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水读 >  天涯 >  闲闲书话 >  谁是月堂主人?

谁是月堂主人?

楼主:zhilishu9  时间:2020-07-05 12:55:48
两杯五粮液,之后,酡颜不知手舞足蹈,闲说历史及书话。
楼主:zhilishu9  时间:2020-07-05 12:55:48
月堂无月,谁呼十郎?

我曾写一篇《安禄山最怕的是谁?》,其中有段:“ 安禄山远离朝廷统兵在外,他命令留在京师的耳目要定期回来汇报京师动态和朝廷情况,他必先问“十郎(安禄山夤缘恭维李林甫,称李林甫十郎)何如?”当听到好言则喜,否则就“反手据床喊叫,我且死’”。李林甫和安禄山都是大奸似忠心术不正的人。李林甫比安禄山更奸狡,而且一眼就会把安禄山的内心完全看透,只因有这般本事,才让安禄山恐惧得“虽盛冬,常汗沾衣”,如此这般。

《新唐书.安禄山传》有事这样的文字:“安禄山德林甫,呼十郎”。

楼主:zhilishu9  时间:2020-07-05 12:55:48

公元712年睿宗退位,太子李隆基即位。开元盛世随之而来。开元二十一年,张九龄居母丧起复中书侍郎,并同平章事。开元二十二年夏,以裴耀卿为侍中,以张九龄为中书令、以李林甫为礼部尚书、同中书门下三品。

武惠妃正在宠幸中,李林甫攀附武惠妃而进。

是否起用李林甫为宰相,玄宗曾征询张九龄的意见。张九龄回答道:“宰相系国家安危,陛下相林甫,臣恐异日为社稷忧。”然而玄宗还是起用了李林甫。

李林甫知道了这一切,因为武惠妃把什么都会告诉他。李林甫恼恨张九龄,但还是“曲意事之”。奸慝险邪害人,岂能由面相测定。

面对唐玄宗意志磨灭,沉溺情欲之中,在开元二十四年秋,张九龄把所撰《千秋金镜录》献呈玄宗。以铜为镜、以人为镜、以史为镜,《千秋金镜录》是在发扬唐太宗当年所论。

玄宗在位二十多年,奢欲日甚一日,荒怠政事,他容不下由直道而进的张九龄而张九龄又不知见形而退,不断规谏皇上,张九龄被李林甫所噬,必不可免。

未几,李林甫就创造了“一雕挟两兔”的故事。张九龄、裴耀卿被罢政事,李林甫专权擅政,遂偿心愿。

张九龄被罢政,是唐朝由盛而衰的分水岭。

张九龄被贬为荆州长史,开元二十八年早春,死于贬所,时年六十八岁。
楼主:zhilishu9  时间:2020-07-05 12:55:48

武惠妃专宠后宫,她要立他的儿子寿王为太子,于是乎要有朝臣相助,张九龄是极力反对她的,她看中了李林甫,李林甫由是乎为宰相。张九龄被贬,李林甫开始公然报恩,为武惠妃助力。

开元二十五年,在李林甫的支持下,煽惑下,唐玄宗废掉太子李瑛、皇子李瑶、皇子李琚为庶人,三位皇子皆被赐死。

史曰李林甫性阴密,忍诛杀,不见喜怒。李林甫的这副样子,与武则天时代的那个笑猫李义府一脉相承。

李林甫害了多少人?无可算尽,因为他害的不仅是忠良君子,那些栏他路的,那些小人龌龊者只要不符合他心意的,他也要害之。


李林甫害人,无不中彀,无能逃脱者。有关此类故事,已有成语“口蜜腹剑”、“罗钳吉网”等等,这些成语都是由他自己用行动写成。

李林甫为了吞噬善类,专构筑一堂,此堂犹如偃月,所以名为“月堂”。月色、月光,恬暢而幽謐,是美好的象征,在文学描写中其意象令人神往。然而在李林甫那里,却全然为之一变。史载:“(李林甫)每欲排构大臣,即居之,思所以中伤者。若喜而出,即其家碎矣。”

李林甫的这处月堂,是人性之恶的渊薮,是凶神恶煞的舞台,是阴森恐怖骇人听闻的鬼窟狼穴。

三位皇子都被李林甫不漏声色地害死了,还有谁能逃离他那魔爪!








3、






























楼主:zhilishu9  时间:2020-07-05 12:55:48

曾读过培根的书。人生天地之间,若白驹之过隙,忽然而已,已是垂老之年,现在记不得多少了。不过记得培根有对“野心”的论述,我近来翻找一下,看到培根这样说:

“欲求高位者怀有三种动机:一是想获得佐政济世的条件,二是想获得攀龙附凤的机会,三是想获得发财致富的时运。”

培根生活在1561年——1626年,他的论述很好,很概括也很透彻。他三种动机的观点正与古老的中华文化契合,培根大概是接受过中华古老文化的熏陶。

用培根所言来判断,那么张九龄是属于第一类,他“是想获得佐政济世的条件”。李林甫则是属于下两类了。

培根进而说道:“抱着第一种动机入仕者才是值得信任的良臣,而能甄别分辨这三种动机的君王才算有道明君。”培根在这里开始讲君臣相遇的道理。

值得信任的良臣与能甄别分辨这三种动机的有道明君逢遇的故事,古往今来不胜枚举。仅从大唐帝国来看,唐太宗与房延龄魏征等人之逢遇,姚崇宋璟张九龄与唐玄宗之逢遇,堪谓美谈。然而,唐太宗后期已稍有变化,唐玄宗的晚年及天宝年间的行迹令人嗟叹,这些都意味着“靡不有初,鲜克有终”。“靡不有初,鲜克有终”,虽然如此,唐玄宗还没有像齐桓公那样惨:管仲一死,易牙、开方、竖刀复来;齐桓公一死,三人而作乱不已,齐桓公尸体在床上六十多天没人管,而“尸虫出于户”。

开元末年,唐玄宗奢欲荒怠,厌政情绪日甚一日,且有善养君欲的谄媚邪佞之臣缔结联盟,如此君臣逢遇,如此当染,唐玄宗已不再是当年英机勃发气宇轩昂而重整乾坤的李隆基了,他怎么会再去甄别分辨这三种人?唐玄宗虽然后来有仓促奔蜀之行,终无齐桓公之惨,幸哉!

《吕氏春秋》写了很多个类似于唐玄宗的故事,写得简明扼要,只要看看《当染》篇就会振聋发聩:一介布衣普通百姓亦能从这些故事中悟到待人接物的道理,这就是当下读《吕氏春秋》、《培根随笔》的意义所在。


楼主:zhilishu9

字数:1994

帖子分类:闲闲书话

发表时间:2020-06-27 18:17:40

更新时间:2020-07-05 12:55:48

评论数:22条评论

帖子来源:天涯  访问原帖

下载地址:TXT下载

 

推荐帖子

热门帖子

随机帖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