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水读 >  天涯 >  闲闲书话 >  萨拉热窝:分家总是无情的

萨拉热窝:分家总是无情的

楼主:面冷心热  时间:2018-12-27 12:10:10
巴尔干半岛,这块只有约47万平方千米,比西班牙小的土地上,承载了12个国家(包括意大利的小部分,但未计入科索沃),聚居了超过15个民族,总人口大约5500万人,使用的语言超过10种,流行3种宗教:东正教、天主教和伊斯兰教。
纵观巴尔干历史,套用罗兰夫人(Manon Jeanne Phlipon,1754-1793)名言来归纳最好:巴尔干,巴尔干,多少罪恶假汝地以行!

巴尔干的城市,越是有深厚历史积淀,也越是流淌过最多的血与泪。萨拉热窝就是其中之一。
楼主:面冷心热  时间:2018-12-27 12:10:10
萨拉热窝,那森林一样的白色方尖碑

前些日子,听说是为了纪念改革开放,央视重播40部经典电影。其中有《瓦尔特保卫萨拉热窝》。当年,这部南斯拉夫电影风靡华夏。它一波三折的情节、招招见血的打斗、令人亢奋的音乐,让被“文艺饥渴”煎熬了整10年的人们为之倾倒。

我重看了这部电影。看完后,回忆不久前的巴尔干之行,不禁浮想联翩。

2018年9月,巴尔干风和日丽。我们在由东向西流过萨拉热窝的米里雅茨卡(Miljacka)河畔,找了一家小客栈住下。在与好客的老板聊天时,他告诉我,出客栈左转,走10分钟就到黄城堡(The Yellow Fortress)。
“在城堡上,你可以俯瞰我们这个城市。”他说,“那地方是电影《瓦尔特保卫萨拉热窝》里,那个德国军官看我们这个城市最后一眼的地方。你们中国人都喜欢去。”
哦,是那个败给了游击队长瓦尔特的党卫军上校冯·迪特里希。在电影的最后一幕里,他在黄城堡上沮丧地指着萨拉热窝城,对同僚说:“看这座城市,它就是瓦尔特”。
老道的导演哈·克尔瓦瓦茨(Hajrudin Krvavac,1926-1992)借德国军官之口告诉观众,南斯拉夫人民是团结在南共的旗帜下的。讽刺的是,电影公演刚20年,昔日同志已经磨刀霍霍准备发动萨拉热窝围城战了。危急关头,忠于信仰的克尔瓦瓦茨,拒绝了在电影中扮演大英雄瓦尔特的南斯拉夫名演员巴塔·日沃伊诺维奇(Bata Živojinović,1933-2016),和扮演摄影师的留比沙·萨马季奇(Ljubiša Samardžić,1937-2017)共同劝说,留在了萨拉热窝。不久因心脏病在这座城市辞世。

按客栈老板指的路,我们到了黄城堡。
黄城堡在米里雅茨卡河北岸一座小山上。沿一条叫Jekovac的狭窄车路上山,途经一个竖着成千白惨惨的方尖碑,叫Sehidsko mezarje Kovaci的墓园,就到只剩一个平台的黄城堡。
2018年的萨拉热窝与1972年电影里的萨拉热窝,似无大区别。唯有市区多了大片墓园。河对面那个方尖碑如灌木丛般密集的阿里法科瓦克墓园(Alifakovac Mezarje),尤为扎眼。
一个旅游城市,墓园建在市区里、还要漆成白惨惨的、保养得一尘不染,如此夸张究竟为何?
带着不解我们回到客栈。

那天值班的是个挺漂亮的姑娘。我们邀她坐下一起聊天。
姑娘很大方。她告诉我们,自己是个学教育学的在读研究生。她来这里打工,是为了学费。“其实我爸爸舍不得我打工。他的经济能力也足够供我读完研究生。”
“不过我喜欢自立。我是个穆斯林。”她自豪地说。
看她的衣着,我无论如何想不到她是穆斯林。
“我们有时自己也会搞混淆。”她笑着说,“我翻看母亲少年时的集体照片,根本分不出她们同学里,谁是穆斯林,谁是东正教徒或天主教徒。波斯尼亚的穆斯林,除非在做礼拜的时候,平时的装束与非穆斯林一样的。”

是奥斯曼帝国把伊斯兰教传播到巴尔干的。奥斯曼帝国擅长以武力开疆拓土,也擅长用经济手段强化统治,但并不热衷以武力传播宗教。这帝国有其它手段。在控制了波斯尼亚后,奥斯曼帝国规定,只有穆斯林才有政治和法律权利,才能获得和继承财产与土地,以及享有较低的税负。因为基督教势力在这个地区本就不强,于是,经过大约4个世纪相对宽容的统治,波斯尼亚形成了一个讲斯拉夫语的穆斯林族群。
到2017年,据CIA统计,波黑人口中穆斯林占50.7%,东正教徒占30.7%,天主教徒占15.2%。

我们问起那些令游客不悦的坟茔。那位漂亮的穆斯林姑娘告诉我们,萨拉热窝人有个说法:方尖碑下埋的不是死人,而是被杀的人。
“我爷爷家也有被杀的。”她伤感地说,“不过,坟茔里不仅仅是穆斯林。”

萨拉热窝围城战从1992年初打到1996年初,整整打了1,425天。以时间计,超过二战时期的列宁格勒围城战。据萨拉热窝研究与文献中心(The Research and Documentation Center in Sarajevo)资料,围城战造成13,952人死亡,包括5,434名平民。特别地,大约1500名儿童在战事中被杀。
杀死这些男男女女老老少少,不是外来侵略者,而是当年居住在同一个国家的塞尔维亚人、波斯尼亚人与克罗地亚人。从本原说,这些人都是斯拉夫人。

“方尖碑下埋的不是死人,而是被杀的人。”这是一个意味深长的说法。一个以旅游为主要经济支柱的城市,为何要在中心区建如此扎眼的墓园,也许这就是答案。君不见,友谊,会随着当事人的逝去随风飘散,而血仇,会被牢记千年。

《瓦尔特保卫萨拉热窝》的导演克尔瓦瓦茨是幸运的。虽然,在他生命的最后时刻,南斯拉夫解体,共同生活了63年的人执意要分开过了;虽然,他看到了萨拉热窝部分市民在武力分家前的示威中,狂热地高喊“瓦尔特”的一幕,不过还好,心脏病没让他看到同胞们为了争夺这个城市而以死相搏的一幕。

分家就是分财产。在财产面前,血缘关系、兄弟情缘、夫妻之爱、同胞之情等等高大上的因素,没有一个靠得住。我们祖宗总结的“人为财死,鸟为食亡”才是真理。至于“相煎何太急”,那只是对命运束手无策者的哀鸣而已。


楼主:面冷心热  时间:2018-12-27 12:10:10
黄城堡在米里雅茨卡河北岸一座小山上。沿一条叫Jekovac的狭窄车路上山,途经一个竖着成千白惨惨的方尖碑,叫Sehidsko mezarje Kovaci的墓园,就到只剩一个平台的黄城堡。

楼主:面冷心热  时间:2018-12-27 12:10:10
Sehidsko mezarje Kovaci的墓园

楼主:面冷心热  时间:2018-12-27 12:10:10
在电影《瓦尔特保卫萨拉热窝》的最后一幕里,党卫军上校冯·迪特里希就是在黄城堡这个地方,沮丧地指着萨拉热窝城,对同僚说:“看这座城市,它就是瓦尔特”。
现在唯一不同的是,米里雅茨卡河对岸有个方尖碑如灌木丛般密集的阿里法科瓦克墓园(Alifakovac Mezarje)。

楼主:面冷心热  时间:2018-12-27 12:10:10
2012年,萨拉热窝举行的“红椅子活动”。11,541张红色椅子代表了死难人数。其中有463张较小的红椅子,代表死难的463位儿童。
注:数据是2012年的统计。后来有更新。

楼主:面冷心热  时间:2018-12-27 12:10:10
一位7岁儿童被狙击手击毙在大街上。联合国维和士兵到场时,可怜的孩子已经死去。

楼主:面冷心热  时间:2018-12-27 12:10:10
萨拉热窝城一角。网络照片。

楼主:面冷心热  时间:2018-12-27 12:10:10
萨拉热窝,血泊中的鸳鸯

电影《瓦尔特保卫萨拉热窝》有个令人唏嘘的情节。老游击队员、钟表店老板谢德美丽的小女儿不听老爸劝阻,与男友一起参加了夜袭萨拉热窝老城广场德国军车的鲁莽行动。
那帮毫无战斗经验的年轻人中了德军埋伏。看见男朋友中了弹,已经逃出伏击圈的年轻姑娘不顾劝阻,冲动地跑回去救情人,最后被德军击毙,尸横街头。那美丽的姑娘奔向倒地情人时中枪刹那的绝望表情,真令人心碎。
导演克尔瓦瓦茨一定不会想到,影片公演的21年后,真实的射杀萨拉热窝情侣一幕,竟然在萨拉热窝发生了。不同的是,那不是日耳曼人而是“自己人”----南斯拉夫人干的。事情发生在离老城不远的弗班哈桥(Vrbanja Bridge)。

萨拉热窝的米里雅茨卡河上,有几座桥。它们都有故事。靠城市东面的拉丁桥,是1914年奥匈帝国王储斐迪南大公夫妇遇刺的地方。游人到那里,更多的是叹息这对贵族之死,导致了伤亡3000余万人的第一次世界大战。而在靠城西的弗班哈桥,是一对苦命波黑情侣殒命处,时间是1993年。在这里,人们更多的是感悟爱情可以逾越种族与宗教的桎梏,更多的是祈祷和平。

1993年5月19日,美国摄影师马克(Mark H. Milstein)与战地记者库尔特(Kurt Schork,1947-2000)、迈克尔(Michael Hedges)等人在萨拉热窝前线采访。据马克回忆,他们隐蔽在弗班哈桥附近观察战况。这时,他身边一群波斯尼亚士兵突然向躲在联合投资大厦的塞族士兵开火,对方随之还击。
就在这时,一个波斯尼亚士兵叫他看窗外:一对青年男女正在奔跑过桥。

他们是一对25岁,相爱了10年的恋人:波斯尼亚姑娘、穆斯林阿德米拉·伊斯米奇(Admira Ismić)和塞族小伙子、东正教徒波什科·布尔基奇(Boško Brkić)。那天,他们相约逃出被围困的萨拉热窝。

马克还没来得拿起照相机,只见到波什科被击中,随即无声无息地倒地。然后是阿德米拉被击中,她尖叫一声倒地。倒地后她挣扎地爬到波什科身上,拥抱着心上人后,气绝身亡。当晚,目睹这一幕惨剧的库尔特与迈克尔,心绪难平。他们写好新闻报道,配以马克拍下的这对青梅竹马恋人相拥而亡的照片,发给华盛顿时报。事件很快被世界各大媒体转载,马克拍的那张照片,被冠名“萨拉热窝的罗密欧与朱丽叶”。
这对相拥的尸体暴露在光天化日之下整7天之后才被移走。时至今日,究竟是哪一方打死他们的仍无定论。而确凿无疑定论的是,这对死后还在苍天下相拥7日的情侣,向世人证明了种族、信仰与杀戮,都阻止不了真爱。

2017年,NBC采访了双方家庭。在采访中,波什科78岁的母亲拉德米拉(Radmilla)不同意这对恋人是“萨拉热窝的罗密欧与朱丽叶。”因为莎士比亚笔下的罗密欧与朱丽叶殉情,是因为双方家庭反对他们相爱。但波什科家族从一开始就支持他与阿德米拉相爱,而且在这对恋人身亡后24年里,波什科父母还与阿德米拉父母保持着亲密关系。
同样,阿德米拉的家庭也支持这对异族、异教少年相爱。阿德米拉70岁的母亲娜拉(Nera)还清楚记得,这对两小无猜的恋人第一个初吻,是在1984年除夕夜,也就是他们16岁那年。那一年,萨拉热窝正在举办冬季奥林匹克远动会;那一年,波黑地区的异族异教通婚还是平常事。

萨拉热窝围城战的残酷,是局外人难以想象的。
阿德米拉不是她这个家族唯一的战争牺牲者。她的母亲娜拉说,战争中她的家族被杀14人。“每次出门我都要先向亲人告别。因为每个萨拉热窝人都有一颗写着他名字的子弹。”老人家说的是萨拉热窝人,却没有指定是哪一族的萨拉热窝人。她说的是宗教信仰不同的全体萨拉热窝人。事实上,在1,425天的围城战期间,杀红眼的各方武装人员见人就杀。各方指挥官甚至派出大批狙击手,悬赏他们射杀任何见到的人,包括儿童,也包括了阿德米拉和波什科。以至于萨拉热窝通往机场的大道Ulica Zmaja od Bosne,得了个让人毛骨悚然的名字“狙击手巷”。这种疯狂的战争罪行,造成死于战事的人有40%是平民。

这场惨烈战事,狠狠地撕裂了居住此地的各族群。然而,波黑土地上的人们,毕竟同种同文。千年历史形成的纽带,不是一场惨烈战事可以斩断的。
据皮尤研究中心2013年题为《世界穆斯林:宗教、政治与科学》的报告,51%的波斯尼亚穆斯林认为伊斯兰教与基督教有诸多共同点,14-16%的穆斯林父母对子女与基督徒结婚感到满意。
依我之见,这14-16%的穆斯林父母,是波黑走向永久和平最重要的基础。可以告慰阿德米拉和波什科的是,这个比例还在缓缓地提高。

如今,异族异教情侣阿德米拉和波什科被合葬在萨拉热窝的狮子墓园(Lav Cemetery)。与他们相伴的还有目睹他们中枪后感天动地的一幕,并把这事情传遍世界的美国记者库尔特的坟茔。按照这位在塞拉利昂采访时被害的美国记者遗嘱,他的一半骨灰被葬于此,永生永世地陪伴着阿德米拉和波什科。

萨拉热窝人啊,别记住仇恨,要记住的是你们的苦命儿女阿德米拉和波什科。他们用生命诠释了爱情的伟大与和平的意义。
用波什科母亲的话说,这对苦命鸳鸯是和平的象征。

楼主:面冷心热  时间:2018-12-27 12:10:10
美国摄影师马克拍的,被冠名“萨拉热窝的罗密欧与朱丽叶”的照片。这对情人以悲惨的死,告诉世人什么是爱。

楼主:面冷心热  时间:2018-12-27 12:10:10
相爱了10年的恋人:波斯尼亚姑娘、穆斯林阿德米拉·伊斯米奇(Admira Ismić)和塞族小伙子、东正教徒波什科·布尔基奇(Boško Brkić)遗照。

楼主:面冷心热  时间:2018-12-27 12:10:10
他们的合葬墓。墓前面是记录了他们中枪后感天动地的一幕,并把这事情传遍世界的美国记者库尔特的坟茔。按照这位在塞拉利昂采访时被害的美国记者遗嘱,他的一半骨灰被葬于此,永生永世地陪伴着阿德米拉和波什科。
楼主:面冷心热  时间:2018-12-27 12:10:10
天堂没有战火。愿阿德米拉和波什科在天之灵安息。

楼主:面冷心热  时间:2018-12-27 12:10:10
2017年,NBC采访了双方家庭时,阿德米拉母亲在翻看昔日的照片。

楼主:面冷心热  时间:2018-12-27 12:10:10
狙击手巷。杀红了眼的狙击手的屠杀

楼主:面冷心热  时间:2018-12-27 12:10:10
一位穿行狙击手巷的老夫人。她能否活着把从废墟收集的生活用品带回家吗?我们不知道。我们能知道的是:为了家人的生活,她不得不以生命为代价,搜寻一切为活命的必需品。

楼主:面冷心热  时间:2018-12-27 12:10:10
震撼心灵的照片:在挖掘Srebrenica屠杀现场的阴阳间交流

楼主:面冷心热  时间:2018-12-27 12:10:10
报告关版:如何照片太血腥,请帮忙删了!
谢谢!
楼主:面冷心热  时间:2018-12-27 12:10:10
现在的弗班哈桥(Vrbanja Bridge)。网络照片。

楼主:面冷心热  时间:2018-12-27 12:10:10
靠城市东面的拉丁桥,是1914年奥匈帝国王储斐迪南大公夫妇遇刺的地方。

楼主:面冷心热

字数:5372

帖子分类:闲闲书话

发表时间:2018-12-24 01:17:23

更新时间:2018-12-27 12:10:10

评论数:41条评论

帖子来源:天涯  访问原帖

下载地址:TXT下载

 

推荐帖子

热门帖子

随机帖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