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水读 >  天涯 >  闲闲书话 >  閑人閑话-閒听落花

閑人閑话-閒听落花

楼主:薛依云  时间:2020-11-18 22:45:26
閑人閑话-閒听落花

(一) 前言

明朝高攀龙《与李见罗先生书》说:“凡学问真切下手,自无閑口説閑话” 。

笔者虽也知道‘閑’与‘閒’两者通用,但閑字有‘木’,看似门里植树栽花,各有物体归属;而閒字带‘月’,浩瀚时空,万古千里,晴夜赏月,添增几分信步閒庭的洒脱。

看来立题‘閑人閑话’,议论他人花木,是自惹是非,还是‘閒听落花’好。或像古人“几时归去,作个閒人;对一张琴、一壶酒、一溪云”。又云“人閒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笔者尤其喜欢李白的“玉阶生白露,夜久侵罗袜。却下水晶帘,玲珑望秋月”,一看就知道是‘閒’字的最佳‘灯谜’选题。

楼主:薛依云  时间:2020-11-18 22:45:26
(二)从“闲闲书话”说起

初来《闲闲书话》的时候,第一个感觉就是:这里喜欢读书的人多,真的多。任何分享读书心得的文章,点击率少者过千逾万,甚至数十万及百万者有之。在现阶段知识与时间碎片化的网络社区时代,确属奇特现象,这应该归功于版主诸公领导有方,物以类聚,文风旺盛。当时心想:这闲来读书,风雅之事也;进来游览,无需门票,随处涂鸦绝对不敢,但无需跋山涉水,既能增广见闻,又可学习一番,何乐而不为?

时间久了,才知道这“闲闲”不是等闲之辈的“闲闲”,而是另有所指。字源出自《庄子-齐物论》:“大知闲闲,小知闲闲;大言炎炎,小言詹詹”。

唐朝精通道家经典文字训诂的成玄英(608~669年)解释说:“閒閒,分别也....小知狭劣之人,性灵褊促,有取有捨,故閒隔而分别”。近代朴学(考据学)大师俞樾(1821~1907年)则云:“閒,覗也。‘小知閒閒’当从此义,谓好覗察人也”。意思好像是说:做人做事要明辨是非。

庄子的齐物论这句子,若用今天的话来说就是指:最有智慧的人,总会表现出豁达大度的态度;而小有才气的人,总爱为微小之处之是非,斤斤计较。合乎大道的言论,其势如燎原烈火,既美好又盛大,让人听了心悦诚服。那些耍小聪明的言论,琐琐碎碎,没完没了。

孤陋寡闻如笔者,读来宛如棒喝禅唱,心想以后到访“闲闲书话,是不是就得危襟正坐,衍生惶惶不可终日之感?

再细读下来,这里的‘大知’或是指大知识、大智慧、大聪明;而‘小知’也可理解为小知识、小智慧、小聪明。至于‘大言’或指大道理与大胸襟,‘小言’也可理解为小伎俩与小寸目。大知大言者,广博豁达视野宽广听者众多;小知小言者,拘于智巧琐细、以致囿步寸封。

故而浅见以为“大知闲闲”,是讲真话,是诚实语;而“小知闲闲”,或是人性阴暗意识驱使下,以花言巧语掩饰其真实目的。

确实现代生活的复杂性,重重世俗枷锁,衍生了诸多磨难,很难真实地活出自我,故而常感活得沉重压抑。其实庄子思想的真谛,就是劝人要活得“简单”,活出“自然”。他认为通达世间万物的根本真理,就是与天地宇宙至道合拍。具有大智慧的人,心态多是悠闲宽松坦然无遮,不会执着于太多是非芥蒂,而世间那些小智小慧的人,虽善于明察秋毫,诸般大小人事非得弄个清楚不可,无法摆脱“我执”,而常被七情六欲所困。

确实,我们又何必计较大小,宋朝《八扇屏》贯口有云:“天不言自高、地不言自厚、人不言自能、水不言自流”。

《闲闲书话》: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桃之夭夭,灼灼其华。
楼主:薛依云  时间:2020-11-18 22:45:26
(三)张岱‘閒来赏月’

明末散文大家张岱在其《西湖七月半》,提到杭州西湖赏月好季节,总是“人声鼓吹,如沸如撼”,他把‘赏月’的人分为五类:

(1)“楼船萧鼓,峨冠盛筵,灯火优奚,声光相乱,名为看月而实不见月者”。

名为赏月,实为‘标榜权势’。这些达官贵人,兴师动众,前呼后拥,名为看月,最后却连月的影子都没有看到。

(2)“亦船亦楼,名娃闺秀,携及童娈,笑啼杂之,还坐露台,左右盼望,身在月下而实不看月者”。

名为赏月,实为‘炫耀身份,招摇过市’。这些官二代-富二代的公子哥儿,名门闺秀,身在月下,却左顾右盼,希望别人来看自己。

(3)“亦船亦声歌,名妓闲僧,浅斟低唱,弱管轻丝,竹肉相发,亦在月下,亦看月而欲人看其看月者”。

名为赏月,实为‘搭档竞演,哗众取宠’。这些名妓闲僧,特意借助场合,附庸风雅,吸引游人关注的眼光。

(4)“不舟不车,不衫不帻,酒足饭饱,呼群三五,跻入人丛,昭庆、断桥,哮呼嘈杂,装假醉,唱无腔曲,月亦看,看月者亦看,不看月者亦看,而实无一看者”。

名为赏月,实为‘浑赏扮萌-刷存在感’。这群游手好闲之徒,有如现今社会上的混混,哪里人多就到哪里,看月是假,凑热闹是真。

(5)“小船轻幌,净几暖炉,茶铛旋煮,素瓷静递,好友佳人,邀月同坐,或匿影树下,或逃嚣里湖,看月而人不见其看月之态,亦不作意看月者”。

持重高雅,自怡自在,毫不作态;他们在张岱眼里,只有这第五种人才是真正的‘赏月’者,他们三五友好,雅聚共乐,小酌酢对,观景赏月,行态气度与西湖的优美风景和谐一致。

(四)闲情闲意,欲说还休

笔者随意浏览一下唐诗宋词名家带‘闲’字的诗词,竟然有854句之多。若是按张岱‘閒来看月’类比分法,这些闲情闲意的文人墨客,又可分几类呢?

辛弃疾有云“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其中确有把‘闲’与‘愁’掺杂不清者,亦有像唐朝元稹“白头宫女在,闲坐说玄宗”或宋朝张昪“多少六朝兴废事,尽入渔樵闲话”。又或“宠辱不惊,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望天上云卷云舒”的心境追求。

其实‘闲’是一种对待生活的态度和心境写照,浅见以为,对小资及知识分子来说,在实际时间允许范围以及主观意愿取向之下,它呈现的状态有:

(1)正能量的积极情绪:特指闲时有闲情,神态自得,随意自足。他们有时不在乎事事有所为,而是更在乎自身感觉的闲适与舒畅。但人在特定环境,又是不能独立存在的,也需考虑周边外在生活衔接与世俗人事。

(2)负能量的消极情绪:人有时也会困扰在无端无谓的闲愁中,或选择过着无拘无束的闲散日子。闲着没事无事做或不想做,或清闲、闲荡、闲游、闲逛、闲聊、闲扯,藉以消磨时间,而衍生懒散迟缓的心态与行为。当然经过一番心情的调整,这负能量的消极情绪,也是可以化解为积极的正能量情绪。

当然唐诗宋词中的一些闲情闲意,是不能单从字面上去理解,因为有时只是一种文字和情感上的借景寄托,抒发宣泄,或是一种超尘隐逸的情怀追求。
楼主:薛依云  时间:2020-11-18 22:45:26
门的系列结构(诗一首)

小注:感叹【门】这个字,由繁体‘門’变成简体‘门’,两扇对望把持形如門的门,日子(時間)就在其中流失了,故以“门”字结构变化写诗解嘲。若说枕木望月都是(閑-閒)功夫,那开关(開關)之际,门框已不复存在。星星一闪一闪,还好人还在(閃)。心没离开家门也无需骚闷(悶),腹有诗书气自华缺也无需自闭(閉)。回想历史里李闯王和山海关(關)的故事,杨修猜对曹操门上写个活字(闊)的奖品是什么?还有唐朝发生在玄武门(門)的事,月亮应该知道。想着、想着、突然看到门上,只剩下那一丁点的铃,至于还能否出声音吗?那就不要再问(問)了。笔者不是反对繁化简,而是感叹岁月里流逝许多文化的厚重与沉淀。

两扇如窗是以前的门
扶持起一个家的样子
每天日照进来就从后院漫溢而去
时间就这么流失了

在中庭的树下纳凉或看月是一件美好的事
这些日子已无所谓开与关
那颗童稚的心
早已和星星们汲水寻梦去了

当年李自成跃马寺院
何等惊天动地
难到是为了三月的桂花和那张圆圆的脸?
山和海还在遥远的边疆

其实
真的无所谓有没有门
问问紫禁城景山的那棵树
明朝太阳还挂在哪里吗?

我就不明白聪明绝顶的杨修
为何喜欢埋头研究活字怎么写
不如约贾岛骑驴找秦观推敲玄武湖的水中月
这些事件,好像都发生在门外

我真的是有点执着
天天望着明明是两扇对望护持的门
在岁月里
怎么就像春联剥落的秋冬梧桐
枝头竟露出
单薄的一丁点的铃
声音
隐隐似有似无

写于2012年7月30日
楼主:薛依云  时间:2020-11-18 22:45:26
@梅西云1510344 谢谢长文分享‘张岱的闲趣’。有人用‘一个世界的热闹,一个人的梦’来解读张岱和他的文学世界,评论者说他喜欢凑热闹,每次都要挨到热闹后人群散去,天地大静,一缕凉笛,绕一弯残月,三五人静坐静听,其中一定有张岱。

或许有朋友会觉得很多文士如张岱闲得无聊,其实,你若有心,愿意走近一颗心,翻开一本书,开启一个世界,去聆听,去了解,去体会,或热闹或繁华,或孤独或宁静,你或许就有“闲人闲语-闲看落花”的乐趣。
楼主:薛依云  时间:2020-11-18 22:45:26
(五)中国文人内心梦寐以求的理想生活

中国文人内心梦寐以求的理想生活,就是一种单纯的闲适闲趣,缓舒、静美而安逸。现代人内心蠢蠢欲动,若条件允许,必择林面水而居;每当闲暇假日,就计划逃离城市热岛,回归自然。它有别于唐诗宋词中的闲情闲意,因为它涉及太多儒释道之玄妙禅悟、或诗学美学品赏层次的解读。

故而当读到宋朝罗大经的《鹤林玉露》,文如秋雁一影,飘然天际,立刻沉浸在山静日长的惊喜。

文中提到“余家深山之中,每春夏之交,苍藓盈阶,落花满径,门无剥啄,松影参差,禽声上下”。这段文字的意思是我家住在深山中,每年春夏之际,苍绿苔藓长满台阶,鲜花铺满小路,没有敲门声打扰,松树影子凌乱投映地上,空中不时传来鸟儿鸣啼。

精彩文字继续:“午睡初足,旋汲山泉,拾松枝,煮苦茗吸之,随意读陶杜诗、韩苏文数篇。从容步山径,抚松竹。坐弄流泉,漱齿濯足。弄笔窗前,随大小作数十字,展所藏法帖、墨迹、画卷纵观之。兴到则吟小诗,或草《玉露》一两段,再烹苦茗一杯。出步溪边,邂逅园翁溪叟,问桑麻,说粳稻,量晴校雨,探节数时。归而倚杖柴门之下,则夕阳在山,紫绿万状,变幻顷刻,恍可入目。牛背笛声,两两来归,而月印前溪矣”。

文字描写:晴窗带绿,竹林读诗,抚松濯足,花间品茗。直到柴门弄晚,溪月清远,浮生闲话尘外之事;一幅平静而优雅,无忧无虑,空际袅娜的画面,把中国文人梦寐以求的理想生活之闲适缓舒,提升到静美的古典高度。

记得当年被邀加入东镇书院部落为酋长,曾引用盛唐刘长卿的诗句:“一路经行处,莓苔见履痕。白云依静渚,春草闭闲门。过雨看松色,随山到水源。溪花与禅意,相对亦忘言”。

自己移花接木打趣说,这是描写去东镇书院途径情景:一路经过的地方,青苔小道留下鞋痕。白云依偎安静沙洲,春草环绕书院闲门。新雨过后松色青翠,循着山路来到水源,静观摇曳溪花,凝神相对无言,领略恬静的清趣与喜悦。一时冥想书院静坐,藏经楼外望,小雨初憩,涮新庭前松色。

曾留诗一首尽其风雅:挂单到书院,常见云独坐;松溪悠自闲,山霞拌酒酌。

楼主:薛依云  时间:2020-11-18 22:45:26
(六)谁家见月能闲坐

‘赏月’是件闲情雅致的事情,而且喜心悦目(低头族除外),但也得看和谁一起看,在那里看?就说在唐朝,同一片天,同一片月,官居殿中侍御史的崔液说了:“谁家见月能闲坐?”在这上元夜(元宵节),盛唐京城长安一片繁华景象,车马喧阗,烟花爆竹,舞狮龙灯,绚丽多彩;上至王侯将相,下至平民百姓,无以赋诗竞夸,夜游庆贺。但杜甫却说“永夜角声悲自语,中天月色好谁看?”。在这不眠之夜,听到号角声,一如悲诉乱世的凄凉,即使中天月色姣好,可有谁欣赏呢?突出了诗人无人共语,沉郁悲抑的心情。

(1)“闲坐夜明月,幽人弹素琴”

诗人李白选择《月夜听卢子顺弹琴》,描绘了一幅夜里闲坐、明月当空、静听素琴的景致,叙说的却是“忽闻悲风调,宛若寒松吟。白雪乱纤手,绿水清虚心。钟期久已没,世上无知音。”的惆怅孤情。诗中‘悲风、寒松、白雪、绿水’都是著名琴曲,但少了知音,也就索然无味。这首诗看似写听琴的闲情雅趣,实为慨叹世上无知音,流露出一生坎坷历尽艰难的辛酸苦情。

(2)“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王维在《竹里馆》的幽静竹林,也是独自闲坐,时而弹琴抒怀,时而长啸自问:密林之中,可有人知晓,我在这里?周遭只有一轮明月,相伴孤影。看来诗人已把倾洒银辉的一轮明月,当成心心相印的知己朋友,全诗格调深幽,闲静剔透,心境外景,天人合一。

(3)“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另有一次李白选择《月下独酌》,他独坐花间,自斟自饮,百般无趣;一时兴起念想,举杯邀月共饮,相伴的还有映照地上的孤影。但诗人又说“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诗人看来也能自得其乐,但其内心却有无限凄凉和难以排解的孤独冷清,以致要邀月与影共饮。李白还有一首《春日醉起言志》“处世若大梦,胡为劳其生?所以终日醉,颓然卧前楹。觉来盼庭前,一鸟花间鸣。借问此何时,春风语流莺。感之欲叹息,对酒还自倾。浩歌待明月,曲尽已忘情”,似为赏月,实而深陷其中,不能自拔。

(4)“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李白闲暇时,除了赏月听琴,也喜欢闲坐山间。但有时群鸟高飞无影无踪,孤云也独去自在悠闲;天地之间,相看两不相厌,只有眼前的敬亭山。此诗中把众鸟比喻为名利之徒,原来喧闹不已、熙熙攘攘、追逐名利,最后都“高飞尽”,得意洋洋攀高枝去了。画面上寥廓长空的背景,世界一片寂静,譬喻人间辛酸、世态炎凉,烘托出诗人心灵的孤高寂寞,而孤云独去闲,那是诗人的自喻。朗朗乾坤,仿佛就只剩下诗人独坐,与山相依做伴,聊以慰藉。诗人良久凝望幽静秀丽的敬亭山,觉得这山似乎也正含情脉脉地看着自己,诗人与大自然对视,进而触景生情,借山自观,隐而不露,情思含蓄,余韵绵绵,而这次‘闲云独坐’也成为千古绝唱。

(5)苏轼《记承天寺夜游》

“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这文字写于宋神宗元丰六年(1083年),当时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到黄州,担任有职无权的闲官(团练副使)经有四年,其怀才不遇的郁闷心情,可想而知。

这天夜里,月光照入诗人的房间,本欲就寝,怎奈被这美好月色顿起雅兴,遂动身去不远的承天寺,寻访友谊笃厚的张怀民(同样被贬此地)。当时张怀民亦未寐,于是二人一起出外散步,庭中月光清澄,照在庭院里像积满清水一样明澈透亮,水中的水藻、荇菜纵横交错,原来是竹子和柏树的影子。诗人以高度凝练的笔墨,点染出一个空明澄澈、疏影摇曳、似真似幻的美妙境界:静中有动,动中愈见其静;一正写,一侧写,创造出一个冰清玉洁的透亮世界,也折射出诗人光明磊落、胸无尘俗的襟怀。最后作者感叹道:哪一个夜晚没有月光?又有哪个地方没有竹子和柏树呢?只是缺少像我们两个这样清闲的人罢了。

确实,这月色之浓、清、而亮,或许就是留给那些“闲人”(也即不汲汲于名利而能从容流连光景的人)。从语意上看,“闲人”一词,表面上是自嘲地说自己和张怀民是清闲之人,闲来无事才会出来赏月,实际上却为自己的行为感到自豪:月夜处处有,却是只有情趣高雅的人才懂得欣赏,致以此时此地的月夜,显得如此美好。其次“闲人”包含了诗人郁郁不得志的悲凉心境,政治上远大的抱负,却被一贬再贬,在内心深处,又何尝愿意做个“闲人”呢?若因赏月而自得,只不过是被贬闲人的自我安慰罢了。苏轼的思想横跨儒释道三家,这促使他的处世态度有极大的包容性,可说是宠辱不惊,进退自如。虽然自己也有欣赏美景的乐趣,但却不得意,而是将自己寄情山水之间,对失意做出自我排解,在逆境中凸显出高洁的人格魅力。

是为‘闲人闲语’之六。
楼主:薛依云  时间:2020-11-18 22:45:26
浅谈唐诗宋词里的闲情闲意

(一)“闲情闲意”

唐诗宋词里所谓的“闲情闲意”,个人理解为闲心、悠闲,闲情逸致的缩略语,泛指闲散心情衍生出来闲适闲逸、悠然雅致的情感。宋朝偏安江南,多了‘闲远’亦即闲静深远的审美观,故有闲望意即悠闲远眺。

就先来欣赏几首。

唐朝孟浩然《万山潭作》“垂钓坐磐石,水清心亦闲。鱼行潭树下,猿挂岛藤间。游女昔解佩,传闻于此山。求之不可得,沿月棹歌还”。意思是说:坐在潭边磐石垂钓,潭水清澈心境悠闲。鱼儿在树阴下游来游去,猿猴挂在枝上嬉玩戏闹。神女以玉佩相赠的故事,传说就发生在这里。我既无缘逢其遇,那就荡桨乘着月色唱着歌归去吧。

唐朝卢纶《长安春望》“东风吹雨过青山,却望千门草色闲;家在梦中何日到,春生江上几人还?”大意是说:东风吹着那细细春雨洒过青山,回望长安城中房舍叠嶂,草色悠闲。故园就在梦中,可是何时才能归还?那春天的江面,来来往往的人,有几个是在回家的路上呢?

宋朝秦观《浣溪沙》“漠漠轻寒上小楼。晓阴无赖似穷秋。淡烟流水画屏幽。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宝帘闲挂小银钩”。诗词描写一阵阵轻轻的春寒袭上小楼,清晨的天色,阴沉宛如深秋,令人兴味索然。回望画屏,淡淡烟雾,潺潺流水,意境幽幽。柳絮飞舞,如同虚无缥缈的梦境。丝丝细雨落下,如同我的忧愁。再看那缀着珠宝的帘子,正随意悬挂在小小银钩上。

(二)看似闲云野鹤的李白:敢问路在何方?

《赠丹阳横山周处士惟长》“闲云随舒卷,安识身有无”。意思是:任天上云卷云舒,看世上人来人往,哪里还感觉到自己的存在?身不在,痛苦又何在?

《庐山谣寄卢侍御虚舟》“闲窥石镜清我心,谢公行处苍苔没”。意思是:闲时观看石镜,能使人心神清净,前人谢灵运的足迹,早被青苔掩没了。

《侠客行》“闲过信陵饮,脱剑膝前横”。意思是:有时空闲,步过信陵郡,来点酒饮吧,脱下佩剑,横在膝前。

《山中问答》“问余何意栖碧山,笑而不答心自闲”。诗起突兀,故意一晃,造成悬念,思索兴味。“心自闲”既是山居心境的写照,更表明“何意栖碧山”。自有摇曳生姿、引人入胜的魅力。

《行路难》“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意思是说:遥想当年,姜太公碧溪垂钓,伊尹乘舟梦日,受聘商汤身边。人生的道路,何等艰难!人生的道路,何等艰难!歧路纷杂,敢问路在何方?

(三)若问闲情都几许?

宋朝贺铸《青玉案》“若问闲情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诗人说:请你不要问我的愁情究竟有多少?它就像那一望无垠的烟草,满城翻飞的柳絮,黄梅时节的绵绵细雨。

有此一问的,还有宋朝的欧阳修“谁道闲情抛弃久。每到春来,惆怅还依旧。日日花前常病酒。不辞镜裹朱颜瘦。河畔青芜堤上柳。为问新愁,何事年年有。独立小桥风满袖。平林新月人归后。”诗人问:谁说闲情意致被忘记了太久了?每到新春时序,我的惆怅心绪一如故旧。为了消除这种闲愁,我天天都在花前痛饮,让自己放任大醉,不惜身体消瘦,对着镜子看容颜已改。河边上芳草萋萋,河岸上柳树成荫,见到如此美景,我忧伤地暗自思量,为何年年都会新添忧愁?我独立在小桥的桥头,清风吹拂着衣袖。只有远处那一排排树木,在暗淡的月光下,影影绰绰,与我相伴。(注:有清代学者认为词句出自五代冯延巳的《鹊踏枝》,但较多学者考据认为是欧阳修的作品)。

(四)观赏‘闲花’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唐朝刘长卿《别严士元》“细细湿衣看不见,闲花落地听无声”。描写濛濛细雨润湿了衣服,自己却没有注意到;枝上花朵飘落到地上,也听不到声响。

唐朝王建《雨过山村》“妇姑唤浴蚕去,闲看中庭栀花开”。描写婆媳相唤,一起去选蚕种。只有那栀子花开,独自摇曳庭院中。

历来最懂赏花的,要数唐朝的王维“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起句“人闲”说明周围没有人为干扰,也点明诗人内心闲静,故而细微的桂花,从枝上落下才会被觉察到了,而不是单凭花落衣襟引起的触觉,或凭声响或飘来一缕芬芳。诗人赞叹的是这夜晚的静谧,和由静谧牵带而出的格外空寂。正当春山万籁,都陶醉在夜色的宁静里,月亮升起带来皎洁银辉,竟使山鸟惊觉起来。诗句通过“花落、月出、鸟鸣”动景描写,更突显春涧的幽静,整首诗立刻充满生机而不枯寂。

唐诗宋词里这样的闲情闲意还多着呢,请君莫笑。宋朝晏几道在《菩萨蛮》说了“飞絮莫无情,闲花应笑人”。元朝王实甫《崔莺莺待月西厢记》却说了“花落水流红,闲愁万种,无语怨东风”,说落花纷纷落在水中,使溪水都变成了红色,这么多的落花,带着不愿离枝的愁绪,默默无语地埋怨吹落它们的东风。

皇甫冉的咏花诗《石竹》算是一首充满温馨的赏花诗:“散点空阶下,闲凝细雨中。那能久相伴,嗟尔殢秋风”。诗句“闲凝细雨中”点明诗人的立足点,庭院中的细雨、庭院中的石竹花,都是诗人在廊阶上看得见的(当时诗人身处病中)。“空阶下”也写出了这座庭院的安静优雅。“那能久相伴”是诗人内心的独白:知足者常乐,能够看到美丽的石竹花,就已经很好了,这是诗人对人生的感悟。“嗟尔殢秋风”感叹一到秋天,美丽的石竹花,就会在萧瑟的秋风里,繁华落尽,枯萎凋零。作者感叹美好的事物,总是如此短暂,短短几句,表达了陪伴是最长情的告白,透彻感悟生命的真谛,低吟浅语,透过雨声,穿越千年,让今天的我们,读着也动容。

当然也有带着忧伤眼神看闲花的。譬如唐朝高蟾《筇竹杖寄僧》“野水千年在,闲花一夕空。近来浮世狭,何似钓船中”。查阅诗人,十年场屋,未得一第,自伤运蹇,有“颜色如花,命如叶”句。

(五)闲情逸致境界的经典名作:宋朝吴文英《满江红》

“翠幕深庭,露红晚、闲花自发。春不断、亭台成趣,翠阴蒙密。紫燕雏飞帘额静,金鳞影转池心阔。有花香、竹色赋闲情,供吟笔。闲问字,评风月。时载酒,调冰雪。似初秋入夜,浅凉欺葛。人境不教车马近,醉乡莫放笙歌歇。倩双成、一曲紫云回,红莲折”。

文字中的‘闲花’‘闲情’‘闲问’等句,把幽静诗学提升到最高的境界享受。文字描写:在庭院深深绿帘后面,有红色花朵自我绽放;春意盎然,亭台相映成趣,绿阴密密覆盖。檐下的小燕子飞走了,再也听不到动听的呢喃声,帘间十分寂静,户外宽阔的水池中,金鱼游动的影儿,在转来转去。有花香和竹色,供我们欣赏吟唱和写诗。空闲时,向友人请教,闲谈风景、创作等问题。携带酒水,心与冰雪交融;这初秋的凉意,穿着葛衣还是觉得冰凉;虽在尘世,却让车马不得靠近;虽在醉乡,也不要停止弹唱。大伙在梦中,一起聆听仙女们演奏仙曲‘紫云回’与‘红莲折’。文字隐约透露出诗人,对世外桃源的仙境的向往,优美的景色,烘托出词人的闲情逸致,一幅情景交融,读来韵味隽永。

(六)白居易《白云泉》:云自无心水自闲

“天平山上白云泉,云自无心水自闲。何必奔冲山下去,更添波浪向人间”。

诗句描写:天平山,白云泉边,是那样清幽静谥;天上的白云,随风飘荡,舒卷自如。山上的泉水,淙淙潺流,从容自得。我问泉水,你既然在这里如此闲适,何必要奔冲山下去,给原本纷扰多事的人间推波助澜?

文字犹如一幅线条明快简洁的淡墨山水图,选择摹画白云与泉水的神态,将它人格化,使它充满生机、活力,突出诗人自己闲逸的感情,给人一种饶有风趣的清新感。诗人以云水的逍遥自由,比喻恬淡的胸怀与闲适的心情;用泉水激起的自然波浪,象征社会风浪。

写作背景时逢唐敬宗宝历元年(825年)诗人时任苏州刺史,政务十分繁忙冗杂,,当面对闲适的白云与泉水,对照自己“心为形役”,一种清静无为、与世无争的思想便油然而起。白居易的诗作,确实风格平淡浑朴,言浅旨远,意在象外,寄托深厚,理趣盎然。

(七)宋朝苏轼的“人间有味是清欢”

“细雨斜风作晓寒,淡烟疏柳媚晴滩。入淮清洛渐漫漫。雪沫乳花浮午盏,蓼茸蒿笋试春盘。人间有味是清欢”。

这首词描写的是苏轼在元丰七年与友人同游南山,在郊外用清茶野菜佐食,诗人备感有味,有山有景有清茶,世间最有滋味的还是清淡的欢愉吧!苏轼的一生坎坷流离,可他却总是能用乐观的心情来面对,这或是千百年来苏轼诗文与人格魅力历久不衰的原因。

宋代禅宗‘无门禅师’也有一首诗偈:“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莫将闲事挂心头,便是人间好时节”。描写一年四季,每个季节都有每个季节的美,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如果能没有闲事烦心,忧思悲恐惊缠绕心田,那么每年每季每天,都将是人间最好的时节。

诗偈说的是‘放下’,若能放下心中的烦恼,顺其自然,看待一切,就能享受人生中最美好的一切。而生命时光,都将成为人生好时节。‘放下’是一种心境,一种自我的超越,一种自我的解脱,一种无可比拟的洒脱。

透过闲读唐诗宋词里的“闲情闲意”,敞开心门(門),‘放下’形体犹如枷锁的木(閑)和月(閒),发觉自己其实快乐了许多,至于有闲或无闲,已不再重要了。

是为閑人閑话-閒看落花系列之(七)。

(下文待续…)
楼主:薛依云  时间:2020-11-18 22:45:26
莫等闲

这“等闲”前面若加个字,就形成正面肯定或负面否定的语境。笔者随意选了几组相关诗句,惊讶发现其中竟然有七种变化的趣味性,谨添作<闲人闲话>分享。即(1)若等闲:再平常不过的一件事。(2)莫等闲:不要虚度时光。(3)等闲识得:很容易就能辨识。(4)等闲变却:轻易变心。(5)等闲度:平凡度过。(6)不等闲:不寻常。(7)等闲斜:空闲孤单地斜斜落下。举例诗句如下:

(1)明朝于谦《石灰吟》: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诗句“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大意是说:石灰石经过千锤万凿,从深山里开采出来,面对熊熊烈火焚烧,也当作很平常的一件事,即使粉身碎骨也毫不惧怕,只要把高尚气节留在人世间。

首句“千锤万凿出深山”是形容开采石灰石很不容易。次句“烈火焚烧若等闲”烧炼石灰石的同时,加上“若等闲”使人感到不仅是在写烧炼石灰石,似乎还象征着志士仁人,无论面临着怎样严峻的考验,都从容不迫,视若等闲。第三句“粉骨碎身浑不怕”形象地写出将石灰石烧成石灰粉,而“全不怕”三字又使我们联想到其中可能寓有不怕牺牲的精神。最后一句“要留清白在人间”,更是直抒情怀,立志要做纯洁清白的人。

这是一首托物言志诗。据说于谦写此诗时才十二岁,有天他经过一座石灰窑,观看师傅煅烧石灰,只见一堆堆青黑色山石,经过烈火焚烧都变成白色石灰。诗作以石灰比喻,表达自己为国尽忠,不怕牺牲的意愿,坚守高洁情操的决心,展现崇高的人格和磊落的襟怀,这是首脍炙人口的诗篇。于谦为官廉洁正直,曾平反冤狱,救灾赈荒,深受百姓爱戴。明英宗时,瓦剌入侵,明英宗被俘。于谦提议拥护明景帝,亲自率兵固守北京,击退瓦剌,使国家免遭异族侵略。但英宗复辟后,却以“谋逆罪”诬杀了这位民族英雄。这首《石灰吟》可以说是于谦生平和人格的真实写照。

(2)宋朝岳飞《满江红》: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同样是爱国将领的岳飞也呼吁‘莫等闲’,他著名《满江红》如下“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若按《满江红》原作语境应该是说:好男儿,要抓紧时间报效国家、建功立业,不要浪费青春年华,不然等老的时候,留下的只有是悲哀、叹息与悔恨。引申为现代的意义,也可解释为:不要平平庸庸地消磨时光到白头,到时只剩下悲切一场空。年轻的时候,要珍惜生命和时间,去学习、体验和闯荡,不要等到年老时,才懊悔自己年轻时虚度光阴,到那时一切都已经太晚了,留下的只有叹息。

(3)宋朝朱熹《春日》: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人们一般上都认为朱熹《春日》是首游春诗,从诗中所写的景物来看,似乎也是如此。诗句描述春回大地,让人耳目一新。正是这种新鲜的感受而识得东风,仿佛就是一夜东风,吹开了万紫千红的鲜花;营造了百花争艳与生机勃勃的景象。诗人由“寻”而“识”,步步深化。首句“胜日寻芳泗水滨”,“胜日”指晴日,点明天气。“泗水滨”点明地点。“寻芳”即是寻觅美好的春景,点明了主题。次句“无边光景一时新”写观赏春景中获得的初步印象。用“无边”形容视线所及的全部风光景物。“一时新”,既写春回大地,自然景物焕然一新,也写出了郊游时的欣喜感觉。第三句“等闲识得东风面”则是说春天的面容与特征是很容易辨认的,“识”字承接首句中的“寻”字,而“东风面”借指春天。第四句“万紫千红总是春”是说这万紫千红的景象全是由春光点染而成的,人们从这万紫千红中认识了春天。

也有人说这是一首哲理诗。诗中的“泗水”暗喻孔门,“寻芳”暗喻求圣人之道,“东风”暗喻教化,“春”暗喻孔子倡导的“仁”,而“万紫千红”则是指儒学的丰富多彩。若能接受这样的解读,诗人通过诗句把哲理融化在生动的形象中,并将圣人之道比作催发生机、点燃万物的春风,如此不露痕迹的说理论道,是其高明之处。

(4)清朝纳兰性德《木兰词》:等闲变却故人心,却道故人心易变

《木兰词》是描写一个失恋女子对薄情郎先是谴责,但想前思后却表示纵死分离,也还是刻骨地念念不忘旧情,缠绵哀怨之情,满溢纸面。“等闲变却故人心,却道故人心易变”,按字面的意思,就是说恋人轻易变心,却辩解情人间本来就是容易变心的,指变心的人往往指责被无端抛弃的一方首先变心。

首句“人生若只如初见”说当时最初相遇的时候,一切都是美好的,都是欢乐的时光。偶有不如意也能甘心消受,因为抱着憧憬,所以相信一切只会越来越好。所有的困难,都是微不足道,与意中人的相处也应像初见那般甜蜜温馨。次句“何事秋风悲画扇”这扇子是夏天用来趋走炎热,到了秋天就没人理睬了,古典诗词多用扇子的来比喻被冷落的女性。这里是说本应当相亲相爱,但却成了相离相弃。又将词情从美好的回忆一下子拽到了残酷的现实当中。接下来二句“骊山语罢清宵半,夜雨霖铃终不怨”是借用唐明皇和杨贵妃的典故,他们曾于七月七日夜,在骊山华清宫长生殿里盟誓,愿世世为夫妻,一时传为千古佳话。但后来安史之乱,唐明皇入蜀,在马嵬坡无奈处死杨玉环。诗人借用此典说,即使是最后作决绝之别也不生怨。末句“何如薄幸锦衣郎,比翼连枝当日愿”将二人比作唐明皇与杨贵妃,可是薄幸的你,又怎么比得上当年的唐明皇?他起码还曾与杨玉环有过比翼鸟与连理枝的誓愿!

(5)唐朝白居易《琵琶行》:今年欢笑复明年,秋月春风等闲度。

诗句描述:年复一年的欢乐美好时光,都在欢笑打闹中度过,就像秋天的月亮,春天的暖风一样,就这么平凡地过去了。

(6)清朝郑板桥《山中雪后》:檐流未滴梅花冻,一种清孤不等闲


《山中雪后》“晨起开门雪满山,雪晴云淡日光寒。檐流未滴梅花冻,一种清孤不等闲”描绘了一幅冬日山居雪景图,虽然有解读这是首寓托身世的诗作。诗句写到清晨起身,打开门看到的是满山皑皑白雪。雪后初晴,白云惨淡,连日光都变得寒冷。房檐的积雪未化,院落的梅花枝条仍被冰雪凝冻。这样清高坚韧的性格,是多么不寻常。尤其末句“檐流未滴梅花冻,一种清孤不等闲”运用了衬托的手法:“檐流未滴”“梅花冻”突出了天气的寒冷,“清孤不等闲”则是突出了梅花坚强不屈的性格,作者托物言志,含蓄地赞扬清高坚韧的性格和洁身自好的品质。诗人郑板桥由大雪之后的寒冷,写到自己内心深处的凄凉,看似写景状物,实则见景生情,景物交融,对历经苦难的身世发出深深的感慨。

(7)宋朝欧阳修《临江仙》:孤城寒日等闲斜

“记得金銮同唱第,春风上国繁华。如今薄宦老天涯。十年岐路,空负曲江花。闻说阆山通阆苑,楼高不见君家。孤城寒日等闲斜。离愁难尽,红树远连霞”。

此词蕴含了作者丰富的情感:久别重逢的喜悦、宦海沉浮的悲惋无奈和离别在即的愁绪。全词想象奇特,虚实相生处理得当,境界缥缈开阔,语言洒脱灵动,富有浪漫色彩。末句“孤城寒日等闲斜。离愁难尽,红树远连霞”。抒写朋友的离去,使滁州似乎变成了孤城,太阳不再让人感到温暖,一天天的日子显得空虚、难以打发,生活孤单、清冷、无聊,心里充满无尽的离愁,只能将思念,付予那些经霜的红树,以及与它们远处相连的红霞。

这篇《莫等闲》写得有点‘等闲’,其实,你若仔细欣赏,这七组诗句都是精选的‘不等闲’诗作。

是为閑人閑话-閒看落花系列之(八)。

(下文待续......)

楼主:薛依云  时间:2020-11-18 22:45:26
【一帘幽梦】之“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读书时代,有部琼瑶的小说《一帘幽梦》在1974年由白景瑞导演拍摄为同名电影,主题曲由刘家昌作曲,琼瑶作词,经邓丽君独具风格的音色唱腔,而风靡校园,成为新马地区那代人,卡拉OK必选歌曲之一。歌词是:“我有一帘幽梦,不知与谁能共。多少秘密在其中,欲诉无人能懂。窗外更深露重,今夜落花成冢。春来春去俱无踪,徒留一帘幽梦。谁能解我情衷,谁将柔情深重。若能相知又相逢,共似一帘幽梦”。歌词三叠复唱,柔肠百转,余韵回绕。

这次为了写‘闲人闲话’,把唐诗宋词翻了几遍,当读到李清照和李煜的词作,隐隐约约中感觉到有人,在庭院深处卷帘向你凝望,‘一帘幽梦’的浓郁感觉,便油然而生,句子如:(1)‘一种相思,两处闲愁’。(2)‘小院闲窗春已深’。(3)‘生怕闲愁暗恨,多少事、欲说还休’。(4)‘险韵诗成,扶头酒醒,别是闲滋味’。(5)‘一任珠帘闲不卷,终日谁来’。(6)‘塞雁高飞人未还,一帘风月闲’等等,浮现眼前。这千年词话,若少了李清照(1084~1155年)和李煜(937年~978年),你说那文坛该有多寂寞啊。

(1)李清照的《一剪梅》: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画面上只见粉红色的荷花已凋谢,幽香也散去,光滑如玉的竹席,带着秋天的凉意。解开绫罗裙,换上便装,独自登上小舟。仰头凝望远天,那白云舒卷处,谁会把锦书寄来呢?当雁群飞回来时,月光已经洒满西楼。落花独自飘零,河水孤零流淌。两人有着同一种相思,但身处两地。这相思的愁苦,实在无法排遣,刚从微蹙的眉间消失,又缠绕上了心头。

宋朝黄升在《花庵词选》中另题作“别愁”,意即倾诉相思、别愁之苦的词作,点明是李清照写给新婚未久即离家外出的丈夫赵明诚,文字中诉说了自己独居生活的孤独寂寞,急切思念丈夫早日归来的心情。

“一种相思,两处闲愁”,两人虽然身处两地,却共处一种情怀,表明两人心之相印灵犀相通,寄予对丈夫的理解,却也更增添了分散两地的思念之情。这与许多对月遐思独自抒怀的诗作,有着显著区别。但尽管天长水远,锦书未到,两地相思不减,足见双方情爱之笃和彼此信任之深。结尾句“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特别能彰显李清照的许多作品,或寄情于景,或景中含情,意象显露,收笔尤其绝妙,留给读者无限遐想与深思。

(2)李清照《浣溪沙》:小院闲窗春已深

“小院闲窗春已深。重帘未卷影沉沉。倚楼无语理瑶琴。远岫出山催薄暮,细风吹雨弄轻阴。梨花欲谢恐难禁”。

画面描写:小院掩映在春色深深的绿树繁花中,楼上小窗闲掩,层层厚重的门帘没有卷起,幽暗的闺房中显得暗影沉沉。独自靠着栏杆,愁情无人可以诉说,只好心不在焉地拨弄着琴弦。云虽无心,却催得暮色早降;微风吹雨,暮色中的轻风吹动着细雨,拨弄着暗淡的轻云。院子里的梨花即将凋谢恐怕连这斜风细雨都难以承受,真让人伤景。

起句“小院闲窗春已深”,描写窗与帘都闲置了,设想至于女主人也该更闲了吧?只是这份“闲”来的并不闲适安逸,而是空荡荡的寂寥,是心与庭院一样空的回音,那是因为寂寞使人懒。倚栏人未语,但“闺深、春深、情深”的刻画,把蕴藉未吐之心思,展现得更是“此时无声胜有声”。而在窗帘缝隙间透映的半抹春晖,又看到一年春景将暮。看来窗外的柳绿花红,搁置在案上架嵌美玉的古琴灰尘相伴,也与她无关。“细风吹雨弄轻阴”,不知呆坐了多久,夜即来临,更兼细风吹雨,漠漠轻云被暮色,笼罩得愈加暗淡了。这轻巧流逝的光阴,像是眼前淌过的感情痕迹,即使伸手,也无法抓住它们。结句“梨花欲谢恐难禁”,窗外这树梨花,怕也经不住这风吹雨打的消磨,与晏殊的“无可奈何花落去”同其蕴藉,而人若梨花,也如花一般悲悲切切地谢去,悲欢离合,如同花开花落。这末了一句,是无能为力的叹惋。但想念变成了一种寂寞,窗帘后深情执著的作者,用自己的一生,去纪念,去抒情,而谁又是谁的永远?

(3)李清照《凤凰台上忆吹箫》:生怕闲愁暗恨,多少事、欲说还休。

“香冷金猊,被翻红浪,起来人未梳头。任宝奁闲掩,日上帘钩。生怕闲愁暗恨,多少事、欲说还休。今年瘦,非干病酒,不是悲秋。明朝,这回去也,千万遍阳关,也即难留。念武陵春晚,云锁重楼,记取楼前绿水,应念我、终日凝眸。凝眸处,从今更数,几段新愁”。

文字描写:铸有狻猊提钮的铜炉里,熏香已经冷透,红色的锦被乱堆床头,如同波浪一般,实在无心去收。早晨起来,懒洋洋也不想梳头。任凭华贵的梳妆匣落满灰尘,日光照上帘钩。就生怕想起离别的痛苦,有多少话要向他倾诉,可是刚要说又不忍开口。新近渐渐消瘦起来,不是因为喝多了酒,也不是因为秋天的影响。算了罢,算了罢,这次他必须要走,即使唱上一万遍《阳关》离别曲,也无法将他挽留。想到心上人就要远去,剩下我独守空楼了,那楼前的流水呀,它应该顾念着我,映照着我整天注目的凝眸。就在凝眸远眺的时候,从今而后,又平添一段日日盼归的新愁。

(4)李清照《念奴娇》:别是闲滋味。

“萧条庭院,又斜风细雨,重门须闭。宠柳娇花寒食近,种种恼人天气。险韵诗成,扶头酒醒,别是闲滋味。征鸿过尽,万千心事难寄。(下文从略)。

这首词作借雨后春景,抒深闺寂寞之情。根据词意,当作写于作者南渡之前,当时丈夫赵明诚出仕在外,作者独处深闺,每当春秋暇日,一种离情别绪便油然而生。上片写“心事难寄”,从阴雨寒食,天气恼人,引出以诗酒遣愁。下片说“新梦初觉”,从梦后晓晴,引起游春之意。全词以细腻笔触,通过春景描写,真切地展示诗人独居深闺的心理情态。语浅情深,清丽婉妙。“萧条庭院”句写词人所处的环境,给人以寂寞幽深之感。庭院深深,寂寥无人,令人伤感;兼以细雨斜风,则景象之萧条,心境之凄苦,更觉怆然。一句“重门须闭”,写作者要把门儿关上,实际上她是想关闭心灵的窗户。“宠柳娇花寒食近,种种恼人天气”,由斜风细雨想到宠柳娇花,既倾注了对美好事物的关心,也透露出惆怅自怜的感慨。在这春近寒食时节,垂柳繁花,犹得天宠,人来柳阴花下,留连玩赏,花与柳便也如宠儿娇女,成为备受人们爱怜的角色。但奈何在这多雨季节,游赏不成,只好深闭重门,而花受风雨摧残,也在“恼人”之列。“险韵诗成,扶头酒醒,别是闲滋味”,由天气、花柳,渐次写到人物。“险韵诗”指用冷僻难押的字押韵做诗,而“扶头酒”是饮后易醉的一种酒 。风雨之夕,词人饮酒赋诗,借以排遣愁绪,然而诗成酒醒之后,无端愁绪重又袭上心头,“别是闲滋味”,一“闲”字,将伤春念远情怀,暗暗逗出,耐人寻味。“征鸿过尽”句点上片主旨,是虚写,实际上是用鸿雁传书的典故,暗寓丈夫走后,词人欲寄相思,而信使难逢。“万千心事”,关它不住,遣它不成,寄也无方,最后还是把它深深地埋藏心底。

(5)李煜《浪淘沙》:往事只堪哀,一任珠帘闲不卷,终日谁来。

“往事只堪哀,对景难排。秋风庭院藓侵阶。一任珠帘闲不卷,终日谁来。金锁已沉埋,壮气蒿莱。晚凉天净月华开。想得玉楼瑶殿影,空照秦淮”。

文字描写:往事只令人徒增哀叹,无论面对多么美好的景色,都难以排遣心中的愁苦。秋风萧瑟,庭院冷落,苔藓满阶,触目可见。门前珠帘,任凭垂挂,从不卷起,反正也不会有人来探望。横江之铁锁链,已经深埋江底;豪壮的气概,也早已淹没野草中。傍晚的天气,渐渐转凉,秋月澄明。回想那精美辉煌的楼宇宫殿,如今已是人去楼空,只有那楼影,空映在秦淮河的河水中。

起句即开门见山的道破:“往事只堪哀,对景难排”。“景”指眼前景物,正对“往事”而言,而“往事”又与今日之处境两相映照,昔日贵为天子,今日贱为俘虏,古人说“哀莫大于心死”,偏偏这个已经“归为臣虏”的降皇帝心还没有死透,相反,他对外界事物还很敏感。这样一来,内心的矛盾纠葛当然无法解除,只能以四字隐括之——“对景难排”。“秋风庭院藓侵阶。一任珠帘闲不卷,终日谁来!”“藓侵阶”即《陋室铭》中的“苔痕上阶绿”,表示久无人迹来往,连阶上都长满了苔藓,真是死一般的岑寂。作者对此白天的景色既然感到难排,便有心加以抵制,抵制的方式是消极的,檐前那一长列珠帘连卷也不卷,干脆遮住了视线,与外界隔绝。用这样的手法逼出了四个字:“终日谁来”!既然连个人影都见不到,我还卷帘干什么呢?实际上作者骨子里却含有万一有人来也说不定的希冀的心理在内。

下片转折而起,以“金锁已沉埋,壮气蒿莱”悲悼国家破灭、身陷为虏的遭遇。想当年,身为君主,群臣俯首,宫娥簇拥,有过颐指气使的威严,有过春花雪月的风流,而所有的繁华与富贵都一起随着金陵的陷落而烟消云散,化为了乌有。此时徘徊庭院,往事无限,看秋夜天高,秋月澄明,那金陵城中,“雕栏玉砌应犹在”,却不再是往日的气象。南唐已破灭,君主成囚虏,秋月还是那轮秋月,只是“空照秦淮”而已。这里的‘空’不仅是秦淮的楼阁,也暗喻故国的宫苑,“空照”凸显无尽的心酸与哀苦的感受。

(6)李煜《一重山》:塞雁高飞人未还,一帘风月闲

“一重山,两重山。山远天高烟水寒,相思枫叶丹。菊花开,菊花残。塞雁高飞人未还,一帘风月闲”。

全词写了一个思妇,在秋日里苦忆离人、急盼归来,然而最终没有盼来的怨恨心绪。上片写她望中所见之景,那远行在外的征人,而今身处何方呢?他是否正在跋涉返乡路上?怀着焦急不安的心情不时地企足遥望,希望能够有所发现。可是进入视野的,除了重重叠叠的山岭峰峦外,就是辽阔高远的青冥和,天际迷离烟水。第三句描写了一幅荒寂寥廓的群山秋色图,层次极为分明:“一重山”是近景,“二重山”是中景;“山远天高烟水寒”是远景。这一切都是跟着思妇眺望目光的由近及远渐次展开。清初词人纳兰性德的名作《长相思》曰:“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很可能是受了这首词的启发。“烟水寒”的“寒”既是形容“烟水”也曲折写出了思妇的心理感觉。“望尽天涯路”而无所得,便收回眼光,不经意地扫视周遭景物,瞥见不远处有枫叶如火,灼人眼目。这使她猛然想起:时令又到了丹枫满山的秋天,自己经年累月的相思之情何日才能了结啊?“相思”一词的出现,使得词旨豁然显现。下片着重描写她思中所念之事。“菊花开,菊花残”,暗示了她相思日久,怨愁更多。“塞雁高飞人未还”,触景生情。塞外大雁尚且知道逢秋南归,那飘泊在外的游子,为什么还见不到他的踪影呢?用雁知“归”来反衬人不知“还”,就更深一层地表现出内心怨苦。怨恨之余,挂念又起,如今良人未还,说不定他碰上了什么意外,或是在路途上染上了风疾,又深深地为他担忧起来了。“一帘风月闲”,刻画出了思妇,由于离人不归,对帘外风晨月夕的美好景致,无意赏玩的心境。柳永《雨霖铃》有云“此去经年,应是良辰美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含意正与此同。

明朝李廷机评注的《新刻注释草堂诗余评林》,在这首小令词调下题作“秋怨”。虽然通篇未曾出现“秋”与“怨”的字眼,但仔细吟诵一遍,便会觉得句句在写“秋怨”。对思妇的外貌、形象、神态、表情未作任何描摹,而是侧重于表现出她的眼中之景,胸中之情,用笔深藏不露、极其空灵。字句若“山远天高烟水寒”句,自然明朗,形象丰富,立体感强,境界阔远,并且景中蕴情,耐人寻味。俞陛云在《南唐二主词辑述评》有云:“此词以轻淡之笔,写深秋风物,而兼葭怀远之思,低回不尽,节短而格高,五代词之本色也。”

是为《閑人閑话-閒听落花》之(九)。

写于2020年5月5日
楼主:薛依云  时间:2020-11-18 22:45:26
古人闲叹时光流逝

古人如何坐看岁月感叹时光的流逝?我找来几位在唐诗宋词路上闲步的诗人来问问。宋朝陆游最先说“日长似岁闲方觉,事大如山醉亦休”,又云“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宋朝赵师秀则说“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赋有名句“李杜诗篇万口传,至今已觉不新鲜。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的清朝赵翼却感叹“最是秋风管闲事,红他枫叶白人头”。多愁善感的宋朝晏几道也感觉“身外闲愁空满,眼中欢事常稀”。倒是宋朝苏轼显得十分洒脱“用舍由时,行藏在我,袖手何妨闲处看”。有另类嗜好的是唐朝李商隐“独敲初夜磬,闲倚一枝藤”,至于宋朝欧阳修则偏爱“闲来倚栏远眺”,续而“人闲倚遍阑干曲”。

(1)宋朝陆游:“日长似岁闲方觉,事大如山醉亦休”。

《秋思》:利欲驱人万火牛,江湖浪迹一沙鸥。日长似岁闲方觉,事大如山醉亦休。衣杵相望深巷月,井桐摇落故园秋。欲舒老眼无高处,安得元龙百尺楼。

诗句描写:利益与欲望驱使世人东奔西走,如同万头火牛狂奔一样,倒不如游走江湖浪迹天涯,像沙鸥那样自由自在。一日长似一年,闲暇无所事事的时候才感觉如此,即使是天大的事,喝醉了也就无事了。在捣衣棒的敲击声中,深巷里的明月渐渐西沉,井边的梧桐乍然叶落,方知故乡已秋天。想极目远眺,苦于没有登高处,哪能像陈登站在百尺楼上,高论天下大事呢。

诗作写秋日所感,表现了作者向往闲适而又不能闲居的心情。虽然赞美沙鸥的闲逸,但又说闲时度日如年;虽说事大如天,醉后亦休;闻砧杵声而生感,见梧桐叶落而念故园之秋。要放眼远望,又无楼可登。诗人之心何曾清闲得了?种种矛盾想法在心中纠缠,使得他更加郁闷。

《游山西村》:“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诗句描写:不要笑农家腊月里酿的酒浑浊不醇厚,丰收的年景农家待客菜肴非常丰盛。山峦重叠水流曲折正担心无路可走,忽然柳绿花艳间,又出现一个山村。吹着箫,打起鼓,春社好日子已接近,布衣素冠,淳朴的古代风俗依旧保留。今后如果还能乘大好月色出外闲游,我随时会拄着拐杖来敲你的家门。

这是一首纪游抒情诗,抒写江南农村日常生活,诗人紧扣诗题“游”字,但又不具体描写游村的过程,而是取景游村见闻,来体现不尽之游兴。全诗首写诗人出游到农家,次写村外之景物,复写村中之情事,结句写以后将会常来夜游。虽然所写虽各有侧重,但以游村贯穿,并把秀丽的山村自然风光与淳朴的村民习俗,和谐地统一在完整的画面上,构成了优美的意境和恬淡隽永的格调。起句写山间水畔景色,写景寓含哲理,千百年来广泛被人引用。“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如此流畅绚丽、开朗明快的诗句,仿佛可以看到诗人在青翠可掬的山峦间漫步,清碧山泉在曲折溪流中汩汩穿行,草木愈见浓茂,蜿蜒山径也愈益依稀难认。正在迷惘之际,突然看见前面花明柳暗,几间农家茅舍,隐现花木扶疏之间,顿觉豁然开朗,其喜形于色的兴奋之状,可以想见。末句“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笔锋一转,表明诗人已“游”了一整天,此时明月高悬,整个大地笼罩在一片淡淡月光之中,给春社过后的村庄,也染上一层静谧的色彩,别有一番情趣。于是这两句从胸中自然流出:但愿从今以后,能不时拄杖乘月,轻叩柴扉,与老农把酒言欢,此情此景,不亦乐乎。一个热爱家乡与农民亲密无间的诗人形象跃然纸上。

(2)宋朝赵师秀《约客》: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

诗句描写在黄梅时节,家家笼罩雨中,长满青草的池塘边,传来阵阵蛙声。时间已过午夜,已约请好的客人却还没到来,我无聊地轻轻敲打着棋子,震落了点油灯时灯芯结出的疙瘩。

这首诗运用绝妙的对比手法,前两句写户外的“家家雨”、“处处蛙”,直如两部鼓吹,喧聒盈耳。后两句写户内的一灯如豆,枯坐敲棋,寂静无聊,先后形成鲜明对照,加深了落寞失望的情怀。

笔者特别欣赏”敲棋子落灯花”,这“敲”字用得精妙,加上“闲”字修饰,如此细节更让读者真切地读出诗人的内心,满溢无聊与无奈、烦躁与不安、茫然与失落、孤寂与闷倦。也仿佛看到了茫茫雨夜的寂寞小屋里,灯光摇曳下,形单影只,枯坐桌前,无聊地把玩棋子,而又茫然无奈的情景。一个重情重义而又孤寂惆怅者的形象,便凸现在而出。这两句实中有虚,写友人失约薄情,诗人守信重义,表现了诗人复杂的思想感情和对友人的淡淡责备,特别是由于有了前两句清新恬静、和谐美妙的乡村之景的渲染,才使读者感受到诗人内心又是那么坦然和平静,对友人的责备又是那么轻描淡写。

(3) 清朝赵翼《野步》:“峭寒催换木棉裘,倚杖郊原作近游。最是秋风管闲事,红他枫叶白人头”。

诗句描写:料峭的寒风催着换上了厚衣服,到附近的郊区原野去游玩。秋风最爱多管闲事,它一来,不但把枫叶变红,还把人的头发变白了。

首句“峭寒催换木棉裘”寥寥数字,便勾勒出了较长一段时间里诗人的心理状态。“催”者,催促,催逼也,仿佛料峭秋寒,正不停地催促诗人换上棉袄。在这里‘峭寒’被赋予一个独立的人格,即想用寒冷逼迫诗人换衣,诗人不肯,它便更添寒冷,诗人仍不肯,它便一冷再冷,再冷,再冷,诗人不得已,只好屈服。实际上,峭寒是不可能故意与诗人作对,诗人这样写,实是感伤美景与岁月的流逝;枫叶红、人白头,更是色彩鲜明的对照。

(4)宋朝晏几道《临江仙》:身外闲愁空满

“身外闲愁空满,眼中欢事常稀。明年应赋送君诗。细从今夜数,相会几多时。
浅酒欲邀谁劝,深情惟有君知。东溪春近好同归。柳垂江上影,梅谢雪中枝”。

晏几道生性多愁善感,对人生总有放不下的思考,欢会之际难遣闲愁,春日临近顿生希望,悲愁与欢乐,聚合与离散,总是此消彼长,起伏回旋,在心中形成大大小小的波澜。这首《临江仙》可视作其感情长河中泛起的一朵浪花。上片写与友人酒筵欢会,却以“眼中欢事常稀”来表现,让欢乐也蒙上一层愁苦阴影。因为聚少离多,故而特别珍惜,更怕这段欢事提早终结;下片当以“东溪春近好同归”为核心,表述了作者对生活的取向和希望。“浅酒”与“深情”就其句式与内涵而论,又是相互纠葛;其间有对比,有连结,或为对仗,或为互文。这两句的意思是说:浅酒无别人可劝,惟君能劝;深情无别人可知,惟君能知。这样就把席间欢会的主客双方亲密关系交代了出来。“东溪”,即东边的溪山,泛言风景秀丽之处,而非实有地名。选个好去处,携同归隐共赏春光,也就不会再有异地分离的情况,但这只不过是一种美好愿望。最后两句是由“春近”二字引发出来的想象中的东溪美景:“柳垂江上影,梅谢雪中枝”,一幅春景美色尽在笔下。

(5)宋朝苏轼《沁园春》:用舍由时,行藏在我,袖手何妨闲处看。

“孤馆灯青,野店鸡号,旅枕梦残。渐月华收练,晨霜耿耿;云山摛锦,朝露漙漙。世路无穷,劳生有限,似此区区长鲜欢。微吟罢,凭征鞍无语,往事千端。当时共客长安,似二陆初来俱少年。有笔头千字,胸中万卷;致君尧舜,此事何难?用舍由时,行藏在我,袖手何妨闲处看。身长健,但优游卒岁,且斗尊前”。

这首词是苏轼于熙宁七年(1074年),在由杭州移守密州的早行途中寄给其弟苏辙。词句由景入情,由今入昔,直抒胸臆,表达了作者人生遭遇的不幸和壮志难酬的苦闷。开篇即以“孤馆灯青,野店鸡号,旅枕梦残”以及“月华收练,晨霜耿耿;云山摛朝露漙漙”数句,绘声绘色地画出了一幅旅途早行图。早行中,眼前月光、山色、晨霜、朝露,别具一番景象,但诗人为了早日与弟弟联床夜话,畅叙别情,对于眼前已无心观赏。作者“凭征鞍无语”,进入沉思,感叹“世路无穷,劳生有限”。为此引出了一大通议论来,作者追忆:他们兄弟俩“当时共客长安,似二陆初来俱少年”,以西晋诗人陆机、陆云兄弟,来比自己和弟弟苏辙一样俱有远大抱负,决心像伊尹那样,“使是君为尧舜之君”;像杜甫那样,“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以实现其“结人心、厚风俗、存纪纲”的政治理想。而且,他们兄弟俩“笔头千字,胸中万卷”,对于“致君尧舜”这一伟大功业,充满着信心和希望。抚今追昔,深感自己兄弟俩,在现实社会中都碰了壁。为了相互宽慰,作者将《论语》“用之则行,舍之则藏,惟我与尔有是夫”,《孔子家语》“优哉游哉,可以卒岁”,以及牛僧孺“休论世上升沉事,且斗尊前见在身”等诗句,化入词中,并加以改造、发挥,以自开解。

佳句如“用舍由时,行藏在我,袖手何妨闲处看”,由往事回到现实。作者显然已从壮志难酬的苦闷中摆脱出来,获得了内心的平静和安慰。结尾数句,期望自己在怀才不遇的境况下,要避开政治斗争的漩涡,以从容不迫的态度,姑且保全身体,饮酒作乐,悠闲度日。整首词,除了开头几句形象描述之外,其余大多是议论、成为一篇直抒胸臆的言志抒情之作。全词集写景、抒情、议论为一体,融诗、文、经、史于一炉。这首词的议论与抒怀部分,遣词命意、无拘无束,对典故的灵活运用,生动地传达出个己志向与情怀;经史子集信拈来,汪洋恣肆,特别显示出作者卓越超群的才华。

(6)唐朝李商隐《北青萝》:独敲初夜磬,闲倚一枝藤。

残阳西入崦,茅屋访孤僧。落叶人何在,寒云路几层。
独敲初夜磬,闲倚一枝藤。世界微尘里,吾宁爱与憎。

诗句描写:夕阳落入崦嵫山,我去茅屋里探访孤独的僧人。满地落叶,僧人何在?遍山寒云,山路还要走多久?初夜时分,只听他独自敲磐,闲适中靠着一枝青藤。大千世界都在微尘里,我为什么要有喜爱和憎恨?

诗句首联写诗人寻访僧人之事;颔联写诗人寻访所经之路程、所见之景物;颈联写诗人黄昏时才寻到僧人,以精炼的笔墨描绘了僧人的简静生活;尾联写诗人获得了思想的启迪。这首诗所表达的是一种不畏辛劳艰险、一心追寻禅理;淡泊之怀,面对仕途荣辱的愿望,既赞美僧人清幽简静的生活,又表现出诗人对禅理的领悟。淡泊之怀,面对现实、从容之心,面对仕途荣辱。

诗句凝炼,富于蕴藏层次清晰。其中“独敲初夜磬,闲倚一枝藤”,更以精炼笔墨,描绘了僧人的简静生活。夜幕降临,僧人在茅屋中独自敲磐诵经。“独敲”与次句的“孤僧”字相呼应。虽只身独处,但未怠佛事,可见其虔诚。诗人此时站在茅屋外边,耳听清脆磐声,眼望寂静星辰,深感佛界的静谧与安详,再无红尘之困扰。待到僧人佛事已毕,诗人走进茅屋,与之交谈,仅用“闲倚一枝藤”五个字概括,却内蕴丰富。“藤”是藤条做的手杖,极为简朴,僧人所“倚”仅此而已,生活之清苦可以想见;难得的是僧人那份“闲”态,居清贫而安闲自如,从容不迫。这“闲”字也写出,佛家对红尘物欲的否定,突显出诗人希望从佛教思想中得到解脱,抛却爱憎,求得内心宁静。

(7)宋朝欧阳修喜欢倚栏:谁知闲凭阑干处 + 人闲倚遍阑干曲

《采桑子》“谁知闲凭阑干处,芳草斜晖,水远烟微。一点沧洲白鹭飞”。

诗句描写:观赏这里的西湖佳景,最好的时间点是黄昏。闲倚栏杆向西天远眺,芳草斜阳,一片瑰丽;水远烟微,引人遐想;而最让人感到惬意的是,水边草地上,高洁潇洒的白鹭,在自由自在地飞翔。欧阳修晚年定居颍州(现在安徽省阜阳市),桑榆晚景,心态自喻。

《蝶恋花》“一觉年华春梦促。往事悠悠,百种寻思足。烟雨满楼山断续,人闲倚遍阑干曲”。

诗句描写:金色年华似春梦般短,悠悠往事逝如烟,茫茫无觅百遍寻思无限。烟雨朦胧小楼掩,青山断续时隐现。闲愁人哪,曲曲栏杆都倚遍了。文字尽显迟暮之人感到年华如梦、世事沧桑。一觉醒来,悠悠往事、千般思绪一齐涌上心头。词人把往事想象的空间留给了读者,“烟雨满楼山断续”,形容此时心情就如满楼烟雨般凄冷迷乱,相映照尾句写无聊地闲倚栏杆,进一步表现愁绪无法排遣。

至于‘闲有所倚’也是一件幸福的事,是为《閑人閑话-閒听落花》之(十)。

写于2020年5月6日
楼主:薛依云  时间:2020-11-18 22:45:26
闲来可读书

唐朝元稹喜欢悠闲翻看道教书籍,慵懒赖床不想起身,故有“闲读道书慵未起”之句。宋朝的辛弃疾因为生病,影响读书的心情“胜欲读书已懒,只因多病长闲”,他选择“算不如闲,不如醉,不如痴”。宋朝李清照则喜欢“枕上诗书闲处好”。古代文人多喜欢“从此静窗闻细韵,琴声长伴读书人”或者“闲门问山路,深柳读书堂”,亦有“竹屿见垂钓,茅斋闻读书”。而唐朝李商隐期望回到故乡“故山归梦喜,先入读书堂”。宋朝陆游亦说“闲游野寺骑驴去,倦拥残书听雨眠”。

是的,闲来有时间,我们读书吧。

(一)唐朝元稹《离思》:闲读道书慵未起,水晶帘下看梳头。

“自爱残妆晓镜中,环钗漫篸绿丝丛。须臾日射燕脂颊,一朵红苏旋欲融。山泉散漫绕阶流,万树桃花映小楼。闲读道书慵未起,水晶帘下看梳头。红罗著压逐时新,吉了花纱嫩麹尘。第一莫嫌材地弱,些些纰缦最宜人。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取次花丛懒回顾,半缘修道半缘君。寻常百种花齐发,偏摘梨花与白人。今日江头两三树,可怜和叶度残春”。

诗句描写:作者喜欢在晨镜里欣赏残妆,钗环插满发丛。不一会儿初升的太阳,照在抹了胭脂的脸颊上,仿佛一朵红花苏醒绽放,又仿佛要化开似地。山泉绕着街道缓缓流去,万树桃花掩映着小楼。我在楼上悠闲地翻看道教书籍,慵懒其中无意起身,欣赏隔着水晶帘看你在妆台前梳妆。织布红罗总是追求时髦新颖花样,绣着类似鹦鹉花纹的纱布染着酒曲一样的嫩色。你说不要嫌弃布料材质薄弱,稍微有些经纬稀疏的帛料才是最适宜的。曾经领略过苍茫大海,就觉得别处的水况相形见绌;曾经见过过巫山云霭,就觉得其他的云霭黯然失色。即使身处万花丛中,我也懒得回头一望,这也许是因为修道,或是因为你的缘故。当时百花齐放,我却偏偏摘了朵白色的梨花,送给你这位皮肤洁白如玉的女子。如今我就像那两三棵树一样,静静站在江边,可怜只有一树绿叶,和我一起度过残春。

对不起,我以为元稹是在读书,所以把他叫来分享一下,谁知道他只顾遐思闲看粉妆女色。但也难得留下两行“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的佳句。

(二)宋朝李清照《浣溪沙》:枕上诗书闲处好,门前风景雨来佳


“病起萧萧两鬓华。卧看残月上窗纱。豆蔻连梢煎熟水,莫分茶。
枕上诗书闲处好,门前风景雨来佳。终日向人多藉藉,木犀花”。

诗句描写:两鬓已经稀疏,病后又添白发了,卧在床榻上,看残月照在窗纱上。将豆蔻煎成沸腾汤水,不用强打精神分茶而食。靠在枕上读书,是件多么闲适的事,门前的景色雨中欣赏更佳。整日陪伴着我,还有那深沉含蓄的木犀花。

靠在枕上看书的李清照,有诗意雨景和含蓄的木犀花相伴,难得好心情,不再诉说寂寞闲愁难耐。

(三)宋朝辛弃疾《西江月-春晚》:胜欲读书已懒,只因多病长闲。

“胜欲读书已懒,只因多病长闲。听风听雨小窗眠。过了春光太半。
往事如寻去鸟,清愁难解连环。流莺不肯入西园。唤起画梁飞燕”。

作者因病闲居读书,这天找借口给自己放了假,独倚小窗,听风听雨,想睡一觉,原本心情还行,不料却伤春起来,又想起往事,随后更是清愁难解。确实有心事的人,是难以听雨入眠。年近古稀的辛弃疾,不再慷慨豪迈“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感叹“而今老矣,识破关机。算不如闲,不如醉,不如痴”。多少旧梦成灰,只有看破红尘后的老迈沧桑。

(四)宋朝陆游“闲游野寺骑驴去,倦拥残书听雨眠”

《排闷》:“悠然不觉岁时迁,楚水枫林系钓船。贫悴只如行卷日,衰迟忽过挂冠年。闲游野寺骑驴去,倦拥残书听雨眠。赖有一筹差自慰,小儿笔墨日翩翩”。

陆游一共写了40首立题有“排闷”字眼的诗,看来他很是郁闷,特别是年纪老大,不能驰骋沙场报效国家。这次他选择“闲游野寺骑驴去,倦拥残书听雨眠”。诗句表达了不管是否有钱没钱,年长年幼,都可以选择骑驴闲游,拥书听雨,可见诗人心境不错。

(五)唐朝刘昚虚《阙题》“闲门向山路,深柳读书堂”。

“道由白云尽,春与青溪长。时有落花至,远随流水香。
闲门向山路,深柳读书堂。幽映每白日,清辉照衣裳。”

诗句描写:山路被白云隔绝尘境之外,春光宛若清溪源远流长。不时有落花随溪水飘流,远远就可闻到水中芳香。闲静的荆门,面对着蜿蜒山路,柳荫深处藏有读书的斋堂。每当太阳光穿过柳荫的幽境,清幽的光辉,便洒满我的衣裳。

诗句描写深山中有座别墅,环境幽美。起句“道由白云尽”是说通往别墅的路,是从白云尽处开始,可见这里地势高峻。这样开头,可以省掉前面爬山一大段拖沓文字。同时,它也暗示诗人已走在通向别墅路上。“春与青溪长”,伴随山路有一道曲折的溪水,正适春暖花开,山路悠长,溪水也悠长,一路春色又与溪水同样悠长。为什么春色也会“悠长”呢?因为青溪行不尽,春色也就看不尽。接下来细写青溪和春色,透露了诗人喜悦之情。“时有落花至,远随流水香”这两句赋予落花以人的动作,又暗示诗人也正在行动之中,从中可以体味出诗人遥想青溪上游一片繁花似锦的神情。此时,水面上漂浮着花瓣,流水也散发出香气。芬芳的落花随着流水远远而来,又随着流水远远而去,诗人完全被青溪春色吸引住了。悠然自适,丝毫没有“流水落花春去也”的感伤情调。沿着青溪走了一段路,不时看到落花飘洒溪中,不期而然感觉到流水也是香的了。“闲门向山路,深柳读书堂”,主人的读书堂,就深藏在柳影之中,看来这位主人是在山中专心致志研究学问。

(六)唐朝李群玉《书院二小松》:从此静窗闻细韵,琴声长伴读书人。

“一双幽色出凡尘,数粒秋烟二尺鳞。从此静窗闻细韵,琴声长伴读书人”。

诗句描写:两棵优雅挺拔的小青松超凡尘世,二尺高的树干节皮粗厚,好像龙鳞一般,伸展出的枝叶,又似几片寒烟缥缈,寥寥几句为这普通小院,增添一抹幽趣。从此,人们在书窗前读书,便可听到细微有韵味的声音,那是风儿吹拂松树的声音,如琴声相伴书院里的读书人。唯有静静地坐在轩窗前,才能听到小松树的韵律,这份安逸闲适的读书环境令人神往。一个优雅的读书环境,确能陶冶身心,涵养人格,培养气质。

(七)结尾

笔者在前面文字提到,从唐诗宋词中可找到带“闲”字多达854句子,这系列文字特意举例近60则来做趣味性解读,当然其中还有漏掉的‘隐性闲意’,譬如唐朝常建“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以及唐朝韦应物的“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等等。这些扑面而来的闲情闲意,跃然纸上、湿透画面,俨然唐宋文人喜欢以“闲”标榜生活情趣。实际上,闲和相对的忙,都是人性组成的部分,但现代人好像不太容易承认‘闲’也是一种文化消费。我们几时可以找个时间,找个空间,使紧绷的神经得以放松,好好仔细聆听一下自己内心的声音。

或许我们可以学学苏大学士“且陶陶乐尽天真。几时归去,作个闲人,对一张琴,一壶酒,一溪云。”亦可选择“清夜无尘,月色如银,酒斟时、须满十分。浮名浮利,虚苦劳神”。在如此这般描绘与想象的空间里,是的,我们是否能够挣脱名缰利锁的羁绊,放下世俗繁琐,拥有一份闲怡的心情,何不来读书呢?神游天地之间。

明朝小品《小窗幽记》的作者陈继儒曾发愿说:一愿识尽世间好人;二愿读尽世间好书;三愿看尽世间好山水。或许还可以再加多一条:常到【闲闲书话】来做客,也是一种不错的选择。

是为《閑人閑话-閒听落花》之(十一)完结篇。

写于2020年5月7日
楼主:薛依云  时间:2020-11-18 22:45:26
好友@南山樵子2011 有佳句“心闲寻雅趣”,全诗是”清晨看日圆,静夜赏月明。心闲寻雅趣,忘却白发生“。 这‘忘却白发生’境界隐逸出尘,对比辛弃疾的“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别有一番情味。

辛词的“可怜”意喻“可惜”,是对自己烈士暮年的一种慨叹,也是对世事的一种无奈。正所谓:世事一场大梦,人生几度秋凉。

原词如下:”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有评论说:全词在结构上打破成规,前九句为一意,末一句另为一意,以末一句否定前九句,前九句写得酣恣淋漓,正为加重末五字失望之情,这种艺术手法体现了辛词的豪放风格和独创精神。这可惜白发生,壮志未酬,也是千年一叹啊。
楼主:薛依云  时间:2020-11-18 22:45:26
这《闲人闲语》写了十一篇,选择是这么结尾的:在如此这般描绘与想象的空间里,我们是否能够挣脱名缰利锁的羁绊,放下世俗繁琐,拥有一份闲怡的心情,何不来读书呢?神游天地之间。明朝小品《小窗幽记》的作者陈继儒曾发愿说:一愿识尽世间好人;二愿读尽世间好书;三愿看尽世间好山水。或许还可以再加多一条:常到【闲闲书话】来做客,也是一种不错的选择。
楼主:薛依云  时间:2020-11-18 22:45:26
夜里闲读诗词的感受:入夜万籁静,月浮惊鸟啼;出岫孤云闲,花落满诗笺。
楼主:薛依云  时间:2020-11-18 22:45:26
赏读好友@南山樵子 好诗“桂香飘落梧桐院,煮茗吟诗须尽欢”,确实雅兴不浅。

这院子溢满着桂香梧桐影,而室内煮茗吟诗把盏尽欢,好一幅温馨诗意的情景啊。院子的清幽宁静,犹显屋内兴高采烈。外头桂香飘落,里头茶香缭绕;院栽梧桐意喻环境高雅,室内吟诗唱和的,显然都是同道中人,何等怡然逸情。精彩的对比衬映,可见楼主造境予情的功力。

谨摘录清朝一幅诗书助兴,题识是:“萝月弄琴松风煮茗,蕉雪悟画竹雨催诗”。这萝、松、蕉、竹几种植物后面,都搭配了大自然相应的月、风、雪、雨气象,而弄琴、煮茗、悟画、催诗,则体现了生活中的文雅逸趣,合在一起,萝月弄琴,松风煮茗,蕉雪悟画,竹雨催诗,即成四幅诗情画意的场景,展现了清静安逸的文人生活。但相比南山樵子诗句之众乐乐的热闹场面,这独乐乐就显得冷清一点,差别就在一个“尽”字。@幽兰清弦 补充说:还有一个“闲”字。

楼主:薛依云

字数:25666

帖子分类:闲闲书话

发表时间:2020-04-23 22:15:32

更新时间:2020-11-18 22:45:26

评论数:82条评论

帖子来源:天涯  访问原帖

下载地址:TXT下载

 

推荐帖子

热门帖子

随机帖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