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水读 >  天涯 >  煮酒论史 >  【原创】高仙芝传

【原创】高仙芝传

楼主:黑山老腰2007  时间:2020-03-13 14:46:51

作为一个喜好历史的图书出版人,近期闲在家中无事便想写点东西。高仙芝作为唐代著名的少数民族将领,指挥过多场战斗,其中以怛罗斯之战最为有名。这场战斗规模虽然不大,但却是两大文明的碰撞,战争的结果至今还影响着现在的世界格局。
作为一个专业图书出版人,深知当前的出版政策。本文为了迎合当前出版政策,在许多内容上有所删减,比如:大食将领的名称,斯伊兰教的名名称、起源和发展,佛教对西域的影响等。对于不可避免的提及也尽量用隐晦的用词代替,比如:“伊斯兰教”改为信仰,尽量不涉及少数民族,哪怕是已经消失在历史长河种的少数民族。明确当下对民族英雄的定位(岳飞、文天祥、史可法等都不算民族英雄)、全文不提阿拉伯只说大食,伍麦叶王朝、阿巴斯王朝也只用白衣大食、黑衣大食替代。

楼主:黑山老腰2007  时间:2020-03-13 14:46:51
主要章节:
一、 崭露头角
1、 西迁大唐
2、 崭露头角
二、 远征小勃律
1、 无功而返
2、 临危受命
3、 血战连云堡
4、 智取孽多城
5、 凯旋而归
三、 威震西域
1、 入朝面君
2、 讨伐石国
四、 怛罗斯之战
五、 安史之乱
楼主:黑山老腰2007  时间:2020-03-13 14:46:51
总计约10万字,目前已完成7万。
楼主:黑山老腰2007  时间:2020-03-13 14:46:51
一、 崭露头角
1、西迁大唐
高句丽族是一个生活在辽东及朝鲜半岛地区的古老民族,曾经强盛一时,创造过辉煌文明。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民族间的不断融合。高句丽族就如同山戎、犬戎、乌桓、鲜卑、匈奴等众多民族一样,在与其他民族融合的过程中逐渐消逝在历史长河之中。关于高句丽族的由来史学界是众说纷纭,其中最可靠的是由李殿福在1995年提出的。他认为高句丽民族的主体是来自浑江中游和鸭绿江一带的貊人,高句丽王国的统治阶级的代表人物邹牟来自北夫余。①(李殿福著《东北考古研究(一)》中州古籍出版社,1995年版)高句丽建国时间为公元前37年,夫余人朱蒙在玄菟郡高句丽县辖区内建立政权。高句丽鼎盛时期其势力范围包括吉林东南部、辽河以东和朝鲜半岛北部。公元668年,高句丽被唐王朝联合朝鲜半岛东南部的新罗所灭,在历史上延续了705年之久。根据史料记载在高句丽王国生活的民族主要有高句丽族、夫余族、汉族、靺鞨族、契丹族、奚族、突厥族、沃沮族、新罗族和百济族等众多民族。高句丽王国灭亡之前总共有69.7万户,如果按照每户5人计算,高句丽王国总计人口约为348.5万人。其中高句丽族作为主体民族在鼎盛时期拥有不少于21万户的人口,约合百万人口。①(李德山《高句丽族人口去向考》)
楼主:黑山老腰2007  时间:2020-03-13 14:46:51
随着高句丽王国的覆灭,除了战死、逃亡和融入到周边民族的以外,大量的高句丽族人口分多被批次迁入到唐朝境内生活,迁入地区几乎遍及整个唐朝。迁入主要分三个阶段进行:第一个阶段是在贞观十九年(公元645年)。第二个阶段是在唐高宗总章元年(公元668年),第三个阶段是在唐高宗仪凤二年(公元677年),其中由以第三阶段的迁移最为特殊。在仪凤二年,唐高宗册封高句丽贵族高宝藏为辽东都督,朝鲜郡王。唐高宗命他带领之前迁入内地的部分高句丽族人返回高句丽,去安抚剩下那些没有迁移到中原地区的人。高宝藏返回辽东后,不思如何安抚余民,一心只想东山再起,企图跟靺鞨族联手共同对抗唐朝。谋反的事很快被同为高句丽族的安东都护泉男生发现,叛乱被消灭在萌芽状态。唐高宗对此大为震怒,将高宝藏流放到邛州,并再次迁大批高句丽族到唐朝内地,因此才有了第三次人口大迁移。
仪凤二年的这次人口大迁移不同于以往的是,这次迁入的高句丽人被分为两类,所给予的待遇也截然不同。“高丽旧俘置沙漠之西,城傍编夷居青徐之右”,①(《新唐书*王晙传》)“旧俘”指的是之前来过唐朝,后跟随高宝藏返回辽东,谋反失败后再次被迁入唐朝的。“编夷”指的是之前没有来过唐朝,属于新迁入唐朝的。“编夷”多被安置在生活条件相对较好的河南诸州,“旧俘”则被安置在条件相对艰苦的陇右道①(唐代所置道名,因在陇山之右,故名。治所鄯州,在今青海省乐都县。领有今甘肃省陇山以西,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玛纳斯县以东,青海省东北部,古代为秦、渭、成、武、兰、河、洮、岷、叠、宕、鄯、廓、洧、甘、肃、瓜、沙、伊、西、庭等州。雪犁主编《中国丝绸之路辞典》)诸州。因为高句丽人尚武,作战勇猛,很多“旧俘”都被编入了作战部队与众多汉族和少数民族将士共同守卫边疆。他们虽然是以“旧俘”的身份出现,但是依旧为国家的安定繁荣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他们及后世子孙当中涌现出了许多杰出的军事将领,高仙芝就是其中最为出名的一员武将。
楼主:黑山老腰2007  时间:2020-03-13 14:46:51
史料中并未记载关于高仙芝出生的情况,家族何时来到的安西都护府。更没有提到他是第几代高丽移民,只提到他的父亲名叫高舍鸡。从姓氏上看,高舍鸡有可能是高句丽的贵族。高舍鸡在今天河西走廊及湟水流域加入唐朝河西军,后凭借军功当上四镇校将、诸卫将军。高舍鸡虽屡立战功,但他与他的儿子还是只能穿代表奴隶身份的袜子。从他参军的地点与奴隶的身份,可以推测高仙芝的父亲是以“旧俘”的身份来到这里或是出生在这里的。至于高舍鸡什么时候带领全家来到安西都护府,我们也只能从头开始做大致的推测。
楼主:黑山老腰2007  时间:2020-03-13 14:46:51
西域自古以来就是东西方交流的重要通道,是多民族聚居、多国家聚集的地方。他们彼此之间多有往来与纷争,又时常受到北方突厥,与近些年新崛起的西方大食、南方吐蕃的侵扰。各民族都希望能有一个强大的政权来保护他们,维护社会的安定,商贸畅通。贞观十四年唐太宗派大将侯君集平定高昌国后,迫切的需要在西域巩固政权,稳定统治。面对西域错综复杂的形势与特殊地理位置,唐太宗力排众议,于贞观十四年(公元640年)九月设立安西都护府,治所在西州交河城,这是唐朝设立的第一个都护府。这是一个具有远见卓识的决定,安西都护府的建立不仅巩固了唐朝对西域的治理,也促进西域诸国与中原地区的经济文化交流和发展,满足了西域各族人民的需要。安西都护府作为唐朝在西域地区的最高军事与行政机构,统领辖区内一切大小事务。它的主要职能有镇守疆域、军事征讨、统辖羁縻府州、以导宾贡、抚和招纳、纳质、转赐俸禄、使命往还、对外交涉、缉宁外寇、互市管理、通藩情等①(黎虎《唐代边境镇抚机构——都护的外交管理只能》)。其中羁縻府州是唐太宗在平定西突厥的过程中因地制宜便于管理,顺应当地人生活而创立的地方行政单位,是管理周边地区的特殊地方行政制度,它有别于内地的州县制度。羁縻府州的最高长官多为当地原酋长或部族首领,仅承认唐朝政治上的主权,接受唐朝册封,向唐朝贡,对内享有高度自治权,王位世袭,不编户,赋税极少甚至可以采用以“以贡代赋”的形势缴纳。羁縻府州的设立满足了周边诸国寻求唐朝庇护的意愿,也保证了唐朝在该地区的政治主权。因顺应人心,这一制度很快便展现出它的优越性,不仅是葱岭①(今帕米尔高原和昆仓山、喀喇昆仑山西部诸山的总称)以东的西域诸国积极响应,就连葱岭以西乌浒河①(今中亚阿姆河)药杀水①(今中亚锡尔河)流域附近饱受西方大食威胁的国家也都纷纷加入。
楼主:黑山老腰2007  时间:2020-03-13 14:46:51
大食原是波斯属国,因身着白衣史称“白衣大食”。永徽二年(公元651年)强大的波斯帝国被他曾经的属国大食所灭,波斯王子一路向东败逃,寻求庇护。新兴的大食此刻彰显了他强大的生命力,他随着波斯王子逃亡的脚步逐渐向东扩张,于永徽五年(公元654年)五月率军攻破米国①(今乌兹别克斯坦撒马尔罕西南)并大肆劫掠,兵锋直指葱岭以西诸国。幸得吐火罗出兵解围大食才退兵。大食是政教合一的新兴政权,对于葱岭以西诸国的多元化信仰以及政权体制不能接受,望图凭借武力改变诸国信仰与政体。同时,大食设立呼罗珊①(古地名。见新旧《唐书·大食传》。故地包括今伊朗呼罗珊省及相邻的土库曼共和国、阿富汗的部分地区。曾是波斯帝国阿契美尼德王朝(前559—前330)和新波斯帝国萨珊王朝(224——651)的属地。651——652年,呼罗珊被阿拉伯帝国征服,稍后名义上获得独立。朱杰勤、黄邦和主编《中外关系史辞典》)总督府。呼罗珊总督府在经济上向被征服的属国加征重税,盘剥百姓。在军事上又是大食在东部的最高指挥机构,对内镇压反抗起义,对外奉行东进扩张政策与唐朝的安西都护府形成东西对峙的局面。大食的一系列对外政策引来了吐火罗与粟特诸国的极大不满,各国纷纷联合起兵对抗大食。在吐火罗的支持下,波斯王子展开复国斗争,这两国世代相邻彼此深知唇亡齿寒的道理。
楼主:黑山老腰2007  时间:2020-03-13 14:46:51
反观唐朝在边疆地区推行的羁縻府州制度深得诸国民心。臣服于唐朝后,贸易往来还能更加顺畅。不干涉内政的羁縻府州制度赢得了诸国响应,石、康、史、安、吐火罗诸国却纷纷主动献土称臣,自显庆三年(公元658年)唐朝在立大宛都督府、在康国设立康居都督府、在米国设立南谧州、在何国设立贵霜州等,龙朔元年(公元661年)在吐火罗阿缓城设立月氏都督府、在波斯设立波斯都督府、在护密多设立乌飞州都督府等,统称十六羁縻府州均隶属于安西都护府。唐朝未派一兵一卒仅凭借优越的制度就获得了乌浒河水域一带大片领土,使唐朝疆域达到鼎盛时刻。显庆四年(公元659年)苏定方平灭西突厥,因龟兹地处西域中部,去往各地都相对较近,为了便于管理遂将安西都护府的治所迁至龟兹。唐朝还在焉耆、于阗、疏勒三镇驻军,这三镇与龟兹并称“安西四镇”。四镇均地处绿洲,水草丰茂适合农耕屯田,便于大量驻扎军队。羁縻府州制度也让波斯、吐火罗与粟特诸国彼此加强了团结,诸国为了维护自身安全在唐朝的支持下共同联合起来抵御大食东进,联军与大食在乌浒河一带展开多年对峙,双方势力剑拔弩张。唐朝也由此多了一个军事缓冲区,避免了与大食正面冲突。
楼主:黑山老腰2007  时间:2020-03-13 14:46:51
为了遏制唐朝向今日中亚地区西进势力的渗透,大食联合唐朝西南部新兴政权吐蕃发动对安西四镇的进攻,成功牵制了唐朝军力并切断唐军通往葱岭的道路。从龙朔二年(公元662年)至长寿元年(公元692年)在与吐蕃的交锋当中,唐朝起初要兼顾东部征讨高句丽的战争,随后又陷入内部权力争夺与政权巩固当中。这一时期内安西四镇几经易手,治所也被迫多次迁移。中间虽然有裴行俭复建安西四镇的辉煌时刻,但始终是自身难保更无暇顾及葱岭以西的局势。唯一能与大食抗衡的势力被迫暂时退出了这一地区。在牵制住唐朝这个劲敌之后,大食开始加紧东扩。曾经在此地设立的羁縻府州也碍于形势,纷纷放恢复自己原本的国名。龙朔三年(公元663年)“大食击波斯、拂菻,破之,吞灭诸胡,胜兵四十万”①(司马光著《资治通鉴》第两百卷),乾封二年(公元667年),濛池都护阿史那步真死,部将李遮匐率众叛唐,投靠吐蕃。同年,大食渡乌浒河北征,大破吐火罗,波斯王子俾路斯远遁长安。咸亨三年(公元673年)大食进攻安国沛肯城,次年在安国王都捕喝城议和,上元三年(公元676年)大食击破康、安联军,俘虏康国三万余人,安国两百余名贵族子弟沦为人质。
楼主:黑山老腰2007  时间:2020-03-13 14:46:51
随着中原政权的巩固,以及综合实力的提升,中原王朝展开逐步反攻。武则天于长寿元年(公元692年)十月派大将王孝杰为武威军总管,与左武卫大将军阿史那忠节率众讨伐吐蕃,并收复四镇。同年再次将治所迁至龟兹,中原王朝由此展开了对安西四镇长达百年的治理。高仙芝的父亲高舍鸡就应该是此时跟随王孝杰进入的安西四镇。武威属于陇右道在河西走廊地区,高舍鸡又是在河西走廊一带从军,王孝杰任武威军总管后,从地理位置上来说高舍鸡跟随王孝杰讨伐吐蕃,收复安西四镇是合理的。从时间上来说,安西四镇以前几经易手社会多有动荡,高舍鸡身为唐军将官,而且还是唐军的“旧俘”不可能脱离队伍携家人来此地生活。由此大致可以推测,高舍鸡身为武人是随王孝杰收复安西四镇之后才留在此地定居,凭借军功当上四镇校将。他的儿子高仙芝也就出生在唐朝,是生长在大唐的高丽族人。
楼主:黑山老腰2007  时间:2020-03-13 14:46:51
神龙二年(公元706年)大食渡乌浒河再次北征,石汗那、吐火罗乞降,波斯王泥涅师向东逃至唐朝。随后乘胜进攻安国,大破粟特诸国联军,长驱直入大肆掠夺。葱岭以西诸国逐渐臣服,大食在葱岭以西逐渐确立的统治地位。期间波斯的复国运动也在唐朝与诸国的支持下艰难的进行着。面对严峻的西域局势唐中宗复辟后,于景龙二年(公元708年)积极调整对西突厥的政策,承认西突厥别部突骑施建立汗国,赦免突骑施首领娑葛无罪,册封为十四姓可汗①(西突厥原有十姓,今并咽面、葛逻禄、莫贺达干、都摩支为十四姓。司马光著,胡三省音注《资治通鉴》)从此一个新兴政权被承认。唐军联合突骑施展开了局部反击,略有小胜。唐玄宗继位后国力日盛,胜利的天平又开始向唐朝倾斜。新任突骑施可汗苏禄重振突骑施汗国后,势力快速壮大足以威胁大食。米、石、康、波斯、吐火罗、俱密国等纷纷遣使来唐纳贡,请求唐朝出兵征讨大食。开元初年(公元713年)石国莫贺咄吐屯因抗击大食有功,被封为石国王。唐玄宗于开元三年(公元715年)制授苏禄为左羽林大将军、金方道经略大使,进为特勤。开元五年(公元717年)拜苏禄左羽林大将军、顺国公、赐锦袍、钿带、鱼袋七事,为金方道经略大使。开元七年(公元719年)为防止苏禄怀有二心,册立苏禄为忠顺可汗。同年俱密国上表《请处分大食国表》,康国上表《请发兵救援表》,安国上《论事表》三国均迫于大食压力请求唐朝出兵讨伐大食。唐朝此刻很仰仗突骑施的的实力,尽可能的给予支持。唐朝出钱,苏禄出人马携手共抗大食,双方关系达到了最融洽的阶段。平日虽有些许摩擦,但碍于大敌当前唐朝总能忍让一步。此时安西四镇的军镇设置为“碎叶、龟兹、疏勒、于阗”,苏禄上表请求在碎叶建立牙帐,为了顾全大局唐玄宗也是满口应承。安西四镇遂改为“焉耆、龟兹、疏勒、于阗”。并承诺苏禄“西头事委你,即须发兵除却大食”①(《册府元龟》●卷九百九十九),明确了宗藩关系。在得到唐朝的大力支持后,苏禄统兵二十万取得了一连串的胜利,开元十二年(公元724年)在渴水日战斗中大破大食军队,开元十五年(公元727年)围困飒秣建城等,曾经的十六羁縻府州纷纷脱离大食,重新向唐朝遣使纳贡、上表称臣。就在局势一片向好之时,唐玄宗又颇为忌惮苏禄的日益壮大的实力,怕日后养虎为患故而逐渐转变了对突骑施的支持。加之苏禄掠夺成性在投唐期间还对安西四镇多有侵扰,又娶唐、吐蕃、突厥女子为妻,政策上多有摇摆,内心不纯臣于大唐。两方的矛盾渐渐激化,直到开元二十六年(公元738年)苏禄部下莫贺达干在安西节度使盖加运的协助下大破苏禄,并将他俘获斩首。经此一乱,突骑施实力大减。突骑施内部根据人种发色分裂为黑、黄两派,从此内斗不止。虽然突骑施还保有一定残部势力,但很难再发挥决定性作用。没有了突骑施的威胁,大食卷土重来未,稍有起色的中亚局势再次笼罩在一片阴翳当中。开元二十九年(公元741年)后,大食军展开更为猛烈的反扑。吐火罗、石国等乌浒河与药杀水流域诸国又相继复陷,随后投靠大食,吐蕃此刻也在蠢蠢欲动。唐朝西部边疆承受着极大得外部压力,安西都护府岌岌可危,此时急需一员上将能统辖全局挽回颓势。高仙芝就在此时登上了历史的舞台,“山岭之主”的神话也就此展开。
楼主:黑山老腰2007  时间:2020-03-13 14:46:51
顺便提一句,让国人津津乐道的大唐全盛图,前后不几年时间,只是瞬间的辉煌。这些地方都是自己纳土称臣,大唐未派一兵一卒。

楼主:黑山老腰2007  时间:2020-03-13 14:46:51
@只是一个注册名 2020-03-10 23:20:20
要说一下,高仙芝的祖先是汉朝守卫朝鲜北部的汉军后裔。来自中原的。
高句丽是汉朝灭亡的地方割据政权。跟秦灭亡了,赵佗割据成立南越国类似。
高句丽国有极强的汉人文化。用的是汉字,平壤叫长安,首尔叫汉城。都是跟当地人说,这是汉人的地盘。
所以,高仙芝是高丽汉人。史书说他是高丽人,指的是地区,而不是族群。
-----------------------------
哪部史书写的,我去查查。
楼主:黑山老腰2007  时间:2020-03-13 14:46:51
2、崭露头角

高仙芝身材高大魁梧、相貌英俊、气质儒雅、擅长骑射、作战勇猛,二十多岁时因为父亲的战功担任游击将军。先后在安西四镇节度使盖嘉运与田仁琬两任都护手下任职,期间因战功卓著没用几年的时间就同父亲官职相同,但始终都未能受重用。高句丽族人大多尚武且性情急躁,高舍鸡看到儿子身为一员武将却气质儒雅,风度翩翩。就对自己这个儿子的未来感到担忧,怕他守不住这份用性命搏来的军功。身为亡国的贵族,还是二次反唐的“旧俘”能有今天的成就已经实属不易,如果仅仅是因为自己儿子不适合从军而断送了一家人的希望,那么多年的辛苦都将付诸东流。高舍鸡时刻提醒高仙芝,身为武将如果能改掉这股斯文气质,或许能让节度使委以重任。可高仙芝并不在在意,他深知自己的能力与才华,也了解自己的身份。作为叛唐“旧俘”的后裔,朝廷对他们的政策是可用,但不可重用。在这个大环境下,先后两任节度使又都是汉人,不论自己怎么表现都无法获得重用。正可谓是时遭不遇,只宜安贫受份。心若不欺,必然扬眉吐气。所以他只能等,只能忍耐,等一个能发现他的伯乐,等待朝廷改变用人的策略。
楼主:黑山老腰2007  时间:2020-03-13 14:46:51
直到天宝元年(公元742年),面对大食的步步紧逼,吐蕃扼守西南要冲小勃律阻断通路,田仁琬多次出兵征讨均未有太多斩获,对内又毫无建树,不体恤当地军民。朝廷认为他不具备继续担任节度使的能力,遂将他调任到代州任刺史充河东诸军节度副大使。同年新上任的节度使就是以前担任过疏勒守捉①(唐代边防军事防戍区划名称。设守捉使,负责该区防御。《新唐书·兵志》:“唐初,兵之戍边者,大曰军,小曰守捉,曰城,曰镇,而总之曰道。”)的夫蒙灵察,这是一位从基层凭借军功走上来的武将。他是高仙芝人生中的第一位贵人,正是他的到来才拉开了高仙芝传奇人生的序幕。
楼主:黑山老腰2007  时间:2020-03-13 14:46:51
夫蒙灵察是一位出生在同州的羌族人,一直活跃于西域地区。英勇善战,是一位不可多得的军事人才。他曾于开元二十七年(公元739年)八月期间与拔汗那王阿悉烂达干共同攻打怛罗斯城①(今哈萨克斯坦塔拉兹市),擒黑姓可汗尔微特勒。随后乘胜攻入曳建城接回交合公主,悉收散发之民数万给拔汗那王,使唐军威震西域。高仙芝早就听过这位节度使的英雄事迹,知道他是个会识人能用人的主帅,因此每次遇事都极力表现。夫蒙灵察从疏勒守捉做起,一直在西域各地战斗,对武将才华与能力的把握还是很准的,他很快就看到高仙芝过人的才华。夫蒙灵察发现高仙芝不但武艺高强,而且深谙兵法。统兵有道,治军有方,对于兵士们更是体恤有加,所以大家都很喜欢他。
楼主:黑山老腰2007  时间:2020-03-13 14:46:51
有一日,夫蒙灵察问高仙芝:“你认为如何才能保证我安西军拥有强大的战斗能力呢?”高仙芝答道:“提高部队的战斗力,首先就要精选士卒。他们不但要有强健的体魄,高超的武艺,还应该拥有对胜利的渴望。末将建议从兵员着手,征召健儿入伍,逐步替代之前的府兵与兵募。①(唐代前期从民丁中临时征募的兵。胡乔木等主编《中国大百科全书*隋唐五代史》)这些府兵平日务农,农闲训练,战时临时任命统帅,战后解甲归农。造成兵不识将,将不识兵。而且随着均田制的破坏,逃逸的人太多,兵员不足无法及时轮换戍边镇守,兵士们思乡心切,往往无心恋战。在加上自购军械物资负担过重,战斗力大不如以往。这些兵募都是由编户男丁临时强征而来,也大多无心恋战。临时征召兵募往往训练不足,难以应对重要的战场环境。这等士卒耗费钱粮不说,还影响全军战力。只有广发征兵告示,招募猛士建立起一支专职军人的队伍,并勤加操练,让将士们朝夕相处,彼此熟识,因是自愿应征故而心无杂念。由此才能锻炼出一支以一当十,所向披靡的队伍。”
楼主:黑山老腰2007  时间:2020-03-13 14:46:51
夫蒙灵察大喜,因为这也是他所想的,统帅精兵驰骋沙场是每一位主帅都期望的事情。他当即命令安西各地州县发布告示,征召健儿入伍。告示上写明应征者的范围与条件“不问出身,不论布衣还是官宦。膂力雄果,弓马灼然。自愿投军。免除徭役,允许携带家口,到军后,给予田地房屋。”
开元年间,唐玄宗任用贤臣朝堂上出现了姚崇、宋璟、张九龄等一批励精图治,振兴大唐的名臣。臣子直言正谏,天子从谏如流,朝堂内外吏治清明,君臣之间谱写出一段段让后人传诵的佳话。开元盛世期间唐朝国力达到空前强大,经济繁荣,粮米充足,社会安定,文化兴盛,人口激增。一时间万邦来朝,八方来仪,各国使者纷至沓来,商旅络绎不绝,长安一跃成为当时世界的中心,各国人民心中的圣地。大诗人王维用“九天阊阖开宫殿,万国衣冠拜冕旒”的诗句来形容当时的盛况。此刻的唐朝疆域幅员辽阔,坊间到处都传颂着开唐名将们征战四方的英雄故事。百姓们的自信心与自豪感空前的高昂,盛唐气象喷涌而出,中华大地正处在前所未有的鼎盛时刻。
楼主:黑山老腰2007  时间:2020-03-13 14:46:51
此告示一出,大批怀揣建功立业的梦想的人纷纷要求加入安西军,希望可以驰骋疆场,报效朝廷。就连浪漫主义大诗人李白在送自己的族弟李绾参加安西军时还特意赋了一首《送族弟绾从军安西》

汉家兵马乘北风,鼓行而西破犬戎。
尔随汉将出门去,剪虏若草收奇功。
君王按剑望边色,旄头已落胡天空。
匈奴系颈数应尽,明年应入蒲萄宫。

此诗表现出李白炽热的爱国情怀与豪迈的气概。同时他也希望李绾能舍生忘死报效国家,杀敌立功。

楼主:黑山老腰2007

字数:8334

帖子分类:煮酒论史

发表时间:2020-03-11 02:25:28

更新时间:2020-03-13 14:46:51

评论数:81条评论

帖子来源:天涯  访问原帖

下载地址:TXT下载

 

推荐帖子

热门帖子

随机帖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