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水读 >  天涯 >  闲闲书话 >  且饮青梅酒

且饮青梅酒

楼主:独庸生  时间:2020-04-08 14:23:55
曹操和刘备青梅煮酒,论起当世英雄,把刘备提出的几位都否决了,最后说天下英雄,唯使君与操矣。吓得刘备失手跌落筷子,恰好天上行雷,才掩饰过去。

乎没有闪电,刘备就危险了。难道,曹操只是想试探刘备志向,若刘备变色就说明有异心,就宁可我负人?有句话叫老不看三国,意思就是会令老谋深算的成人更加奸诈,不一定是好事。话确实有点道理,人还是不失赤子心为好,我就看不太懂这些阳谋阴谋的,不过,吃不开,常碰壁就难免了。

有说曹操不杀刘备是失策,曹操未知刘备是否有异心,不想杀贤坏了名声。二来可能觉得刘备未必就能成大气候,多少是有点掉以轻心。但事实证明,刘备确实给曹操带来许多麻烦,但也只是麻烦而已,真实要了曹魏的命,却是司马氏。事前,曹操曾梦见三马食槽,惊醒后卜凶吉,疑神疑鬼,却没想到三马竟是指潜伏身边的司马氏父子,这才是最大的失策。不过,我又怀疑这些传说只是演义附会,为了让故事更显离奇曲折。就算是真,曹操又不是神仙,不可能算无遗策。千古一帝,不也是不见当年秦始皇,凡事人算不如天算,且乐一杯酒,何苦绞尽脑汁。

这个故事很有名,可是我更感兴趣是他们青梅煮酒的事。喝酒就喝酒,干嘛要加青梅煮?古时的酒度数很低,和现在的啤酒差不多,味极淡,为了增加滋味,故加进青梅?却为什么不是别的东西?青梅偏酸,煮出来的酒不是有点怪怪的?这些都是我想不明白的。刚接触红酒时,大家都有些不习惯酒中淡淡的酸涩味,都爱加几颗话梅进去,这样看来,似乎古人酒中加入青梅煮,又不是不可能的事。

后来才知道,我完全是望文生义,青梅煮酒正确的解释是以青梅佐酒,并不是我想像的把青梅加进酒里煮的意思。其中的煮酒,只是温酒之意,天气寒冷,或讲究养生,最好是把酒加热再喝,不易伤肠胃。一边喝酒,一边吃青梅,别有风味。以水果下酒,我总觉得有些怪怪的。红酒中加话梅的事,也再没人这样干了,会叫人当成土包子的。

没有“青梅煮酒”(加青梅煮),却有青梅酒。这种青梅酒,不是葡萄酒一样以葡萄为主料的酿酒,属泡酒类。多般是自家自造,做法很简单,把新鲜的梅子洗净晾干,放进高度米酒里泡上一二年就行。梅子酸,要口感更佳,最好加进相当的冰糖,这样泡出来的酒,有梅子的香味,却没有梅子的酸涩。青梅酒利血管,有很好的药用功效。饮酒不可过量,适度可利身,好多人家都会自泡数瓶,更有饭店,大大的玻璃瓶就放在收款台上,瓶里泡着小半的青梅。

我姐家有地窖,泡了好多青梅酒,前两年送我一大瓶,家里一放,就完全忘了这事。有次又看到三国青梅煮酒事,才惊醒家里不是有青梅酒么,没有青梅煮酒,喝青梅酒也一样呀,甚至青梅酒才是真正的青梅煮酒:青梅与酒是真的浑然一体。又勾起我附庸风雅的臭毛病来,自此,晚饭后,常自酎半杯。酒色裼黄,滋味如何?糖放得少了,酸涩重些,口感不算极佳。青梅的酸涩味倒是很特殊,轻呷一口如青梅在齿间,酒陈,青梅却如新摘,那感觉,仿佛事过景迁,尤思当年青春年少:青梅依旧,竹马安在?

大概是用五十度米酒浸泡,较烈,半杯刚好微薰,酒壮肝胆,见妻子娴坐如仕女,而灯火可亲,不由豪气横生,柔情暗涌:天下美眷,唯吾与卿!

滚!一声狮吼,差点震碎了几上杯瓶。你看,能令大丈夫失色,何止奔雷。
2019-11-11
楼主:独庸生  时间:2020-04-08 14:23:55
饮 酒

不会饮酒,但想一醉。啤酒太淡,难以尽兴,翻箱倒柜,发现一瓶洋酒。没有好的下酒菜,但诗书佐酒陶然自乐!

“花间一酒壶,独酌无相亲”,“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品读酒诗,不论诗人是豪发还是愁动,是遣兴还是寄意,都觉得迷人。曹操横槊赋诗,陶渊明饮酒怡情,李白天子呼来不上船,何等快意,令人心慕神往。“对酒当歌,人生几何?”,我平时滴酒不沾,不知酒味,想来定少了许多乐趣。

酒,真是妙不可言。不是吗?曹操说:何以解忧,唯有杜康!李白却说: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怀消愁愁更秋。你看酒可忘忧,又可添愁;悲也好,喜也好,愁也好,乐也好,都离不开酒,可见饮酒过程肯定是一大享受。刘伶的《酒德颂》,可是道出饮酒之乐:“以天地为一朝,万朝为须臾,日月为扃牖,八荒为庭衢。行无辙迹,居无室庐,暮天席地,纵意所如。止则操卮执觚,动则挈(木盍ke)提壶,唯酒是务,焉知其余?”读这段文字,我想最适合的感觉是“此中有真意,欲辫已忘言!”


有说酒是杜康所酿,有说是仪狄所造,更传说当初禹饮而甘之,曰:“后世必有饮酒而亡国者。”,更给酒蒙上一层神秘感。在我国,酒一开始就和艺术密切结合。酒为翰墨胆,试翻开瀚如烟海的诗词华章,读读历朝的文人雅事,全离不开酒。可以说中国古代文人的底气里都散发着一股酒香,文字里多带几分酒气!文采、风流、逸事,加上美酒更觉韵味无穷!

“葡萄美酒夜光杯”,“玉碗盛来琥珀光!”,今晚饮的是葡萄酒,色泽金黄,一开瓶盖,酒气扑鼻(少饮略觉刺鼻),又有一缕淡香。可惜,我没有夜光杯,也没有玉碗,只有长脚的玻璃杯。倒下半杯,在掌上轻轻摇晃,金黄色的液体轻轻荡漾。明亮的光照下,玻璃杯晶莹通透,酒色流光溢彩,又闻阵阵幽香在周期暗暗浮动!那情景,那感觉,如在雪夜月下,见水泽边上,有红梅傲放,仿如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的妙韵!

入口微辣,咽下胸腹间似有火烧。轻尝浅酌,不觉一杯又一杯,渐渐有飘飘然的感觉!夜深人静,冷月无声,窗外万里昊天垂地,夜色如水。远近一弯山影似有似无,如水上浮影;七八个星星如点点的渔火,闪着远古神秘的光!举杯邀月,当窗临风,浩浩乎如冯凌御风,飘飘然乎如遗世独立,只想仰天长啸~~~~~~~

这就是酒醉的感觉?真好!曹操这样醉过,陶渊明这样醉过,李白这样醉过,苏东坡这样醉过,辛弃疾这样醉过,仰俯间一切已为陈迹,但恨不见古人!

诗酒趁年华。现在还有人在杏花疏影里,吹笛到天明么?
2003-3-31

楼主:独庸生  时间:2020-04-08 14:23:55
唯有饮者留其名

书架上有一册《饮之语》,可谈的全是茶,没有一句涉及酒。真奇怪。茶固然重要,酒亦可不缺,它们是我国“饮”中双璧,少了谁都不行。

柴米油盐酱醋茶。茶与油盐等相提并论,似乎档次很低,其实,品茗是很清雅的事,尤其是在古代,汲泉坐水,扫雪烹茶,三杯香茗,能抵十年尘梦,现代人若解个中味,不谛是仙神中人。琴棋书画诗花酒。酒和诗画等并列,又是高雅得不得了,其实,文字下酒,固然喝得风流,但一包花生,一杯黄酒,贩夫走卒,一样自得其乐,乐在逍遥。
有说酒是杜康所酿,也有说是仪狄所造,不管是谁发明的,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就是酒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至少不下三千年了。这么长的时间,懂酒人,善饮者当然多如牛毛。我们记住了“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是白居易的闲趣,记住了“一曲新词酒一杯”,是晏殊的雅致。还记住了在“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中独悲的范仲淹,那个夙夜长叹“何以解忧,唯有杜康”,求才若渴的曹操…………不论喜也好,悲也好,也不管是私情,还是大义,总是少不了酒,而且也是非酒不可,换了茶就不是那个味道了。

杜甫的《饮中八仙歌》,勾画八人的酒态醉意,神态可恭,活灵活现,要是换成清醒的茶客,还会有这种妙不可言的神态和韵味?茶、可以清心,可以消倦,可以陶情,却不能让人酣畅淋漓,不能让人意气风发,不能让人飞扬跋扈!茶让人内敛,酒教人张狂,所以,在文学史上,著名的茶客极小留名,但出名的饮者却是比比偕是,古来圣贤皆寂寞,唯有饮者留其名,李白说得太有道理。另一句话,更深得我心:酒可当茶喝,茶不能当酒饮。茶是怡情养性,酒更能托怀寄意;心态平和,多爱茶,心中不平,自爱酒。

喝酒,至少是在我国,成了文人抒怀寄意的独特方式。“李白斗酒诗白篇,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醉中仙。” 真好!真妙!谪仙人的醉态,傲气,飘逸出尘的性格,真得栩栩如生。但是,你认为李白只是爱酒如命的酒鬼?当然不是,李白的爱酒,李白的醉酒,只是一种对权贵的篾视,对不能一展抱负的失望,更是一种对社会现实不满的放浪姿态,所以诗人才说“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显得无比悲痛和无可奈何。李白以醉来抗争,多少有点消极,但相对那些“朝扣富儿门,暮随肥马尘”的趋炎附势之辈(不是指杜甫),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真是云泥之别,这醉是其高贵品格的深刻写照。醉得好!还有魏晋时期的阮籍,平时就是酒不离口,终日沉迷醉乡,还曾连醉两月,逃避和司马氏结亲。难道,你也看不出,阮籍的醉只是一种逃避政治争斗的方式?在魏晋这个乱得不能再乱的乱世,除了这样还能怎样?那个使三张减价的二陆中的陆机,后人称之为太康之英,却热衷政治,结果怎样?到头来不是枉死刀下?魏晋名士多死于非命,阮籍得以善终,恐怕得益他的醉。

但是不管是李白的醉,还是阮籍的醉,始终是醉得让人心酸的,他们本是最清醒者,最具才华的人,却不得不醉,不能不醉,不可不醉。这是个人的悲哀,更是社会的悲哀。百无一用是书生,但往往“书生意气”却是一种气节,一种风骨,一种品格。君不见现在诸君子为了升官发财,求名利,削尖脑袋四处钻营,厚着面皮到处奉迎,惯了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人前是一套人后另一套。酒,当然喝,喝出个灯红酒绿,喝出个酒色财气,但几时喝出个文化味?又让人更怀念李白的醉,怀念阮籍的醉,虽然醉得让人心酸。

酒,固然可以独酌,更可群饮。永和九年兰亭里的曲水流觞,群贤毕至,少长咸集,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但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一觞一咏,岂不痛哉!雅会,诗文,还有流传千古的书法神品,让这曲水流觞,这一杯酒,盛载着真正的文采风流,倾到无数后人。可惜,兰亭集会就像《广陵散》,一出现遂成千古绝唱,更像桃花源,永远变成了一个没法再寻的美梦。

古语云酒为翰墨胆,不知现在还有几个酒胆?二十余年如一梦,此身虽在堪惊。
2006-5-20
楼主:独庸生  时间:2020-04-08 14:23:55

酒话

以前不爱喝酒。偶尔喝点红酒,只是小资情调在作怪,并不是真的爱喝。酒在我眼里,就是红酒,我国的白酒多是米酒或高粱酒,度数高,喝着觉得辣,不是太喜欢。心里还想,怎会有人喜欢这样“辣”的东西?

但对酒总有一种说不清的情怀,这说明我除了小资之外,还附庸风雅。我国古代,哪个诗人不爱酒,酒简直像是高雅的代号。酒为瀚墨胆,这话说得更是直接,不就是说不喝酒的人,没有文胆,不高雅么。记不清,从何时开始,慢慢喜欢喝酒。只知道从前几年开始,红酒渐渐觉得不够味,非要高度的白酒才过瘾。但我知道,不是我变得高雅了,我喝酒更不是为了附庸风雅,实在是为了解闷。

爱喝酒的人,有千百个理由,但我相信对许多人来说,去愁解闷绝对是一个大理由。人生在世,谁没点忧愁,谁没点伤心事,谁没点不痛快,郁压于心,不得宣泄,久了对心身都不好。可是该如何释放?这是个问题,用我们现在的话来说,就是如何减压?有人做运动,有人唱歌,有人看书,有人听音乐,如是种种,但是,最多人偏爱的却是喝酒。我甚至觉得,这么多人爱喝酒,或说酒所以能流行,开始肯定不是因其高雅,酒为瀚墨胆也是后来的事,最初的理由,我相信就是为了去愁解闷,陶然之乐(微醉)如在仙乡。

茶,越喝心越清,心静许多事就能看清,人就平静下来。但这往往是在心情相对平复下来之后,正当抑压难舒,心潮澎湃,悲愤莫名之际,能静下心来喝一碗茶,我有点怀疑。这时候,非酒不可,一杯下肚,有如火烧,血液也仿佛燃烧起来,或狂呼大叫,或高咏长啸,或拔剑乱舞,或指天大骂,或长歌当哭,狂态、醉态、情态、甚至是丑态,淋漓尽致,尽情挥洒,也最为投入,不平、不甘、愁绪、委屈、寂寞、苦闷、相思等等情绪心事统统蒸腾,散发,继而畅意,舒心。一醉解千愁,愁并不能解,却能释放情绪缓和压抑、忧郁,沉闷等心情心绪,第二天醒来,就像太阳蒸干雾水,人又有勇气、有力量、有心情、有耐心面对、正视、接纳更多的不平、不甘、愁绪、委屈、寂寞、苦闷、相思等等,周而复始,生活就这样继续下去。

但我没醉过。有句俗话说爱过方知情重,醉过方知酒浓。没醉过,就如没深爱过一样,多少有点遗憾。有时也刻意求醉,独酌还独饮,难以成欢,豪气不生,半瓶下肚,只是头晕脑涨。也许,这也算醉了,只是不是沉醉,不是大醉,不是能让人狂歌痛哭不能自已,不能让人吐真言说胡说八道唠唠叨叨,不是让人失态失仪失智一塌糊涂。也许,我的内心中没有大爱大恨,没有大痛大愁,所以,我醉不起来,所以我没法大醉?反正,我没大醉过。

我喜欢那种微熏薄醉,理智还清醒,但感觉已迟钝,心像在水波上荡呀荡,脚步像风里飘呀飘,眼前一切如玄镜倒影,似幻似真。我喜欢这种感觉,也许,它让我暂时摆脱了自己,无拘无束,不必思量,也不必去计较,仿佛脱离了这个人间,脱离了这个世界,心瞬间变得海阔天空,要愁哪得工夫?

很难说清这种心态。只能有一句古诗说: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2013-10-11
楼主:独庸生  时间:2020-04-08 14:23:55
将进酒

古有李白将进酒,激情澎湃,诗意满泻,别说我学不来,估计天下没几个人学得来。但说到喝酒,太白遗风,却不鲜传人,没准在海量上不少超越了古人。

酒,我自然喝,酒量却浅,几口白干,或一小杯红酒,就两眼朦胧,头脑不清。没放开地喝过,也就没怎真正醉过,顶多就是小醉,有小半清醒。我不是酒徒,虽然心有不乐,也想到醉乡解脱,终是不曾醉倒。

据说,人生在世,得有一快意之事,或有知已,或有寄托,或有功业,最不济,也要曾酣然大醉。虽然举杯销愁愁更愁,何以解忧,数来数去,还是唯有杜康。唉,没想到最有效的杜康酒,其实也不能解忧,只得暂时忘怀。但是,只求一时之暂忘,确实舍酒其谁?

酒,真是奇妙的东西,乐也酒,忧亦酒,说是不能解忧,却又说解忧唯酒。这酒,到底有什么神奇?茶,也是我国一大饮料,可是茶怎能和酒比?固然,茶能清心,但是茶,能让人热血澎湃,能让人忘乎所以,能让人不顾一切,能让人“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么?杜甫的饮中八神,神态陶然可恭,换成茶客,个个清醒无比,能有这个效果?竹林七贤,无酒不欢,更有死即埋我的刘伶。茶,只能让人清醒,而清醒,有时意味着循规蹈矩,酒让人迷糊,迷涂往往让人随心所欲。所以李白才说唯有饮者留其名。不信,翻开诗词歌赋,和酒有关的比比皆是,胜茶无数。酒为瀚墨胆,没听过说茶是瀚墨胆。这酒,不神奇乎?

茶是草木之精华,酒乃五谷之精华,同样经过浸泡,茶旋即即可,酒却是日月之功,难不成酒比茶神奇,是多了岁月的沉香?就拿茶来说,红茶之味,比绿茶要复杂,就因为红茶经过发酵,费时较多,甚至普洱茶是时间越久茶味越丰。所以,我们常说时光象一壶酒,是说其浓或醇,当然也有说时间如茶,是说其清或香。说到绵长,酒或不如茶,但论烈性,茶不如酒,绵长带来回甘,烈性带来快意,故爱酒者,多是狂徒,爱醉酒后的无拘无束;爱茶者多是清客,沉醉于意态之悠闲。

失意者多爱酒。人生在世,不如意事,十有八九,这么说,十有八九都是失意之人,或者说是十有八九之人,都有失意之时。有的人,把自己醉倒酒里,决心把失意和美酒一起喝掉,有的人却把失意酿成苦酒,独自品味,在回味中品那种苍凉。谁更好,不得而知。却明白,为什么唯有饮者留其名,因为是醉者才会大呼小叫,甚至痛哭流涕,容易真情流露。品茗之人,只会淡淡一笑,哪怕是苦笑,也是笑,多了欲说还休。说到底,倒是茶客比酒客更沉稳,有“定力”,酒客比茶客更为洒脱,要放纵。

能饮一杯无。客满座,酒满杯,有人认为是人生大快事,不亦快哉。确实是快事,只是很难。我一般只能独酌,真正独饮的次数也是极小,喝茶居多。却常常想象那醉的美妙。将进酒,杯莫停。未必要真饮,酒意到了,意气酣畅,就行。
2017-6-27

楼主:独庸生

字数:6166

帖子分类:闲闲书话

发表时间:2020-04-05 23:37:17

更新时间:2020-04-08 14:23:55

评论数:19条评论

帖子来源:天涯  访问原帖

下载地址:TXT下载

 

推荐帖子

热门帖子

随机帖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