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水读 >  天涯 >  煮酒论史 >  【连载】我来说说星座,帝王诗人星座事件簿,从星座来解读中国历史

【连载】我来说说星座,帝王诗人星座事件簿,从星座来解读中国历史

楼主:劉煥  时间:2020-05-18 16:48:11


刘焕的书房
订阅号 未认证
修改错别字
一篇文章可以修改1次,总计最多能修改20个字符。支持增、删和替换。

重新评估刘邦的作用——摩羯座1刘邦
2020-05-18 刘焕 刘焕的书房


秦昭王五十一年(公元前256年),刘邦出生于沛郡丰邑中阳里,和卢绾同年同月同日生,根据推断,是公历12月28日,摩羯座。长期以往,对于刘邦的政治能力,肯定的颇多,但是对于刘邦的贡献,还是比较低估的。

自司马迁之后,汉高祖刘邦的人格品质,被人看好的不多,即使在刘邦事功得到极高推崇时,也只是说他拯民于水火,而不对其整个人品加以推崇。对刘邦的非难,或始于阮籍登广武战场“世无英雄,使竖子成名”之叹,到了《厚黑学》风行之后,刘邦二字简直成了人品不好的代名词,至今未有改观。这些否定刘邦人品的看法,也是来源于《史记》,应该说至少部分真实。结论时,其着眼点往往在刘胜项败,但在封建社会,刘邦却公认是仁德的代表。其实这正表明了刘邦以天下之智为智、也以天下之心为心的特质,所以才能放弃一己之私欲私见,从善如流。难怪群雄肯为之驱驰,原因就在于刘邦能为大家提供最好的施展自己才华的舞台。

可以想见,在仁者效其仁,勇者效其勇,智者效其智,力者使其力的情况下,不仅战争取得了胜利,也为日后的文化复兴建设开创了良好的局面。前人有云:“汉高帝天性明达,好谋能断,是以知三杰之谋,用之而不疑。”刘邦自己也说,夫运筹帷帐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镇国家,抚百姓,给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连百万之军,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此三者皆人杰也,吾能用之,此物所以取天下也。

刘邦懂得用人,懂得凝聚团体,所以团体内的人愿意做事,且各尽所能做事,连毛泽东也说“刘邦是封建帝王中很厉害的一位。”朱元璋起兵,李善长就劝说他学习汉高祖的为人之法。刘邦身上,有摩羯座的腹黑不假,也有摩羯座的坚忍和城府。

因为汉初的动荡,或许,汉高祖刘邦本身对文化建设没有直接的作为,但他以天下之心为心的做法,对于恢复文化就是一种导向作用。刘邦的态度造成了客观上的无为状态,与暴秦的“以吏为师”及焚毁百家之说的作法截然不同,汉高祖的名望在终封建之世,始终是相当高的。

秦朝虽然有统一之功,但是很快崩溃,如果没有汉朝对秦的继承,秦对中国的统一将是昙花一现。是汉朝400年的统治才让统一这种混凝土最终凝结并且定型。周朝不是严格的统一王朝,所以周是统一的,最长的王朝是周朝等说法全是错的,周朝准确的说是邦联制,特别是东周,当时的宋是商的后裔,与周一样,是小诸侯国。

在200年战国时期,虽年年战乱,但百姓的日子还是过得下去的,反而15年的秦朝,老百姓的日子过的还不如战国呢,这种统一要他何用?所以黔首只好大唱王侯将相另有种乎了,平民的觉悟不高啊,只求混口饭吃,谁会冒杀头危险去造反呢,但没办法,活不下去了。
这是极其危险的,说明当时人们厌倦统一,祈求分裂,项羽分封诸王令后人不解,也不赞同,为什么自己不去当皇帝呢?其实项羽此举正是顺应“历史潮流”,人们想废郡县,行分封,就可以回到“和平”年代,那就照做吧,假如真是这样,中国早就分裂千年了,幸而有汉朝的建立。
于是令人瞠目结舌的是刘邦胜利了,汉朝统一了中国,这两项奇迹在世界上也极有声誉,英国著名历史学家,也是金庸先生自小就崇拜的历史学泰斗汤因比说:“人类历史上对世界影响最大的两个人,一个是建立罗马帝国的凯撒,一个是创立大汉文明的刘邦”,充分评价了刘邦的功绩,但中国人由于受司马迁的影响而对其印象极差,所以我来讨论一下那两个奇迹。
刘邦胜利的原因他自己就总结了,其实战胜项羽的不是刘邦,而是反楚同盟,就如同打败拿破仑的不是威灵顿,而是反法同盟一样,王立群老师在《读史记项羽》中说刘邦利用项羽灭秦,再利用韩信灭项羽,再灭韩信,统一天下,这个观点就不对,难道他们全是傻子,任你利用?其实刘邦是参加反秦同盟来灭秦,这个同盟的领袖是项梁,项羽,熊心,参加者还有陈余,张耳,武成,魏豹,赵歇,田广等。再参加反楚同盟来灭楚,这个同盟的领袖就是刘邦了,还有韩信,彭越,英布,周殷等。至于灭韩信,那是吕后,头发长,见识短,要是派韩信打匈奴多好。
那为什么有反秦同盟呢?因为秦暴政。为什么有反楚同盟呢?因为项羽滥杀,当然,他们还有一点,就是独裁,就是实际上的皇帝,老百姓讨厌这个,当然反抗。秦是虎狼之国,秦王暴虐,如今秦灭了,项败了,全是因这皇帝而起,谁还敢称帝,谁就是冒天下之大不韪,天下共击之,老百姓不答应。六国后代蠢蠢欲动,你刘邦想称帝,先问问我们六国贵族答不答应,我们祖宗在做公卿时,你祖宗还在种田呢,什么东西?所以,中国差点不能建立帝制,中国滑向分裂的边缘。
但刘邦却称帝了,为什么?
原来刘邦当的并不是皇帝,而是一个由大家推选的“联盟长”,这个皇帝统领的是一个有异姓王的松散邦联,汉不过是在关中的小王国罢了,韩信,彭越等实力派军阀仍存在,无法一时平定,边疆的匈奴虎视眈眈,国内经济一片凋敝,在这种情况下,刘邦采纳黄老思想,休养生息,这个创造性的政策是秦始皇没有的,也被后世采纳,如果项羽称王,以他的性格,他一定穷兵黩武,他会轻徭薄赋吗?肯定不会,他的楚朝恐怕早亡于匈奴了。
刘邦这个皇帝的权利比秦始皇小得多,但他很快就学了秦始皇那一套,那些选他当“带头大哥”的人没想到,做了皇帝,就有罢黜诸侯的权利,于是悔不当初,英布甚至造反。但他低估刘邦了,刘邦打不过项羽,忌惮韩信,收拾英布还是可以的。就好像刘邦是军旗里的团长,打不过师长旅长,打打营长还是不在话下的。刘邦消灭异姓王,又与匈奴和亲,在国内发展了经济,百姓自然拥护他,那些辱骂高祖的人想想,刘邦大规模修宫殿了吗?修陵墓了吗?都没有,他没有不顾及民力去剥削人民,有几个皇帝能做到?
但有一点,大家为什么要推选刘邦?刘邦为什么有统一天下的意识呢?这就要说起刘邦的国籍了。
刘邦的国籍?他建立汉朝,自然原本是秦朝人,但你错了,秦朝只有15年,刘邦只比秦始皇小3岁,也就是说他30岁以前全活在战国时期。那他是是哪国人呢?简单!史书上说刘邦是沛县人,再查沛县,属于楚国,于是刘邦是楚国人,不过不对,其实刘邦是宋国人。
宋国当时已经灭亡了,谈何宋国?谈一谈宋国,宋国是商后裔,领土是今天河南商丘,山东菏泽,江苏徐州,安徽亳县等地,它的北,东是齐国,西是魏国,南是楚国,按理说它应该韬光养晦,但戴氏代宋后,宋王康竟想开拓疆土,赵有北狄,燕有东夷,楚有南蛮,秦有西戎,你旁边有什么?但欲望使人疯狂,宋攻占齐国城数座,魏地数里,他们忙于与别国打仗,没理他,他又得意了,攻下楚淮北地,攻灭滕国,诸侯震恐,号为“桀宋”,他也自称“五千乗之劲宋”(人家早万乘之国了)宋的玩火很快有了反应,齐愍王在魏,楚默许下把它灭了。
但齐国很快被乐毅攻灭,宋地到了魏国手里,田单复国,齐拉来楚和魏谈判,最后山东部分归齐,江苏部分归楚,河南,安徽部分归魏,最后秦统一,宋地全归秦,所以刘邦先后做过齐,魏,楚,秦的臣民,但由于诸侯自身难保,所以宋地成了三不管地带,在刘邦心里他还是宋国人。
所以大家才会推选他,因为宋国和他们没有大的矛盾,联盟长是燕国人,想起乐毅,齐国人不肯;是齐国人,想起孙膑,魏国人不肯;是魏国人,想起魏国对自己的欺凌,韩国人不肯;是韩国人,想起那种小国也配?楚国人不肯;是楚国人,由于秦楚矛盾,秦国人不肯;是秦国人,想起长平之战,赵国人肯定反对最激烈,刘邦一直叫“沛公”因为大家都知道那是宋国的。
刘邦比项羽有更多统一思想,他的文化程度不高,还有统一思想?因为项羽目标是对秦的复仇,对楚的复国,他就有大国心态,刘邦是宋国人,自己祖国被人当战场几百年,人们统计,春秋战国发生战争最多的是郑,宋。郑被韩灭了后,宋国荣登战乱排行榜榜首,她如同一个弱女子,备受各个“雄”的蹂躏。最后疯狂一下,却亡了,所以在刘邦心里统一一定重要!
刘邦要取得百姓的崇拜,还需怪力乱神,于是编了一个斩白蛇,这又要提到汉朝的德行了,汉朝的德行颇混乱,网上有些自认为看透历史之人有自发议论了,有篇讲历代德行的说秦是水德,结果刘邦说我们汉朝也是水德吧,大家全晕倒,因为你刘邦斩白蛇,冒充赤帝,现在称帝了,又改成水德,和秦朝一样,为什么?于是作者嘲笑他,说没文化之人就是做蠢事,其实真正没文化的是你。
刘邦是宋国人,宋国是火德(1000年后赵匡胤建宋也是火德,号为炎宋,复兴大宋才是红巾)所以刘邦就是火德,还祭蚩尤,但楚崇拜火,也是火德啊,为了灭楚,加上“汉”有水又改为水德,果真灭了楚,为了安抚人民对统一的恐惧(因为暴秦)所以不承认秦,自号水德。汉武帝时已安定,又承认秦,自号土德,后来又改为最初高祖的火德,由于赵飞燕姐妹乱宫廷,人们认为汉将被其所灭,所以称其“祸水”,这就是红颜祸水的由来了,刘秀称帝,搞谶纬,自号火德,又叫“炎刘”。我高祖定德有自己打算,也发挥了重要作用,其实无知小辈懂的。
下面就是与题目最关键的话了,没有刘邦的统一意识,中国不会统一,没有高祖的休养生息,中国不会强盛,不会屹立千年,刘邦其实是对中国影响最大的人
由于有400年汉朝,才会分久必合,因为人心思汉,人心向着统一,不然中国就是一直分裂,像如今的欧洲,欧洲就不赞同统一,希大帅没能称为欧洲的秦始皇。成为欧洲,很好啊,看看非洲吧。
有人说,你说的不对,因为汉字的凝聚力,不要忘了,七国各有文字,15年的实行,小篆能推广到真正的书同文吗。
有人说,你说的不对,因为儒家的凝聚力,不要忘了,儒墨道法当时并存,汉武帝的独尊儒术还没实行,要是分裂,有的大国就信法家,有的小国干脆像张鲁,信道家了。
假如没有汉朝,中国会分裂千年,今天,还是必须要充分肯定刘邦的功绩的,至于他的很多黑点,比如著名的项羽要杀他父亲,他说“分一杯羹”的话,看来更像是一种心理战术,以这个为黑点黑刘邦,似乎站不住脚。
楼主:劉煥  时间:2020-05-18 16:48:11
​范仲淹是北宋著名政治家和文人,按楼钥《范文正公年谱》所载,范仲淹生于宋太宗端拱二年八月二十九日,卒于宋仁宗皇祐四年五月二十日。换算其生卒年,分别为公元989年10月1日、公元1052年6月19日,是天秤座的。

作为天秤座的范仲淹,把天秤座的完美主义与理想主义诠释得淋漓尽致。

范仲淹从小家贫,而分析范仲淹的性格,离不开他的时代背景。

范仲淹是苏州人,幼年丧父,母亲带他改嫁山东,直到后来做官了,才回归原籍,春秋时鲁国大夫叔孙豹称“立德”、“立功”、“立言”为“三不朽”。曾国藩称,我国历史上能够做到这“三不朽”只有三个半,即孔子、范仲淹、王阳明和诸葛亮。足见范仲淹在士大夫心中的地位。朱熹说过,整个宋朝只有范仲淹一个完人。这说明,宋朝士大夫的风气是与范仲淹带动有关的。

范仲淹幼年丧父,是母亲抚养了他,他母亲教会他的勤俭和奋斗,影响了他的一生。在年少的时候,范仲淹读书,母亲总给他一碗粥,他不忍心吃完,就放在那儿,冬天的时候,粥冻成了冰块,他就把粥切成方块,一小块一小块地吃,名之为“粥膏”,范仲淹断齑画粥的故事很出名,可见他甘于清贫且意志坚定。

因为范仲淹母亲曾经改嫁,所以后来他并不轻视改嫁妇女,主持的“义庄”也多次资助改嫁妇女。同时,虽然范仲淹丧父,但他母亲并不教育他一定要出人头地,给他过大的负担。

范仲淹的性格形成和北宋这个时代背景是分不开的。北宋从五代十国的乱世中走来,五代十国是一个礼崩乐坏的时代,晚唐百年藩镇割据的积弊、安史之乱手足相残的反人伦、武将们残忍嗜血的本性纷纷在五代暴露无遗,所以五代十国总是发生武将作乱,甚至赵匡胤本人也是武将篡权后建立的北宋,因此北宋甫一建立就全面实行了重文抑武的政策。同时,由于赵匡胤曾经在大殿中树立了一块石碑,写了三条祖训,历代皇帝都必须训读,其中就有“不杀士大夫”这一条,所以北宋的文人地位很高,读书人受到全社会的尊重。正是在全民尊重读书、尊重知识的时代,幼年丧父的范仲淹才能靠读书改变个人的命运,如果在五代那样一个武将强权的时代,范仲淹也可能一辈子碌碌无为。也正因为五代十国武将们大多反复无常、朝秦暮楚,欧阳修写《新五代史》,“忠臣传”找来找去只有4个人,甚至有冯道先后侍奉四国的奇闻。所以,北宋格外强调文人的气节,《岳阳楼记》通篇贯穿的就是一种讲究节气的浩然正气,一种文人士大夫情怀。这样的文章在五代十国是看不到的,正是有这样的社会风气、有这样的国家政策,才能有一大批优秀的读书人涌现。

范仲淹首先是一个道德楷模,他从小就有很高的政治抱负。他从小在家乡,皇帝来了所有人都去看,只有他不去看,别人问他,他说,反正迟早要见到皇帝的,现在不读书,将来就见不到了,还不如认真读书。足见他有常人难以相比的定力,不为外在所左右,这代表了他的政治素养和定力。


从他的《岳阳楼记》看出了他的政治格局,看出他以苍生为本、以百姓为先、以天下为己任的精神。从他的人生起伏,感觉到他的政治目标和个人性格是冲突的。几起几落,几起说明了他正确的政治方向,而几落说明了他不成熟的政治个性,但恰恰因为正确的政治方向,最终还能起,说明他虽然是一位伟大的政治家,但也缺乏政治的斗争策略。

范仲淹并没有去过洞庭湖,但他凭借一幅画就能写出《岳阳楼记》,足见其文字功底。从哲学角度看,虚虚实实,虽然范仲淹看到的楼是虚的,但是他写出了实的文,虚景实写,写了实情,抒写了政治抱负,表达了自己的政治观点。

可以说,范仲淹身上体现了典型的天秤座理想主义风格,他是最典型的天秤座性格,在东京,他就整天想着平定西疆,可是到了边陲,看到边疆人们生活困苦,他又有了哀民生之多艰的心态,这些可以从那首著名的《渔家傲》看出: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当时人们说,这是大战临头,写了丧气之词,其实这也体现了他的人本思想,体现了范仲淹极端的完美主义,他希望一个天下太平,但是不穷兵黩武的理想国,可这显然在当时是无法实现的,这是范仲淹的悲剧。

楼主:劉煥

字数:189013

帖子分类:煮酒论史

发表时间:2012-12-24 00:59:00

更新时间:2020-05-18 16:48:11

评论数:271条评论

帖子来源:天涯  访问原帖

下载地址:TXT下载

 

推荐帖子

热门帖子

随机帖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