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水读 >  天涯 >  闲闲书话 >  中国古诗词的魅力

中国古诗词的魅力

楼主:文锦书屋  时间:2020-05-31 22:40:19

吾辈小时候就喜欢读中国古代诗词,尽管那个年代对古代文化不太尊重,也尽管那时候自己年幼,对诗词的理解能力较差,但还是没有改变我对古代诗词的热爱之心。那个年代,学校里的老师很少给我们上古诗词的课程,只有回到家中听父亲偶尔讲一、两首古诗,或从自己所买的有关古诗词的连环画中,了解一些古诗词。父亲是上世纪五十年代的高中毕业生,肚子里是有一点”墨水”的,记得有一次吃饭时,我和弟弟吃着吃着,地上掉下了许多饭粒,父亲没有直接批评我们,而是先朗诵了一首李绅所写的《悯农》“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然后又详细地讲解了这首诗的意思。没过几天,生产队开始收割早稻,父亲又带我们来到田间地头,看看村民们收割稻谷时,满脸大汗,几乎混身湿透的劳动情景。《怜农》这首诗似乎是深入到我的骨子里去了,之后再也没有出现饭粒掉在地上的现象,更不要说浪费粮食了。

一年多前,我的第一个小孙子出生了,给全家带来了欢乐。我也十分高兴,常常推着婴儿车,带小孙子在小区里或庭院里散步。儿子在我的手机里下载了“亲宝宝”的一些内容,其中有一部分内容就是教婴幼儿读古诗,并配有轻音乐,听起来十分悦耳舒心,让我带小孙子散步时,放给他听。起初,我有点儿纳闷,孙子这么小,他能听得懂吗?儿子说,听不听得懂,无关紧要,关键是培养小孩的注意力和语言表达能力,这是早教。看来还多少有点作用,现在小孙子还未满两岁,我给他念唐代诗人孟浩然的代表诗作《春晓》:“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我念诗的每一句前面的四个字,孙子他紧接着就会说出诗的每一句的最后一个字,比如说,我念“春眠不觉”,孙子他马上会说出“晓”,以后三句诗都是这样。

诗意地栖居,是人类永恒的渴望。在这个日渐浮躁的社会,能够找寻到一片心灵的净土着实不易。丁酉鸡年的这个春节,央视播出的《中国诗词大会》,的确火了一把。春节过后,对央视《中国诗词大会》第二季这个文化类综艺节目的报道独领风骚!微信上,每天都会有人民日报、人民网、新华社等各大媒体账号发布的有关节目台前幕后的消息;新浪微博上,“中国诗词大会”的话题阅读量超过了1亿次;百度上可搜出的相关结果约4,560,000个!“《中国诗词大会》捧红的不止是武亦姝,更是通过电视这种传统媒体,将中国古代诗词的魅力展现在世人的面前。16岁的武亦姝更是凭借淡定的外表、稳定的心态及不俗的实力圈粉无数。总决赛冠军“00后”高中女生武亦姝节目中的淡定从容让观众钦佩和喜爱,她的那种波澜不惊、古典高冷范儿,使她圈粉无数。同时,众多草根选手也走入我们的视线、打动了我们的内心:以诗疗伤的农村妇女白茹云的豁达坚强、苦中取乐的快递老曹的朴实和乐观、诵诗思亲的留守儿童冯子一的善解人意、读诗静心的乡镇女医生牛丽珍的坚韧和执着……,他们作为我们这个时代的平凡人,因为《中国诗词大会》这个样一个开放的竞技平台,得以展现他们在唯美诗词后面的一个个扣人心弦的动人故事,这些“平凡人”所表现出的对生活的乐观向上、对梦想的执着追求,不仅打动了台上的评委老师,也撩拨了无数观众的情愫,成为寒冷天气里最灵动、最温暖的生命音符,让我们感受到读书求知带给参赛者的力量和带给我们的感动与激励。而随着《中国诗词大会》第二季落下帷幕,全国各地也掀起了一轮学习古典诗词的新风尚。这足以证明,人们在拥有物质财富的同时,更需要精神上的东西。曾经一句“生活不只是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道出了人们对于物质之外的精神追求。

中国是诗的国度。而古典诗词,作为中文特有的一种文体,不仅是“六艺之一,群经之始”,也是每一个中国文人必备的文化技能,更是中国文化百花园中的一块靓丽瑰宝。孔子云: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千百年来,那些历久弥新的古典诗词,不仅凝聚着中华文化独一无二的理念、志趣、气度、神韵、博大、精深,展示了古代文人墨客的多彩生活,更包含了中国国民精神的全部符码。

古诗词是中国古代文学艺术的精髓,是中华民族文化艺术宝库中的一颗璀璨的明珠。中国五千年悠久文化,产生了许多的文字与文体,其中最有特色的,高度凝炼的便是诗歌,一首诗,就是一篇文章,甚至一本书,古诗散发出一种难以抗拒的魅力。人的情感借由诗词得到了淋漓尽致的抒发。吊古怀今,社会风貌,自然山水,伤情别离,朝堂政治,皆成了诗词描摹的对象。诗词的魅力在于任凭时光流逝,岁月更迭,浓厚的诗情依旧在人的精神中熠熠生辉。古典诗词的美超越了时空的限制。哪怕身在今天的我们,时隔千年,去温读这些精炼优美的诗词,依旧能深切感受到古人抒发的感情,勾起的每个人心里的无限诗意。 诗词被称作中国古代最优美的文字是当之无愧的,它以最精炼的文字,最抒情的文字直达人心底。时而婉约到极处,时而又豪放到极处,细细品味间,让人沉醉心迷。从《诗经》起,一直到今天,古诗词以其广泛的内容,深邃的内涵,真挚的情感,承载着华夏民族辉煌的历史。古诗词正是先人给予我们的一份最宝贵的精神财富。

中国人的启蒙教育,多是从学诗开始。小学课本中的古诗词是经过筛选出来的精品中的精品。短短的几行字,寥寥数语,却蕴涵着丰富的哲理和醇厚的美韵。而这其中的哲理与美韵是让学生受益终生的知识积淀。诸如珍爱粮食的“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寻求新机遇、新境界的“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教人顽强执着的“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身处逆境仍乐观打拼的“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表达拳拳爱国心的“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等,历经时代的演绎和岁月的磨砺,更加熠熠生辉,影响着一代又一代中国人。

众多诗词里我特别喜欢唐宋诗词。唐诗,呈现出一派异彩纷呈的壮丽景象。唐代经济全面繁荣,文化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这使得唐诗得到充分的酝酿。盛唐诗歌展现的是盛唐时期的社会风貌和人文景观,诗篇中充盈着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昂扬明朗的情感基调。“初唐四杰”和陈子昂所追求的“气凌云汉,宇挟风霜”(王勃《平台秘略赞·艺文》)的理想诗歌,在盛唐人手里出现了,他们追求的风骨也得到了体现。再加上沈佺期和宋之问等人在声律上的新变,是得盛唐诗歌在内容与形式上得到了统一。盛唐诗歌以其浑厚的境界,雄健的笔力,作为唐代诗歌的典范,当之无愧。 盛唐诗人之中,最喜欢李白。李白是盛唐诗坛里的杰出代表,亦是中国古典诗词里的一位大家。从一直喜爱的的“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到后来学习的“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再到之后学过的“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李白的诗歌里总是流露出盛唐时期的雄浑大气,这也难怪会有人说,绣口一吐就是半个盛唐。而李白更被尊为“诗仙”,透过这些评价,我们看到李白身上包裹着层层光华,透过李白的几首名篇,去细细品味李白的诗歌,感受古典诗词透出的质朴的魅力。 特别是李白的那首《将进酒》“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天生我材必有用……。”让我百读不厌。王勃其诗流利婉畅,宏放浑厚,独具一格。杜甫的《三吏》、《三别》紧密结合时事,思想深厚,境界广阔。李贺的诗善于熔铸词采,驰骋想象,运用神话传说创造出璀璨多彩的形象等等。

文学史上,宋代除了诗歌继续繁荣之外,还有词。词以宋称,体现了宋词作为一代文学的重要地位。宋代皇帝个个爱词,宋代大臣则个个是词人。宋代政治家范仲淹、王安石、司马光、苏轼等都是当时的著名词人。在封建社会中从不出头露面的女子李清照也成为一代词宗,名垂千古。宋代是长短句歌词繁荣兴盛的时代。长短句歌词源于民间,在其草创时期是以大众艺术的身分出现的。但是,当它由民间过渡到文人手中,进入以言闺情与赏歌舞为主的时代,便成为封建统治阶级的专利品。同时,由于合乐应歌,长短句歌词受到燕乐的制约与熏陶,也形成了特殊的艺术个性,具有特殊的艺术功能。所谓“词之为体,要眇宜修。能言诗之所不能言,而不能尽言诗之所能言。诗之境阔,词之言长”(王国维《人间词话》)。这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宋人“析酲解愠”(晏几道《小山词》自序)、“娱宾而遣兴”(陈世修《阳春集》序)的需要,为宋代艺术家“言诗之所不能言”,表达“动于中而不能抑”(陈子龙语,沈雄《古今词话·词品》卷上转引)的欢愉愁怨之情,提供了方便。因此,在宋代这一特定的社会环境中,长短句歌词便发展成为有宋一代的代表文学之一。苏轼把词当作“诗之裔”(《祭张子野文》),在柳永开拓疆界、扩大体制的基础上,进一步加以“变革”。《东坡乐府》中出现了〔沁园春〕“孤馆灯青”、〔江城子〕“老夫聊发少年狂”、〔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以及〔念奴娇〕“大江东去”等一类篇章,为北宋词坛增添异彩。苏轼的《卜算子》 黄州定慧院寓居作“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谁见幽人独往来? 飘缈孤鸿影。 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王安石的 《泊船瓜洲》“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辛弃疾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读诗,或许让你成为一个有内蕴的人。王维的诗中有画,明明只是读诗,眼前却常常表现一幅幅画面。“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这些脍炙人口的诗句并没有新奇的结构,奇特的想象,绚丽的情思,有的只是平淡如水,近乎白话的语言,可却有一种难以言喻的魅力,使人一遍又一遍的去读去品。其实,做人何尝不是这样呢?追求名利,跟随潮流,让自己金光闪闪,其实只是为了掩饰自己空白而又自卑的心罢了。一个真正自信的,有才华的人并不需要这些外在的修饰,他仅仅是站在那里,就有一种让人折服的气场。“天然去雕饰,清水出芙蓉”的美才是真正的美,它是由内而外的。所以。读诗,让我们成为一个有内蕴的人,应该成为我们追求做人的目标之一。

读诗,或许让你成为一个洒脱的人。时光易逝,一生几十年仿佛一眨眼就过去了,人于世光,如蚍蜉于天地,沧海之一粟,有时难免会产生一些伤怀。这时去读一读李白,苏轼的诗,去品味诗中的洒脱人生。“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的狂放,“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的自信,“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的淡然,他们活得随性,没有为世俗所累,难道不是这样吗?人生短短数十载,如果我们都能活得充实洒脱尽兴,生活就会充满阳光与活力。

读诗,或许让你成为一个正直的人。现在的人,少了一份“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的决心,多了一份利欲熏心的贪婪,少了一份“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的坚持,多了一份溜须拍马的奉承;少了一份“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俱欢颜”的博爱,多了一份自私的贪心。所以,读诗,让我们成为一个正直的人。

品词,或许让你成为一个有爱国之心的人。品宋词深感宋词是美丽的,美在词人满腔爱国热血,宋词与唐诗争奇。它如行云流水,临风伴月,最擅抒情。写艳情而不纤佻,写富贵而不卑俗。苏轼有一种抗敌御辱的爱国热忱,是怀古的沉郁情思。他用豪迈磅礴的语句赞历史丰功伟绩:“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他用起笔恢弘的气势,连接广阔的历史时空,贯穿着无数英雄豪杰。他用《念奴娇》为我们讲述了辉煌的历史故事,他用雄丽之至的语言,写出了一个横塑赋诗的曹操,驰马射虎的孙权,隆中定策的诸葛亮和足智多谋的周公瑾。“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历史现实交相震撼,让人忽然醒悟,既然人生如梦,何不寄情与大好河山?文天祥《过零丁洋》一诗,尾句说:“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充分体现了一种从容殉国,坚贞的民族气节和顽强的战斗精神,让人感慨万千。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成为千古佳句,虽遭迫害却依然心忧家国天下,以天下为己任,提醒自己“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何种境遇都不放弃理想的顽强意志,也是其一生爱国的真实写照。

品词,或许让你成为一个感情真挚的人。品宋词深感宋词是美丽的,美在词人脉脉儿女情长。如李清照的词,清如水,纯如酒!她清新明丽的语言凝练优美,大胆的抒发对丈夫的真挚爱情,谁都能读出她笔下那妩媚婀娜少女的含羞多情。其《一剪梅》中,花与水的比喻,请随景生,情景交融,似不经意又无脂粉气。“云中谁寄锦书来”,又以大雁传书的浪漫吐露相思之苦。“才下眉头,却上心头”,更是言有尽而意无穷。辞藻清新生动,意美音佳,蕴藉而含蓄。千年风霜纵是无情,但词人的感情在千年后却依旧生动。爱亲人,爱家庭,是我们这个社会的一个道德规范。建设和谐社会,首先需要家庭和谐,因为家庭是社会的细胞。

古诗古词,就像茶一样,初入口只觉苦涩,但却有绵长的回味,期中蕴含了无数做人的道理,需要仔细品读,这大概就是古诗的魅力吧!诗词如歌,在平平仄仄中婉转悠扬,在抑扬顿挫里低回不尽,让人忘忧,使人开颜;诗词如画,在虫鱼鸟兽中描摹自然,在小桥流水中展现乾坤,为我们描绘出或凄美、或壮阔、或静谧、或热烈的绝美意境;诗词又像一位哲人,在历经千年后,向我们娓娓道来人生的真谛,激励我们走向生活,面对挑战。读诗品诗,能让人们浮躁的心气得以沉静,找寻诗意的心灵净土,回归诗意的人生。


人类社会,绝对不能仅仅满足于物质层面的生存,还应当追求精神享受。诗词给予人们精神的愉悦与自由,让人们在为生存而奔波的同时,心灵得以滋养。因而,诗词绝非远离现实,高不可攀的存在,它是生活的一部分,人人都可以享受它。中国古典诗词的魅力不仅在于它的朗朗上口,更在于他的心灵滋养,人们能够在古诗词中跟随着诗人找寻诗意的人生。

文化是需要传承的,古诗词亦然。那些几经历史遴选,在灿若星河的名篇佳作中脱颖而出、传唱不衰的华美诗章,传承了真实的人类生活和文化,呈现给我们的不仅仅是文字之美、音律之美、意境之美,还一如传统文化的“母乳”,不断滋润着我们的生命和心灵,又仿若扑面而来的阵阵清风,一点点唤醒潜藏在大众血脉中的传统文化基因,让我们摆脱低级趣味和粗鄙恶俗,拥有文化自信。传承古典诗词,需要国家的倡导。每一种传统文化的传承都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大事,需要国家政策的支持和倡导。政府要鼓励群众多学、多记、多赏鉴古诗词,拓宽古诗词的传播渠道,引导群众去关注美妙的诗句,去培养高雅的乐趣,去提升整个民族的文化素养。

文化是一个民族的血脉,是国民的精神家园。让人欣慰的是,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意见》指出:“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重大战略任务,对于传承中华文脉、全面提升人民群众文化素养、维护国家文化安全、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意见》明确了基本原则、总体目标、保障措施,提出了“贯穿国民教育始终”、“深入阐发文化精髓”、“保护传承文化遗产”、“推动中外文化交流互鉴”等多项重要任务。

当下,文化早已成为一个国家和民族的软实力。诗词文化不是博物馆的展品,也不是奇珍异宝,可遇不可求,可望不可得的,他是每个人都能去观摩欣赏的精神珍宝。我们都要静下心来,好好欣赏如星辰般灿烂光辉,干净纯粹润物细无声般沁人心脾的诗词文化。让古诗词文化,深度渗入到我们的生活土壤,成为我们民族展示自己文化自信的金字招牌,使她的魅力继续四射,让越来越多的人体会到我们优秀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楼主:文锦书屋  时间:2020-05-31 22:40:19
让古诗词文化,深度渗入到我们的生活土壤,成为我们民族展示自己文化自信的金字招牌,使她的魅力继续四射,让越来越多的人体会到我们优秀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楼主:文锦书屋

字数:6296

帖子分类:闲闲书话

发表时间:2017-03-06 17:49:00

更新时间:2020-05-31 22:40:19

评论数:4条评论

帖子来源:天涯  访问原帖

下载地址:TXT下载

 

推荐帖子

热门帖子

随机帖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