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水读 >  天涯 >  我的大学 >  周成刚:如何培养创造性与批判性思维

周成刚:如何培养创造性与批判性思维

楼主:Ivywang1993  时间:2020-06-16 21:34:04
1921年,已经斩获诺贝尔物理学奖的爱因斯坦首次访问美国,盛名之下,引起了美国社会各界的热切关注。

当他在波士顿接受媒体采访时,有记者故意考问爱因斯坦,请他回答“声音的速度是多少”这个问题。爱因斯坦果断拒绝应答。他说,这种在任何一本物理学教科书上都能找到的答案,没有必要非得记住。并且讲出了那句广为人知的名言:“大学教育的价值,不在于学习很多事实,而在于训练大脑会思考。”

在中国教育界,有一个难题始终没有被真正破解。这个难题,由中外两位著名学者不约而同地提出。

李约瑟是英国著名学者,主要研究中国科技史。在其编著的 15 卷《中国科学技术史》中,他提出一个论题:“尽管中国古代对人类科技发展做出了很多重要贡献,但为什么科学和工业革命没有在近代的中国发生呢?”1976年,这个论题被美国经济学家肯尼思·博尔丁称为“李约瑟难题”。

中国著名科学家钱学森先生生前在不同场合也提出类似问题。2005 年,温家宝看望钱老时,钱老提出“这么多年培养的学生,还没有哪一个的学术成就能够跟民国时期培养的大师相比。”钱老又发问:“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的人才?”

在和世界名校校长、教授以及学生的面对面访谈中,周成刚发现他们都不约而同地强调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的重要性。两者好比一个硬币的两面:创造性思维强调想象力,怎样在一件事情上能够有更多的选择,探维的训练,一定程度上能够回答“钱学森之问”,破解“李约瑟难题”。讨更多的可能性;批判性思维强调判断力,关乎如何对一个结论进行理性判断以及在不同结论之间做出选择。

01 这种思创造性思维:想象力是真正的智慧

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独创的“产婆术”教育方式,实际上是一种启发式教育。针对问题没有预设标准答案,教师和学生共同讨论,寻求合理解答。这种教学方式的好处在于学生参与度很强,可以主动运用已经掌握的知识,建立已知和未知之间的联系和桥梁,推动自主思考问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亚里士多德称其为“归纳的论证”。

德国是教育发达的国家之一。德国大学设有预科,大学生的专业素质相对较高。但在幼儿阶段,德国人却主动选择“输在起跑线上”,严禁学校进行知识教育,专注保护孩子的好奇心和想象力。

他们认为,这样无拘无束成长的孩子到了一定的发展阶段,丰富的想象力和充沛的创造力一定会迸发出来,成为德国孩子们的核心能力。

美国中小学生基础知识比较薄弱,其实和教学方式有直接关系。美国教师很少给学生讲解知识点,而是侧重于提出各种各样的问题,引导学生自己得出结论。

美国学生很少去背诵知识,但阅读、思考和写作量很大。在这里,教育是观察、发现、思考、辩论和体悟的过程,让受教育者能够掌握一套学习的方法。这种以“问题”为核心的教育模式,集中于发现问题、思考定位、寻找资源、解决问题、得出结论并总结提升。

知识的获取不是被动接受,而是主动悦纳,一旦掌握就很难忘记。这种方法论,在变化速度极快、信息数量极大的现代社会,是人才需要掌握的最核心能力之一。从习得知识的角度看,美国学生输在“效率”,而赢在“效果”。

他们在美国中学访问时听过一堂示范课,课堂内容是关于美国内战。老师提前布置好阅读任务,学生们课前做好准备,待到上课时,老师没有讲解美国内战发生的时代背景、地点人物、影响意义等基本史实,而是基于课前阅读资料提出一些问题,让学生们针对问题发表自己的看法和观点。最重要的是,要表达出支持这些看法和观点的史实依据是什么以及如何论证得出结论的。

学生可以畅所欲言地发表看法,老师通过提问的方式不断追问“为什么”“如何看”“还有什么”,并不断对孩子们的看法加以肯定,鼓励远多于否定。这节课下来,知识点不多,但课堂气氛极其活跃,学生状态很好,感觉也不错。

北欧小国芬兰,国土面积不大,比我国的云南省还小,人口仅500多万人,大致相当于我国二线城市的规模。就是这块弹丸之地,创造了很多世界级的著名品牌,这很大程度上归功于走在世界前端的芬兰国民教育。芬兰学校基本上不实行千篇一律的标准化教育,而是设置了个性化课程表,让孩子们各得其所。学校很重视实践课程,注重锻炼学生的综合能力。在没有压力的教育中,老师可以放开手脚,尽心施教;学生也可以点燃热情,根据兴趣和爱好主动学习。

斯坦福大学和硅谷关系密切,可以说斯坦福孕育了硅谷,而硅谷又反哺了斯坦福,二者相辅相成,彼此成就。

支撑硅谷发展的两个轮子是科学研究和风险投资。创新和研究这个使命,主要由斯坦福和其他高校来完成。硅谷,则为创新之路提供保障。在这里,你冒险的创新梦想有人愿意倾听并为之买单。

创新会带来改变,也会产生不确定性。创新未必好,但守旧肯定不妙。在墨守陈规的社会中,教育更多地指向“不要犯错”,会在有意无意间被设计成阻碍个人创新和扼杀好奇心的利器。

现代精神的核心是创新,也是冒险,想要做出创造,需要一点不怕犯错的勇气和在错误面前不会气馁的精神。在世界其他地方,如果创业者失败了可能会被打入冷宫,很难翻身。而在硅谷,只要你的梦想还在,就会有打个漂亮的翻身仗的可能,能够拿到更多的创业资金。当然,那些能够拿到资金的人也是因为他们的本事,那些创新的点子能够支持到创业的项目。

创新需要专注力。专注就像龙卷风,外面可以掀起狂风暴雨,但风暴中心却无比平静。事实上,放松而专注是创新的卓越状态。大家都很熟悉的著名系列小说“哈利·波特”是在一家咖啡馆写就的。这家咖啡馆位于爱丁堡,名叫大象咖啡馆。我们在爱丁堡探访时亲临其境,还专门喝了咖啡,体会一下 J.K. 罗琳在这个宁静而充满诗意的环境中专注写作的感觉。

相较于科学和理性,想象力才是真正的智慧。就像波兰裔英国作家约瑟夫·康拉德所说:“唯有想象力,才能发挥真理的价值与真实性。想象力,实乃艺术与人生的超级大师。”

想象需要相当大的思想自主性,而将想象转化为创新,需要极度专注、持续专注状态下才能完成,绝不仅仅是“想当然”,很多突破都来自于对前沿领域长久的钻研和深入的了解。原来我们认为“需求带来创新”,现代社会更多的是“创新带来需求”。很多富有新意的想法和产品,往往不是基于经验或市场调研带来的,而是在长期专注所产生的内在驱动的创造力基础上达成的。

02 批判性思维:回归教育初心

谈到“批判”,很多人的第一感觉是很负面,认为是批评和挑刺,容易引起不愉快。

其实,这里所谈的“批判性”和“批判”根本是两回事,前者不包含任何恶意,也不是毫无理由的否定,而是建立在基本事实基础上,基于逻辑的一种推断和判断。

《穿越世界的教育寻访》一书中提到:很多发达国家的基础教育阶段教学内容相对简单,教学的方式活泼多样,孩子们的学业负担不重。在高等教育阶段,更重视考察学生会不会思考、如何思考。譬如在雅思和GRE等考试中,很多内容其实都是专门考察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设计的。据历年《中国 SAT 年度分析报告》统计,在 SAT 考试中,中国学生失分最多的板块之一是批判性阅读。美国大学理事会针对 SAT 的阅读讲过这么几句话:“SAT 考试独立于美国高中课程,面向美国大学学术能力的要求。SAT 阅读测评的是考生对批判性思维文学和非文学分析方法的掌握。”

大学是很多人一生中殊为难忘的时间段之一。这是一个人最好的年纪,是精力旺盛、求知欲强、精神自由和心智开放的时期,像一块海绵如饥似渴地吸纳知识,读想读的书,听想听的课,学想学的东西。当然,这么美好的梦想也不是每个学校的学生都可以实现的。

2013 年,哈佛大学推行了新的通识教育计划,其中包括很多知识板块,如艺术与诠释、文化与信仰、经验推理、伦理推理、生命系统科学、物理世界科学、世界中的社会、世界中的美国等,共计400 多门课。

除了五花八门的通识课,哈佛的本科生还有主修课和选修课,加上写作课和课外活动,学习范围具有足够的宽度。在此基础上,主修课负责培养学生在某一专业领域扎根的深度,培养学生对专业的深入钻研和探究能力。这种深钻不但要求能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还需要清晰地阐述出解决问题的过程和方法。这种思维习惯一旦养成,把具体学科或知识抽离出来,用这套方法也可以解决其他学科和知识。这样训练出来的人,在社会上也能够从容应对,成为解决现实生活中复杂问题的高手。所以从实践的角度看,这种教育方式也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哈佛大学前校长德雷克·博克在《回归大学之道》里提道:“与大一学生相比,大四学生……更善于抽象推理和批判性思维;更善于运用逻辑推理和事实证据回答‘松散结构问题’;思考的灵活性更强;更容易看到复杂问题的多面性;在分析复杂问题时建立更成熟的思维框架。”

在教学方式上,国外名校大多采取的是讨论模式。这种课堂模式下学生的参与感更强,学习效果也更佳。更为重要的是,知识可以忘掉,但训练出来的心智模式会永远留存在脑袋里,变为思考的武器。

曾任耶鲁大学校长20 年之久的理查德·莱文曾说过:“真正的教育不传授任何知识和技能,却能令人胜任任何学科和职业,这才是真正的教育。”

在德国这个向来有哲学思辨传统的国度,有的大学哲学系开设的课程并不多,但深度是足够的。比如经典研读,学生在整个大学期间需要精读的经典著作可能只有五六种。这种精读课进行的实质上是一种核心训练,让人的思想高度专注,从字里行间捕捉思想的引信,点燃思想的火花。很多伟大的思想就是在这种细微训练中不断累积产生的。

批判性思维是一种心智模式。一个具有批判性眼光的人,最重要的品质是能够处理复杂多变的事务,坦然面对自己的局限,等到有确凿的证据时再作判断并得到有理有据的答案。一个人工作中接受到任务或者生活中遇到问题,是如何看待和解决这些事情的,其实取决于他的心智模式。具有批判性思维的人看待问题相对冷静客观,更有可能会深入分析,找到突破的路径。面对多种选择时也会通过理性思考,找到最适合的选项。

批判性思维是对于世界的一种探索。在不确定的情况下,寻找一种确定性的答案;在很多可能性的选择中,找到一条最合适的路径——这是尤其需要建立在知识、能力和思维模式基础上的一种综合能力。这种闪现着理性之光的能力,能够让人在纷繁杂乱的世界中游刃有余。

楼主:Ivywang1993

字数:4079

帖子分类:我的大学

发表时间:2020-06-15 22:50:07

更新时间:2020-06-16 21:34:04

评论数:0条评论

帖子来源:天涯  访问原帖

下载地址:TXT下载

 

推荐帖子

热门帖子

随机帖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