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水读 >  天涯 >  关天茶舍 >  龙永图:暂且不要讨论中国崛起,先问问三个关键问题(转载)(转载)

龙永图:暂且不要讨论中国崛起,先问问三个关键问题(转载)(转载)

楼主:北雁南飞1234  时间:2019-01-04 14:41:39
龙永图:暂且不要讨论中国崛起,先问问三个关键问题(转载)

(牛弹琴按:龙永图先生曾担任国家外经贸部副部长、代表中国主持复关及入世谈判;在国人中,他算是非常懂西方的。最近,他的外孙女儿也去美国留学了。他说:

我原来一直不太同意我们送自己的孩子到美国去接受教育,但我的外孙女去年就到了美国, 那种内在的力量是我们都抗拒不了的。)


从我送外孙女去美国谈谈中国的教育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中国经济有了很大发展,到2010年,我们的经济总量超过日本,成为第二大经济体。当时,全球媒体都在热议,什么时候中国经济的总量会超过美国?

这时,澳大利亚的一家报纸发表了一篇文章,说我们暂且不要讨论中国的经济总量什么时候能够超过美国,先问问另外三个“什么时候”。

第一,什么时候全球的精英会把孩子送到中国留学,而不是像今天都把他们的孩子送到美国、欧洲留学?

第二,什么时候全球的年轻人会最欣赏中国的电影、文化、书籍,而不是像今天他们最喜欢的是美国、欧洲的电影、书籍、音乐?

第三,什么时候全球的消费者在选择产品的时候,会首选中国的品牌?

这“三问”确实打中了中国的要害。特别是第一个问题,欧美教育能够吸引全球人士到他们国家学习,说明了全球精英对他们教育内在价值的认同,包括中国政府职员。我原来一直不太同意我们送自己的孩子到美国去接受教育,但我的外孙女去年就到了美国,那种内在的力量是我们都抗拒不了的。这“三问”说明,在讨论中国的经济时,一些理智的人士已经开始考虑中国以教育为核心的软实力了。而我从多年的工作生涯中也确实感到,教育的问题不仅仅关乎教育,还关乎我们整个国家的竞争力。这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一)

在解决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问题时,教育发挥着根本性的作用。

现在,国内经济社会发展中面临着一些重大问题:

一是经济转型问题,问题的核心是把过去对经济增长数量的关注转移到经济发展的质量上来,而质量的问题,说到底是要整个国家形成一种以人为核心的发展目标的价值认同。过去我们说某个地方的经济质量好不好,是看它的GDP;现在要看经济增长了以后,老百姓是不是得到了真正的好处。过去提到提高城镇化就是盖房子,现在的城镇化是要提高人的生活质量。所以我们经济转型核心的问题,就是要形成以人为本的经济发展模式,这时候,专注于人的发展的教育就显得尤为重要。

我们面临的第二大的问题是创新 。不久前,美国的报纸都在讨论,为什么中国出不了乔布斯。他们认为最大的问题是中国的教育不鼓励创新,不鼓励独立自由的思维。如果教育出的孩子没有创新的能力、创新的思维,我国的创新是不可持续的,只能搞一些表面文章,一阵风就过去了;或者是只能在少数尖端的、国家投入了大量资金的领域实现少数创新,而不能实现全民创新。对此,教育承担着极大的历史性责任。

我们面临的第三个问题是建立正常的政商关系 。这看起来和教育不相关,实际上有着很深刻的关系。我们应该真正培养起一种平等的意识,让我们的孩子不再追求高高在上的做官的感觉,使孩子知道不是有钱就高人一等。

我们的孩子从小最愿意当班长、中队长、大队长,而且为了当中队长、大队长不惜让家长跟老师搞好关系,甚至采取一些不正常的办法。而在西方发达国家,平等意识深入人心。很多年前我到新西兰访问,新西兰的大使到机场接我,他说:“很抱歉,您再等一下,我还要接我们的副总理。”等了一会儿,新西兰副总理自己一个人背着包,和大家一起走出通道。大使走上去迎接,副总理说:“还要麻烦你给我看着包,我要去取行李!”拿到大行李准备乘车,外面只有一个司机等着他。

像这样的例子不是孤立的。去年参加博鳌论坛,论坛结束后,我跟美国驻华大使说待会儿飞机上见,因为我想他肯定是和我们一起坐头等舱的。结果上了飞机,这位大使带着美国的一些大亨们,全部坐的经济舱。这就是美国,不超过规定时间你不能坐商务舱。

所以,如果教育能帮助孩子们树立民主、平等的意识,这会对解决中国的官场文化、政治文化具有非常深刻的意义。

(二)

在提高国家软实力方面,教育可以有哪些作为?

我们的软实力问题很大部分反映在我们的话语权上。我们一再抱怨中国的话语权与综合国力不相称,这正说明我们的软实力存在严重问题。

我们过去没有话语权,首先是因为我们的观念有问题。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我在联合国工作,因为联合国的会议很多,所以即使是我们这些刚毕业没多久的年轻外交官也被分配到一些会场上,代表中国表态,表态就是话语权。当时我们都不知道怎么表态,只记住几条原则,比如其他发展中国家同意的,我们就同意,他们反对的就反对,没有自己的判断。

还有以前在各种国际会议上,凡是碰到西方发达国家提出要提高保护环境的标准,我们自然就会抵触。当时我们想,你们搞了几十年的工业化,把经济发展起来了,现在我们发展中国家刚要发展,你就提出环保标准要提高,这是陷阱,这是骗局,我们不能同意。现在想想真是荒唐。我们这几年吃了很多环境的亏,北京连续五十多天的雾霾。我们现在才知道,保护环境不是为别人,而是为了自己。

这些问题全是我们观念上的问题。过去,我们从短期的利益出发来表达观点,话语权越多,对国家的形象和名声造成的损失就越大。所以增强软实力的核心问题在于,要以怎样的观点来看待世界,看待自己。在教育中,从小培养孩子们对世界正确的认识,才能使我们在发展中获得更多的话语权,提高自己的地位。

结合中国的基本国情,我还想在培养孩子的问题上特别强调几点:

一是培养孩子的诚信 。不说谎是基本底线,但是我们今天的孩子没有几个不说谎的。我弟弟的孩子在美国出生,在美国受教育,他和国内同龄的孩子在一起,别人会嘲笑他是“傻老美”――不会见风使舵,不会说假话,傻。我们的孩子精得很,看什么人说什么话。

这是谁培养的?家长培养的,教师培养的,学校大环境培养的。一个家长突然接到老板、上司的电话,他明明在公园游玩,却当着孩子的面公然说自己很忙,这才是一个电话,以后会有十个、二十个电话,慢慢地,你说孩子的诚信哪去了?

在国际交往中,外国人最怕我们撒谎、不诚信。我在和美国几任谈判代表谈判时,不管谈得好不好,坚守的底线是绝对不欺骗。后来我们谈判成功了,很多美国代表到中国来访问,他们都会对我说:“龙先生,你有时候很强硬,今天之所以我们还能成为朋友,是因为那么多年来你从来没骗过我们,这是我们最欣赏你的。”

去年我参加中美的一个会谈,当时基辛格就谈道:“中美两国要建立一个长久的关系,最重要的是建立互信,而建立互信的基础是你们不再骗我们。”这话讲的是很尖锐的。我们扪心自问,有的时候做得真不是很好。所以,我觉得教育就要贯穿诚信这一最基本的道理。

二是培养责任感 , 这是培养优秀社会公民最核心的问题。中国在入世的时候,对全世界承诺遵守经济贸易规则,所以世界各国都把中国当成市场经济俱乐部的成员,开始贸易往来。但是这种关系是很脆弱的,一旦中国对这种承诺放松了,我们很可能会失去国际的信任。要使中国成为一个负责任的大国,这样在国际上才会有政治的公信力。

有一次,我到日内瓦的一个公园散步。我到公共厕所去,发现有一个八九岁的男孩在厕所里面“玩”,我当时想小孩真调皮,怎么玩到厕所里来了。等我走出厕所,一位40来岁的中年妇女就着急地迎上来问:“先生,我的孩子上厕所,进去20分钟了还没有出来,不知道什么原因,你能不能帮我去看看?”我进去一看,小孩正急得满头大汗,我问:“你在干什么?”他说:“我上完厕所以后,不知道怎么冲水。”原来冲水马桶是新式的,他没见过,为了冲水,在里面折腾了二十分钟。我帮他冲掉以后,他抱着我,说了很多次谢谢。我非常感动,这就是责任心,是他所受的教育带给他的,我想,这个孩子将来一定是一个很能担当的人。

其实我们中国的小孩也可以做到这一点。我的一位同事从小就把孩子带到瑞士,这孩子就有一种国内孩子没有的责任感。有一次中国代表团到日内瓦去谈判,休息的时候到河上去划船,把孩子也带上了。有两位老兄喝完可乐以后,顺手把可乐瓶丢到身后。这个小孩看见后,一下子脸变得煞白,认为这是对环境的破坏。因为在不同的环境里成长,中国孩子也有了强烈的责任感,这都是教育的问题。

作为一个搞经济的人,我就是从以上角度来看待好的教育对中国经济持续发展和对社会长治久安的最基本意义。中国这样一个大国,竟然有那么多人离开自己的国家,那么多家庭付出了沉重的代价。 所以教育问题涉及很多人,涉及很多方面,涉及国家的未来。真正把教育放在第一位很不容易,希望更多的人去探索、去努力。


《当代教育家》2016年第6期 龙永图 文

楼主:北雁南飞1234  时间:2019-01-04 14:41:39
提出 @驴吃萝卜不吃葱 2018-12-28 20:41:24
制度不变,何谈教育改变?都老胡涂了。
-----------------------------
你没有看清楚,龙永图只是提了一些教育中的一些问题,并没有提要改变教育的问题。

其实,这些问题钱学森早就提出过,现在称为“钱学森之问”:“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的人才?”

他们只是提出了病象,并没有提出解决的药方。

但事情是明摆着的。

所以,中国的那些反对民主自由等人类核心价值的人,一听有人提出中国教育中的这些弊病时,甚至只看到影子,人家还木开口,就捕风捉影,大叫:”有些没头脑和不高兴们好像又盯上了中国的教育事业,说什么中国的教育体系培养不出真正的人才,总之一句话,这都是体 制 问 题 民 主 问 题“。

这些人,反对社会变革,已过敏到了神经质的程度。
楼主:北雁南飞1234  时间:2019-01-04 14:41:39
@纳兰狗剩0 2018-12-30 12:26:40
这三个问题解决了,那还叫“崛起?”那是已然独步于巅峰绝顶了
-----------------------------
按三个代表的理论家,始终代表……,这些问题早就要解决的。
楼主:北雁南飞1234  时间:2019-01-04 14:41:39
有件事使我也感到,钱学森在科学院的群众关系不好,可能是得罪的人太多:

1995年何祚庥反伪科学,矛头直指钱先生,内部号召签名,一下子就有一个连以上的人签名,其中搞两弹的骨干而成为院士的绝大多数学者都参加了!

而钱学森在文革中期,钱三强倒下后,被毛、周、聂指定为两弹科研的总管。
楼主:北雁南飞1234  时间:2019-01-04 14:41:39
@pangxie1975 2019-01-01 20:11:55
本人的判断是中国会永远会落后于世界,性格中天生不带种,没有任何崛起之可能性……
-----------------------------
没这么悲观吧。

人类发展到这一步:全人类的生理结构、智力水平,都是相同的,社会发展的内在规律也是相同的(尽管很难发现并无法控制):因而人类的价值观也是相通的。

加之信息技术、交通技术的完善,使地球连成了地球村,各国相互溶合是一种不可阻碍的潮流。

中国怎么会永远落后呢!
楼主:北雁南飞1234  时间:2019-01-04 14:41:39
@ziyoucaomin 2019-01-02 13:47:34
中国怎么会永远落后呢!
……………………
夸张性的修辞手法而已,何必较真。他说的意思是,中国这样的水平,还差得远呢
-----------------------------
现在,对中国前途的看法,两种观点对抗严重,用词的稍有不当,容易被落下口实。想吃人血馒头的人太多,容易被他们利用。
楼主:北雁南飞1234  时间:2019-01-04 14:41:39
北雁南飞1234 @我
@irene_seeworld 2019-01-02 15:38:25这些往事才是龙永图送外孙女去美国的深层原因
-----------------------------
@irene_seeworld 2019-01-02 21:04:50
看不懂!
是不是说龙对中国入世谈判贡献很大,但又由于人事关系
====================
可能意思是与老美家走得太近了,虽然促成了入世,但却不敢重用。越级或许只是一个借口。
入世那一段往事,我也在研究……有意思的是美方促成入世的格林伯格,似乎在老美家混得也不怎么样?AIG后来还差点和雷曼一起破产,最后还算政府救市。
或许说明,中美之间的竞争与斗争,从来都没停止过。所以很多人都不希......
-----------------------------
同意中国迟早能崛起的观点。

问题是什么是崛起,崛起的标准是什么?

特别是,崛起的方法、手段和途经是什么?
楼主:北雁南飞1234  时间:2019-01-04 14:41:39
在我看起来,中国早就崛起了,不是吗?

中国是联合国的常任理事国,而且有一票否决权权。这是日本、德国和印度等等,做梦想得都得不到的。

在国际事务中,如果中国再有权,别的国家还要不要活?
楼主:北雁南飞1234  时间:2019-01-04 14:41:39
@北雁南飞1234 2019-01-03 09:28:44
在我看起来,中国早就崛起了,不是吗?
中国是联合国的常任理事国,而且有一票否决权权。这是日本、德国和印度等等,做梦想得都得不到的。
在国际事务中,如果中国再有权,别的国家还要不要活?
-----------------------------
@回形镳 2019-01-03 10:05:24
中国不过在恢复历史的常态而已。
是什么样、怎么样的国家,时间会去说明的。
不必太过操心。
-----------------------------
恢复历史的(包括现实的)常态,最好!

记得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中国有一场有学术深度的、少带政治性的、老毛也关注的学术讨论——关于美学的争论。讨论中,有位美学家,记得好像是朱光潜先生说,标准常态的东西最美。以人为例,高矮胖瘦以适中为美,五官的形状、位置的搭配以常态标准为美。

拿鼻子来说,太高太低都不好看,颜色也是。我的一个邻近,是个红鼻子,虽有特色,就是不好看,那么,蓝鼻子、黑鼻子、白鼻子,就好看吗,也不好看。最美的鼻子应该是最普通的、最常态的鼻子。
楼主:北雁南飞1234  时间:2019-01-04 14:41:39
向松祚:中国面临四十年未有之大变局 (万里云 2018-12-18 向松祚演讲 )

以下是向松祚的演讲视频和文字稿


一、2018中国有三个严重误判
1.经济下行

2018年我们可以说是非比寻常的一年,这一年发生了太多太多的大事。但是最主要的是什么?——2018中国经济下行。

今年下行到什么程度呢?

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是6.5%。但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机构的研究小组,他们内部发布的报告是:到目前为止,中国GDP的增长数据为1.67%。而另外一种测算显示数据为负。

当然在这里我们不去讨论这个测算是正确还是错误,也不讲应该相信哪个数据,但是今年中国在这件事情上出现了严重的误判。

2.中美贸易战

中美贸易战我们有没有误判?我们有没有低估?现在中美贸易战快过去一年了,我们回忆一下年初主流媒体的言论:中美贸易战,美国人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中国必胜;中国要打下去,一定是大打大赢,中打中赢,小打小赢。

曾经说过这些话的主流媒体都去哪了?说到底,到目前为止,我们对中美贸易摩擦,对中美贸易战的形势的判断,对国际形势的判断,存在很大的误区,这值得我们去深刻的反思。

实际上现在中美的贸易摩擦贸易战已经不是贸易战,不是经济战,是中美两国之间价值观的严重的冲突。

可以完全肯定地说,中美关系现在走在一个十字路口,中美关系现在面临巨大的历史考验,我想现在还没有找到一个真正妥善的办法。

大家最近注意到:华为孟晚舟CFO孟晚舟在温哥华被扣。BBC等媒体都在报道美国的盟国全面围堵华为,这说明什么?这不是简单的贸易和经济的问题。

我们过去有一句话说中国经济增长的战略机遇期,现在的战略机遇期还存不存在?我个人觉得我们现在国际的战略机遇期正在快速的消退。

3.民营企业遭受重创

从各种数据中我们发现,民间投资,民营企业的投资大幅放缓,民营企业家的信心遭受重创。

从年初开始消灭私有制、民营经济退场论等各种说法甚嚣尘上,直到今年11月1号,国家领导人才专门召开会议。有些人的说法是现在经济不行了,又在开始讨好民营企业。

所以中国经济的下行,中国经济面临的压力,包括中美贸易战的日益的恶化。我们要反思做错了什么,我们要反思真正提振中国经济,要真正的让中国经济能够持续稳定的增长,我们应该做什么?

二、我们现在面临的5个问题
我们现在面临的问题主要是自己的问题,却有很多东西讲的轻描淡写。

1.经济转型中的错误倾向

我们经济下行是一个长期的下行,这本来是没有太大问题的。但是大家注意到,我们现在是依靠消费和第三产业,两者占到GDP增长的78.5%。

按照我们官方的说法说这是好事:经济转型已经取得成功,过去我们依靠投资,依靠出口,现在已经是依靠消费和第三产业,听起来好像有道理。

但是大家要看到,在我们这样一个国家,投资大幅度的放缓,依靠消费,我们还能够维持经济的稳定吗?

这本身一方面可能是一个好消息,但是更重要的可能是一个不好的消息。

过去40年,改革开放40年,我们有过5次的消费浪潮,第1次是解决温饱,第2次是新三大件,第3次是信息消费,第4次是汽车,第5次是房地产。

但是现在这样的5次的消费浪潮,大家可以看到,基本上都已经处在一个尾声,汽车的消费在大幅度下降,房地产的消费也在大幅度的下降,所以我们现在面临巨大的问题。

2.金融风险加剧

在经济下行的同时,金融风险加剧,大幅引资银行急剧的萎缩,大量媒体讲:以前政策考虑不周、缺乏协调、执行偏离、强监管效应叠加导致了信用的紧缩,这当然是重要的原因,但是其实这并非是最深层次的原因。

我们看到直接融资的市场,债券融资也好,股票融资也好,在今年都是被腰斩,更多的是违约。10月份以前,前三季度企业债的违约已经超过1000个亿。

按照官方的数据,企业债的违约今年会超过1200亿,还有大量企业的破产,现在的企业是成片的倒下,国有企业也倒下了。

渤海钢铁,这是我们伟大的世界500强。在它倒下时,它的负债余额1920个亿,实际上它的负债余额可能达到2800亿。

地方债务,也是我们金融市场非常大的一个麻烦。

国家审计署说是17.8万亿,人大财经委的副主任贺铿先生说是40万亿还不止,超过40万亿,而且没有一个地方政府想还债。

3.股市下跌

我认为股市的春天还早着,大家可以看一看,现在股市的下跌只有1929年华尔街的崩盘可以与此相提并论。大多数股票跌到80%,跌去90%。

我们今天要反思的一个问题是股市之痛到底痛在哪里?

有人骂证监会,骂刘主席,骂这骂那,我认为是骂错了对象。监管政策不合适,监管政策可能不到位。股市的政策面不到位,可能是重要原因,但不是关键原因。

看看我们的利润结构,银行板块和房地产两个板块拿走全部利润2/3,1444家中小板的上市公司利润比不上一个办工商银行,这样的股市,它怎么可能成为牛市呢?

我们买股票主要是买公司的利润,企业的利润,不是靠消息炒作。耶鲁大学的教授罗伯特希勒说:股市短期不是经济的权益表,但长期一定是。

10月19号连续出台了那么多条的政策,刘鹤副总理甚至亲自牵头喊话,现在怎么样?上个礼拜五又跌破2600,始终在2600左右,股市的春天什么时候到来?

所以我想这个股市如此的糟糕,只能说明一个问题,中国实体经济相当麻烦。

4.金融业脱实向虚

大家知道中国经济的下行,说到底是我们过去这种扩张的模式,增长的方式,发展的这种思维出现重大的问题:脱实向虚,这是前任央行行长周小川行长讲的。

现在我们的金融风险是什么?隐蔽性、复杂性、突发性、传染性、危害性,结构失衡问题突出,违法、违规现象丛生。既要防止黑天鹅,又要防止灰犀牛。

有一个记者问周行长说,周行长,你说的黑天鹅在哪里?黑天鹅是哪几个?周行长笑而不答。

黑天鹅在你身边,那么多融资骗局是不是黑天鹅?但你看不见。

灰犀牛呢?灰犀牛随时发生,区块链、B圈,是不是黑天鹅?房地产就是最大的灰犀牛。

所以我们这种脱实向虚,在中国的表现太多了,总而言之就是套利。

去年在全国金融工作会议上,总书记和总理严厉的批评中国的金融业,说你们是自娱自乐,脱实向虚,金融乱象丛生,触目惊心。

除了这些金融套利以外,大量的企业拿了钱去干嘛?不是去搞主业。过去十年,IPO定增差不多9万多亿,9万多亿,40%拿去干嘛?拿去炒股票、炒期货,参股金融公司,并没有拿去搞主业,上市公司这样能好吗?

我也认识不少上市公司的创始人和老板。坦率的说,相当一些股权质押的资金并没有拿去真正搞他的主业,都去干嘛了?都去玩虚的:买理财,买房子。

官方公布的数据,我们上市公司买投机性买房,就是1万多、一两万个亿。所以中国经济全部都是玩虚的,全部都是靠杠杆加杠杆。

2019年开始,中国就走上了这个不归路,杠杆率急剧飙升。我们现在企业的杠杆率是美国的平均的杠杆率的三倍,日本的两倍。企业的负债率,非金融企业的负债率全球最高。

5.短期货币政策不能解决根本问题

现在经济下行压力巨大,于是政府又把老一套拿出来了:货币政策宽松,信贷政策激进,财政政策宽松,资本政策激进。

这些政策能够解决中国的根本问题吗?我们今年的货币政策不是不宽松,今年我们释放4万亿流动性,对冲叫中期借款便利,释放2.3万亿,2.3万亿乘以货币也是十几万亿。

信贷政策射出来“三支箭”,号称“易行长三支箭”。第一支箭是贷款,第二支箭是发债,第三支箭解决股权质押。

所以我们现在的问题,大家要反思,我们这样的政策,能够解决我们深层次的问题吗?

资本市场出台了那么多条政策,我看不是真正管用,10月19号到现在两个月了,能管用吗?这难道不值得我们去认真反思,我们到底经济的问题在哪里?

所以我反思的结论是:我们现在中国经济的问题已经不是这个速度的问题,数量的问题,它是一个质量的问题。

“十九大”报告写的好,十八届三中全会也写得非常好,可惜我们很多没有落实。我们中国结构的问题,“十九大”讲的“六大不平衡”,其实更多的是不充分的。

而且我这里讲信贷货币财政政策短期调整,无法从根本上解决上述“不平衡、不充分”发展的问题。

三、必须要实施三项实质性改革
说到底:我们目前仍然没有跳出旧的政策框架和思维方式,能否转型升级成功,关键是看民营企业的活力,关键是看政策能否激发企业家的创新活力。

大家看一看民营企业真正面临的核心问题,不是融资难、融资贵。根本的问题是什么?害怕政策的不确定性,害怕政府不守信用。

所以现在要解决企业相互拖欠的问题,首先是要解决政府拖欠企业,国有企业拖欠民营企业,大的民营企业拖欠小的民营企业的问题,三大成本的持续上涨,所以减税降幅是首要的诉求。

在这个大的背景下,我的基本结论是“短期的这些货币信贷政策根本解决不了问题。

中国的经济要真正的持续的稳定的增长,要走出今天面临的困境,必须要实施这三项实质性的改革。

我把这三项改革把它概括成为叫税改、政改、国改。

减税降负,那怎么才能减税降负呢?必须要把政府的结构精简,人员要大幅裁掉。政府要精简,政府的开支要下降,就必须要实施政治体制的改革。

北京大学的周其仁教授一直讲:中国最大的问题是社会治理成本太高,社会治理成本太高。

还有政改,以及国家治理体系的改革。当然还有一项教育——科研教育科研体系的改革。

(这里是图片, 未提供)

向松祚提出的四大改革
向松祚提出的四大改革,来自向松祚演讲PPT
后天要召开今年改革开放40周年的隆重大会,我们拭目以待,能不能在这个大会上能够吹响进一步深化改革的号角,能不能在这些改革方面取得突破性的进展?

如果没有,我最后的结论是,中国经济将陷入一个相当长期的、非常非常困难的结局。

楼主:北雁南飞1234

字数:9000

帖子分类:关天茶舍

发表时间:2018-12-28 18:28:21

更新时间:2019-01-04 14:41:39

评论数:74条评论

帖子来源:天涯  访问原帖

下载地址:TXT下载

 

推荐帖子

热门帖子

随机帖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