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水读 >  天涯 >  煮酒论史 >  哈拉帕印章上谁唱主角?帝王公侯伯子男

哈拉帕印章上谁唱主角?帝王公侯伯子男

楼主:yabu2016  时间:2020-03-12 19:30:35
作者在《遗失的华夏.哈拉帕》一书中共破译“帝、帝帝、王、公、侯、伯、子、男”8个印章文字。
对于中国上古封爵问题,《通典.职官.封爵》载:“黄帝:方制万里,为万国,各百里;唐虞夏:建国凡五等:公、侯、伯、子、男;殷:公、侯、伯三等,公百里,侯七十里,伯五十里;周:公、侯、伯、子、男五等,公侯百里,伯七十里,子男五十里。周公居摄改制,大其封,公五百里,侯四百里,伯三百里,子二百里,男百里。”有明确记载最早的封侯时间是《山海经·海内经》:“炎帝之孙伯陵,伯陵同吴权之妻阿女缘妇,缘妇孕三年,是生鼓、延、殳,始为侯。”除此,作者再没发现比这更早的记述。
帝爵类文字,我已经在《印章文字与哈拉帕古城遗址相关问题考释》里面论述过了,这里就不再赘述。
表二:印章文字单字破译表(帝爵类),印章字码0014-0021。

在这里作者要修正一些内容:“帝、王、公、伯”,都是用官帽标识等级。“帝”的帽子是倒三角形的;“王”的帽子好像两只羽毛,但据作者进一步考证:印章文字的“玨”字应是戴玉冠的舞者,因为印章文字上面部首“玨”对应的是甲骨文“珏”字,就是和在一起的两块玉。下面部首对应的是甲骨文“舞”字。“玉”也音“羽”,极可能巫王不祭祀的时候戴羽冠;“公”的帽子尖尖的;“伯”的帽子好像套着一个环。“子”(爵)是没有官帽的,他还还小,从甲骨文中看:他只能伏在母亲的背上,食俸禄,不参政。
侯:甲骨文、金文都是象形字形,象射张布中矢之形。张布就是用兽皮制成的箭靶。《小尔雅·广器》载:“射有张布谓之矦。”“矦”是侯的异体字。以此可见:“侯”有一项重要的生活内容,就是习射弓箭。印章文字“侯”是象形字,形如立着的族旗。这与《山海经》中“有”字更为接近 。因此上古“侯”字“有”音。据作者考证:印章文字的“侯”字,已演变成现代汉字姓氏里常见的偏旁“阝”,如:鄧、郮、邸、邬、邯、郜等。他们分别是登侯、周侯、氐侯、乌侯、甘侯、告侯的合体字。也可以这样讲:凡带有“阝”旁的姓氏,均是由上古诸侯封号演变而来的。更正拙作《印章文字与哈拉帕古城遗址相关问题考释》中,“侯”字也是合体字,实为“用侯。”此外还有邠侯、虞候、曾侯等,在后面的破译中会一一呈现。
细心地读者一定会发现:《印章文字与哈拉帕古城遗址相关问题考释》中没有破译男爵。作者在此破译。
男:印章图码0049,印章字码0021。
《说文》:“男,丈夫也。从男从力,言男用力于田也。”《说文》的解释只对了一半。男:田音。上古“男”就是“田。”甲骨文里“男”字有两种写法。一种是从田从手,一种是从田从力。这两个名词“男”对应着两个动词“田”,即“畋”和“佃。”
古时“田”字概念与今天不同。人类最初的生产生活方式是由狩猎、放牧、再过渡到耕种的。所以古时的“田”分为:猎田、牧田、耕田。三个“田”字,字形虽相近,但用途不同。
甲骨文中从田从手的“男”字,对应的是动词“畋”字。“畋”字是个会意字,从攴(pū)从田。“攴”,甲骨文画作手持木棒,临于陷阱旁,即畋猎,意为猎杀猎物。《古本竹书纪年》夏史记载:“汝艾夜使人袭断其首,乃女歧也。浇既多力,又善走,艾乃畋猎,放犬逐兽,因嗾浇颠陨,乃斩浇以归于少康。”这里就记述了汝艾使用“畋猎”的方法,使浇坠入猎田的陷阱,并杀死他。
古时还有牧田。《周礼·载师》:“牛田牧田。”这里的“牛田牧田”都是牧田,只不过“牛田”是用来养公家牛的田。
甲骨文中还有一个从田从力的“男”字,这个“男”字从金文以后就固定为耕田之男了,因为周朝是以农立国的。而这时候的“男”字,对应的动词就是“佃”,从人从田。意思是人在田间耕作。
印章文字的“田”字实际就是“男”字,可译作现代汉语:田、男。读:田、男。
从对印章文字帝爵类的破译结果来看,与《通典.职官.封爵》记载:“唐虞夏:建国凡五等:公、侯、伯、子、男”一致。或许这也是“印章文字是伏羲书契”的一个明证。
读过《古本竹书纪年》的人都会有一个共同的印象,就是夏、商、周对帝王的称谓不同。夏以前皆称帝,而商、周皆称王。作者认为:促使夏帝国灭亡的原因不止是商汤伐夏,而是万国不来朝夏。即使商汤灭夏以后,“始居夏社”,同样万国也没来朝商。这说明殷朝的疆域和统治范围远不及夏朝,夏朝在商汤之时已经分裂。尽管后来逐渐有朝觐殷商者,但均来自东方,而对于西方,殷朝多言征伐。或许因此,历代殷朝君主才不敢称帝,只能称王。《古本竹书纪年》殷史记载:“武丁。王,殷之大仁也。力行王道,不敢荒宁,嘉靖殷邦,至于小大,无时或怨。是时舆地,东不过江、黄,西不过氐、羌,南不过荆蛮,北不过朔方,而颂声作,礼废而复起,庙号高宗。”可见到了殷王武丁的时候,殷朝已迁九鼎,定居中原。而周是殷的诸侯,所以更不敢称帝。
哈拉帕印章文字破译结果的神奇之处,在于它忽然唤起了尘封了几千年的记忆。那些上古传说的名字,竟然以一种全新的文字,赫然屹立于哈拉帕印章之上。这些人物被写在《山海经》、《古本竹书纪年》、《尚书》、《史记》和中国古代文献中,这些人的故事在民间广为流传。他们既亲切又遥远,既模糊又清晰,几千年不曾退去,仿佛就一直就在我们身边。
仅仅破译了70枚哈拉帕印章,就出现夏朝以前有史记载的6位帝王。这些帝王按时间顺序排列,分别是:高辛氏帝喾、帝挚、丹朱、虞舜、大禹、伯子杼,都是黄帝时期以后的帝王。这一阶段历史时期,又与哈拉帕文明遗址的碳14鉴定结果惊人一致。面对着哈拉帕印章文字,面对着《山海经》,面对着古代文献的记载,我们再也没有理由拒绝夏朝存在的事实。





楼主:yabu2016

字数:2246

帖子分类:煮酒论史

发表时间:2019-04-28 00:16:42

更新时间:2020-03-12 19:30:35

评论数:1条评论

帖子来源:天涯  访问原帖

下载地址:TXT下载

 

推荐帖子

热门帖子

随机帖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