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水读 >  天涯 >  煮酒论史 >  从作战部队到建设大军

从作战部队到建设大军

楼主:Jayxun宝宝  时间:2020-03-08 14:29:19
大家好,我正在参加天涯文学2016年年度热帖及年度作者评选活动,欢迎大家投票,如果分享给自己的朋友就更好了!点击下面的文字即可进入投票页面。谢谢大家支持!

2016年煮酒论史年度热帖评选
手机版用户请点此投票

2016年煮酒论史年度作者评选
手机版用户请点此投票



追忆父亲
细细的雨点敲打着窗台,把初春的夜托的奇静,这样的“静”是极易让人伤感的,一种对逝人的怀念不竟涌上心头。记得那是一个深秋的下午,当我一路风尘从南昌出差返家,看到门口在寒飞中哀鸣的花圈,我丢下背包、喊着冲上楼去,迎接我的不再是父亲那慈祥的笑脸,而是披着黑沙的遗像。我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爸爸,您为什么走的那么干脆,不让儿女们在病床前尽点孝道;爸爸,您为什么走的这样匆忙;不等远行的儿女们为您送行。爸爸,只有女儿知道,您一生总不爱麻烦别人。
作为长女的我,直接受父亲言行、品德影响最多,最深,我曾有过多次的冲动,打算在您健在时,以亲身感受,为平凡的您写一篇女儿心中的赞歌,以表达我心中对您的爱戴,谁知,今天这篇文章竟成了一纸祭文。
我的父亲王存保正象组织上对他评价的那样,忠于党和人民,兢兢业业为党的事业奋斗了38年。在清理父亲那包发黄报纸包着的遗物中,我们才得知,父亲在解放战争中负过伤、流过血,在革命军营中,在海南国防公路建设和荆江分洪水利建设中多次立过大功、一等功、二等功,这些您为什么不曾向儿女们讲述,爸爸,我的好爸爸,只有儿女们知道您一生,从不善夸耀自己。
1955年,父亲随部队二师集体转业到武钢,参与武钢厂前门诊部、冶金医学院的筹建工作。在学校23年的工作生涯中,我们总是看到父亲早出晚归,甚至于星期日也要到教室、学生宿舍走走看看,他以校为家,带病工作,由于劳累,较早的患了心脏病,多昏倒在工作岗位上。
在国家困难时期,我们经常看到父亲大方的把自己的工资五元、十元、二十元、四十元接济给前来求助的贫困学生和老师。我们也曾经和父亲在房子、票子、子女问题上有过意见分歧,但是,父亲有自己的人生观和对幸福的理解,他生活的很充实、很幸福。
1983年,我们的父亲离休回家。他乐于当好后勤部长,为我们的孩子做饭、照顾我们有病的母亲,解除我们的后顾在之忧 ,让我们全身心投入各自的工作。不管我们多晚下班回家,他总是留一份饭菜,温在锅里。父亲,我们的好父亲,只有儿女才能从中品味出这淳朴的爱。
现在我们敬爱的父亲已去世六年了,作为儿女,我们追忆父亲的一生,父亲从一个普通农民的儿子,成为一位忠于党和祖国的共产党员,父亲的一生光明磊落,虽然您没有给我们什么物质财富,却留下了丰富的精神财富。您以自己的言行、品德为儿女们树立了做人的榜样——宽以待人、严以律己、脚踏实地。我们追忆父亲,就是要化悲为力量,继承和发扬父亲身上好的品格,在各自的岗位上,努力为党、为国家和人民多做贡献。
日记 [2009年02月24日]
楼主:Jayxun宝宝  时间:2020-03-08 14:29:19
图:蜿蜒在五指山区的公路。  摘自1959年6月《广东画报》

楼主:Jayxun宝宝  时间:2020-03-08 14:29:19
中国人民解放军公路工程二师(番号一〇〇四部队):
该部队是建国初期 由中南军区 湖北军区及各分区 调集万名官兵强将组成 转入国民经济建设 。

荆江,处长江三峡下游,起湖北省枝城市,至湖南省洞庭湖口城陵矶。
历年洪水严重威胁荆江堤防,汛期湖南湖北荆江两岸人民,都在过着提心吊胆过日子。水涨了,人在水下走,水在屋顶行,形似地上河。
1952年初,党中央、毛 决定在当年汛期前,在荆江南岸的公安县境,修建完成荆江分洪闸。
由李先念、唐天际、林一山等地方军队和水利部门领导人的集体指挥下,30万军民、技术工程人员从全国各地云集荆江,仅用75天时间,以惊人速度于7月15日,建成荆江分洪第一期主体工程,包括右岸沙市对面上游15km处的虎渡河太平口进洪闸、黄山头东麓节制闸和分洪区南线大堤等主体工程。
毛泽东、周恩来曾先后为荆江分洪工程题词。党和国家领导人:李富春、董必武、江泽民、李鹏、乔石、李瑞环、田纪云、邹家华、温家宝、朱容基、钱正英、程子华等先后视察过荆江分闸。
荆江分洪工程的建成不仅减轻了洞庭湖的负担,降低了荆江水位,也缓解了洪水对荆江大堤的威胁,同时确保了江汉平原和武汉三镇的安全。
1954年和1998年,长江流域发生特大洪水,该工程在抗洪胜利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楼主:Jayxun宝宝  时间:2020-03-08 14:29:19
1952年春,钟春林任水利工程第四师师长,率5个团,1.5万人参加了荆江分洪的工程建设,任荆江分洪副总指挥。当年8月,钟春林率2个团的兵力,赴朝鲜抢修公路和桥梁。10月钟春林又挥师海南岛,任公路工程二师师长兼政委,并且兼任华南公路局局长。负责打通五指山,修建海渝中线,获得了党中央颁发的“好汉劈开五指山”的大红锦旗。
1954钟春林为了国家建设大局,主动放弃了当时最热门的解放军授衔,放着将军不当(彭德怀在北京召见钟春林,指示他安置好转业官兵后,立即回部队参加授衔)却又受命建设武钢,率3万官兵转业到武钢,任武汉钢铁公司副总经理,第一冶金建设总公司党委副书记。1959年调任中共湖北省委统战部副部长。1997年8月24日因病逝世,享年91岁。

1952年8月,中央军委调派解放军工程兵某部近万名指战员挥师南下海南,与全岛10万民工共同修筑海南解放后第一条上等级干线公路———海榆中线。海榆中线是贯穿海南岛南北的一条重要国防公路,途经五指山区,地势险要,道路弯曲,施工非常困难。1954年12月19日,海榆中线公路的贯通,结束了中部五指山区自古以来不通公路的历史。
楼主:Jayxun宝宝  时间:2020-03-08 14:29:19
1950年代初,参加海榆中线建设的老同志在纪念碑前合影

作战部队变成筑路大军
岁月无法磨灭我们的记忆。看着眼前这张旧照片,我们的心灵再次受到强烈的震撼。它,真实记录了1950年代初部队官兵来琼修建海南中线公路的一个热火朝天的劳动场面,勾起了我们对那段峥嵘岁月的回忆。
华南公路海榆中线通车后,驻岛官兵和人民群众又修建了海榆西干线的那大至八所、乌石至那大公路的部分路段。经两年多奋战,奠定了海南岛纵贯南北由东、中、西三条主干线构成的格局。

图片上,数十名健壮的勇士有的手握钢锹,有的拉着麻绳,齐心协力,一步步让树头“挪窝”。壮士们个个精神抖擞,干劲冲天。这些从硝烟弥漫的战场走来的勇士,又投身于琼岛火热的筑路大战,一下由作战部队变成了一支建设大军。
当年曾参与修建中线公路的建设者、省交通运输厅公路运输处原副处长符文安说:“这样的修路场面我们最熟悉不过了,部队官兵为海南中线公路建设可是立了大功。”

符文安虽已年逾古稀,但精神矍烁、思维敏捷。这张老照片勾起了他的回忆:“中线公路穿越部分原始森林,照片的背景就是一片森林。为了修路,就得搬掉一些树木。官兵们将巨树锯倒后,又用其他工具将树根斩断,然后,借助麻绳、钢镐和铁锹等工具,合力将树头连根拔起,为修路扫除障碍。”
透过这张老照片,我们不难想象,当年在筑路机械奇缺的情况下,修建海榆中线公路时是何等的艰难!
“为巩固国防,建设海南,1952年8月,中央人民政府决定修建从海口到崖县榆林全长296公里的国防战备公路———海榆中线公路。这是华南公路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央军委调派解放军工程兵某部近万名指战员挥师南下海南,海南区政府也征调了全岛10万民工,修筑海榆中线公路。”符文安回忆说。
符文安说,中线公路穿越阿陀岭、甘什岭等山脉,是海南岛上海拔最高的主干公路。
“施工中的‘硬骨头’都由部队来啃,部队官兵是先行军,他们在前面开山、炸石,当地民工则主要负责路基施工。可以说,这条公路,是广大军民用汗水和鲜血筑成的。”符文安说。
当年修路,主要靠扁担、锄头和铁锹
1952年10月,海榆中线公路开始施工,这是海南解放后的第一个大工程。
10万多军民组成的筑路大军浩浩荡荡陆续开进了中部山区。从全岛各地应征过来的民工,挑着简单的行李,靠两条腿走到工地,日行夜宿,有的在路上竟走了整整一个星期。
中线公路穿越山高林密、人烟稀少的五指山,山高谷深,荆棘丛生,要在崇山峻岭间修筑一条通行汽车的公路来,谈何容易!
“当时的施工机械很少,除了几台苏联造的推土机、压路机外,修路工具基本上是钢镐、铁锹、锄头、砍刀、扁担、畚箕和为数不多的木轮手推车。可以说,中线公路是靠扁担、锄头和铁锹一米一米修出来的。”曾参与海榆中线公路建设的省公路勘察设计院原院长、高工麦有田感慨地说。
屯昌公路分局83道班退休职工王恩全回忆说:“当时工地的生活条件非常艰苦,住的是茅草工棚,睡的床板是用小木条或竹片编排成的,咸鱼、萝卜干、粉丝就是下饭菜。”
面对重重困难,英勇的解放军和坚强的海南人民并没有低头。据符文安介绍,工程指挥部将民工队伍按大队、中队和小队编制,每个施工段驻扎一个民工中队配合部队施工。
“爆破、拓路基等险重任务基本由部队承担,民工们负责辅助工程,挖、挑土石方,铺出路基垫层和路面。”
符文安说:“施工中最艰苦最危险的要数爆破开路。打炮眼时,因当时没有风钻机,往往是一人双手握紧一根钢钎,另外两人分别抡起大铁锤砸钢钎凿炮眼。在线路通过悬崖峭壁的地段,战士们只好悬空作业,用长绳一头绑在人的腰间,另一头系住崖顶的大树上,从上吊下来在施工点凿打炮眼。一人两手各握着一支钢钎,另两人在两旁抡着大铁锤敲打。凿好炮眼、安装炸药、雷管,点燃导火索后,又赶紧吊上去。”
符文安说:“筑路基的土和碎石都是靠肩挑的,就连建桥用的上百斤重的石头也是靠人工从石场艰难抬到工地上。一个月下来,不少工人的肩膀磨破了皮,手脚也都起茧了。”
就这样,在当时十分艰苦的条件下,军民们团结奋斗,发扬不怕牺牲,不怕疲劳和“蚂蚁啃骨头”的精神,披荆斩棘,劈山开路,硬是在连绵险峻的山梁间拓出一条公路来。
每修建1.34公里,就有一名同志倒下
10米,20米……新修的路面在向前延伸,可每修建1.34公里,就有一名同志倒下。期间,共有221位指战员和民工为此献出了宝贵的生命!长眠在那片浸透了他们血汗的土地上。
“这条路是血肉筑成的。”麦有田声音哽咽,眼角噙满泪花。
麦有田回忆说,有一天,一位来自内地的技工在涉水过河时,上游河水突然暴涨,顷刻间河水咆哮奔泻而下,技工被无情的洪水冲走了,结束了年轻的生命。
在修建永发大桥时,突遇暴雨,南渡江水位猛涨,在施工过程中,因天黑水急,一些官兵和民工不慎掉入江中被大水冲走。
陈福华老人还记得,在52公里处碾压下坡路面时,一名扶木架的民工不慎跌倒,不幸被石碾压成血淋淋的肉饼,那场面真的好惨!
符文安说:“施工的部分路段原始森林密布,常常会有眼镜蛇、金环蛇、银环蛇等毒蛇出没,有3位同志就是被毒蛇活活咬死的。”五指山地区是疟疾高发区,在施工中,有些官兵患了疟疾病,因医治不及时而丧生。
符文安说:“当时药品很缺,只有药丸,基本上没有注射液。”
为中部地区群众筑起康庄大道
人们永远记住这一天,1954年12月19日,全长296公里的海榆中线全线建成通车。经交通部验收,达到国内五级公路的水平,这是海南解放后第一条上等级的公路。
10万筑路军民用辛勤汗水和鲜血筑起了一条穿越崇山峻岭的交通大动脉,成为海南岛上海拔最高的主干公路。
毛泽东、朱德分别为海榆中线公路建成作了“加强防卫,巩固海南”和“好好建设公路,为造福人民与巩固国防而努力”的题词。
年逾八旬的琼中县长征镇大朗村潘德庆老人说:“海榆中线公路的建成,是中部黎族、苗族同胞获得的第二次解放。”
海榆中线公路的贯通,结束了中部五指山区自古以来不通公路的历史。
历经半世纪的风雨沧桑,几经改造,海榆中线已从当年的国内五级公路变为山区二级公路,平实的混凝土路面取代了过去坑洼不平的土路。如今驱车疾驰于海榆中线,心清神爽,绵长的公路穿越山区,两旁绿树葱茏,景色秀美。
人们不会忘记在这场筑路大战中浴血奋战的221名先烈,他们用青春和生命铸就了一座历史丰碑,他们无私奉献的精神永远彪炳青史。
(本报海口8月12日讯)海南军区历史资料图片 本报记者 李幸璜 翻拍
楼主:Jayxun宝宝  时间:2020-03-08 14:29:19
1954年,海榆中线全线建成通车不久,党和政府在起点处海口市秀英区为221名筑路烈士修建的纪念碑。

图片由省交通厅提供
碑是立起的路
纵使岁月匆匆流逝,有一种精神却无法从我们心底抹去。画面上是一座巍然耸立的纪念碑,庄严、肃穆,颇有气势。一代伟人毛泽东题写的“加强防卫,巩固海南”八个大字依稀可见。这不是一座普通的纪念碑,它铭记着1950年代为海榆中线公路建设而英勇献身的221名英烈的不朽功勋,它见证了海南公路建设的辉煌历史。
55年前,为修筑海南第一条上等级公路——海榆中线,10万余军民展开了一场艰苦卓绝的筑路大会战,他们中倒下的221名英烈,用青春和生命在琼州大地上筑起了一座不朽的丰碑,他们是海南交通的基石。
路,是躺下的碑;碑,是立起的路。如今,虽然他们离开了我们,但他们的可贵精神依然激励着后人奋勇向前。
省公路局年鉴记载:纪念碑高约7米,占地38.8平方米。砖石水泥结构。碑的正面和背面都刻有“烈士永垂不朽”6个大字,左右两侧分别为毛泽东的题词:“加强防卫,巩固海南”和朱德的题词:“好好建设公路,为造福人民与巩固国防而努力”。碑身每面上方均雕刻有五角星纪念章形图案,中心饰以稻穗、椰树、桥梁、公路、压路机等。碑的下部刻有交通部撰写的碑文及烈士名单。
1953年国庆后,由交通部有关领导带队,带着毛泽东、朱德题词的锦旗和慰问品来到海南中线公路建设工地慰问广大建设者。之后,在建设工地的宣传栏上,随处可见毛泽东和朱德的题词。
变迁——捐款重建
1995年,因海口城市建设需要,秀英小街实施拓宽改造,公路烈士纪念碑被拆除了。原碑址现已变成了市政道路和绿化带。
经历了41年风雨洗礼的公路英雄纪念碑被拆了,但英雄们无私奉献的精神永存。为缅怀先烈激励后人,2001年省交通厅党组决定在海榆中线9公里处重建海榆中线公路烈士纪念碑。
“这一决定得到了全省交通系统广大干部职工的积极响应,大家纷纷踊跃捐款,纪念碑造价280万元,单位及个人就捐款19万多元。”省公路局工会 符积信说。
2001年3月23日,省交通厅在新的碑址上举行奠基仪式,年底,新的公路烈士纪念碑落成。新建的纪念碑占地面积共7000多平方米,整个规模比原有的纪念碑要大。
符积信还向记者披露了新纪念碑的数字寓意:新碑高19.52米,代表该线路的始建时间为1952年,碑基首层高2.21米,以纪念为修建这条公路而牺牲的221名烈士。
与旧碑一样,碑上镌刻着毛泽东和朱德的题词、交通部撰写的碑文以及221名英烈的名字。所不同的是,新碑碑身多了一些具有现代艺术感的浮雕。
新建的烈士纪念碑巍然耸立,直插云霄,像一个顶天立地的巨人,深情地注视着这片美丽的土地。人们忘不了那些已经长眠于中线公路的烈士,胡顺根、符太荣、陈仁师、陈巨洲、罗周山……他们的名字永世流芳,他们的功勋永载史册。
安息吧,筑路英雄。
楼主:Jayxun宝宝  时间:2020-03-08 14:29:19
华南公路工程修建烈士纪念碑(海榆中线公路建设烈士纪念碑)

华南公路工程修建烈士纪念碑(海榆中线公路建设烈士纪念碑)是海口市烈士纪念建筑物保护单位、海口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海口市秀英区狮子岭开发区的海榆中线公路10公里处的西侧坡地上,管理单位是海南省公路局海口市公路分局。
华南公路工程修建烈士纪念碑1954年12月原建于海口市秀英小街,2001年9月迁建现址,由海南省交通厅代省政府具体实施迁建工作,建设规模更为壮观。
纪念碑坐西朝东,为钢筋水泥结构,黑色大理石砌面,总占地面积10亩,属庭院式建筑,共分五级平台:从大门往里走,先是一个平台,然后踏上四级台阶是第二个平台,再上六级台阶是第三个平台,又上八级台阶是第四个平台,最后上四级台阶是第五个平台,即纪念碑基座平台。
碑体由,碑基底层、二层和碑身三部分组成,总高19.52米(其意为纪念1952年修建公路而牺牲的烈士),碑基底层高2.21米(意为纪念221名烈士)。
碑身正面为毛泽东题词:“加强防卫,巩固海南”,背面为朱德题词:“好好建设公路,为造福人民与巩固国防而努力”。
碑基底层正面镌刻着“华南公路工程修建烈士纪念碑——一九五四年十二月”和“海榆中线公路建设烈士纪念碑——二○○一年九月重建”的碑名及立碑时间,南北两侧为“修建海榆中线公路烈士名单”。
碑基二层正面上方刻着交通部撰写的碑文:“中央人民政府为巩固国防,建设海南,决定修建华南公路,于1952年秋开始施工。海南气候酷热,雨季漫长,时遭台风雨水袭击,海榆中线更越过山高林密、人烟稀少的五指山区,工程艰巨。但由于中国共产党和毛 的正确领导,全国人民特别是海南人民的大力支援,苏联专家热诚无私的帮助,以及参加修建工程的中国人民解放军和全体职工的爱国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精神,终于克服了一切困难,于1954年胜利竣工。惟在施工期间有些同志为了祖国的公路建设事业献出了宝贵的生命。他们的功勋是伟大的,他们牺牲是光荣的。烈士们永垂不朽!”
背面和两个侧面均有当年筑路英雄们劳动情景的浮雕。
楼主:Jayxun宝宝  时间:2020-03-08 14:29:19
在武钢早期建设大军中,有一支英雄的部队——原中国人民解放军公路二师。1954年冬,这支部队的数千名官兵,从海南岛挥师北上,为武钢的建设与发展作出了杰出的贡献。他们之中,有原武钢副经理包正堂等一大批老干部。
时光如水,如今健在的老战士们大都已到耄耋之年。每当老友相逢,回想起当年激战五指山的日子,都不禁心潮激荡。笔者作为该部队的一员,特从老兵们津津乐道的趣闻轶事中,撷取点滴,以飨读者。

三、除蚊灭害保健康
世世代代生活在五指山区的黎苗兄弟,似乎有一种特殊的免疫力,他们整天光着身子,即使是被蛇咬蚊叮蚂蝗吸,也不碍大事,随便在路边扯一把草,或是吐一把口水往伤处擦擦,就没事了。而我们这些内陆来的大兵,却似乎成了弱不经风的林黛玉,往往被小小的虫蛇吓得心惊肉跳。
先说蚂蝗吧,内陆的蚂蝗是生长在水里的,一有动静就马上游过来,所以有“蚂蝗听不得水响”之说。如果蚂蝗咬人,只要对着它用手一拍,它便缩成一团掉落了。而五指山的蚂蝗是生长在林木中的“旱蚂蝗”,它一头吸在树枝草叶上,一头立起来四处旋转摆动,一有物体接触马上就粘上去,任凭你如何拍打都无济于事,扯都扯不掉,一咬就是一块红疤,不仅引起皮肤瘙痒,还使人头晕脑胀。
再说蚊子,五指山里的蚊子个儿大、全身花麻。有的战士戏称
“三只蚊子可炒一盘”。这麻蚊与内陆的蚊子不大一样,内陆蚊子主要是夜晚叮人,还“嗡嗡嗡”地给人提个醒。而五指山的麻蚊白天晚上都出来,而且无声无息地埋头苦干。当你身上有痒痒的感觉时,它已吃饱喝足扬长而去,给你留下个大疙瘩,一抓就溃烂。而且,它是传播疟疾的元凶。
蛇是五指山的一大特产,数量之多实属罕见。一个阴雨天的午休时间,有一名战士到距营房200多米远的湖塘洗衣服,他远远地看到湖塘浪花翻滚,以为是鱼儿游动,走近一看,不禁吓了一跳,满湖塘全是蛇在扭动,周边坡埂上还有无数的蛇沿沿不断地爬来。他估摸着这湖塘里约有几十万条蛇!便赶紧跑回营房,有经验的老兵告诉他,这是蛇类相会的季节,不要管它们,只是要防止它们爬进营房。但防蛇谈何容易,战士们晚上睡觉时常有蛇从被子上爬过,有时早晨起床竟发现床垫下压着死蛇,不禁后怕。不过,熟悉蛇性的人知道,一般情况下,蛇是不主动攻击人的,小心提防点就没事。但是,有一种当地群众称之为“五步花蛇”的,具有很强的攻击性,身长一、二米,常躺在草丛中静候猎物,一有风吹草动便高昂起头,发出“呼呼”声。向导曾教我们一法:走路时拿着一根棍子(竹竿最好),边走边敲打前边的树枝杂草,蛇类便会闻声而逃。但此法对五步花蛇无效,它听见声音,反而闻风而上。这时你必须毫不手软地与它拼打,或击它要害、或用棍棒使劲地将它挑离远方,再抽身快步走开。
高疟区的五指山,使部队遇到了前所未有的麻烦。初进山时,有不少指战员染上疟疾,每个连队都有一、二十人躺在床上高烧不退。限于当时医药条件,有些战士被夺去年青的生命,闹得人心惶惶,战斗力大大减弱。海南行政区立即派出医疗队进山,协助连队卫生人员加紧防治疟疾传染,动员大家服用一种叫“阿地平”的小黄药片,每小时服一次,每次服4片。这药苦且不说,服后全身发黄,连大小便都是黄的,许多战士偷偷藏着不吃,部队领导便以命令的方式,由营连干部端水拿药,看着战士当面喝下。当地群众也热情地挖了许多草药送来,煎熬、捣烂,有的口服、有的外擦、有的喷撒在营房周围。紧接着又动员广大村民和连队一起动手铲除杂草,填平污水沟,将历年堆积的残枝败叶集中焚烧,减少毒蚊害虫的滋生环境,并采取措施改善饮用水质。五指山沟溪纵横,到处都有清澈的山水,由于山崖陡峭而没有利用,饮用的还是就近湖塘人畜共用的水。部队就地取材,自制竹管木槽,将山泉水引到山寨营房。这一系列措施,有效地控制了疾病和虫害,保证了筑路工程顺利进行。

图:华南公路工程修建烈士纪念碑(海榆中线公路建设烈士纪念碑)
楼主:Jayxun宝宝  时间:2020-03-08 14:29:19

1982年在武钢工作的部分红军老战士合影。
【前排左起】樊文烈:山西赵城人,1936年3月参加红军。王明镜:陕西宁强人,1935年4月参加红四军。刘玉林:山东掖县人,1936年8月参加红军。徐文珍:湖北天门人,1933年参加红二军。包正堂:湖北洪安人,1929年4月参加红军。
【后排左起】陈兴:四川清川人,1933年3月参加红四军。杨袓全:江西宁都人,1933年参加红军。刘文秀:陕西延川人,1935年12月参加红军。贺培:湖北潜江人,1927年参加红二军。潭方:江西宁都人,1933年2月参加红军。王勇:四川渠县人,1933年10月参加红四军。
贺培的故事 贺龙骂我“小儿慌”
1935年,我已经在红三军特务营任营长,为了拖垮跟在我们后面的敌人。整个部队转战千里,从湖南打到贵州与云南交界处,在运动中消灭敌人。
第一天我们营担任前卫,战士们英勇作战,一气打开了两座县城。当我们追敢敌人到第三座县城时,天已经快黑了,县内的敌人早有准备,战士们追了一天也很疲劳,照理来讲部队该休息一下。但我一看城头上只有几个穿灰衣服和黑衣服的几个敌人。我心中一喜,此时不打,更待何时?
谁知,因为那一天追敌太猛,我们一个营跑得七零八落,我身边只有百把人左右。我心一横,命令到“上!”。战士们顾不得疲劳,立即绑架起梯子就爬上了城墙。一是敌人根本不经打;二是那天我们一气打开了两座县城,战士们的士气很高。在城里勇猛冲杀,一下子就把敌人打垮了。
不一会,后面的大部队跟上来了。贺龙同志到了问,是哪一个带队伍打开的?人家说是贺营长。
贺龙同志一听,当即就把我喊去了,骂了一通,说:“后面的部队掉那么远’ ,你们几个乱冲什么?真是慌里慌气的‘。”(洪湖方言,意即冒矢鬼)
第二天,贺龙同志在队前批评了我,我的“小儿慌”的浑名传遍了全军。
不过,过了不久,贺龙同志却将我调到他身边担任了一段时间的随身副官与前站副官。
1982年,武钢党史资料小组:喜宏、徐琳整理。
楼主:Jayxun宝宝  时间:2020-03-08 14:29:19
@u_106137613 2015-11-19 23:43:47
很多人为建立新中国而牺牲,但在网络中没有任何资料留下,很可惜。
-----------------------------
“在清理父亲那包发黄报纸包着的遗物中,我们才得知,父亲在解放战争中负过伤、流过血,在革命军营中,在海南国防公路建设和荆江分洪水利建设中多次立过大功、一等功、二等功,这些您为什么不曾向儿女们讲述,……”
― ― ― ― ―
“1935年,我已经在红三军特务营任营长,……”
1929年,担任洪湖赤队小队长……1930年洪湖赤队编入红军的洪湖独立团,我也随着进入了红军的正规部队。
楼主:Jayxun宝宝  时间:2020-03-08 14:29:19
“五角星大楼”将成红房子商业街
如果说武汉三镇由汉口、汉阳、武昌组成,属于武汉中心城区之一的青山区,却一直被视为“第四镇”。这不仅因其起源于古老的青山镇,更由于武钢、一冶、武石化及三大船厂等重工业聚集形成的与武汉商业文化迥然不同的工业文化和人口构成。
在建二区域,年头最长、最有钢城特点的建筑,莫过于青山人常说的“零五栋大机关”,即原一冶机关所在的五栋红房子,这五栋建于上世纪50年代、呈工字形排列的苏式建筑,已被武汉市政府列为优秀历史建筑予以挂牌保护。
曾任武钢总指挥部副指挥长、一冶建设公司副经理的94岁老人江勇,在“零五栋”度过了他35岁以后的壮年期。江老是四川阆中人,14岁参加红军,过草地、打鬼子、进东北、下海南。建国后百废待兴,来武汉之前,江老所在公路2师部队刚刚修完从海口到榆林的公路,一纸调令,让当时任师参谋长的他与数千战士成建制地赶到江城,与其他来自天南海北的部队、专家一起参加建设武钢的任务。
当时,青山区所在蒋家墩地区,荒草成片、沟壑纵横,不要说建设,就连最基本的生活、出行的条件都没有。为了建设武钢,所有参建部队就地转业,组成了一冶的前身“武钢建设公司”,江老当时就负责最苦最累的平场、修路工作,在平了八个山头后,青山作为一个服务大工业的城区,有了雏形。
几万人的公司,不能没有一个办公楼。江勇了解到,位于建设二路与建设四路之间,武钢机械厂有4栋职工宿舍和一栋楼顶饰有大五角星的工人俱乐部,于是就找武钢协调,将这五栋楼分给一冶作为机关大院,而其周边也陆续建起了一批干部楼、职工楼,建二区域终于有了第一批正式居民。
已经参与国际市场竞争的一冶,现在已搬进位于工业路3号的新办公楼,那栋见证红色年代的“零五栋”,五角星犹在,红砖、小窗、大走廊的格局未变,只是与周边的车水马龙相比显得有些落寞。记者从青山区了解到,在它列入优秀历史建筑后,将整修如旧予以保护,同时将与旁边的八大家花园商业部分一起,组成一个以其为核心的“红房子商业街”,相信会有更多人领略到它们独特的时代魅力。
楼主:Jayxun宝宝  时间:2020-03-08 14:29:19
红色钢城的荣光与嬗变
【人物名片】
陶汉英
武钢建设的见证者、参与者。1950年至1962年,先后任职于东北工业部、中央重工业部、冶金工业部、武钢经理办公室等单位。曾是苏联支援武钢专家组组长巴杜洛夫的专职翻译,毛 来武钢视察的随行陪同人员,全程见证了武钢从立项、选址、兴建到投产的诞生历程。
陶汉英家中客厅的墙壁上,方方正正地挂着一幅黑白大照片,那是1958年武钢建成投产,毛 视察时的留影。在东湖宾馆梅岭一号的毛 旧居中,挂有同样的照片。照片定格那年,毛 65岁,巴杜洛夫60岁,陶汉英30岁。半个多世纪过去,陶汉英已85岁高龄,关于那个时代的记忆却在他脑海里历久弥新。
【谈判10余月新中国钢铁长子诞生】
1950年,在哈尔滨工业大学就读的陶汉英,被抽调到东北工业部。这一年,中央财政经济委员会召开了第一次讨论工业计划会议,作为“工业的粮食”的钢铁,被提上重要的议事日程。
那时,我国年产钢量只有65万吨,而美国为1980万吨。除了东北鞍钢外,南部地区没有大型的钢铁工业。为改变“北重南轻”的钢铁工业布局,1952年5月6日,中央正式立项,批准在武汉地区建立钢铁公司,带动整个南方工业发展。
8月,周恩来总理率领政府代表团赴苏联,为促成苏联援华兴建和改建的50家企业进行会谈,企业名单中包括武钢。
苏方倾向恢复鞍钢生产,建设包钢,否决武钢。因为包头距离苏联近,而武钢在台湾飞机的轰炸范围内,且资源缺乏(大冶矿山当时勘探的结果只有5000万吨),不宜建厂。
谈判历时10个多月,中方终于打消了苏方的顾虑,让苏方收回了在包头建厂的意见。1953年3月15日,中苏双方签订了在华中建厂的协定。
【行程36万里千人两年跨省选厂址】
1952年5月1日,重工业部在黄石大冶钢厂正式成立了“315厂筹备处”(代号)。这是武钢的前身。筹备处成立之前,钢厂的选址工作已紧锣密鼓地展开。
1952年4月,中南局工业部部长刘杰带领的选址小组,沿着长江一线先后踏勘了金口、白沙洲、徐家棚、谌家矶等十多处点。随后,又改乘小火轮由汉口向大冶进发,因选择巨型钢厂厂址所依据的条件复杂,此行并未发现理想的厂址。
1954年3月的一天上午,列宁格勒分院院长别利雅奇柯夫、总工程师格里高里扬等20余位专家来到武汉青山实地踏勘。经研究、论证、分析后,别利雅奇柯夫兴奋地说:“我们认为,青山的条件是很好的。”
1954年4月,中央批准青山作为钢厂厂址。同年年底,钢铁厂正式定名为武汉钢铁公司。在历时两年的选址时间里,共计一千名工作人员横跨两省,辗转行程36万里。
【92卷设计图纸描绘十里钢城蓝图】
武钢厂址确定后,苏方用了一年时间完成了武钢的初步设计图,陶汉英清晰地记得,“设计图纸共92卷。”
1955年4月上旬,列宁格勒分院设计专家组格里高里扬及苏联驻华商务参赞布茜舍金、重工业部专家组组长希德洛夫一行由重工业部设计司司长唐楠屏陪同一起来到武汉,在江汉路104号原华中钢铁公司内解释武钢初步设计。
陶汉英是此行的翻译及陪同人员,回忆到此处,他回到卧室,捧出一个枣红色的纸盒,找出当时的合影。盒子里还有一些中央领导人视察武钢的旧照片,这都是陶汉英的宝贝。
1955年6月12日,中央正式批准武钢第一期工程建设的初步设计及议定书,年产钢120万-150万吨的初步设计规模。
虽然当时的青山还到处是坟堆和湖泽的荒凉地,但建设新中国钢铁基地的宏伟画卷已经铺开,青山很快成为建设的热土。 【投资11.7亿元当年全国人均10元建武钢】
1955年10月,武钢青山厂区工程正式大规模破土动工。“全国支援武钢”,成为当时一句响亮的口号。
沈阳重型机器厂为武钢制造的高炉设备大钟,直径4.8米,重约30吨。为了将这个沉重的庞然大物运到武汉,中央军委、国防部、海军司令部、交通部通力协助。此外,国家民航局多次派遣大型专机往返于武汉与哈尔滨之间,时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长的粟裕下令,将13架军用飞机用于武钢建设。
在陶汉英的记忆中,当时全国各地都在给武钢建设提供援建人才。仅鞍钢就有近3000名技术骨干和有经验的工人调入武钢;哈尔滨一公司全部南迁;中南二公司的人员、装备全部划归武钢;解放军公路二师二万多人整体转业,从师长到卫生员全部调入武钢。
武钢的投资金额11.7亿元,而被誉为“万里长江第一桥”的长江大桥投资7000万元,仅为武钢的一个零头。时任中南局负责人的李先念曾告诫武钢:“这个大型企业是毛 亲自批准、全国人民平均每人拿出10元钱建设起来的,你们一定要把它办好。”
图为:1958年9月13日毛 视察武钢(资料图片)

【提前10月竣工毛 亲临1号高炉观出铁】
1958年9月13日,对武钢人而言是一个双喜之日。毛泽东 在湖北省委书记王任重陪同下视察武钢,观看第一炉铁水出炉:这也是武钢的投产纪念日。
当毛 踏上出铁场的铁梯,广场上3000名武钢职工代表的欢呼声像波涛般一浪高过一浪。“这3000名代表都经过了严格的政治审查。”陶汉英说。
下午3时许,沸腾的铁水仿佛一条跳跃的金龙,从1号高炉奔腾而出,映红了每个人的脸庞。
1号高炉的出铁,比原定的1959年投产早了10个多月。这座容积为1513立方米的高炉,是当时亚洲最大的高炉。同样的高炉,武钢计划建4座,而当时世界上仅有4座——苏联3座,美国1座。
【国企改革样本钢铁人不全吃钢铁饭】
武钢建厂以来,先后有七十多位党和国家领导人亲临视察。如今的武钢,已成长为以钢铁制造业、高新技术产业和国际贸易三大业务为主的集团公司,涉及城建、运输、矿产、餐饮、燃气供应、地产开发、饮料生产等十几个产业,旗下拥有十余家全资或控股的子公司。
1974年一米七轧机系统的引进,开启了武钢人二次创业,走“质量效益型”的发展道路。2005年,武钢中西南发展战略的提出和实施,武钢开始了第三次创业的征程。
2011年,武钢加大投资的非钢产业挣得了20.8亿元的利润,帮助企业在钢铁业的严冬期保持着17.4%的利润增幅。
2013年1月17日,武钢对外发布的信息中,武钢物流产业利润同比增长351%,成为又一创效强业。
陶汉英说,五十多年前,毛 离开武钢时,曾语重心长地对时任武钢第一书记的李一清嘱咐:“像武钢这样的大型企业,除了生产多种钢铁产品外,可以逐步办成综合型的联合企业。”如今,国家领导人的殷切希望,在武钢人手中变成了现实。   【武钢大事记】
1954年苏联专家组确定武钢厂址在武汉市青山区。
1955年国家批准武钢一期工程年产钢120万-150万吨的初步设计规模,青山厂区工程正式破土动工。
1958年武钢一号高炉炼出第一炉铁水。
1970年武钢钢铁生产突破“双100”万吨。
1974年武钢一米七轧机在武钢开工建设。
1980年邓小平同志视察武钢,武钢被列为扩大企业自主权试点单位。
1992年国务院批准武钢实行利税分流承包方案。
1999年武钢股份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
2004年武钢被评为全国十大“最具影响力企业”。
2005年武钢开始第三次创业。计划到2015年,粗钢年产达到5000万吨以上,成为综合竞争力强大的国际一流钢铁企业。

图为:武钢六号高炉夜景(资料图片)
发布时间: 2013-01-21 07:02 来源: 进入电子报
楚天金报 □文/本报记者张艳 图/本报记者程平 实习生王盼歆 程瑾
楼主:Jayxun宝宝  时间:2020-03-08 14:29:19
老照片:

1958年9月13日,毛泽东 视察武钢,看高炉出第一炉铁。照片中左起:李一清(武钢经理)、毛泽东、张治中(全国政协副 )、王任重(湖北省委书记)、巴杜洛夫(苏专家组组长),左2为李银桥(卫士),右3为我校俄语教师陶汉英。

武汉钢院俄语教师陶汉英。
楼主:Jayxun宝宝  时间:2020-03-08 14:29:19

照片来自:1954年广州江门幼儿圆
邓小平任129师长时,贺青云任770团的排长,都是四川老乡。
小男孩生于湖北巴东,退休于武钢机关;小女生于湖南长沙,离休于武钢设计院。
楼主:Jayxun宝宝  时间:2020-03-08 14:29:19
战友重逢
1980年7月16日,是邓小平第三次走进武汉青山钢城,关注重点是武钢引进的一米七轧机生产情况。
在热轧钢厂,邓小平坐在操作台上,透过操作台前明亮超大的玻璃,他仔细观察着通红的钢坯,由厚变薄,像长龙一般住前飞奔,再通过层层水帘慢慢变成青灰色,然后下沉卷成卷,最后被推入运送链,吊车再将一个个钢巻,像士兵一样列队迎接检阅。
他一边观看轧钢过程,一边听取有关人员介绍情况。看了轧钢后,提出见一见当年老革命………。

右一邓小平、右二沈因洛、右三孙振茂、右四贺青云。
楼主:Jayxun宝宝  时间:2020-03-08 14:29:19
70个军支援经济建设扫描
新中国建立后,我国的工作重点转向经济建设,70个军中有7个军改编成农建部队、石油部队和建筑工程部队。分别是:第2、5、6、9、19、36、37军。
除了军部撤销外,解放军还将大量成建制的作战部队集体转业到地方从事经济建设。
1952年初,当时的人民军事委员会和政务院作出了部队集体转业的决定。这一年有4个整师、11个整团,共46.5万余名官兵集体转业,变成铁路、水利、建筑、林业和屯垦大军。
1954年8月,王震率解放军第1、22兵团集体转业,组建成为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屯垦戍边,开发中国大西北。
1958年3月,中国为开垦荒地,发展国营农场,将5个预备师、2个预备医院,共10万官兵集体转业,开赴密山垦区和合江垦区。
1960年2月,沈阳、南京、济南3个军区的3万官兵集体转业,奔赴东北松辽平原,开发大庆油田。当时,转业官兵占油田职工总数的54%。
1962年至1964年,国务院抽调13万基层军官转业充实到商业、粮食、供销合作社,发展中国经济。
1964年5月,中共中央组织部从部队抽调5500多名军官转业,到工交、财贸、农林等部门工作。
截至1965年,共有55万多名军官被政府安置到地方参加经济建设。
十年“文革”期间,有41万转业军官被错误地按士兵作复员安置。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为纠正“文革”期间的错误,政府竭尽全力将复员安置的41万军官改为转业,恢复了地方干部身份。
1981年,有8万多名军官转业,被充实到公安部门、检察院、法院,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
在这之后,更大的安置任务接踵而来。1982年,国务院和中央军委决定撤销人民解放军铁道兵和基建工程兵,两个兵种51万官兵集体转业到铁道部和原配属的国家各部委。
1982年以后,人民解放军干部转业走上正轨,每年大约有4万名干部转业到地方工作,再没有出现过成建制的部队集体转业的情况。

海榆中线(国道编号G224),是国家五纵七横国道主干线“同三线”的一段,全长296公里。北起点为海口市秀英,终点为三亚市榆林,途经海口市永兴,澄迈县永发、新吴,定安县新竹,屯昌县新兴、县城、枫木,琼中县乌石、营根(县城)、什运,五指山市毛阳、冲山(县城),保亭县大本、新政,三亚市三浓、红沙等乡镇。沿线建立的国营农场有:广青、晨星、黄岭、中坤、阳江、大丰、新进、南昌、乌石、加钗、红卫、南方、岭头、长征、承坡、太平、畅好、通什、新星、金江、保亭、南茂、三道、乐中等二十四个。
楼主:Jayxun宝宝  时间:2020-03-08 14:29:19
驻粤陆军部队
第41军(1950年2月至1955年4月):
军长吴克华田维扬刘转连王东保政治委员欧阳文李丙令副军长温玉成田维扬江燮元(第一副军长)李福泽(第二副军长)王东保王奎先(炮兵副军长)李洪茂冉泽(后勤副军长)副政治委员孔石泉李丙令李改参谋长李福泽卢燕秋政治部主任孔石泉(兼)李丙令(后兼)吴保山李改江民风 政治部副主任潘寿才后勤部部长赵仲山张特后勤部政委王伟光杨纪忠邢瑞五王立山第121师师长左叶卢燕秋韩复东王鸿 荣政治委员李丙令吴保山许军成刘玲辖第361、362、363团,炮兵第501团第122师师长田维扬刘善福鞠文仪政治委员吴保山王伟光马杰辖第364、365、366团,炮兵第502团第123师师长江燮元李洪茂(代)政治委员张秀川江民风白相国辖第367、368、369团,炮兵第503团
前身为东北人民解放军第4纵队。曾于1946年10月在辽宁安东新开岭地区,全歼国民党军第25师8000余人,创东北人民解放军在一次战役中歼敌1个整师的先例。1948年10月,在辽沈战役塔山一线,抗击国民党军11个师的轮番攻击,坚持6昼夜,守住阵地,迫使国民党军在阵前弃尸6600多具,为攻克锦州赢得时间。此战役所属第34团被授予“塔山英雄团”称号。1948 年11月改称中国人民解放军第41军,辖:121、122、123、154师,共6.4万余人。1949年5月编入第四野战军第14兵团建制。8月改归第四野战军直接指挥。9~10月配属第12兵团,编入进军华南的中路军。先后参加平津、衡宝、广西战役。1950年1月,由桂入粤,2月,转属第15兵团建制。先后进驻西江、东江、北江、潮汕地区,担负剿匪和守备海防任务。1951年5月兼粤东军区,1952年11月免兼。驻粤期间参加渡海作战,先后解放了南澳、上下川、南鹏、南澎等岛屿,歼灭国民党军、土匪1500余人。
第42军(1952年12月至1955年4月):
军长吴瑞林胡继成政治委员周彪郭成柱陈德副军长胡继成彭龙飞杨平(代后勤副军长)刘恒泉(炮兵副 军长)杨大易(第一副军长)副政治委员陈德参谋长廖仲符杨大易副参谋长侯显堂杨针政治部主任陈德(兼)江腾蛟政治部副主任谭文邦后勤部部长王云后勤部政治委员肖长桃聂鸿国第124师师长苏克之赵欣然政治委员姚书梅辖第370、371、372团,炮兵第504团,坦克自行火炮第329团第125师师长王道全政治委员王淮湘蒲通修江腾蛟王希永辖第373、374、375团,炮兵第505团,坦克自行火炮第330团第126师师长黄经耀郭宝恒康干生政治委员车学藻蒲通修辖第376、377、378团,炮兵第506团,坦克自行火炮第331团直属部队:152加榴炮团、85高射炮团、营建委员会、第33预备医院、第39 文化速成中学、军官教导大队
前身为东北人民解放军第5纵队。1948年11月12日更名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42军,辖第124、125、126、155师(1949年12月,第155师拨归中南军区运输司令部建制),共4.7万余人。曾参加辽沈战役、平津战役,解放大西南和剿匪作战。1950年10月16日,更名为中国人民志愿军第42军,赴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执行抗美援朝作战任务。参加了一、二、三、四次战役、西线防御作战和西海岸防御作战。首战黄草岭,勇夺孟山城,攻克宁远市,守卫中元山,共计战斗462次,取得了歼灭李承晚军、美军、法军、澳大利亚军30716人的重大胜利,涌现出黄草岭、烟台峰、中元山等11个英雄连队和以关崇贵等为代表的一批战斗英雄模范人物。1952年11月,由朝鲜回国。12月5日,部队抵粤西,军直进驻湛江、第124师进驻廉江、第125师进驻茂名、第126师进驻海康等地布防,恢复中国人民解放军第42军番号,归中南军区建制领导。1953年1月,移驻粤东,担任保卫南疆作战任务。从2月开始进行了大规模的整编改装,将混杂的蒋、日、美式装备改换成统一的苏式装备;1955年3月,根据总参谋部颁发的平时编制表,统一编制体制,步兵分队由“四四制”改为“三三制”。编制人数从1954年的48901人减至39631人。1955年4月,中南军区撤销,该军隶属广州军区。
第43军
军长李作鹏龙书金吴瑞林政治委员张池明肖元礼谢镗忠 副军长龙书金阎捷三江燮元黄荣海李梓斌副政治委员袁克服宋维木式参谋长黄一平冯精华张水泉钟明锋孙干卿政治部主任袁克服刘锦屏肖前孙正后勤部部长樊语卿杨德普第127师师长王东保吴纯仁胡海晓贾清江魏凯江 张荣森马庆功政治委员刘锦屏宋维郁文单印章张立宪魏凯江于兴 化辖第379、380、381团,炮兵第507团,坦克自行火炮第332、333团(一度转隶第128师。)第128师师长黄荣海孙干卿赵浩然赵月光冯镜桥 纪刚胡海晓王文德政治委员宋维相炜郭超李 景展雷致祥张天陶王侨王亮刘安元辖:第382、383、384团,炮兵第508团,坦克自行火炮332、333团(一度转隶127师。) 第129师师长阎捷三黄荣海徐芳春(代)政治委员袁克服孙正阎遐辖第385、386、387团第132师师长黄忠诚毛和发郝盛旺耿光万政治委员朱民亲程世清阎遐辖第385、394、395团,炮兵第509团直属部队:炮兵第148团
前身为东北人民解放军第6纵队。1948年11月,改称中国人民解放军第43军,隶属第15兵团。辖第127、128、129、156师(1949年7月,第156师调归江西军区建制领导),共6.3万余人。1 949年9~10月由赣入粤参加广东战役,与第44军一起,于14日解放广州。11月15日,西进参加广西战役。12月中旬,东返雷州半岛,肃清国民党军残部后,在徐闻、赤坎、遂溪一带集结,进行海上练兵。1950年3月上旬至5月1日,参加海南岛登陆战役,与第40军、琼崖纵队一起解放海南岛。7月,军部率第127、129师北返雷州半岛执行剿匪任务,第128师留驻海南岛。1951年4月,第43军兼粤西军区;1952年7月,免兼。是月,军部率第127、129师返回海南岛。8月,军部与海南军区合并,称海南军区兼第43军,领导机关驻海南琼山。11月,第129师调归中南海军建制。12月,第44军之第132师调归第43军建制。1961年8月,第43军番号撤销,其所辖部队凡冠第43军番号的,均改冠海南军区番号。该军一部早年为北伐战争中的叶挺独立团,曾参加八一南昌起义和中央苏区1~5次反“围剿”作战。长征中强渡乌江,智取遵义,飞夺泸定桥,突破腊子口;抗日战争中参加平型关战斗。日本投降后,挺进东北,后发展改编为东北人民解放军第6纵队、第43军,从松花江转战至海南岛,历经主要战斗百余次,歼敌18万,涌现渡海先锋营、英雄连、钢铁连等战斗集体和以刘梅村、蒲恩绍等为代表的一批英雄人物。
楼主:Jayxun宝宝  时间:2020-03-08 14:29:19
第44军(1949年10月至1952年10月):
军长方强张才千政治委员吴富善谭甫仁副军长李化民黄忠诚副政治委员谭甫仁李信肖元礼王振乾参谋长黄忠诚张松涛黄忠诚(后兼)政治部主任谭甫仁(兼)李信肖元礼(兼)王振乾姚国民副参谋长张松涛1950年5月:第130师师长邓东哲政治委员姚国民第131师师长刘永源政治委员罗友荣第132师师长徐绍华政治委员朱民亲
原为东北人民解放军第7纵队。1948年11月改称中国人民解放军第44军,辖第130、131、132、157师(后第157师调江西军区)共4.8万余人。1949年5月编入第四野战军第15兵团建制,10月参加广东战役。10月18日,军部兼广州 警备司令部,第132师担负广州市警备任务。1950年5~8月第131师执行解放万山群岛作战任务。10月直属中南军区领导。1952年10月,部队进行整编,与第45军合并,第44军番号撤销。军部并入中南海军机关,第132师调归海南军区兼第43军建制领导。该师394团有3个红军连坚持斗争于大别山区;经过二万五千里长征;参加过平型关战斗;7连曾被授于“钢七连”光荣称号。
第45军(第54军)(1951年3月至1952年10月):
代军长、军长丁盛代政治委员、政治委员谢明副军长左叶吴瑞山参谋长(缺)政治部主任李改谢家祥第133师师长徐其海刘海青(代)政治委员汪易卜占亚辖第397、398、399团(该师于1952年8月调归第46军建制)第134师师长张晓冰政治委员谢家祥辖第400、401、402团第135师师长吴瑞山政治委员任思忠辖第403、404、405团
第45军(第54军)(1952年10月至1953年1月):
军长丁盛政治委员谢明副军长吴瑞山参谋长(缺)政治部主任谢家祥第130师师长蒋润观政治委员姚国民辖第388、389、390团第134师师长张晓冰政治委员蓝文兆辖第400、401、402团第135师师长刘江亭政治委员任思忠辖第403、404、405团
第45军原为东北人民解放军第8纵队。1948年11月改称中国人民解放军第45军。辖第133、134、135、158师,共5.6万余人。1949 年5月编入第四野战军第12兵团建制。9~10月,编入进军华南的中路军,11月参加广西战役,后留广西执行剿匪任务。1950年4月,第158师由广西调广州,归广东军区建制。5月开始接替第132师所担负的广州部分警备任务。9月,兼广州警备司令部。1951年3月,该军由广西调防广东,军部驻花县,执行守卫祖国南大门和机动作战任务。1952年10月,与第44军合并,番号改称第54军,隶属中南军区建制,军部驻惠阳(今惠州市)。1953年1月,第54军调离广东,北上参加抗美援朝。
第46军(1951年1月至1952年9月):
军长杨梅生肖全夫政治委员李中权吴保山第一副军长肖全夫第二副军长曾雍雅副政治委员吴保山参谋长肖全夫(兼)张万春政治部主任张秀川后勤部部长史一民赵宗一后勤部政治委员樊学文李克贵第136师师长曾雍雅(兼)李丕功政治委员樊学文江鸿海辖第406、407、408团第137师师长程登志(代)政治委员李振声赵靖远辖第409、410、411团第138师师长任昌辉政治委员马毅之辖第412、413、414团第133师师长王振东政治委员汪易辖第397、398、399团
第55军 (1952年至1955年):
军长刘转连陈明仁政治委员陈仁麒王振乾副军长欧致富魏镇王云张国传参谋长高体乾张国传(兼)政治部主任钟文法訾修林副参谋长刘相山政治部副主任李直李福尧干部部部长李振军施高后勤部部长严旭张鸣夫施彤后勤部政治委员郎中第144师师长张荣森霍成忠政治委员肖泽泉卢继昌辖第430、431、432团第215师师长张镜白周德礼于振河政治委员江腾蛟李振军辖第643、644、645团第219师师长程启文政治委员高先贵李福尧田涛辖第655、656、657团强渡大渡河十七勇士 熊尚林(连长)、曾全明(2排长)、刘长发(3班长)、 张克表(副班长)、郭世苍(4班长)、张成球(副班长)、张桂成、肖汗尧、王华亭、潘先吉、 肖桂兰、朱祥云、谢良明、廖洪山、丁浩民、陈万清、郝秋发。狼牙山五壮士 马宝玉(班长)、宋学义、胡德林、胡富才、葛振林。
1952年11月,由第21兵团改称。辖第144、215、219师。1953年1月30日,由桂入粤进驻雷州半岛。1968年11月移驻粤东。
该军前身部队曾涌现出大批英雄连队和英模人物,著名的有:大渡河英雄连、狼牙山五壮士连以及击毙日军“名将之花”阿部规秀中将的功劳炮连等;强渡大渡河十七勇士、狼牙山五壮士以及著名战斗英雄董存瑞、郭俊卿、郅顺义等也出自该军。
海 南 军 区(1950年7月至1952年7月):
司令员兼政治委员冯白驹副司令员吴克之马白山副政治委员黄康陈德参谋长符振中朱子休(后)副参谋长蒲公才政治部主任黄康(兼)陈德(后兼)政治部副主任符荣鼎陈青山黄乃宇干部部部长符荣鼎后勤部部长曾若空后勤部政治委员韩宽定卫生部部长郭汉忠卫生部政治委员符致东第1总队总 队 长潘江汉政治委员林明辖第4、5、6团,后依次改为独立第29、30、31团第3总队总 队 长张世英政治委员符路辖第1、2、3团,后依次改为独立第26、27、28团直属部队:独立团、第152榴炮团、第68医院,第436、437、438团(1952年11月, 以这3个团为基础,组成榆林区指挥部。)
海 南 军 区(1952年8月至1955年4月):
司令员吴克华梁兴初(后)吴瑞林(后)第一政治委员冯白驹(兼)第二政治委员陈仁麒第一副司令员刘贤权副司令员马白山后勤副司令员李梓斌副政治委员陈德谢镗忠参谋长江燮元孙干卿(后)政治部主任孙正谢镗忠(后兼)干部部部长符荣鼎后勤部部长李梓斌(兼)后勤部政治委员毕舒国张天陶炮兵司令员魏洪亮王泮文(后)国防工程指挥部主任孙干卿(兼)廖仲符(后)李魁三(后)政治委员李德清人民武装部—海南兵役局部(局)长陈岩0147部队0148部队0149部队(部队部于1952年11月调归中南 军区海军 ;部队仍留海南。)53607部队榆林区指挥部(1955年6月改称榆林守备 区。)
1950年7月,由琼崖纵队改编而成,隶属广东军区建制。辖第1、3总队,并直辖独 立团、步兵团、海防炮团、高炮队、战车队、警卫营等17个团、营单位。总人数为23367人,另有县大队3751人。1951年5月,改隶华南军区。1952年8月,第43军进驻海南岛与海南军区合并,改称海南军区兼第43军,辖4个师、4个团、工兵支队,及所属县、市人武部。隶属中南军区。1953年全区部队总人数为76637人,代管单位总人数为3957人。1955年4月改隶广州军区。
楼主:Jayxun宝宝  时间:2020-03-08 14:29:19
八路军15个团的前身
【一】八路军15个团的前身:
1933年春红四方面军入川初期部队序列表:
总指挥徐向前,政治委员陈昌浩,参谋长曾中生,政治部主任张琴秋,副主任傅钟。
第十师师长  王宏坤  政 委  周纯全 参谋长 吴展  政治部主任 傅钟(兼)
28团团长 汪烈山 政 委 甘良发
29团团长 徐士奎 政 委 肖永贵
30团团长 方庆焱 政 委 詹才芳
第十一师师长 倪志亮 政 委 李先念 政治部主任  周光坦
31团团长 李德堂(后陈再道) 政 委 叶成焕
32团团长 孙玉清  政 委 徐长勋
33团团长 程世才(兼政委)
第十二师师长 旷继勋 政 委  甘元景 副师长 何畏  政治部主任 韩继祖
34团团长 许世友 政 委 熊国其
35团团长 王学礼
36团团长 余天云 副团长 韩东山
第七十三师师长 王树声 政 委 张广才 参谋长 李特  政治部主任 黄超
217团团长 洪美田 政 委 闻盛世
218团团长 徐深吉 政 委 陈少清
219团团长 陈友寿 政 委 曾传六
【二】1933年秋红四方面军扩编时部队序列表
总指挥徐向前,政治委员陈昌浩,副总指挥王树声,参谋长倪志亮,政治部主任陈昌浩(兼),副主任曾传六、傅钟
第四军
军长王宏坤,政委周纯全,副军长刘世模,政治部主任徐立清(后洪学智)
第10师
师长汪乃贵,政委甘良发(辖第 28、第 29、第 30团)。
第11师
师长陈道,政委叶成焕,政治部主任,彭瑞珍(辖31、32、33团)。
第12师
师长刘世模,(兼后张才千),政委徐长勋,政治部主任吴世普(辖34、36团)。
第九军
军长何畏,政委詹才芳,副军长许世友,参谋长王学礼,政治部主任王新亭。
第25师
师长许世友(兼),政委陈海松,(辖73、74、75团)。
第27师
师长王学礼(后刘理运),政委梅宏华,副师长武传圣(后汪成功)(辖79、80、81团)。
第三十军
军长余天云,政委李先念,参谋长文建武,政治部主任张成台(后李天焕)
第88师
师长汪烈山,政委王建安,政治部主任,汪加申(辖262、263、264团)。
第89师
师长柴洪儒,政委杜义德,政治部主任裴寿月(辖265、266、267团)。
第90师
师长邹洪盛(后徐盛礼),政委程世才,政治部主任李述方(辖268、270团)。
第三十一军
军长王树声(兼),孙玉清政委, 张广才参谋长李特,政治部主任黄超(后张成台)。
第91师
师长朱德崇,政委林英安,政治部主任张仕全(辖271、273团)。
第92师
师长陈友寿,政委杨朝礼,政治部主任洪学智(辖274、275、276团)。
第93师
师长叶道志,政委王德安,政治部主任冯秀之 (辖277、279团)。
第三十三军(1933年10月)(全军共1万余人 )
军长王维舟’政委杨克明’副军长罗南辉(11月后到职)。
第97师
师长罗南辉(兼任)(辖289、290、291团)。
第98师
师长蒋群麟,政委龚堪彦,(辖292、293、294团)。
第99师
师长冉南轩〔辖295、296、297团)。
【三】1935年8月红四方面军北上初期部队序列表:
总指挥徐向前,政治委员陈昌浩,参谋长倪志亮,政治部主任陈昌浩(兼),副主任曾传六、傅钟。
第四军
军长许世友,政委王建安,参谋长张宗逊,政治部主任刘志坚。
第十师师长王友均(后王近山),政委叶道志。
第十一师师长周世元,政委陈锡联。
第十二师师长张贤约,政委胡奇才。
第九军
军长孙玉清,政委陈海松,参谋长陈伯钧,政治部主任王新亭。
第二十四师师长韩东山,政委盛修铎。
第二十七师师长陈家柱,政委李德明。
第三十军
军长程世才,政委李先念,参谋长黄鹄显,政治部主任李天焕。
第八十八师师长熊厚发,政委郑维山。
第八十九师师长邵烈坤,政委张文德。
第九十师师长汪乃贵。
第三十一军
军长余天云,政委詹才芳,参谋长李聚奎,政治部主任张成台(后朱良才、王新亭)。
第九十一师师长余家寿(后徐深吉),政委桂干生。
第九十三师师长柴洪儒,政委叶成焕。
第三十三军
军长王维舟,政委张广才,参谋长李荣。
第九十八师师长吴世安,政委吴成忠。
第九十九师师长王波,政委王德安。
楼主:Jayxun宝宝  时间:2020-03-08 14:29:19
八路军、三个师、六个旅、21团、乂乂乂营、乂乂乂连、乂乂乂排。
八路军总部(辖第115师、第120师、第129师、特务团、八路军后方总留守处)
总指挥朱德,副总指挥彭德怀,参谋长叶剑英,政治部主任任弼时,政治部副主任邓小平,副参谋长左权;
司令部:参谋处处长彭雪枫,副处长边章五;副官处处长唐延杰,副处长余忠良;政治处主任李文揩,秘书长舒同;
政治部:宣教部部长陆定一,副部长黄镇;
组织部部长谭甫仁,敌工部部长蔡乾;
保卫部部长杨奇清,地方工作部部长傅钟;
供给部:部长赵尔陆,副部长谢今古;
兵站部:部长杨立三,副部长周玉成;
卫生部:部长姜齐贤,
随营学校:校长韦国清,政委张平凯;
特务团:团长朱水秋,政委邱创成。
第115师(由原红一方面军第1军团、第15军团、第74师编成,辖第343旅、第344旅、独立团、炮兵营、辎重营、骑兵营、教导队,全师1.55万人)
师长林彪,副师长聂荣臻,参谋长周昆,政训处主任罗荣桓,政训处副主任肖华。
第343旅(由第1军团主力改编,辖第685、第686团)
旅长陈光,副旅长周建屏,参谋长陈士榘;
第685团(由第1军团第2师改编)
团长杨得志、副团长陈正湘、政训处 主任邓华、王麓水、副主任吴法宪、参谋 长彭明治;
一营营长刘德明、教导员李士才、副营 长胡炳云
二营营长曾国华、教导员袁子清、副营 长陈祖林、参谋长杨承德
三营营长梁兴初、教导员周长胜、副营长 高光中;
第686团(由第1军团第4师改编)
李天佑、副团长杨勇、参谋长彭 雄、政训处主任符竹庭;
一营营长张仁初、教导员戴润生
二营营长杨尚儒
三营营长邓克明、教导员刘西元;
第344旅(由第15军团改编,辖第687、688团)
旅长徐海东,副旅长黄克诚,参谋长卢绍武;
第687团(由第15军团第73师改编)
团团长张绍东、副团长韩振纪、赵凌 波、田守尧、常玉清、参谋长兰国清、政 训处主任崔田民、副主任谭甫仁;
一营营长郝世英、教导员曹光琳
二营营长颜东山、教导员贺大增
三营营长齐天初、副营长汪家道、教导员 齐天初;
第688团(由第15军团第75师改编)
团长陈锦绣、副团长韩先楚、参谋 长卢绍武、政训处主任刘震、副主任吴信 泉;
一营营长刘国清、教导员鲍启祥
二营营长王德荣、教导员张天云
三营营长耿良太、教导员吴大林、副营 长徐体山
师独立团(由第1军团第1师改编
115师师独立团团长杨成武、副团长黄永胜、参谋 长熊伯涛、政训处主任罗元发;
一营营长曾保堂、教导员张文松、副营 长袁升平
二营营长季光顺、教导员张襄国、副营 长肖思明
三营营长黄寿发、教导员李水清、副营 长邱蔚
骑兵营、辎重营、教导队(由第74师和第1军团一部组成)
115师师骑兵营营长刘云彪、参谋长李钟奇;
115师辎重营营长李学先、副营长王福堂
115师师教导队队长孙毅、韦国清
115师工兵营营长王耀南、教导员刘兴元
115师师随营学校校长韦国清
115师师留守处主任陈先瑞
第120师(由红二方面军、陕北红军第27军、第28军、独立第1师、独立第3师、赤水警卫营、红军前总直属队一部编成,辖第358旅、第359旅、师教导团、5个直属营,全师1.4万人)
师长贺龙,副师长肖克,参谋长周士第,政训处主任关向应,政训处副主任甘泗淇;
第358旅(由红4师、红6师、红28军改编,辖第715、716团)
旅长张宗逊,副旅长李井泉,参谋长姚喆;
715团(由红4师改编)
715团团长王尚荣、副团长顿星云、参谋 长喻楚杰、政训处主任黄延卿;
一营营长傅传作、副营长邹凤山、教导 员彭德大
二营营长唐金龙、副营长潘有碧
三营营长陈刚、教导员李建良;
716团(由红6师和第28军改编)
团长宋时轮、副团长廖汉生、参谋 长曾征、政训处主任伍晋南;
一营营长彭家诗、副营长罗成章、教导 员王立忠
二营营长陈仿仁、副营长黄新义、教导 员王再兴
三营营长王祥发、副营长邹声宏、教导 员曾祥煌;
第359旅(辖第717、718团)
旅长陈伯钧,副旅长王震,参谋长刘子奇;
717团(由红军第6军团改编)
717团团长刘转连、副团长陈宗尧、政训处 主任刘道生;参谋长欧阳家祥;
一营营长陈外欧、副营长王子良、教导 员金忠藩
二营营长陈文彬、教导员江勇为
三营教导员贺振新;
718团(由红军第94师改编)
团长文年生、副团长贺庆积、参谋长欧阳家祥、政训处主任帅荣、曹家庆(该团转隶留守兵团);
一营营长刘昂、教导员王先臣
二营营长彭上坤、教导员左爱
三营营长徐国贤、教导员侯正果;
师教导团(由红7军改编) 团长彭绍辉,政委苏启胜。
团长彭绍辉(兼)、副团长苏启胜;政训 处主任刘型
一营营长周俭廉
骑兵营教导员杨秀山
工兵营营长王兆相、副营长孙超群
留守处主任贺晋年、副主任王兆相

第129师(由红四方面军的第4军、第31军、陕北红军第29军、第30军、陕甘宁独立第1、2、3、4团、红军第15军团骑兵团编成,辖第385旅、第386旅、师直教导团、特务营、炮兵营、骑兵营、工兵营、辎重营,全师1.3万人)
师长刘伯承,副师长徐向前,参谋长倪志亮,政训处主任张浩,政训处副主任宋任穷;
第385旅(旅部由红4军军部改编,辖第769、第770团)
旅长王宏坤,副旅长王维舟,参谋长耿飚;
769团(由红4军第10师改编)
团长陈锡联、副团长汪乃贵、参谋长范朝利、政训处主任丁先国、副主任张南生;
一营营长吴荣正、副营长郑国仲、教导 员潘寿才
二营营长孔庆德、教导员李定灼
三营营长赵崇德、教导员陈美藻;
770团(由红4军第12师改编)
团长张才千,副团长曾广泰、 胡奇才(后),参谋长袁渊,政训处主任肖元礼,副主任余飞;
一营营长卜万科、副营长滕海清、教导员 陈生续、一连三排班长贺青云;
二营营长张学文、教导员王厚安;
三营营长张德发、教导员江鸿海(江洪海) ;………………………………………
第386旅(旅部由红31军军部改编,辖第771、772团)
旅长陈赓,副旅长陈再道,参谋长李聚奎;
771团(由红31军第91师改编)
团长徐深吉、副团长韩东山、参谋 长黄新友、政训处主任黄振棠;
一营营长徐其海
二营营长邹国厚
三营营长吴宗先、教导员刘福胜
772团(由红31军第93师改编)
团长叶成焕、副团长王近山、参谋 长孙继先、政训处主任谢富治;
一营营长丁思林、教导员梁天喜
二营营长郭国言、副营长韩振江、教导 员程悦长
三营营长易良品、副营长雷绍康、教导员 吴隆煮;
师直教导团(由编余干部、西路军归队干部编成)
129师教导团团长张贤约、政训处主任袁鸿化
一营营长皮定均
二营营长谢家庆、教导员张国传
工兵营教导员孙文采
炮兵营副营长王诚汉、教导员曹德连
辎重营营长陈国栋
留守处主任阎红彦、副主任甘渭汉
总部特务团团长韦杰、代团长黄鹄显、政委邱创成。

八路军后方总留守处(1937年9月成立,由129师第385旅旅部及第770团,115师的炮兵营、辎重营,120师第359旅第718团和9个独立营编成,共约9000人。辖东西两个留守处)
东地区留守处主任陈伯钧,副主任陈先瑞;
西地区留守处主任王宏坤;副主任王维舟。
陕甘宁留守兵团司令员兼政委肖劲光、参谋长曹里怀、政治部主任谭政、莫文骅。
陕甘宁留守兵团警备第1团;团长贺晋年、政委钟汉华、副团长李祥;陕甘宁留守兵团警备第2团;团长周球保、政委甘渭汉、参 谋长和随书;陕甘宁留守兵团警备第3团;团长阎红彦、政委杜平;陕甘宁留守兵团警备第4团;团长陈先瑞、政委罗志敏、副 团长刘国祯;陕甘宁留守兵团警备第5团;团长白志文、政委李宗贵;陕甘宁留守兵团警备第6团;团长王兆相、政委张达志;
陕甘宁留守兵团警备第7团;团长尹国赤、政委刘随春;陕甘宁留守兵团警备第8团; (359旅718团改称) ;陕甘宁留守兵团保安司令部: 陕甘宁留守兵团总部炮兵团。
【1937年10月,八路军恢复政委制度,政训处改为政治部,聂荣臻、关向应、张浩分别任第115师、第120师、第129师政委】
【1938年1月,邓小平接替张浩任第129师政委】
【八路军后方总留守处部队由各师抽调编成,1937年12月,总留守处改为留守兵团】
【1944年11月7曰
129师385旅770团团长张才千,副团长卜万科、陈发洪(陈洪发、张洪发),政委宋景华,参谋长寇惠民、李迎希,政治委员刘健挺,政治处主任曹传赞、黄现华。
一营营长江贤如 (江贤玉、江湘玉)、教导员罗洪元;一连三排排长贺青云;
二营营长郭应春、教导员牟应春;
三营营长王厚安、教导员徐春高;
(1营和2营来自红10师31团和红12师33团)】

楼主:Jayxun宝宝

字数:441571

帖子分类:煮酒论史

发表时间:2015-11-20 04:36:00

更新时间:2020-03-08 14:29:19

评论数:3240条评论

帖子来源:天涯  访问原帖

下载地址:TXT下载

 

推荐帖子

热门帖子

随机帖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