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水读 >  天涯 >  闲闲书话 >  读《晚学盲言》一得

读《晚学盲言》一得

楼主:毕明迩  时间:2020-07-22 17:23:13
《晚学盲言》书中有一则政治与社会,还有一则孤与群,都讲到人际关系等等问题。

有这样一句“群而无独,斯不成群;独而无群,又何以成其独。中国人之讲人群大道,主要在此,此即人之心人之性人之情,而乌有所谓人之权。”这一句,像是说,人与人之间,不是要强调人权,而是应注重人心人性人情;个人和集体,和社会,甚至和国家,其关系也可仿此。个人要顾及团体,团体也不能不顾个人。这是人群大道。

大道是原则,有点抽象。试编制一些实例来说明。一个运动员,国际比赛得到优异成绩,获奖,要发表获奖感言。最得体的是说,感谢这感谢那,继续努力等等;但是他她说,我很高兴,得到一些奖金,可以帮助父母改善生活,下次还要努力。作为观众(现场或网上),应该鼓掌呢还是应该报以嘘声?事过之后,是否需要责其作出深刻检查,保证下不为例,改为感谢领导感谢集体感谢团队等等(或许可以当时鼓掌,事后略微谈一些个人意见,仅供参考而不需要动用集体,组织,领导等名义正式严重提出)?另外一个具体例,当国家正和别国谈判某一问题,国民正在谈论爱国的时候,是否允许民间个人讨论自己和企业之间的矛盾,经济问题法律问题等等呢?以上两个实例,和《晚学盲言》原书无关,只是读者个人读书后的联想,读者对《晚学盲言》是相信的,而对自己的联想,只是自信符合书中道理,只是一些个人意见,仅供参考(未可与原书相提并论)。

楼主:毕明迩  时间:2020-07-22 17:23:13
续上

也找适例。有些父母,干涉成年子女的婚恋,或不同意年轻人自己选的对象,或要为他们的结合设置一些附加条件(婚房,礼金等之类)或不满他们为什么还不给他们含饴弄孙,等等等等;也有反过来,成年子女也会干涉丧偶的父母寻求第二次婚姻,甚至也不是婚姻,就是结交异性朋友也要干涉。这些屡见不鲜的事例,大概就很不符合钱先生这书中提出的准则了。或许应当宽容一些,为父则止于慈,为子则止于孝,“如是而止”比较好一些吧。

再说领导和下属,或者也可仿此吧。领导要“强”(勉强)下属,压服往往会按下葫芦又浮起瓢;如果下属有用示威抗议等方法来“强”领导,也未免会显得代价太大吧。

“君无权以强其臣之忠”,恐怕现代只有政党可以有权强其党员之忠(因为在党员入党时候已经宣誓效忠过了)。
楼主:毕明迩  时间:2020-07-22 17:23:13
本文还没有完,等待继续

感谢春江的回复,那个荣誉属于集体的实际事例,真是本文所需要的好例谢谢
楼主:毕明迩  时间:2020-07-22 17:23:13
春江的回复

群而无独,斯不成群;独而无群,又何以成其独。   上面这句话我理解为:表面看群体没有独自的,因为一个人不成群,但是一个人独自,又不能成为有能力的个体。   您提到获奖感言,我想到上个世纪七十年代,有村子给我送牌匾,以表彰我工作的成果,但是车间主任却把牌匾上……66

这车间主任,犯的就是群而无独的毛病,他们只知道抽象的集体,看不到也不想到集体里的个人,于是就斯不成群了。
楼主:毕明迩  时间:2020-07-22 17:23:13
再续

先抄群与孤一篇里的几句:“今既尽力提倡个人自由,又宁可只向群处,只向社会物质人生方面去斗争攘夺却不了解人生别有此内心孤处,如中国诗人之所咏,孤高孤独,鼓吹孤唱,孤韻孤标,孤起孤出,孤论孤赏,苟非尊重个人自由,何来有此等吟叹。”
楼主:毕明迩  时间:2020-07-22 17:23:13
,孤高孤独,鼓吹孤唱,孤韻孤标,孤起孤出,孤论孤赏,苟非尊重个人自由,何来有此等吟叹。”

其中鼓字是孤字之误
楼主:毕明迩  时间:2020-07-22 17:23:13
孤高孤独,孤吹孤唱,孤韻孤标,孤起孤出,孤论孤赏,这一连串孤什么孤什么,原书中都有古人的例句,如“孤赏向日暮”(柳宗元)“倏然发孤咏”(欧阳修)等等等等,历朝历代都有诗人写这样一类的诗。这就证明了自古以来,中国传统文化就是尊重个人自由的,不像现在(几十年前钱先生写书的时候),宁可只向群处,只向社会物质人生方面去斗争攘夺,却不了解人生别有此内心孤处,还自称提倡个人自由的。

以下再抄读。“生斯世也,为斯世也善,斯可矣,此之为乡愿。孔子曰,过我门而不入我室,我无憾焉者,其惟乡愿乎!”这句中的文言词语,近人不大用。乡愿,是怎么样一种人?这里特为做了一个介绍:活在现在的社会里,就按现在的标准去做,就可以了。这种人就是乡愿。这乡愿好不好呢?用孔夫子的话来说,就是说他不喜欢这种人(钱先生常常劝人学《论语》,可见他是和孔夫子一样,不喜欢乡愿,没有这样的朋友,他也不认为遗憾的)。

这短读解,是否有理,且待继续往下看。
楼主:毕明迩  时间:2020-07-22 17:23:13
生斯世也,为斯世也善,斯可矣,此之为乡愿(应是此之谓乡愿)


这短读解,是否有理(应这段读解)


订正错字
楼主:毕明迩  时间:2020-07-22 17:23:13
以下《晚学盲言》又引用韩愈《伯夷颂》“士之特立独行,适于义而已。不顾人之是非,皆豪杰之士,信道笃而自知明者也。一家非之,力行而不惑者寡矣;至于一国一州非之,力行而不惑者,盖天下一人而已矣;若至于举世非之,力行而不惑者,则千百年乃一人而已耳;若伯夷 者,穷天地、亘万世而不顾者也”。然后说,此亦可谓其表扬个人自由之心情之达于极致。这和上述不喜欢乡愿,不喜欢那种追随潮流,舍己从人,唯变是尚的个人自由也是十分一致的吧。

再从钱先生其他著作中,也可找到佐证。
楼主:毕明迩  时间:2020-07-22 17:23:13
“孔子自述行谊,则曰中道。中道之反面为乡愿。乡愿者,以他人之是非好恶为是非好恶,而不敢自有其是非好恶者也。中道者,不肯以他人之是非好恶为是非好恶,而能自有其是非好恶者也。狂也者,己之所是,己之所好,则起而行之者也。狷也者,己之所非,己之所恶,则去而不顾者也。能起而行矣,不能去而不顾,是狂也。能去而不顾,不能起而行,是狷也。中道者,当行则起而行,当不顾则去而不顾。盖背乎狂狷者,乡愿也。兼乎狂狷者,则中道也。中道者,时狂则狂,时狷则狷者也。故曰:用之则行,舍之则藏。孔子之外,惟颜渊为有之。后世不解此意,以谓中道者,乃得乎狂狷之中,不过偏狂,不过偏狷;于是模棱进退,两无所据,相率而为乡愿之实,又自欺以中道之名。吁!可叹也。今欲重明孔子中道之谊,当提出两字,曰“时”,曰“直”。时以破顽固,直以破虚文。然后当狂则狂,当狷则狷,内直吾心,外识时务,庶几不失于中道之行也。”(钱穆《论语要略》之《孔子人格之概观》)      这《论语要略》是《四书释义》一书之第一部分。   孔子赞成中道,其次狂狷,而最反对的是乡愿。所谓“某某某挥手我前进”者,是以他人之是非好恶为是非好恶,而不敢自有其是非好恶者的极端代表了。这正是曾被极力提倡的。非但正面提倡,而且对狂者狷者都有打击。钱先生这书,写于民国十二年在无锡教书时,几十年后编入《四书释义》时有些删订。上引这一段,倒像是针对几十年后(现在说则是几十年前)那种倒行逆施的针砭。可见,孔子和《论语》都是不朽的。钱先生这段话,也没有过时。   不肯以他人之是非好恶为是非好恶,而能自有其是非好恶;应当不是一件十分难的事。但是经过多年的“教育”(不许这样做这样想的“教育”),要拨乱反正,也非易事。
楼主:毕明迩  时间:2020-07-22 17:23:13
全文

晚学盲言》书中有一则政治与社会,还有一则孤与群,都讲到人际关系等等问题。    有这样一句“群而无独,斯不成群;独而无群,又何以成其独。中国人之讲人群大道,主要在此,此即人之心人之性人之情,而乌有所谓人之权。”这一句,像是说,人与人之间,不是要强调人权,而是应注重人心人性人情;个人和集体,和社会,甚至和国家,其关系也可仿此。个人要顾及团体,团体也不能不顾个人。这是人群大道。 大道是原则,有点抽象。试编制一些实例来说明。一个运动员,国际比赛得到优异成绩,获奖,要发表获奖感言。最得体的是说,感谢这感谢那,继续努力等等;但是她他说,我很高兴,得到一些奖金,可以帮助父母改善生活,下次还要努力。作为观众(现场和网上),应该鼓掌呢还是应该报以嘘声?事过之后,是否需要责其作出深刻检查,保证下不为例,改为感谢领导感谢集体感谢团队等等(或许可以当时鼓掌,事后略微谈一些个人意见,仅供参考而不需要动用集体,组织,领导等名义正式严重提出)?另外一个具体例,当国家正和别国谈判某一问题,国民正在谈论爱国的时候,是否允许民间个人讨论自己和企业之间的矛盾,经济问题法律问题等等呢?以上两个实例,和《晚学盲言》原书无关,只是读者个人读书后的联想,读者对《晚学盲言》是相信的,而对自己的联想,只是自信符合书中道理,只是一些个人意见,仅供参考。不可与原书等量齐观的。 再引书中原文“为子者无权以强其父,为臣者无权以强其君。即为父为君亦然。父无权以强其子之孝,君无权以强其臣之忠。斯必自反,为父则止于慈,为君则止于仁,如是而止。”这里是说的传统文化中的五伦(人际关系)中的父子和君臣,现在生活里有父子没有君臣了,或许这君臣关系相当于领导和下属,,领导人和国民吧。 也找适例有些父母,干涉成年子女的婚恋,或不同意年轻人自己选的对象,或要为他们的结合设置一些附加条件(婚房,礼金等之类)或不满他们为什么还不给他们含饴弄孙,等等等等;也有反过来,成年子女也会干涉丧偶的父母寻求第二次婚姻,甚至也不是婚姻,就是结交异性朋友也要干涉。这些屡见不鲜的事例,大概就很不符合钱先生这书中提出的准则了。或许应当宽容一些,为父则止于慈,为子则止于孝,“如是而止”比较好一些吧。 再说领导和下属,或者也可仿此吧。领导要“强”(勉强)下属,压服往往会按下葫芦又浮起瓢;如果下属有用示威抗议等方法来“强”领导,也未免会显得代价太大吧。“君无权以强其臣之忠”,恐怕现代只有政党可以有权强其党员之忠(因为在党员入党时候已经宣誓效忠过了)。, 先抄群与孤一篇里的几句:“今既尽力提倡个人自由,又宁可只向群处,只向社会物质人生方面去斗争攘夺却不了解人生别有此内心孤处,如中国诗人之所咏,孤高孤独,孤吹孤唱,孤韻孤标,孤起孤出,孤论孤赏,苟非尊重个人自由,何来有此等吟叹。”孤高孤独,孤吹孤唱,孤韻孤标,孤起孤出,孤论孤赏,这一连串孤什么孤什么,原书中都有古人的例句,如“孤赏向日暮”(柳宗元)“倏然发孤咏”(欧阳修)等等等等,历朝历代都有诗人写这样一类的诗。这就证明了自古以来,中国传统文化就是尊重个人自由的,不像现在(几十年前钱先生写书的时候),宁可只向群处,只向社会物质人生方面去斗争攘夺,却不了解人生别有此内心孤处,还自称提倡个人自由的。     以下再抄读。“生斯世也,为斯世也善,斯可矣,此之谓乡愿。孔子曰,过我门而不入我室,我无憾焉者,其惟乡愿乎!”这句中的文言词语,近人不大用。乡愿,是怎么样一种人?这里特为做了一个介绍:活在现在的社会里,就按现在的标准去做,就可以了。这种人就是乡愿。这乡愿好不好呢?用孔夫子的话来说,就是说他不喜欢这种人(钱先生常常劝人学《论语》,可见他是和孔夫子一样,不喜欢乡愿,没有这样的朋友,他也不认为遗憾的)。     这段读解,是否有理,且待继续往下看。 以下《晚学盲言》又引用韩愈《伯夷颂》“士之特立独行,适于义而已。不顾人之是非,皆豪杰之士,信道笃而自知明者也。一家非之,力行而不惑者寡矣;至于一国一州非之,力行而不惑者,盖天下一人而已矣;若至于举世非之,力行而不惑者,则千百年乃一人而已耳;若伯夷 者,穷天地、亘万世而不顾者也”。然后说,此亦可谓其表扬个人自由之心情之达于极致。这和上述不喜欢乡愿,不喜欢那种追随潮流,舍己从人,唯变是尚的个人自由也是十分一致的吧。    再从钱先生其他著作中,也可找到佐证。     “孔子自述行谊,则曰中道。中道之反面为乡愿。乡愿者,以他人之是非好恶为是非好恶,而不敢自有其是非好恶者也。中道者,不肯以他人之是非好恶为是非好恶,而能自有其是非好恶者也。狂也者,己之所是,己之所好,则起而行之者也。狷也者,己之所非,己之所恶,则去而不顾者也。能起而行矣,不能去而不顾,是狂也。能去而不顾,不能起而行,是狷也。中道者,当行则起而行,当不顾则去而不顾。盖背乎狂狷者,乡愿也。兼乎狂狷者,则中道也。中道者,时狂则狂,时狷则狷者也。故曰:用之则行,舍之则藏。孔子之外,惟颜渊为有之。后世不解此意,以谓中道者,乃得乎狂狷之中,不过偏狂,不过偏狷;于是模棱进退,两无所据,相率而为乡愿之实,又自欺以中道之名。吁!可叹也。今欲重明孔子中道之谊,当提出两字,曰“时”,曰“直”。时以破顽固,直以破虚文。然后当狂则狂,当狷则狷,内直吾心,外识时务,庶几不失于中道之行也。”(钱穆《论语要略》之《孔子人格之概观》)      这《论语要略》是《四书释义》一书之第一部分。   孔子赞成中道,其次狂狷,而最反对的是乡愿。所谓“某某某挥手我前进”者,是以他人之是非好恶为是非好恶,而不敢自有其是非好恶者的极端代表了。这正是曾被极力提倡的。非但正面提倡,而且对狂者狷者都有打击。钱先生这书,写于民国十二年在无锡教书时,几十年后编入《四书释义》时有些删订。上引这一段,倒像是针对几十年后(现在说则是几十年前)那种倒行逆施的针砭。可见,孔子和《论语》都是不朽的。钱先生这段话,也没有过时。   不肯以他人之是非好恶为是非好恶,而能自有其是非好恶;应当不是一件十分难的事。但是经过多年的“教育”(不许这样做这样想的“教育”),要拨乱反正,也非易事。      欢迎批评 分享
楼主:毕明迩  时间:2020-07-22 17:23:13
“君无权以强其臣之忠”

楼主:毕明迩

字数:2515

帖子分类:闲闲书话

发表时间:2019-12-10 03:28:57

更新时间:2020-07-22 17:23:13

评论数:12条评论

帖子来源:天涯  访问原帖

下载地址:TXT下载

 

推荐帖子

热门帖子

随机帖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