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水读 >  天涯 >  关天茶舍 >  道器之辩

道器之辩

楼主:李同庆ABC  时间:2020-02-22 20:45:39
道器之辩

道器作为中国哲学史一对范畴。源出于《易·系辞上》:“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易经》对道器的涵义并无深入解释,并因此自汉唐以来成为“崇无论”与“贵有论”、“有神论”与“无神论”、“唯物论”与“唯心论”争论的焦点。争论的实质即抽象道理与具体事务的关系问题,并逐渐被引申为表述抽象和具体、本质和现象、本原和派生物的范畴。一般地说:道器可认为是构成世界宇宙本末、表里、整体与局部、主从关系等运动变化的两大因素,“道”可指事物的内在因素,如规律道理抑或人的意志精神等概念;“器”可指事物的外在形式如器物名物制度抑或人的身体行为等表现。

关于道器辩证关系的探讨:老子提出“道生之而德蓄之,物形之而器成之”《道德经·五十一章》。孔子则曰“君子不器”,以及“是故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化而裁之谓之变,推而行之谓之通”《易经·系辞》。以王弼为代表的玄学贵无论者认为“道者,物之所由也”,“无形无名者,万物之宗也”,并从“万物皆由道生”提出“名教(有)出于自然(无)”,“寂然至无,是其本矣”。以王充无神论者认为“一天一地,并生万物,万物之生,俱得一气”,“谓天自然无为者何?气也”,“凡论事者,违实不引效验,则虽甘义繁说,众不见信”,并言“死而精气灭”以否定脱离形体而独立的灵魂存在。明代王夫之说:“人之所同然者即为天”,“人心所同然”“民心之大同”,“人欲之各得,即天理之大同。天理之大同,无人欲之或异”。并在道与器关系上认为“天下唯器而已矣,道者器之道,器者不可谓之道之器也”。“道者,天地人物之通理”,“无其器则无其道”,“据器而道存,离器而道毁”,并以之否定“虚悬孤致之道”。

在这个芸芸众生的人类社会,面对无穷变化的世界宇宙,如来佛主说“世界非世界,是名世界”,“色不异空,空不异色;空即是色色即是空”。唯物论者说“人是社会一切关系的总和”,“问题不在了解这个世界,而更在于如何改造这个世界”。韩非子说“无参验而必之者,愚也”。弗洛伊德说“科学只能证明有,不能证明无”。所谓“地、火、水、风、空”,是否能看得出事物有无变化的特征?;“金木水火土”是否能领悟出平衡规律的法则?纵观西方思想家,爱因斯坦说“科学的尽头是神学”,黑格尔则有绝对宇宙精神理念的论证;以及康德由现象所推论的“物自体”等观念;以至在进一步联想便是“黑洞”“暗物质、暗能量”等理论参照。应该说由于世界观不同或曰世界观层次不同,信仰也必有繁其种种的解说,有精神与物质之分、故也有当世与来世之别。《易经·观卦》有言“大观在上,顺而巽,中正以观天下。观,盥而不荐,下观而化也。观天之神道,而四时不忒,圣人以神设教,而天下服矣”。《圣经》上说“太初有道,道与神同在,道就是神”。所谓道德信仰应属精神思想统御范畴,并非只靠物质索取就能慰藉心灵寄托,但也并非空洞无物的心灵鸡汤就能够温暖充实内心灵魂世界,如佛教推崇觉有情的菩萨道亦需讲四摄、六度拯救世人及众生。如果说“拈花微笑”代表着以心传心,而崇高人类之地位,列人于天地人三才之中,则可谓儒家思想之一大贡献。人类社会需要诚信友谊的沟通,而在一个充斥金钱欲望相互失去信任的年代,精神信仰就格外更显得弥足珍贵,信仰若无其欲望意图的干扰也更能增添其神圣的定力。
楼主:李同庆ABC  时间:2020-02-22 20:45:39
@林浦老者2018 2020-02-21 17:39:59
说得不错,,建议谈国学,论文中不要出现哲学二字,还有,不要出现老外的所谓哲学家,也不要出现佛家思想,因为佛教也是外来的,仅小部份可参考,其它都是消极的, 中国的国学就儒与道,还有諸子百家,诗词歌赋文言文等 。。。个人见解,仅供参考。
-----------------------------
谢谢林浦老先生支持!我认为古为今用推陈出新还是有指导意义。

楼主:李同庆ABC

字数:1514

帖子分类:关天茶舍

发表时间:2020-02-21 17:47:02

更新时间:2020-02-22 20:45:39

评论数:4条评论

帖子来源:天涯  访问原帖

下载地址:TXT下载

 

推荐帖子

热门帖子

随机帖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