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水读 >  天涯 >  天涯杂谈 >  中国、美国、欧洲的三国演义,谁能获胜?

中国、美国、欧洲的三国演义,谁能获胜?

楼主:不要二分法  时间:2020-01-22 18:57:56
文在寅的困局!

作者:小二胖

在韩国,当总统是个危险的职业,仅仅被捕入狱前总统就多达五位,卢泰愚、全斗焕、卢武铉、朴槿惠、李明博,还有被暗杀的,自杀的。

1

风雨飘摇

2019年,世界环境动荡不安,对于文在寅来讲,内忧外患,亦是最为艰难的一年。

在外,美日联手。

日本对韩国实施从1965年两国建交以来的第一次经济制裁,而且把韩国踢出出口“白名单”。

美国落井下石,带头加征韩国钢铝产品456%的关税,同时对韩国施压,要求韩国增加驻韩美军费用,在2019年基础上提高5倍,达到50亿美元。

在内,在野党虎视眈眈。

2019年10月3号,在首尔光化门、钟路一带约数十万人游行集会,要求文在寅下台,和当年朴槿惠被弹劾下台几乎如出一辙。

文在寅一手提拔的心腹大将曹国身陷丑闻,然而,文在寅却力排非议,任命他为法务部长,因为文还要继续深化改革,需要曹国的协助。

随后,韩国检方非常罕见的“绕过”文在寅突击搜查曹国的私人住宅,没收了电脑硬盘、文件资料等,项庄舞剑,意在沛公。

《韩国经济》认为,“曹国事件”完全超越了韩国政治圈的对决,引发了极端社会分裂现象。

其实从韩国被殖民统治时期开始个国家的民众在精神上就已经分裂了,一部分人宁死不肯投降,而另一部分人则绝望的选择和日本合作,至少这样可以让自己好过一点。

选择和日本合作的人都留在了韩国,朝鲜就成了现在的两个国家。

文在寅不亲美不亲日,推动改革,消除财阀势力、削弱美日对韩影响,他动了太多人的奶酪了。

以一己之力反国,和蚍蜉撼树有什么区别。

从财阀的角度来看,总统在现有的规则内,无论怎么出招,都无所谓。

因为财阀们制定的政治规则,是伤害不了财阀的,如果想要收拾财阀,就必须跳出他们制定的政治规则,寻找属于自己的核心武力,然后重新制定规则。

但是卢武铉也好,文在寅也好,下一个谁也好,一旦试图跳出规则寻求核心力量,必然触碰到笼罩在韩国上空的,美国的巨大阴影。

韩国二战后的政治框架,并不是由韩国人民决定的,而是由美国人,追随美国人的韩国财阀决定的。

财阀当道,美国不管,总统想搞掉一两个财阀平息一下民意,美国也不管,因为美国入股甚至控股的韩国企业多了去,牺牲一两个也不算什么大事。

但是美国不能容忍的是,一个携民意上位的韩国总统试图修改韩国的政治框架。

美国一直都将韩国作为遏制东亚地区的桥头堡,对他们来说,韩国的存在在地缘政治上十分重要,韩国必须听从美国的命令。

卢武铉用生命证明了韩国的政府已经烂透了,任何一个环节,都可能已经被财阀家族渗透。

卢武铉想用政府机器作为他的核心力量,结果赔上了命。

但是可悲的是,韩国总统手中的力量有且只能是政府机器。

他们的对手们可以不遵循规则,他们身为总统,却必须遵循规则。

文在寅曾满怀深情地说:"我们建立一个值得在那里生活的国家,是以烛光开始,以选票完成。"

但这只是一个美好的愿景罢了。

2

谁是敌人

财阀制国在韩国不是秘密,而是常识,文在寅不想处理流程性问题,他想解决的是结构性问题。

文在寅面对的局面,翻翻历史书,不算新鲜事。

几个大家族控制了国家命脉,把家族利益凌驾于国家利益和民族利益之上;以及追随这些家族的恶奴们狗仗人势。践踏国法,肆意妄为,老百姓怨声载道而已。

这种情况,隔壁中国人几千年前就遇到过了,还不止一次。影视剧《琅琊榜》里的攻略都有现成的:

首先要有一支如臂使指的核心力量。有了力量,才能令行禁止,才能执行领导者的意志,顺便警告对手,别来掀我桌子,因为我随时有掀你桌子的能力。

双方都有能力掀桌子的时候,才能坐下来谈,才能回到桌子这个框架内,在框架内斗智斗勇,想办法解决问题。

他们与当年的普京面临着相同的局面,但是,与普京有着根本性的区别,卢武铉和文在寅都都没有硬实力,他们手里没有军队。

一个没有掀桌子能力的人,是不可能在谈判桌上得到什么的。

卢武铉也好,文在寅也好,他们终究都是书生。

还记得张紫妍吗? 还记得李胜利案吗?

当初文在寅以胜利案为敲门砖,想牵出政商勾结的大案,扳倒其背后的财阀势力,到头来还是一场空。

张紫妍控诉被公司高层逼迫陪睡上百次,被各大老板多次性侵,甚至被强灌毒品来满足他们的兽欲。

她详细列出了一份包含时间、地点、人名整整50页的名单,涉及到权贵商贾、各界大佬,从娱乐圈、财经圈到政治圈。

韩国六十万人在青瓦台留言板上要求替张紫妍申冤,超过20万网友联名要求检方重新调查这个案件。

警方重新整理的证词达到了5048页,2019年3月20日,韩国总统文在寅下令彻底调查张紫妍事件 。

但是这个案子,最终还是没能翻案,这个韩国女星终究还是白死了!

2019年5月20日,韩国检方经审议后认为,张紫妍性侵案无法重启调查。

这不是哈韩粉丝所吹捧的那样,能拍出几部电影就能拯救韩国。

恰恰相反,利益集团根本不在乎这几部电影的影响力,比暗地里压制更可怕的是:你尽管去曝光,能动我一根汗毛算我输。

你要知道,在韩国,财阀的势力有多大,年度营收占韩国GDP超过60%,基本上掌握了整个韩国经济的命脉。

韩国的六大财阀基本覆盖了韩国的石油、化工、燃气、制铁、建设、船舶、汽车、电子、信息通信、半导体、物流、金融、医药、时尚产品等领域。

文在寅当初从卢武铉的秘书,一直是卢的影子。在卢死后成为“复仇者”再入政坛,必然是下定决心,继承卢武铉遗志,与财阀斗到底。

在韩国能拍出《玩物》不代表正义的力量能战胜邪恶,反而更像是在杀鸡儆猴:我知道有人想反抗我的统治,就让你们看下这些不自量力的蝼蚁能否伤我分毫。

从清算李明博,朴槿惠开始,数十年的筹划,一步一步走到胜利案、张紫妍案,想借娱乐圈丑闻,撼动他们背后的势力,但最终李胜利全身而退,张紫妍死不瞑目……

回首过往,文在寅陷入了深深的沉思中,愿为江水,与君重逢。

3

往事如歌

朝鲜战争时期,文在寅的父母从北朝鲜逃到南方,1952年,文在寅出生于南部岛屿巨济。

他在自传中写道,他的父亲在一座战犯营打小工,母亲在附近的港口城市釜山兜售鸡蛋。

1972年,他进入首尔的法律学校,但因领导抗议独裁者朴正熙而被捕。1980年,文在寅返回学校,但后来再次被捕。

也就是在这一年,他结识了卢武铉,并加入了卢武铉的律师事务所。

1987年,在席卷全国的民主抗议中,二人成为领袖人物。

1988年,卢武铉竞选国会议员成功。然后便将律师事务所的摊子全部交给了小兄弟文在寅。

2002年卢武铉出人意料地当选总统,一年后,文在寅成为卢武铉的助理,负责扫除腐败、筛选官员,后升任总统府秘书长。

2004年,朴槿惠当选大国家党总裁,并发起了对卢武铉的弹劾,国会通过后开始对卢武铉进行停职调查。

正在国外度假的文在寅迅速回国,开始组建卢武铉的律师团队,最后韩国法院宣布推翻韩国国会的对卢武铉的弹劾法案。

2006年,李明博首尔市市长的任期结束,宣布竞选总统。

2007年12月,李明博当选韩国总统,并且在2008年的二月份正式上任。

李明博在当选后,与文在寅有过短暂的接触,当时李明博声称:“我一定会礼待前总统的。”

一年后,李明博政府宣布对卢武铉进行调查。

2009年4月30日,文在寅称为人生中最耻辱的一天。卢武铉到达韩国大检察院,接受调查。

在韩国大检察院,卢武铉接受了连续十个小时的调查询问,人类八个小时的心理极限,而卢武铉在十个小时中毫无破绽。

事后,卢武铉回应:“好在我们是清白的。”

2009年5月22日,检方宣布对卢武铉的妻子权良淑展开调查。

第二天一早,卢武铉出门散步,当他到达猫头鹰岩的时候,支开了警卫,自己跳了下去……

在文在寅的自传里,他说:“这是我一生中最为痛苦,煎熬的一天,2009年5月23日,那一天就是这样开始的。”

“有人递了一杯茶过来,我盯着茶杯出神,突然想起与总统第一次见面时的情景。我第一次见他,与他聊天时面前也放着一杯茶。那一天的我们是那么年轻,那么耀眼……”

那一天之后,文在寅消失了。正如琅琊榜中的小殊,再见已是梅长苏。

2012年,李明博的总统任期结束,文在寅宣布竞选总统。

但是在最后的选举中,朴槿惠赢得了大选,当选韩国总统。

2016年,朴槿惠的“闺蜜干政门”爆发,朴槿惠的支持率最后降到3%。

2017年5月9日,文在寅获胜;5月10日,宣誓就职韩国第19届总统。

十年后,逆袭而来的文在寅站在青瓦台上,登高远望:“大哥,待我复仇归来,愿为江水,与君重逢!”

2017年12月,韩国政府方面宣布启动对韩国前总统李明博的经济问题调查。

李明博被逮捕那年, 75岁,韩国检方还是毫无客气的对他进行了连续21个小时的审问。

2018年8月24日,朴槿惠“亲信干政”案进行了二审宣判,法院判处朴槿惠25年有期徒刑,罚金200亿韩元。

2018年10月5日,首尔中央地方法院对李明博涉嫌贪污受贿等罪名作出一审判决,判处李明博15年有期徒刑,处罚金130亿韩元。

快意恩仇,2018年,怕是文在寅活得最为畅快的一年了,但也仅此而已。

文在寅没有军队,没有真正的硬实力,在韩国这种国情下,文在寅就像是带着镣铐跳舞,没有时间好好布局,没有政党延续政治血脉。

《最寒冷的冬天》这样形容韩国,如果没有第二次世界大战,这个国家根本没有希望从殖民地的阴影中摆脱出来。

韩国所谓的现代自由、民主、法制国家的表面下,不过是半殖民地的本质。

只靠政治手段和法律手段去改变一个国家现阶段的形态,文在寅怕是一厢情愿,一意孤行、一枕黄粱。

明知不可为而为之,从这点上讲,文在寅是个很有风骨的人,但是在他提出再造山河之时,结局就早已注定。

我曾听过一句话:韩国有改变国家的电影。

我们曾经一度羡慕,

后来,

有了世越号,

出了崔顺实,

死了张紫妍,

我就开始发现,

这个国家只表面上繁华,

骨子里却烂到家了。

文在寅的倾力一击,

就像打在了棉花上,

抬棺出征的总统,

捧烛请愿的学生,

20万的签名请愿,

又能改变什么呢?

或许应该说,

他们只有改变国家与法律的电影,

我们却有改变世界与历史的国家。
楼主:不要二分法  时间:2020-01-22 18:57:56
给大家提供一个数据,美国纽约大学经济学教授Edward Wolff做了一个很有意思的研究,就是以2013年的美元来计算,1962年到2013年美国家庭中位净资产的情况,1962年是55500美元,约等于36万元人民币,这是美国1962年的水平,我看比当时中国家庭高100倍都不止。但到2013年,美国的中位家庭净资产才增加到63800美元,约等于45万元人民币,我用的是今天破7的汇率,如果用2013年汇率这个数字还要低。

那么所谓中位家庭净资产中位水平指的是什么?就是50%的家庭高于这个数字,50%的家庭低于这个数字。中位数的跨国比较应该相对比平均数的比较更加实事求是一点。因为美国是个贫富差距极大的国家,所以把超级富豪的财产平均给大家没有多少意义。

我现在手头没有2013年中国家庭中位净资产的统计,但我想大家自己可以判断,美国整个国家的中位净资产水平,在中国应该属于什么水平,在上海应该属于什么水平,那么家庭净资产是指包括房产在内的所有资产减去所有债务。

我还可以提供另外一个数据,20%的美国人没有任何银行存款,39%的美国人存款不足1000美元,40%的美国人遇到紧急状况拿不出400美元,这些全是公开数据,这么些年没有太大的变化。我们一些网络大V硬是编故事说美国人有很好的福利,所以不需要存款。这些人大概从来没有在美国真正地生活过。

根据美国金融信息公司Bankrate在2019年的一个调查,其中一个问题是什么原因妨碍了你存钱?回答很有意思,38%的人说生活开支太大了,没什么钱好存;16%的人说我这份工作不够好,也就是这工作收入太低。16%的人则说还没到存钱的时候;13%人说自己还要还债,拿不出钱;只有8%的人明确说没有这个必要,也就是说潇洒到能够无忧无虑、不需要存钱的人,实际上占美国人口总是是很小的一个比例。
楼主:不要二分法  时间:2020-01-22 18:57:56
地缘政治版图的变化:亚洲的天要变了!

猫哥的视界

今天讲讲全球地缘政治版图的变化。

1 全球地缘政治版图

二战之后,以美苏对峙为背景,全球地缘政治版图基本形成以下的格局。

欧洲以柏林墙为界限,形成东西方两大阵营。中东地区美国势力占据绝对优势,苏联也就是一度能渗透埃及,不过也没成气候;非洲是欧洲列强的传统势力范围,苏联花了很大力气才在东非拿下一块地盘——不过非洲的战略价值在全球地缘政治版图中并不大。

社会主义阵营最大的优势在亚洲,美国拼尽全力扶植的亚洲国家——蒋介石政权全面溃败,南越全面溃败,巴基斯坦一度是亲美政权,可是最后也倒向中国,印度自与苏联签订《印苏友好条约》之后实际上已经成为苏联的准盟国,最后只有南韩勉强生存下来——亚洲如此广阔的疆域,美国人实际控制的也就是南韩巴掌这么大的一个桥头堡。

从全球地缘政治版图疆域来看,美苏实力范围看上去大致是旗鼓相当的局面。

但是,这其实是一种严重的错觉。

因为美国人从头到尾都牢牢掌握着全球的海权!

大西洋是美欧的领地,太平洋是美国人的内湖,印度洋是美国的势力范围——全球主要海运与贸易线路都被美国人控制!

而苏联呢?

可怜连一个出海口不冻港都没有!

中国倒是有一条面临太平洋的漫长海岸线,但是却被美国构筑的第一岛链堵得密不透风。

请记住,海运是贸易之本,是成本最低的物流。无海运就不会有发达的经济——全球所有的发达国家都有优良的港口。俄罗斯民族上千年扩张史其实就是一部争夺港口的历史。但是,很悲催,优良的不冻港就是与俄国人无缘。

冷战期间,苏联花了巨大的代价与越南结盟,向阿富汗进军——其实就是希望获得一个向太平洋与印度洋的出海港口,结果越南与阿富汗反而成了中美联手给苏联放血的伤口,间接促使了苏联解体。

因为掌握着绝对海权,让美国与苏联对峙中拥有了巨大的潜在优势。

这个优势就是经济循环空间的巨大差异。

掌握海权的欧美国家,可以在全球范围内实现资源与商品的外循环;

而苏联只能在一票东欧小兄弟之间通过经互会搞经济内循环;

中国则只能通过香港这个狭小的通道来做对外贸易。

一个外循环,一个内循环;资源与物资交流完全不是一个数量级。几十年积累下来,让东西方经济发展差异巨大。冷战对峙的最前线——东西欧贫富差距极大,直接让东欧人民严重怀疑社会主义制度,最后导致了东欧剧变,红旗落地。

2 第一岛链的束缚

第一岛链对中国的影响也堪称巨大。

因为这条岛链,让我们沿海地区直面美国的军事压力;让我们的海运贸易与能源运输随时面对美国的军事威胁;让东北亚地区成为一个很不稳定的火药桶。

第一岛链就是锁住中国的一条铁链。

在过去的中国,不是你要改革开放,不是你要参与国际贸易大循环就可以的!

前提是美国人要点头!要让美国人松开这条“铁链”!

1996年台海危机,两个美国航母战斗群耀武扬威的开进台湾海峡,堵在我们家门口警告——大陆不得单方面改变两岸现状!

那时敌我力量之悬殊是当下的国人无法想象的。美国兰德公司曾经做过一个评估报告,1996年如果中美爆发战争,美国人只需要出动两个战斗机联队,就可以横扫中国沿海,全歼中国海空军。

兰德公司这个报告不是吹牛,96年中美军事实力确实是差距巨大,仅以战斗机为例,当时美军空军已经装备了最先进的5代机F22,而我们的主力战机还是三代的歼8,歼8对抗F22就是长矛对抗机枪的差别。

所以,从地缘政治的角度而言,中国不打碎这个第一岛链的枷锁,就永远受制于人,就永远不可能腾飞。

因为,美国可以在任何时候,通过第一岛链窒息我们的海运贸易,将我们从国际贸易大循环打回闭关内循环的阶段。

现在问题来了,怎样才能砸碎这个第一岛链的枷锁?

只能靠军事实力!

雄厚的经济实力+强大的科研实力表现的军事实力。

真理在大炮射程之内,这个世界最终还是靠拳头说话的。没有强大的军事实力做后盾,所有的政治策略、经济博弈都是无根之末。

这几年,随着我们经济高速增长,我们的军事实力也与日俱增。第一岛链这道枷锁渐渐有点崩裂的感觉。

比如最近几年,中外智库都认同中国的军事实力在第一岛链已经占据优势,但是具体优势多大还是有争议的。国内智库认为是“绝对优势”,而国外智库(比如著名的兰德公司)还坚持认为只是“美军在第一岛链与解放军作战没有胜利的把握”(兰德公司2015年的评估)。

那么,到了2019年,这个第一岛链还能束缚中国吗?

3 大阅兵振奋人心

2019国庆大阅兵是历届阅兵仪式最振奋人心的一次,没有之一!

因为我在观看阅兵仪式中仿佛听到一阵“噼噼啪啪”的声音。

这是什么声音?

是第一岛链断裂、粉碎的声音!

为什么?

阅兵仪式上我们展示了大量新型装备,什么电子信息战装备、什么隐身无人机这些统统都不用说了,因为这些装备再厉害也只是战术武器,改变不了地缘政治格局。

但是,有一样武器是例外。

它是真正的战略型攻击武器,它的出现事实上已经击碎了第一岛链,打破了地区军事力量的平衡,从而改变了亚洲地缘政治版图。

它就是东风17。

东风17

一件武器就能改变地缘政治版图吗?

我估计可能有人已经要跳起来指责我夸大其词。

没有夸大。

东方17就是这样的超级神器。

讲一讲这里面的逻辑。

美国为什么能在中国家门口构筑第一岛链防线来遏制我们?

原因就是美国军事技术领先。它在第一岛链的军事基地部署的军事力量能够对我们施加巨大的军事压力,而我们的军事力量却很难对美军军事基地产生有效的威胁——这就是军事实力的差距产生的不对称作战的模式。

过去,在我们的武器库里,能对美军第一岛链军事基地产生军事威慑的武器只有洲际导弹与短程导弹。但是由于美军反导防御系统非常强大,我们的导弹对美军的威胁非常有限。

假如中美爆发冲突,我们唯一的方式就是饱和式攻击策略——听起来很高大上,其实是最无奈的选择——我们默认自己的导弹绝大部分会被美军反导系统拦截,所以只能靠堆数量,用导弹的“人海战术”争取有一两只“漏网之鱼”能对美军形成打击。

打一个不恰当的比方,在过去,美军的军事基地就像抗日战争中日本人的碉堡,而我们的导弹就像武器简陋的八路军,只能靠堆人命去拼。

这样不对称的作战模式,美军是根本不怕我们的。第一岛链过去就是我们不可逾越的枷锁。

这几年我们导弹技术飞速成长,也让美军逐渐感受到压力,所以,美国才拼命要在韩国部署萨德反导系统。期望通过萨德系统为美军基地提供更长的预警时间,提高对我们导弹的防御力。

但是东风17的出现,让美军所有的反导防御系统成为一堆废铁!让美军第一岛链所有的军事基地统统无遮拦的裸露在我们军事打击下,理论上我们已经有能力在几分钟之内将第一岛链所有的美军军事基地打成废墟!

为什么东风17这么厉害?

首先它是当今世界速度最快的高超音速导弹,也是全球第一款高超音速导弹。东风17速度达到20马赫,也就是20倍音速!是美军拦截反导导弹速度的6倍!

天下武功,唯快不破!

我的导弹是你拦截导弹速度的6倍,你怎么拦?

高超音速导弹速度奇快,美国萨德反导系统大致能提供40公里的预警距离,40公里,我们的东风17十几秒就冲过来了,这么一点时间,萨德系统可能刚刚完成开机自检的程序。

其次,东风17还能蛇皮走位(钱学森弹道),在一定范围内还可以任意变位实现指东打西——也就是说,美军反导系统根本就无法计算其飞行轨迹,拦截东风17更是无从谈起。

如果用武侠小说来比喻,东风17相当于金庸武侠中最快的辟邪剑法——呃,不对,相当于东方不败手里那根绣花针的加强版。

当时东方不败靠一根快若鬼魅的绣花针就打得四大高手连连败退,我们的东风17相当于可以任意变向的绣花针,本来直接攻击某个敌手已经难以阻挡了,偏偏还可以任意变向,基本就是想杀谁谁就只能引颈就戮。

过去美军创造的不对称作战模式是怎么实现的?

假如将某国防御系统比喻成一座房子,一般情况下,美军是出动F22来扮演“踹门”的角色——就是利用五代机的隐身功能,在视距外实现对敌人雷达系统、反导系统或者预警机的打击,等到打掉对手的“眼睛”之后,再出动其他装备实施一边倒的打击。

但是东风17这款高超音速武器出现后,战争模式将再一次改变,东风17将替代五代机扮演一个强悍无数倍的“踹门”的角色,在东风17打击范围之内(2500公里),无论是五代机还是航母还是军事基地,统统都是被单方面屠戮的羔羊,绝无半点还手之力。

所以,我才说,当东风17服役之后,我仿佛听到了第一岛链“噼噼啪啪”断裂的声音。

因为东风17的出现,所以,美军第一岛链军事基地就突然面临现实性的威胁。

现在,美国人在第一岛链就处于进退两难的境地。

怎么办?

从第一岛链全面撤出?过去70年,美国在第一岛链的资金投入以万亿美元计,就这么放弃了?谁来承担这个责任?当前美国国内政治局面也决不允许这么做;

继续保持在第一岛链的军事存在?

从军事角度就是最愚蠢的行为——因为面对东风17打击没有任何抵抗能力,理论上这些美国军事力量反而成为我们的“人质”。

唯一的办法只能拼命提高军事研发投入,争取早日升级防御系统能抵挡东风17的打击。

但是这个希望非常渺茫。

首先,高超音速导弹2014年美军就开始研发,直到今年也没有搞出来,你连高超音速导弹都没有,那么,研制出能防御这款速度奇快并且能改变飞行轨迹的反导系统得等多久?

其次,中国军事装备的惯例是服役一代,预研一代,东风17服役,意味着威力更大的东风18甚至东风19已经进入研发程序,未来就算是美军研发出能防御东风17的防御系统,届时我们威力更大的导弹可能早就装备服役。

总而言之一句话,东风17的服役已经改变了整个亚洲地区的军事力量对比,呃,讲句政治不正确的话——现在,我们的拳头最大,所以,我们讲真理的时候嗓门也肯定最大。

当我们讲真理的声音变得最大时,意味着什么?

亚洲的天,要变了!

亚洲地缘政治版图,要变了!

4 亚洲的天要变了

过去几年,我们南海地区一直纷扰不断。随着歼20的服役,以及2016年中美在南海的对峙中中国展示了维护国家主权的坚定决心之后,南海周边国家逐渐变得风平浪静。

虽然这几年美国多次挑唆南海周边国家,企图引发南海纷争,但是,没有一个国家愿意出头来挑衅中国,最后美国佬没办法,只能亲自出场,出动军舰在南海制造事端,最后也被中国海军一一驱逐。

虽然美国至今在第一岛链维持着强大的军事力量,但是在亚洲地缘政治版图上,美国人的话语权正日渐衰退。

我们来看看最近的一则新闻。

大家想一想,“坚决致力于维护多边贸易体系”——这句话是针对谁?

呃,谁在挥舞关税大棒动辄威胁贸易战?

当然只能是美国。

这是东亚三国+东盟十国集体对美国的孤立主义、贸易保护主义说不!

不仅如此,东亚三国+东盟十国还要搞区域经贸一体化!承诺全力推动今年内完成“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的谈判工作。

等等,

日韩不是还有美国军事基地吗?在南太平洋美军不是还维持着强大的军事存在吗?怎么这些国家都根本不管美国人的感受,与中国一起搞经贸一体化?搞经济深度捆绑?

原因很简单。

因为东风17已经打破了亚洲地区军事平衡,因为东风17已经改变了亚洲地缘政治版图!

第一岛链美军的军事基地已经不再是一个不能忽略的存在了!

所以,东亚三国+东盟十国才会承诺今年内签订“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

这在过去是根本无法想象的。

亚洲十三国如果签订这个协议——相当于我们十三个国家单独建了一个群,呃,这个群是没有美国的。我们十三国有啥事就在群里商量着办了,美国佬是无法掺和意见的——基本就是把美国的影响力赶出亚洲。

那啥,拥有强大的军事力量的感觉真好!

你看看,我们阅兵仪式上亮出东风17这个大神器,岂止是振奋中国人,连日本人都态度大变啊。

看看安培君是怎么说的:

“已决心扩大所有层面的交流,把中日关系推上新阶段,开创中日新时代!”

安培这是已经把美国人在日本的驻军视若无物啊!

亚洲的天,真要变了啊!

5 全球地缘政治版图的变化

不只是在亚洲,全球地缘政治版图都在悄悄发生变化,美国的全球影响力正在急剧下滑。

在阿富汗,川普已经急不可待的希望尽快撤军,现在谈判桌上对美国极限施压的反倒是塔利班,美国一手扶持的阿富汗政权摇摇欲坠。

在中东,以色列与沙特惶恐不安的看着伊朗的影响力在逐日增加,美国一手扶持的伊拉克已经彻底陷入混乱,至于大国角力场的叙利亚,美国也准备收缩,虽然川普还在演戏,其实美国已经准备放弃对库尔德人的支持,土耳其已经毫无顾忌的发动了对库尔德人的攻击;

在欧洲,欧盟已经明确拒绝了美国要求提高北约军费预算的要求,欧盟甚至在酝酿成立欧洲军团。

现在除了脑袋进水的红空废青还在拼命抱美国人的大腿,瞎子都看得出美国越来越虚弱——

美国经济持续衰退,美联储年内第三次降息已经近在眼前;

虽然美国还勉强维持着十一个航母战斗群,但是庞大的军费已经快要拖垮美国的财政。

去年美国军费高达7000亿美元,在联邦财政占比达到20%,去年美国政府财政赤字超过1万亿美元,美国政府负债突破22万亿美元——这样负债累累的美国财政如何能继续维持如此庞大的军费?

未来美国军费必然会大幅度削减,美国在全球的军事力量也会大幅度削减,包括欧洲、中东、亚洲第一岛链美国的军事力量都会大幅度裁撤。

这就是全球地缘政治版图变化的根本原因。

美国,已经日薄西山!

中国,正在迅速崛起!

6 写在文章的最后

70周年大阅兵,还有一个振奋人心的现象——就是本次阅兵有高达40%的装备是首次亮相!

我们上次阅兵是2017年,短短2年时间就能更新40%的现役军事装备,这是一个非常惊人的想象。

大家知道这种现象意味着什么吗?

意味着我们军事科技这几年已经开始全面爆发!

为啥我们这几年军事科技能全面爆发?

原因当然有很多,举国体制、国家重视、科研经费充足等等,但是,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可能被外界忽视了。

这个原因就是最近几年,越来越多的80后、90后年轻人充当了我们科研力量中坚。这个中坚的意思就是这几年我们国家确实是不拘一格降人才!大批20——30岁的年轻人只要有能力就能担任项目负责人,担任教授、博导,甚至更重要的领导岗位。

比如2016年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的中科院量子科技团队领军人物是70后院士,团队成员基本都是80后。

比如我们重庆90后美女刘明侦,25岁被电子科技大学聘为教授,28岁担任电子科技大学材料与能源学院副院长;

比如浙江大学最年轻的教授、博士生导师就是90后的杨数。

以上的例子在我们一流院校、我们科研单位还有很多很多。

但以上只是中国特有的现象,全世界发达国家是绝无这种现象的。

这种现象说明,我们在科研领域对人才的使用已经打破了论资排辈的束缚,真正实现了唯才是举。

这就是我们最近几年军事科技能大规模爆发的重要原因,我相信在几个关键赛道上(5G、人工智能、量子科技)未来几年我们也将迎来一波科技大爆发的盛宴。

且拭目以待!
楼主:不要二分法  时间:2020-01-22 18:57:56
未来的战争形态,一定出超出今天所有人的想象。一百年前的人看今天的战争形态和军事武器,会觉得是魔法一样。而未来的战争武器,对于今天的人来说,不会跟一百年前的人看今天武器的感觉差太多。

各个大国,能够拿出来展示的,都不会是最重要的底牌。

能让你看到的,都是倒后镜里的东西。

对于未来可能出现的战争和武器形态的探索,是一个没有止境的过程。我们一切的努力,都是为了能在敌人可能发展出相应的武器和战术之前,抢先他们一步。

一战时期的战役,是以年为单位;二战时期的战役,是以月为单位;海湾战争,阿富汗战争,是以天为单位。

未来,战争的速度会缩短到分钟,秒,甚至是毫秒。

分秒之差,就是生与死的区别。

争得那一分,那一秒,换来的就是我们自己和那些身边的亲人,在这个世界上活下去的资格。

此前,对未来战争形态的探索,对我来说一直只是一些冷冰冰的词语和数字。
楼主:不要二分法  时间:2020-01-22 18:57:56
去年美国有一篇知名报告,叫做《Our Biggest Economic, Social and Political Issue》

对美国来说,最大的问题是什么呢?

恰恰就是“全球化”带来的“贫穷化”,乍一听你可能会觉得费解,“全球化”怎么可能变成“贫穷化”呢?

全球化,不是促进世界各国经济发展的原动力和经济引擎发动机吗?

如果没有全球化,各国都闭关锁国,那经济才会完蛋吧?

但详实的统计数据却不是这么告诉我们的

今天美国最有钱的10%的人,拥有了全民财富的70%

而剩下的90%的人里,40%拥有全民财富的25%

最后剩下的50%的美国人,只拥有全民财富的5%

从收入增长来看,美国企业的CEO或者华尔街的超级经理人,与普通工人的收入相比,比率从1965年的20:1,大幅上升到2014年的300:1

而从1978年到2013年这35年间,企业高管的薪资增加了937%,但普通工人的工资仅仅增加了10%。

为什么美国富人越来越富,穷人越来越穷呢?

答案很简单,就是全球化

对于大多数发达国家来说,全球化都自带着“贫穷化”这一属性

以美国为例

1,美国传统制造业直线下滑

在1990年以前,美国500强企业里,有6、70%都是传统制造业

可1990年以后,这个比例快速下滑,到了2019年,500强企业里传统制造业的比例,只有44.2%

从60几下降到44,下降幅度高达20%

2,金融业的崛起

在1980年以前美国金融业都没摸到过500强的门槛,但是从1990年一直到今天的2019年,美国500强企业中,金融企业的比例从0,跃升到了17.8%

这一切都起源于里根

1980年,在美国总统里根前,美国奉行相对严格的管制政策,但里根上台后,开始推行里根经济学

里根经济学的核心,就是放宽金融管制,听任市场的自由活动

这样一来,等于是将捆在美国金融业头上的紧箍咒给摘了,从此以后,美国金融业蓬勃发展

就算制造了席卷全球的金融风暴,美国金融业依旧生机勃勃

3,服务业的扩张

服务业的转折点同样在1990年,1990年前,美国服务业占据500强的比例在3%-5%

可1990年后,该数字就快速增加,到2010年来到了14%

近30年来,美国500强企业的产业分布变化,深深受到全球化的影响

为什么传统制造业衰退的如此之快,30年衰退23%?

很简单,产业外移的必然结果

中国的生产成本更低,人工更便宜,美国品牌,中国造,原本在国内的生产线,大规模的迁移到中国,如此一来造成的结果就是,传统制造业的萎缩。

你比如炼钢,美国还炼不炼钢了?这一部分传统产业,就被中国取代了

在传统制造业的产业链大幅外迁的情况下,会有一部分大厂,受惠于全球化的低成本红利,但更多的传统企业,都将受到产业链缺失,生产线外移的冲击,这也就造成了美国本土的传统制造业必然式微的原因。美国国内的大量钢铁厂关闭,零件厂关闭,煤碳厂关闭,到最后连汽车厂都关闭。

资本家的本性,和水一样,必然往成本最小,获利最大的地方流动。

而且配合着美国国内的金融宽松管制,大企业想要贷款去中国投资,变得十分容易。

金融的活跃度越高,市场上的热钱越多,热钱越多投资越活跃,但同时所要面临的风险也就越大。

割韭菜的金融游戏,由于不受到政府管控,而不间断上演,一家家国际金融巨鳄,跻身于美国500强行列

其实美国在这30年来,受到的全球化冲击与中国类似

在中国为了铲平落后产能,为外企投资与融入全球化产业链打开通路,爆发了下岗潮

不久后,美国也同样爆发了下岗潮

大批大批的传统制造业工厂关门,煤碳厂,钢铁厂,零件厂,最后是汽车厂

原本收入不错的蓝领工人,因为老板想着把厂设到成本低廉的中国去,而被大批辞退

美国这些蓝领工人,和当年中国的国企工人一样,可能一辈子都想不到这么好好的一家厂,怎么就关门了呢?

我昨天干的好好的,今天就要裁员?

什么道理?

于是美国蓝领工人,也面临了一波汹涌的失业潮

而且和中国一样,这群人失业后,很多都没有再进入制造业工作,而是去了服务业

毕竟大量的制造业岗位外移了,国内能用来替代的,是无法外移的服务业

诸如超市或餐馆的服务员,出租车司机,销售人员等服务型岗位,替代了原本在工厂上班的工人

这也是为什么,1990年后美国服务业开始快速攀升的原因

但要知道,你原本是个钢铁厂工人,原本是个汽车厂工人,可你现在只是个餐厅服务员

你说你餐厅服务员的收入和福利,又怎么可能好过汽车厂工人或钢铁厂工人呢?

蓝领工作岗位的消失,服务型岗位的替代,这一来一去,你的收入“只减不增”,这也是为什么,美国这些年来,穷人越来越穷,穷到连日子都快过不下去的原因,因为他们,过去优渥的蓝领饭碗,被全球化给冲没了

全球化的左边,是50%的人,只拥有5%的财富

而右边,则是10%的人,拥有70%的财富

当蓝领工人们被迫下岗,转行去服务业时

大企业主管和华尔街精英们,却在大吸“全球化”的蜜糖。依靠着中国人的勤奋,和中国低成本的制造,他们的公司赚的盆满钵满,他们自己也都赚的脑满肠肥

全球化造成了“集富化”,也造成了“贫穷化”

所以特朗普的出现是必然的

就算不出现特朗普,也会出现王郎普,周朗普,来破坏全球化

因为美国大量的底层人民,要让全球化完蛋。大量底层人民的生活停滞不前,甚至倒退,他们想找回曾经的工厂,曾经的岗位。而他们手上,没有别的武器,只有选票

谁能让这该死的制造业回来,我就投谁,我管你是特朗普还是什么普。更何况特朗普是个那么会煽动情绪的人,经他一煽呼,原本对全球化就有意见的美国底层,就更紧密的围绕在特朗普身边,同心协力反全球化了

因为“全球化”这个词,对于这群美国底层来说,就等于贫穷,我们的贫穷,是从全球化开始的,现在,我们要结束它。

美国人选出了特朗普,要让他来弄死全球化
楼主:不要二分法  时间:2020-01-22 18:57:56
特朗普政策的三个本质逻辑

王陶陶

摘要:特朗普是世界上最大的政策风险,他的本质是什么?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话题。

若是站在现代政治史的高度,以现代政治史经验来说审视特朗普的话,则可以清晰地看到,特朗普是一个非常典型之依赖民意上台的反体制政客,其一切行动都能从历史中寻找脉络,他的所作所为,都是马基雅维利视野下现代政治逻辑的必然。

在这里,本文为大家阐述三个政客,即可知特朗普作为之实质。

特朗普外交风格的鼻祖:拿破仑三世

1850年,通过鼓吹普选权和圣西门社会主义迎合法国穷人,并以选举击败建制派(96%以上的法国农民都支持拿破仑三世)登上皇位的法皇拿破仑三世,即是这样的政客。

拿破仑三世自命革命皇帝,他的铁盘是信仰天主教的法国农民和推崇革命的城市穷人,他的反体制和基本盘决定了他的外交政策

这位反体制君主上台之后,其外交政策一个攻势接一个攻势,仿佛是迅若极雷,瞬间震撼了欧洲大陆,让所有人都认为他足智多谋,刚劲果断且深不可知,世人称之为“杜依勒利官之谜”( Sphinx of the Tuilerie) ,以此来形成他的难以揣测。

然而,历史最终证明,拿破仑三世外交的唯一目标,并不是实现法国的国家利益,而是迎合他的民意基本盘,提升他的支持率,并强化其权力宝杖。

他支持意大利民族主义革命和波兰独立运动(得罪奥地利和俄国),是为了迎合法国市民穷人,标榜自己的进步;他派兵进驻罗马,保护教皇国,是为了迎合法国信仰天主教的农民;他出兵俄国、墨西哥、扬言吞并比利时(得罪俄国、美国、英国)的行动,耗资巨大,且毫无实际收益,则是为了向法国民众显示自己让“法国再次复兴”。

尽管很多法国人和世界报纸专家都将拿破仑三世视为难得一见的伟大爱国者,但是他一切政策的实质都是为了自己的民意支持率。

这一点在普法战争中体现得特别明显:

当俾斯麦侮辱性电文传到法国后,法国舆论战意膨胀,拿破仑三世明知法国战争准备不足,却为了民意支持率,不得不走向战场,关于其决策动机,他的妻子欧也妮皇后说得很好,“我知道我们战争准备不足,但陛下不能承受失去人民的后果”;

当法军在战争初期遭到挫折,军方告知拿破仑三世,需要撤到国内腹地重新集结时,选举皇帝拿破仑三世却害怕一旦撤退,随着普军深入国境,会使自己的民意支持率暴跌,乃不惜在色当孤注一掷与优势普军决战,最终,法军主力全军覆没,法国输掉了这场国运之战。

更有趣的是,意大利最为法国的朋友,原本愿意在普法战争中支持法国,但条件是拿破仑三世需要撤出在教皇国罗马的法国驻军,然而,由于拿破仑三世害怕法军放弃保护教皇,将会使自己在法国普遍信仰天主教的农民中丧失支持,反而拒绝在教皇国问题上让步,最终使得法国完全孤立中走向毁灭性战争。

因此,今天特朗普对待外交问题的政治本质,实际上与拿破仑三世存在着惊人的契合:为了被盟友土耳其扣押的福音派牧师,而与土耳其决裂,以及支持美国驻以色列大使馆迁往耶路撒冷,与伊斯兰世界决裂,本质上不过是为了提升其在福音派信徒中的支持率;向欧洲、加拿大、中国、日本等国家同时发动贸易冲击,其最重要的追求,乃是最坚决明确的姿态对绣带区选民作出回应,而不是循序渐进的长远战略(TPP才是最佳长远策略)

这些看似层出不穷、变幻莫测之外交行动,看似勇气十足以取悦铁盘,却又不想付出危及支持率的代价,此即是特朗普与拿破仑三世的最大共同点。当然,由于美国的国力优势远远超过当时的法国,再加上特朗普民众基础带有强烈的优先外交和现实政治倾向,使得特朗普此种外交并未造成拿破仑三世式的后果。

现代国际关系学对拿破仑三世外交逻辑在法国内部政治折射上的研究,是一个巨大的缺憾。

19世纪的奥地利外交家胡布纳,在1857年写给奥皇的奏折中,对法皇拿破仑三世外交政策之精妙描述:“其(拿破仑三世)仅视外交为保障其统治、合法其权位、建立其王朝之工具。任何可维持其威望之政策,凡能施行则必不放过(不管是否伤害国家利益)。”

特朗普内政宣传风的鼻祖:墨索里尼

1922年,意大利政客墨索里尼通过法西斯反体制运动,当选为意大利领袖。

当政之后,这位伟大政治魔术师的最大困境就是,他曾经许诺自己的追随者“他会让意大利经济突飞猛进的发展”,但这几乎是不可能的。那么,他怎样才能他的人民认为他在塑造一个伟大的意大利经济腾飞呢?

很简单,借助意大利舆论对他本人的关注,墨索里尼频繁出现在意大利取得任何微小进步的地方。比如,从1922年到1925年,任何一个新工厂建成,不管多么小,墨索里尼都会设法亲自出席剪裁典礼;任何一个轮船下水,墨索里尼都会亲临现场致贺;任何一个桥梁架成,墨索里尼都会成为其中的受邀嘉宾。舆论媒体对墨索里尼的狂热追逐,无形之中使新工厂、新轮船、新桥梁等事件竟然成为当时意大利最普遍的新闻,尽管意大利的发展速度并不比原本更好。

但是,由于民众如此频繁地接触此类讯息,竟然很快形成了墨索里尼真的使意大利突飞猛进的错觉,进而极大提升了墨索里尼的政治支持率。

今天的特朗普何尝不是如此,任何一个大企业回迁部分产业到美国,特朗普都会在推特反复地宣传;有时甚至为此专门举办新闻发布会,庆祝部分产业的回迁。就这样,特朗普通过自带流量的不断曝光,强化了民众心中“产业回流”的印象,达成了强大的政治宣传效果。

当时笔者并不是否定特朗普的经济成果,而是特朗普这种反复曝光的成就宣传,乃是墨索里尼曾经使用过且取得良好效果的政治宣传战术。因此,特朗普内政上夸张到极点的行动方式,并不新鲜,乃是很多政客的故智,只不过现代国际关系学和政治学,并没有这种实用性很强的策略或关于政治实质问题的阐述。

特朗普大张旗鼓地出席富士康落户美国典礼,以增强宣传效应,历史上美国总统很少出席这种典礼

特朗普政治的原则:列宁

另外,特朗普是一个反体制的共和党人,他若想在政治上击败强大的共和党建制派,就必须倾全力迎合共和党的基层干部和选民,就像列宁1917年做的那样。

当年的列宁即面临着特朗普这样的困境,俄国左翼革命势力的高层把持着权力和话语权,回国初期的列宁在布尔什维克党内甚至都没有话语权。在这种情况下,列宁只能不断坚持并践行对左翼势力核心“工人和士兵”,从而逐渐赢得基层左翼力量的倾心,最终打垮了策烈铁里、克伦斯基和唐赫泽等强大建制派左翼领袖。

因此,作为一个反体制政客,尽可能践行对基层选民的所有承诺,才是特朗普实现权力之梦的必然选择。就像希特勒所言“革命家必须践行他的所有承诺,否则他将昙花一现”一样,这是现代政治的实用逻辑,但现代政治学和国际关系学并没有这种认知。

总结

从以上角度看,特朗普的所行所为并非“没有套路”,而是极为契合历史视野下反体制政客的决策逻辑的。

真正的问题就在于,世界范围内,国际关系学的培养往往侧重于国际关系学理论的研究,而非对国际政治史,缺乏特别是动荡革命史的深切认知;政治学的培养,往往又带有极强的价值观偏见,而非对权力逻辑的深入了解;再加上,历史学的培养,又侧重于某个具体国家具体事件的截面,缺乏对广度问题的横向认知,以致于缺乏印证现实问题的能力。

总总问题,使得当特朗普这种俾斯麦、黎塞留眼里一眼即穿的反体制政治家出现时,世界学界和政界反而陷入了迷茫和困惑,无法把握其行动逻辑,要么认为他是个小人疯子,要么认为他是个爱国伟人,只能以瞎蒙乱猜来思索美国总统的行为。

这不仅仅是人类政治学的不幸,亦是黎塞留和俾斯麦政治学后继无人的体现啊。

当拿破仑三世上台时,欧洲震惊于他的机智和谋略,唯有俾斯麦以强大的历史视野,一眼就看穿了拿破仑三世的本质,“他用以迎合民意的反复无常反令世人高估了他的智谋。”
楼主:不要二分法  时间:2020-01-22 18:57:56
弓满急速回抽:转折并不遥远
王陶陶

两位乘客与一位司机坐在一辆老破车上行驶。其中一位乘客天性偏好冒险(鹰派),主张司机尽可能快地行驶,另一位乘客生性谨慎柔和(鸽派),主张乘车很破败了,容易出事故,希望司机慢慢缓行。那么,在大多数情况下,司机会怎样回应两个人的意见呢?

如果汽车行驶稳定,那么鸽派所言之“事故”就是一个不存在的幻影,鹰派的意见就会占上风;但是,如果突然间汽车嘎吱一声巨响晃动,车身巨震震惊了车上之人,那么鸽派所描述的“事故”就会变成车上之人眼里清晰可见的梦魇,在这种情况下,即便是最冒险车手也会冷静下来,缓缓而行。

所谓的大戏就是这样,鹰派之所以是鹰派,就是因为他们认为鸽派的忧虑不会成为现实,但是,一旦鸽派忧虑有落地的征兆,并变成清晰可见的魔影,那么鹰派就会迅速消退,缄口不言。

所以,当幻想中的灾难变得似乎咫尺之间时,当可怖的魔鸣清晰可闻之时,那么从政治角度看,你根本无需悲观,因为这就不是什么破裂之境,而是局势正面发展的最大推力。

即当众人最恐慌的时候,他们并不清楚,转折已到,且快的超乎想象。

弓满回抽,即是如此。

这就是1905年摩洛哥第一次危机、1908年波斯尼亚危机、1911年第二次摩洛哥危机等真真正正惊涛骇浪中所发生的使世人恐惧、震惊及错愕的往事之逻辑,同时,也将是此轮风暴即将展现的逻辑。

总之,历史的经验表明,局势就像一张首次被拉到极限的弓,不但不会持续紧绷,反而会迅速回抽,但这种极限拉升也会对弓本身造成致命损伤,再拉几次,就会真正崩裂。
我相信,黎塞留政治学的伟大,历史已经证明,而且必将再次证明。
楼主:不要二分法  时间:2020-01-22 18:57:56
安倍晋三看起来憨憨的和态可掬,碰到谁都是一副怂样,但他特别明事理,只看历史的大流朝哪里发展,这次跟美国签定美日贸易协定,让美国农产品进入日本,换取美国不对日本最核心的汽车产业链加税,以小利换大利,同时死死地抱住中国,绑定中国经济,在找了个理由同韩国彻底翻脸后,就跟中国一起刨韩国主要产业链的祖坟。

安倍晋三事实上正在将日本国运绑定在中国身上,日本正在用上游半导体产业链换中国的稀土支持,日本8月份一方面不卖半导体上游产品给韩国,逼得三星去比利时找替代材料,一方面又在中国浙江合资建厂生产高纯度氟化氢,其中日方占股60%,以后专门从中国向韩国供货,等于让中国掐住了韩国生产链的咽喉。

森田化学社长森田康夫说,这样做是因为看到了半导体生产从韩国向中国转移的趋势,中国回馈日本的是稀土的持续供应,中国事实上垄断着稀土最先进的加工产业,既是最大的稀土开采国,也是全球最大的稀土进口国,日本企业为了确保原料供应,只能在中国设置工厂,两边合作的结果是韩国最重要的半导体产业链在未来几年有被中国反杀的危险。

不出意外,韩国经济的节点在2021年,2021年后,韩国将有可能迅速走向下滑。
楼主:不要二分法  时间:2020-01-22 18:57:56
现在我们就简单的给大家计算一笔帐,大家就会清楚:欧美发达国家没有大家想象的那么富有,钱也不是那么好赚的!

2018年,中国人均GDP大概为6.5万人民币(不足1万美元),人均工资为2.8万人民币,人均工资是人均GDP的40%(也就是4000美元左右)。

这里我们要说明一点:人均GDP不等于工资!

人均GDP为什么不等于工资?

比如,我给你打工,我一天创造的价值为200元,但是你可能只给我100元,剩余的100元被企业或国家给拿走了——国家的税收有一部分被储存了起来,没有分给任何人;企业的一部分收入也被储存起来,也没有分给任何人!

所以,人均工资是要低于人均GDP的。

在中国,人均工资大概为人均GDP的40%:人均GDP为6.5万人民币,人均工资为2.8万人民币。

那么,英国呢?

2018年,所有英国人可支配收入为3500亿英镑。英国有6600万人,折算到每个人头上,人均工资大概是5800英镑,折算成人民币大概为5.3万人民币(1英镑=9人民币)。

下面我们来对比一下:

中国:人均GDP不足1万美元(约为6万人民币),人均工资约为4000美元(约2.8万人民币),人均工资占人均GDP的40%;

英国:人均GDP为4.25万美元(约为26万人民币),人均工资约为8400美元(5800英镑,约为5.25万人民币),人均工资仅占人均GDP的20%。

这说明了什么?

这说明了:在英国,老百姓创造的GDP有非常大的一部分被国家和企业给拿走了,很多钱没有分配给老百姓!

其实,这很好理解,因为在资本主义国家,资本家控制整个国家的经济命脉,他们掠夺了人民创造的大部分财富!

这么一算,我们就会发现英国人的平均工资也没有比中国多多少:在中国,普通人一年能挣2.8万人民币;在英国,普通人一年能挣5.3万人民币。

但是,还有一点我们没有计算:购买力平价。

所谓的购买力平价就是指:购买同样的一组东西,在不同国家需要的钱是不一样多的。

比如,在上海你购买一斤“白菜”要5块钱,在三线城市购买一斤“白菜”可能只要1块钱。

以前我们给大家详细的对比过:同样的1美元,在美国只能买到价值1美元的商品,在英国能买到价值1.1美元的商品,在中国却可以买到价值1.9美元的商品。

普通人,在中国一年能挣2.8万人民币,能买到价值2.8万人民币的商品;在英国,普通人能挣价值5.25万的人民币,但是他只能购买到价值2.9万人民币的商品(同样的商品,在英国要比中国贵一倍左右)。

我不知道大家明白这个道理没有?

英国的人均GDP是中国的4倍,但是人均工资只有中国的2倍,而英国的商品价格是中国的2倍。

也就是说:生活在英国的普通人,虽然看来挣得比普通中国人要多一倍,但是由于英国物价水平比较高,所以在物质生活上,英国人和中国人几乎是一模一样的!
楼主:不要二分法  时间:2020-01-22 18:57:56

@Michacelyang2012 2019-10-28 10:42:45
根据英国英国国家统计局(Office for National Statistics)2018年12月16日最新官方数据显示,英国人的工资周薪为495榜,(约合人民币4000元。)这样一算,年薪应该是192000.算19万好了,看来英国统计局也不是好东西,骗子呢。
-----------------------------
你这个这是统计有工作人的收入,平均工资是包括失业人口、老人和孩子的
楼主:不要二分法  时间:2020-01-22 18:57:56
科研其实挺烧钱的。而且当今的科研领域,尤其是基础科学领域,是烧钱的重灾区,除了数学。数学最省钱,买一把笔芯,一包A4纸,够用半年了。

烧了钱未必有产出,但是不烧钱肯定没产出。只有多烧钱,出成果的可能性才大。有人戏称“学术毁三代,科研穷一生”。

劳动防护用品,奇奇怪怪的原材料,各种实验设备,各种检测分析设备,一个比一个贵。比如学术大牛施一公,一台冷冻电镜需要一个亿。

所以施一公发Nature、Science和Cell跟灌水一样,据说逼得国外很多实验室都关了门,太令人绝望了。

发一篇Nature、science、Cell有多难?2000——2017年,以第一作者发表的清华共有96篇、北大49篇、中科大23篇、复旦22篇、浙大14篇、中农大14篇、上交和厦大10篇……

根据珠海市的政策,发一篇Nature、science奖励100万元。只要你发一篇,全国的211高校你可以躺着进,都会给你引进人才的待遇,绝大部分985院校,也都愿意收留你。

说这段意在说明,搞科研的门槛很高,进入了ZB(装备)竞赛阶段,不烧钱很难出成果,不出成果就很难得到经费支持。

还有这样一个段子,说如何在一个月合法地花光十亿,不能留下任何实体资产,不能给别人,不许故意损坏(烧名画、砸瓷器),还必须花在自己身上。

限制多了,其实答案挺难找的。但是科研就可以轻松办到。比如牛津大学最昂贵的材料,每克价格一亿英镑,我们可以买1克来做个实验……

各种大型实验仪器更是烧钱。2017年的诺贝尔得奖项目,全靠引力波探测装置LIGO,而这个装置1999年建成,耗资3.65亿美元。

这个实验室还养活了1000多名科研人员,每人每年平均10万美元,一年开销就高达一个亿美元。

比如帮助日本得到两次诺贝尔奖的超级神冈中微子探测实验室,光是光电倍增管,就花了3000多万美元。

2001年,注水的时候有7000个光电倍增管莫名其妙地爆炸了,变成了7000响的爆竹。科学家没办法,只能含泪再买一批。

由于在这个实验室尝到了甜头,得了两次诺贝尔奖,日本人打算把超级神冈升级,升级为超级超级神冈,费用大概要8亿美元,2020年开始建设,2027年投入使用。

欧洲的大型强子对撞机,先后花了12年时间建造,其建造费用高达37.6亿欧元。运行起来耗电功率高达180兆瓦,要消耗一个小城市的用电量。

这里有近万名科学家和工作人员,平均年薪10万美元电话,光工资每年也得10个亿。每启动一次,都是几千人的合作,数据处理和分析都要长达几个月甚至几年。

欧洲大型强子对撞机2008年建成,在2012年发现了希格斯玻色子,2013年就因此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学奖。

现在欧洲物理学界依然不满足,打算耗资100亿美元(第一阶段),建新一代粒子加速器,规模是大型强子对撞机的四倍大。

第二阶段打算投资150亿欧元,在同一隧道中安装一台超导质子机,在本世纪50年代末开始运转。

由此可看,充足的财力是冲击诺贝尔奖的基本条件。有钱了才能建一流的实验室,才能引进最顶尖的人才,才能组建一流的团队。现代科学早已经不是小国穷国能玩得起的游戏了。

中国高能物理研究所也想建设一个超大型的对撞机,但是遭到了杨振宁的实名反对,原因之一就是太烧钱了,估计要200多亿美元。

我也觉得太烧钱了,这绝对是个天文数字。但是国家同步辐射实验室的师兄的话打动了我,他说,没办法,这是目前为止,人类探索了解微观世界的唯一途径。

所以,为什么我希望我们国家发展要更快一点呢,因为有钱了,还可以有更多的事要办,有钱了才有能力为全人类做更大的贡献。也希望国家从长远的角度,好好规划一下。

国际上有一个衡量各国自然科学研究成果的指标——自然指数。

这是世界顶级科学期刊《自然》制订的一个指标,通过统计一年中在82家一流科学期刊上发表的论文,来衡量各个国家或各个研究机构的基础研究产出。

根据2018年的数据,美国以20061遥遥领先,中国是11183,德国只剩下4473了,英国以3667居第四,日本只有2987居第五,不足中国的三分之一。

更值得注意的是,大部分国家或地区都在下跌,中国、澳大利亚、俄罗斯、丹麦在增长,只有中国增长实现了两位数,高达16.4%。日本下降了7.0%。

第二个指标,研发前沿。它的定义是:如果有一组论文频繁地被共同引用,那么就认为这里存在一个研究前沿,这一组论文称为这个研究前沿的核心论文。

根据《2018研究前沿热度指数》,美国依然是遥遥领先,指数高达227.39,第二是中国,指数是118.38,英国第三,德国第四,意呆利第五,日本在第12,指数是27.86。

更可怕的是趋势,因为2017年日本的这一指数是35.65,一年之后跌到了27.86。

第三个指标,高被引科学家数量。这是科睿唯安制订的一个指标,通过统计在22个大类中发表的高引用论文,来确定各个领域的顶尖科学家。

数据显示,全球榜单共有4000人,美国以2639人位居世界第一,中国(含港澳台)558人,其中大陆482人,英国546人,德国356人,澳大利亚245人,日本不在前十。
楼主:不要二分法  时间:2020-01-22 18:57:56
2015年,印度GDP突破2万亿美元。虽然总量只有中国的1/5,增速却高达7.5%,超越中国的6.9%。

1999年以来,这还是第一次。

2016年、2018年,印度两度以7.9%、7.4%的增速超越中国,成为全球增长最快的主要经济体。

1999到2018年,印度GDP从4588亿美元增至2.72万亿美元,暴涨近5倍。2017年,印度一度超越法国,成为全球第六大经济体。

如此成就,令人瞩目。

制造业数据,更凸显出发展天平的微妙。

2004年开始,印度水泥产量就始终是全球第二,仅次于中国。2018年,在史无前例的基建和房地产投资高潮中,印度水泥年产量达到创纪录的2.9亿吨,是美国的3倍。

2016年,印度超越中国,成为全球摩托车第一大生产国。

2018年,印度以7.45亿吨的天量超越美国,成为全球第二大煤炭开采国。印度煤炭企业“煤炭印度”(Coal IndiaLtd.),也登顶全球最大煤企。

同年,全球钢铁产量排名惊现逆转。“中国第一、河北第二、唐山第三、日本第四”,终于仅限于段子。印度凭借1.06亿吨粗钢产量,首次超越日本,跃居世界第二。

虽然3亿人用不上电依然还是槽点,但印度2018年的发电量(1.56万亿千瓦时)已仅次于中美,相当于“日本(1.05)+法国(0.57)”的总和。

2017-2018年度,印度还以2.25亿部的产量,成为全球第二大手机制造国。

全球范围内,印度黄麻产量第一、生丝产量第二、棉花产量第三,是唯一能与中国强力竞争的纺织品第二大国。

人口总数,印度也正奔往世界第一大国。

有人乐观估计:2025年,印度就有望超越日本,跻身全球第三大经济体。
楼主:不要二分法  时间:2020-01-22 18:57:56
很多人觉得,进步是一件好事,但是永远不明白的是,进步,不是请客吃饭,不是做文章,不是绘画绣花,不能那样压制,那样从容不迫,文质彬彬,那样温良恭俭让,进步是带血的,是一个利益集团推翻另一个利益集团的行动,每个陨落的利益集团,都是血一样的现实。

海运取代丝绸之路,是带血的,火车取代马车,是带血的,甚至互联网取代原有的出版业,电视业,也是带着无数鲜血的,这些代价,很多时候,潜移默化的发生,甚至身在其中的人,没多少人知道,这种改变,事实上到底意味着什么。
楼主:不要二分法  时间:2020-01-22 18:57:56
数字货币,人类社会又一次影响深远的重大变革!

天涯时事

这几天区块链的话题很火,有人把区块链和数字货币联系起来,又把数字货币与破美元霸权和人民币国际化联系起来,那么到底是不是这样的?

我们今天再和大家说说数字货币的问题,大家自然会清楚了。

想要搞清楚这个问题,我们首先必须要搞清楚什么是数字货币?数字货币有什么优点和缺点?

什么叫做数字货币?

首先我们必须要明确一点:网络上有很多“数字货币”,比如比特币、莱特币、无限币、嫩模币、马勒戈币等,这些都是打着区块链的假货币,它们都不是货币,大家千万不要碰,尤其是不能投资它们,它们就是一个虚拟的数字,没有任何价值,只有炒作和洗钱的作用。

我拿着一根野草,然后对大家说:这根草是女娲当年种下的,它的名字叫做“野草币”,具有各种神奇的效果,一共只有100棵,就藏在这个屋里,大家赶快去找,找到以后能发大财。

于是,很多傻子被我骗来找野草,还有很多傻子没法来找野草,花高价到那些找到野草的人手中购买野草!

上面那些“数字货币”就和这个“野草币”是一模一样的!

比特币等伪数字货币打着“以后能够成为替代现在的货币或大幅度升值”“采取区块链技术和加密算法,藏在网络数据里、数量固定”的旗号,忽悠一部分傻子到网络上“挖矿”(寻找比特币),再忽悠一帮傻子在网络上来买卖那些伪货币(比特币交易)。

大家千万不要上当,否则你就可能成为最后一个买“野草币”的人,亏的只剩一根毫无用处的野草。

目前,在世界范围内,还没有真正意义上的数字货币!

要明白什么是数字货币,我们就需要知道什么是“货币”。

现代的货币都是信用货币,都是以国家信用为安全背书发行的货币。

世界各国的货币都是由各国的央行发行的:人民币是由中国央行(人民银行)发行的,美元是由美国央行(美联储)发行的,欧元是由欧洲央行发行的……

各国的货币背后都是各个国家的政府信用和暴力机关(法院、监狱、武警、军队等)作为安全背书的:在中国,唯一的法定货币是人民币,如果你使用其它货币进行交易,那么就会把你抓进大牢里。

所以,真正意义上的数字货币也一定是国家发行的!

比特币、莱特币、无限币、嫩模币等,都不是国家发行的,所以它们都不是真正的货币。

这些“货币”其实和我们玩QQ游戏里游戏币没有任何区别,只能在游戏里面用,并不能拿出来购买东西——如果你敢用这些“货币”来购买东西,进行贸易,那么警察马上就会找到你,把你抓进大牢里。

为什么要抓你?

我把价值100万的商品卖给你,你给我一根“草”,然后我再拿你给我的那根“草”购买你价值100万的商品,我们两个人通过一根“草”完成了价值200万的商品交易,我们的营业额是两根“草”,价值为0,国家找谁要税收去?

没有税收,国家国防建设的钱哪里来?教育的钱哪里来?基础设施建设的钱哪里来?

《中国人民银行法》第十六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法定货币是人民币。

使用任何非人民币进行贸易都是犯罪!

再次提醒:千万不要玩币圈,什么比特币、AV币、嫩模币等,都不是货币,没有任何实际价值,只有一些傻子在投机炒作或犯罪分子在洗钱!

我们现在使用的货币都是纸币!

或许有人会有疑问:我出去购买一斤苹果,花了5块钱,我用的是微信支付,我并没有给人家纸币啊?在我的微信里面,钱,就是一个数字,难道那不叫数字货币?

不是!

那叫做“数字化的货币”,并不是“数字货币”。

你微信里的钱是数字,但是它的背后依旧是纸币!

道理很简单:你把微信里的钱转到银行卡里,然后就可以把这个数字变成纸币。你也可以把微信的钱转给别人,然后让别人给你纸币。

数字货币就不一样了,数字货币的背后没有纸币,即使你把微信里的钱转到银行卡里,你也取不出纸币!

或许又有人问:数字货币的背后没有纸币,只是一个数字,没有任何价值,我干嘛要用啊?

那我又要问你了:纸币不过是一张纸,不能吃,也不能喝,也没有什么价值,你干嘛要用?

或许你又会说:大家都信任纸币啊,拿着纸币就能买到东西啊。

那我又要问你了:大家为什么要信任纸币?

或许你又会说:纸币是国家发行的,大家都认啊。

那我又要问你了:数字货币也是国家发行的,和纸币的作用是一样的,你为什么不认?

既然纸币和数字货币的作用是一模一样的,我们为什么要发行数字货币?数字货币到底有什么好处?

下面我们就来说说纸币和数字货币之间的优点和缺点。

纸币的优点是什么?

易于储存,看得见、摸得着。

我可以把纸币放在口袋里、抽屉里,可以放在任何地方。

那么纸币的缺点有什么?

缺点实在是太多了。

我们简单的说几个:

第一,纸币易损、易丢、易伪造。

我放在口袋里,出去玩,掏东西的时候,就有可能丢了;我买东西的时候,找零的时候,别人还可能给我一个假钱;我放在家里,可能被熊孩子拿出来剪了、撕了,洗衣服的时候还可能被水泡了,还可能被小偷给偷了。

第二,纸币容易导致偷税漏税和贪污。

我和别人做生意,都采取现金交易,谁也不知道我一年的营业额是多少,赚多少钱,我一年营业额一百万,我说只有10万,那样就不用交税了;我是一个贪官,别人给我送了很多现金,我藏起来,谁也不知道我贪污了多少。

但是,如果采取数字货币,这些问题都就不存在问题了。

假设没有了纸币,全部是使用数字货币了,那么我和任何人做生意,都通过微信转账,那么每一笔帐都能被记录下来,你的营业额是无法造假的;假设都是使用微信转账,那么贪官收到的每一笔钱都无法隐藏……

到这,或许你会说:那我们赶快用数字货币,还犹豫啥呢?

没有那么简单的!

要是那么简单,早就都用数字货币了。

事实上,中国的数字货币研究从2014年才开始:2014年,中国央行成立专门研究团队;2015年对数字货币发行和业务运行框架、数字货币的关键技术等进行了深入研究;2016年1月20日晚间,央行官网发文称,争取早日推出央行发行的数字货币。

为什么这么晚才研究?

因为网络支付大规模兴起的时间还不长——手机普及也不过是近十几年的事情,而移动支付相对成型也不过是近几年的事情。

现在网络支付发展非常的迅速,尤其是微信支付和支付宝的出现,整个的社会的交易方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数字货币的研究才有了基础。

而“数字货币”带来的好处是显而易见的:使用微信和支付宝支付非常的方便和快捷,不但提高了效率,而且节省了费用。

比如,以前我和你做生意,你把价值10万的商品发给我,我到银行把10万块钱转给你,这不仅仅需要时间,还需要一笔手续费。但是,有了微信和支付宝后,我瞬间就可以转给你了,而且不需要任何手续费(有段时间银行是非常恨微信和支付宝的,减少了银行很大一笔的手续费收入)。

现在大家都知道中国的移动支付非常的厉害,但是其它国家是非常落后的。

2017年12月的时候,文在寅当选韩国总统后访问中国,韩国大使带他去吃早餐,吃完后韩国大使使用支付宝扫码就把早餐钱付了。

文在寅惊讶的问道:“连这个都能手机结算?”

由此可见,韩国在移动支付上有多么的落后!

事实上,不仅仅是韩国,包括美国、日本、德国等发达国家在移动支付上也非常的落后!

这个我们就不多说了,相信出过国的人会深有感受——如果你去那些国家旅游,就会感觉进入到原始社会一样的落后!

现在,中国人使用现金越来越少,其实我们现在使用的是“数字化货币”,这个和“数字货币”的性质差不多——现在,我们在移动支付中各种交易的背后几乎都是数字的交换,而不是纸币的交换。

那么为什么到现在数字货币还没有出现呢?

我认为主要是三点:

第一,安全问题。

假设你有100万,你敢都存在微信钱包里吗?

肯定不敢。

为什么?

因为没有安全感!

那么多钱存在微信里面,手机丢了,同时又忘记账号和密码,怎么办?如果被熊孩子记住密码,偷偷给你买了一堆东西怎么办?

假设,微信现在发明一种新的登录模式。比如刷脸登录、指纹、瞳孔等多方面的验证,除了你自己外,绝对没有其它任何人可以登录你的账户。

这样一来,即使你手机丢了,同时忘记了账号和密码,只要你重新买个手机,打开微信界面,通过刷脸、指纹和瞳孔验证,也可以登录(你总不能把脸、指纹和瞳孔都丢了吧)。

但是,现在这些技术还不完全成熟。

比如,前几天就有一个小学生用照片完成了“刷脸”取件。

第二,信任问题。

虽然现在我们手机里的钱只是数字,但是它的背后终究是纸币在支撑,你担心的时候,完全可以把它转到银行卡里,然后取出现金。

但是,纯数字货币就不一样了,它只是空洞的数字,背后没有纸币,是无法取出来的!

另外,数字货币有被破解和冻结的可能。

相反,如果是纸币的话,我害怕银行卡被破解和冻结,我可以把钱取出来存在家里啊——数字货币是取不出来的!

我相信:在信任程度还比较低的现在,如果让你在纸币和数字货币之间只能选择一个,你肯定会选择纸币——因为纸币终究是能看得见、摸得着的,能放在自己的家里,有踏实感。

第三,还有很多人不会使用移动支付。

这点不多说了,大家别以为现在已经是人人都会用移动支付了,事实上,在农村的很多地区,尤其是那些上了年纪的老人,绝大多数都不会用的。如果都变成了数字货币,那些人怎么办?

当然了,可能还有现金的回收、税收和很多我也不知道的困难。

正是因为有了这么多的困难,数字货币的发行,需要逐步的开展——需要核心技术的进一步发展,需要更多的时间让人们逐渐的适应!

但是,我们可以肯定一点:任何我们能想到的问题都不是问题,都会有解决的办法,数字货币的发行也势在必行!

未来,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数字货币和纸币将会共同使用!

比如,你的(采取区块链技术、去中心化的)微信或支付宝钱包里面有200块钱,里面可能有100块是数字化的纸币,还有100块钱是完全的数字货币,双方之间可以相互转换(这个你是无法看出来有任何区别的)。

一旦我们由纸币社会、半数字货币社会到彻底进入数字货币社会以后,整个社会的运作效率会非常的高,黑色交易和贪官都将无处可藏(因为每一笔钱从发行到持有者之间的交易都可以追踪到),犯罪将急剧的减少。

再简单举个例子:

在纸币时代,贪官可以收取纸币,而纸币是不记名、可隐藏的。贪官收到纸币以后,隐藏起来或去消费,都是很难追踪到的。

但是,在数字货币时代,每一个数字背后都有一个代码,而且所有人在网络上都是实名制的,这个数字货币从谁发出,中间经过谁,全部可以查询到。

大家看看下面这个100元人民币的左下角,有一个代码,这个代码是独一无二的:

假设现在已经完全是数字货币时代了,你的微信钱包里面有206块钱,那么这206块钱可能有两个100元、一个5元和一个1元的数字货币组成,它们分别是:100(ASF5861248)、100(AOD7841691)、5(CDK256145)和1(FGI658941)。

括号里面的就是加密后的代码。

每一个数字货币的背后都有一个独一无二的代码,而这个代码我们是看不到的,但是央行是可以通过技术手段查询到这个代码的——如果有人通过技术手段伪造了一个数字货币,多出一个不同的代码或相同的代码,系统会自动报警,寻找来源,并冻结其流动。

由于每一个数字货币都有一个代码,而且是独一无二、不可修改和伪造的,所以每一个数字货币经过任何人都能被完整的记录下来!

在纸币时代,你被偷了100块钱,即使你记住了这100块钱的代码,你也很难找到,就算你找到了,人家也可以不认账,可以说是通过做生意从陌生人那里得到的。而在数字货币时代,这个100块钱无论被转手多少次都会被按照持有时间的顺序给完整查询出来,这样自然没有人敢再去犯罪了!

在完全的数字货币时代,将没有偷税漏税、没有贪污腐败、没有偷盗抢劫绑架……你想要获得钱的唯一途径就是去劳动,整个社会将没有懒人,经济发展会非常迅速、社会文明也将高度发达!

有人说,中国准备发行数字货币是应对美元霸权、加快人民币国际化的,我觉得这个格局有点小了——我们的目标可不是一个小小的美帝,而是为了促进中国社会及文明向前发展,从而引领整个人类社会和文明的发展!

目前来看,只有中国是最有可能最先进入数字货币时代的,因为我们在互联网、物联网、移动支付上的发展是远远超过其它国家的。

期待,数字货币的时代早日到来!
楼主:不要二分法  时间:2020-01-22 18:57:56
没有完成现代化工业进程的拉美,贫富差距越来越大。

以巴西为例,极富阶层的收入水平是极贫阶层的175倍以上,国内5.2%的极富人群掌握着30.2%的财富,而极贫人口仅拥有国内0.2%的财富。

这次智利的游行,更多的是左派的声音,但其实,拉美诸多国家的历史早已证明,无论左派还是右派执政,都改变不了拉美的困境。

右派的资本主义血腥扩张,让穷人越穷,富人越富。

左派的社会主义改革,总是被美国颠覆和资本反对,最终扛不住制裁,要么被推翻,要么一贫如洗。
楼主:不要二分法  时间:2020-01-22 18:57:56
大变局:只剩50年!石油时代即将终结?

青衫

石器时代的终结不是因为缺乏石头,石油时代将结束,也并非因为石油供应短缺。

——沙特前石油部长Sheikh Zaki Yamani

1

还有50年!石油即将枯竭?

前两天,有位粉丝向我提问:

石油真的快用完了?只够用50年!

听说快要禁售燃油车了,我要不要趁现在提前抢占新能源的风口啊?

石油只剩50年,这个消息首先是俄媒报道出来的。

据IHS马基特公司的分析师指出,全球传统油田的新探明储量创70年来新低。

同时,2019年上半年美国页岩油产量的增长速度降至象征性的1%,是2018年的1/7。

2018年,全球石油市场出现供不应求的状况:

日产量为9470万桶,日消费量为9980万桶。

地质学家米金·哈伯特提出的石油峰值曲线

按照这个速度推算,石油还够人类使用50年。

石油用完,也就意味着石油经济的终结,石油时代也就走到了尽头。

那下一个能源风口到底在哪呢?

在滚滚向前的时代车轮面前,石油的地位正在被削弱,百年来最大的产业变局正在开启。

2

产业大变局:石油时代终结?

1

新能源时代到来?

可再生能源的时代已经到来。

据联合国环境署最新发布的《2019全球可再生能源投资趋势》报告显示,

2010-2019年间,全球可再生能源投资总额达到2.6万亿美元。

数据来源:联合国环境署

与此同时,2018年的可再生能源投资为2729亿美元,达到化石燃料发电投资的三倍。

另外,电动汽车的大量涌入,及其对燃油车的逐步替代也将加速石油产业被淘汰的趋势。

与燃油车相比,电动汽车的效率要高得多,零件要少得多,电动汽车的维护和运行成本会明显低于燃油车辆。

目前,更多的传统汽车厂商已经开始加入电动汽车市场的竞争。

大众,戴姆勒,本田等都已经开始逐步研究生产电动汽车。

可以说,可再生能源的崛起正在完全改变传统的能源市场格局。

2

生物经济的崛起

据国际能源署预测,在未来二十年中,石油化工将在石油产业需求增长中占最大份额。

但是,IEA和石油产业可能会对未来的实际情况感到惊讶和失望。

因为,石油领域将被生物技术产品所取代。

据Bioeconomy Capital预测:

到2030年,大部分新的化学品供应将由生物技术提供;

到2040年,生物化学品将在各个竞争领域超越石化产品。

石油是建立20世纪的技术的基础,生物学则是21世纪的技术。

生物技术产业,在美国2017年的产值约为3880亿美元,贡献了超过2%的GDP。

其中,仅生物化学领域在2017年就创造了920亿美元的收入。

也就是说,生物化学产品在某些类别上已经超过了石化产品,全球经济正从石油化工转向其它行业。

虽然很多人认为人工智能技术将颠覆所有的传统行业,但作为一个推动全球经济发展的基础产业。

总之,石油产业的消退和新能源产业的崛起更可能成为100年来最大的产业变局。

3

石油真的会枯竭吗?

1

石油永远不会枯竭

尽管现在全球石油枯竭论占据主要论调,但是有个叫史蒂夫的学者提出了自己的不同意见。

因为资源永远不枯竭。

不要误会,他所说资源不会枯竭并非因为它们埋藏于地下的数量无限 —— 数量当然有限,不过人类的潜力是无限的。

许多人所理解的资源是一种种品类的客观实物,比如石油,但其实更深层次地讲,真正的资源是人类脑中的知识;

石油在今日对人们来说是工业的基础、珍贵的能源,但在500年前的人们看来,石油恐怕只是地里冒出来的又黑又脏、污染耕地的泥。

这500年来,石油依旧是那个石油,它的物理和化学性质没有改变,是人类知识的进步使石油从黏稠的废物变成了重要的资源。

石油不仅不可能在50年后用完,甚至在500年后都用不完。

因为那时的人可能早已在用我们想象不到的能源,而因稀有变得昂贵的石油成为了博物馆的收藏品。

同样,石油产业的消亡不会突然到来。

石油成为全球经济的关键能源和原材料已经一个多世纪,它不会一夜之间消失,但转变也不会一帆风顺。

2

人人都爱石油

为什么说人人都爱石油?谁不图眼前利?

印度企业家瓦迪亚,出生于富人家庭,但他有个伟大志愿:让所有人富起来。

对于他来说,发展和致富才更重要。

如果我们连地球上的贫困都无法消除,怎么会有时间去管地球的健康呢?

这句话说出来,好像也没办法指责他还坐汽车。

穷人也不想改变这个世界,他们只想改变自己在社会中的阶层身份。

石油会不会枯竭他们根本就不关心。

大部分穷人,仍然可以选择视而不见,当做什么都没有发生。

美国石油家阿尔文,任职于世界第一大石油公司壳牌。

他曾说过:我爱石油,因为石油散发着钱的味道。

没有谁不爱石油。

4

石油大棋局:全球资本的博弈

1

重塑世界格局

石油时代结束后,首先是中东地区的政治地位必将降低,也不再是国际大国力量角逐的区域。

其次,资源大国也会发生经济格局的变革,单靠资源出口的国家如果不实施有效的变革,必将面临经济失速的风险,对国家稳定、区域稳定都将有巨大的影响。

而政治经济中心必将是在技术发达、管理发达、服务发达、文化发达的国家和区域,更多的将是软实力的竞争。

如果这样,美国有极大可能引领新的能源革命,并将借此实现国力快速提升并重新稳居霸主地位,亚太和欧洲将受益于美国能源革命的外溢效果,实现经济的快速增长;

而中东将重新没落,俄罗斯也可能彻底无缘“崛起”,非洲和拉美国家经济将恶化,全球目前呈现的多元化状态可能又将被改变,变成一极多点的形态。

可能是感受到了危机,曾经全球最大的产油国沙特正转向核能。

到2032年,沙特计划建成16座核反应堆,总价值超过800亿美元,首座核电站将于2022年投产。

打个洞都能冒油的沙特却正在抛弃石油,开始转向核能,石油真的快不行了?

2

谁掌控石油,谁就掌控世界

为什么石油产业可以在全球肆意妄为?

海湾战争,伊拉克战争,叙利亚战争,哪一场不是围绕争夺石油控制权而打的?

一直以来,石油产业不只是和政府挂钩,石油产业就是政府。

美联储前 说了大实话

谁控制了石油,谁就控制了世界。

3

能源更替的背后:人类无止境的消费

平均一个美国人消耗能源等于2个欧洲人、9个中国人、15个印度人、50个肯尼亚人。

全世界都像欧洲人或日本人一样消费,我们需要另外两个地球;

如果都像美国人和澳大利亚人一样消费的话,那我们还需要4个地球。

当2040年地球达到90亿人口的时候,又要再另外加两个地球。

人类消费,离不开能源,而石油仅是其中一个载体而已。

能源大变局前夕,曾经的石油巨头纷纷变成新能源大玩家。

看看在全球拥有加油站数量最多的壳牌石油公司就明白了。

去年,壳牌宣布投资2.17亿美元,收购美国太阳能公司SiliconRanch43.83%的股份,成为其最大股东。

这是壳牌阔别太阳能产业12年后,首次回归太阳能产业。

石油时代什么时候终结,这个尚不可知。

但随着新能源异军突起,石油危机也正在加剧,未来全球的能源格局也在重新酝酿!

石油已经历了几年寒冬,本已战战巍巍,弱不禁风。

怎么能抵挡的住,新能源这一波波的攻势。

遥想当年,提马亮刀一声吼,万种能源皆俯首。

现如今,鼓破众人捶,能源谁怕谁。

石油老矣,四面楚歌。
楼主:不要二分法  时间:2020-01-22 18:57:56
互联网体系内,被分为了两大世界,英文与中文泾渭分明,其中,英语的单词数量,无可救药的突破了一百万,两百万,而汉字马马虎虎维持在了三千常用字足以的地步,当然了,英语的常用单词,其实不过几万而已。

这种优越性自然是中国历史上最大的底牌,低廉的教育成本,在进行简体字改革后,几乎只需要几年时间,就可以培养一个会读书读报,识字的年轻人。

这几乎是现代化国家最关键的地方。

什么是现代化国家的标准?

那意味着国家机器可以动员一个国家上上下下所有的力量,以动员率来说,是远超任何的非现代化国家的。

甲午战争时期,还有战争结束后,偏远无知的小地方的县令不知道发生了这样的战事的,而战争结束,丧权辱国的条约签订完了,还有从湖南开拔过来的队伍,准备去前线开战领赏呢。

这也是为什么识字率这么重要的缘故,哪怕一个征兵工作,也无法顺利完成,一个坏了心思的教书先生,可以随意指着一张减免税收的政府布告,说是皇帝要加税,如果不识字的话,那些农民也就只能被凄惨剥削,毫无反抗余地。

信息的层级很重要,在大明时代,崇祯的命令想要到达百姓手中,大概要九曲十八弯度过无数的道路,出了宫廷有自私自利的东林党,之后是各地督抚,督抚手下的县令,县令手下的小吏,最后,在最黑心的小吏手下,才会将那些被歪曲了无数次的信息给传达下去。

美国闹过一个哈雷彗星的传达信息的错误,但本质上,还是原始的信息传递手段的问题。

如果政府真的想把信息送到特定公民身上,那么通过手机,微信,可以在几秒钟传递足够的海量信息,历史上,通过挡在政府与平民之间,依靠信息不对称进行牟利的地主官绅阶级,早已被扔进了历史的垃圾堆了。

正如普鲁士的胜利是建立在小学课堂上一样,任何国家,都需要对国民教育提起注意。
楼主:不要二分法  时间:2020-01-22 18:57:56
弹劾调查投票的背后:美国民主的衰败

王陶陶

摘要:在20世纪70年代水门事件曝光后,有近乎大半的共和党国会议员倒戈,猛烈抨击本党总统尼克松的非法行为;在20世纪末的克林顿弹劾案中,有三十名民主党国会议员倒戈,猛烈抨击本党总统克林顿对司法程序的非法干预;但是,在今天的特朗普昭然若揭的通乌门弹劾调查中,没有一个共和党众议员站出来抨击自己的总统。由此可见,美国民主赖以维系的共同原则已经走向衰败。

说句实话,像特朗普这种直接了当要求国外元首帮助他搜集国内政敌负面情报的行为,无论从任何方面来讲,都是对美国竞选制度稳定性的严重伤害。如果特朗普是20世纪70年代的美国总统,那么无论他的口舌有多么尖利,都不可能阻挡无法估量的负面后果。

然而,现在的美国已远不如当年团结,这种分裂不仅仅体现在政党之间的对抗,更在于两党相应民众基础的渐行渐远,以致于仅两党追随者之间的敌意,就足以压制宪法所能引起的尊重。

常常有人说,美国的宪法和权力架构足以保证民主制度的良好运行,但事实上,宪法任何时候都不过是一张纸,只有这张纸上所承载的誓言能够成为整个社会的最高共同准则,宪法才能具有约束力,然而,一旦国家的分裂已经超过极限,一旦社会的共识土崩瓦解,那么所谓的宪法只不过是一张披着神圣外衣的废纸而已,又有谁在真正的重大关头为自己并不看重的宪法所羁绊呢?

特朗普追随者眼里的美国是一种“美国”,但民主党眼里的美国则是另一个不同甚至相反的“美国”,这其间不仅仅是理念的相悖,更存在着族群认同日趋明显的抵触。当两个群体怀着完全不同国家认同的信念发生冲突之时,宪法又能够催生共同的标准来进行有效仲裁呢?

12世纪十字军与穆斯林之间的矛盾能够调和吗?

16世纪德意志境内天主教与新教的冲突能够调和吗?

20世纪美苏之间的矛盾能够调和吗?

肯定不能!

曾几何时,古老伟大的罗马共和国有着铭刻于世的“十二铜表法”,作为其国家的最高行政原则,牢牢、严苛并明确地约束着执政者的权力,这部法律的创作者们,无一不是那个时代精才绝艳的法律天才,他们自以为可以借此使罗马共和制度的光辉永世长存。

然而,当罗马的社会陷入分裂之后,当鼓动人心的政客提比略 格拉古获得社会另一半的狂热支持时,他就可以毫不费力地以违背法律废除另一位政敌奥克塔维乌斯的职务而不受惩罚,毕竟,格拉古的追随者们对格拉古的拥护胜过了对罗马最高法律的认可——这次滥权后来被普遍视为罗马共和的崩溃开始;

同样,紧随其后的萨杜尔尼努斯、马略、秦纳、苏拉则就对格拉古不断效法并层层加码,他们要么疯狂煽动分裂到蔑视法律的民意,要么直接动用忠于自己甚于忠于罗马的暴力,不断地蹂躏、践踏并摧毁罗马的共和于罗马的法律——最终使得共和本身变成了一纸空文。

所以,对于今天的美国民主来说,真正可怕的,不仅仅是特朗普对法律的蔑视与行政权的滥用,更重要的是,美国的社会是如此的分裂,已经使得他们对彼此的厌恶,超越了对宪法的尊重——这才是特朗普能够为所欲为的根本原因。

这也意味着,无论弹劾结果如何,美国的分裂将愈发不可控,其民主制度的前景也将愈加难以乐观。
楼主:不要二分法  时间:2020-01-22 18:57:56
印度退出RCEP,但她很难超越中国!

王陶陶

摘要:印度退出RCEP,显示出她不甘于中国的大国雄心,但这并不意味着她能超越中国,这是其内在痼疾决定的。

毫无疑问,印度作为拥有巨大资源的国家,具有相当可观的发展潜力。但是,在超越她的老对手中国之前,印度仍然需要穿越一个危险重重的迷雾——现代化。

印度社会稳定的根本支柱:印度教



尽管相当多的人,将印度的落后归咎于印度教。在外界观察家眼里,这一将人以种姓分类的、标榜人世轮回的宗教,不但制造了难以想象的压迫,腐蚀了印度的政治体制,还磨灭了印度民众的进取心,最终阻滞了印度的发展。

但是,这些认知却忽略了印度教在印度国家政治生态中的根本作用。事实上,印度教根深蒂固的等级观念,极大地消弭了印度普通民众在巨大贫富差距面前的不满情绪,维持了印度社会的高度稳定。

实际上,穷人对富人有多少不满,被剥削者对剥削者有多少怨恨,并不取决于贫富差距和剥削的程度,而取决于穷人和被剥削者如何看待这种贫富差异和剥削,即穷人是否把贫富差异视为不公,或者被剥削者是否将剥削看作压迫。

一个真正虔诚的印度教贱民无论遭受婆罗门怎样的虐待,都不会产生一丝一毫地反抗之心,这不是因为婆罗门的压迫不够残忍,而是因为印度教的理念告知贱民,苦难只是神灵对自己的今世考验,是天意的呈现;

这种观念对民众被剥削时潜在不满的抑制作用,恰似曾经的天主教虔诚。14世纪欧洲虔诚的天主教徒,能够毫无怨言地向教会供奉负担沉重的什一税,就在于天主教徒们深信十分之一财货的缴纳乃是对上帝的奉献(恰似纳税是公民的义务);

“1905年,托洛茨基在多次尝试推动俄国最贫困的群体农民反抗沙皇时,都遭到了冷漠的回应,事后他不得不承认,‘’东正教的信仰让农民将沙皇视为上帝的代言人,当前的农民起义是不可能做到的,因为他们根本不反感沙皇。”

所以,印度的低种姓人口,作为世界上最贫困、最被歧视的群体,之所以能够承受现代人眼里的巨大压迫和不幸,还能无怨无悔,毫无仇富思维,恰恰在于印度教的政治麻痹作用。在维持(印度)社会稳定方面,观念(印度教)比任何刀枪福利都有用,因为它使得被压迫者意识不到压迫,被剥削者意识不到剥削。因为,在奴隶们的反抗之手举起之前,扎根于头脑之中观念(印度教)就已经将反抗的想法消灭殆尽了。

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印度教在贫富分化极其严重、讯息流动极为自由的印度社会中,起着稳定秩序的中流砥柱作用。

“只有真正理解政治本质的人才能意识到,在统治国家的诸多手段中,观念远比刀剑更有力量。”——《无可匹敌的力量,群众运动》王陶陶

对于印度来说,大多数民众对印度教的虔诚,不仅仅是维系社会稳定的关键,也是维系其国家形态完整的关键。

在历史上,从未有过印度国家的出现。无论是德里苏丹,还是莫卧儿帝国,亦或是马拉地帝国,都未能将这一区域统合成一个国家;哪怕是在英属印度时期,大约一半的印度领土实际上是由土邦领主以半独立的形式治理;即便在印度本土,迈索尔、海德拉巴、特拉凡哥尔、马拉地等地也从未被德里支配过;在1947年的独立运动中,是宗教虔诚而非民族主义,使得海德拉巴、特拉凡哥尔等邦境内的印度教信徒压迫君主们加入印度联邦(海德拉巴君主想加入巴基斯坦,特拉凡哥尔君主则想保持独立)。

因此,没有印度教的精神锁链,就不会有印度国家的诞生。如同没有中欧天主教徒在土耳其穆斯林入侵面前的十字军精神,就不会出现哈布斯堡帝国一样。



独立前的英属印度,蓝色为半独立的政治实体——土邦王国,大多有着自己的军队,居住着操持不同语言的不同族群,除了印度教,他们并没有多少共同的意识形态脉络

同时,印度并非一个真正的民族国家。一方面,印度并不存在主体民族,印度斯坦族人数最多,但也仅仅占了全国人口的46.3%,主要分布在北方邦、旁遮普邦和中央邦等地,这就决定了该国不可能推动各个民族的民族主义认同来维系国家形态的完整;另一方面,印度各邦官方语言差异极大,不同语言之间不仅发音不同,而且字体也不一样,彼此存在着难以逾越的交流障碍。

对于印度这种国家来说,民族认同的兴起将使其陷入分崩离析的困境,唯有印度教的认同才能将其捆在一起。

19世纪的迈索尔王国君主铁普苏丹(Tipu Sultan,穆斯林)是印度迈索尔人(印度教徒居多)民族主义眼里的民族英雄,他对抗英国人,并数次挫败之——现在某种程度上则成为迈索尔人反感新德里的象征

马地拉帝国开创者希瓦吉(Sivaji)在印度有两重身份,一方面他是印度教反抗伊斯兰教侵略的宗教英雄,另一面则是马地拉人民族主义的偶像。新德里的莫迪政府把其视为印度教武功赫赫的表现,孟买的马地拉农民则把他当做马地拉人利益的保护神,是当地民族主义者排外运动的旗帜

实际上,基于印度教意识形态的印度人民党和国民志愿团,在印度政坛的最终崛起,是印度国家形态的历史选择。毕竟,作为一个必须依靠印度教维系认同的国家,印度不可能真正抗拒印度教的政治原则。

现代化将会削弱或者扭曲印度教认同

不过,无论莫迪现代化的决心有多大,都必须意识到,现代化将会削弱或者扭曲印度教的宗教认同,释放激进的意识形态,并很可能产生国家动荡、分裂或者宗教屠杀的后果。

对于古老的印度教理念来说,现代化将无可避免地对其产生剧烈冲击。

一方面,现代化的思潮和现代化的高等教育,如果得到普遍推行,将会破坏印度教的虔诚,并在印度社会释放出足够摧毁一切的政治炸弹。

现代化思潮中“人人平等”的观念若得到广泛流传,将重创印度根深蒂固种姓制度,从而使广大低种姓们曾经习以为常的苦难修行变成无可容忍的暴政,以笔者的视角看来,这足以在这个压迫深重的国家孕育一百场革命。

而且,与听天由命的信徒们不同,一个受过良好教育的现代化公民将把自尊的重要性和财产等同。他受到的教育越多,他就拥有越强的自尊心和越稀缺的敬畏之心,并对管束、歧视和贫穷越敏感,且由此相应地衍生出对自由、民族和均富的追求。而这也恰恰就是现代革命的源泉。

“革命猛兽往往出现于旧观念开始崩溃,新观念尚未确立的危险时刻。”——《无可匹敌的力量,群众运动》王陶陶

在19世纪基督教观念急剧衰退、现代化思潮和教育迅速崛起的欧洲,在20世纪初君臣观念土崩瓦解、新式思潮和教育开始涌现的中国,都曾是革命和动荡的温床。这一点,古今中外,莫衷一是,印度同样不能例外。

另一方面,现代化经济将会在无形之中瓦解印度教赖以幸存的社会和经济基础。

宗教信仰之所以能够虔诚,最根本的原因在于信徒的价值观闭环。

“人是一种追求社会认可的物种,他对自身行为和价值的坚定性取决于周边对其的肯定程度。若能获得周边之人的赞美、仰慕和鼓励,将会极大增强其行动的勇气,反之则会削弱。故而成功的传销需要构建一个封闭的小众环境,建立起肯定鼓励的氛围并屏蔽外来质疑的声音,从而使乌合之众变成了坚定奉献的勇士。反之,一旦亲友的质疑声音开始介入,并开始弥漫于参与者的耳旁,勇气就会消散,信念亦将萎靡。这一点,无论是革命者,还是统治者,甚至企业家都不可不察。”(摘自《无可匹敌的力量,群众运动》《群众运动的强化》)

宗教的维系同样如此,信仰的虔诚离不开信徒的自我封闭。

基督教的极度虔诚离不开中世纪欧洲的僵化封闭的小农社会,然而,一旦商品贸易和人口流通开始繁盛,随着农民大举进入城市务工,社会分工加剧,封闭旧教区不断瓦解,新的教区也始终难以在流动的人口中建立起来,最终天主教的信仰衰微了。

就像1825年3月,大政治家梅特涅亲王在巴黎考察时所写的那样:“在八十万巴黎人当中,竟然只有八万妇女和一万男人勉强对基督怀有信仰,而其中三分之一也不再接受洗礼,上帝都衰微若此了,法王神授的权力又如何得以稳固?”

印度教之所以能够如此的虔诚,恰恰在于印度社会极度封闭隔绝的农村社会体系(潘查亚特制度,印度斯坦语:पंचायती राज;英语:Panchayati raj)。牢固的村社制度犹如千年的枷锁,将印度农民牢牢地摁在乡村之中。在2005年的印度人口发展调查数据显示,印度男性的进城率仅为6.8%,远低于其他发展中国家;2009年的数据则显示,70%以上的印度人口流动局限于农村之间,跨区(邦)流动仅为26.1%(农村间流动占了一半)。

从某种程度上说,人口流动的相对封闭,恰恰是印度教能够持续虔诚的重要基础,而现代化市场经济改革带来的人口流动将不可避免地削弱这一切,并带来类似于俄国斯托雷平市场经济改革意识形态的后果,从而为新思潮的壮大提供土壤。

1906年俄罗斯帝国首相斯托雷平的农村改革,消灭了俄国村社对农业的制约,制造了现代化的农业经济,但同时也消灭了封闭的俄罗斯农村,重创了俄罗斯农民的东正教信仰,而后者是沙皇权威的根本

同样不能忽视的是,现代化市场经济的竞争将会摧毁相当多婆罗门、刹帝利等高等种姓人群的经济优势,并使这些拥有极高自负的群体变成现实世界的破落户,并引发激进的印度教意识形态。

总之,现代化的思潮和教育,以及现代化的市场经济,将会削弱甚至摧毁、扭曲古老的印度教观念,并为新型意识形态的崛起创造条件——这对一个严重依赖印度教精神锁链的国家来说,是祸非福。

就像19世纪的奥地利帝国(天主教观念下的多元民族帝国)、奥斯曼帝国(君主契约和伊斯兰教观念下的多元民族帝国)和清帝国(君臣体系观念下的少数民族帝国)一样,未来的印度,愈是推动深层次的现代化,她维系国家形态的旧观念,就会变得越脆弱,国家的分裂倾向就会越严重。这是一切旧形态国家难以弥补的缺憾,并非印度所能幸免。

莫迪改革的矛盾性及其后果

事实上,莫迪政府提倡的印度教主义,乃是维系印度国家统一,消弭潜在革命,动员印度大众的不二选择。但必须意识到的是,这本身就是一个自相矛盾的过程。

莫迪政府以“复兴摩罗”之名推动的现代文化、政治和经济诸多改革,一方面现代化会削弱古老印度教的意识形态号召力,并加剧革命和分离的潜在风险;另一方面,一旦印度教的意识形态被完全标榜,考虑到穆斯林与印度教长达千年的恩怨(摩罗圣庙(相当于印度教文明的黄帝陵)改为清真寺),以及莫迪依托屠杀穆斯林上位的可托之鉴,在失去莫迪这般能够控制局势的政客之后,印度未来几乎很难避免邯郸学步的后来者推动的宗教屠杀。

因此,在一个真正的现代国家共识出现之前,印度的现代化前景并不完全乐观。现代化是一场漫长的疾风暴雨,若非有强健的国家体格,否则绝难在期间幸存。因此,即便莫迪的印度能够侥幸成功,但也很可能只是昙花一现。
楼主:不要二分法  时间:2020-01-22 18:57:56
马克龙这个人,不简单。

王陶陶

法国总统马克龙是个不简单的政客,

为何这么说?

因为他经历了惊涛骇浪的考验,即基本遏制了一度席卷法国的黄背心运动。

从去年11月开始,黄背心运动席卷法国,直接起因是法国燃油涨价。

根本原因则是马克龙上台后,为了挽救难以维系的法国财政,他一方面不断削减社会福利,另一方面则设法增加税收,当然也减少了企业税。

这些政策任何时候都不可能获得公众的喜爱,而持续从公众手中抽取福利,则不断削减了公众对政府的信任,加剧了公众对政府的敌意,甚至怀疑政府的行为就是基于恶意。

因此,当燃油这种涉及每一个公民的商品突然被加税时,就点燃了遍布法国的怒火。

在这种情况下,法国政府和马克龙的前进党都陷入了分裂,大批平常看似忠诚的高级官员和党团领导纷纷抨击马克龙的政策,试图迎合当前的民意,重演法国政坛畔覆无常的往事。

在这种情况下,马克龙在经历了初期的慌乱后,展现出他作为一个高明政客的沉着。

马克龙在迅速取消燃油税升级,做出安抚性让步,消除大部分人对涨价的疑虑之后,随后采取了两项明智措施。

他一方面对黄背心运动保持了应有的克制性镇压,使其政府行为在苛刻严厉的法国舆论氛围中不至于制造新的仇恨;

另一方面他则设法与民众保持沟通,一个小城市,一个小镇地不断拜访,与当地民众面对面沟通,阐述自己的政策,即便不能让民众支持,也尽量消除民众对政府政策未来坎坷不安的忧虑。

马克龙的第一个措施,使得政府不再成为舆论负面消息的中心,与之相应的是,随着时间的推移,黄背心运动的暴力行为逐渐成为法国人心中新的厌恶点,最终舆论天平倒向政府;

马克龙的第二个措施,逐渐瓦解了黄背心运动裹挟大众的动用力,使得该运动慢慢变得不再那么有吸引力。

实际上,马克龙的政策是非常成功的。

任何政治大浪,本质上是一小批坚定的反政府分子和大部分因政府长期施政不当而心怀恐惧的普通人,而政府赢得胜利的关键,就在于消除大多数人对政府的疑虑。

马克龙成功做到了这一点,在这个过程中,他需要的不仅仅是技巧,还有足够的耐心和毅力,这些都不是简单的政治素质。

马克龙的经验,对于当前同为有限性政府的很多地方来说,或许是有一定价值的。

楼主:不要二分法

字数:176576

帖子分类:天涯杂谈

发表时间:2019-09-23 06:09:17

更新时间:2020-01-22 18:57:56

评论数:224条评论

帖子来源:天涯  访问原帖

下载地址:TXT下载

 

推荐帖子

热门帖子

随机帖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