的美称,和项羽的残忍好杀形成截然对立,今后刘邦集团必然是我们最难对付的一个对手。机不可失,时不再来,今天的大好机会一旦失去,以后就很难了。
实际上,项羽完全可以借有人举报为由(沛公左司马曹无伤闻项王怒,欲攻沛公,使人言项羽曰:“沛公欲王关中,令子婴为相,珍宝尽有之。”欲以求封。)扣留刘邦,就像以后刘邦对付韩信一样,是完全说得过去的。
放走刘邦,是项羽犯下的第二个大错误。
楼主:让历史照亮未来  时间:2020-11-02 21:00:16
三、项羽犯的第三个大错误就是进入咸阳后洗劫咸阳,杀死降王子婴,纵火焚烧宫殿,抢劫财宝美女。
如果说坑杀二十万秦军降卒显露出项羽的残暴行径,那么洗劫咸阳、杀死子婴就彻底暴露出项羽是一个凶残无德,不宽容仁爱,无远见卓识,绝非天下人之主的人了,在人们心里,项羽已经从一个反秦的大英雄蜕变成一个凶残的暴君,在暴君的治理下怎么有好日子呢?人民又怎么会希望一个像秦始皇那样的暴君取得天下呢?,难道说推翻了一个暴君又要拥立一个暴君吗?项羽正在失去或已经失去民心。
“居数日,项羽引兵西,屠咸阳,杀秦降王子婴,烧秦宫室,火三月不灭。收其货宝、妇女而东。秦民大失望。”
在这一点上,沛公刘邦和他做的完全不一样:“沛公乃还军霸上。十一月,沛公悉召诸县父老、豪桀,谓曰:“父老苦秦苛法久矣!吾与诸侯约,先入关者王之,吾当王关中。与父老约法三章耳:杀人者死,伤人及盗抵罪。馀悉除去秦法,诸吏民皆案堵如故。凡吾所以来,为父老除害,非有所侵暴,无恐。且吾所以还军霸上,待诸侯至而定约束耳。”乃使人与秦吏行县、乡、邑,告谕之。秦民大喜。争持牛、羊、酒食献飨军士。沛公又让不受,曰:“仓粟多,非乏,不欲费民。”民又益喜,唯恐沛公不为秦王。”
“冬,十月,沛公至霸上。秦王子婴素车、白马,系颈以组,封皇帝玺、符、节,降轵道旁。诸将或言诛秦王。沛公曰:“始怀王遣我,固以能宽容。且人已降,杀之不祥。”乃以属吏”。
杀死降王子婴,焚烧宫殿,洗劫咸阳,是项羽犯的第三个大错误。
楼主:让历史照亮未来  时间:2020-11-02 21:00:16
四、不建都关中,错误的杀害义帝(楚怀王),是项羽犯下的第四个大错误。
有人劝项王说:“关中阻山带河,四面关塞,土地肥饶,可在这里建都,以定霸业。”项王看见秦朝宫室都已烧毁,残破不堪,又怀念故乡,心欲东归,就说:“富贵了不回故乡,如同衣绣夜行,有谁能知道!”劝项王的人说,“人们说楚国人是猕猴戴帽子,果然如此。”项王听到了这话,烹杀了劝说他的那个人。
“人或说项王曰:“关中阻山河四塞,地肥饶,可都以霸。”项王见秦宫皆以烧残破,又心怀思欲东归,曰:“富贵不归故乡,如衣绣夜行,谁知之者!”说者曰:“人言楚人沐猴而冠耳,果然。”项王闻之,烹说者。”
关中地势险要,后世西汉娄敬曾言:且夫秦地被山带河,四塞以为固,卒然有急,百万之众可立具也。因秦之故,资甚美膏腴之地,此所谓天府者也。陛下入关而都之,山东虽乱,秦之故地可全而有也。夫与人斗,不搤其亢,拊其背,未能全其胜也。今陛下案秦之故地,此亦扼天下之亢而拊其背也。
意思是秦地(关中)后有高山作为依托,易守难攻(后有高山,是军事上重要的形胜之地,兵法: 故用兵之法,高陵勿向,背丘勿逆。),又有黄河环绕(古代建都,大都选择有靠近一条大河之地,一是不缺水源,二是可以通过河道运输,如粮食、兵员等),并且秦地在秦政权的多年经营下已经变成一个粮食的稳产高产区了(如都江堰、郑国渠的建成使用)。刘敬此意是万一东方原六国地盘控制不住,汉政权完全可以在秦地割据(山东虽乱,秦之故地可全而有也),这样可立于不败之地。据此一角,无后顾之忧,在此基础上控制东方。
智囊张良也说:关中左殽、函,右陇、蜀,沃野千里。南有巴、蜀之饶,北有胡苑之利。阻三面而守,独以一面东制诸侯;诸侯安定,河、渭漕輓天下,西给京师;诸侯有变,顺流而下,足以委输。此所谓金城千里,天府之国也。
意思:关中地区东有崤山、函谷关,西有陇山、蜀地的岷山,沃野千里,南有巴、蜀的富饶资源,北有胡地草场畜牧的地利。倚仗三面险要的地形防守,只用东方一面来控制诸侯。倘若诸侯安定,即可通过黄河、渭河水路转运天下的粮食,西上供给京都;如若诸侯发生变故,也可顺流而下,足够用以转运物资。这就是所谓的坚固的城墙千里之长,富庶的天然府库之国啊。
关中地势险要,阻三面而守,独以一面东制诸侯,西周、秦、西汉、隋、唐均在此建都,项羽舍此不用,而选择彭城(今徐州)(古称四战之地),实为下策。
如果项羽在关中建都,一可以控制诸侯,二可以监视控制封在巴蜀的刘邦集团,特别是刘邦集团,是项羽集团的心腹大患,就近控制起来,使刘邦无法有所作为,应为上策。
项羽在战略上总是显得短视,无远见,性格上傲慢,对自己的大敌刘邦总是不重视。百战百胜,使项羽养成了骄傲自负的性格,但人生不会给你骄傲大意的时间、机会,所以任何时候都要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这句话还真是说绝了),还是那句话:当你一只脚跨进胜利之门时,另一只脚却往往迈向失败之门。(这是无数事实验证了的)(伟大的老子说: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祸、福是一对孪生兄弟,或者说,祸福就像是一个物体和它的影子一样不可分割。)
楼主:让历史照亮未来  时间:2020-11-02 21:00:16
再说一下项羽的分封制与错误的杀害义帝。
以项羽为首的诸侯军包括刘邦军灭掉秦国以后,由于在灭秦战争中项羽的楚军功劳最大,实力最强,所以如何处置天下事务,应该也只能由项羽主持处理,这一点各路诸侯、沛公刘邦都得承认。楚怀王只是名义上的楚国的国君,但楚怀王此时一点权力也没有,这是在反秦战争中形成的事实。在项梁死后,楚军没有实力人物(项羽当时年轻,辈分上也差了一辈),楚怀王收回权力,大权在握,但不久项羽军营政变杀死楚怀王安排的将军宋义,夺回军权,以后发生闻名天下的巨鹿大战,项羽一战成名,项羽在军中逐渐树立了崇高的威信,天下无人能比。在项羽崛起后,楚怀王就失去了权力,成了一个摆设。
那么项羽怎么来处置天下,是废掉楚怀王,自己称帝吗?按我们今人的眼光、思维来看,这是项羽的正确选择。今人的依据是统一比分裂先进,统一是天下人共同的期盼,老百姓希望有一个统一的国家,那样没有争端,没有战争,货币统一,不用兑换,做生意也方便,出国就更方便了,不用办护照,多好 ,呵呵。
但没这么简单。为什么这么说呢?项羽为什么不和周武王一样自立为皇(王)呢?第一,项羽不具备周武王的势力,周自立国以来经十余代不断努力,逐渐坐大,“周之先,自后稷封邰,积德累善,十有馀世,至于太王、王季、文王、武王而诸侯自归之,遂灭殷为天子”,从“国人争随之”,到贤人(人才)相继来归“吕望、伯夷自海滨来归之”,到“不期而会孟津之上八百诸侯”,周的实力、势力、德行、威望、人脉、号召力非一日可得,而是数百年积累而来,周氏家族是个老牌王侯级贵族;而项羽家族不过是楚军的大将,上面还有一个楚怀王,比王侯还有所不及。第二,楚军的最高元首是楚怀王(尽管是名义上的),而非项羽。第三,人们已习惯了战国诸侯国六国并立(除秦外),人们这时的想法是恢复自己的故国——复国,如张良、张耳、陈余类,故国祖先的坟墓还在那里,如果一下子成为一个大一统的国家,如秦国,人们心理上估计接受不了,人们看到的是暴秦。这就是那个年代,人类文明的进步是逐步进步的,当然有时候快一些,有时候慢一些。人们总是不断总结自己过去的经验教训来求得进步,当然不排除借鉴外部的经验。此时人们的认识和楚汉相争刘邦击败项羽之后形势又不一样了,这是需要明确的。
所以,项羽无法效法周武王。(不排除项羽心中也产过这样的想法)
那么项羽应该怎么做呢?这就要分析一下大形势了,自平王东迁以来,周王朝礼崩乐坏,群雄纷争,礼乐征伐自天子出变成自诸侯出,周天子地位已跌落神坛,无人尊崇,至战国时期,周基本上成了摆设,这种情况,持续了几百年,几百年来,是各诸侯国并立的局面,春秋战国时期,出现了几个霸主——春秋五霸,齐桓公晋文公之类,注意是霸主,何谓霸主,看一下百科的解释: 假借为伯,指古代诸侯联盟的盟主,也就是说,霸者,伯也,伯、仲、叔、季,伯是同辈人的老大,霸主,是各诸侯国的老大,而非天子,老大和老二、老三一样是兄弟们,不过排在前面,而非老父亲。霸主以辅佐老父亲名义,统领兄弟们。五霸就是以辅佐周室为名,号令诸侯的。
这就明白了,项羽只能也必须称霸王,这个霸王是借春秋战国的习惯称呼,是兄弟排行的伯,而不是今天的黑社会,街头恶霸。
项羽称霸王,地位名分上和各个诸侯国一样,霸主不干涉侯国的政务军务等,不过就像齐桓公晋文公一样在侯国出现纷争时霸主有最后决策权,他可以进行干涉、出兵,这是霸主的职责义务。项羽的西楚霸王和春秋五霸差不多。项羽称霸王,诸侯国是可以接受的。但要称天子,估计诸侯国接受不了。
思路基本对头,但具体做法出了很多问题,有些是致命的。
楼主:让历史照亮未来  时间:2020-11-02 21:00:16
首先说项羽在对待义帝的态度上大错特错。楚怀王义帝是楚军的最高首脑,是楚国的名义领袖,在初期的反秦斗争中,新楚怀王的作用不容低估,人们悲伤、怜悯同情老楚怀王的遭遇(当然老楚怀王犯了不可饶恕的错误),但老楚怀王最终在秦人的淫威下没有低头,最后被囚禁而死,“楚人皆怜之,如悲亲戚”,豪横、富有叛逆心、进取心、不甘人下的楚民族复仇心理极强,故“楚虽三户,亡秦必楚”,楚王对于广大的故楚国民众有极大的号召作用,广大的楚民族人民团结在新楚怀王的周围,共举反秦大旗,在初期的反秦大业中起了很大作用,所以智囊范增力劝项梁立楚王后人为王,这是一个很好很大的政治策略。也就是说楚怀王在灭秦大业中是有功劳的。
如果项羽集团仿照齐桓公晋文公尊崇周室的办法,尊崇楚怀王义帝,挟天子以令诸侯,假借义帝的名义发号施令,就像后世曹操的做法,和义帝同居一城,不要脱离了控制,则对于天下局势比较容易控制,最起码可以用义帝的名义控制刘邦(因为刘邦军属于楚军的一只,刘邦本人就是楚人)。
而项羽却错误的把义帝迁徙出去,这还不算,还残忍的派人把义帝杀害。“使人徙义帝,曰:“古之帝者地方千里,必居上游。”乃使使徙义帝长沙郴县。趣义帝行,其群臣稍稍背叛之,乃阴令衡山、临江王击杀之江中。”
项羽杀害义帝,一是自毁城墙,而是又一次暴露残忍本性,是一个大大的失策。
其次项羽既然把刘邦封在巴蜀,而让三降王章邯司马欣董翳封在秦地,正如韩信所言:“且三秦王为秦将,将秦子弟数岁矣,所杀亡不可胜计,又欺其众降诸侯,至新安,项王诈阬秦降卒二十馀万,唯独邯、欣、翳得脱,秦父兄怨此三人,痛入骨髓。今楚彊以威王此三人,秦民莫爱也。”几十万秦军跟随三王征战,结果几十万秦军被坑杀,独三人被免,且被封王,三王何以对秦人交代,现在让三王镇守秦地,自身尚且难保,在有宽厚之名且对秦人友善的沛公刘邦进攻时,不土崩瓦解才怪。(事实证明也是如此)
在这种情况下,最好的处置是项羽亲自镇守关中,最起码也要派一名得力大将如钟离昧虞将军等镇守关中,则刘邦进入关内就不大容易。如此战略要地,项羽派三名降王镇守,也太轻率了。(又一次暴露了项羽的轻敌傲慢自负)
楼主:让历史照亮未来  时间:2020-11-02 21:00:16
五、失去了民心,失去了太多的人才是项羽犯下的第五个大错误。
项羽从一开始从军,尽管勇猛无敌,但却有残酷好杀的特点。在项梁战死后,反秦大业陷入低潮,由于秦军主力都在外剿杀起义军,国内相对空虚,楚怀王决定派一支部队避实就虚,直捣咸阳,摧毁秦国的老巢,项羽想参加,但征求意见,大家都说:项羽为人,慓悍猾贼,尝攻襄城,襄城无遗类,皆坑之,诸所过无不残灭。且楚数进取,前陈王、项梁皆败,不如更遣长者,扶义而西,告谕秦父兄。秦父兄苦其主久矣,今诚得长者往,无侵暴,宜可下。项羽不可遣,独沛公素宽大长者,可遣。意思是:项羽这个人,迅捷勇猛、狡诈凶残,曾经在攻破襄城时,将城中军民一个不留地统统活埋了。凡是他经过之处,无不遭到残杀毁灭。况且楚军几次进攻,在前的陈胜、项梁都失败了,因此不如改派敦厚老成的长者,以仁义为号召,率军向西进发,对秦国的父老兄弟们讲明道理。而秦国父老兄弟为他们君主的暴政所苦累已经很久了,如若现在真能有位宽厚的长者前往,不施侵夺暴虐,关中应当是可以攻下的了。项羽不可派遣,只有刘邦向来宽宏大量,有长者气度,可以派遣。
从这段话来看,项羽已经有了残暴好杀的恶名了。再以后,坑杀二十万降卒、杀掉降王子婴、焚烧秦宫殿大火三月不灭,掠夺财宝美女,结果是“秦民大失望。”儒生韩生劝项羽留在关中建都,项羽不听,韩生仅仅说了一句讥讽项羽的话,结果被项羽烹死。接着又残杀义帝,又多一暴行。
再看他的第一竞争对手沛公刘邦,却在处处展示宽厚仁爱之心:在进攻关中时,就大多采用劝降之计,而不是用战争手段,接受说客郦食其、陈恢建议,利用劝降之策而非硬攻,结果:“引兵西,无不下者。至丹水,高武侯鰓、襄侯王陵降西陵。还攻胡阳,遇番君别将梅鋗,与皆,降析、郦。”,这比强攻屠城不知好了多少。攻入咸阳后,秦王子婴投降,诸将在仇恨心理驱使下,有人建议刘邦杀了子婴,但刘邦独排众议,认为子婴已降,杀之无理,并且自己是奉楚怀王之命用宽厚仁爱收拾人心从而使秦国土崩瓦解的,所以坚持不杀子婴;(诸将或言诛秦王。沛公曰:“始怀王遣我,固以能宽容;且人已服降,又杀之,不祥。)并且封存府库,废除秦繁琐法律,仅约法三条:杀人、伤人、偷盗论罪,其他均不论,并且不受秦父老牛羊酒食,大收人心:秦人大喜,争持牛羊酒食献飨军士。沛公又让不受,曰:“仓粟多,非乏,不欲费人。”人又益喜,唯恐沛公不为秦王。
分封后不久,汉王二年,因齐国发生叛乱,项羽率兵进攻齐国,打败齐军后进行大屠杀:遂北烧夷齐城郭室屋,皆阬田荣降卒,系虏其老弱妇女。徇齐至北海,多所残灭。齐人相聚而叛之。坑降卒,多所残灭,多么残忍。
由于王陵率兵投奔了刘邦,项羽就把王陵的母亲抓了起来,王陵为此派出的使者来到项羽的军营后,项羽就让王陵的母亲面向东而坐,想要借此招降王陵。王陵母亲私下里为使者送行,老泪纵横地说:“望您替我对王陵说:好好地事奉汉王,汉王是宽厚大度的人,终将取得天下。不要因为我的缘故而对汉王怀有二心。我则用一死来送使者您!”说罢就伏剑自杀了。项羽勃然大怒,即将王陵的母亲煮杀了。逼死老人,烹杀老人,这又是项羽的一大暴行。
至此,项羽已经从一个反秦的大英雄完完全全蜕变为一个人间暴君了,试问,这样的暴君,如何值得天下人追随?是项羽自己抛弃了天下,又怎么说是天下人抛弃了他?

楼主:让历史照亮未来

字数:25694

帖子分类:煮酒论史

发表时间:2019-11-15 22:38:37

更新时间:2020-11-02 21:00:16

评论数:92条评论

帖子来源:天涯  访问原帖

下载地址:TXT下载

 

推荐帖子

热门帖子

随机帖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