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水读 >  天涯 >  煮酒论史 >  洪荒妖孽——五胡十六国战记

洪荒妖孽——五胡十六国战记

楼主:电脑前的红椅子  时间:2020-02-18 21:37:21


楼主:电脑前的红椅子  时间:2020-02-18 21:37:21

独立岁月(13)

在慕容垂血拼慕容永的时候,苻登刚和姚兴打完。

苻登攻姚兴,本以为手到擒来,谁知这块石头不好啃。

刚一进兵,苻登就遇到了大麻烦——驻军地带没有水。陕甘一带本就缺水,他驻军的地方偏就没水,真不知当初怎么选的地儿,士兵们渴得嗓子冒烟,不少人昏倒在地,苻登看形势危急,忙令部下急攻姚兴,你说这些几乎渴死的人怎么打仗?一接仗就开始败,姚兴手下大将尹纬(曾替姚苌向苻坚讨要玉玺那位)挥军猛杀,苻登大败,手下兵将十死七八,余者逃入甘肃固原南的马毛山。

姚兴击走苻登,这才大摇大摆的给姚苌发丧,自己登基坐殿。

苻登山穷水尽,无奈之下,向陇右鲜卑乞伏部所建立的西秦求援。

还记得西秦么?乞伏国仁此时已死,继位的,是他的弟弟乞伏乾归,称河南王。苻登将自己的儿子匀出一个,给西秦做人质,同时娶人家的妹妹,打算结为亲家,给自己找个靠山。乞伏乾归接班不久,正打算将西秦领土拓展开来,便欣然接受苻登的请求,派兵一万,支援这位末代皇帝。

苻登听说西秦援军将到,大喜,立刻领残余人马出山,打算与西秦军会和。

人一困难,就想寻求帮助,帮助一来,就好激动,一激动,就昏头。

这苻登就昏了头。

你倒是想想,你打了败仗,跑进山里藏着,姚兴就由着你藏?他就一点儿防范不做?

果然,苻登一出山,便被后秦军斥候(侦察兵)看在眼里,扭头报告姚兴,姚兴亲自领军阻截,就把苻登给围住了。事到如今没什么好说的,不是鱼死就是网破,苻登也豁出去了,摆开人马大战姚兴。由于他接连失利几次,又没有给养供给地,到如今这点儿人马,还不够姚兴塞牙缝的,一场鏖战,前秦残兵大败,苻登死战不走,力尽遭擒。

姚兴是真不含糊,捉到苻登,问也不问,一刀杀了。自此前秦政权,算是彻底完结。

历史反复证明,适宜做将的人,不能做帅。

后秦一统关中,陕西暂时消停,再说山西,西燕慕容永被困长子县,朝不保夕,哟把他急得,百爪挠心,实在实在没咒了,派人向东晋求救,东晋朝廷商议一阵,觉着该救,留着慕容永,也好牵制后燕嘛,便派兵来救,晋军尚走在路上,慕容永就等不及了,他不知道东晋已经出兵,还以为人家不搭理呢,又派儿子慕容亮去东晋当人质,孰料刚出城,便被后燕大将平规捉了去。

慕容永见儿子被捉,心中更慌,又派人去联络拓跋珪,想让塞北魏国援手。

拓跋珪会救他么?

当然会。

拓跋珪这几年,发展得很不错,已非当初的吴下阿蒙,对后燕的兴趣也越来越大,颇有些“扮猪吃老虎”的意思。

刘显,被拓跋珪战败赶走;塞北的许许多多杂胡部落,也都被拓跋珪征服,就是丁零敕勒这样的悍野民族,也干不过北魏的军队。越打地盘越大,越打兵马越精,最后连他舅舅贺兰部首领贺讷都受不了了,怕他尾大不掉,不再将自己这个舅舅放在眼里,便翻脸,不再与之结为军事联盟,结果拓跋珪真有一手,连他舅舅都给打服了,逼迫贺兰部向自己称臣,继续提供军事援助。

再往后,拓跋珪征服的部落越来越多,领土逐渐广大,实力渐强。

拓跋珪这么能干,后燕是什么态度呢?本来后燕一直在帮他,打算扶植起他来对抗西燕或者后秦等等,谁知就如美国支援阿富汗一样,援来援去援出个拉登,拓跋珪日渐难治,最后慕容垂不得不下令,让后燕军攻打贺兰部,以削弱拓跋珪的实力。

拓跋珪就毛了。

他一鼓作气,杀败慕容垂的儿子慕容麟(此二人曾经是战友加兄弟般的关系),赶走了后燕军。不久,与河西地区的匈奴刘卫辰部起了冲突,大败刘卫辰,将其父子尽数杀之,只跑了刘卫辰一个儿子,便是那赫连勃勃。

杀败刘卫辰,征服无数部落,还赶走了刘库仁的儿子刘显,拓跋珪不知不觉间竟已将原代国地盘全部恢复,俨然一个新的大帝国出现了,国势蒸蒸日上之际,忽然得到慕容永的求助信,他岂能坐视不理?岂能看着后燕灭掉西燕,独霸中原?

于是他派了五万人马来救慕容永。

东晋和北魏的人马都在救援之路上走着,但慕容永却注定看不见他们了,他下面的人由于心理承受力的不足,开城迎入了慕容垂,后燕军,入城了。

西燕就是这么被灭的,慕容永被杀,部众被兼并,大臣被砍头,政权烟消云散,从此,慕容氏合并为一,统一的大燕国再次出现。而拓跋代国的后继者——统一的大魏国也傲立一旁。

争霸,就在眼前。


楼主:电脑前的红椅子  时间:2020-02-18 21:37:21
争霸年代(1)

公元395年5月,羽翼已丰的拓跋珪公开与后燕撕破了脸,派兵不断袭扰后燕边境,慕容垂大怒。

怒了,就得打。

阿垂派太子慕容宝、辽西王慕容农、赵王慕容麟、范阳王慕容德、陈留王慕容绍领兵八万五千,讨伐北魏。

这算下了血本,把能打的叔伯兄弟几乎全用上了。

这几个人里,最能打的,是慕容农、慕容麟、慕容德,慕容麟这个人很有意思,想当初前燕未灭时,慕容垂被可足浑氏等人迫害,逃奔辽东,中间被前燕兵将发觉并追击,就是这位慕容麟告的黑状,弄得慕容垂去不了辽东,投了前秦。本来按照慕容垂的脾气,灭前燕后就该杀了慕容麟,但到底是亲儿子,他不忍。万没想到慕容麟很明智,他知道父亲恨他告密,因此在重新投入爸爸的怀抱后,表现的非同寻常,十分勇猛,作战颇具谋略,久而久之,竟得到慕容垂的青睐,信任有加,给了他大把兵权,他倒也不负众望,打了好些个胜仗,说起能力来,他倒真不次于慕容农。

慕容家哥儿几个气势汹汹,杀奔塞北,拓跋珪得到消息,忙召开部长级会议,探讨破敌之策。大臣张兖道:“燕国刚灭慕容永,兵将骄横不可一世,只要使其轻敌,不难击败。”拓跋珪认为有理,便下令魏国各部落向西渡过黄河,将黄河以东千里沃野让与燕军,同时派人请求后秦出兵相助。

拓跋珪怎么这么大方呢?

北魏和后燕可不一样,后燕是农耕作业,河北山东河南安徽的地盘,丢了哪个都不对,一旦让出国土,不但收成受影响,还会丧失大量的险关隘口,所以在中原地区打仗,要寸土不让。而拓跋珪的魏国所在地乃是塞外,不是草原就是平原,即便放弃了,也没什么险关可言,大不了今日我走了,他日我再回;再者他所统辖的民众,几乎全是放牧的,是游牧为主的生活方式,要走全走,不像后燕统辖的全是农民,走了就没得吃了,所以他大方得紧,说不要就不要,把黄河以东的地盘全让出去了。

后燕军轻易得到大片土地及大量军粮,兴高采烈,筑城造船,要渡河继续征战。

怎么有军粮呢?不都是放牧的么?

北魏辖下的部众还是有些以农耕为生产方式的,也种了些粮食,燕军将这些粮食全部纳为己用,共百多万斛。

补充了粮食,后燕军士气更旺,紧邻着黄河扎营,对岸,就是北魏军营。

慕容宝高兴,他觉着应该让北魏瞧瞧后燕的军容,便下令将战船摆开,甲士立于船头,向对岸示威。

这位阿宝同志,说到打仗,有些迷糊。

他也立过功,也打过仗,也曾跟随慕容垂鞍前马后,要说他不会打仗,有些冤枉他,但要说他会打仗,更冤枉他。

他的能力,应该说是能打仗,而不是会打仗,做将军尚可,做统帅不够格。

他也不看看天气,也不预测个天气预报,就把战船一字摆开,向对岸耀武扬威,谁知忽然一阵大风,刮得是日月难见,这风还邪乎,风向竟然是向对面去的,一下子把后燕战船给刮过去几十艘之多,对岸的拓跋珪正仔细观瞧后燕军的船队呢,突然一看嘿,怎么过来了?赶紧给我抓!

顺风飘过去的这些战船根本没做好战斗准备,哪里想得到出现这个情况?船上的士兵毫无准备,让北魏军拿住了几百人。拓跋珪吩咐:全放了,一个不要留。

为何不杀?

后燕军士气正旺,放了可令其感恩,杀了则会激励其士气,使之更加同仇敌忾。

有了这个教训,慕容宝可就不敢托大,老实了许多,拓跋珪与之隔岸对峙一个月,一仗没打。咋不打呢?慕容宝不打,是因为有了上次的教训,不敢轻易渡河;拓跋珪不打,乃是另有妙策。
他有什么妙策?

此人打仗,甚为鬼道,在这一个月中,他表面上啥也不干,实则暗地里干了两件事。

第一件事,派细作打探后燕慕容垂的情况。

这件事自打后燕起兵那日起,他就开始派人做了。敌军近在眼前,他为什么不派人多多探听慕容宝他们的动向,却反倒打探那个坐镇后方的慕容垂的情况呢?原因就是拓跋珪敏锐的发现:慕容垂没来。

慕容垂打仗,往往身先士卒,他打西燕都亲自出马,怎么打北魏却不来了呢?拓跋珪认为这里有大问题,派人一打探,果然,慕容垂病了!

在得知这个重大消息之后,拓跋珪继续派人打探,又得到一个非常重要的情报:慕容垂养病之际,会派信使不断将自己的身体状况告知前方的慕容宝,隔些日子就会写一封信,很有规律。

得到这个消息后,拓跋珪便着手第二件事情:抓舌头。

战场上擒拿敌方的作战人员,称为抓舌头。

拓跋珪派出无数化装特工,悄悄渡过黄河,就埋伏在后燕信使的必经之路上,只要看到慕容垂的信使,便拿下,悄悄送回北魏大营,日日如此,这一个月,之所以拓跋珪没打仗,主要精力就干这个。

再说慕容宝,他左等右等,耶,老爹的信使怎么不来了?老爹的身体怎样了?是不是出什么事儿了?他七上八下,没个主意,慕容德、慕容农等人也忐忑不安,担心慕容垂有意外。拓跋珪估摸着慕容家的这群老少可能坐不住了,便将拿住的信使选出一人,晓以利害,一通威逼利诱,让对方反了水,之后将其押送黄河岸边。

慕容宝等人久等慕容垂的信不来,正惶恐间,忽闻信使就在对岸,大惊,忙跑到河边,隔岸问老爹的近况,那信使道:“我不幸让敌军捉住,但还是带个话儿给太子您,您爹已经死了,还不赶快回去看看!”

拓跋珪够歹毒,这招可损,就这一嗓子,后燕军全体哗然,自此之后军心大乱,说什么的都有,有的说老主已故,新主当立刻登基!有的说慕容宝能力不足,不可担大任,当立他人为帝!眼看着一场内乱不可避免。

怕什么来什么,忽有这么一日,慕容宝接到密告:赵王慕容麟不愿奉你为主,拉拢心腹要自立为王。


楼主:电脑前的红椅子  时间:2020-02-18 21:37:21
争霸年代(2)

慕容麟真的要反?

慕容宝赶紧把慕容麟叫到自己的营中问罪,谁知慕容麟到了以后大喊冤枉,说不是他要反,而是他手下将领慕舆嵩怂恿他造反,已被他拒绝。

慕容宝心惊肉跳,老爹生死不知,此次作战出师不利,前途未卜,一旦有变,自己这个太子之位,不知多少人想谋取,你慕容麟就算真的要造反,此时也不敢说,自然将责任推向旁人,也罢,我就杀鸡儆猴,也让你知道我非好惹的。

他下令,捉拿慕舆嵩等一干将领,斩首示众,以按军心。

慕舆嵩死了,到底他是真曾怂恿过慕容麟造反,还是替人背黑锅,已无从查起,但自此之后,慕容宝、慕容麟之间猜忌不断,离心离德。

慕容德、慕容农等人一看,这场仗打不下去了。

父亲若真的死了,国内无主,一旦有人借机闹事,谁来平复?后燕统辖之下,民族众多,许多民族政权都是刚刚征服不久的,令人很不放心。再者,争权夺位乃是鲜卑政权历来的弊病,该传统自老祖宗慕容廆时代就有了,如再不回去,自家门里若有人趁机篡位,怎生是好?且今日军中,宝、麟二人将帅不和,拓跋珪又狡诈无比,万一外战败了,内部又乱,岂非大祸临头?哎呀内忧外患这么一琢磨,即便强如慕容农这类常胜之将,也不敢继续逗留塞北,便组织了各级将领,要求还朝。

慕容宝巴不得快些回去继位,便吩咐:烧掉战船,趁黑夜撤军。

此时是395年的10月份,已到深秋,天气冷了许多,但河水尚未结冰,慕容宝见黄河水依旧滔滔,又看对面拓跋珪没有造出大批战船,便说全军快退,不必设侦察兵断后。

其他将领都挺纳闷。古时打仗,如要撤退,必设斥候(侦察兵)在后,以备敌军趁机追击,敌军若追,斥候可先一步通知殿后部队,做好防御准备,这是常识,可慕容宝怎么不设斥候呢?

因为黄河水没结冰。慕容宝认为,拓跋珪缺少战船,黄河又水流湍急,就算我撤了,你怎么追我?游过来不成?因此他信心满满,连侦察兵都不设,便撤军了。

10月的深秋在塞北已经是相当寒冷,黄河水虽未结冰,也快漂冰碴了,拓跋珪见对面后燕军走了,他立刻下令全军准备追击。河水不是没结冰么?不要紧,再过不到一个月,就结冰了。而后燕军在这么短的时间内,根本不可能走回河北。

所以拓跋珪一点儿也不着急,就等着河水结冰,慕容宝我让你跑,看你能跑多远。

11月,河水冰封,那冻得是嘎嘎的,大棒子都敲不动,北魏军一声呐喊,踩着冰面就过了黄河,一路追下。

这慕容宝,确实是个宝器,你倒是算算从不结冰到结冰这段日子里,这八万多人能不能跑回国啊?如果不能,为什么要撤掉斥候呢?可惜慕容农这类身经百战的大将,跟着这个宝贝儿倒了血霉。

拓跋珪领着两万精锐,悄无声息的在后面渐渐接近后燕军。慕容宝还不知道呐,领着后燕军不紧不慢的走,快走到参合陂(山西省阳高县东北),也就是拓跋珪出生的地方的时候,忽见一阵大风,遮天蔽日刮过,后燕军中有僧人名支昙猛道:“风暴骤来,很可能有敌军在后,当做好御敌准备。”

慕容宝把嘴一撇,心说你懂个屁,黄河未结冰时我就走了,现在拓跋珪远在天边,有什么好担心的?所以他不搭理和尚支昙猛,继续走他的。

支昙猛就有些着急,把这事儿连番说了几次,还没等慕容宝回答呢,就见一人勃然大怒,大骂道:“以殿下之神武,我大燕军之盛况,足以横行沙漠!不要说没敌人来,就算真有敌人来,又何惧哉?支昙猛你再要妄言惊吓众人,当斩首!”

说话的这个是谁?

慕容麟。

慕容麟这是故意的。

他是否真的要造反,查无实据,但爱将慕舆嵩被杀,确实令他心痛不已,他恨慕容宝,这种恨无处发泄,便将一腔怒火化为一股坏水儿,故意说反话,想让慕容宝吃亏。

慕容麟话音刚落,又一人道:“支昙猛言之有理,应该听从。”

谁呢?

慕容德。

慕容德和慕容麟不同,他可没受猜忌,心无杂念,一心为国,便进了忠言。

和尚支昙猛听有人赞成他,竟哭了,实在是太委屈了,好心好意劝太子御敌,竟被人威胁要斩首,他一把鼻涕一把泪道:“苻坚以百万之师败于江南,正是轻敌的缘故啊!”

慕容宝想想,也对,就算敌军不来,派兵断后也没坏处,那好吧,那个谁,慕容麟,你去断后。

你看他多会派人,哪壶不开提哪壶。慕容麟对他是一腔怨恨,你派他去能顶用么?

去就去吧。慕容麟心不甘情不愿的领人断后去了,他越走心里越火儿,手下大将也给人杀了,老爹也不知死活,若老爹死了,回去后慕容宝必然登基,那时岂有我的好果子吃?今日我给你断后,就算敌军来了被我杀退,他日你猜忌我时,可会念起今日的好儿来?还不是说杀就杀?哎,我这么辛苦又为哪般?

慕容麟越想越不甘心,哪有心思断后?他甚至想,真要是后燕军败了,慕容宝死了,对他来说,倒是个好事儿。所以他领人马走出一段路后,根本不设防范,而是纵马游猎,玩开了。

慕容宝哪知道慕容麟在后面玩儿呢?他还以为慕容麟兢兢业业的设防呢,所以这位太子爷是特别的放心,又走出十几里路,他累了,便下令全军扎营,解鞍就寝。

他要洗了睡。

此处正是参合陂,著名的参合陂之战,就要拉开序幕。

再说拓跋珪,领着两万精锐昼夜兼程,就在慕容宝睡觉的这天夜里,也到了参合陂。他扎营的这个地方,在参合陂的西面,派斥候一打听,哦,东面就是后燕大营。

参合陂东西之间,有座大山,名蟠羊山,蟠羊山东面有一条河,在这座山和这条河之间,有块平地,慕容宝的后燕军,就在这块平地上睡觉。

这也就是说,处于山西面的拓跋珪要袭击慕容宝,必须要爬上这座山,再从山上冲下去。

那就爬吧。

拓跋珪命令人衔枚马束口,两万人悄悄开始爬这座山。要说这山还真大,足足爬了一夜,爬到天亮,日头升起来的时候,终于到了山顶。

北魏军往下一看,后燕军刚起床。

此刻也就早晨五点半到六点那时候。后燕军起床后,啰啰嗦嗦整理行囊,准备继续往东走,猛回头一看,我的个天,背后大山上密密麻麻全是北魏军,登时傻了,魏军怎么来的?怎么到了背后?拓跋珪见机不可失,下令冲锋!

北魏军如猛虎般从山上就贯下来了,后燕军连营帐都没收拾,可谓半点准备都没有,大多数人还睡眼惺忪呢,怎么抵御?由着北魏军就开起了杀戒。

一时间人头滚滚血流成河,这个惨就甭提了,后燕军恨不能多生几条腿,数万人拼命奔逃,人撞马马踩人死伤无数,可恨前面还有一条河水拦路,跳入河中淹死的都不知多少。

这一仗,光生擒的燕军,就达四五万人,王公大臣武将等等大小官员数千人,连慕容垂的弟弟慕容道成都做了俘虏。太子慕容宝、辽西王慕容农、范阳王慕容德、赵王慕容麟单骑逃走,陈留王慕容绍战死,后燕军全军覆没。

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参合陂之战。

捉了好几千后燕官员,怎么处置呢?拓跋珪就想学学苻坚,仁慈些,留些有用的,剩余的全放了,以收中原民心。

此时一人出班道:“不可。”

嗯?拓跋珪一看,是中部大人王建。

王建与拓跋珪是亲戚,他姑奶奶,是拓跋珪的亲妈,这个人的为人,就是一个字儿:狠!

对敌人狠,对自己人也狠,这家伙是个绝户头,他的狠劲儿,绝不亚于前秦王猛。

王建说后燕强盛,今日我们打了大胜仗,他日燕国人必将来报复,今日把这些人放回去,他日又会为后燕效力,届时我们想战胜后燕就更难了,不如杀之,使后燕国内空虚,无人可用,今后取之便容易得多喽。

拓跋珪一听,有理!杀!

可叹几千后燕王公大臣,被生生活埋。

慕容宝等人逃回河北中山一看,慕容垂活得挺精神,没死,嘿,几个人是放声大哭,把参合陂之败就说了一遍,慕容垂气得几乎吐血,立刻下令高阳王慕容隆率辽东精兵入河北,他要亲自率军去伐北魏。


楼主:电脑前的红椅子  时间:2020-02-18 21:37:21
多谢楼上支持!

另外,这些文字是我一笔一笔写出来的,除了参照史书之外,没参照任何其他作者的相同史料的读物,甚至连看都没看。

对任何一个历史事件,只要是同一事件,让一百个写手来写,其人物、情节、对话必然是一样的,因为这个历史事件本来就是这么记载的,并不会因为写作的人的不同而不同。

和尚与慕容宝的对话、慕容德的对话、慕容麟的对话,史上有清晰记载,我写是这样写,换个人一样这样写,否则就成了小说。但我还是结合史料对慕容麟之所以这么说话的意图以及后来的表现作了分析。

对一场战争的描述,史书上也有清晰的文字记载,你必须按照史书的描述去写,否则就成了杜撰,换个人也一样会这样写。

唯一的区别,就是语言风格。

对斥候的分析,我想只要有点儿军事常识的人,都会对慕容宝这一举措感到失望的,我认为他做的不对,其他人写,一样会认为他做的不对。但不同的是,我并不认为慕容宝对斥候是“一点概念没有”,之所以不设斥候,是因为他武断的认为黄河水结冰之前,他可以走出拓跋珪的追击范围,至于后方通讯被截断,这是那个年代通讯落后造成的。

而蟠羊山的位置在参合陂的东面还是西面还是中间,那条河的位置,后燕军宿营的位置,北魏军究竟是从山顶上冲下来的,还是在山下发起的进攻,这是我根据史料记载分析出来的,史书上并没有说得很清楚。

唯一完全雷同的,就是“人衔枚马束口”中的“衔枚”、“束口”二词。这两个词之所以雷同,是因为它们是史书上的原话。

我最恨抄袭,此文如有半个字是抄袭他人现代的成文作品,我立刻弃笔。

今日单位加班,明日更新。

楼主:电脑前的红椅子  时间:2020-02-18 21:37:21
争霸年代(3)

高阳王慕容隆,慕容垂的儿子,排行第几,我也不知道。盖因这家伙儿子太多,老婆也多,算起来乱七八糟。

慕容隆为后燕开疆拓土,颇打了些仗,山东河北一带都留下了他的足迹,他能驻军辽东,说明还是有独当一面的能力的。参合陂一战将后燕在河北的精锐几乎全部赔光,慕容隆便带了辽东精兵南下,助慕容垂报这一箭之仇。

396年,慕容垂准备再伐北魏,什么都准备好了,刚要走,出了个插曲——大将平规反了。平规,算起来是个老革命了。打慕容垂一开始闹腾,他就跟着,大仗小仗打了无数,挨过的刀比吃过的饭还多,那是后燕的高级将领,怎么这个关键时刻,他叛国了呢?

平规也是个鲜卑人,官拜征东将军,他的地位,是一刀一枪拼出来的,他能做到征东将军这个角色,可以说不知死了几回。在后燕的各级将领中,除了姓慕容的,他功劳最大,如果是论功行赏,他的地位应该与慕容农、慕容麟一样,但那绝不可能,因为他不姓慕容。

如果说慕容家的人都是猎人的话,这平规顶多算猎狗,虽然是一条很优秀的猎狗,但只是狗,永远不能参与到人的核心中去。时间久了,平规心中自然不忿。

但不忿也没办法,慕容家的孩子颇有几个能打的,兵势雄厚,平规也只能暗地里发发牢骚,如果参合陂一战把家底儿赔光了,他才跳出来,千年老二翻身做主,要分庭抗礼。

他不怕慕容垂么?

当然怕。

但他知道,慕容垂已非当初的小帅哥儿慕容霸,他病了,老了,而且很老,快七十了,因此他认为,按他的资历和能力,国内已经无人可与之比肩,更何况河北燕军都打光了呢?

平规驻军河北鲁口(今河北饶阳),他所辖的军队有三部分,分别驻扎三处,他将三处人马合为一处,扯了反旗。慕容垂得知后,立刻派人平叛,结果平叛部队却被平规杀败,领军人物也死了。

哎,还得老子亲自动手。

慕容垂强撑病体,出发了。

慕容垂在后燕诸将眼中的名望,可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自打慕容恪时代开始,慕容垂的大名就响彻华北,这位十三岁便征战沙场的将军,谁人不怕?平规当然也怕。他本以为慕容垂老了,不能来,谁知人家来了,平规怕慕容垂怕到什么程度?打都没打,直接弃了军队,带着老婆孩子,跑了。

平规很清楚,这仗没得打,慕容垂若死了或不能动了,军队当然听他的,可只要此公还精神着,军队绝对不跟自己走,因此他索性逃了。此人最后不知所终。

行了,没事儿了,可以打北魏了。

396年3月,慕容垂令慕容德看守都城,自带辽东兵出征。慕容垂很清楚拓跋珪这个对手的狡诈难缠,所以他出兵时并不大张旗鼓,而是悄悄的走了。

北魏都城云中,在内蒙古呼和浩特一带,慕容垂命令,大军翻山越岭,务必要出其不意出现在云中城下。

这老家伙厉害。

为什么上次慕容宝他们久而无功?

因为拓跋珪果断的放弃了河东土地,据黄河天险,使后燕军不能前进一步,以此争取了时间来搞小动作,所以慕容垂这次再不能让他从从容容跑掉,再以黄河为凭稳扎稳打;他来了个攻敌不备,要抽冷子狠狠给拓跋珪来一下。

这次后燕军走的路,基本上不叫路,要攻敌不备嘛,所以全走荒山野岭,遇到山体陡峭很难翻过去怎么办?凿山。看来这后燕部队不得了,铁道兵都出来了。

云中的前面,是平城(今山西大同),慕容垂很快出现在平城前,平城守将叫拓跋虔,是拓跋珪的堂弟,拜陈留公。

此人生得十分粗豪,以勇猛闻名于鲜卑,力大无比,时人称之为虎将,参合陂一战,他也参与了,杀得后燕军梦到都怕,拓跋珪把他放在这儿,就是想起到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作用。

但拓跋虔再无敌,也无非就是个猛将,慕容垂是什么人?由于他进兵的速度极快且悄无声息,所以到了平城下面的时候,拓跋虔还不知道。

一直等后燕军堵在平城大门口了,做好了一切攻城、入城的准备,拓跋虔才惊觉敌军就在眼前,此公素来勇猛,掌中一杆大槊,比得上关老二的青龙刀,沉重无比,号为军中之胆,见后燕军就在门前,倒也不怕,横槊出马,意气风发。

慕容垂这次带来的兵,大部分,都是辽东鲜卑军,少部分,是河北鲜卑军。河北鲜卑军中,还有一部分,是参与过参合陂一战,侥幸逃命回来的,这次又跟着上了,他们一见拓跋虔,就好似见了鬼,吓得是抖衣而战,仿佛又看到了参合陂的惨状,其他的河北军一看这情形,心中慌乱,不由得也跟着害怕起来。

慕容垂可不是吃干饭的,这岂能看不出来?他命令:辽东军队向前,以慕容农、慕容隆为前锋,迎战拓跋虔。

辽东的后燕军,没参与过参合陂之战,对北魏军及拓跋虔没概念,因此并不害怕,人人踊跃个个争先,要立大功于皇帝面前,铺天盖地奔着拓跋虔就去了。

拓跋虔其实没准备,敌军突至眼前,他甚至连战前动员都来不做,懵懵懂懂就上了阵,全靠一股气撑着,可你有气,人家也有气,而且人家那气更大,特别是慕容农,上次跟着慕容宝窝囊惨了,这回没人束缚他,能力是百分之百发挥,红着眼睛要报参合陂之仇,可谓杀气弥空。

辽东,是慕容鲜卑的发源地,大本营,那里的军队,自然不会差了,这些精甲在慕容农、慕容隆的带领下猛烈扑杀,奋不顾死,拓跋虔虽勇,却抵敌不住,他一杆大槊纵横来回,暴吼连连,部下却败退不断,一场鏖战后,此公猛虎难敌群狼,力气已亏,被后燕辽东军扯下马去,砍为肉泥。

平城失守的消息传到云中,拓跋珪几乎惊坐于地,拓跋虔乃军中第一猛将,他的死,引起了朝野上下极大震动,好多人甚至已经做好了投降慕容垂的准备。

军队,战败了,那些个部落酋长,都要反叛,怎么办?怎么办??怎么办???

不知道。拓跋珪真的不知道,他傻了,懵了,晕了,一筹莫展。

其实还有一件事他不知道,那就是命运之神非常青睐他,冥冥中已注定了这场战争的结局。

后燕军士气高昂,继续前进,走到参合陂,走不动了。

就见几万后燕军的尸骨,堆积如山,漫山遍野都是,触目惊心。敢情参合陂一战的死尸,拓跋珪根本就没收殓,任其暴露于野,狼吃狗咬。此时残骸遍地,老鸦如云,其情形怎个惨字了得?

慕容垂浑身颤抖,令收集骸骨,刨坑埋葬。

不多时,大冢立成,面对几万将士的阴魂,慕容垂令设祭坛,三军拜祭。祭拜时,数万后燕军是放声大哭,声振寰宇,慕容垂悲愤难当,越想越心疼,越想越难受,越想越气愤,老头子一张嘴,一口鲜血喷涌而出。

彻底病倒了。


楼主:电脑前的红椅子  时间:2020-02-18 21:37:21
残_梦醒:

十六国能征服中原,却不可立足中原,因为他们不能接受中原文化制度和传统,自古治理一个地方都必然要适应当地传统,汉胡都一样,唐朝的吐蕃,当今的内蒙,满清,北魏拓跋都是以胡治胡以汉治汉才取得成功的,这是否说明文明不管先进落后都不可能被相互征服?
====================================

1、我没单纯翻译史书,单纯翻译史书的话我就不会挨这么多的骂了,当然有的史料我写错了,但我文中的那些结论却与错误无关。:)

2、“文明不管先进落后都不可能被相互征服”这个问题问得很深,我只能说自己的想法,不代表正确。

……

又想了一下,这个问题好深啊,你咋问这么深的问题?^_^

再想想……

(1)十六国接受了汉化制度,但却没接收汉族的基本思想,这是他们无法立足中原的一个重要原因。汉族的基本思想,一个是以农为本,休养生息;一个是父父子子,君君臣臣。

十六国的大部分统治者,以武力定天下,以武力维护政权,不以民生为意,不以农事为本,他们有了政权后,实行家族管理制,任其贵族胡为,因此立国基础非常薄弱。老百姓心中无认可,这是其一;忽视农事,国力不强,这是其二;家族制导致了军队家族化,而非国家化,一旦有纷争,则容易起内乱,这是其三;如此看来,汉族的两条立国思想,他们其实都没学会,只是学会了表面上的制度,天地人三方不和,焉能长久?

(2)唐、清之所以能将国家继续下去,是因为他们吸收了汉族立国这两条基本思想。

休养生息发展生产,这是最根本的,要想国家安宁,这是必经之路,老百姓吃饱穿暖,自然会太太平平过日子。包括十六国的前秦,都走了这条路,当然,它的灭亡主要原因是矫枉过正,对不安定因素过于仁慈。

唐太宗立国之后,将兵权国家化,打破了原有的各王府称兵的局面,强调父子君臣的忠君思想,这就打破了十六国南北朝时期的部落分兵制,兵权的丧失加上治理手段造成的大臣之间的相互制衡,自然就太平很多。而在生产方面就更不用说,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唐朝一直在努力发展农业,令百姓安居乐业。

清朝也一样,清朝虽然初期将兵权牢牢抓在满人手里,但满人之间仍旧相互制衡,后来又加入了汉人的绿营。清朝安定的最重要的原因是在前半期很注重生产恢复和农耕发展,皇室的威信较高,多数老百姓愿意安安分分的生活,这在吴三桂一仗中可以看得出来。

再看唐朝治理吐蕃、突厥等族,手段是给他们土地,按照他们生息方式运作,不加干预,这直接造成了其民族的繁衍和生活的安定,虽然这不是彻底解决问题的办法,但总归能让国家安定。

清朝也是。尊重蒙古人的宗教,给他们一定的自主权,让他们安定生活,这与唐朝是异曲同工的(当然,清朝有些很阴毒的方法在暗地里阻碍蒙古人的发展,这是很隐蔽的且见效缓慢)。

这也就是说,只要能安定黎民,帮助他们生产恢复家园,同时做好军队国家化(对比家族化而言),将忠君思想通过文化传导深入到一代代人的脑海中,平衡好各方面的利益,这个国家基本上就会安定,其民族地区基本上也会安定,否则,就会战乱不息,民怨不止。

因此,我认为,“先进”文明是可以征服“落后”文明的(虽说我也赞成文明不分先进落后之说),只是,要循序渐进,要在长治久安的条件下渐渐同化。你看,谁还知道满族有什么风俗?就算知道,有多少人还会严格去做?为什么日本人会改变他们的食谱?唐代有不少将领都是突厥族,他们之中又有几个会在亲人死去时,刺面滴血以示伤悲?李光弼是突厥族,为什么会按照制度严格执行军规?为什么匈奴人会逐渐融入其他民族?

这都是文明征服的结果,接受了新的、强的,就摒弃了旧的、落伍的。

自己的看法,我想这个问题还不到十分钟呢,写得不对多包涵啊。
楼主:电脑前的红椅子  时间:2020-02-18 21:37:21
李光弼是突厥族
==============

写着写着顺手写错,李光弼是契丹人。
楼主:电脑前的红椅子  时间:2020-02-18 21:37:21

争霸年代(4)

慕容垂这一倒,整个燕军都停了脚步。人命关天,皇帝命关宇宙,仗可以不打,人却要救,大军驻扎于平城西北三十里,对慕容垂开始抢救。

那年月有什么特效药,病了,只能扛着,扛了十天,老垂同志不行了,老头子毕竟七十了,这把身子骨折腾了五十多年,也该到期了,396年4月,慕容垂病故于撤兵的路上。

这老爷子一生,概括起来就两个字“打仗”。

十三岁就开始帮着前燕打,打到前燕灭火了又帮着前秦打,前秦灭火了又为了后燕打,这真正是战斗的一生。

总体来说,从为人上讲,慕容垂算个正直的人;从治国上讲,一般般;从战争角度说,非常厉害。

后燕军撤回河北,6月,慕容宝登基,令慕容德镇守邺城,掌管河北河南军事,令慕容农镇守晋阳,掌管山西陕西甘肃四川等地军事,以慕容麟、慕容隆为宰相。

这是标准的家天下。

安排好了一切,慕容宝收起雄心放下壮志,开始琢磨他这几皇位到底有多稳当。

慕容宝很清楚,自己的本事,不如慕容农,也不如慕容隆,甚至还不如慕容麟,他想起来一件事,慕容垂还在的时候,皇后小段氏(后娶的)曾对自己和慕容麟评价不高,她说自己非济世之才,说慕容麟奸诈,游说慕容垂选慕容农、慕容隆其中之一为太子,幸好慕容垂没答应。如今自己做了皇帝,岂可放过这小段氏?

他找来慕容麟商议此事,慕容麟其实很看不上慕容宝,但在这件事上,他赞成慕容宝的意见——杀小段氏。

在这兄弟二人的策划下,小段氏被逼迫自杀。这件事,引起了大臣们的不满,反倒为慕容宝的地位造成了隐患。

杀了名义上的母亲小段氏之后不久,慕容宝又摆起了大国架子,为了显示自己的“文明”,巩固内部,他承认了大士族的地位,将国内原有的旧士族重新提拔起来,效仿东晋分出了“清流”和“浊流”,这一来,引起了鲜卑高中低三层的普遍反感。

后燕是鲜卑人建立的,鲜卑人,是一群靠喝酒、吃肉、打仗过日子的人,他们会去读书么?会去考试么?会去玩弄诗词歌赋么?明明是下里巴人的政权,偏要学阳春白雪去分什么浊清,让寸功未立的中原士族去当大官,鲜卑人当然不服。
族群内部这就开始离心离德。

这还不算完,慕容宝觉得还折腾得不够,他不知错了哪根弦,又罢掉了军户。

军户,就是世袭的军人,他们几乎都是鲜卑人,闲时耕作,战时出征,时不时捞些外快,日子过得还不错,慕容宝不知为何将他们也罢了,将人口并入郡县。

北魏虎视眈眈,他却罢了军户。

396年8月,获知慕容垂已死的拓跋珪精神焕发,尽起部落之兵,共大军四十万伐后燕,分兵两路,一路走山西,一路走河北,旌旗蔽日而来。

慕容垂死了,你们还有谁和我打?

单说山西这路,由拓跋珪亲自率领,就到了晋阳附近,慕容农在此,岂能任他嚣张?当即出兵迎敌,一场大战,输了。

怎么输了呢?

慕容农镇守晋阳,本来是好事儿,他作战经验丰富,迎战拓跋珪本不成问题,坏就坏在此人的贵族气太强,他不爱民。

此公打仗是一把好手,治理地方却不行。

慕容宝也不爱民,他恢复了大士族门阀制度,得罪了鲜卑百姓,而慕容农却因维护自身的小利益而得罪了山西人民。

后燕的制度中还有相当严重的部落制残留,每一个贵族,都有自己的部众,所以慕容农来山西镇守,可不是一个人来的,而是将自己的部落全部带来,足有数万之多,山西连年战乱,粮食匮乏,一个晋阳城凭空多了好几万光吃不干的人,立刻出现了粮荒;而慕容农却不管这些,尽自己的部众吃饱,结果晋阳民怨沸腾,就连军营都有了反对的呼声,因此打仗时士卒并不卖力,自然大败。

慕容农想败回晋阳,不料晋阳守城将士恨他平日苛刻,竟不开门,慕容农无法,只好逃往河北,路上老婆孩子都给北魏军捉了去(打仗还带着家属),他自己跑回河北中山。

山西丢了。晋阳军民开成纳入北魏军,拓跋珪意气风发,盘算着继续东进河北。

河北那边,乱成一锅粥,慕容宝开会就问大伙儿,怎么办啊这个?

哦哟,说意见的可多了,张三一句李四一句把慕容宝都侃晕了,最后终于有了结果,一、加固城防;二、囤积粮草;三、派慕容农镇守安喜(今河北定州附近),慕容麟总管军事。

安排完了,慕容麟松了口气,心说我将大门严密守把,你拓跋珪就算再能耐,能奈我何?

你看,这个情形,和当初前燕灭亡前的情形,何其相似,慕容宝就和当初的慕容暐一样,都以为将道路封锁,城池死守,就一定能阻敌军于国门之外。

谈何容易。

拓跋珪这次兵伐河北,乃是有高人传授的,其用兵之道相当诡异,慕容宝也好,慕容农也罢,都没猜出来。

有什么高人传授拓跋珪兵法?又是什么妙策呢?

高人不是别人,正是那已死的慕容垂,妙策便是攻敌不备,自开道路,突至敌前。

慕容垂临终前那一仗确实把拓跋珪打怕了,但也让他学到了用兵之法,今日便依样画葫芦,也打算开辟捷径,直扑后燕都城中山。
谁说“以彼之道还施彼身”是慕容家的绝技?分明是拓跋家的高招。

拓跋珪开辟哪条路呢?

慕容农驻守安喜,安喜的旁边有一县,名曰井陉。

井陉有一山口,名井陉口,乃太行山至河北出口之一,楚汉相争时,此处曾发生过有名的“背水一战”,六百年后,井陉口由于长期无人走,早已荒芜,岩石遍布,阻塞驿道,其实已经废了。拓跋珪命令下属开山凿石,重辟此口,硬是在太行山西南处开出了一条道路,大军顺利通过井陉口进了河北。

这一切,近在咫尺慕容农还不知道。

北魏军一下子就到了河北常山郡,中山近在眼前。

常山郡的军民真是闭门家中坐,祸从天上来,哪里想得到敌人突然出现在后方?登时傻了,等明白过来以后纷纷投降,最后整个河北降了个透儿,就剩下邺城、中山、信都(襄国)三地不降。

怎么那么快后燕在河北的军民就全降了?

那个时代就是这样。

百姓也好官吏也罢,都对战争非常疲惫,也习惯了谁拳头大就听谁的,前燕拳头大听前燕的,前秦拳头大听前秦的,后燕拳头大听后燕的,今日一看,哦,拳头大的主儿换了,那就听您的吧。

哪个政权才是归属?哪个也不是。反正谁当了家都得打,倒霉的还是老百姓,因此多投降几次也无所谓。

可叹后燕帝国立国十几年,一刹那大厦将倾。这也是家族制的弊端,七大姑八大姨的都没外人,孩子们能耐都不太大,一旦家族中最强的那个人倒了,整个家族也就完了,因为在管理层没有新鲜血液补充,无法引起脑力风暴,自然在危难时刻没有好的解决办法。

拓跋珪令杀人不眨眼的老绝户王建领兵攻打信都,令堂弟拓跋仪打邺城,他自己亲自打中山。

中山的军事负责人之一,是慕容隆。

慕容隆率军死战。

拓跋珪领兵死磕。

两个打了好久,拓跋珪手下死了几千,愣是没打下来。

不下来不打了。拓跋珪走了,转头攻打邺城和信都。

拉锯战开始了。


楼主:电脑前的红椅子  时间:2020-02-18 21:37:21
作者:一脉温柔 回复日期:2009-10-19 14:03:59
我看过一个资料,当时是拓跋珪下令用稻草扎绳和冰渣丢水里使黄河冻结才过去的!
=====================

资料出处,我查了没查到。查了晋书资治通鉴北魏书,其他的还没查。
楼主:电脑前的红椅子  时间:2020-02-18 21:37:21
鲜卑人中有一部分是白种人,在东北亚也有活动,鲜卑人是个很大的概念,里面包括不同的种族,大部分都是蒙古人种,少数是白种人,他们本和鲜卑人非同种,但被古人一律划到鲜卑人中,视作同类。

我不知滔滔数千年文明史中究竟有多少文化灿烂的民族亡掉了。

“是我们的祖先自己拯救了自己,用他们坚韧不拔的求生精神及顽强的生存与反抗意志,拯救了自己,在战火的洗礼中,生存了下来”这句话既不假,也不大,也不空。

乞活军遍地,足以证明其精神之坚韧不拔和顽强生存的意志,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汉族乞活军都是民族存在的象征和反抗压迫的脊梁。

那个时代汉民结堡自守,彼此联通,有粮同吃,有难同当,硬是在胡儿遍地的环境中活了下来,不是自己拯救自己又是什么?

虽然人口锐减,但还是没有灭亡,这难道不是自己抗争的结果么?

东晋殷浩攻前燕,俘获一员汉将,殷浩问对方为何效力前燕?对方答晋朝弃黎民而去,黎民只有自保,挣扎求存无以依靠,只好与胡人妥协求存。

这个回答中可见多少血泪?包含了多少无奈?这还不足以说明当时北方的汉族文明及族群是怎么保存下来的么?

我实在不知道怎样的解释才算合理。

另外后燕和前秦不一样,后燕用胡人及慕容氏自家人,不似前秦用汉官。慕容垂认为前秦之所以失败很大一部分原因是没有将权利掌握在自己的族人手里,所以后燕的家天下味道非常浓,一旦开始九曲中正制,鲜卑人自然心里不高兴。

参合陂一战被坑杀的燕军有四五万,但凡被坑杀者,应该不会浅埋,以防敌人不死。所以我判断白骨露天者应为当时的被杀者。

今晚有事,明日继续更新!多谢各位!
楼主:电脑前的红椅子  时间:2020-02-18 21:37:21
争霸年代(5)

就在拓跋珪死命攻城的当口,一个人从辽东领军南下,直扑北魏军,要挽狂澜于既倒——慕容宙。

慕容宙,宗室,慕容鲜卑老将,自打前燕时代就征战沙场,此刻驻军辽东,他听说以后河北危急,立刻率军南下,同时,通知慕容垂的堂弟慕容兰,于蓟州驻守。

面对后燕辽东军的进攻,拓跋珪并不慌张,他令大将石河头屯驻渔阳(今北京密云西南),阻住对方攻势,同时加紧对邺城的攻击。

标准的围点打援战术。

驻守邺城的,正是慕容德。老头子五六十了,那也是沙场上拼出来的,岂是易与?他与拓跋珪城上城下的大战数日,看敌军一个不注意,突然出城夜袭,大败魏军,拓跋珪退军新城(今河北临漳)。

阿珪同志本以为,河北全降,破此三城易如反掌,谁知先受挫于中山城下,再败于邺城边,想不到慕容家的人如此难对付,如何是好?他着急了,一着急,心情就差,心情一差,看谁都不顺眼,最不顺眼的,就是北魏别部大人没根。

没根本是一部落首领,此人颇有胆勇,武艺惊人,投了拓跋珪后,豪勇之气不减,言语间常显露出桀骜不驯之气,拓跋珪对他本来就防着三分,攻燕受挫后,怕部众心气浮动,对没根这个不安定因素更加恼火,时不时的,就想杀他。

领导看你不顺眼有几个特点:第一,眼神不对;第二,很少问你对事物的看法;第三,和你说话时总有些无名火儿;第四,待遇无论如何提不上去。没根那也是老油条了,焉能看不出?他觉着不能等死,干脆,我投降后燕得了。

打定主意,没根趁他人一个不注意,领着几十个亲随溜去中山。

你说把慕容宝美得,我都这模样了,还有人投降我?看来运气还没完啊,好,没根,既然来了,就不能亏了你,说,你要点儿啥?

没根说我不要别的,就是恨拓跋珪总给我小鞋穿,求陛下给我一支精兵,我晚上悄悄回去做了他!

……,慕容宝有点儿犯傻。

怎么呢?他没兵。

军户也给解散了,打仗的时候,全靠着这点儿守城人马,哪有一个多余的?别说一支精兵,老兵都没有,怎么办呢?这样吧,没根啊,我给你一百骑兵,如何?

一百?!

没根脑袋晃了晃,没听错吧?你拿我当终结者啊?但他又一琢磨,算了,一百也成,总比没人好,我要拿这一百人宰了拓跋珪,岂不更显得我有本领?以后那富贵荣华肯定少不了,好,就一百!

他领着一百人走了。

选了个晚上,没根率一百骑手悄悄摸进北魏军的大营。没人拦着么?没有。怎么呢?因为没根本是魏将,非常熟悉魏军的口令,遇到岗哨盘问,便以相应口令对答,就这么“天王盖地虎、宝塔镇河妖”的对付着,一路通行无阻,竟直摸到拓跋珪的王帐附近。

内鬼是最可怕的。

摸到王帐这儿,想继续糊弄,就很难了,因为要入王帐,必要本人亲自觐见方可,没根一看混不下去了,也不混了,一声呐喊,领着一百人就往里冲!

拓跋珪的帐外,亲兵不少,为防敌人劫营,什么车辆牛马之类也堆了挺多,猛一见有人向里掩杀,亲兵立刻防卫,但由于事发实在太突然,且近在咫尺,所以几乎防不住,眼看着后燕军就有冲进去的危险。

拓跋珪干嘛呢?

休息呢。

他也是丝毫防备都没有,忽听外面人喊马嘶,扒着门缝一看,我的个天,杀到家门口了,跑吧。他反应倒快,鞋不也不穿衣服也不理,奔出去跨马就逃,什么一国之君,什么形象工程,全都去他娘的,看来遇到敢玩命的,神仙老子也得跑。

没根远远就瞧见拓跋珪尥蹶子狂奔,他有心追上宰了对方,无奈北魏亲兵卫队越来越多,无奈一跺脚,嘿!功败垂成!领着百十号人,杀出北魏大营,奔回中山。

其实这是一次极为漂亮的斩首行动,只可惜关键时刻细节做得不到位,假如能混入王帐,恐怕历史就要改写了。

刺杀不成,邺城的慕容德可就有些心焦。粮食,越吃越少,兵,越打越少,北魏军占了河北大部分,要粮有粮,有人有人,来个以战养战,难道我后燕真要亡了不成?他一急,便给后秦姚兴写了一封信,说我们要是完了,你们也快了,识相的,救我一把。

信发出去了,却如泥牛入海,半点动静也没。

怎么办呢?

慕容德急得如蚂蚁趴在锅上,坐卧不宁,一筹莫展。

突然有一天,他收到一封信。

信,是从城底下射上来的,也就是说,是北魏军中的人写的。

哟?慕容德不知所谓,展开信一看,哟!俺们有救了!

信是谁写的?

拓跋珪的堂弟拓跋仪手下的司马叫丁建。

丁建怎么反水了呢?

这得怪拓跋珪。

拓跋珪让拓跋仪打邺城,他打中山,王建打信都,中山他没打下来,就跑到邺城这儿,帮着拓跋仪攻城。邺城这里的魏军指挥官本是拓跋仪,拓跋珪一来,麻烦了,多头管理。

就好比一个分公司,根据本地市场的需要制定了销售策略,突然间总公司老总亲自出马了,一来了就更换高层管理改变销售策略,这个分公司,十有八九要乱套。

拓跋仪攻城正攻得好好的,拓跋珪猛地派了个人来帮他,谁呢?此人名曰贺赖卢。

贺赖卢何许人也?

还记得贺讷么?就是贺兰部的首领,拓跋珪的舅舅,贺赖卢是他亲戚,算起来,也是拓跋珪的一个八竿子打不到的舅舅。

拓跋仪是拓跋珪的堂弟,这一算,贺赖卢也是他的舅舅。

这多好,打着打着,舅舅驾到。

拓跋珪的本意是好的,派舅舅来帮弟弟,大家齐抓共管,早日完成占领市场的任务,可贺赖卢不是这么看的,我是你舅舅!老子来了,就是告诉你怎么打仗的!你小毛孩子想管我?屁!

拓跋仪心里这个堵劲儿就甭提了,心说大哥,你这是帮我呢?你这是给我找了个爹呀,不但不能帮我,还处处给我添堵,我……我干不下去了!

主帅不和,底下人自然也喝不到一块去,贺赖卢和拓跋仪的下属们就开始较劲,今儿你给我一电炮,明儿我给你一飞脚,这城算是没法儿攻了,因此拓跋仪的部将丁建一生气,索性反了,给慕容德写信,说俺们这儿俩老总都快打出狗脑袋了,你赶紧找机会出城打他们!

真是好员工啊。

慕容德没想到还有这一出,嘿把他乐得,立刻派人联络丁建,商讨破魏大计。

找了个刮大风的日子,贺赖卢营中忽着大火,是不是丁建放的,史书上没写,但丁建是第一个看到的,立马找到拓跋仪,说不好了大帅,你看贺赖卢营中起火,是不是他叛变了?要烧营而走?拓跋仪听到贺赖卢的名儿就烦,恨不能啃他两口,一看,果真着火了,想也不想就吩咐:撤军!

他撤军干嘛?

他觉着贺赖卢与自己不和,总拌嘴,所谓捆绑不是夫妻,搞不好这老小子真会叛变,若真的叛变了,则很可能会袭击他,所以还是先撤为妙。

贺赖卢扎营扎得好好的,忽见对面拓跋仪撤了,耶?他脑袋转不过来了,怎么你突然走了,也不告诉我一声?哦,你和我不和,就想先跑,把我一个放在这儿给后燕军打啊?没门,你撤,老子也撤!
他也撤了。

这两个莫名其妙撤了军,一路上还相互不顺眼,你走你的,我走我的,而那位丁建,早趁乱遁入邺城,向慕容德报告了整个情况,慕容德大喜,令宗室慕容镇、慕容青率军七千,追击拓跋仪。

拓跋仪一肚子气,光顾着和贺赖卢较劲了,丝毫没料到后燕军忽至,措手不及,被杀了个尸横遍野,大败而去。世上有无数个失败的理由,将帅不和是最冤的。

慕容德打了个大胜仗,兴高采烈,与部下置酒高呼,照这么打下去,咱大燕国亡不了!

他那咧成瓢的嘴还没等收拢,就见一探马飞报:大事不好!信都失守!

后燕仅余的三城中的信都,丢了。


楼主:电脑前的红椅子  时间:2020-02-18 21:37:21
争霸年代(6)

信都怎么丢了呢?

其实信都早就该丢,它的失守一点也不奇怪,倒是撑了这么久才失守,才奇怪呢。

负责攻打信都的,是王建这个老绝户,他领着人叮哩咣啷的打了六十多天,也没打下来。慕容宝在中山,慕容德在邺城,唯独这信都城姥姥不疼舅舅不爱,没哪个皇亲国戚拼死死守,因此按理说,信都投降,也在情理之中。可为何王建打了六十多天打不下来呢?

因为参合陂。

参合陂一战,由于王建的强烈要求,拓跋珪把俘虏杀了无数,这绝户头子王建顿时是窗口吹喇叭名声在外,整个儿后燕都知道,北魏有这么一位魔头,连投降的都杀,以后战场上,可千万别遇见他。可要多倒霉有多倒霉,这信都城,就摊上了王建这么个对手。

这怎么搞?

信都的男男女女都吓坏了,本以为大军征讨,犯不着为后燕卖死命,实在打不过就降了呗,谁知偏遇到王建,投降谁也不能投降他啊,罢了,降也是死战也是死,不如战死算球!

就这么着,信都城上下一心,拼命抵抗,王建把看家本事都拿出来,也不顶用,打了两个多月,将士死了不少,信都城巍然不动。
关键时刻,拓跋珪来了。

拓跋珪就像个赌徒,中山打不下奔邺城,邺城拿不下再奔信都,反正总有一个宝能押准,看看谁先开吧,他到了信都一看,王建也不顺利,拓跋珪可真急了,闹半天我这一趟河北白来了,一个也打不下来,他急得不行,索性披挂上阵,亲自领军攻打信都。

信都城里也不好过,军民谁愿意打仗?忽然听说拓跋珪来了,指挥攻城的不是王建,哎哟可把大伙儿乐坏了,拓跋珪总比王建强点儿,我们啊,降他算了。结果信都城大开四门,投降了拓跋珪。

拓跋珪嘴上没说什么,心里可明白是怎么回事儿,他瞧瞧王建,没言语,心说上次参合陂杀俘,看来是错了啊。

再说慕容宝,听说信都丢了,把他吓得都没脉了,瞧瞧手下,兵不多,将不广,拓跋珪若引兵再攻中山,如何抵挡?想个什么辙呢?他看看宫里的金银珠宝,心说国要是没了,守着这些家当又有什么用?干脆,我用它们充作军饷,去招兵得了。

你别说,紧要关头,这慕容宝还真舍得。他拿出财物这么一招,还真招来无数壮丁,愣是组成了一支大军,足有十几万之多,可真是财大气粗。

不过他这十几万人,质量都不高,怎么呢?原来老百姓都打仗打烦了,没人愿意当炮灰,这十几万人可是极品,竟全都是各处的山贼草寇,这慕容宝花大价钱,买了一支山大王军。

山大王就山大王吧,总比没有好。慕容宝就拉着这支军队去保家卫国了。

公元397年2月,战争进行到第四个月,突然拓跋珪接到消息:国内有变!

原来,别部大人没根投降后燕的事儿,传到了北魏国内,没根的侄子叫没丑提,官拜并州监军,他害怕拓跋珪灭燕后报复自己的家族,便反了。他这一反,贺兰部中几个当初被拓跋珪武力征服的小部落,也跟着闹将起来。负责守卫云中的,是拓跋什翼犍的孙子叫拓跋顺,眼下正和那群造反的哥哥们斗呢。

拓跋珪一听这消息,吃惊不小,前面还没结束,后面又着了火,他思考再三,不行,老家更重要,我得回去看看。他就打算撤兵,但兵不是那么好撤的,要是慕容宝追上来怎么办?如今后院不稳,懒得和他纠缠,干脆,我写封信给他,要求罢战算了。

于是拓跋珪就写了封信,是好话说尽,怕慕容宝不依不饶,他还许诺将自己的某个弟弟留在后燕作人质。

按说,这是后燕的运气,慕容宝就该抓住这个机会,好好治国,整顿制度,枕戈待旦,秣马厉兵,以图日后复兴。可哪知道,此公不知道喝多了还是怎么的,接到拓跋珪的信后三把两把撕个粉碎,不同意停战。

非但不同意停战,他还主动领人马直扑拓跋珪的老营,要与之决一雌雄。

慕容宝认为,北魏国内大乱,拓跋珪必然没了方寸,魏军也应该毫无斗志,那封停战信在他看来,等于拓跋珪在变相的认输,因此这一仗,稳赢。

太行山东麓脚下,有个县叫曲阳,曲阳有个地方叫柏肆,柏肆南边有条河,叫滹沱(hū tuó)河,慕容宝领着十几万山大王军,满怀国仇家恨,在河的北岸扎营;河的南岸,就是北魏军的营盘。

两军隔河对圆,慕容宝说我有一计,白天不打,夜间偷袭,如何?部下都说好计!妙极!就这么办。

到了晚上,伸手不见五指,慕容宝选了上万名山大王,令其潜过滹沱河,夜袭魏营,若得手,他立刻率主力渡河总攻。

这一万多个山贼草寇,别的经验没有,对“月黑风高,夜杀人放火时”这几个字领悟得十分透彻,他们悄悄摸过河水,就放起火来了,偏当晚风势甚急,且为南风,火借风势这么一烧,甭提多吓人了,慕容宝在北岸一瞧火起,有门儿!给我杀!他领着十余万军队就冲过河水,对北魏军下开了家伙。

北魏军竟丝毫准备也没有,见火势熊熊,吓得是四散奔逃,拓跋珪更能耐,鞋都没穿,光着脚跑出大营,又和上次遭遇没根偷袭的时候一样,没命地跑,后燕军冲入他的王帐,缴获了他的衣服和鞋,当做战利品献给慕容宝,慕容宝这个乐,拓跋珪你也有今天,追,追,别让他跑喽!

后燕的山大王军就追下来了,魏军营中好东西多,他们是边追边抢,没办法,职业病,以前抢劫那是犯法,现在抢劫算是爱国,不抢白不抢,抢啊。

边抢边打,那能打好仗么?北魏军仓皇逃出营盘后,许多人慢慢定下了神儿,也开始自发的组织抵抗,拓跋珪逃到安全处,也回过头来观察到底是怎么回事,就在这个当口,发生了一幕惊人的景象,所有北魏军都被惊呆了——后燕这群山大王哥哥们抢着抢着,自己人之间打起来了。


楼主:电脑前的红椅子  时间:2020-02-18 21:37:21
作者:tassadar127 回复日期:2009-10-21 21:59:16
楼主再问个问题,慕容鲜卑是白种人还是黄种人?我看资料上普遍反映慕容家人比较白,慕容凤凰就被苻坚上了。苻坚不也称慕容垂是白奴么
按说慕容家这种东北老土著应该是黄种人错不了吧
======================

腾出时间回答一下这个问题。

从考古学上来,绝大多数鲜卑人就是蒙古人种,这是定论,慕容氏被称为白奴,有这么几种可能性。

1、混血。本是亚裔人种,长期与西伯利亚那头儿的人通婚导致;

2、称为白奴并非真的是皮肤白,而是慕容氏常穿白衣;

3、只是个别的变异现象。

这是三种说法各有市场,我认为第二种比较靠谱。

楼主:电脑前的红椅子  时间:2020-02-18 21:37:21
争霸年代(7)

抢东西就有争夺,一争夺就得打架,这是人之常情,何况山大王们呢?哦哟这个打哟,比杀敌还卖力气,慕容宝无论如何也指挥不动,胳膊都摇酸了。

到这时候,拓跋珪也算看明白了,他立刻传令:击鼓!

随着咕隆隆鼓声,散布周边的北魏军渐渐向拓跋珪所在的位置靠拢,河中有些北魏的战船,也慢慢聚到一处,士卒下船直奔鼓声所在。

不多时,大多数魏军聚齐,拓跋珪立刻命令,各部骑兵不管死活给我冲!

忽一下,如焰火一般,无数火把投向后燕军,一时间照如白昼,将慕容宝的军队看了个清清楚楚,北魏军骑兵疯了一样向后燕军冲去,后燕的山大王们彼此打得不亦乐乎,哪有心思抵抗,登时被杀得血流漂杵,慕容宝一看我的个天,千算万算,还是败了,跑吧。他拨马往北就逃,尥回大营。

如果这是一支训练有素的军队,则拓跋珪的运气就没那么好了,所以有的朋友说他靠运气打仗,有那么点儿道理。

慕容宝回到营中惊魂未定,北魏军已然渡河而来,后燕军刚刚大败,士气低迷,见北魏军人强马壮,个个腿肚子朝前,慕容宝一瞧这德行,知道没法打,撤吧。他引兵往中山就走。那能让他走么?拓跋珪死命追,这哥俩是走一路打一路,慕容宝屡战屡败,拓跋珪屡胜屡追,最后把慕容宝撵急了,这小子选了两万亲兵,骑着马往中山狂奔,把剩下那十来万人都交给拓跋珪,索性不要了。

拓跋珪头脑倒是清醒,我要那十几万人干吗?我要你慕容宝!他领着一支精兵不管不顾的盯着慕容宝狂追,可怜慕容宝这两万多人,没吃没喝光剩下跑了,恰好天下大雪,气温骤降,可怜这两万人被冻死不少,都这么惨了,那拓跋珪还在后面追呢。

慕容宝越跑越害怕,说不行,咱还是跑得慢。

属下一听都哭了,风雪漫天,我们紧着跑,你还嫌慢?再跑连马都冻成冰棍了。

慕容宝说我有办法跑得更快。

什么办法?

把所有家伙全扔了!

……,好,就这么干吧。

后燕军将兵器、锣鼓、盔甲、帐篷等等,一切的一切,全舍了,有的连棉袍子都丢了,轻装上阵,跨上马继续跑。

什么叫逃跑?

战略转移也是跑,但不是逃跑,跑成这个德行,才叫“逃跑”。

好不容易奔回中山,中山军民一看,这慕容宝可是能耐,走的时候风风光光,如今领着一群花子回来,看来我大燕真要玩完呐。

史载慕容宝此次逃回,“寸刃不返”,连一把刀、一支箭都没带回来,逃跑逃到这个程度,可谓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战胜慕容宝,拓跋珪腾出手来,派大将庾岳率一万骑兵回国讨伐反叛者,不久消息传回,叛者悉平。

稳定了后方,拓跋珪二次兵围中山,非杀慕容宝不可。

中山城内,慕容宝集团内部闹得正欢呢。

慕容宝不能击退拓跋珪,又吃了大败仗,落个人财两空,引起了中下级将校的极大不满,有人就说,早知如此,还不如当初拥立赵王慕容麟为王。这闲话一传出去,竟一呼百应,有人还真就拉杆子去杀慕容宝,结果失败,反叛者中有的战死,有的逃出城外投靠了北魏。

此事一出,最害怕的,就是慕容麟。

上次征北魏的时候,就曾经搞过这种事儿,结果自己的爱将慕舆嵩死了,自己也被扣个屎盆子解释不清,这次怎么又搞这个事儿?如果慕容宝疑心是我指使,要杀我怎么办?慕容麟心惊肉跳好久,咦?慕容宝竟然没杀他,这是怎么回事?

慕容麟百思不得其解,后来终于明白了,因为拓跋珪在。拓跋珪在,慕容宝还得用我,所以他暂时不能杀我。好,既然如此,那拓跋珪就不能走,如果他走了,我的末日也就来了。

自此慕容麟打定主意,无论朝堂上谁有破敌良策,他一律不采纳,包括慕容隆在内,都不许出战,慕容隆曾有四次整兵带队,要出城破敌,全被慕容麟拦下,就是不准你打。把慕容隆气得直哭。

哭就哭吧,你打跑了拓跋珪,我怎么办?慕容麟以三军司令的身份,压制着所有人。

城外敌人炮号连天,城内的司令却不让打,时间久了,群众的积怨越来越大,连慕容宝都有些急了,你慕容麟葫芦里到底卖什么药?谁要打你都不让,你自己又拿不出妙策,到底搞什么?

慕容麟也着急,他也明白,再这么撑下去,不用慕容宝杀自己,自己可能就被那些将士给宰了,怎么办呢?不战,将为将士所杀;战,若战胜,将为慕容宝所杀,艰难的抉择。他思考了很久很久,终于打定主意——造反。

还是造反最安全。

慕容麟的造反步骤,分为两步,第一步,掌握禁军;第二步,杀慕容宝。

禁军,掌握在宗室慕容精手里,于是慕容麟领着人,找个机会,就把慕容精给绑架了,然后胁迫他拿出兵符令箭,操纵禁军造反。

慕容精不干。老头子算是慕容麟的长辈,对这种做法严加斥责,宁死不屈,最后光荣牺牲,可谓生得伟大,死得憋屈。

杀了慕容精,慕容麟也傻了,怎么?把禁军司令宰了,怎么操纵禁军啊?禁军无法操纵,怎么杀慕容宝呢?哎呀,可真是麻烦,算了,慕容宝也不杀了,我跑吧。

他机关算尽,最后还是选择了最平凡的一招儿——跑路。

所以说看起来聪明的人未必真聪明。

慕容麟这一走,全城大骇,三军司令怎么跑了?到底这城池还能不能守住?!最害怕的就是慕容宝。慕容宝知道一件事儿,他的儿子、后燕清河王慕容会镇守辽东,现在驻守蓟州,也就是说河北这儿,除了中山、邺城两地尚在抵抗之外,还有与辽东交界的蓟州城也有慕容家的人马,但慕容会这个人论起能耐,可不如慕容麟大,慕容麟跑了,慕容会还不知道,万一慕容麟跑去蓟州,谎说来接替兵权,那岂不坏了大事?

慕容宝越想越没底,城外大军压境,北方的蓟州又不放心,他叫来包括慕容隆在内的所有大臣,说了一句话,大概意思是:慕容宝跑了,我也想跑,你们看咱舍了河北,跑回老家辽东如何?


楼主:电脑前的红椅子  时间:2020-02-18 21:37:21

争霸年代(8)

对于回辽东的建议,慕容隆表示支持。

一来慕容麟逃走,应该提防他窃取蓟州的兵权;二来,河北这地方,太令人伤心。前燕打慕容恪时代起就经营此处,结果王猛一到,摧枯拉朽一般就把前燕灭了。慕容垂好不容易再竖燕国大旗,可人一死茶就凉,军民人等纷纷投降拓跋珪,想来,还是老家好哇。

回家!

慕容鲜卑自辽东南下也有快半个世纪了,如今尽数返回。

慕容宝等是趁黑夜悄悄离开的中山城,他们走了不久,拓跋珪就得到了消息,便要进城,被绝户头王建给拦住了,王建这个人虽然很绝户,但有时候头脑倒很清醒,他说晚上进城,如果士兵趁机掳掠,则很难管束,反正如今城里无主,不如等到天明再进。

拓跋珪觉着有理,好吧,就等天亮。

天终于亮了,拓跋珪领人马就往城里走,走到城前一看,城门关了。

叫门,不开。

拓跋珪就火儿了,慕容宝都走了,这群百姓是为哪般啊?你们会守城么?打得过我么?瞎较什么劲?

此刻,城头竟忽然闪出慕容氏的旗帜来,哟?拓跋珪吓了一跳,不是走了么?怎么还有人呢?不会是诱敌之计吧?他仰头一看,城头立着一人,不太认识,谁啊?

此人是后燕宗室,开封公叫慕容详。

他没跟着慕容宝走么?

还真是如此,此人没跟着走。

他干嘛不跟着走?莫非是一腔热血,宁可站着死不愿逃着生,甘愿为国尽忠?

没那么伟大。

那是什么原因呢?

此人不知是家里财物太多,运不过来,还是睡着了没赶上,反正是错过了撤离的最佳时刻,当他明白过的时候,慕容宝他们已经走了多时,拓跋珪已经围住了城池,这慕容详走不掉了。

走不掉怎么办?

他索性将部下人马展开,关闭城门,领着百姓登城防守。

局势已经颓坏至此,他为何不投降呢?

一会儿再说。

拓跋珪一个劲儿叫慕容详开门,慕容详只当没听见,拓跋珪大怒,命令攻城,北魏军发起猛攻,攻了好几天,人死了不少,却是一块砖也没攻下来。

拓跋珪怎想都不明白,索性下令停止攻击。他命人推来一辆巢车,让嗓门大的登到车顶,冲城墙上喊话。

什么是巢车?

巢车又叫楼车,通体木制,下面有个木板做得底儿,装有四个轮子,底儿上支着个粗木柱子,木柱顶端有个瞭望楼,打仗的时候专门靠这玩意儿观察敌情。今日拓跋珪便派人登上瞭望楼,与城内人对话。

车上那位就问:“慕容宝弃城而走,你们百姓到底为谁打仗?”

百姓答:“参合陂一战,大王杀降无数,我们怕重蹈参合陂覆辙,因此守卫城池,能多活一时是一时也。”

敢情这就是慕容详不投降的真实原因。

问话者将百姓的回复告诉了拓跋珪,拓跋珪脸色铁青,就瞅着王建,王建此刻也不说话了,低头直冒汗,拓跋珪一点手:王建你过来。

王建战战兢兢走到跟前,拓跋珪一张嘴:呸!!

一口吐沫喷到王建脸上。

再说慕容宝,他离了中山城,直奔蓟州,蓟州有他儿子慕容会,慕容宝打算先与儿子会师,再回辽东。谁知走到半路,遇到一个人——慕容麟。

可真叫不是冤家不聚头,把慕容麟吓得,扭头就跑,慕容宝实际上也在逃跑,没心思追他,便任由他走了。慕容麟吓糊涂了,他跑回河北,不久,又被中山城内的慕容详趁拓跋珪围成不严的时候派人打了一顿,老婆孩子都给捉去了,慕容麟无奈逃入山中,投靠了丁零敕勒。

此人以后还会出来,先按下不表。

接着说慕容宝,他到了蓟州,见到儿子慕容会。慕容宝对这个儿子,感觉不太好。慕容会是慕容宝的庶子,此人才艺出众,慕容垂还在的时候,对他很是器重。老头子临死之前有个遗言,让慕容宝将太子之位,传给慕容会。慕容宝表面上答应着,心里不愿意。他心里最喜欢的不是慕容会,而是幼子慕容策。慕容垂见他答应了,便一口气上不来去了。慕容宝见他爹死了,便立时变卦,立慕容策为太子,慕容会为清河王,到底没按老头子的意思办,所以慕容会对慕容宝的意见不是一般的大,慕容宝也知道,因此他一到蓟州,便把慕容会的兵权分给了慕容农、慕容隆,以防这小子趁乱捣鬼。

不久,慕容宝尽起蓟州之军,返回辽东故都龙城,路遇北魏军大将石河头,慕容会、慕容隆出战,大败石河头,赢得了全军的交口称赞。慕容隆倒没什么,觉着打个胜仗很正常,慕容会却被赞扬声搞得飘了,不认得自己是谁了,变得日益骄横。慕容隆是个直爽人,看在眼里,嘴上就说了出来,经常以长辈身份斥责慕容会,久而久之,慕容会积怨甚深,他就想,我爹向来不待见我,即便到了龙城,我还是无缘当太子,叔叔们也不喜欢我,我的前途仍旧不明朗,与其这样窝囊,不如反了。

又多了一个要造反的。

但兵权已经分给了慕容农、慕容隆,怎么造反呢?

有办法。虽然兵权给了两个叔叔,但人都是讲感情的,部队里的将领们还是听我的。所以慕容会派人告诉这些将领,让他们如此这般。

很快,三军将领背着慕容农、慕容隆,向慕容宝建议,让慕容会重新领兵,带着他们杀回中山,收复国土。慕容宝没说什么,等这些将领走了,他就问大臣们怎么看,大臣们都是中山出来的老班子,和慕容农、慕容隆关系不错,早看慕容会不顺眼,便说不可让此人再次掌兵,此人没当上太子,心怀不满,又善于拉拢人心,久留是祸患。

慕容宝没表态,等打发走了大臣,他单独问慕容隆、慕容农,说我看慕容会有造反的迹象。接着,就把原慕容会部队的将领想让慕容会重新领兵的事儿说了,说完,慕容宝道:“看道通(慕容会的字)志趣,必反无疑,宜早除之!”

慕容农、慕容隆都是实在人,他们认为,天下纷乱,不宜内部不和,仅凭怀疑就杀王子,会有损皇室的威望,值此多事之秋,搞不好会亲者痛仇者快,不宜如此,便不同意。

慕容宝虽然打仗挺糊涂,这件事儿却很清醒,他说你们两个不听我的话,一旦生变,你们二人掌兵,必先遭难,接着就是我倒霉,到时候你俩别后悔啊?!

慕容农、慕容隆面面相觑,但二人自以为掌兵已久,朝中人望甚高,倒也并不怕有人作乱,便没再理这个环节,径自办自己的事去了。他们哪知道,慕容宝今日与他们说的一切,都被慕容会的眼线看了个一清二楚。


楼主:电脑前的红椅子  时间:2020-02-18 21:37:21
今晚休息明日更新!
楼主:电脑前的红椅子  时间:2020-02-18 21:37:21

争霸年代(9)

慕容会的眼线,叫仇尼归,此人官拜侍御史,他暗地里将慕容宝的话就告诉了慕容会。

慕容会心惊肉跳,虽说慕容农、慕容隆不同意杀自己,但只要他两个在,自己就掌握不了军队,一旦有朝一日这两个想明白了,同意慕容宝的话,拿自己就死无葬身之地。

干脆,先下手为强!

397年4月,慕容宝出城游玩,带慕容农、慕容隆、慕容会三人,途中露宿于野外。慕容会见天色渐晚,便让仇尼归下手。

仇尼归早已准备下杀手二十余人,十余人袭击慕容隆,十余人袭击慕容隆。

天黑好下手,慕容隆长期为大将,久经战阵,一人之下,万人之上,加上是在自己家的地盘,便不免有些懈怠,身边布防者并不多。仇尼归的杀手潜伏于帐外,他并不知道。到了深夜,士卒熟睡,杀手们猝然发难,慕容隆未料祸生肘腋,不及提防,被杀死于帐下。可叹一员大将,拓跋珪都没能把他怎样,竟如此糊里糊涂的葬送了性命。

另一路杀手去杀慕容农。

慕容农也是刀口上混过来的,朝中人望颇高,虽然有晋阳之败,但并不影响大臣们对他的评价。他和慕容隆一样,也在熟睡,忽听惊醒,听帐外风声不对,此人不愧沙场老手,就此一跃而起,扶刀出帐瞭望,刚一出帐门,杀手群至,攒刀杀来,慕容农二话不说拔刀抵挡,前左后右跳跃连环,连杀数人,自己头上却挨了一锤,血流满面,他深知不可恋战,否则性命迟早交代,于是仰目一望,见不远处一人正在指挥杀手围攻,正是仇尼归,慕容农奋力搏斗,直杀到仇尼归旁边,仇尼归不防慕容农悍勇至此,吓了个手足无措,不知颠倒,被慕容农一把摔倒,倒提着腰带跃上马背,直入深山而去。

跑了。

慕容会一听慕容农跑了,还把仇尼归捉了,他吓得不行,转念一想,有了,我来个恶人先告状。他跑到慕容宝帐内,说父亲大事不好,慕容隆、慕容农想造反,前者被我杀死,后者逃入深山!

慕容宝差点从床上摔下去,心里通通通跳个不停,一面是害怕,一面是心疼,怕的是慕容会狼子野心,什么都干得出来,要趁热打铁连我都杀了可怎么办?疼的是弟弟慕容隆,身经百战,勇冠三军,竟死得如此悄无声息,另一个兄弟慕容农还不知生死。

他越想越恨,牙咬得嘣嘣响,有心立刻传令杀了慕容会,又一琢磨不可,慕容隆死了,慕容农不知下落,很可能,眼下四周都是慕容会的人,若把他逼急了,我也得遭殃,还是权且忍耐一时。想到这儿,他面带笑容道:“杀得好!儿啊,我怀疑此二王欲反久矣,你此举甚善。既然出此变故,天明我们就回去吧。”

天亮,慕容会命手下分掌禁军,护送慕容宝回城。慕容宝口中称善,心里怕得不行,只祈祷老天保佑,让自己顺利回城,再作计较。

正走着,你说巧不巧,慕容农回来了。

慕容农逃入深山,躲到天明,估计慕容会的杀手走了,他才擒着仇尼归回来,打算与慕容宝商议如何处理,谁知刚一出山,便遇到慕容会领着禁军走来,他不知道慕容会已经诬告他谋反,而这个诬告又得到了慕容宝表面上的认可,因此见此景象,慕容农愣住了。此刻只要慕容会一声令下,慕容农立刻身首异处。

千钧一发,慕容宝反应是真快,他大喝一声:“慕容农,你为何造反负我!”说完令左右将其拿下,押送京城处置。

慕容农糊里糊涂的被武士捆了,那位仇尼归反倒被放了。

走了十几里路,累了,该吃饭了。慕容宝让大家坐下,酒食摆上,群臣一同用餐。席间,慕容宝找个机会悄悄对一名叫慕舆腾的武将道:“我知道你不是慕容会的人,慕容会造反,眼下已然挟持我等,慕容农实为忠臣,方才我是故意捉的他,你若忠心于我,一会儿看我眼色出手!”

慕舆腾知道此事重大,立刻点头答应,随即找了个距离慕容会不远的地方坐下用餐。

吃着喝着,大家就开始聊天,聊得正热乎,慕容宝突然冲慕舆腾使了个眼色,慕舆腾会意,猛然拔刀而起,一刀正劈在旁边的慕容会头顶。

慕容会盔甲在身,保护得十分严密,慕舆腾满以为这一刀肯定能给他开瓢儿,谁知慕容会盔硬,脑瓜子也硬,这一刀咔嚓一下,砍透头盔,砍伤头骨,就是没砍到脑袋里去。

慕容会妈呀一声,蹦起来就跑,头上那血就下来了,他也顾不得了,跨上战马一溜烟,向自己的军队逃去,慕容宝见慕容会没死,他反应也够快的,同样一个高儿蹦起来,冲大臣们喊了一声:“快回京!”语毕上马就逃,大臣们也不含糊,纷纷跳上马,疾驰而去。等慕容会领着人回来,老爹等一干人马早不知去向。

嘿!慕容会双目喷火,行啊慕容宝,你真下得去手啊,好,你不当我是儿子,我也不当你是爹,集合,攻打龙城!

他带着自己的老部下奔龙城而来,前部先锋官:仇尼归。

仇尼归到了龙城下,一看城高池深,非常难打,便扎营以待大部队。等到晚上,慕容宝突然开城夜袭,把仇尼归杀了个大败而逃。
第二天一早,头上裹着绷带的慕容会到了,与慕容宝隔城相望,慕容会说你凭什么给我一刀?定是身边出了佞臣!你要是让我撤兵,除非两条,第一杀了这群佞臣,第二让我做太子!

慕容宝说你放屁!开城门给我打!

城中不少军卒,都是慕容宝从河北带回来的,也算忠心耿耿,见慕容会如此嚣张,他们个个愤怒,作战时人人争先,只一仗,杀得慕容会手下兵马死伤大半,慕容会一看真打不过呀,跑吧。

他一口气跑出好几里,扎营。

晚上,慕容宝又使出夜袭那一招,派人率精兵偷营,慕容会全军大溃,他本人逃往河北,却被正在中山称王的慕容详截住杀死。

慕容会虽死,但付出的代价太大,特别是慕容隆之死,让慕容宝痛苦了好久,多事之秋,一将难寻,竟就这么死了。他越想越气,索性连慕容会的母亲及其三个儿子一个不剩,全杀了。

杀完之后慕容宝论功行赏,对此次平灭慕容会有功者一一加封,走到慕容农这儿,他见慕容农头上的伤好似很重,便解下绷带查看,不看则已,一看吓一大跳。

前面我说了慕容会脑袋硬,刀砍上都没死,其实他脑袋再硬,也只能排第二,第一的在这儿呢——慕容农。

慕容农被刺杀的那天晚上,他头上招了一锤,当时血流满面,他凭着一股劲儿生擒仇尼归,然后跑了,伤有多重,他自己也不知道,今日慕容宝解开绷带一瞧,深吸一口冷气,就见一处头骨已被敲破,从破骨处赫然可见大脑!

就这德行,都没死,我不由得长叹一声:还是古人身体好哇!

慕容宝亲自为慕容农包扎,慕容农感激涕零,他的命还真硬,就这模样居然都不死,后来这伤竟然好了,按当时的医疗条件(对颅内伤没有任何消毒方法),真神人也。

楼主:电脑前的红椅子  时间:2020-02-18 21:37:21

争霸年代(10)

活下来就是最大的胜利。慕容农被加封为宰相、司空,位列一品。
不提慕容氏在辽东守业,再说拓跋珪。

他久围中山不下,军粮耗尽,无奈撤兵前往他处寻粮,中山之围遂解。可把城内的城内的慕容详乐坏了,我还有这本事?愣是把拓跋珪耗走了?嘿,以往老爷我在皇族中无甚建树,今日看来,我比慕容宝强啊。既然比他强,他做得皇帝,偏我做不得?

很快,此公称帝于中山,自立门户。

称帝两个月后,中山城内无论官民,都受不了他了。

怎么?

这位慕容详,平生只知喝酒,拓跋珪围城,他尚且收敛,适可而止,拓跋珪一走,他便不再委屈自己,平日里只知抱着个酒瓮,半梦半醒之间乃是常态。

爱喝酒的,就这么几种,一种是一喝就醉,醉了就睡;一种是越喝话越多,越喝越精神;一种是状态始终如一,稳稳当当,就是不醉;一种是不喝则以,一喝就疯,几杯下肚,立时五马长枪,见鸡灭鸡,见狗灭狗。

很不幸,慕容详就属于最后一种。

他喝完了就闹,一闹就杀人,俩月不到,连同大将军在内,连杀臣子五百多号,这谁受得了?上下离心。臣子们一商议,说这是个疯子,干脆咱把他宰了得了。

宰了他谁当皇上啊?

不是慕容麟还在么?把他找回来就完了呗。

对!

有人悄悄的跑到丁零敕勒部落中,找到慕容麟,把事情一说,慕容麟立刻回到中山,中山城门大开,军民巴不得他早回,慕容麟入城后如捉小鸡般捉了慕容详,细数其罪后将其斩首,而后荣登九五,做了皇帝。

慕容麟高兴。不容易啊,几个月前我杀慕容宝不成,逃亡丁零敕勒,这才几天啊,风水轮流转,咱也有当皇帝的一天,哎,都是命啊。

他正沉浸于甜蜜回忆中,忽然探马来报:拓跋珪的部队吃饱了粮食,又回来了。

运气咋这么不好呢?!

来了就打吧。

慕容麟率军出战,特痛快,一战而败,跑回中山城,闭门不出。

拓跋珪驻军常山郡,随时准备猛攻中山。时值初秋,军中突发瘟疫,死者十之五六,拓跋珪拒不退兵,说死人怕什么,老百姓有的是,死光了还会再来!

发狠了。

不久,中山城内粮食告罄,慕容麟无法,率军出城,打算换个地方继续死撑硬挺,谁知拓跋珪猎狗一般就追来了,两军大战一场,慕容麟大败,部众被斩首九千之多,他与老婆孩子舍命奔邺城,投奔慕容德去了。

慕容麟逃走,中山被克,拓跋珪入城,全城尽降,拓跋珪吩咐不得枉杀一人。昔日拓跋珪曾将堂弟拓跋觚留在后燕作人质,慕容详称帝后,杀了拓跋觚,因此拓跋珪只将参与杀拓跋觚的那几个后燕大臣灭族。

慕容德守把邺城许久,忽见慕容麟来,不知所以,慕容麟便将中山丢了一事告知叔父。按理说,慕容麟曾想杀慕容宝,慕容德身为后燕臣子,当除去此人,但此刻大敌压境,多个帮手总是好的,因此慕容德收纳了慕容麟,与之一同守城。

慕容德心里也愁得慌,往日里不管怎样,还有中山、信都二城分担,如今只剩了邺城一个,慕容宝又跑去了辽东,自己独留河北,成了孤独一枝,拓跋珪若将所有兵马全部调集过来打邺城,还能守多久,可难说。

慕容麟也觉着守邺城是条死路,他建议,将邺城中的军民迁往河南滑台(今河南滑县),滑台尚有部分后燕军驻守,一来可以合兵一处,二来进了河南,向其他武装势力呼救也容易点儿。慕容德认为有理,遂迁邺城军民四万户,奔河南而去。

至此,河北绝大部分落入拓跋珪手中。

慕容德到滑台,欲招华北残余的慕容鲜卑共抗拓跋鲜卑,怎奈头头儿慕容宝去了辽东,指望不上,老头一着急,自己称王了,建立了南燕政权。

老头儿称王,慕容麟原本也赞成,如今大敌当前,他也巴不得有个德高望重的人物出头聚拢尚在中原的慕容鲜卑,但老头儿称王后,慕容麟心里不平衡了,就见四方鲜卑纷纷来投,兵势越来越大,慕容麟想,不久以前,自己被中山军民推为皇帝,本该号令四方,怎么如今反倒捧着慕容德这老东西称了王?难道眼看着这万马千军,就给慕容德拣去不成?再说,日后若真得胜,驱逐了拓跋珪,迎回慕容宝,那时还有我的好果子么?我呀,还得造反。

他上瘾了。

慕容德守邺城近一年,身边多为宿将,慕容麟初来乍到,手底下能有几个人?再者此人有造反前科,慕容德焉能不防?很快东窗事发,慕容德毫不犹豫的杀了慕容麟。

反复无常之人在危难时刻,往往无法掩饰自己的人格。

折腾了一年,拓跋珪也累了,河北基本拿下,后燕也变成了南北两半,我老人家回家休息去吧。他留堂弟拓跋仪、堂兄拓跋尊在河北、山东,迁徙居民十余万户往云中而去。

拓跋珪一走,辽东的慕容宝可就来了精神,小样的你可算走了,来人,召集军队,准备回河北!

此时的后燕军可不比慕容垂时代了,先是参合陂大败,后是河北连败,回到辽东后内部又自相残杀一番,向来负有盛名的慕容鲜卑,气数将尽。将不思征杀,军兵厌战,打了这么些年,得到什么了?好不容易跑回老家,怎么又要打啊?一旦回到河北,连年征战何时是头儿?你当皇帝,自然不把我们的性命当回事,我们全家老小怎么办?安安分分待在辽东不好么?不去,咱不去。

罢战了。

楼主:电脑前的红椅子  时间:2020-02-18 21:37:21
争霸年代(11)

慕容宝对于将士的罢战行为非常恼火,他说不上战场者,斩!

慕容农可吓坏了,凭多年带兵的经验,他知道,此刻若强迫士卒应征,必遭兵变,他苦苦相劝,怎奈慕容宝不听。

398年年初,慕容宝强征大军,以慕舆腾为前军,慕容农为中军,他自己为后军,向河北开拔,留长子慕容盛坐镇龙城。

这支队伍一路上怨气冲天,牢骚满腹,里面有两个人最是话多,一个叫段速骨,一个叫宋赤眉,此二人均为昔日慕容隆的旧部,部下兵丁众多,较有人望。士兵厌战,他俩也厌战,那怎么才能不去打仗呢?这两个和一些中下级将领一商议,办法只有一个:废了慕容宝,找个不爱打仗的新皇帝。

谁不爱打仗呢?

其实爱不爱打仗无所谓,重要的是容易控制,经过精选,他们把目标定在了慕容隆的儿子慕容崇身上。

一群叛将就奔着慕容崇来了。慕容崇年纪轻轻,哪里见过这个场面,顿时吓傻了,便同意了段速骨他们的做法,于是段速骨等立慕容崇为帝,令诸位叛将各带兵马,就在军中造起反来,对其余的慕容氏皇族大开杀戒。

这场变故来得快,谁也没料到。包括慕容宙在内的好多慕容家的亲王被杀,全军大乱,慕容宝吓得跑入慕容农营中避难,慕容农听说兵变,马上集合队伍去平叛,谁知他的人马一听有人反战,立时也反了,士卒纷纷扔下兵器而去,慕容农成了光杆司令,前军慕舆腾的人马一听说中军、后军皆反了,他们也不干了,同样扔掉军械大溃而去,就这样,慕容宝好不容易集合起来的队伍在一片厌战声中土崩瓦解。

慕容宝、慕容农逃回龙城,闭门不出,商议如何平叛。

到了这步田地,许多人认为慕容氏的天下差不多了。有人就开始寻思下一个当皇帝的会不会是自己。这个人叫兰汗。

兰汗,鲜卑人,为慕容氏外戚,他的女儿,就是慕容宝的长子慕容盛的老婆。兰汗认为,慕容氏将败,机遇难得,自己应该抓住这个机遇,登上皇帝宝座。于是他暗地里与段速骨等人通气,将城内的情况一一告知,代价就是将来灭了慕容氏,让他掌权。段速骨等接到兰汗书信,大喜,便准备攻城。

慕容农此时苦恼无比。

打了这么多年,从没遇到过这样窝囊的时候,军队全部哗变,现在反倒要进攻京城,城中兵少将寡,宗室被杀多人,能指挥作战者严重缺乏,怎么办?等死?不,不能等死。

如果不出城,必然是死,如果出城,想不死,就只有投降。投降么?不降,辽东鲜卑将再次陷入自相残杀,如果投降能避免战争,那就降吧。国事日非,失望透顶,人生无非数十年,何必为他人操劳?休矣,休矣!

打了一辈子仗的慕容农,终于出了个昏招——出城投降。

慕容农是城中士卒之胆,他一投降,城防立时崩溃,段速骨等杀入城中,慕容宝、慕容盛等逃走,龙城成了哗变军士的天下。

下一步怎么办呢?

段速骨身边有个出主意的大仙,叫阿交罗,此人思量再三,建议立慕容农为帝。一来立了慕容氏后裔,也好让自己的造反行为名正言顺;二来慕容农不喜欢打仗,不会瞎折腾。没想到这个主意一出,就恼了一个人——慕容崇。

哦,用得着我,把我端出来造反,造反完了,一脚踹开,让慕容农当皇帝?不行!慕容崇一生气,头脑发热,竟派人暗杀了慕容农和阿交罗,段速骨知道后大怒,将执行暗杀的一干人等全部斩首。
可叹慕容农,就这么死了,这就叫生得伟大,活得憋屈,死得窝囊。

慕容农一死,龙城大乱,段速骨有胆量造反,没胆量称帝,慕容崇想称帝,又得不到支持,关键时刻一个人出马了——兰汗。

兰汗这个外戚,挺有头脑。他的计划是,先帮助段速骨等人得了龙城,再利用段速骨等人干掉比自己强的人,最后再以讨伐叛军的名义,杀了段速骨等,接慕容宝回城。慕容宝一回城,慕容农也死了,身边无人可用,必要重用自己,那时候再突然发动兵变杀慕容宝,岂非如瓮中捉鳖般容易?

所以慕容农一死,兰汗立刻向段速骨等拔出了刀刀儿。

段速骨的人马,只有少数是昔日慕容隆留下的,其余的,都是哗变的士卒,这帮人个个厌战,段速骨带头反战时,他们自然跟着起哄,眼下兰汗又要打仗,那谁又愿意去替段速骨去卖命呢?

又是一哄而散。

段速骨正是报应不爽,由哗变起事,由哗变败事,与宋赤眉等一干哗变领军人物皆为兰汗所杀。

兰汗平息了哗变,派人去找慕容宝,要他回龙城执政。慕容宝闻报大喜,就要回龙城继续当皇上,却被儿子慕容盛拦住,慕容盛只说了一句话:“值此多事之秋,兰汗忠奸难辨,不如我们去河南找慕容德,与之合兵取冀州。”

可倒也是。慕容宝想。眼下谁都不可信,唯一能信的,还是慕容家的老少爷们,走吧,去河南找慕容德。

够可怜的,丧家犬一般。

他与儿子领着一伙儿残兵败将,就往河南走,路上还挺顺利,没碰到北魏军,看看河南要到,慕容宝派了个黄门官叫赵思,先去河南通知慕容德,让他来接自己。

慕容德一听说慕容宝来了,大吃一惊。

怎么办呢?迎接他?迎接他,那我放在哪儿?我已经称王了,已经建立南燕了,毋庸置疑,我就是NO1,现在又来了个NO1,怎么调配?他慌忙召大臣商议,大臣们一听,异口同声:要他滚!

丢了河北也就罢了,竟连辽东也丢了,要他干嘛?这类人,还要继续让他当皇帝?要他有多远滚多远。

慕容德瞧瞧赵思,眼泪刷刷的,看到了吧?不是我不接纳,是他们不干呐,多有得罪,回去吧您。

赵思一看这架势,知道再说下去也白扯,便打算回去禀明慕容宝,让他另想办法。哪知忽见一人出班道:“赵思之言,虚实不明,臣愿意领一路人马跟他去看看,若故主真的在,我愿意护送他回辽东!”

慕容德定睛一看,原来是将军慕舆护,他仔细琢磨了一下慕舆护的话,笑着点点头,就依你罢了。

慕舆护点起几百精骑,对赵思道:“我护送你去见故主,如果故主果然在河南,那我就护送他回辽东。”

赵思表面声色未动,实则内心大急,心说主公、少主,你们快走,这厮逼我带路,要来弑君呐!


楼主:电脑前的红椅子

字数:500265

帖子分类:煮酒论史

发表时间:2009-05-05 03:34:00

更新时间:2020-02-18 21:37:21

评论数:5124条评论

帖子来源:天涯  访问原帖

下载地址:TXT下载

 

推荐帖子

热门帖子

随机帖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