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水读 >  天涯 >  煮酒论史 >  想发财不得不读的一本书:胡雪岩经商的智慧!!(每日保持更新)

想发财不得不读的一本书:胡雪岩经商的智慧!!(每日保持更新)

楼主:京城说书匠  时间:2020-03-19 15:11:12
再说一遍,这仅仅是上海图书馆收藏的“盛档”,如果算上全国所有的图书馆,加上目前流散在海外的“盛档”。他的事迹最终数字,何止是惊人,简直就是“不敢想象”。
难怪华东师范大学教授、《盛宣怀传》的作者夏东元,他对盛宣怀的评价是:“处非常之世,走非常之路,做非常之事的非常之人。”对于夏东元教授的这番见解,我完全表示赞同。当然了,这么有名的商人,自然会映入胡雪岩的眼帘,而且正所谓“同行是冤家”,这两个人直接对话,势必会爆发一场惊天动地的大战。据史料记载,盛宣怀与胡雪岩的生死之战,早在 19世纪 70年代就开始了,而那一次他们争夺的领域,就是当时的“电报局”,现在的中国电信。
楼主:京城说书匠  时间:2020-03-19 15:11:12
电信之争

早在鸦片战争之前,也就是 19世纪 30年代时,由于欧洲铁路运输业的迅速发展,他们迫切需要一种不受天气影响、没有时间限制又比火车跑得快的通信工具,而这种设备,就是世界上最早的电报。
清道光十七年(1837年),英国著名发明家库克和惠斯通,他们共同设计了世界上第一份有线电报,并在铁路通信中获得了广泛应用。但是,让电报真正从有线变成无线的,却不是任何一位发明家,而是一位美国的画家:莫尔斯。
据说,当莫尔斯四十一岁那年,他在法国学成毕业,准备乘船返回美国的时候,一个“不务正业”的医生杰克逊,他向莫尔斯演示了一段神奇的“电磁学”技术。
在这次演示的过程中,杰克逊骄傲地展示自己最新科技“电磁铁”,他并且声称,这东西一通电,就能吸起铁的器件,一断电,铁器就掉下来,最后,杰克逊说道:“即使没有导体,电流也可以神奇地吸住东西……”
正是这句话,彻底改变了莫尔斯的一生。
看着这个神奇的小玩意儿,莫尔斯产生了无限的遐想,既然电流不需要通过导体就能够吸住东西,到达指定的目标,那能不能用电流传递信息呢?为此,
莫尔斯摊开了自己心爱的画本,他在上面写下了“电报”两个字,立志要完成用电来传递信息的伟业。
回到美国后,莫尔斯立刻拜著名的电磁学家亨利为师,并且全身心地投入到研制电报的工作中去。而对于这一举动,莫尔斯的家人全都不理解,学了好几十年的美术,居然说不干就不干了,你到底受了什么刺激呀!
对比之前那位本职工作是看病救人,却没事玩电磁学的医生杰克逊,再看看这位美术毕业,却立志发明电报的莫尔斯,我只能说:外国人的世界,我们真的不懂。
就这样,在无数个方案破灭,无数张草图毁坏,无数次实验失败后,莫尔斯陷入到了深深的痛不欲生、永无希望的境界里,在这种环境里,好几次莫尔斯都想重操旧业,重新画画,然而,每当他拿起自己的画本,看见那第一页上醒目的“电报”二字后,莫尔斯立刻重新鼓起了勇气,并且从失望中彻底抬起了头。
不放弃!决不放弃!永不放弃!
人就是这样,大丈夫生于天地之间,要激情豪迈、英姿傲骨,不惧任何龙潭虎穴,岂能轻易言败!
1844年 5月 24日,这一天,不仅是世界电信史上最光辉的一页,更是永载史册的一天。在美国的国会大厅里,莫尔斯亲自按动电报机按键,随着一连串嘀嘀嗒嗒声响起,数十公里外的美国巴尔的摩,那里收到了世界上的第一封电报!而这封电报的内容,则是引用了《圣经》中最著名的一句话:
上帝啊,你创造了何等的奇迹!
如今,这个“奇迹”,它已经来到了中国。
楼主:京城说书匠  时间:2020-03-19 15:11:12
想想当时的时代背景吧,那时候的中国,还处于封建时代,信息也极度封闭,传递讯息还停留在马匹的时代,纵使路程再远,也是靠人力来进行传递,纵使是边疆的信息,也是如此。毫不夸张地说,处在那深宫大院、金碧辉煌的紫禁城中的慈禧,她所知道的外界信息,不过是几个月前的事情。
平时的信息尚且如此,一到战事时期,又如何能临阵指挥,控制远在千里之外的军队呢?可见,对于当时的中国而言,如果能够引进这种电报技术,绝对是有百利而无一害。
在这种背景下,朝廷中的两大重臣左宗棠和李鸿章,他们同时向朝廷申请,希望引进这种技术,设立中国的电报局。但是,就这么一个利国利民、简单无比的申请,慈禧太后却坚决不同意。
不知道是慈禧观念守旧,还是电报给了她什么压力,反正她就是不同意,而这位太后一提反对意见,大家也全都消停了。
知道慈禧太后反对后,左宗棠立刻就撤股了,而胡雪岩也立刻消停了;但是另外一股势力,李鸿章却没有选择逃避,而他的手下盛宣怀,他更是选择了知难而上。
鉴于胡雪岩选择知难而退后,盛宣怀想到了另外一个好办法。
为了组建中国第一家电报局,盛宣怀就瞒着朝廷,他在李鸿章的直隶管辖范围内,在京津一带架设了中国第一条电话线。据说,这条电话线之长,可以从塘沽口一直连线到天津城内。
后来的事情,果不出盛宣怀所料,这条电话线运行成功后,它就如一颗原子弹一样,立刻在天津城内炸开了花,这么火爆的事情,这么劲爆的消息,让街头巷尾人人议论,最后连外国百姓都知道了,本国的慈禧太后焉能不知。
最后,慈禧太后一听,怎么着?还有如此快速传递消息的办法?她立刻下令在全国推广,并且让李鸿章去办理此事。
可想而知,创建电报局的事情,到了李鸿章的手里,也就是到了盛宣怀的手中,所以不久之后,盛宣怀就在北方开设了无数的电话局与电报所,并且狠狠地大赚特赚了一笔。
这么丰厚利润的挣钱办法,自然也引起了胡雪岩的关注,而且按照胡雪岩的想法,既然北方归了盛宣怀来全力承办,已经无法插手了,那么南方是左宗棠的地盘,理应由自己来承办,于是胡雪岩就去找左宗棠,表示愿意干这件事情,有钱大家一起赚。
后来的事情,也不出胡雪岩的所料,凭借自己强大的势力,左宗棠愣是虎口夺食了一把,他把南方电信局的差事全都揽了下来,并且全权交给胡雪岩去办。
对于胡雪岩这种相当于“明抢”的行为,盛宣怀气得语无伦次,他愤怒无比地喊道:“既然大路朝天,你非要跟我走半边,那我就成全你!”
痛骂归痛骂,但是对于盛宣怀而言,胡雪岩这头商业巨鳄,他的经济帝国太强大了,强大到以自己现有的实力,盛宣怀根本无法强攻,所以他只能智取,而这个智取的办法,就是那些洋人。
作为中国第一个吃螃蟹的人,盛宣怀太清楚电信业的内幕了,虽然这个新兴的电信行业,它的市场极其广泛,未来业务也庞大无比,但是它有一个致命的弱点,在当时的中国,没有生产电信材料的厂家,全部材料都需要进口,所以就算是胡雪岩这样的商业巨鳄,他也得求助于洋人。
而这些洋人,他们显然不是一群忠贞不贰、矢志不渝的家伙,他们是一群唯利是图、贪得无厌的吸血鬼。
这样一来,这个规模庞大的电信产业,就让盛宣怀钻到了空子。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盛宣怀特意去找那些卖电信材料的洋人,许诺只要不和胡雪岩做生意,那么下次购买电信材料的时候,我愿意出现在的三倍的价格。
整整三倍的价格呀,还有这等好事?盛宣怀的这个承诺,立刻让这些洋人动了心,他们立刻同意。
殊不知,盛宣怀根本没有钱购买这些东西,他现在的所作所为,不过是在“挑拨离间,隔岸观火”罢了。
所谓的“挑拨离间”,就是故意挑唆胡雪岩与洋商之间的关系,让他们之间没有任何生意,从而让胡雪岩买不到各种基础器材;而所谓的“隔岸观火”,则把盛宣怀的聪明才智,发挥到了人类的极限。
因为买不到器材,所以胡雪岩非常着急;因为胡雪岩非常着急,所以他也就失去了以往的小心与谨慎;因为没有了小心与谨慎,所以他就中了盛宣怀的埋伏,一头扎进了他设计好的圈套里。
就在胡雪岩火烧眉毛、四处查访合作伙伴的时候,一位德国的供应商,突然映入了他的眼帘。在一番洽谈后,这位德国人非常“爽快”地答应了胡雪岩的请求,他可以卖给胡雪岩一批电报材料。
面对这个从天而降的大馅饼,胡雪岩想都没想,他立刻欢天喜地买了下来,而最后的结果,我们也就可想而知了。
这批电信材料,它们根本就是一批假冒伪劣产品,不仅让胡雪岩赔了很多的银子,还电死了几位施工的工人。
自古以来,人命关天,平白无故死了人,就得有人负责,出现这种情况后,李鸿章立刻借题发挥,他狠狠地在慈禧面前参了左宗棠一本,还捎带加上了胡雪岩。最后,朝廷收回了左宗棠承办电信的权力,并且让胡雪岩闭门思过,赔偿家属各项资金,并且不许再动这方面的脑筋。于是,关于长江以南建造电信的差事,自然就回到了盛宣怀那里。至此,盛宣怀与胡雪岩的第一场战斗,以盛宣怀的完胜、胡雪岩的完败而告终。殊不知,在盛宣怀风光无限的背后,一双凶狠的眼睛,已经彻底盯上了他,而且这个人充满仇恨,他还发出了自己最恶毒的诅咒:姓盛的,算你有种,我要是不灭了你,我就不姓胡!那么,胡雪岩会如何全力反击呢?我们拭目以待。
楼主:京城说书匠  时间:2020-03-19 15:11:12
胡雪岩的强势反击

同治七年(1868年),就在胡雪岩造船干得风生水起、财源广进的时候,盛宣怀也打算分上一杯羹,而他所想到的办法,就是挤走现在的轮船招商局督办:徐润。
徐润,又名以璋,字润立,号雨之,别号愚斋。道光十八年(1838年)生人,今广东省珠海市北岭村人。
与胡雪岩、盛宣怀一样,徐润也是一个乱世兴起的大商人。第二次鸦片战争以后,清政府被迫签订《北京条约》,增加中国北部沿海和长江沿岸地区的通商口岸。得知这个消息后,徐润立刻预见到,自己发现了一条未来的“黄金水道”,随后他立刻购置江轮、船坞,在烟台、天津、镇江、芜湖、九江、汉口等地设立分行,组成了一支实力雄厚的航运队伍,势必将发展进出口贸易和航运业进行到底。
作为自己的主打产品,徐润把这条水运生意做得风风火火,盛极一时,每年光进出口贸易运输费,徐润就净赚二十万两白银,而且按照当时商会的规定,经徐润手参与的进出口生意,他还可以分到 1%的佣金。由此可见,在很短的时间内,徐润就积累了相当可观的财富,成为了一名富裕的大商人。
有了这么多的钱后,徐润自然不甘心现有的规模,跟胡雪岩一样,他也立刻开拓自己的产业,准备用钱生钱。而在经历了蚕丝业、茶叶业、保险业、出版业的惨败后,徐润终于找到了一个适合自己的产业:房地产业。
跟螺蛳夫人一样,徐润在上海未来的交通要区,以低价买进土地,然后等其处于开发状态后,以高价售出,然后再从其他地方购置更多的土地。就这样,徐润靠不断地买房卖房、买地卖地,他彻底地富有了起来。
截至清穆宗同治二年(1863年),这位超级牛人徐润,他在上海拥有“地二千九百六十余亩,造屋两千零六十间”,而且在上海、天津、塘沽、镇江、滦州、北戴河等地,都有自己大量的房地产。可见,徐润的生意越做越大,并且完全超出了自己当初的想象。
除了规模以外,还有一件事情超出了徐润的想象,他彻底没钱了。
堂堂的房地产大亨,他居然没有钱了?这不是天方夜谭吗?
不管您如何去想,事实也正是如此。
要知道,房地产业是一个需要高额资金的行业,前期的投资根本就是一个天文数字,而为了能筹集到足够的金钱来做生意,徐润只能频频光顾各家钱庄去借钱。为了借钱,徐润从国内的钱庄、票号开始入手,最后借到了外国的银行那里。他要通过这种不断的贷款方式,用新借来的钱偿还旧的贷款,然后再进行“滚动式”的经济发展。
从某种程度上讲,徐润的这种“滚来滚去”的办法,跟胡雪岩的“八个摊子七个盖”的办法,有异曲同工之妙。当然了,他们经营方式的弊端,那也是同样危险的。
还是那句话,对于他们这种经营方式而言,只要其中一个环节出现了问题,那么整个资金链就都会断裂,甚至整个商业帝国毁于一旦。所以,即使是胡雪岩这种富可敌国的大商人,他也不敢轻易涉足房地产业,也是选择见好就收的。
为了不让自己的资金过于紧张,徐润只能来找盛宣怀,希望对方帮助自己融资。而对于徐润的这个请求,盛宣怀根本没有拒绝的理由,因为他不仅想要赚钱,更想要徐润所有的钱。
后来,在双方友好合作期间,盛宣怀一直没有闲着,他一直秘密地查找徐润所有的交易记录,希望能够找到对方致命的漏洞。
正所谓“天道酬勤”,在盛宣怀的不懈努力下,他终于抓住了徐润的“命脉”。原来,当初徐润在炒房的时候,他曾经挪用过一笔六万元的公款,虽然这笔钱不多,但是也足以构成“贪污腐败罪”了,而且一旦东窗事发,后果更是不堪设想。
出现了这么好的一个机会,盛宣怀自然不肯放过,他立刻就展开了强大的攻势。而在盛宣怀的威迫利诱、步步紧逼下,徐润只能将自己镇江、芜湖、九江、汉口等地的房产进行抵押,借以偿还当年挪用的那笔“巨款”。此外,徐润还因为这件贪污受贿的事情,他被开除出了轮船招商局,同时让其变卖所有家产,以归还所有涉及招商局信用担保的贷款。
楼主:京城说书匠  时间:2020-03-19 15:11:12
最后,在盛宣怀强大的攻击下,徐润受到了重创,他直接损失了将近四百万两白银,从此元气大伤,再无反击之力;而因为举报有功,盛宣怀自然受到了朝廷的褒奖,他顺利地取代了徐润的位置,当上了新一任的轮船招商局督办。
殊不知,就在盛宣怀自鸣得意、风光无限的时候,胡雪岩已经预见了他悲
惨的结局,不出三个月,此人必垮。事实也正是如此。再重新审理一下这起案件吧,虽然在这次较量中,盛宣怀看似赢得了胜利,
但是实际上呢,他输得更惨。要知道,大家都在朝廷吃蛋糕,你上去乱搞一气,看似砸了徐润的饭碗,但是他的背后,不定有多少人直接要饭了。这些指着徐润吃饭的人,要是性格好点,也就找你要饭去,要是性格不好
的,直接抄家伙奔你家了。总之,要是不闹你一个七零八乱,那绝对是誓不罢休。官场错综复杂,下手需谨慎呀。果不出胡雪岩所料,还没有轮到他出手,盛宣怀在上任仅仅一个月后,就
被自己的下属告了黑状。这些下属向朝廷汇报,盛宣怀贪污受贿,而且还中饱
私囊。这两条罪名,告得太狠了。朝廷自然不能不管,他们立刻派人来查此事,但是这种事情,谁也不可能
做到洁身自好,都是有一堆把柄可查的,所以这起案件很快就大白于天下,朝廷最后下旨:盛宣怀贪污罪名成立,革去所有官职,并且发配原籍为民。
虽然这次打击差点让盛宣怀气死过去,但是很快的,凭借着李鸿章的关系,同治十三年(1874年),盛宣怀又东山再起了。这一次,他准备在湖北勘察铁矿,准备开办荆门太务局。
不久之后,当胡雪岩知道这个消息后,他决定动手了。经过了电信、船坞这两件事情后,胡雪岩彻底看明白了,未来的盛宣怀,他将成为自己最大的竞争对手,为了把他消灭在萌芽里,胡雪岩决定现在就动
手,开始“讨伐”盛宣怀。
当时,如果盛宣怀要创建荆门太务局,他就一定要得到两股势力的支持。这第一股力量,就来自于官方,也就是李鸿章所代表的政治势力;而另外的一股,就是湖北当地的富豪乡绅,他们全是盛宣怀的股东,而他们之所以跟盛宣怀混,就是看中了他的许诺,盛宣怀可以帮助大家赚很多的银子。
这第一股势力,是胡雪岩不能动手,也不敢动手的;而这第二股势力,则成为了扳倒盛宣怀的突破口。
且看胡雪岩是如何制订计划,置盛宣怀于死地的吧。
楼主:京城说书匠  时间:2020-03-19 15:11:12
图穷匕见的结局

胡雪岩清楚,要想扳倒盛宣怀,就要在第二股势力中制造反对的声音,让盛宣怀不攻自破。为了完成这个目的,胡雪岩找到了那些与盛宣怀合作的人,并且开门见山地告诉他们:“跟我混,我给你们更大的利益!”
要知道,在当时的社会中,盛宣怀是不可能与胡雪岩相提并论的。他们其中的一个,是刚刚成长起来的新秀;而另外一位,则是头戴红顶官帽,拥有一个商业帝国的巨富。
面对这种情况,但凡是个人,都知道该如何选择……为了继续说服这些人,胡雪岩告诉这些乡绅股东们,如果你们与盛宣怀合作,他就是我胡雪岩的敌人,将不可能再与我合作,所以我希望大家考虑清楚。除此之外,那些自动放弃与盛宣怀合作,而选择与我合作的人,将成为我
胡雪岩最好的朋友,并且从我这里得到最大的利益!再次面对这种情况,我们还需要选择吗?对于大家而言,盛宣怀就是一个势单力薄、形单影只的后生,得罪也就得
罪了;但是这位“大财神爷”胡雪岩,那是万万不能怠慢的。要知道,眼前的这位“爷”,他的生意覆盖面之广,钱庄数量之多,足以占据大清半壁的江山,要是万一得罪了“阜康钱庄”的最大老板,以后要是贷不到款,自己死都不知道怎么死的。
最后,在这种情况下,这些人纷纷选择了变节,他们全都抛弃了盛宣怀,悉数投了胡雪岩的门下。
这一下子,该盛宣怀倒霉了。要知道,在胡雪岩的灌输蛊惑、威逼利诱下,盛宣怀手下的股东们,他们全都倒戈相向,不仅在工作上不支持、不合作、不参与,还在生活上处处挤兑盛宣怀,在这种情况之下,盛宣怀只能天天郁郁寡欢,身体和心灵也受到了极大的迫害。
殊不知,这只不过是胡雪岩的第一步棋。
半个月之后,在胡雪岩的秘密指挥下,湖北各地大小的言官、御史,他们全都弹劾盛宣怀,弹劾他吃拿卡要、贪污受贿,出工不出力,拿着国家的这么多钱,一点成绩都没有,希望朝廷严惩此人,以儆效尤。
这些弹劾盛宣怀的奏折,就像雪花一样,直接堆满了慈禧太后的御案桌。咱们前面说过,慈禧太后绝对是一个感情用事的人,当慈禧看见这么多的奏折后,她立刻凤颜大怒,直接要剐了盛宣怀。
当然了,盛宣怀也不是一个轻易就能被扳倒的人,因为他也有自己的后台,这个人就是李鸿章。
眼看自己的人要完,于情于理,李鸿章也必须说好话了。事实证明,李鸿章的那些美言,确实起到了一定的效果,但是很可惜,他架不住有“添乱”的人,而这位捣乱的人,他不是别人,正是这次事件的台风眼:盛宣怀。
原来,在胡雪岩的挑拨下,那些负责挖矿的工人们,他们天天不干活,只知道聊天侃大山。有一天,就在这些工人说说笑笑的时候,盛宣怀正好带人路过此地,而当他看见这幅场景后立刻勃然大怒,他就带着自己手下那些人,来找这些工人评理。
看见盛宣怀带人来评理后,这帮工人正好没事干,三句话不和,就和盛宣怀的人吵了起来,在争执期间,不知道谁那么手欠,直接向工人扔了一块砖头,工人当场就挂了彩。
这一下子,这些工人就不干了,他们立刻群起而攻之,双方也就直接火拼了起来,后来,在当地官兵的维和下,这两伙人才各自散去。
事后,这些愤怒无比的工人们,他们在胡雪岩的授意下,直接包围了荆门太务局,还发誓要活活打死盛宣怀。在看见事态不断升级后,当地官府就坐不住了,他们全都把这件事情写下了,并且整理成奏折,挨个上奏朝廷。
当然了,这些上奏折的官员们,他们早就被胡雪岩收买了,所以,这些人的奏折内容惊人地一致。大家都说,荆门太务局总督盛宣怀草菅人命、胡作非为,这才导致天怒人怨,当地民心动荡不堪。
慈禧一看见这些奏折后,立刻吓了一跳,太平天国的事情才结束,捻军也刚刚被剿灭,这要是再官逼民反,导致天下大乱,这可如何是好?
为了准确知道这件事情的严重性,慈禧太后立刻下旨,命左宗棠和李鸿章立刻入京,她要当面问个明白。
在这场与时间的赛跑中,很显然,左宗棠跑到了前面,他首先抢了先机。原来,左宗棠早就知道胡雪岩的计划,而且他知道李鸿章一定会为盛宣怀求情,所以在当地刚刚民变的时候,左宗棠就已经起身了,所以他当然第一个到达京城。
楼主:京城说书匠  时间:2020-03-19 15:11:12
反观李鸿章,这件事情刚开始的时候,李鸿章根本就没当回事,他甚至觉得,这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情,但是随着时间的延长,这件事情越发不可收拾,到了无法收场的局面后,李鸿章这才彻底慌了神,抓紧时间动身赶往京城。
虽然李鸿章跑得不慢,但是很可惜,当他慌慌张张地跑到慈禧太后面前的时候,左宗棠已经全部汇报完毕,慈禧太后也知道了整件事情的“来龙去脉”,而剩下的事情,就是怎么严惩盛宣怀了。
看见这种结果后,李鸿章知道自己中了胡雪岩与左宗棠的圈套了,但是事已至此,慈禧太后正在气头上,要是现在敢说话,那么自己的下场只有一种,那就是“引火烧身”。所以到了最后,李鸿章只能吃了这个哑巴亏,他也只能“丢车保帅”了。
话虽如此,但是李鸿章也要做最后一搏,为保盛宣怀尽自己的努力。李鸿章哭着跪在慈禧太后面前,他苦苦申辩,说盛宣怀还年轻,谁没有气盛的时候,而且这件事情也没有出人命,也不算什么大事,只要罢免了他的官职,狠狠教训他一顿就行了,您可千万别判个死刑。
看见自己的近臣老泪纵横,并苦苦争辩,慈禧太后也动了恻隐之心,而且现在为了防止左宗棠一家独大,李鸿章的抗衡势力还是要全力保留的。所以到了最后,慈禧太后只是下旨:革去盛宣怀所有官职,发配原籍为民,并且永世不得为官。
就这样,虽然胡雪岩还有点不甘心,但他只能目送着盛宣怀逃回老家,而他自己却什么都不能干。而且,在以后的岁月里,伴随着盛宣怀的销声匿迹,胡雪岩居然选择了不理不睬,他甚至完全忘记了这个后起之秀,自己未来最大的竞争对手。
原来,按照胡雪岩自己的定义,他认为自己给了盛宣怀一个终生难忘的教训,从此以后,这个人就该老老实实的,绝不敢再叫嚣了。但是,可惜的是,胡雪岩的这种天真想法,只能出现在自己的脑海里,而不是在这个现实社会中。
胡雪岩根本不知道,社会是残酷的,竞争也是激烈的,为了那至高无上的利益,敌人是不可能变成朋友的,而自己已经“穷图匕见”,已经没有任何挽回的余地了,如果今天不杀人,最后的结果只能是一种:被人杀。
楼主:京城说书匠  时间:2020-03-19 15:11:12
第二十八章 崩溃、彻底崩溃

盛宣怀的强势反击

回到家后,盛宣怀越想越生气,对于他来说,跌倒一次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他在同一个地方跌倒两次!
想到最后,盛宣怀终于想明白了,自己之所以处处碰壁、最终下岗,这全是胡雪岩搞得鬼!从那以后,盛宣怀彻底与胡雪岩结下了梁子,并且到了不可调和的地步。
话虽如此,但是此时此刻的盛宣怀,他又能怎么办呢?
比实力,人家背后有如日中天的左宗棠;比财力,人家拥有一个庞大的经济帝国;比人脉,我还没有经商的时候,人家就当上漕运官员了;如今的我们,一个是富可敌国的红顶商人,另一个却是小打小闹的中产阶级,这根本就是一个在天上,一个在地下,还有什么可比性!
如果有的话,那么你我之间,只有一条可比:年龄。要知道,我盛宣怀还年轻,我比你胡雪岩整整小了二十岁,正所谓“君子报仇,十年不晚”。熬,我也能熬死你!咱们青山不老,绿水长流,你可千万别出现致命的漏洞,一旦让我抓到了这个机会,我一定玩死你!
从那以后,就在胡雪岩生意风生水起、渐渐淡忘盛宣怀的时候,盛宣怀却彻底收起了羽翼,开始了卧薪尝胆、韬光养晦的日子。在那段不堪回首的岁月里,盛宣怀慢慢地培养自己的实力,完善自己的心态,等待着胡雪岩那个致命的错误。
盛宣怀这一等,就等了七年。
七年之后,即光绪七年(1881年),胡雪岩终于出现自己致命的危机,这就是咱们前面提到的,那场震惊中外的“蚕丝大战”。而看见胡雪岩以一己之力,明知不可为而为之,代表中国人抗衡洋人的时候,盛宣怀却清楚地意识到,自己报仇雪恨的机会终于来了。
单凭这一点,盛宣怀同志,不管后世如何赞美你,称赞你,但是在我的心中,你就是一个小人,一个真真切切、卑鄙无耻的小人!
为了一击必中、彻底打垮胡雪岩,盛宣怀立刻找到李鸿章,他们精心布置了三个局,给胡雪岩设置了“三座大山”,准备直接把他活活压死。
第一个局,就是调走汇丰银行的经理。
要知道,对于洋人而言,撤换一个经理,这只是无关痛痒的事情,但是对于胡雪岩而言,这绝对是致命的打击。因为汇丰经理回国,新的经理上岗一对账,胡雪岩贷款买军火拿回扣的事情,必将会全盘暴露。虽然这只有区区几万两银子,但是也会让胡雪岩授人以柄,成为自己的致命伤。
果不出李鸿章所料,当慈禧太后知道这件事情后,她勃然大怒,要活剐了胡雪岩。虽然胡雪岩赚取的这些回扣,是他费尽千辛万苦,于情于理都应该拿的,但是别人会怎么想?你有那么多漂亮的豪宅,你有那么多的产业,这些都是你辛辛苦苦赚到的?你敢说跟回扣一点关系都没有?你骗傻子呢!
试想一下,胡雪岩要是没有留下这个把柄,那场左宗棠与李鸿章的派系斗争,怎么也殃及不到自己头上。你说我贪污腐败、吃拿卡要了,好,你来查账,随便查,这最多是生意上欠一个人情,又能怎么样?但是,一旦让别人找到一个把柄的证据,那就足够了!
可见,人的一生,千万不要留下任何的把柄,否则的话,关键时刻绝对会成为你自己的致命伤。
在千方百计抖出回扣的事情后,盛宣怀立刻开始了第二个局,一座更大的山立刻向胡雪岩压来。
第二个局:拒绝还贷。
咱们前面说过,在左宗棠收复新疆途中,清政府向汇丰银行贷了不少款,如今一笔四百万两的贷款就要到期了,虽然这笔钱是以胡雪岩的名义借的,但是还钱的却是清政府(合情合理)。为了还这些贷款,清政府把还钱的任务交给各个省,各省征缴相应的银两后,再统一汇到上海,最后由上海衙门代表胡雪岩还给汇丰银行。
按理来说,这笔钱是必须要还的,也是没有任何借口拒绝还的。就在所有银子汇集到上海,准备还给汇丰银行的时候,突然之间,李鸿章下令上海官员,彻底冻结这笔款项,暂时不偿还给汇丰银行。
那么,这个不还钱的理由是什么呢?原因很简单,慈禧太后亲自下旨,胡雪岩账目不清,贪污受贿,在没有调查清楚之前,所有与汇丰银行之间的业务,全部由他一人承担。
这就要了亲命了!
要知道,盛宣怀之所以让李鸿章这么做,就是让胡雪岩的资金周转不灵,让他的资金链彻底断裂。如果换成平时,对于胡雪岩来说,从各地的阜康钱庄调集四百万两银子,这也不是什么难事,但是此时此刻,胡雪岩的一千二百万两资产都压在了蚕丝上面,这四百万两银子就成为了一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他的压力可想而知。
压力本身还算小的,一旦胡雪岩还不上这四百万两银子,他还不上贷的名声一传出去,对他将是一个更加致命的打击!要知道,胡雪岩商业帝国的所有东西,都是建立在良好信誉基础上的,一旦自己的信用出现了问题,对于胡雪岩的打击,那是无法想象的。
更可怕的是,面对这笔巨款带来的压力,胡雪岩只能自己一个人去承担,他甚至连借钱都找不到人。
原来,那些平时的商业伙伴和很想巴结胡雪岩的人,因为他还不上钱这件事情,全都避之而不及;而胡雪岩真正的朋友和知己们,也因为他私吞公款这件事情,全都对他爱莫能助,要知道,如今胡雪岩是一个犯了错误的贪污犯,慈禧太后也怒气未消,谁敢在这个时候借给他钱!
在盛宣怀与李鸿章的精心策划下,两座大山同时压向了胡雪岩,压得他苦不堪言,根本就动弹不得。殊不知,这一切对于胡雪岩来说,它仅仅是一个开始。
面对这种种“骄人”的战绩,盛宣怀不失时机地发动了第三次攻击,一个完全置胡雪岩于死地的大山,就这样压在了胡雪岩的身上。
这座大山,就是胡雪岩最担心、最害怕的事情:钱庄挤兑。
楼主:京城说书匠  时间:2020-03-19 15:11:12
一切都结束了

就在胡雪岩为了自己的清白和四百万两银子奔走呼告、四处奔波的时候,他最担心的事情发生了,有无数的人来自己钱庄取钱,我们称其为“挤兑”。
要知道,钱庄最怕的就是挤兑,因为钱庄都把钱放贷了,根本就没有足够的现金,也无法满足所有储户取钱的请求。更可怕的是,如果大家都去取钱,势必让其他储户人心惶惶,最后,即使是最信任钱庄的顾客,他们也会冲过来取钱。
就这样,无数的储户蜂拥而至,他们全都争先恐后的来取钱,生怕自己的钱要不回来。随后,这个效应就跟滚雪球似的,全国各地的阜康钱庄都相继出现了挤兑的事件。
本来胡雪岩资金就周转不灵,是因为受蚕丝业务的影响,跟阜康钱庄一点关系也没有,但是老百姓不明就里,再加上一些人的故意挑唆,大家执意要取钱,导致胡雪岩的资金越来越少,各地的钱庄也相继破产。
这一下子,胡雪岩彻底垮了!
怎么办,怎么办,怎么办?面对愈演愈烈的挤兑风波,看着钱庄门口人山人海的取款百姓,胡雪岩有些胆怯,但是,他依旧是那个“商圣”胡雪岩,当年自己靠白手起家,从无生出有,从平地建立了一个商业帝国,我怎么能够轻易认输!何况,我还有殊死一搏的本钱!
蚕丝!只要把这些蚕丝卖了,我就能够堵上这个无底洞!
可惜的是,这只是胡雪岩的一个“梦”,仅此而已……
由于胡雪岩之前的“出言不逊”,这些洋鬼子恨透了胡雪岩,他们不仅对其落井下石,还结成了一个“禁买胡雪岩蚕丝”的联盟,所以即使胡雪岩赔本甩卖,这些洋鬼子也置若罔闻,不理不睬;对于他们而言,胡雪岩这种“生不如死”的感觉,反而更能激发他们的兴趣。
这还不算,由于资本主义的垄断和大清腐败的国策,上海的所有贸易,只许外国人进,不许中国人出,这就导致了胡雪岩根本无法出海做生意,他囤积的这些蚕丝也只能卖给这些洋人,除此之外,胡雪岩根本没有第二种办法!
最后,由于自己的经济压力和愈演愈烈的挤兑风波,胡雪岩只能忍痛挥泪“大贱卖”,他直接亏损了一千多万两白银,但好歹收回来了二百万两银子,再变卖一些房产,加上自己的一些私房钱后,总算能够凑齐补上汇丰银行的四百万两银子了,而这场关于自己的信任危机,也该能够过去了吧。
事实证明,这就是胡雪岩的一厢情愿……
你想,本来胡雪岩就处在破产传闻的风口浪尖上,如今你还贱卖蚕丝、贱卖土地,你给大家的信号是什么呢?
胡雪岩真的完了,阜康钱庄真的要破产了!从那以后,这场愈演愈烈的挤兑风波,终于达到了最高潮,无数取钱的人,他们来势凶猛、势不可当,而伴随着越来越多的提款和断流,胡雪岩在上海、南京、宁波、福建、广州、合肥、镇江以及长沙、武汉等地的阜康钱庄相继倒闭。最后,伴随着杭州本家钱庄的轰然倒台,胡雪岩终于宣布破产。
树倒猢狲散、墙倒众人推,胡雪岩一手打造的无敌商业帝国,就这样烟消云散,也彻底不复存在了……
这一年,是清光绪八年,即公元 1882年;这一年,胡雪岩已经五十九岁了,一个即将进入“耳顺”之年的垂暮老人,他即使再有雄心壮志,想从头再来,胡雪岩也要明白“岁月不饶人”这个道理,所以经过了这次打击后,胡雪岩彻底输了,并且输得一败涂地,永无翻身之日。
楼主:京城说书匠  时间:2020-03-19 15:11:12
第二十九章 最后的日子

冷静收残局

在让胡雪岩倾家荡产、身无分文后,李鸿章还是觉得不过瘾,他接连上疏慈禧太后,要求严惩胡雪岩。就在慈禧太后准备处置胡雪岩的时候,终于有一个人站了出来,他来替胡雪岩求情了。
这个站出来求情的人,他就是恭亲王奕.。恭亲王对慈禧太后说:“要杀胡雪岩可以,但是这里有一个问题,胡雪岩的黄马褂是谁给的?”
一听这话,慈禧太后也是一个聪明人,这件黄马褂是自己赏赐的,如果现在严惩了胡雪岩,但就证明自己当年瞎了眼,这不是自己扇自己吗?所以到了最后,慈禧太后念其有功于国家,赦免了其死罪,只是把胡雪岩贬为庶民,永世不得为官,家产也全部充公(如果还有的话)。
那么,逃过一劫的胡雪岩,他又将如何面对这“生不如死”的未来呢?
如果我碰见胡雪岩的这种情况,倾家荡产、债主上门,我一定承受不了,往往会选择自杀来逃避这个现实,但是胡雪岩不是我,他是一个顶天立地的男子汉,是一个绝对不会轻易言败的商圣,就如他常说的一句话:我胡某办事,有好处大家一起分享,有困难我一个人承担!天若要我败,全是我一个人的责任,我绝不连累他人!
这句他平时一直嚷嚷的口头禅,等到了性命攸关、必须兑现的时候,胡雪岩还能言出必行吗?
他确实兑现了。
为了收拾这个残局,胡雪岩首先要干的,就是从自己的家庭开始。
首先要“解决”的,就是自己的母亲金老太太,对于自己的这位母亲,胡雪岩觉得亏欠了很多,他觉得自己非常不孝。要知道,中国人有三苦:幼年失父母,中年无配偶,晚年卒子女,而在这三苦中,自己的母亲已经占了两件,所以即使自己再难受,再痛苦不堪,他也不能选择自杀,不能让母亲遭受到第三件痛苦的经历。
面对这个一直道歉、失声痛哭的儿子,金老太太反而平静了很多,活了八十多岁了,她什么事情没有经历过,多艰难的日子也熬过,多富贵的日子也享受过,如今财去人安乐,金老太太反而释怀了很多。
最后,金老太太告诉胡雪岩:“事已至此,我别无所求,只求咱们能够踏踏实实地过日子,我这里你不用担心,去处理其他的事情吧。”
有了母亲的支持,胡雪岩也就放心了很多,他随后办了一桌酒宴,把自己所有的老婆都找来,开始安排她们以后的事。
在这次酒宴上,胡雪岩向这些太太们说了实话:“如今我一无所有,这件豪宅也要换主人了,我已经没法照顾你们了,吃完这顿饭后,你们拿着各自的钱财,重新谋生去吧。”
这番话,全是胡雪岩的肺腑之言,而这些姨太太们也不傻,她们早就料到了今日的结局,所以在一顿抱头痛哭、互相安慰后,大家结束了这最后的宴席,各自拿着属于自己的钱财,重新谋生去了。
到最后,这座无比气派的胡氏豪宅,只剩下胡雪岩的母亲,他的正室夫人螺蛳,还有那个九姨太阿巧了。阿巧本来也可以走了,但她是一个知书达理的人,胡雪岩也对她不薄,所以她誓死要留下来,与胡雪岩一起患难与共。
国难思良将,板荡识忠臣;山穷水尽时,才能见真心。
得此娇妻,夫复何求,一生足矣!
楼主:京城说书匠  时间:2020-03-19 15:11:12
在解决了家里的问题后,胡雪岩就开始应付外面的事情了,因为还有一个非常庞大的产业群,无数个追债心切、满眼通红的债主,等着这位东家去处理。
面对这种局面,胡雪岩果断决定,自己所有的生意全部停业,并且开始进行拍卖,好偿还自己欠下来的债。
胡雪岩清楚,那些来自己店面存钱的人,他们存的全都是他们的“血汗钱”,即用血和汗水换来的钱,也许对于他来说,几十两、几百两的银子都不算事,但是对于这些普通百姓而言,这些都是他们所有的身家性命,所以不还给他们的话,胡雪岩也不会彻底安心。
当然了,能够把所有人的钱都还上,这是最好不过的了,但是取钱的人太多了,相应的钱根本就不够,所以到了最后,在万般无奈的情况下,胡雪岩只能想出了一个“权宜之计”,他把所有的储户分成了三种人,并且区别对待,分别还钱。
这第一种人,就是最穷苦的人。
对于这种人,胡雪岩清楚地知道,虽然他们只有区区几两、几十两的银子,但是这些都是他们的命根子,是他们全部的家产,对于这种人,胡雪岩实在是于心不忍,更不忍心赖账不还,所以胡雪岩安排好伙计,将这些客户的资料整理齐全,然后挨家挨户去还钱。
这第二种人,就是最富裕的人。
虽然这些人都是达官显宦,或者是地方豪强,他们也不在乎这点钱,但是胡雪岩清楚地知道,这些人他根本就得罪不起,如果不把这些人的钱还上,这些人就会对自己恨之入骨,也会想方设法地找自己麻烦,即使自己死了,这些人也会把满腔的怒火发在自己后世子孙的身上,所以这些人的钱,即使砸锅卖铁、放血捐肾,也必须要还。
还完了这两种人的钱后,胡雪岩稍微松了一口气,但是他的内心依旧忐忑不安,不能释怀,因为还有一类人需要他还钱,但是他真的还不了呀!
这第三种人,就是既不穷苦,也不富裕的人。
这种人用现在的话讲,就是“小康之家”的一类人,他们既不像穷苦人那样可怜,也不像富人那样不能得罪,所有胡雪岩把心一横,只能赖掉他们的债了,反正他们也不差这些钱,要不然,我能怎么办呢?
当然了,在还钱问题上,根本没有应该、不应该的问题,只要是欠钱,就必须要还,但是在那种情况下,胡雪岩根本没有办法,他也只能迫不得已了。还有一点,您千万不要忘了,胡雪岩到死,他都是一个“商人”。
所谓的“商人”,就是“伤人”的人,这绝对是一句大实话。
但是,胡雪岩清楚地知道,自己欠了这第三类人的钱,他们绝对不会善罢甘休的,所以他们一定会想尽任何办法,来取回自己的钱。果不出胡雪岩所料,这些拿不到钱的人,他们蜂拥地来到了自己唯一剩下的产业——胡庆余堂,来这里找麻烦捣乱。
按理来说,钱庄是钱庄,药店是药店,这根本就是两个不同的产业,但是这些存钱的人,他们不管这个,按照他们的逻辑,胡庆余堂和钱庄都是胡雪岩的产业,既然在钱庄拿不到钱,就要到胡庆余堂来闹。一时间,胡庆余堂里挤满了讨债的百姓,大堂里一片混乱,也根本没有办法正常营业了。
面对这种情况,胡雪岩算是看明白了,想给后世子孙留下点产业,已经是不可能了,现在只剩下一条路了,就是凭借官府的力量保护胡庆余堂,说胡庆余堂跟胡雪岩一点关系也没有,这样才能继续营业下去,要不然哪天激动的百姓点把火,连神仙也没得救了。
当然了,到底要把胡庆余堂卖给谁呢?绝对不能卖给一个唯利是图的人,一定要卖给一个忧国忧民的好人,这样才能把胡庆余堂的精神和经营理念,永远地传承下去。所以到了最后,胡雪岩在一通海选后,终于发现了一个合适的人选。
这个人,就是当时的刑部尚书、太子太保、武英殿大学士——文煜。
胡雪岩与文煜的关系,那真是由来已久,光文煜存在胡雪岩钱庄的银子,就有六十万两之多,当然了,以文煜的身份和地位,胡雪岩是绝对不能够得罪了,所以即使自己再穷,胡雪岩也连本带息把银子还给了他。
但是,当胡雪岩还钱的时候,文煜却死活不敢要,因为他怕消息万一传出去,让慈禧太后知道了,会治他的罪,而这六十万两银子,正好是胡雪岩的突破口。
胡雪岩派人秘密地找到了文煜,让其以胡雪岩欠钱为由,上疏启奏慈禧太后,就说胡雪岩破产了,我的钱拿不回来了,所以我要以债权人的身份,成为胡庆余堂新的主人。
因为他们之前的交情颇深,当文煜听到胡雪岩这个想法后,他觉得这是自己唯一能帮胡雪岩的事情,所以就欣然接受了。后来,文煜还与胡雪岩签订了一份秘密协议,说自己永远不改变胡庆余堂的经营理念,并留出百分之二十的股份,作为胡雪岩后世子孙的产业。而对于这个决定,胡雪岩当即抱头痛哭,千恩万谢,为了永世不得反悔,双方还签署了一份秘密协议。
可见,如果没有文煜的出手相助,按照当时的社会背景,不出一个月,这座雄伟的胡庆余堂肯定就付之一炬、化为灰烬了,毫不夸张地说,没有文煜,就没有今天的胡庆余堂。
当然了,文煜更了不起的一点是,即使他把胡庆余堂传给了自己的儿子,他也立下了遗嘱,永远不许改“胡庆余堂”的招牌,使之永久地保留了下来,所以我们现在一说到胡庆余堂,只会认为他是胡雪岩的,而忘了他的真正主人是文煜。
什么叫朋友?什么又叫作知己?这就是胡雪岩与文煜带给我们的启示。
得此至死不渝、永不抛弃的好友,胡雪岩一生足矣。
楼主:京城说书匠  时间:2020-03-19 15:11:12
巨星陨落

在处理完了所有的事情后,胡雪岩下一个要解决的,就是自己了。
如今,是清光绪十一年,即公元 1885年,在苦苦支撑了三年后,胡雪岩终于处理完了所有的事情,同时,这个垂暮的老人也清楚地意识到,终于该轮到自己了。
六十二年的人生历练,四十年的商海生涯,三十年的宦海沉浮,已经让胡雪岩对人世的一切都了然于胸。面对自己越来越差的身体状况,胡雪岩清楚地知道,自己已油尽灯枯、大限将至。
来日不多,是时候该安排后事了……
在自己事业处于巅峰的时候,胡雪岩给自己买了一块风水极好的墓地,并且修建了一个巨型的坟墓。要知道,中国人讲究给自己挑墓地的事情,在古代人的思维中:“事死如事生”,人活着的时候什么样,死了以后也要什么样,找一个风水好的墓地,不仅可以死后继续享福,更能保佑后世子孙,让他们不受苦。
当然了,现在胡雪岩已经家道中落,他还欠了很多人钱,他无缘再埋葬这里了。要不然的话,那些记恨胡雪岩的人,他们一定会来刨坟掘墓,让自己落一个暴尸荒野、死无葬身之地的下场。
最终,胡雪岩吩咐自己的家人,自己死后,必须悄悄地埋葬,丧事一切从简,不许铺张浪费。结果,胡雪岩这么一搞,他自己算是安生了,却留下了一个千古之谜。
要知道,从胡雪岩死的那一天起,我们就不知道他埋在了哪里。在把胡雪岩安葬后,阿巧和螺蛳夫人就上吊自杀了,所以胡雪岩到底埋在了哪里,她们没有告诉任何人,也直接保留到那个世界去了。一百多年过去了,大清不见了,民国也结束了,我们也不知道胡雪岩埋在了哪里。
结果,直到 1990年,一位在胡庆余堂服务了五十年的老药工,在多方打探、苦苦寻找两年后,他才在今天的杭州的上泗乡,也就是今天杭州中村,找到了胡雪岩真正的坟墓。
至此,这位显赫一时,从一无所有,到富可敌国,再到一无所有的“红顶商人”胡雪岩,他终于落叶归根,找到了自己最终的归宿。而他身前的万贯家财,也成了浮华一生的过眼云烟,而唯有那精心创下的胡庆余堂,至今仍以其“戒欺”和“真不二价”的优良传统,如今依旧流传于杭州河坊街上,并向世人继续传颂着胡雪岩的名字。
楼主:京城说书匠  时间:2020-03-19 15:11:12
后记:胡雪岩最后的启示

虽然胡雪岩的故事结束了,但是纵观胡雪岩的一生,从昔日一个无名的山村放牛娃,到最后成为了大清最富有的红顶巨富,胡雪岩本身就是一个传奇。然而,在替清政府向外国银行贷款的时候,胡雪岩虚报利息,给自己留下一个致命的把柄,以致后来东窗事发,并在多重压力下,倾家荡产,一败涂地,最后郁郁而终。
那么,面对胡雪岩这种让人无比羡慕的成功,以及这种让人扼腕痛惜的失败,我们是不是应该好好地想一想:胡雪岩这一生,他到底做错了什么?又是因为什么原因而失败?他又会给我们留下什么启示呢?
我们常说,一个人失败后,他总是怨天尤人,总是从外面找失败的原因。实际上,这是绝对错误的,他也绝对找不到的,因为一个人失败的所有原因,都是他自己造成的,跟别人一点关系也没有,这就是圣人所说的:反求诸己。
纵观胡雪岩的一生,没有人能够真正帮助他,只能他自己帮助自己;也没有人能够害他,只有他自己害他自己;所有的事情无论对错,全是胡雪岩自己一个人做的,因此所有的后果,都必须由胡雪岩自己承担,这就是所谓
的“自作自受”。
那么,胡雪岩到底做错了什么?
第一条:自作聪明。
胡雪岩从小就很聪明,长大之后更加聪明,而身为“聪明”的人,就会有越来越多的人来夸奖他、赞美他,胡雪岩当然也不例外。
被这些夸奖的次数多了,胡雪岩也就飘飘然了,他就觉得自己很了不起,慢慢地就听不进别人的建议,尤其是发达之后,他就彻底听不进去别人的话了。
对于胡雪岩这种没有读过书,文化水平低的弱点,左宗棠早就看出来了,他还经常劝胡雪岩多读一些书。谁知道,在这个问题上,胡雪岩比左宗棠还要倔。
对于胡雪岩而言,他这辈子虽然没有读过什么书,但是照样可以成功,而那么多人读了一辈子书,都不及自己的一半,既然这样,我为什么要玩命读书?
结果,因为胡雪岩不愿意读书,所以很多事情他想不通,很多的道理他不明白,他最后的失败,在很大的程度上,与自己读书少、视野狭窄有关。
可惜可叹,胡雪岩不是一个天才,他却自作聪明,把自己当成了一个天才。
第二条:自鸣得意。
在王有龄的帮助之下,胡雪岩生意越做越大,而王有龄在胡雪岩的帮助之下,官位越升越高,这一对结拜兄弟,一个在官场,一个在商场,都发展得非常顺利。
但是,王有龄曾经不止一次提醒胡雪岩:事情太顺,我们要特别小心。而胡雪岩听了后,不以为然,反而笑王有龄沉不住气,还要王有龄在这方面向自己学习。
事实证明,胡雪岩这辈子,就栽在这句话上面了。纵观他的一生,他就像打了鸡血的病人一样,他只知道一味地向前冲,而从来没有静下心好好地想一想,自己到底还有什么不足,自己还有什么失误没有发现(吃回扣)。最终,胡雪岩的失误越来越多,以至于到了积重难返的地步,他也注定迎来一个失败的结局。
第三条:自以为是。
要知道,胡鹿泉在去世前,他千叮咛万嘱咐胡雪岩,一定要好好努力,做一个成功的商人,但是绝对不要做官。
对于父亲的这句临终遗言,胡雪岩确实做到了,他成为了一个成功的商人,并且振兴了胡家;但是,胡雪岩却没有听懂父亲的另外一句话,也没有明白胡家祖训的真正含义,他还是去做了官,并且做了一个大官。
事实证明,作为一个挣钱的商人,胡雪岩是成功的,但是作为一个官员,他根本就不及格。胡雪岩根本就没有想到,政界要比商界凶狠得多,政治是一个超高危险的东西,你要是没有绝对的智商,千万不要参与。
对于胡雪岩而言,他是一个没有受到完整的训练(科举),也没有一个良好的背景(家族),更没有一个绝顶聪明头脑的人(不爱读书),如果这样也想参与政治,那么结果也就可想而知了。
我们都看见了,像左宗棠这么有实力的人都斗不过李鸿章,何况胡雪岩乎?胡雪岩凭什么跟人家斗,他甚至都没有机会与李鸿章同台竞技,仅仅扛了三步棋,胡雪岩就彻底趴下了。
第四条:自行其是。
所谓自行其是,就是认为自己永远是对的,也从不考虑别人的意见,更不会相信自己错了。要知道,在胡雪岩与洋商进行蚕丝大战的时候,古应春、左宗棠和螺蛳夫人,甚至是金老夫人,他们不止一次告诉胡雪岩:要提前收手,不要硬碰硬。
虽然这些话都是发自肺腑之言,但是胡雪岩根本不管这一套,他认为自己有钱了,有钱能使鬼推磨,我还怕什么?而且我这是在为中国人出一口气。要知道,以一己之力,去和所有的洋人,所有的欧洲国家,整个资本主义相抗衡,这不是什么可歌可泣的感人故事,而是嫌自己活得太长!即使没有李鸿章、盛宣怀的搅和,胡雪岩也必败无疑。
最后,在自鸣得意、自以为是、自作聪明、自行其是的“帮助”下,胡雪岩终于越陷越深彻底走上了一条不归路,也终于迎来了自己的结局:自作自受。
这才是胡雪岩失败的真正原因。
那么,胡雪岩波澜壮阔、大起大落的一生,除了让我们以史为镜、知所
借鉴、知所警惕外,他又将带给我们什么样的启示呢?对于胡雪岩而言,他从一贫如洗到建立了一个庞大帝国,然后帝国一夜崩溃,他又变成了一贫如洗,自己的一生全都白费了,他会不会懊恼无比呢?不会,因为胡雪岩经常说如此类的话:人的一生是享受的过程,而不是
只看重结果。这也是胡雪岩留给我们的最后启示。诚然,在这个只看重结果、以成败论英雄的社会里,胡雪岩绝对是一个
失败者。但是,只看重结果的人,他的人生还有什么乐趣呢?
要知道,人最宝贵的东西是生命,生命对每个人来说只有一次,不论是好、是坏,是高、是低,是起、是伏,这都是一种享受的过程,当我们回首往事的时候,不会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会因碌碌无为而羞愧,更不会因为失败而自暴自弃,这才是我们的人生。
虽然胡雪岩已经变成了历史的尘埃,他一手创建的帝国也已土崩瓦解、不复存在,但是他那一生总结出来的“胡氏精神”,足令我们在人生中受益匪浅,并引导我们走出低谷、重塑辉煌。
最后,让我们向这位大清首富,红顶商人致敬:胡光墉,字雪岩,安徽省绩溪县胡里村人,生于清道光三十年,卒于清光绪十一年,享年六十二岁……


楼主:京城说书匠  时间:2020-03-19 15:11:12
全书终,赞我的,骂我的,顶我的,吐我的,看到这里,咱们这本书就算告一段落了。如果不过瘾,可去另外一个帖子继续支持我。

混社会不得不读的一本书:大明神算师刘伯温
http://bbs.tianya.cn/post-no05-345174-1.shtml



楼主:京城说书匠  时间:2020-03-19 15:11:12
@zschust 2015-01-23 10:27:18
写的很好,最后顶一下!
-----------------------------
3q

楼主:京城说书匠

字数:278106

帖子分类:煮酒论史

发表时间:2014-04-11 22:03:00

更新时间:2020-03-19 15:11:12

评论数:899条评论

帖子来源:天涯  访问原帖

下载地址:TXT下载

 

推荐帖子

热门帖子

随机帖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