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水读 >  天涯 >  红袖天涯 >  长篇《我是小说家》寻出版,讲述坎坷的从文经历!

长篇《我是小说家》寻出版,讲述坎坷的从文经历!

楼主:夏晓光  时间:2020-05-02 10:30:49
欢迎出版和影视机构前来洽谈合作,微信495694563(请注明谈稿子)
楼主:夏晓光  时间:2020-05-02 10:30:49
18:谁是傻帽
有一天下班后,我回到学校寝室,发现有一位熟人在寝室里正在等我。定睛一看,原来是田黎。我们舍友都知道田黎骗了我的钱,却从没见过田黎本人,他说来找我的,舍友就让他坐在我的床上等。
田黎见到我后,劈头就说:“上次你的印刷费只出了一半,还差4000块钱呢。”
真他妈的够狠的,现在把书都出成这样了,还打算来要钱?我说:“你知道你们印的那些书吗?残次品很多,而且书的封面极差,根本就卖不动!”
田黎抽了一口烟,说:“书不好卖这也是市场上的正常现象,不过你欠人家印刷厂的费用,这些钱是要给的。你再拿出4000块钱,我让他们把剩下的书都给你。”
“我正想找他们说说呢?这样质量的书,让我怎么去卖?让我一下子赔了8000块钱,这些损失谁为我承担?后面的钱不能给了!”
田黎又说:“晓光,这样说你就不对了,欠债还钱,天经地义,书不好卖,又不全是人家印刷的问题,你也要从自己身上找找原因,是不是书写的不够精彩呢?现在的图书市场就是这样的,很多没名气的作者,他们的书都不好卖,不止是你一个。”
我又说:“关键是,我现在没钱。”
田黎呵呵一笑:“你都参加工作,怎么能没钱呢,咱们做人是讲诚信的,即使书没卖好,你现在不是至少也有工资吧?有了钱,起码不能让自己欠着别人吧?要知道人在世上走,做人的基本原则还是要有的。”
这家伙别看一直骗人,说起话来似乎他是正人君子。我如果再给他一分钱,都是纯傻逼了。书号都给的假的,还嫌骗的钱少。面对他前来“追债”,我灵机一动说:“这样吧,让我拿钱也行,你先让出版社给我开具证明,证明我的作品是在他们出版社正规出版的,使用的是他们的书号。如果有这个证明,该花多少钱,我拿出多少钱,可以吗?”
这句话一下子把田黎问住了,田黎虚假地笑笑:“这种东西,真的开不出来。”
“为什么开不出来?”
“出版社都是很牛气的,人家说不给,我也没办法。”
……
他这么解释根本没有一点说服力。想起之前田黎的出尔反尔,我又说:“当初等着你印书,你一次次的推脱。后来你不接电话了,我只好去你家找你,发现你又搬家了。后来我换了电话号码好不容易电话打通了,你说可以第二天到你家谈,我冒着大雨找到你小区,你就是不接电话,我足足等了大半天,最后没见到人,让我又跑回去了。后来一次次的推脱,总是用那两句话来敷衍我。最后书印出来后,结果很多都是残品,你觉得我还能再出钱吗?”
田黎没话说了,小眼睛狠狠的白了我一眼。又开始以长辈的身份教训我,说:“晓光,没想到我好心好意帮你忙,你不领情,还会这么多的抱怨。你要知道,我是看在郑老师的面子上,才帮你出版这本书的。现在市场不景气,你也不该欠人家钱不还,什么人呀!”
我们寝室的老五走过来了,说:“光哥,别跟他废话来,钱一分也不能出了,他妈的书号就给的是假的,还有脸来要钱?滚!”
老五说的这些话,田黎有些害怕了,因为他觉得都是大小伙子,他的身板可经不起这帮人给几下子。于是又软了下来说:“晓光,你们没有任何证据证明书号是假的,怎么能说书号是假的呢?”
我又说:“你说在出版社备案了没有?我专门问了出版社,人家说没听说过这本书,根本查不到。你给的假书号,让我的书都印出来了,书也发出去了,又没有一个正规的出版社备案。我的作品版权将来如果出现纠纷,谁能给我证明作品是我写的?出版社又没有备案,却又向外都公布了内容。别人换个名字说是他写的,我辛辛苦苦这么久写的一部作品,如何保证自己的版权?我被你骗的还不够残吗?”
老五又说:“妈的,再他妈的要钱,你看看你能出这宿舍吗?”
田黎听到话风不对了,只好站起来,灰溜溜的走了。如果不走的话,我们寝室的老五已经擦拳磨着,看样子准备揍人了。田黎是一个狡猾的人,当他知道我已不是那么好忽悠的了,当知道他再也骗不到钱的时候,于是就走了。

几天后,田黎媳妇给我打了电话。一通话就听到田黎媳妇拿虚假的客气话:“晓光,最近好吗?听说你参加工作了,这么快就就业了,你真的很棒!”
“嫂子过奖了。”
田黎媳妇又说:“告诉你一件事,田老师昨天去了印刷厂一趟,结果看到印刷厂的人正在装车。”
“装什么车?”
“把你的那800本书,都给装了垃圾车,准备去当废纸处理掉。”
“是吗?”
田黎媳妇又说:“田老师正好赶到了,一看是你的书,急忙拦了下来,给人家说好后,让人家再宽限几天,还说晓光一定会拿钱来赎回这些书的。田老师当时替你说了很多好话,说只要你再拿出2000块钱,剩下的800本书就都给你!”
我笑了笑说:“田老师也不用和他们废话了,他们想装车就让他们装车吧,我也不要了,那些书印成了这样,根本卖不掉。”
田黎媳妇又演戏般地说:“晓光呀,嫂子理解你的心情,你一定要相信我,相信田老师,我们都是为你好,你想呀,你自己辛苦写的书,被他们给装了车,当作废纸处理了,你是什么心情呢?”
“哈哈,丝毫没有影响我的心情。”
田黎媳妇下一句话不知道说什么了,这时候,田黎接过了电话,抢着说:“晓光,你欠人家钱不给,算什么事儿?”
“田老师,那次咱们不是都把话说得很清楚吗?书不要了,钱也不能再给了。”
田黎开始嚷:“你知道吗?人家印刷厂现在需要钱,人家他弟弟开车撞到人了!你们这些欠债的,这时候还不把钱还人家,算什么事儿?”
……
又开始一派胡言了,其实印刷厂印刷图书,田黎如果不给人家把钱交够数,对方是不会开机印刷的。田黎当初空口骗走了我4000块钱书号钱,他说必须制定印刷厂,还打算继续骗一笔。说印刷费需要8000块钱,其实6000块钱就能印出来。
我也找一位印刷厂的老板估算过价钱,费用6000块钱绝对能下来。我当初给了4000块钱,田黎其实又拿出2000块钱去给了印刷厂。
那些书现在一定都在田黎家里,后来给我200本书,准备钓长线让我继续成为他挣钱的奴隶,结果我一下子成熟了,他再也骗不到钱了。
田黎刚开始本来骗到了4000块钱,后来又搭进去了2000块钱,于是才知道那一步棋走错了。他想让我再拿出2000块钱来,弥补对他的精神抚慰,后来发现再也忽悠不来了。
这件事说明一个道理,没有经验就容易上当,谁也不会永远傻下去。我吃一堑长一智,做任何事情之前,都要了解一下相关的具体情况。像田黎这样的人,太过于贪婪成性反而会失去更多东西。
楼主:夏晓光  时间:2020-05-02 10:30:49
19:骑驴找马
宋佳在人才市场徘徊了很久,一直没有找到工作。进入21世纪后,中国已经进入商品经济时代,学中文系的员工更不好就业。尤其是这种没有体现专业技术的人才,除非去学校当老师,很多也得家里有关系的才能进去学校任教。
吴主编一直说,有机会的话可以给我们增加人手,我就把宋佳的简历推荐了。我盼望着能够和宋佳一起工作,我就成近水楼台了。这么一推荐,很快吴主编就把宋佳招聘了。宋佳来了以后,起初我们一起组稿子,一起上下班。
她们学校距离我们学校并不远,下班走的方向基本上一致。那时候学校没什么课程了,我们还没算正式毕业,学校的寝室还一直留着。那阵子我们一起下班后,都回到自己的学校去住。我好几次想乘机向宋佳表白,都没有提起勇气。
宋佳也对我调皮地眨眨眼睛:“你好像有什么话想说?”
“没有,没什么话想说。”
……
不瞒大家说,我在28岁之前,喜欢谁都没有敢表白过。你或许觉得不可思议,我说的绝对是实话。敢表白的人,小学时候就敢表白。不敢表白的人,大学毕业还是不敢表白,这种事情和年龄无关,和与生俱来的性格有很大关系。
宋佳也很懂得换位思考,每次我们出去一起吃饭,即使花十块钱,她都会跟我AA制。即使我们看一场电影,我请她一次,她也一定会回请我一次。
那时候,我开始有了想写第二本书的想法。自从第一本书弄得那么失败,我就想有朝一日卷土重来。我做了杂志编辑后,知道了一杂志如果畅销肯定和封面有很大关系,杂志和书其实也都是一种路数。尤其是没有名气的作者,内容好与不好买书的人根本不知道,甚至一些读者看完内容后也不知道写得好不好。作者要么有名气,或者就是这个作者吹得牛掰大,这种吹牛多数体现在封面上,也就是那些广告语写的是否诱人。
鉴赏力是对一件事情深入的分析能力,也就是去伪存真的能力,要知道太多人是浮躁的,他们根本就没有鉴赏力,这就是为什么很多读者容易被封面和炒作所导向。由于第一次出版被田黎弄得什么都不正规,我特别想重新出版一本书,这次一定好好设计一次封面,找一家正规的印刷厂去印刷,沟通好图书发行渠道,弥补上次出书的遗憾。
侯老板的公司制作发行杂志,他同时也是一位书商。他在图书市场开了两家图书批发店,一家店是专门批发杂志,另一家店专门批发图书。当我把之前出版的《听海》拿过来的时候,他一看就说:“这种制作的太粗糙了,根本引不起读者的兴趣,封面上没有任何抓人眼球的东西。”
人家不这么说,我也很清楚这本书的失败之处。田黎帮人做书也真是与众不同的赚钱思维,别人与作者合作都是一起打造精品图书,大家一起去赚读者的钱。田黎却别出心裁的去赚作者的钱,真是一种了不起的商业思维突破。
经过我们的交谈,侯老板说目前策划了一系列书,都是一些老作家写的,准备一起出版。这种运作模式又是一个系列书号,出多本书的“套牌”形式。当初我并不知道这属于不正规的操作,我起初一直觉得行业内是有系列书号的说法。
侯老板又对我说,书号费用三千块,要出书的话就赶紧交钱。我还是那样的思维,觉得三千块就能买到书号出书,还是很便宜的。说希望自己能够加入进来,还和老板谈了谈价格,我说:“我是您的员工,我干活儿也一直这么卖力,您看看书号能否给我便宜点儿?”
听到这句话,侯老板只是“呵呵”笑了两声,没有说后面的话。我早已明白结果,那一刻我才明白,和资本家谈感情真是太冒傻气了。在这里我辛辛苦苦一个月才挣五百块钱,半年才能挣到3000块钱,也就是辛苦半年被他这么一把就忽悠走。
后来了解正规的出书渠道后,才真正的认识到,凡是要求自费出书的,基本上都是骗子。当初哪里懂这些,一摸两手黑的时候,全是靠我们郑老师给予的指点。我在这里上班后,在学校还和郑老师聚过两次,他一直说,书是有利润的,只要运作好了就能赚钱,每一个名家都是经历这么一个过程。
现在回想起来,侯老板和田黎其实是一样的人,就是买了一个书号,给某一个人出书用。然后谎称这是一个系列书号,让别的作者也加进去套牌出版,其他作者的书都没有在出版社备案,忽悠一些作者们加盟,每人收取三千块的费用。
我给侯老板打工那么卖力,他本身就是没有成本的钱,本身就是忽悠人,人家都不肯少要一分钱。我自从配了小灵通后,每次开机的时候都设置了问候语,也就是开机屏幕上弹出的一句话。我的屏幕问候语设置的是“我要努力奋斗”或者“天生我材必有用”这类的话。
从这天开始,我的小灵通问候语成了“没钱全扯淡”。为了这次出书,我也实在不好意思和父母张嘴了,家里供我上学,让我出书,家里已经苦不堪言了。母亲又借钱做了手术,还欠了一些债。我现在有点收入本来可以贴补家用了,却又要出书。
这次出书只好自食其力。那时候我一个月挣500块钱,父亲一个月挣500块钱。想想我每月的微薄薪水,再想想侯老板当初那“呵呵”地两声冷笑,那一刻,我变得喜欢钱了。文人向来都是视财如土的,我选择来这里上班,主要就是向往一个文学氛围好的环境。
如果我对钱欲望大,当初就选择起初那份文案工作了。此时此刻,我对钱的喜欢,并不是对欲望的追求,其实是为了实现出书的理想。
恰好我呆了三个月,也到了转正期。本以为转正后,能给涨点儿工资,我就提了出来。没想到侯老板说:“你不是大学还没毕业吗?现在还不属于全职员工,这样的情况是不允许转正的,也只能算是实习期。”
这又是什么狗屁理论呢?我距离毕业还有三个月,我如果等毕业后再重新计算,我得9个月的试用期。再说了,学校课程早就结束了,我一直是在全勤上班。公司人手不够,整个公司似乎玩的就是我一个人,周末没有休息,我都没有怨言。
正当我心平气和把这些事情说了出来,侯老板就开始顾左右而言他。尽管我没有和他表现出情绪化,我内心里对他太失望了。有时候,一个人不说出口的东西,未必是满意的。有的人喜欢说,不满意的情绪会去发泄,而有的人就不太喜欢说出口。
接下来的几天,我想明白了一个问题,我在侯老板公司继续上班,不管多么辛苦,每月500块钱的薪水绝对不会有变化,他一点儿也不念我的情。别看我指哪打哪的工作,买书号的钱他一分不肯少要,尽管他是零成本,照样还是雁过拔翎。
我如果收入高了,拿出钱来买书号,说不定侯老板会客客气气地欢迎。我还不如换一份收入高的工作,将来拿钱来就行了。侯老板本身是认钱的人,我在他这里浪费感情有啥意义?这么一想,我有了跳槽的想法。私下里我和宋佳说了一下自己的想法。
宋佳说:“真奇怪,你想跳槽出去难道就为了钱?”
现在想想那女生也真是太幼稚了,不为了钱还能为了什么呢?为了爱好吗?为了侯老板对我的感情吗?其实我唯一恋恋不舍的就是能给和宋佳在一起上班,其他无一值得留恋的东西了。
我决定要出第二本书了,脑子里的灵感也迅速成型。我开始写一部校园爱情的小说,为了方便自己写作,我从学校搬了出来,搬到了姑姑家住。她家在石家庄市区,距离我上班的地方也不远。我的那台二手电脑也被我搬了过来,每天写作到12点钟,一天都不间断。当初写的那本书就是后来出版的《新唐伯虎点秋香》,别看叫这么古装的名字,其实是一部搞笑版的校园小说。
那阵子我写作速度很快,下班回去,第一件事情就是开电脑,开始写我的作品,几乎已经没有什么业余生活了。这次再写东西感觉比之前成熟多了,文笔也长进了不少,构思故事也更成熟了,很多情节是一气哈成,不用反复一遍又一遍重写了。
外面企业的招聘会时而不时的举办,我也经常去光顾一下。很多单位招聘员工的时候,特别喜欢问对他们公司有什么了解,其实这属于知识性的问题。作为一个面试官,最忌讳的就是总问一些知识性问题,应该多去问一些能力性的问题。
有一家日报社招聘记者,我报名参加了他们的面试,当初是群面,人家出题就要我们马上写一篇新闻稿出来。这些东西如果是新闻系的学生来看,一点都不难,而且属于过于简单的问题。
我是一个长期写小说的人,文笔和思考能力都过关,就是不懂新闻的格式。我和面试官提出了,说我不太了解新闻的格式,能否给我出一些其他的测试题。
对方振振有词地说:“你们即使不是科班出身,也是看到过报纸的吧?怎么会不了解新闻稿呢?作为一个有心人,你应该懂的。”
人家这么一说,我也没话说了,其实外行人看新闻的时候,根本不会太走心于新闻稿的结构,往往是只看里面的新鲜事儿,至于新闻稿的要求,肯定有着一定的硬性规则。这些硬性规则只要懂了的话应该不难,可惜的是,人家不会给机会。
面试结束,我按照自己的想法瞎写了一篇新闻稿,结果肯定大家能猜到,那就是无任何回复。我这样爱思考问题并且做事情专注的人,文笔功底也没问题,他们如果招聘了只要稍作培训,立刻就能一通百通。
交上去那篇新闻稿的时候,我还专门拿出《听海》压阵,告诉面试人员说这本书是我写的,文字功底没问题,就是还不懂新闻稿的硬性规定,如果他们聘了我,稍做培训就明白了。
人家还是丝毫没有考虑给机会,连参加复试的机会都没给。后来我也在回想,我当初被刷下去也对,如果当初进了日报社做记者,当今时代微信占据了人们大部分的阅读量,那家报社早就倒闭了。而且新媒体行业需要的记者多半是90后新人。
有些事情就是这么祸福无门,你感觉是“得到”,很可能实质上是一种“失去”,有时候看似是“失去”,其实是一种“得到”,舍与得永远都是辩证的存在。
招聘会上有一家买手机的公司,正在招聘一位文字策划人员。我拿着简历和《听海》给人家看,人家大致翻了两页我的书,便开始问我问题。面试官是一位中年女士,她问我对CDMA手机有什么了解?我一下子傻眼了,我自己都不知道CDMA手机是啥呢?
我摇了摇头,表示没有什么了解,因为我当时用的可是“小灵通”呀!接下来,没等面试官继续问我下一个问题,旁边有一位小伙子立刻说:“我了解CDMA手机,这是一款环保的手机,CDMA手机是符合于需要环保人士使用一款手机,比如孕妇、老年人等,这些人对降低辐射要求比较高,所以CDMA手机是……”
人家张开嘴就滔滔不绝的说,而且一口一个CDMA手机的相关介绍,我听着都搞不懂再说什么。我一直使用小灵通,对手机都没用过呢,更别说新款的CDMA手机了。我后来才知道,当初的CDMA手机打的卖点是轻辐射,号称是一款环保手机。
那小伙子一口气说完,面试官面带微笑地点了点头。其实这些东西看的也是一种“知识”掌握。文案工作其实是看一个人真正的创意,能不能把重点东西提炼出来。如果一个人对这件事物不了解,他的能力再好也提炼不出来。
尤其是特别能滔滔不绝说的人,往往策划能力一般,这种人还容易能给人一种智慧的假相。真正深度思考问题的人,哪个人会说话口若悬河的?尤其是一说什么都懂,什么都涉猎的,往往对什么都研究的不够深。当初在石家庄遇到的那些面试官,大多都是一些不懂专业管理的人,看的都是表象问题。
这周面试官问的问题,基本上就是谁了解这方面的信息多就会沾光了,谁不了解的话就吃亏,基本上看不到深层次的思维能力。
楼主:夏晓光  时间:2020-05-02 10:30:49
类似的事情还有一次,那是一家叫“黄色土”的电视栏目,这档节目是专门对农民种植话题的一种采访录制,平时讲述的都是种植蔬菜大棚或者种植果树等。
节目也是一家小型的影视公司办的,这家影视公司他们不拍电影,也不做电视剧,就是专门把农民采访录制出来,然后加上字幕卖给电视台,这个电视节目多数在午饭时间播放,那个时期人们吃午饭的时候多数开着电视机。
这家公司的老板也是节目的制片人,当初我们排队面试,一下子就有几百应聘者在排队。石家庄这样的城市,一听说是上电视的节目,都是盲目的崇拜。
回想起来,那家公司的办公环境特差,几间简陋的办工桌子,而且桌子上都凌乱不堪。我当初排了一天队,中午吃完饭接着排队。大家还是很自觉,也没有插队的人。有公司的人监督大家排队,谁插了队也就被淘汰了,大家会比较遵守纪律。
好不容易等到我面试了,里面坐着一位40多岁的中年男人,身高中等,长得比较瘦,他介绍自己是节目的制片人,身边还带着一位年轻的男助理。每一位应聘者都是进去两分钟就出来,这位制片人还跟我谈了5分钟左右。
这位制片人有一个特点,手里拿着一支钢笔,我一边说,他一边记录,弄得似乎很正规。从这种细节看,这个人似乎是一个思想传统的人。当然传统的人,往往也容易比较刻板,反正先看看再说。没有交手之前,我也不能给人家先贴标签。
我先自我介绍了一下,秀出了我的长篇作品。那位制片人拿起我的书胡乱翻了两页,问:“你觉得农民需要解决的是什么问题?”
这么一个问题,一下子又把我这位应届毕业生问蒙了。他又问我大学里成绩好不好,我实话实说:“学习成绩一般,我解释说,我以后不准备从事法律专业了,才想着做一些和文字类相关的东西。”
按道理说,有特长的学生,学习成绩一般都不好,这是很正常的现场。偏科出奇才,也就是这么一个道理。对一个人才的评估,最忌讳的就是360度评估。任何情况下,有特长的人往往注重发展自己的长板,而不是花心思弥补短板。各科均衡发展的人,往往没有什么过人之处。一旦你要求对方是全才,那选拔出来的往往是平庸之人。
那位制片人一直板着脸,听我的解释,对方一点表情都没有,他忽然又问:“为什么,你觉得自己学习成绩一般?”
其实这个问题我已经解释过的,既然人家又问了,我只好又解释一番:“在大学里,我是发现了自己的兴趣爱好,才真正的找到了人生的方向。当时我很明白,以后不会从事法学专业了,因此就没有太过于重视学习。”
这位制片人耷拉着脸,冲他助理挥了挥手。他那位男助理真的太能猜老板意思了,没等这位制片人明确对我表态,他的助理对我说:“这样吧,今天的面试就到此为止了。”
我知道没戏了,就转身出去了。那位助理还很礼貌送我出来,他还跟我说:“知道你们都很不容易,今天你回答的问题,我们制片人不太喜欢,这次面试很遗憾没有成功,建议你再去找找其他的单位。”
“没事,就当没有缘分。”
我说完往外走的时候,还在纳闷。每一位被淘汰的人,这位男助理都会跑出来抚慰一番吗?估计大多数不会的。也许他看我出了这么厚的书,稍给了一个面子。走出去的时候,我路过长长的面试队伍,又碰见了几个熟悉的面孔。
这些人都是中文系毕业的,常常和我投递同样的岗位,找工作的时候我们经常遇到。我感觉这就是一帮没工作的哥们儿,他们喊:“夏哥,你怎么又来了,莫非失业了?”
我走出去的时候,内心很低落,看到这帮熟人,一起拥抱了一下。他们又问:“你不是上班去了吗?好久不见你了。”
我叹口气说:“哎,工资太低了,我想跳槽。”
这帮哥们儿知道我因为工资太低想跳槽。他们便问:“你们那里还招人吗?我不嫌工资低,哪怕先给一份工作练练手也行。”
……
这句话说出来后,我才知道大学生的工资为什么提不起来了。很多大学毕业生都在贱卖自己,之前我常常笑那些找不到工作的“学漂”,有的大学毕业一直找不到工作,在学校门口租房度日,最长的有人飘荡了五年。
我觉得有些学生还不如那些学漂,那些人甚至只要给口饭吃,就去上班。如果不是我亲眼所见,都不会相信有这么要求低的人。
那帮哥们儿里面有个小子,他也是本科毕业,一面试就说:“您只要给我一份工作就行,钱给不给都无所谓,我就希望先得到岗位的历练。”
这么一说,看似是很有正能量,不在乎钱。说出这句话的人,要么是太不自信,要么就是太过于虚伪。如果真的不给你钱,你会白付出吗?人只要这么一说,工资肯定上不去了,这些人一下子惯出来很多苛刻老板。尤其是一些小公司,很多老板都是克扣起家,很多就是唯利是图的人,本来打算拿正常工资招聘员工,一看免费都能聘到人,谁还愿意开高工资?
2004年的时候,在石家庄这样的小城市,确实有过这样的现象。尽管我这里写的是小说,我敢说这本书讲述的东西,基本是真实情况,这种类似于自传体的东西就该呈现比较真实的一面,将来被后人看到也算是研究当时社会的一种参考。
楼主:夏晓光  时间:2020-05-02 10:30:49
顶一下
楼主:夏晓光  时间:2020-05-02 10:30:49
请不要在我这里发广告或不良言论,请自觉

楼主:夏晓光

字数:75617

帖子分类:红袖天涯

发表时间:2020-02-18 06:49:09

更新时间:2020-05-02 10:30:49

评论数:39条评论

帖子来源:天涯  访问原帖

下载地址:TXT下载

 

推荐帖子

热门帖子

随机帖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