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水读 >  天涯 >  我的大学 >  我的文字情缘(二)聚沙奠基

我的文字情缘(二)聚沙奠基

楼主:齐慕德夫  时间:2020-03-18 15:32:52
我的文字情缘

(二)聚沙奠基



我6岁时,大我两岁的哥哥上了小学。他放学回来,我就拿出他的课本来看,有不认识的字就问他。没上学,我就学完了一年级的全部课程。

第二年,我上一年级,同三年级在一起,是复式班。上课时,我听的是三年级的课。上二年级,还是复试班,同四年级在一起,又学会了四年级的课程。

在学习汉字的时候,我有好的记忆方法。学独体字,我总是把新学的字,与学过的字做个比较,字形上有什么相同之处,又有什么不同之处。“入”与“人”、“太”与“大”,“本”与“木”,等等。记住了新学的字,又与学过的字分得清。学合体字,我主要记住这个字是由哪些个独体字组成的。学的字多起来的时候,我渐渐悟出点规律。同一偏旁的字往往读音相同或相近,例如:清、情、请、晴、蜻、睛、精、靖、静等。同一部首的字往往字义有关联,例如:杨、柳、榆、槐、松、柏、梧、桐等等。我遇到不认识的字时,会通过部首猜想字义,通过偏旁猜想读音。其实,一个智力正常的人,在认识的汉字越来越多的时候,都会意识到这些规律的存在,都会产生联想。这也正是学习汉文字的捷径。但是这条捷径一直是朦朦胧胧,看不真切,有时还会出错。

我上四年级时,家搬到有百多户的南八里,这里也是蒙汉杂居,蒙古族约占三成。这里有一所完小,给三年级以上蒙古族学生,每周用课外活动时间,加授两节蒙文课。那时的蒙文已不是纵向书写的“老蒙文”,而是横向书写的像俄文一样的“新蒙文”了。教蒙文的老师说,这33个字母的发音虽然同俄文一样,但是可以直接拼写蒙古语。而实际情况是,这些学生也都像我一样,只懂一些日常用蒙古语,却说不好蒙古话;字母拼写也有一定规则的,学习起来还是很吃力,效果也不好。考试虽然也得了高分,受了奖,但还是没达到能阅读的程度,更不用说能写作了。后来,连这33个字母的发音都忘记了。

1959年,我考入阜新市蒙古中学。这是一所有初中部、高中部、中师部的学校,有1000多学生,都是蒙古族。这些学生的蒙古语会话程度参差不一。来自佛寺、兰坂的,可以用蒙古语交流;来自市内的,一句蒙古语也不懂;多数都同我一样,懂得一些蒙古语却不会说。每周开设两节蒙文课,学的是恢复了的“老蒙文”。学生们像学习外语一样学蒙文课。只有在蒙文课上,才会听到老师说蒙古语。蒙文课不是主课,成绩不影响毕业、升学。我也始终没学好。

在我读高小、初中的这几年,汉语文课也发生很大变化。国音字母变成拼音字母。国家推广普通话,推行简化汉字。“學 ”简化成“学习”、“身體”简化成“ㄌ体”、“寳貝”简化成“宝贝”。减少了笔画,提高了书写速度,便于扫除文盲,我特别欢迎,积极参与。我特别注意到繁体字与简化字的对应关系。

1963年,我开始做小学教师,识字教学是主业,那时有一句话是“细不细,音、形、义”。我在教学生识字的时候,尽量讲清楚这个字为啥这样写。有些字可以说明白,还有很多字说不明白。我学这些字时,老师也没告诉我。到字典中去查也查不出来。譬如:自己姓的“陈”有“阝”,都有的“都”也有“阝”。 “放”、“牧”两个字都有“攵”。“阝”、“攵”,读什么,表示什么意思,我的头脑中,始终有着这些问号。

1978年,我当上中心小学教导主任。在同校长一起检查教案、听课时,总能发现教师文字上的错误,并在讲评时指出来。在一次全学区教师的大会上,校长让我给老师们讲一讲汉文字知识,我给大家讲了汉字的造字原理,象形、指事、会意、形声,举出例字。老师们都频频点头,报以热烈的掌声。从那时起,我更加关注汉文字知识,来回答那些头脑中的问号。

1980年.我到东北师范大学参加函授面授,顺便去拜访已调入吉林省社会科学院的龙山大哥。大哥把我领进他们的图书馆,说,你想看哪本书,我有借书证,给你借出来。在林立的书架上,在密布的书脊中,我看到了康殷释辑荣宝斋出版的《文字源流浅说》,立即爱不释手。这部书通篇是手写体,竖排,配有简约插图。在正文前的《几点说明》中开宗明义:“本编试用浅近而直接的方法,介绍千多个文字的发生、构成及其变化,想把一向被人看作古奥玄妙、枯燥乏味,似乎只有几个人才懂得的神秘学问,成为通俗生动活泼的甚至是饶有趣味的知识——这也是其最初阶段的本来面目——帮助对其感兴趣的同好欣赏、了解,或能以此为新的起点,从而作深入的研究,或也为专业的研究者所不弃”。深入的研究,那时我还未敢想,解决久有的疑惑,却是我最需要的。书中依次解说表现人的文字;表现生产的文字;表现大自然的文字;表现阶级斗争的文字;表现生活的文字等等。一个“人形”即可演化出“人、儿、大、卩、女、子”等多个独体字,这些独体字增加笔画,或组合,又会形成很多字。这部书当然也有它的局限性;但是,它让当年的我,对汉文字开了眼界,拓展了思路。



接着,我又看到了约斋编著上海书店出版的《字源》。这本书也是手写体、竖排。分人体、自然、器用、语词、补遗五门,共606条目1096字。就每个字的来源与形体变化,逐一加以分析,简单明了。



我又看到左民安著的《汉字例话》。这本书以500多个有代表性的常用汉字为例,分别说明它们是如何由甲骨文、金文、向小篆、楷书,简化字演变的,通过形体分析,解析每个字的形义关系,阐述其本义、引申义、假借义。



楼主:齐慕德夫

字数:2118

帖子分类:我的大学

发表时间:2020-03-17 00:10:05

更新时间:2020-03-18 15:32:52

评论数:0条评论

帖子来源:天涯  访问原帖

下载地址:TXT下载

 

推荐帖子

热门帖子

随机帖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