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水读 >  天涯 >  未知学院 >  古往今来,唯一对《易经》正确的解释!重磅推出!

古往今来,唯一对《易经》正确的解释!重磅推出!

楼主:玄一XY  时间:2020-02-10 23:12:32
易经,什么是“易”?
今天我来说一说几千年来所有人都说不清道不明的易经,学术性很强,但不晦涩,欢迎大家评论。
“易”——上下结构,上面是“日”,没有什么分歧,下面是什么呢?这下面的解释影响了我们多少年,又对我们认识易经产生了多大的误解!
“易”的下面现在通俗的说法是“月”——扁月,当代易学大师们也多以此为标准,在著书立说中多有引用,这一说法让人自然而然的把月亮根易经联系在一起了,根阴历联系在一起,“日”为阳,“月”为阴,这个说法大错特错,直接影响了绝大多数人对易经的探索,直到现在大多数人还有这方面的认知误区,比如说——认为二十四节气根阴历有关,算命要用阴历,阴历才准。
这个说法让人把易经研究的主体指向月亮,误导颇深。
另外一种书上常见的说法是上面“日”为头,下面“勿”是四肢,只是个象形文字,象的是蜥蜴,蜥蜴会变色,“易”经取“蜥蜴”会变的意思,据说这个解释来源于日本,没什么价值。
还有一种说法,整个“易”或“勿”同今天的“鸟”,这个有一定的关联,但是也没有说对,说清楚。
楼主:玄一XY  时间:2020-02-10 23:12:32
那么这“易”下半部分是什么呢?
它就是“勿”,但这个“勿”从古至今的用法都是“不”、“不要”,这个解释与易经没什么关联,非礼“勿”视,非请“勿”入,我们的常观思维直接屏蔽了“勿”与“易”的关联,但千真万确,它就是“勿”,那么这个“勿”是什么意思呢?
这个“勿”的本意是“旗帜”,不仅是说文解字这么解释,现在出版的商务出版社《新华字典》上第一条解释还是“旗帜”,这个“旗帜”是从哪里来的?又是什么意思?

我们看一下“勿”的甲骨文,直观上看,左边是个“树杈”,右边是一个“虚的竖道”,这个可能是最早的会意法造字的应用了。
左边这个“树杈”是什么呢,这个是甲骨文的“卜”字,您不要现在觉得牵强,我们先看看“卜”是什么意思呢?

说文解字上讲:“灼剝龜也。火部灼、?也。刀部剝裂也。灼剝者。謂?而裂之。灼雙聲。剝㬪韵。象灸龜之形。直者象龜橫者象楚焞之灼龜。一曰象龜兆之縱衡也。”
什么意思,郭沫若的说法继承说文解字,就是说:“烧红的铁杵,烙在刻有文字的龟甲上,发出噗噗的声音,龟甲受热开裂,根据裂纹与文字的关系判断吉凶,取龟甲的裂纹为象,这个就是——卜”,郭老的一句话又误导和阻碍了我们当代对易学的深入研究!

楼主:玄一XY  时间:2020-02-10 23:12:32


观星台上面中间有一条横木杠,这个就是那个树杈上的“叉”,下面长条石台上端刻着二十四节气,而最远点刻了一个横槽,这个就是冬至,其实这种测日计年的方法直到现在还一直在用——也只能这样,只是在观测的方法上更先进而已,而我们现在历法的起始点变换了个位置罢了。
楼主:玄一XY  时间:2020-02-10 23:12:32
说到这里,大家会说,“卜”是这样,又与“勿”有什么关系,就算左边是“卜”,那右边是什么意思,两者什么关系呢?这个问题也困扰我好久,后来有一次看《探索与发现》,讲述原始人的故事,给了我许多的思索。
我们回到农耕开始的漫长岁月中,设想一下当时的情景,因为圭表给大家劳作上的指导,逐渐成为大家心中的圣物,慢慢形成以圭表为中心,人们围绕圭表分散在四周进行农耕劳作。
但上古时期毕竟蛮荒之地,野兽肆虐,那是它们的家园,如同今天,我们也在不断侵袭着动物们的领地,但我们的先祖跟狮子、老虎比还是少显温柔。是的,虽然今天边远的山区还可以打点野味啥的,但是相比来说,先民们的装备太差,自我防御能力太弱,在劳作的时刻,要时时保持警惕,如果要是每个人都一步一回头的察看环境,势必会影响劳作的效率。
为了大家提高效率又能保护生命安全,这就需要一个人专业的负责观察瞭望,提前预告危险,此刻大神伏羲又出场了,他把竖立圭表的地方垒土为台,亲自站在高台向四方瞭望,他目光如炬,一旦哪方有危险来临,就根据形势快速的分析判断,大声呐喊,发出警报,通知大家,共同防守或者撤退,多么伟大的神啊。
随着耕作的面积越来越大,人离的越来越远,呐喊声也未必能让远处的人听的明白。怎么办,为了通知远方的人,大神拔起立杆,拼命挥舞,通过约定的挥舞方式,让远方的人群明白他的意思,听从他的指示。
楼主:玄一XY  时间:2020-02-10 23:12:32
今天的心理学上研究,语言表达只占表达方式的30%,而肢体语言和情感占70%,伏羲那个时候已经运用娴熟。大神身高力大,可不是吗,整个“天”都是他开的——后面我会讲到伏羲就是盘古。伏羲这力气一大,树杈挥舞的就太快,远处的群众就不容看明白,尴尬了不是。
怎么办?时时研发,现场改进,大神在标杆上绑一些绳子,随着杆子的挥舞,绳子也一起舞动,因为增加了绳子,信号就清晰明确多了,表达也就更准确了,多么深的领悟,等等,这个挥舞的不就是“旗帜”吗?
是的,这个就是旗帜,增加的绳子就是甲骨文“勿”右半部分的虚竖道,此时“卜”也从单纯测日影的标杆变化成了“旗帜”。
当没有事情发生的时候,大家各自劳作,分野四周,相安无事,所以“勿”引申为“不”、“不要”、“不动”的意思,一直沿用至今。
楼主:玄一XY  时间:2020-02-10 23:12:32
我们可以看几个根“勿”有关的字,就会更加明白!
昒——早晨将明十分,此时晨曦从东边升起,微光照射在旗杆的左侧,所以“日”加“勿”为“昒”,表示天将明时分;
曶——瞬间、急速,此时到了中午,太阳到达垒台正上方,日影落在旗杆之下,“勿”在上,“日”在下为“曶”,太阳走在正中午,一瞬而过,当然快了,看过日全食的都有体会,那个美丽的贝利珠,转瞬即逝,这就是“曶”;
忽——古通“曶”,现在意思为不重视、不注意——思考速度太快,事物从心上穿过,没有引起重视——忽略了、没注意,往往伤痛就是这么来的,谁让你走的太快,忽略了身边人的感受,原来这都是太阳惹的祸;
囫——到了晚上,太阳落山无边的黑夜笼罩着大地,把“旗帜”也给吞食了,“勿”外面加上口字框,还是同一个音——“囫”,大家都忙碌了一天,此时饥肠辘辘,吃起饭来狼吞虎咽,囫囵吞枣,什么时候都不容易啊;
甮——beng,你甭动,通“甭”——不用的意思,原字是“勿”加“用”,旗帜不动你就不用担心——甭动。
吻——旗帜的落影正好到达圭尺上的标记之处,此时就可以种庄稼的最好时机——吻合,今天的“吻”成了“口”对“口”,浓情似火,情不自禁。

楼主:玄一XY

字数:2092

帖子分类:未知学院

发表时间:2020-02-05 03:25:23

更新时间:2020-02-10 23:12:32

评论数:21条评论

帖子来源:天涯  访问原帖

下载地址:TXT下载

 

推荐帖子

热门帖子

随机帖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