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水读 >  天涯 >  闲闲书话 >  三五七

三五七

楼主:草桥关  时间:2020-03-27 16:33:01
书话随想录
楼主:草桥关  时间:2020-03-27 16:33:01
沼泽 : 占了你的沙发
柒柒 : 占了你的板凳
泼雷 : 占了你的地板
-----------------------------
我家就这几大件,都被你们占光了:)
问好三位!
楼主:草桥关  时间:2020-03-27 16:33:01
说代入第一

代入、代入感,是现代语词,古书中没有,但如何看待今人所谓的代入,其实古人早已有了。
在《报任安书》中,司马迁曾自述其著述之本义,这就是: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成一家之言,是为了其父司马谈,也是为了对得起列祖列宗;而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其目的,则是在记录历史的同时,希望后人能以史为鉴,从中吸取治国理民的经验教训。《史记》之后,历代修史不绝,虽体例有差别,文字有详略、史才史识史德有高低,但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以为后人鉴这一目的,却始终传承下来,成为中国传统史学的核心。史家的目的既这样高远,对读者的要求自然会高:你必须有一定的高度、一定的眼界,一定的心胸,一定的修养,才能纵观古今,才知世事流变,才知如何理国、如何恤民,才知何者为家国的根本。
但是,以这样的眼光与高度来读史,不是每个人都能做到,常有些人在不知不觉中被史书中之人和事所带入,进而代入:读项羽之死,则以剑斫桌,意气难平;读武侯之死,则嗒然神丧,寝食俱废;读周郎赤壁之战,则大呼快哉,浮一大白,又一大白,倾刻缸尽,则人已醉矣。
读史读成这样,明末遗民及清初、中期学者曾有议论,斥其为“陷溺”,即陷溺于史、传之中而不可自拔,失去读史以鉴往知来之大义。这样的读史,他们还斥其为玩物丧志——对玩物丧志这样用很独特,仅此一见。
这是说的读史者代入。
读文学作品读成这样的就更多了,书话学文学的多,都知道,不多说。但仍有一特殊者不可不提,因为她太典型,这就是冯小青。
冯小青,资料不多,只知她是明万历间南直隶扬州人,嫁杭州豪公子冯通为妾。工诗词,解音律。为大妇所妒,徙居孤山别业,顾影自怜,凄怨成疾,命画师画像自奠而卒,年十八。
小青诗最有名的一首诗,是下面这首《 题牡丹亭》:
冷雨幽窗不可听, 挑灯闲看《牡丹亭》。
人间亦有痴于我, 岂独伤心是小青!
这是小青写与杜丽娘的同 情,小青在临殁前还做了件和杜丽娘同样的事情——觅一良工为己画像以自奠。
小青可怜,但从它的自怜自爱及与《牡丹亭》中之杜丽娘同 情、连临去前的行事都与杜丽娘一模一样,可见她的被《牡丹亭》的带入,以及进而对杜丽娘这一人物的代入。
但读史者与小青是有明显区别的。读史者的代入或陷溺,是以对历史的认知与价值取向为主,以情为辅;而小青对《牡丹亭》的代入,是以与杜丽娘对情的认同为主,以个人的人生际遇为辅。读史者与小青在各自的代入中虽有区别,但在情这一字上,他们却是相通的,只是或轻或重罢了。
楼主:草桥关  时间:2020-03-27 16:33:01
读史读到疯疯癫癫,读到陷溺,还是满可爱的。:)
楼主:草桥关  时间:2020-03-27 16:33:01
@巷底臭椿 2020-03-21 08:11:57
楼主:巷底臭椿 时间:2016-05-17 13:06:44
谢良佐
良佐自负该博,初见先生,每举史书以对,先生曰:贤却记得许多,可谓玩物丧志矣。良佐汗流浃背,面发赤。先......
-----------------------------

臭椿这则资料好,为玩物丧志的用法提供了新佐证,谢谢!
楼主:草桥关  时间:2020-03-27 16:33:01
臭椿,我根本就没打算提到你。如果你想听,我就说,但你得耐心等等:)
楼主:草桥关  时间:2020-03-27 16:33:01
@力挽雕弓如满月 2020-03-21 10:06:38
哈哈哈。明白。
情感是一种打开、真诚,自我的成型过程。
知识或际遇是封闭、沉溺,自欺的陈旧。目送远去的腐朽、酸腐。
-----------------------------
这样去理解也非常好:)
楼主:草桥关  时间:2020-03-27 16:33:01
《哪吒》

老龙王:有了灵珠,我儿敖丙就可以封神登天?
申公豹:不— 不— 不—
老龙王:嗯——?
申公豹:不错!
老龙王:唉,今后,你点个头就行了——。

臭椿,在引用资料时,尽量择出己所需者,让人一看就明白,不一定要长篇大论的引,让人不知所以。
楼主:草桥关  时间:2020-03-27 16:33:01
代入第一(继续)

所谓代入,其实不只是读书人,普通百姓也一样,也一样会出现代入现象。小时在浙江乡下,曾被阿嬷带着去看一民间草台戏班演苦情戏,一女子头插草标跪在台上,卖身葬父,她以哭腔唱着父亲的冤屈、自身的不幸,人世的不公,唱到后来,她泪流满面,伏在台上痛哭,完全唱不下去;台下的乡亲也是眼泪涟涟,欷歔一片,许多人走向台前,往台上扔钱、扔点心,然后,低着头离开。这一场面我忘不了,今天想来,演员与乡亲,是彻底忘我了,而这忘我的背后,则是他们的情感、他们的良善。
若再想想,觉得代入,还可以有主动被动之分。当然,一般是被动的,如读史读书而代入者,多是被书中之人、事所带入,进而代入,这是被动。至于主动者,则极少极少,但有,比如民间的跳大神者。
跳大神者担任的,是人、神沟通的角色。在有旧风俗的地方,如东北民间,若某户人家有病人,不知触犯哪路神仙,常会请巫婆神汉来家中告解,以求知道所曾冒犯之神仙、在何地、因何事、事之大小、如何才能获得谅解等等。
巫婆神汉到家,先会看看病人,稍作询问,然后焚香点烛,待诸礼齐备,便一钹一鼓,敲打舞唱起来(边舞边唱边转圈),稍顷,逐渐进入状况,他们的舞步开始踉跄,唱念开始含糊,语音也发生变化,或断或续会说出几句病家需要的关键话,嘴角会有唾沫,两眼会乜斜或上翻,总之,在熟人眼里,他完全变了一个人,直至躺倒在地,良久方苏,慢慢转回一个正常人。
上面所述,大家即使没有亲历,或多或少也可能听说过。昨天写代入,今天继续,想代入是否有被动和主动之别,忽然想到跳大神的巫婆神汉,我想,巫婆神汉在做法时的前后变化,应当也是代入的结果吧?
巫所担任的,是人、神之间沟通的角色,他必须既具备人性,也具备神性,才能起到上勾下连的作用。人性是他本有的,这好办,但神性却是他没有的,这不好办,但又要求他必须有,怎么办?唯一的路径,是他必须“入神”,唯一的方法,只能是按自己心目中的神的形象进行代入。至于东北的跳大神的跳、荆山里的跳端公的跳,乃至小芹她娘在代神言之前的静坐默想,则都是为代入作过渡从而最终实现代入。
这是一种主动代入,可能只存在于原始宗教相关的场合吧。
下面再慢慢分析,慢慢聊。
楼主:草桥关  时间:2020-03-27 16:33:01
@ty_郭小米215 2020-03-21 13:19:43
要不然,咱各自把这句话都表达清楚自己的理解好不。亮里来手心里握的到底有啥,几块糖糕,还是一坨憋气,施个痛快,受和不受得明白。一会伸出圆手,一会伸手尖爪,一会儿又缩回去,握不上,也掰不起腕子,真令人捉急。
刚在听歌:等到风景都看透,我在这里陪你看细水长流〜
-----------------------------
小米,本心是向你和若啬学习,开个长帖,有点什么想法写一写,往里边放一放,没想到引出麻烦。我还是想细水长流,有空,你就慢慢陪着看吧:)
楼主:草桥关  时间:2020-03-27 16:33:01
@地下丝绒 2020-03-21 14:40:20
有什么好争的,无非都是以己之心度人。东哲云不欲,是做好自己,别奢求他人。西哲云,别人扇你左脸,你给他右脸。这都是在局限范围内说这话,当行为只指向内时成立,你可以不欲,指向外时则需整体考量,特定情况下,你不欲也不行。至于代入不代入,很难定性,即便代入,也只是主观代入层面更多,拿这说事,起个煽情作用而己。真要代入,就去代那些死去的人,都闭上嘴。
-----------------------------
丝绒,你是要我也闭嘴吗?
楼主:草桥关  时间:2020-03-27 16:33:01
如果是,请给个回答,给个理由。
楼主:草桥关  时间:2020-03-27 16:33:01
地下丝绒: 黑名单 举报 2020-03-21 15:38:59 评论

一则如你所言,如代入,那就沉默吧,不论出于什么,拿人苦难说事,多少总有问题。第二点,试图说服别人,尤其在网上,不聪明。好了,我不说什么了,这话题就此闭嘴,你们继续。
————
丝绒,这是你回答大神的,我也看作是对我的回答,谢谢。
楼主:草桥关  时间:2020-03-27 16:33:01
说代入第一(继续)

其实,巫婆神汉的主动代入,也可以有深浅之分。有的人会彻底忘我,完全“入神”,比如上面所述;有的人则做不到完全“入神”,常在若即若离之间。
《小二黑结婚》中小芹她妈,就是一仙姑,她在为人告解时,一边神自舞自,一边却忘不了自家锅里煮的米:一天,金旺他爹到三仙姑那里问病,三仙姑坐在香案后唱,金旺他爹跪在香案前听。小芹那年才九岁,晌午做捞饭,把米下进锅里 了,听见她娘哼哼得很中听,站在桌前听了一会,把做饭也忘了。一会,金旺他爹出去小便,三仙姑趁空子向小芹说:“快去捞饭!米烂了!”
却不料就叫金旺他爹听见,回去就传开了。后来有些好玩笑的人,见了三仙姑就故意问别人“米烂了没有?”
这里,三仙姑就没进入状态,落人笑柄。
我一同学是吉林松原人,讲家乡神汉一事:某村某家小孩生病,请神汉为其告解。神汉知其家贫,但碍于同村,还是去了。习俗,请神汉告解后,再穷的人家,也要请餐饭,可这家人实在太穷了,准备的是一锅土豆熬白菜。神汉知道钱是没有的,就记挂着那餐饭,做告解时就分心了,结果请胡仙请不来,请黄仙也请不来,及至偷眼看到那锅土豆熬白菜,连哼哼唧唧的唱词也变了:
请胡胡不来,请黄黄不来,早知土豆熬白菜,我也不来。
这两例虽都是言说,但想想,代入不深,入神太浅,闹出笑话,挺有意思的。
楼主:草桥关  时间:2020-03-27 16:33:01
@下上大神 2020-03-21 18:26:05
【格于上下】【格于皇天】【格于上帝】
《尚書•堯典》:“曰若稽古,帝堯……格于上下……”
《尚書•君奭》:“我聞,在昔,成湯既受命,時則有若伊尹,格于皇天。在太甲,時則有若保衡。在太戊,時則有若伊陟、臣扈,格于上帝”
【格】
格神,通俗的讲就是通神的意识。
巫婆神汉通神,与“代入”好像没什么关系吧?
-----------------------------
大神提供的资料很好,谢谢!
又,关于通神与代入的关系,我也是刚开始思考,下一节会多说一些,你再看看。
楼主:草桥关  时间:2020-03-27 16:33:01
@路人98962 2020-03-21 18:08:43
哈哈哈,这个世界确实有许多科学当下无法解释的现象。
-----------------------------
有些是否可以归到精神现象学中去讨论?
楼主:草桥关  时间:2020-03-27 16:33:01
@石中火 2020-03-20 21:48:33
历史和文学常难区分,史记便有许多讲故事的成分,想不带入,难。
-----------------------------
尤其是传记部分。
楼主:草桥关  时间:2020-03-27 16:33:01
@薇小芸 2020-03-23 10:44:17
你说的代入感或者陷溺,我感觉用着相一词形容也是可以的。
-----------------------------
谢谢小芸,着相一词,是可以纳入到讨论中的,谢谢你的提醒!
楼主:草桥关  时间:2020-03-27 16:33:01
说代入第一 (继续)

上面几小节,谈了读史读书人的代入、冯小青的代入、演苦情戏演员的代入、作为观众的乡民的代入、跳大神的仙姑神汉的代入等等。虽然他们代入的人、事有差别,代入的程度有深浅,并且,还有主动和被动之分,但是,这几种情形大体可以归为一类,如果用极简单的方式来表述,那么,这一类代入的共同特点是:——我是。即由我读杜丽娘,转化为精神、情感上的我是杜丽娘,我读林黛玉转化为精神、情感上的我是林黛玉。结果是,人悲我悲,人喜我喜,乃至人死而如己死。
这种代入,主要在精神层面上,它以对对象的认同、同 情为基础,由带入到代入,进而完成“我”与对象的合一。当然,这是指被动代入的情况。至于主动代入的仙姑、神汉,情况可能不一样,他们的代入对象,可能是出于各自的想象,比如狐仙、黄仙,然后,借助冥想或忘形的舞蹈这些形式,来完成代入,完成与对象的合一。(主动借助某种形式来达到忘我,然后以忘我为基础去完成与对象的合一,这点可能比较重要)

代入,除了上面所说的 ——我是,还有更为广泛存在的另一类,这就是:——如果我是。
——如果我是,是大家太熟悉的思维方式,也是生活中常见处理问题方式,一提起,大家都明白,不用多说。下面,主要谈谈我是和如果我是的同异。
我是 与 如果我是,这两类代入,在形式上是有差别的:
1,我是,有主动与被动之分,以被动为主,主动则极个别、极特殊,如仙姑神汉。而 如果我是,则全部是主动,没有被动。
2,我是,有一个由带入到代入的过程,所需时间往往较长,而如果我是,则常常表现为即时性。
3,我是 以情为主,而如果我是,则情理并重或以理为主。
4,我是 与 如果我是 相比,前者代入深,后者代入浅,因为后者始终有理性的成分。
5,我是在中止后一般無后续,也很少有人一辈子呆在我是中。而如果我是在中止后常有后续,如对己的自我克制,对他人的予以理解乃至施以援手等等。
可能还有一些,不多举。
其实,我是、如果我是,都是以人为中心的,即使涉及到事,也是人之事。但,我是,只在个体的情感之中,而如果我是,则与他者相联系,在情之外还有理。也就是说,我是和如果我是,其共有的基础,都是有情,这种情,是人之情,是物伤其类的类之情,正是因为有此,人,才得以为人。作为代入的这一类——如果我是,说来很简单,和我们今天说的换位思考没有太大差别,都是换到他人的角度、他人的处境去思考,其背后,则是同 情心、同理心。而这,恰好是人类本有的或应有的自我要求。
中国人对这个问题的注意很早,论语中说,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它外在的意思虽是一种道德要求,但这句话的基础、这句话的出发点,却是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的人文精神,其思维方式,也就是换位思考,而所谓换位思考,其实也就是今天的所谓代入,只不过它保有更多的理性成分而已。

在讨论的过程中,关于人神沟通,上下大神提供了一些有价值的资料。大神喜欢啃文献,并旁及甲骨文、金文,很不容易。关于人神沟通,古典文献当然是重要依据,但留存至今的古典文献毕竟有限,所涉内容也不可能面面俱到。比如人神沟通,其中,人神沟通的具体情形是怎样,却难以知晓。我想,是不是可以从文字学的角度去看一看,了解一下,比如古代文献中常常提到的巫。关于这一点,放在下一节谈。
楼主:草桥关  时间:2020-03-27 16:33:01
说代入第一 写完了,算是草草收场,因为有些问题还要继续想。要说有什么收获,可能觉得对仙姑神汉现象可以试着做一些稍微理性的分析吧。



楼主:草桥关

字数:9361

帖子分类:闲闲书话

发表时间:2020-03-21 02:03:56

更新时间:2020-03-27 16:33:01

评论数:267条评论

帖子来源:天涯  访问原帖

下载地址:TXT下载

 

推荐帖子

热门帖子

随机帖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