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水读 >  天涯 >  闲闲书话 >  这么近,那么远

这么近,那么远

楼主:onedayoronelife  时间:2021-03-10 08:08:51
@草桥关 2020-08-24 01:19:03
我最欣赏的是聂政姐弟,去济源轵城镇去找找深井里,一直是内心的一个愿望,争取今年晚秋去吧。
-----------------------------
嗯,姐姐的更让人感动,一定要让弟弟青史留名,绝不能默默死去。。。

据说,要离的坟墓在苏州胥门内梵门桥西城脚下的马婆墩。那里本有炮座,清道光七年,在城脚下水潭边,发现石碣一方,上刻“古要离墓”四字。又说,吴王阖闾根据要离生前的遗愿,令伍子胥将要离葬在鸿山东岭南麓杨梅坞专诸墓旁。干脆也去现场考证一番吧:)
楼主:onedayoronelife  时间:2021-03-10 08:08:51
其实有很多想法。下笔前,问自己:写这些能让人心灵震颤吗?似乎不能。写这些有何新意吗?似乎并没有。再想,写这些有什么意思?似乎也没有。笔就放下了。
怎么解决这个问题?上哪儿找那么多洞见去?
楼主:onedayoronelife  时间:2021-03-10 08:08:51
读契诃夫,第十卷,1897年,《在大车上》,女教师玛丽雅·瓦西列芙娜坐在大车上一路走,一路想。嘿,跟我的《又一天》好像,不过,是第三人称,当然他写得好。
楼主:onedayoronelife  时间:2021-03-10 08:08:51
如果眼睛是我们的灵魂,大脑就是我们的智慧,心是情感,手呢?手是欲望,是意志,是力量,张开:祈求,合拢:决绝。我希望有一双蒙娜丽莎那样的手,一手有椅把可倚靠,另一手轻叠其上,安稳从容,背向整个世界,看似柔弱却挡住一切。
楼主:onedayoronelife  时间:2021-03-10 08:08:51
果然大方客的贴子不见了。翻看了他以前的贴子,我基本同意他的观点。。。
楼主:onedayoronelife  时间:2021-03-10 08:08:51
@草桥关 2020-08-31 03:03:55
说说一天吧。
我小说读得少,连红楼梦也只在十三、四岁时看过前四回还是五回,娘说这本书男孩子可以不读,从那以后我就再没读过,至于读过的许多西方名著,也早已忘得一干二净,说自己是门外汉,实情。
那篇一天,我读下来了,只用十几个字说了自己的感想,其实,那点感想,是在读到最后一句时,脑子里突然蹦出一句:当时只道是寻常。 而真正开始了生活的新一页,独自去面对一切时,个中的况味,真是说不清道不明,......
-----------------------------
谢谢你啊,草桥关,也谢谢事了兄。凡是读过这篇文章的一并再次谢过:)
我知道这篇文章有很多缺点,不过,我不太喜欢事了兄的行文腔调,让我读出了肥皂剧的感觉,当然,大家都喜欢,一定有他的好。
我又闷头写了一篇,可以算是《又一天》的前传吧,依旧是悲悲切切、幽幽怨怨的小女人心态,就不贴出来郁闷大家了。写的时候,我尽量让小说有所起伏,有所推进,尽量不一沉到底,争取最后把调子拉起来。现在,接受事了兄的建议,修改中。。。

楼主:onedayoronelife  时间:2021-03-10 08:08:51
我总是焦虑,我觉得时日无多,我早早地醒来,凌晨三点、四点便坐在桌前,苍凉而疲倦,阅读或写字。
关于写文,改到临头,支离破碎,改无可改,我以为,干脆扔掉。
楼主:onedayoronelife  时间:2021-03-10 08:08:51
@草桥关 2020-08-31 06:40:52
我小时练琴,在有事时放下十天半月,再弹,自我感觉反而好了许多。第一次我有些奇怪,不是曲不离口拳不离手吗,怎么丢个十天半月反而更好了?后来又经历过几次,都是这样,我慢慢悟出一个道理,学琴,不是在平路上一直向前走,也不是顺着大山的坡度一直向上爬,而是象走登山石径那样:爬三十五十级,会有十米二十米的平路,再爬三十五十级,又会有十米二十米平路。那十米二十米的平路你一点也没上升,但它却调整了你的身体状......
-----------------------------
好啊,换个话题,说说孔子的八卦吧。这个你懂,我不懂:)
请教:“乌鹊孺,鱼传沫,细要者化,有弟而兄啼。”老子是被孔子逼得出走函谷关的吗?孔子是不是仗着门徒众多,有点横行霸道的?
孔子除了《诗经》,也删过别的书吗?
孔子为什么要杀少正卯?是因为他威胁到孔子在鲁国的地位了吗?
如果他这么会玩弄权术,怎么有生之年似乎并不得意?

楼主:onedayoronelife  时间:2021-03-10 08:08:51
前天儿子过生日。他提前一天给自己烤了一个cheesecake。问他想吃什么菜,只点了个酸辣土豆丝,这孩子真太好养活了。想起他小时候,我总是汉堡、三明治、热狗轮着带,反正万变不离其宗:面包(不管是圆、方还是条状)、肉(肉饼、肉片、肉肠)、一些生菜。吃了6年,上中学死活不愿吃了,现在改成带意粉。估计到高中毕业,他最爱的只剩中餐了:)

吃饭时,孩子爸少不了要语重心长一番,不外乎“又长大一岁了,要懂事了”之类的,儿子叹口气:"Life is not easy any more."谁愿意长大,当孩子多好。不过,一想到明年就可以学开车了,他又很兴奋,抑制不住地向往,自己开车上学、开车去接弟弟,会很神气吧。。。
楼主:onedayoronelife  时间:2021-03-10 08:08:51
今天看到一个笑话:
一位夫人打电话给她的建筑师,说每当火车经过时,她的床就会摇动。”这简直是无稽之谈“,建筑师回答说,”我来看看。“ 建筑师到达后,夫人建议他躺在床上,体会一下火车经过时的感觉。 建筑师刚上床躺下,夫人的丈夫就回来了。他见此情形,便厉声喝问:”你躺在我们床上干什么?“
建筑师战战兢兢地回答:“我说是在等火车,你会相信吗?”

哈哈一笑之后,我想到现在写小说,太巧合的事情不能写,没人相信是真的。即使现实生活中,真有这样的巧合,你也要避开,不能写,因为没人会相信。你得故意写得平淡(他们叫冲淡),要内敛、要含蓄、要冷静、要深沉,要克制,要不巧合,要让大家从字面中去体会另一层意思,写得大家看不懂最好,放心地去折磨读者吧,他们喜欢被虐。如果你写得太巧合、太直白、情感太外露,评论家也好,读者也好,会觉得你水平不够。。。
楼主:onedayoronelife  时间:2021-03-10 08:08:51
听歌

1. 加州梦 California Dreamin by The Mamas & The Papas
这首歌的正确收听方式应该是单曲无限循环。
第一次听,是在电影《重庆森林》里,租来的碟片,昏昏暗暗的效果,港产片一贯都是暗淡的,连白天也像是晚上,阳光不如月亮耀眼。电影里,阿菲,短发俏皮,正好的年纪,天天站在柜台后面,百无聊奈,梦游,等663号小警察来光顾,她爱他,他不知道。录音机里一遍又一遍地放着《加州梦》,都市生活的迷茫疏离,失恋的苦暗恋的乐,从这首歌里流淌出来。
于是,我也开始一遍一遍地听。听出不同感受。
冬日里,世界上的某一个角落,天是铅灰色的,树叶黄了,掉了。一个男人无聊在家喝酒,想起各种要付的账单,生活令人愁哇,跟女人斗了几句嘴,烦闷得紧,觉得这个家简直没法呆了,出门走走。他漫无目的,走啊走,他沮丧地想:要是没有跟她说就好了,那我现在就在去加州的路上了;要是我现在在加州,那我就又安全又暖和了。(唉,男人也需要安全感啊。)他叹着气,看到路边有座教堂,信步走了进去。教堂里空无一人,他走过长长的走道,他跪在圣像前,他假装祈祷,可是牧师微笑看着他,知道他会留下来,在这里过上一辈子。
加州,那流淌奶与蜜之地,冬天做做这样的梦就好了。
如果这个世界还有什么是不会过期的话,就是这首歌带给我的感觉:秋日长空,天高地远,碧空如洗,可以有白云,都是极干净的。。。


2. 《No, Woman, No Cry》 by Bob Marley
陌生人的安慰。
我喜欢Bob Marley,喜欢听他唱:no, woman, no cry, everything gonna be alright.
他们坐在广场台阶上,他安慰她说:我们有过好朋友,一路上我们失去了他们,看看那些伪君子,他们混在好人中间。别哭,my little darling, 别哭,don't shed tears.
我喜欢Bob Marley,喜欢听他唱:my feet is my only carriage……这个编着无数条麻花辫的男人好像很细腻很温柔的样子。
再听一遍,在身心安宁时回忆过去的艰难时刻,这种况味,难言。什么样的人可以安慰你?陌生人,可以吗?

3. Dream on by Aerosmith
当我照镜子的时候,脸上的皱纹一次比一次明显,深刻。往者不可追,过去就是过去了。从黄昏到黎明,没有人知道自己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为了得到想要的东西,人人都不得不做些不想做的事,我知道这是人与生俱来的罪。谁的一生不是一本书?一页页写满了故事,自己却不一定读得懂。。。活着,向傻子学习,向圣人学习,学习活着。
这首歌大约唱的就是这些。歌一曲,梦一生。跟我一起唱,为自己,为过去,为今天,为笑声,为泪水,唱吧,也许明天就见上帝去了。。。
楼主:onedayoronelife  时间:2021-03-10 08:08:51
今天听说有个孩子因为父亲上访过,没有通过政审,被清华大学拒了。
现在还有政审一说吗?
我希望他不要怪罪于父亲,这不是他父亲的错。
楼主:onedayoronelife  时间:2021-03-10 08:08:51
读契诃夫的一点初浅印象



雷蒙德·卡弗在1981年的一篇文章中说到他办公桌周围的墙上贴了一些名言,其中有一句是契诃夫的话:“......突然间,他明白了一切。”对卡佛来说,这些话充满了惊奇和可能性。他说他喜欢它们的简单明了,以及隐含的一丝启示,还有神秘感。是什么东西以前一直不清楚?为什么现在才变得清晰?发生了什么事?最重要的是——现在怎么办?上面这句话我无法找出它出自契诃夫的哪个故事,也许契诃夫根本没说过,但又觉得似乎随便他的哪个故事中都有这么一句。我想说的是,卡佛描述出了契诃夫小说的效果。
比如,1892年的《邻居》这篇小说,在小说开始时,米海雷奇前去拜访他的邻居符拉西奇,妹妹齐娜现在和符拉西奇同居,而他尚未离婚。拿米海雷奇出发去符拉西奇家的这一小段来说,就可以看出契诃夫娴熟的技巧,从简短的对话中引出全方位的情感,谈话简短含混而礼貌,情感和想法却迅速推进,收得干净力落:“这两个人沉默一会儿,装出听雨声的样子。”
人物说话的时间越长,或者不说话的越长,可以解释的东西就越多,一切就越不清楚。彼得·米海雷奇不能像以前那样和妹妹齐娜说话了,也许,因为她和符拉西奇的关系,在米海雷奇眼里她性感化了,但他到底是嫉妒齐娜找到了爱情而他没有,还是嫉妒弗拉西奇爱上了自己的妹妹?“我所想的究竟是什么,我自己也不十分清楚。……”他在池塘边绝望地想着。
小说的最后一页,“已经具备了一个老单身地主的所有条件 ”的年轻人彼得·米海雷奇在月亮升起的时候,痛苦地坐在池塘边。他看到池塘对面有一个黑乎乎的东西,一动不动地站着,他不知道是人影还是树桩,他想起了一个关于附近被打死的神学院学生的故事……但是当他骑马绕过池塘时,那个影子原来只是一根烂柱子,是某个旧棚子的残骸。米海雷奇的不确定感很快就得到了解决,可是对我们读者来说,契诃夫的故事的结局往往是不确定的,开放的,情感上是令人费解的,不是解决一个问题那么简单。在结尾时,米海雷奇想到他从来没有说过或做过他真正想做的事,“因此,如今在他眼里,全部生活就像映着夜晚的天空、纠结着许多水草的池水那样黑。而且他觉得,这是无法补救的。”米海雷奇意识到这点之后,十分悲伤,这种结局,故事虽然结束了,而读者在这里却觉得问题并没有解决。
人们总喜欢说契诃夫是作家中的作家,尤其是短篇小说作家,他们觉得只有他们才理解契诃夫的真正价值。当他们夸一个短篇小说作家时,就说他是xx国的契诃夫,比如门罗被称为加拿大的契诃夫,卡佛被称为美国的契诃夫,这个称谓现在已经被用烂了。在1976年康奈尔大学的契诃夫节上,约翰·切弗对听众说,卡佛“也许是十个被称为美国契诃夫的美国作家之一。”
这个称赞并不是因为使用不慎,而是因为契诃夫的影响太广泛了:大多数短篇小说家都是契诃夫主义者,不管他们是否意识到这一点,剧作家亦是如此。田纳西·威廉姆斯被问到谁影响了他的创作时回答说:“契诃夫!作为戏剧家?契诃夫!作为作家? 契诃夫!”至于英文短篇小说,契诃夫的早期弟子包括凯瑟琳·曼斯菲尔德、舍伍德·安德森和欧内斯特·海明威,还有AE Coppard,Katherine Anne Porter,Eudora Welty,Flannery O'Connor,Bernard Malamud,John Cheever,Raymond Carver,Alice Munro,Yiyun Li, Joyce Carol Oates,Lucic Berlin,名单可以列长长一串。卡佛写过一篇关于契诃夫之死的文章,Joyce Carol Oates写了一篇同名小说《带小狗的女人》,改写了契诃夫的这个故事。Lucia Berlin在一篇小说的开始时说,“想象一下契诃夫的故事《悲伤》,如果用第一人称写会是什么感觉。一个老人告诉我们,他的儿子刚刚去世。我们会感到尴尬、不自在,甚至厌烦,反应正像故事中坐马车的那些乘客那样。但契诃夫无动于衷的声音让这个男人有了尊严。我们感受到作者对他的同情,我们被深深地感动,我们的同情与感动不是来因为老人儿子的死了,而是因为老人只能跟马说话。”
读了这么多契诃夫的小说,我感觉这些小说都有一种不完整或虚无缥缈的特质,是一系列无法言说的意识状态,或者说情绪。情绪既是契诃夫的写作表达方法,也是效果。与托尔斯泰、陀思妥耶夫斯基笔下的人物相比,他笔下的人物显得毫无印象,那是因为我们只把这些人物看作是一连串无限精细和真实的情绪的载体而已。
毛姆呢,他在自己的短篇小说集的序言中用大量篇幅来同时赞扬/批评契诃夫。毛姆不能接受他的那种间接的、隐晦的倾向。“如果你想讲一个契诃夫的故事,”他抱怨道,“你会发现没有什么可讲的。” 无疑,契诃夫并不擅长写那种情节巧妙、新颖、引人注目的故事,这不是他的气质,他不关心情节巧妙的故事,像所有优秀的作家一样,他把自己的局限性发挥成了优点。
我觉得,契诃夫的手法基本上是抒情的,他对毛姆所指的他未能达到的东西从来没有兴趣。在阅读契诃夫时,打动我们的不是故事的发展、情节的起伏,而是作家的情绪,我们被那种情绪所感染,受其牵引。从1888年开始,契诃夫开始在大型期刊上发表作品,这给他提供了更多的时间和空间。在《带小狗的女人》、《恐惧》、《在峡谷里》以及其他众多作品的结尾,他笔下的人物或多或少回到了故事开始时的他们的位置上,不过少了一些幻想,或悬浮在不确定的未来边缘。
这些故事平淡无奇,读完后,虽然它们停在作者搁笔的地方,但它并没有结束,它们还能自顾自地继续下去。这一事实并不意味着什么都没有发生,而是意味着什么都没有改变,或者说,比故事里人物可能希望改变的要少。这个区别很重要。契诃夫的故事经常描述停滞状态,正如风景画家在《带阁楼的房子》结尾所说的那样,“跟以前一样感到生活乏味。”契诃夫并没有拔高。在变化确实发生之处,它并没有提供完美状态,反而又揭示出一系列新的问题;契诃夫在1888年的一封信中说:作者的工作不是给出答案,而是制定正确的问题。
莫泊桑是契诃夫在塑造现代短篇小说方面唯一真正的对手。虽然契诃夫借鉴了莫泊桑(他在《海鸥》中向莫泊桑致意),但他们是截然不同的作家,区别最明显的是他们如何处理结局。莫泊桑偏爱那些啪嗒一声关上的结局,巧妙、令人印象深刻,但也冷酷和玩世不恭。他的故事,聪明又幽默,不管这些故事展示出什么样的生活,都让人觉得那些生活是那样的空洞。
相比之下,契诃夫的手法使他的故事成为我们一天中连续的一部分:故事的具体细节不是那么令人难忘,但对读者心灵上产生的效果却更持久。这些小说的粗糙边缘拥有一种不可思议的能力,能把它们自己编织进我们的记忆里,成为我们能感觉到的、一连串持续的情绪。门罗曾说,“我希望故事存在于某个地方,这样在某种程度上,它还在发生,或者说在不断地发生。我不希望它被关在书里,然后收起来——哦,好吧,这就是发生的事。”我想,如果契诃夫能听到的话,会完全同意的吧。
在契诃夫的故事中,即使是最明显的、不言自明的故事,意义也只是暂时的。比如,契诃夫自己最喜欢的作品《大学生》,它描写了神学院学生伊凡在一个寒冷的春天下午的打完猎之后,走在回家的路上,他在两个农妇的火堆旁停下,那是一对母女。这团火让他想起了福音书中彼得三次否认耶稣的故事。他讲着讲着,老妇人开始哭泣,女儿的脸上也浮现出紧张的表情,仿佛在忍耐着痛苦。
后来,伊凡离开她们,试着解释女人的反应时,火光在他身后的黑暗中闪烁,她们已经看不见了。就像她们的身体被遮蔽一样,也许她们刚才的反应背后的真相也是他无法看到的。这个女儿是寡妇,被丈夫打了。也许伊凡提到耶稣被打的事,让她想起了自己的痛苦。她母亲的眼泪也许不是因为信仰的刺激,而是因为把女儿交给这样的男人而感到羞愧,这些看似偶然,可谁知道呢。
故事的最后,伊凡分析刚刚发生的事情,他认为两个女人的反应证明了她们与彼得的故事有联系,人们认识到过去和现在是有关联的,一连串的事件,从一个流向另一个。《大学生》毕竟是一个关于讲故事的故事,而契诃夫故事的本质就是深刻的不稳定。
契诃夫曾说:“这世上的一切,都是相对的、不确切的。”这种忧虑贯穿于他的作品中。正如农民阿列金在《关于爱情》中评论的那样,在讲述一个言不由衷的故事和未解决的感情之前,“我们正派的俄国人对这些至今没有得到解决的问题有一种偏爱。”
契诃夫的小说就是这样一些不稳定的,没有解决的问题。
楼主:onedayoronelife  时间:2021-03-10 08:08:51
补充一点,忘了说契诃夫笔下的知识分子。

他们是一群可怜的人,有良心,但茫然不知往何去,是遇事犹犹豫豫的空想家。
典型的契诃夫人物,常常是蓦然察觉自己过着庸俗的生活、毫无意义、不值一过,甚至觉得虚伪可耻,并且再也无法欺骗自己继续这样生活过下去了。可是,放眼四周,这种生活其实很常见,绝大多数人都这样过着。契诃夫并没有让任何角色后来过上所谓的正当、不庸俗、有意义的生活,因为他知道那种生活并不存在,但是,他会让他们去尝试,去失望。比如《我的一生》、《新别墅》,他们真心想改变,也这样做了,但是结果却令人失望,到底是为什么呢?他们越是想真诚地改变这个世界,越是觉得改变不了分毫。
个人的力量太渺小,这些小贵族们出发点是好的,有人身体力行想实现自己的美好愿望,但做出来的事情反而显得荒唐可笑,甚至与良好的意愿背道而驰,农民们不领情。他们对待外部世界时是如此,对待自己也得了同样结果,对自己越是真诚,越显得笨拙、束手无策、虚掷光阴、坐以待毙。做什么都不太对,可是他的良心又不能让他什么都不做。这些受过教育有良心的小贵族,他们看得到最崇高最终极的美好事物,却不明白脚下只有一条泥泞崎岖曲折的窄路。
楼主:onedayoronelife  时间:2021-03-10 08:08:51
我心里有个无法解答的问题,今天读贴又勾起了它。每每看到有人说:解决了14亿人的温饱问题。。。我就想:到底是面包重要还是自由重要?
我也一把年纪了,不是热血青年,我知道面包的重要性,我知道没有面包,遑论其他?
然而我还是觉得自由更重要,可是每当别人质问我没有面包你怎么谈自由时,我又哑口无言。。。虽然哑口无言,可我心底还是觉得仅有面包是不够的,尤其是有了面包的人,怎能仅仅满足于面包呢?怎么能拱手将自由送出呢?难道只要吃,跪着也行?我真不懂。
我不能绑架任何人同意我的观点。我自己也是个普通人,甚至是个胆小鬼,正因为大多数人如此,所以我特别钦佩那些为了自由而舍弃面包的人,虽不能至,心向往之。
每每看到有人说这样的话,我就默默地关上贴子。
“你们瞧:如果不是宫殿,而是个鸡窝,又下起了雨,为了不致把自己淋湿,我也许会钻进鸡窝,但是我终究不会因为鸡窝替我遮风挡雨,出于感激,我就把鸡窝当成宫殿。你们在笑,你们甚至会说,在这种情况下,鸡窝与巍峨的宫殿——毫无二致。‘是的,’我回答,‘如果活着仅仅为了不被雨淋湿的话。’”
楼主:onedayoronelife  时间:2021-03-10 08:08:51
苏珊·桑塔格是我非常佩服的学者,今年集中读了好几本她的书,《疾病的隐喻》、《关于他人的痛苦》,还有她的日记。从昨天开始看《反对阐释》,反对阐释,其实一篇篇全是她的阐释,小说、戏剧、电影。所谓欣赏艺术,其实是品味艺术带给你的感觉,怎么可能不阐释不解读?书真好看,有好多闪光点和心得,我怎么就没有想到?她比阿伦特好进入多了,大概因为她的讨论虽偏伦理,但都从文学艺术入手讨论,而阿伦特太缠绕了,不过,也许还是我太浅薄了,哲学让我头大。
看看桑塔格是如何读书的吧,以下是她读乔伊斯的《芬尼根守灵夜》




楼主:onedayoronelife  时间:2021-03-10 08:08:51
2004年《滚石》杂志评选出史上最伟大的500首歌曲。我以前下载过的,但是电脑换过几次后,弄丢了。这次想起来,花了一周时间,将它们全部重温一遍,并从中挑选出自己喜欢的歌曲,做成一个playlist,以后想听就可以听了。这些歌曲差不多全是上个世纪60、70年代的歌曲,90年代以后少得可怜,不过Nirvana倒是有几首入选,其中Smells Like Teen Spirits还排名前十。


楼主:onedayoronelife  时间:2021-03-10 08:08:51
今日读贴有感:可怜的草桥关:)
楼主:onedayoronelife  时间:2021-03-10 08:08:51
桑塔格对伟大的作家的分类很有趣。
她将他们分成两类:丈夫或者情人。因为有些作家有可敬品德:可靠、讲理、大方、正派,像丈夫。而另外一些作家,身上有情人的天赋,即诱惑的天赋,而不是美德的天赋。她说:“女人能够忍受情人的一些品性——喜怒无常、自私、不可靠、残忍——以换取刺激以及强烈情感的充盈,而当这些品性出现在丈夫身上时,她们决不苟同。同样,读者可以忍受一个作家的不可理喻、纠缠不休、痛苦的真相、谎言和糟糕的语法——只要能获得补偿就行,那就是该作家能让他们体验到罕见的情感和危险的感受。”
她按这种标准将加缪归入丈夫那一类,而我按她的标准,将陀思妥耶夫斯基归入情人那一类。
楼主:onedayoronelife  时间:2021-03-10 08:08:51
try

楼主:onedayoronelife

字数:46112

帖子分类:闲闲书话

发表时间:2020-06-19 03:44:32

更新时间:2021-03-10 08:08:51

评论数:491条评论

帖子来源:天涯  访问原帖

下载地址:TXT下载

 

推荐帖子

热门帖子

随机帖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