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水读 >  天涯 >  煮酒论史 >  聊聊徐海东的军衔

聊聊徐海东的军衔

楼主:三言两拍zgz  时间:2019-11-24 17:01:27
1955年,徐海东被授予大将军衔,而且在十大将中排第二位。对此,很多小伙伴们都惊呆了,齐呼猴赛雷啊!因为这是不按常理出牌的结果。十大将中的其他几位都是位高权重的军队高级领导人,比如粟裕是总参谋长,黄克诚是国防部副部长兼军委秘书长,陈赓是第一副总长,谭政是国防部副部长兼总政第一副主任,肖劲光是国防部副部长兼海军司令,罗瑞卿是公安部长兼公安军司令兼政委,王树声是国防部副部长兼总军械部长,许光达是装甲兵司令。而徐海东呢,除了国防委员会委员一个荣誉职务外,没有任何实职,他为什么能授大将呢?

说到这儿,可能有人会质疑,你为什么不提张云逸?张也只担任国防委员会委员,他也被授大将了,这不是和徐海东一样一样一样的吗?的确,粗一看,张云逸和徐海东情况类似,但正如《晏子使楚》中说的那样:“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徐海东从1940年患重病后就不再工作,一直养病15年。而张云逸在这15年里一直战斗在第一线,先后担任过新四军副军长、代军长,华东军区副司令,山东军区司令,中共华南分局第二书记,广西省委书记兼省政府 ,广西军区司令员兼政委。只是在授衔前不久才因为领导广西剿匪不力,被中央免职休养,但也并没有完全退休,授衔时省委书记职务还在。授衔后又在八大选为中监委常委,几年后升为副书记。所以,他与徐海东是不一样的。

现在再说回徐海东。既然徐重病在身,根本无法工作,为什么还授大将军衔呢?

这就要说到55年授衔和88年授衔的区别了,88年授衔很简单,就看一个职务,是哪级职务就授哪级军衔,顶多参考一下资历。而55年除了职务、资历外,还要看战功和山头。徐海东没有职务,虽有资历有军功,但都是红军时期的,只有一个山头因素足以傲娇,所以他是以25军山头的代表授大将的。25军山头虽然不大,但在党史军史上地位很重要,因为它是参加长征的四支红军部队之一。到陕北后又和陕北红军合组为15军团,成为一个新的山头。

有人可能又要问了,那为什么非要由徐海东这个一直没有工作的老病号代表25军山头授衔呢?别人不行吗?

那好吧,我们就来捋一捋,看有没有比徐海东更合适的人。

红25军长征时,主要领导人约有六七个,分别是徐宝珊,吴焕先,程子华,徐海东,戴季英,郑位三,还有一个郭述申。

徐宝珊是鄂豫皖省委书记,由于党指挥枪的原则,他尽管没有军职,仍是这支部队最高领导人,主要决策者,可惜他长征途中病故了。

吴焕先是军政委,徐宝珊病故后又代理省委书记。他本是25军最佳代表,第一代25军成立时他就是重要领导人,第二代成立时又是首任军长,军政双优,在25军深孚众望,是25军真正的核心,可惜他也在作战中牺牲了。

戴季英出发时是军政治部主任,途中改任军参谋长。他资格很老,黄麻起义就是领导人之一,也当过25军政委。但此人打仗不行,做政工也不行,只会肃反杀自己人,是著名的肃反专家,在鄂豫皖就杀了不少红军将士,到陕北搞肃反抓刘志丹也是他的杰作,其人人品很差,民愤很大,徐海东最讨厌他。解放初期他在河南工作,狂妄自大,妄议中央,结果被毛 点名批评为坏人,撤销一切职务,所以授衔他根本没资格。

郑位三出发时是省委秘书长,途中改任军政治部主任,后因入川问题和郭述申一起受到省委和军部的批评,没多久就调地方工作了。抗战时期曾担任过新四军五师政委,解放战争初期任中原局代理书记兼中原军区政委,这是战略区级的职务,和林罗、刘邓、陈饶平级。可惜解放战争后期他和徐海东一样,身体也垮了,只能退出工作岗位养病。由于他长期在地方工作,在军队也只是兼职,所以他也不可能代表25军参加授衔。不过,五十年代定级时他被定为行政三级,和张云逸一样,都是享受元帅级待遇,也可以了。

郭述申出发时仅是军政治部宣传科长,和刘华清平级,但他资格很老,鄂豫皖苏区成立后他是第一任最高领导人,徐向前许继慎等当年都是他的部下。可惜他仕途坎坷,屡遭错误批判降职。长征前夕调入25军任政治部主任,不久被撤职,到陕北后又复职,后担任15军团政治部主任。可惜授衔时已调到到地方工作,也不能参加授衔了。

最后说说程子华。长征出发时程是25军军长,吴焕先牺牲后改任政委,副军长徐海东升军长。程虽然担任过25军军长、政委,红15军团政委,名义上是这个山头最高领导人,但他是外来户,长征途中又负了重伤,25军的核心还是徐海东。程子华后来地位很高,抗战后期他代理过晋察冀军区司令员兼政委、晋察冀中央分局书记。解放战争时期,他又是最早担任兵团司令的将领,如果参与授衔,他绝对是大将。建国后不久他调到地方工作,担任山西省委书记,省军区司令兼政委,成为山西王。建国初期像他这样的很多,比如张云逸、黄克诚分别是广西王、湖南王。但程子华在山西没干多久就调走搞供销社去了,干了几年又到国务院当部长。这一折腾使他成为建国前16个兵团司令中唯一一个没有授衔的人,这事让人颇感蹊跷。不过话又说回来了,程子华即便授衔,要作为25军代表,也嫌成色不足,毕竟他不是25军老人,在25军时间太短,代表性不够。

这么扒拉一遍,我们可以看出,尽管徐海东身患重病,还是只能由他代表25军做大将,其他实在没有合适人选,这就是古人说的:“天将降大将于斯人也”。其实,想开了也没什么,大将毕竟是军衔不是军职,只代表地位和待遇,身体不好也没关系。军职才代表权力和责任。

徐海东不仅是25军军长,还是15军团军团长,所以他在某种程度上也代表了陕北红军。当然,如果刘志丹不牺牲,徐海东是代表不了的。陕北红军虽很弱小,但刘志丹身份、声望很高,活到55年必然要授大将的。刘志丹一死,陕北红军就挑不出大将级人物了。高岗即便不出事也不可能授大将,因为他此时是国家重要领导人,比大部分元帅地位都高,他只能和邓小平一样不参与授衔。所以,陕北红军就只能出个上将当代表了。这个上将本来铁定是贺晋年的,作为东北军区第一副司令,他比其他陕北出身将领高出一截,(除非王世泰回到军队还有一争。)可惜他阴差阳错被牵连上高岗事件,结果只得个少将,尽管后来查明他与高无瓜葛,也于事无补了,白白让高岗死对头阎红彦捡个大便宜,代表陕北山头当了上将。

徐海东授大将固然令人信服,但他在大将里排第二位还是有点出乎意料,根据职务资历军功综合考虑,他排在大将后五位比较合理,之所以能排第二,应该是领袖乾纲独断的结果。

毛泽东很欣赏徐海东,称他为对中国革命有大功的人,这并不是指他在鄂豫皖时期的贡献,也不是指陕北根据地给中央提供落脚点的功绩,(陕北苏区的功劳首归刘志丹,其次才是徐海东,)而是徐海东关键时候的雪中送炭。那还是中央红军刚到陕北时,穷困潦倒,缺粮少弹,毛泽东无奈之下派杨至诚找徐海东借三千块钱。这件事用现在思维看会觉得没什么大不了的,上级领导遇到难处向下级要钱很正常。但当时情况并非如此。中央刚经过雪山草地,内部分裂,损失惨重,跌跌撞撞来到陕北,人地两生,虽然挂着中央招牌,但这个招牌人家当回事你就是回事,不当回事你就不是回事。刚刚经历的草地分裂不就是这样吗,张国焘仗着手里有兵,差点跟中央红军打起来,之后还另立中央,堂而皇之的通缉毛周张博几位领导人。现在的徐海东就是张国焘老部下,15军团实力也不逊于中央红军,而且占着地利,如果徐海东有点军阀思维,甚至只有点本位主义,就是不借,中央对他一点辙都没有,再说了,人家15军团也不富裕啊。毛泽东派人来时,估计心里也是忐忑的。没想到的是,徐海东一听中央求助,二话没说,一下子就拿出五千块钱给杨至诚,须知15军团也不过只有区区七千块家底啊,这可是真正的雪中送炭呢!这种对中央的莫大尊崇和绝对服从跟不久前张国焘的狂妄骄横相比,反差太强烈了,不能不给毛泽东留下深刻印象,并铭记心中。所以,毛泽东对他后来一直很好,很照顾,在毛心中,徐海东应该是和王稼祥一样待遇的,都是革命的大功臣。除毛泽东外,当时的中央领导人周恩来、刘少奇、彭德怀对此也都看在眼里,记在心头,所以解放后他们都对徐海东很好,很客气,也很尊重。几个大佬都对徐海东如此高看,他被授予第二大将还会有什么阻力呢?

徐海东对毛一辈子忠心耿耿,只做过一次惹毛不高兴的事,就是他在马列学院学习时,曾经在王世英发起的反对毛泽东和江青结婚联名信上签过名。不过,毛泽东对此事可能没看得太重,毕竟徐海东只是听别人鼓动后凑个热闹而已,不算什么大事。其实,徐海东真没必要趟这趟浑水。想当年他在大别山养伤时曾和房东女儿(已出嫁)生过一个孩子,事后又抛弃人家和周东屏结婚,这个性质不比毛江结婚要严重得多?

要说徐海东做的错事,还真有一件,就是诬告刘士奇导致刘士奇被冤杀。刘士奇是毛泽东亲信,还是贺子珍的妹夫,毛泽东的连襟。他曾和蔡申熙一道策反罗炳辉并介绍罗入党,后和黄公略一起组建红六军并任政委,还担任过红四五六军共同前委的常委,地位高于彭德怀、陈毅。后来他调到鄂豫皖工作,当过红四军、红四方面军总政治部主任。红四方面军离开鄂豫皖后,他组建了红27军并任军长,郭述申任政委,徐海东任27军79师师长。由于徐海东一直看刘士奇不顺眼,就向沈泽民打小报告诬告刘士奇畏缩逃跑,丢掉群众,结果沈泽民偏听偏信,给刘士奇扣上取消派的罪名把他杀害了。郭述申为刘士奇辩护,也被撤职批判。郭述申对刘士奇评价很高,认为他作战勇敢,军政双优。毛泽东掌权后,在六届六中全会上为刘士奇平了反,徐海东是参加了这次会议的,中共七大上又正式为刘士奇平反,追认为革命烈士。徐海东明知中央两次为刘士奇平反,但到六十年代编写25军战史时依然认为刘士奇有罪,这就不对了。

楼主:三言两拍zgz

字数:3841

帖子分类:煮酒论史

发表时间:2016-02-15 19:11:00

更新时间:2019-11-24 17:01:27

评论数:4条评论

帖子来源:天涯  访问原帖

下载地址:TXT下载

 

推荐帖子

热门帖子

随机帖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