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水读 >  天涯 >  煮酒论史 >  连载中《刀尖上的舞者——南宋初年的那些事》(4)

连载中《刀尖上的舞者——南宋初年的那些事》(4)

楼主:赵宋布衣2019  时间:2020-04-21 19:29:36

第一章:从人质到帝王


第3节 走向历史

靖康元年(1126年),金军第一次兵临城下的时候,赵构越过重重金军,在漫天风雪之中登上了历史舞台。
乱世出英豪!
与此同时,那个逼迫宋徽宗下台的李纲也在国破家亡之际同赵构一起登上了历史舞台。在接下来的历史当中,李纲是当之无愧的主角。因此,必须简单地介绍一下李纲的生平。
李纲,字伯纪,号梁溪先生,常州无锡人,祖籍福建邵武。
李纲出生于宋神宗元丰六年(1083年),逝世于宋高宗绍兴十年(1140年),李纲的一生见证了北宋由盛转衰直至走向灭亡的全过程,亦见证了南宋由风雨飘摇、朝不保夕走向日益强大却最终偏安江南的历史。
早年的李纲曾经随其父李夔辗转各地,从东南到西北,由吴侬软语到长枪大戟,这些特殊的经历磨砺了李纲的意志,也增长了李纲的见识。
宋徽宗崇宁三年(1104年),22岁的李纲以第一名的成绩考入太学,之前其父李夔也曾以第一名的成绩考入太学,之后其弟李经亦是以第一名的成绩考入太学,可谓是“一门三第一”,用今天的话来说就是李纲一家三位高考状元,无论是当是还是今天,不说凤毛麟角,却也屈指可数。
八年之后的政和二年(1112年),李纲中进士乙榜,但在天子御试这个环节,李纲表现非常好,宋徽宗十分满意,特意将李纲由进士乙科升为进士甲科。从此,李纲踏入了仕途。
官场的李纲一直都是路人甲,没有什么影响,再加上李纲的性格比较火爆,见到不平之事总要发表意见,因此多年来李纲担任的最高官职也就是正四品的太常少卿。
直到金军入侵,李纲才遇到了他官场上的“春天”。李纲逼迫宋徽宗赵佶退位,拥立宋钦宗赵桓即位,得到宋钦宗的信任。此时,北宋朝廷已经危如累卵,金军随时有可能破城而入,已经退位的宋徽宗蠢蠢欲动准备逃往江南,朝廷的主和派主张向金军妥协,甚至劝说宋钦宗放弃开封。
在国破家亡之际,李纲主动请缨,出任尚书右丞、东京留守,领导了东京保卫战。此战虽是李纲第一次领兵打仗,但他不惧危险,亲自登城指挥,率领开封军民挡住了金兵的进攻。攻城失败后,金军东路军统帅完颜宗望意识到要拿下东京估计不不可能了。于是表示可以议和,并且开出了自己的条件:
1、宋割让太原、中山、河间三镇之地。
2、以金五百万两,银五千万两,绢、帛各一百万匹,马驼之属各以万计犒军。
3、宋尊金国皇帝为伯父,并派亲王宰相到金营为人质。
明眼人都知道金国人的条件太苛刻了,是一个明显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但是,帝国的新皇帝和主和派官员还是毫不犹豫地答应了,东京保卫战的领导者李纲虽然强烈反对,但是宋钦宗没有采纳李纲的意见。随后,太学学正秦桧上书赵桓,表示反对割让三镇,请赵桓不要寄希望于议和,应该加强守备,寻找机会反击金兵。但秦桧没有得到赵桓的答复。
赵桓最终还是决定议和,选派亲王、宰相带着割地的诏书去金营当人质。
赵桓在选择亲王出使的时候,康王赵构主动请缨,愿意前往金营当人质,并对大哥说道:“敌人一定要亲王去作人质,臣弟为了天下大计,岂能推辞躲避!”宋钦宗随即委派康王赵构为军前计议使,张邦昌、高世则为副使,令赵构到大殿会见宰执大臣。有大臣对赵构说:“金国担心宋朝没有信用,所以欲将亲王送至黄河”,意思很明显,赵构去了有可能就回不来了。赵构正色道:“国家有难,虽死不辞”在场大臣无不肃然起敬。
就在赵构踏上金军大营的时候,事情发展了变化。
来自北宋各地的勤王军陆续云集开封城下,其中包括名动天下的“老种相公”种师道,跟随种师道的还有宋朝战斗力最强的陕西军。
宋钦宗问种师道对于局势的看法,种师道是经验丰富的老将,他一眼就看出了金军此时已是强弩之末,不要说拿下开封,就是渡过黄河回到金国恐怕也不是那么容易。因此,他建议以和谈麻痹金军,待金军北归之时派军队护送,等金军北渡黄河的时候,半渡而击之。主战派领袖李纲也是同样的意见。
宋钦宗见当朝两位重臣意见一致,那颗焦躁不安的心顿时安定了下来。
实际上,金军面临的困境,金军统帅完颜宗望也心知肚明,正是因为害怕北归金国渡过黄河被宋军进攻,所以他才要求以亲王、宰相为人质。此时,不管是种师道还是李纲都没有考虑赵构、张邦昌的处境,如果真的在金兵北渡黄河时半渡而击之,赵构和张邦昌势必成为棋盘上的牺牲品。
显然没有任何一个人在意人质的安全。身处金营的赵构,此刻还丝毫都不知道自己处境有多危险,他的生命已进入倒计时。
事实上,危险来的比这还要快。
赵桓本来已经采纳了种师道、李纲的意见,但仅仅在几天后的二月一日,他突然命宣抚司都统制姚平仲率军夜劫金营。久经战阵的完颜宗望早有防备,很快击溃了姚平仲,并指挥军队向东京城方向追击。
拂晓时分,李纲率军出城接应,与金军在幕天坡激战,李纲且战且退,一直退到东京城下,最后宋军城上城下一齐用神臂弓射退了金兵。
完颜宗望回营后,立即让人把赵构和张邦昌押过来。
这是赵构第一次面临死亡的威胁,此后的岁月中他还要面对无数的惊涛骇浪,也许是运气使然,也许是命运的力量,总之,赵构度过了一次次的危机,也包括这一次。当然,这也在赵构身上留下了种种谜团。
据《宋史.高宗本纪》记载,“金人见责,邦昌恐惧涕泣,帝不为动,斡离不异之,更请肃王。”意思是:完颜宗望见了赵构和张邦昌,立即大声喝斥。张邦昌贪生怕死,痛哭流涕地跪在地上求饶,赵构却从容不迫,一副置生死于度外的样子。赵构这种视死如归的气势,让完颜宗望感到非常奇怪,认为赵构真是不同寻常,所以要求宋钦宗赵桓更换人质,把赵构放了回来。
后世很多历史学家都普遍认为《宋史》在美化宋高宗,这段记载完全不真实,因为一个屈膝投降的昏君不可能有这么勇敢。更多的人据此认为,其实赵构已经被吓傻了,连话都不会说了,所以完颜宗望才会误以为赵构“不为动”。
其实,美化是绝对有的,哪朝哪代的皇帝没有被美化过呢?事实上,赵构并没有史书上说的那么勇敢,也没有史书上说的那么怯懦。
正常的情况应该是这样的,赵构虽有亲王之尊,但是毕竟少不更事,所以冲在前头与完颜宗望谈判的应该是张邦昌。作为混迹官场多年的政客,张邦昌处理事情比赵构肯定要老练得多,于情于理,他不可能把赵构推到前面。既然有人冲在前面,赵构当然没必要说话,所以史书上才有赵构“不为动”的记载。
因此,赵构能保住性命根本不是因为他多英勇,也不是因为他多怯懦,而是因为张邦昌的斡旋,所以后来赵构当上皇帝之后,才一直想留张邦昌一命。
当然,除此以外,有一个人也算是间接拯救赵构的功臣,这个人就是跟随姚平仲劫营宋朝的统制官杨可胜。
杨可胜在出发前,密奏宋钦宗赵桓:“此行危险万分,万一战败,会使国家背上毁盟失信的罪名。臣想预先准备一封奏检藏在怀中,用以证明臣根本没有得到过圣旨,是擅自出兵去劫营。”赵桓同意了。
杨可胜被俘后,把这封奏检交给了完颜宗望。完颜宗望看完后,大怒,命人将杨可胜杀了。他以自己的死,为宋钦宗赵桓留下了回旋的余地,同时,他可能没想到,此举救了赵构一命。
就这样,赵构有惊无险地回到了开封。
回到开封之后,赵构享受到了英雄般的待遇,大家都把他当做拯救国家社稷的大功臣,但是,赵构心里却五味杂陈。
赵构此前之所以慷慨激昂,随时准备为国捐躯,那是因为他并不觉得当人质有多危险,以为还有生还的希望。但经过了这次死里逃生,那刀锋差点掠过脖子的感觉赵构一直都忘不了,赵构这才感觉到自己对死亡的恐惧,感觉到金人的恐怖。同时,皇帝大哥和那些朝臣的做法也让赵构感到一阵阵冰冷的寒意。原来,去当人质最好别抱回来的希望,送命是正常的,生还属于意外。
此后,赵构也清清楚楚地看到,顶替他的肃王赵枢一去不返。
按照原来的剧本,如果没有金人入侵,赵构将永远作为一个“混吃等死”的亲王,浑浑噩噩地度过富贵的一生,最后成为一个历史人物,在未来的史书上,可能会在某一个角落找到关于赵构的零星记载,仅此而已。
可是,金人的入侵改变了这一切,也改变了赵构的命运。赵构第一次深刻地感受到帝王权谋的可怕,在帝王的棋盘当中,所有人都是棋子,除了自己其他人都可以牺牲,不论父子、兄弟、夫妻,亲情伦理在帝王面前完全没有价值。

楼主:赵宋布衣2019

字数:3222

帖子分类:煮酒论史

发表时间:2020-04-20 08:54:39

更新时间:2020-04-21 19:29:36

评论数:0条评论

帖子来源:天涯  访问原帖

下载地址:TXT下载

 

推荐帖子

热门帖子

随机帖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