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水读 >  天涯 >  关天茶舍 >  朝庭有人好做官是正常现象

朝庭有人好做官是正常现象

楼主:白糖开水2  时间:2018-12-29 12:03:25
朝庭有人好做官是正常现象


《衡阳日报》刊登的《浅论我们党员干部的靠山》一文说:“背靠大树好乘凉,朝庭有人好做官,这所谓的为官之道,至今仍被一些人奉为圭臬。这种依附心态的存在,正是圈子文化肃而不清、残存未绝的产物。”这些言论很不正确,属于典型的夸夸其谈。

背靠大树好乘凉,这是生活的真谛。在炎热的夏天,太阳烤得石头冒烟,空气就像一团燃烧的火球;看到前面有一颗大树,绿荫如盖;此时,谁不想立即奔过去,背靠大树好乘凉呢?有人说:你是一颗大树,就撒下一片阴凉;你是一条小溪,就奉献一捧清泉。可见能做一颗大树,给路人撒下一片绿荫,乃是人的伟大之处。朝庭有人好做官,同样属于正常现象;是官场真实的存在。

人生之路不是坦途,坎砍坷坷、荆棘丛生在所难免。谁都不能与世隔绝孤、零零地生活于世间,茕茕孑立形影相吊;人总有需要别人帮助的时候。别说遇到各种自然灾害:台风、地震、泥石流,离不开别人的帮助;你生病了,亲人又不在身边,这时只好打电话求助亲朋好友,送你上医院;就连生活中极细小的事情,比如你晒件衣服在外面,看天气可能会下雨,而你又要外出上班,于是也只好求助邻居,若天下雨了,帮你收拾衣服。正因为人生在世,需要别人的帮助,离不开别人的帮助;人们交朋结友,建立自己的社交圈子,就是再正常不过的事了。现实社会中人,谁没有自己的社交圈子,自己的关系中人呢?只是不同社会层次的人,交朋结友的角色不同而已。官场中人,多与官场中人相交;凡夫谷子,则交的多是下里巴人。当然人们交朋结友,更多还是取决于人生观、价值观的一致。所谓人以类聚,物以群分。

人生于世交朋结友,建立自己的社交圈子,是期望自己需要别人帮助时, 能有人帮助;不至于遇到困难、艰难危厄之中时,孤立无援,处于喊天不应、叫地不灵的窘境之中。这就应该明白帮助别人的重要性了。俗话说没有无缘无故的恨,也没有无缘无故的爱,凡事皆有因果关系。人要得到别人的帮助,平时就得多帮助别人。很难想像一个冷漠无情、从不帮助别人的人,需要别人帮助时,能如愿以偿得到别人帮助。很多人去做义工,乐于救助别人,处处发善心,还不是为了自己将来需要别人帮助时,能得到别人的帮助?看一个人见到某人病倒在路边时,立即会打120,将其送到医院;而看到一只老鼠在路旁奄奄一息时,却会拿起石头将其砸死,生怕它又挣扎着活过来了,人绝不会去帮助救活一只老鼠的。因为老鼠对人只有害而无利,老鼠根本不可能帮助人。人们将这些善举称为积德。何谓积德?给自己消灾杜难,让自己和家人福泽绵长。

人们既然知道帮助别人的重要性;当某人需要帮助时,自己有能力帮助就会施以援手,人人都会这样做的。对于自己的亲朋好友,以及同事、同乡、同学等等熟人,需要帮助时,就更是理所当然,要尽心尽力地给予帮助了。于是,出现朝庭有人好做官这种现象,就一点也不奇怪了。对自己关系中人,提携一下,推荐一下,让其仕途更顺畅,更通达;谁不会这样做呢?事实上,古今中外多少出色的政治家、军事家,不正是因为有别人的提携、帮助,让自己仕途畅通,使自己的政治、军事才能得以充分发挥,而成了名垂青史的伟人吗?现在那些民主国家,如日本、美国,不同样存在政治世家;这有什么奇怪的呢?

现在的问题是,古今中外官场中人相互提携,却难以出现像我们现在这样,用人唯亲,一人得道、鸡犬升天的现象;让一些只会投机钻营,既无政治才能、又道德素养低下的人,也钻进了官场中来。把一个神圣的、用来维护社会正常秩序的官场,搞得关系网盛行。有关系的,保管仕途畅通;没关系的,工作干得再好,恐怕也升迁无望。使那些想升迁的官员,不得不把精力用到找靠山,建立自己的关系网上;而不是如何恪尽职守干好自己的工作了。

为什么在正常的官场生态环境中,政府官员相互提携,任用自己关系中人,却不会出现用人唯亲,关系网盛行,一人得道、鸡犬升天的现象?因为他们尽管任用自己关系中人,却有一个原则底线,自己所任用的人,必须具有相应的政治才能和道德素养;能够胜任自己的工作,干得好自己的工作。 这种情况下,任用自己关系中人,有什么不可以的呢?工作总是要人来干的,无论是谁,只要能将工作干好,为什么又干不得呢?何况,关系中人是自己信得过的,完全可以相信他会尽心尽力帮自己干好工作;而不会出现跟自己捣乱,背地里拆自己台的现象。这不更有利自己的工作吗?所以过去政府官员任用自己关系中人时,人们还会赞许:用人唯贤,举人不避亲。

为什么在正常的官场生态环境中,政府官员任用自己关系中人,却能坚持原则底线,滥竽充数的事绝对不做,自己任用人,必须保证其有相应的政治才能和道德素养;而不会用那些只会投机钻营,却无政治才能且道德素养低下的人?因为他的工作必须要干好;如果他的工作干不好,就有下台的风险,要回家卖红薯的。这种情况下,他无论用谁,当然首先必须考虑其政治才能和道德素养。只有具有相应政治才能和道德素养的人,才能帮助他干好工作,确保他的工作让人们满意,从而避免下台的风险;而且还有升迁的希望。而如果任用那些缺乏政治才能又道德素养低下的人,就根本不可能帮助他干好工作,还很难保证不以权谋私,贪污腐败。用这样的人,就不是在帮他干工作,而是要拆他的台了。这不是他自己在挖坑,要将自己埋了。


这就不难明白,我们现在政府官员任用自己关系中人,却导致关系网盛行,让那些既无政治才能、又道德素养低下的人,一个个钻进了官场。于是,“落马的贪官,在其倒台后总能牵扯出一大批平时对其有求必应的裙带关系,一打打一窝似乎成了反腐工作的常态。”根本原因在于,政府官员坐了铁交椅,端了铁饭碗。工作干好干坏,干与不干没关系了;反正官总是有当的,工资月月要拿的。这种情况下,谁还会考虑自己的工作干得如何,有没有成绩,能不能让老百姓满意呢?于是,在选拔任用下属官员时,又何需考虑他的政治才能和道德素养;只要是自己关系中人,就够了。


楼主:白糖开水2  时间:2018-12-29 12:03:25

“关心激励”,奇谈怪论


《湖南日报》刊登了《关心激励让基层干部更具活力更具担当》的文章。关心激励,这说法极为不妥。而在当今官场,爱意浓浓,却看不到一点严管的影子;以至让政府官员工作没有了敬畏之心,根本难以干好工作了的情况下,对关心激励一说,必须要加以驳斥了。

人们干好工作,必要有奖罚激励机制,也即要有利益与风险的双重激励措施。而且风险激励的作用,是至关重要的。譬如企业员工,工作不认真踏实干好,老板只扣他的工资、奖金;他还有工资收入,就可以偏要跟老板捣蛋,就是不干好工作。而如果他不干好工作,老板会将他开除。这就会使他失去工作,要失业,没了工资收入,一家人的生活也要成问题;他就会蔫了下来,没有了跟老板捣蛋的勇气,只有认真踏实把工作干好了。因为人的爱好,不是工作,而是吃喝玩乐。当工作无关自己利害得失,没有利益尤其风险机制的激励时,人们是难以干好工作的。一个人对自己的工作都能认真踏实、尽心尽力地干好,那是因为是自己的事,不干好,会给自己带来损失,自己要吃亏的。人们能够干好工作,都是因为利益与风险双重激励的结果。譬如,一个人给自己盖房子,绝对会严格讲究质量,每一套工序都会认真踏实干好。因为不如此,房子住一两十年就垮了;这将给自己带来多大的损失。这是多大的风险激励。无论是谁,干好工作都离不开利益与风险的双重激励。农民种地会尽心尽力地干好,因为地种好了,自己可以多收粮食,增加收入;而如果地不种好,产不出粮食,不仅会减少自己的经济收入,还可能让一家人吃不饱饭,要饿肚子了。工人做工,要把工作干好,因为工作干好了,老板不仅会给工资报酬,还会发给奖金;而如果工作不干好,则不仅要扣工资、奖金,还可能被老板开除。工作都没得干,要失业,断了经济收入,一家人的生活都要成问题了。没有哪个企业老板,不是利用利益与风险的双重激励,也即奖罚激励机制,调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责任心的。

但对于工作,有关心激励一说吗?没有的。人们是为了不让自己吃亏,自己的利益受损,才不得不认真踏实干好工作的;只有不干好工作,会给自己带来损失,让自己吃亏,人们才会认真踏实把工作干好。工作给予关心激励,具体表现是什么呢?和和气气,多表扬、少批评,让人如坐春风之中。这氛围对一个小孩子来说,是有作用的,能打动他的心。但对于成年人来说,几句动听的言语算得了什么,关系到自己的利害得失了吗?没有人会因为听到领导几句夸奖的话,就会认真踏实干好工作了的。如果人的工作积极性责任心如此容易调动起来,那还需要奖罚激励措施,干不好工作,轻则扣工资奖金,重则开除干什么?这同时把人际关系搞得多紧张。工作没有认真踏实干好,不扣工资奖金,更不将其开除,关心爱护他,尽量不让他因工作问题受到损失。这样的关心爱护,对当事人来说,可能由于心存感激,觉得领导如此关心爱护自己,再不认真踏实把工作干好,真是对不起人了;在短时间内会有激励作用,能调动起当事人的工作积极性责任心。但这样做的坏处,却是毁灭性。人们干好工作,必须要有规章制度的约束;而奖罚激励措施是规章制度的核心内容。不严格按规章制度办事,该奖的不奖,该罚的不罚。这就彻底破坏了规章制度的严肃性,使规章制度失去对人们工作的约束力了。如此一来,人们还可能干好工作吗?所以,对于工作,古今中个没有关心激励一说。必须严格按规章制度办事,该奖则奖,该罚则罚。让规章制度处处彰显出它的威力;从而对人们的工作产生约束力,必须认认真真把工作干好。诸葛亮挥泪斩马谡,是著名的三国故事,马谡没有守住街亭,就得军法从事。诸葛亮能以对部下要关心爱护而不斩马谡吗?任何一个不合格的领导人,都是不会这么做的。一个团体要干好工作,必须要有规章制度的约束,一切得按规章制度办事。怎么能讲什么关心爱护,而让规章制度成为一张废纸呢?所以,对于工作,没有什么关心不关心,爱护不爱护的问题;关心爱护只能表现在日常生活上。譬如,诸葛亮斩了马谡,却向马谡保证,要照顾好他的妻儿;这就是日常生活上关心爱护的表现。诸葛亮会将这种关心爱护表现在工作上吗?如果对工作也讲关心爱护,那就是妇人之仁,根本不配当领导,是干不好工作的。

然而我们现在对政府官员的工作,根本没有应有的奖罚激励机制,缺乏利益与风险的双重激励了。利益激励,可谓出奇的多。各种优厚待遇,让老百姓对政府官员唯有羡慕不已,以至现在国家公务员考试,成了一道极具特色的风景,要千军万马过独木桥;连富二代都不想子承父业,一个劲往公务员队伍钻了。而风险激励,却难觅踪迹。人人坐了铁交椅端了铁饭碗,工作干好干坏,甚至干与不干,都没关系了。反正工作是有的,工资月月有拿的。不认真踏实干好,不作为乱作为,失职渎职,甚至以权谋私,贪污腐败了,大不了也是约谈,或党纪政务处分一下;即使引起公愤,要动“真格”的了,免职也如同带薪休假,不干工作,工资照拿,被开除,要失业,根本成为不可能的事。古今中外谁能享受这样的待遇?这真是对政府官员的工作处处表现出关心爱护了。然而这种关心爱护,让政府官员的工作毫无风险机制可言了。这样怎么还能干好工作呢?事实正是如此,由于我们现在对政府官员处处表现的是关心爱护,不管工作干得如何,工作要给他干,工资月月要发,毫无风险机制可言;导致政府官员对工作缺乏了认真负责的精神,不作为乱作为,和滥用乱用权力贪污腐败都成常态了。于是,社会管理变得软弱无力,严重的食品药品安全问题,环境污染问题等等,都出现了。让老百姓一日三餐都吃得心惊胆颤了。

可我们现在不是意识到,由于对政府官员的工作给予了种种不恰当的关心爱护,让政府官员难以认真踏实干好工作,完全应了“慈母有败子”这句俗话;现在必须要对政府官员的工作真正严管起来了,再不能施妇人之仁。却还在喊,要厚爱;连关心激励这样的奇谈怪论也出现了。这不让人莫名其妙吗?


衡阳柏坊铜矿 唐铁云 2018年12月15日
楼主:白糖开水2  时间:2018-12-29 12:03:25
靠立法勒住脱缰的野马是不可能的


《人民日报》刊登了《立法勒住脱缰的野马》一文报道:为解决超标电动自行车如脱缰的野马,成为危害道路交通安全隐患的问题,11月1日北京市正式实施《北京市非机动车管理条例》。靠这个条例,就能遏制“电动自行车市场野蛮生长”,消除“超标电动自行车如脱缰野马,成为危害道路交通安全隐患”的问题吗?

不错,政府官员必须依法依规办事,既不能不作为;也不能违法违规乱作为。这样,才能彰显法律制度的威力,使人们敬畏法律制度,遵守法律制度,生活于法律制度的规则之中。从而确保社会正常秩序,社会安宁和谐。但何为法?法律制度是用来维护社会正常秩序,保护老百姓生命财产安全,确保社会安宁和谐的。所以,凡是有利于保护老百姓权益,避免老百姓生命财产不受损害的举措,都是合法的,属于法律制度的范畴。这就不难明白,法律制度彰显的是人性,就是人情事理的结晶。所以,不同时期由于人们思想观念的不同,对一些事物的看法发生改变,法律制度就必然要处在不断的修改之中了。而作为一个心智正常的人,人情事理是应该明白的。所以,政府行政执法官员工作中的行为举止,是否符合法律制度的要求、合理合法;是在以权谋私、滥用乱用权力、执法犯法了。老百姓从人情事理的角度,就能够判断得出来;一般是不需要拿着一本法律制度书籍来对照的。政府官员在行政执法过程中,也是不需要只有一本法律制度在手,拿着法律制度的书籍,照本宣科,才能干好工作;而如果没有具体的法律制度规定,就干不好工作的。最能说明问题的是刘邦占领关中地区后,当时老百姓苦于秦朝法律的苛刻,刘邦要解民于倒悬,让老百姓从秦朝的严刑峻法中解放出来,竟然只立法三章。可他的政府官员同样将关中地区治理得有条不紊,确保了社会正常秩序,让老百姓安居乐业了。政府官员只要尊重人情事理,合情合理地处理工作中遇到的问题,是能够符合法律制度要求的;也没有人会指责以权谋私,违法办事的。制订法律制度的目的,关键在于避免政府官员在行政执法过程中以权谋私,徇私枉法;促使政府官员认真踏实干好自己的工作。有了具体的法律制度规定,就能很好地、有充分理由说明,政府官员在行政执法过程中是否违法办事了。这就促使政府官员只能规规矩矩、一丝不苟按照法律制度干好自己的工作;而不能执法犯法,徇私枉法了。哪里有没有法律制度的规定,政府官员就无法工作的呢?

而只要政府官员对工作高度负起责任,认真踏实干好,凡事按法律制度办事,如果遇到法律制度出现空白,对一些不常有的特殊情形,没有相关的法律制度时,则从人情事理的角度,合情合理地加以解决,就像刘邦的政府官员那样。从而彰显出政府的行政执法功能,是完全能够维护好社会正常秩序,确保社会安宁和谐的。政府官员对各种坏人坏事,危害社会安宁和谐、人们生命财产安全的行为进行打击,给予惩罚,从而消除这些安全隐患,确保人们生命财产的安全,谁不拍手称快;还会指责政府官员违犯法律制度办事呢?政府官员凡事都能认真踏实地干好了,就更不会出现各种危害人们生命财产安全的行为像脱缰的野马一样横行的现象了。人们为什么要设立政府?就是通过政府官员行政执法,对各种违法违规的不文明行为、尤其危害人们生命财产安全的坏人坏事,用法律制度的武器进行打击。从而树立起法律制度的威严,使人们只能生活于法律制度的规则之中,不能干、也不敢干各种违法违规的不文明行为,尤其危害他人生命安全的事。这就可想而知,在一个正常的社会里,怎么会出现各种危害人们生命财产安全的行为像脱缰的野马一样横行的现象呢?只有在政府行政执法功能减退,政府行政执法官员根本没有履行好自己的职责,执法犯法,徇私枉法等等成了常态;使法律制度失去其庄严神圣,人们不信法、不守法了的情况下,才可能出现这样的怪事的。因为人们不信法不守法是极不正常的现象,在一个正常的社会里,是根本不会出现的。看封建专制王朝都过去百多年了,中国的老百姓遇到各种不平之事时,开口背口还是:有王法吗?

我们现在不仅老百姓、各行各业的违法违规行为,都有点像脱缰的野马一样横行,人们普遍不信法、不守法了。于是有了严重的食品药品安全问题,环境污染问题,道路交通安全问题等等。这原因关键在,政府行政执法官员缺乏了应有的工作责任心,没有对工作高度负起责任,恪尽职守,认认真真把自己的工作干好;而且还执法犯法,以权谋私,徇私枉法,随意将法律制度架空、扭曲,为权执法,为钱执法,法律制度对自己有利时,就加倍实行;自己无利可图时,就束之高阁不实行。看确保几亿农民工权益,切切实实关乎人权的《劳动法》,出台有两十多年了,至今得到很好地实行了吗?最低工资制度,喊得震天价响,又真正得到实行了吗?这样一来,严重损害了法律制度的庄严神圣,破坏了法律制度对人们违法违规行为的约束力。人们当然要不信法、不守法;在二十一世纪的今天,人们念念不忘的,还是过去的王法了。

这就不能明白,为了消除“超标电动自行车如脱缰的野马,成为道路交通安全隐患”的问题,北京市出台《北京市非机动车管理条例》,就能真正产生效果,解决好超标电动自行车带来的道路交通安全问题吗?“严格控制不符合国家标准的电动自行车流入”,不符合国家标准的电动自行车,居然能够堂而皇之的生产;北京市仅靠这个《条例》,就能够很好地控制不符合国家标准的电动自行车流入了?尤其用三年时间将超标电动自行车淘汰掉,完全可以肯定地说,是做不到的。只要看看中国式过马路这道别样的风景,就应该知道,当今中国社会的种种问题,根本不是法律制度不健全的事。


衡阳柏坊铜矿 唐铁云 2018年12月16日
楼主:白糖开水2  时间:2018-12-29 12:03:25
官员为何不习惯于监督?


行为日久成习惯。这是必然的事。穷乡僻壤的乡下孩子,到了上学年龄,家离学校有好几里路,每天清晨也得从床上爬起来,急急忙忙吃下母亲为他准备好的早餐,背起书包上学去读书。山高路远,羊肠小道,还有悬崖峭壁,掉下去就是万丈深渊;遇上下雨天,更是道路泥泞,一不小心就会摔倒;而到了数九寒冬,路面就结了冰,只能小心翼翼移动瑟瑟发抖的身子慢慢前行了。到了学校门口,就像完成了一次万里长征。这在城里孩子看来,简直是不可想像的灾难,无法接受的事了。可这些乡下孩子,寒来暑往,几乎天天行走在这样艰难的路上,无论父母还是自己,都能坦然地接受,丝毫不觉得怎样难过,照样在学校跳跳蹦蹦,和同学们玩得开心快乐。为什么?习惯了。把自己面对的苦难当成了生活的一部分,习以为常了。难怪心理学上有这么一个定律:一个人在别人设定的情景下生活,时间一久,哪怕这种情景如何不合理、不人道,他也会安之若素,不会反感自己是个受害者了。何况我们每个人天天要面对的工作和生活,怎么会出现不习惯,不能正确对待,坦然接受的事呢?

《人民日报》刊登的《让监督与被监督都成为习惯》的文章说:“对这样的‘常态’不习惯、不认可、不接受,行动上出现偏差。比如有的党员干部认为监督就是代表着不信任,受监督就是没自由,因此不愿接受监督;有的监督者只想着明哲保身,监督下级怕丢选票,监督同级怕伤和气,监督上级怕穿小鞋......”这些显然属于很不正常和现象。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呢?

监督只能是主人的事。譬如一个股份制企业,经营管理者的工作就必须要受到监督。否则,企业经营管理者就可能利用手中的权力,搞短期行为,损害企业的长远利益;尤其还会乱作为,以权谋私,贪污腐败,赤裸裸侵吞企业资产;;和不作为,对工作不负责任,导致企业经营管理软弱无力,生产效率低下。谁来监督企业经营管理者的工作?只能是企业的主人——股东、尤其大股东。因为企业经营管理好坏,效益高低,真正关系的是企业股东、尤其大股东的利害得失。企业经营管理搞得好,生产效益高,获利的是他们;企业经营管理没搞好,生产效益差,造成亏损,同样要他们来承担。只有他们才会高度重视企业的经营管理工作,切切实实行使好对企业经营管理的监督职责,严格地要求约束企业的经营管理者只能干好工作,而绝不会允许他不干好工作。所以无论中国外国,在股份制企业中,用来监督企业经营管理的董事会,董事、董事长无不是企业的股东、大股东。像我们现在的国有企业,由于经营管理缺乏了必要的监督,软弱无力,导致生产效率低下;为了加强企业的经营管理,学别人成立董事会,强化对企业经营管理的监督。可我们的企业董事会董事、董事长,却是由政府相关部门委任的。坐铁交椅端铁饭碗,月月工资照拿,企业经营管理好坏,并不真正关系他们个人的利害得失,充其量不过是多拿或少拿点奖金而已;就很难真正负起对企业经营管理监督的责任。严格地要求约束企业经营管理者对工作高度负起责任,只能干好企业经营管理工作,而不会允许他不干好企业的经营管理工作;甚至还会与企业经营管理者沆瀣一气,结成同盟,合伙干侵吞企业财产,挖企业墙角的事了。

对政府官员工作的监督,则是国家主人——人民大众的事。因为政府官员是为人民大众工作,政府行政管理搞好搞坏,政绩如何,真正关系的是人民大众的利害得失。政府官员恪尽职守,认真踏实干好了自己的工作,确保社会秩序井然,安宁和谐,老百姓就能安安心心过日子;而如果政府官员不认真踏实干好自己的工作,甚至还以权谋私,贪污腐败,导致社会管理一团糟;到处是坑蒙拐骗,尤其有严重的食品药品安全问题,环境污染问题,让老百姓一日三餐也要吃得提心吊胆,吃亏的就是老百姓了。只有人民大众才会高度重视政府官员的工作,严格地要求约束政府官员只能干好工作,而不会允许政府官员不干好工作;尤其以权谋私,贪污腐败等等。

人民大众如何监督政府官员的工作?一是通过选举政府一把手,将政府一把手的政治命运掌握在人民大众手中。这样,政府一把手就戴上了人民大众的紧箍咒;如果政府政绩不能让人民大众满意,就随时有被人民大众赶下台的风险了。这就能促使政府一把手必须严格要求约束好政府官员的工作,绝不允许他们不干好工作了。同时,人民大众选举出自己的代表,组成人民代表大会,代替自己监督政府官员、尤其政府一把手的日常工作。为什么人民大众要选举出自己的代表,来代替自己监督政府官员、尤其政府一把手的日常工作?作为老百姓都要养家糊口,为生活奔波,是拿不出时间与精力来监督政府官员、尤其政府一把手的日常工作的。人民大众选举出来的代表,就能切实监督好政府官员、尤其政府一把手的工作了?因为他们是人民大众选举出来的,如果他们不认真踏实为人民大众行使好监督权力,履行好监督职责,切实监督好政府官员、尤其政府一把手的工作,人民大众则会用选票赶他们下台。这样,他们头上同样戴上了人民大众的紧箍咒,就只能认真踏实为人民大众履行好监督职责,切实监督好政府官员、尤其政府一把手的工作了。这样双管齐下,政府官员、尤其政府一把手的工作,就有了真正有效的监督了。

然而看看我们现在,政府一把手是上级委任的。他的政治命运根本没有掌握在人民大众手中。于是,工作干好干坏,政府政绩如何,职务稳如泰山,那把交椅坐定了。这样,他怎么还会严格地要求约束政府官员的工作,绝不允许他们不干好工作呢?同时,现在的人民代表也不是人民大众选举出来的,他们的政治命运同样没有掌握在人民大众手中。这又怎么能保证他们必须为人民大众履行好监督职责,切实监督好政府官员、尤其政府一把手的工作呢?如此一来,监督者不仅难以行使好自己的权力,切实履行好监督职责;现实中反而是,将对政府官员、尤其政府一把手的监督,弄成了为政府行政出谋划策,干提意见建议之类的工作了。这样,监督者哪里还可能形成监督的习惯呢?而作为被监督的政府官员、尤其政府一把手,平时的工作根本没有真正受到什么监督;这又怎么可能形成被监督的习惯呢?


衡阳柏坊铜矿 唐铁云 2018年12月27日
楼主:白糖开水2  时间:2018-12-29 12:03:25
工作不能靠“晒”


《湖南日报》刊登了《晒出立竿见影的效果》一文说:“这一晒,晒出了环保督察立竿见影的效果。”这一现象令人深思,也发人深醒。

“把群众信访举报件拿到党报上登,放在太阳下晒”,“有关单位和负责人闻风而动。”这就有点不正常了。政府部门是干什么的?自己职责范围内的事,必须无条件干好;环保部门就应该管好环保工作。这是绝对的。为官一任造福一方,在其位谋其政,地方上无论大大小小的环境污染问题,政府环保部门都应该及时迅速地加以解决好;这是义不容辞的责任。怎么能将群众信访举报件拿到党报上登出来,放在阳光下晒,才闻风而动呢?

而将群众的信访举报件拿到党报上晒出来,有关部门闻风而动,立即行为起来,各种环境污染问题迅速得到解决,晒出了立竿见影的效果。也说明现在严重的环境污染,其实并不是什么难以解决的问题;原因关键在于,地方政府有关部门行政执法官员工作缺乏动力,责任心不强,平时没有认真负起责任,扎扎实实把自己的本职工作做到位;凡事按国家政策法令办理,从源头上杜绝,将各种环境污染问题消灭在萌芽状态,以至于千里之堤毁于蚁穴,癣疥之疾长成了心腹之患,才有了现在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如果地方政府环保部门官员平时工作认真负起了责任,踏踏实实干好,一切按国家政策法令规章制度办理了;那些不合法规要求的企业根本就不可能投产,各种偷排乱排现象,也不可能出现。这又怎么会有今天这样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呢?

人们工作的动力,关键靠什么?无论谁,工作都是利益的驱使,工作能从中获利。可以说,无利可图时,是没有人会认真踏实工作的。道理很简单,哪个企业员工,不发工资会天天照常上班,哪个政府官员没有待遇享受,一日三餐还要自掏腰包,会坐到办公室办公?天底下有这样的超人吗?说到底,人们干工作是生活的需要;通过工作,解决自己及家人日常衣食住行的生活问题。所以过去的财主人家,家财万贯,良田千顷,根本不需要考虑一家人日常衣食住行的生活问题时,就不仅自己的土地要租给别人耕种,连自己饮食起居的日常生活,也要请丫环保姆侍候,要过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日子,根本不愿从事任何工作了。这就不难明白,人们工作的动力,关键是为了解决自己和家人日常衣食住行的生活问题。如果丝毫无关日常生活之所需,对自己来说就是多余的事,是没有人会认真踏实一定要干好的。

正因为此,古今中外各行各业雇用员工工作,都不会给铁饭碗端的。不干好工作,开除是绝对无疑的。因为一端上铁饭碗,无论工作干好干坏,干与不干,饭碗丢不了,工资就月月有拿了。这样,他和家人日常衣食住行的生活问题,就有了保障;工作是解决日常生活问题的动力,也就没有了。工作积极性责任心必然就要锐减了。所以,现在连最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他们能够给国民提供最低生活保障待遇,却不会保证每个人工作的权利。要允许一定的失业率,用失业的风险机制来激励人们的工作动力,调动起人们干好工作的积极性责任心。

这就不难明白,现在政府官员普遍存在工作缺乏动力,责任心不强,根本原因在于他们端了铁饭碗,坐了铁交椅;工作干好干坏,干与不干没关系了。反正工作总是有的,工资月月有拿的。一个人处于如此宽松的工作环境中,谁还会在乎工作干得如何呢。干工作又不是上楼台馆所,吃喝玩乐;而且行政执法工作踏踏实实干一丝不苟地干,还大多是要得罪人的事。既然工作干好干坏干与不干没关系,反正自己一个月工资少不了;不需要考虑工作不干好,要丢饭碗,而失业就意味自己和家人日常衣食住行的生活要成问题。为什么还要一根筋死心眼去认真踏实干这费力不讨好的工作呢?

所以,要激发政府官员的工作动力,调动起他们的工作积极性责任心,促使他们认真踏实把自己的本职工作干好;从而避免各种社会矛盾、问题丛生。让老百姓不再为食品药品安全问题,环境污染问题发愁,更没有坑蒙拐骗的歪风邪气,社会安宁和谐,人们能够开开心心过日子。关键还在于,要打破政府官员的铁交椅铁饭碗制度。

靠“晒”激发政府官员的工作动力,调动起他们的工作积极性责任心,这是不靠谱的。政府官员的本职工作,是必须无条件要干好的。哪有需要上级巡视组给他们查找问题,并反馈给他们后,才能干好工作的事?古今中外,有这样的工作法吗?何况巡视组到下面来巡视,不说是走马观花,雾里看花,再怎么认真负责,也是不可能把所有问题都查过遍的。其实,能够发现的问题,不说是冰山一角,充其量也只能是其中的一小部分而已。俗话说,县官不如现管,自己的事,自己不知道,需要上级巡视组来帮自己查找吗?这样,查出来的问题,我就整改;没有发现的问题,我就会照样视而不见。这能干好工作吗?而且,你查找出了问题,拿到党报上登出来,不好意思了,立即整改。但长此以往,还有这样的效果吗?譬如一个人做贼,第一次被发现让人知道了,他是恨不得地上有条缝立即钻进去,真是没脸见人了。但他的偷盗行为不断被人发现,让人们知道的次数多了,他还会不好意思,觉得没脸见人吗?这时,他就习以为常,一点也不会觉得不好意思了;还可能会把自己的偷盗行为当本事,洋洋自得呢。



衡阳柏坊铜矿 唐铁云 2018年12月28日

楼主:白糖开水2

字数:11452

帖子分类:关天茶舍

发表时间:2018-12-16 04:06:01

更新时间:2018-12-29 12:03:25

评论数:6条评论

帖子来源:天涯  访问原帖

下载地址:TXT下载

 

推荐帖子

热门帖子

随机帖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