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水读 >  天涯 >  闲闲书话 >  献给 穿梭于 充满荆棘和鲜花的岁月里的 自己

献给 穿梭于 充满荆棘和鲜花的岁月里的 自己

楼主:Chokdy  时间:2020-10-30 08:34:42
又一人离开
刚开始记录爷爷奶奶朋友的时候,还想过要不要来个主题,专门记录我身边的人,人生百态,应该也会有很多温暖的故事。但是不管怎么排号,如果不是这件事,她永远也不会排上号。
由于疫情的原因,单位有规定,希望大家放假不要出省。请假去深圳看望妈妈和侄子,然后直接回老家。前两年,这个边陲小县城也开通了高铁,回家之路从此变得平坦。不过从深圳回老家直达的还是传说中的绿皮,长达15小时的车程,车上冷气足,穿着长袖。没成想下车之后预想中的热浪没有来,迎接我的反而是凉爽的空气,出站上公交之后长袖衬衫没脱下来也不觉得热。
人生中,两次对迎接自己的家乡气候特别感动。一次温暖,一次凉爽。第一次是2014年,我上研究生,学校在北方,寒假,我跨过长江黄河,一路南下,经过四十几个小时的火车,终于抵达,踏出车门的那一刹那,离开温暖的空调进入寒冷中的刺骨感没有来,迎接我的反而是一股股暖流,感觉整个人都被温暖的空气包裹。在我印象中,家乡的冬天永远没有阳光,湿气和寒气侵入骨髓,无处可逃。本科来自北方的同学都说南方的冬天比他们更冷,更难捱,此话不假。那是我第一次感受到家乡的冬天是温暖的,瞬间感动。第二次就是这次从深圳回来,深圳是很多人的梦想,我的很重要的家人也在那里,也去过很多次,可是就是喜欢不起来,只有一个原因,真的太热。15个小时的旅程,对我来说,不算太长,求学在外,大多数都是一个人来来往往,尤其是研究生阶段,每次的旅程都是三四十个小时,已经习惯。次日10点左右到达县城,听朋友说,家乡今年水灾严重,从我返程工作的5月末,一直到前几天,几乎连续下了两个月的雨,我抵达的那天天气晴朗,但在我眼中就是火辣辣的太阳。在深圳,我几乎不出门,从空调房中进入蒸笼的感觉着实不好受。踏出车门之前已经做好了迎接热浪的心理建设,意外的是凉爽的空气,瞬间回忆起14年那次下火车之后的温暖。
回到家已是下午三点,推开门,一股霉味,跑上跑下打开所有的门窗透气。妈妈打来电话,提醒我做饭吃,嘴上答应,其实吃了车上没吃的八宝粥之后,倒头就睡,醒来已是六点。想着去买菜,但是又一直不想动。一是确实身体懒得动;二来不知道是不情愿还是不好意思见到卖菜的人,总之感觉别扭,迟迟不动身。
我的老家在很偏远的山村,以前乡政府在隔壁的隔壁,大概小学的时候,应该是1998年左右,开设集市,五天一次,所谓集市,真的不用十分钟就可以逛完。2016年我们乡撤销合并到另外的乡,乡政府人去楼空,2018年大楼夷为平地改建休闲健身场所,其实也就两张乒乓球台外加一个我叫不出名字的设备。在旧址后面50米,崭新的村部平地而起。集市也由最开始的散落在乡政府前坪两侧,迁移至800米开外,并且单独搭建了大棚,内设专门的摊位,整整齐齐。集市大概早上五六点开始,11点结束。虽然几乎就在我家门口,我走过去三分钟,隔壁的隔壁的隔壁,乡政府前坪。但是几十年了,我几乎从未逛过集市。以前是因为年纪小,零花钱不多,在学校也可以买到自己想要的;大学以后是因为等我起床,集市早已散了;工作以后,是怕遇见熟人。
今年疫情推迟上班,四五月份,我一个人在家,必须自己做饭了,已经十几年没做过饭了,那叫一个难吃。幸亏妈妈做饭好吃的优良基因,加上暖暖远程视频教学,以及小学开始做饭的记忆,厨艺突飞猛进。但是买菜就是一个问题,除了五天一次的集市可以买到菜之外,马路对面的隔壁有一家卖菜的,不新鲜,种类还少。但是我又不想赶集,七点起床要人命啊,而且真的很怕遇见熟人啊,问东问西,夸来夸去也就算了,遇见长辈还会催婚!最后选择去买不新鲜又种类少的菜。那也是一次几乎买了一周的量,尽量减少出门的机会,以至于曾经一次寒假回家都一个多月了,只有几天就要返校的时候,邻居在我家门口第一次看见我说:“你回来了。”
卖菜的阿姨是隔壁村的,五六十岁了,高高瘦瘦的,她租的房子做小生意,已经租很多年了,这是我对她所了解的全部。我脸盲严重,把她和另外一个人总会弄混。我每次买菜很快,差不多把店内有的而我又会做的买完就走。大概第四次去的时候,不知道是她女儿还是媳妇也在店内帮忙。我选完给她过称,这里不像超市那样,她是每种菜称完算好价,然后人工算账。她称完一种菜报价给我,我买东西基本就别人说多少是多少,以前几次也是就只站在旁边看手机等着她给我最后总价。但是这次她报完之后问我一共多少钱,我懵了,我在玩手机,肯本没记价格,我从小不喜欢数学,即使很简单的也不想费脑去算,一律交给计算器。我直接说我没算,她说我不是叫你算一下的,但是我没听见,还以为她和她女儿在算。她有点生气,她女儿还是媳妇说她,你卖东西当然自己算啊。然后又只好再过称一个个算价格,我默默拿出手机,打开计算器。一共才三十几块钱。还有个插曲,有个菜好像两块三,她理所当然对我说:“两块三,你就算两块五吧。”我觉得有点可爱,严重怀疑她怎么做到在这里做生意多年不倒的。看她有点生气,我有点不好意思,扫完微信撒腿就走。
过两天,对面的侄女找我聊天,我说我好久没吃水果了,买不到,由于她每次都需要赶集买菜,她决定过几天给我打电话叫我起床一起去赶集,我死活不答应,我觉得做不到,她一再怂恿我水果要吃,菜种类多还新鲜,抱着试试的心态,我答应了。当天六点多给我打电话,我起不来,七点多又给我打电话,没办法,穿好衣服,没洗脸没刷牙迷迷糊糊就出门了。买了一堆东西,女人是有购物欲的,而且购物使人心情愉悦,当天体验相当不错,回来给妈妈视频炫耀,吃完好久没吃过的小吃当早餐,吃完在沙发上补觉,十二点醒来午餐,有点沉迷。从此,我由开始的侄女打电话催我到后来的主动调闹钟,而且其实也不会碰上很多熟人,其实也不是都会催婚。
去集市必须经过那位阿姨门口,我提着大包小包的菜偶尔也觉得不好意思。不知道是不是我多心,总觉得叫她都没有以前答应的热情,有时候还会转过头。种种原因,这次回来,不是赶集的日子,只有她家卖菜,我迟迟不动身去买菜,总觉得很不好意思。捱到六点多,听见对面的侄女站在楼顶大声叫我
“你吃饭了吗?”
“没有,菜都没有。”
“过来吃吧,我给你做蛋炒饭。”
“好啊!”
我关上门蹦蹦跳跳的就跑去蹭饭。
去了才发现他们都快吃完了,我嫂子说,不知道我回来了,是刚刚聊天的时候才从侄女口中知道我回来了,所以赶紧叫她喊我去吃饭。我说没关系啊,我自己可以买菜做饭吃。我嫂子说:“你从哪里去买菜哦,卖菜的那位阿姨去世一两个月了,现在没人卖菜了。”
听说我离开家一个多星期她就去世了。我五月二十五号离家去上班,到七月二十七号返家,整整才两个月。我在家的时候,没听说过她生病,她每天都在开店,没有一点迹象。回来打电话和妈妈提起她去世的消息,妈妈也很震惊,感慨了很久,很替她惋惜,可能对妈妈的触动也很大,后来妈妈给我说了很多她的事,我静静地听着。碎片的信息拼凑起来,大概知道她前几年癌症动过手术,去年开始,身体不太好,旁人建议她多休息,但她依然开店,他爱人经常来店里帮忙。
其实,突然就听到身边的人去世的消息,从大学之后就经常上演,不知道哪天和妈妈打电话就会听到某人去世的消息,这种印象特别深刻,久而久之,就会觉得,真的太多人离开。疫情期间,也是突然就听说,我生活到七岁的那个村子的一位舅舅,帮邻村拆老房子,不小心从房梁上摔下来去世,才五十多岁。隔天,邻村一对夫妻因车祸去世,才四十多岁,三人同一天下葬。去年国庆,村里一位很亲近的外公去世,我赶回来参加葬礼,看着变成土堆,脑海里一遍一遍回放我们相处过的画面,回放他的音容笑貌,送外公的人很多,周围很吵,可我却感到一片寂静。
对于生命的消逝,我不知道说些什么,常常会沉默……
又一人离开了……
2020年7月30日 于老家
楼主:Chokdy  时间:2020-10-30 08:34:42
出发即意义
甜甜约暖暖去两个小时车程的山上露营,不需要出县城。刚好我在家,暖暖约我一起去,我属于配合型,只要叫我,我都会答应。暖暖立即网上寻找合适的帐篷并下单,甜甜却种种原因迟迟不下单。催了几次,又说出各种困难,但是至始至终不表达去或者不去的意思,眼看下周会下雨,再下周以后,暖暖要去县城培训,等她结束,二十几号,我又得提前去上班,我俩以前的教训,如果想要去做,那么有条件的话马上去实现,不然可能就会没有下文。反复问她几次,始终不表态,这样的情况已经不止一次,不打算再等,告诉她我们这周肯定要去,如果她下周去,再陪去一次就是。
周六,我们终于如期出发,临时带上暖暖的舅舅舅妈侄子侄女小姨,暖暖征求我意见,觉得先约我,如果一起去我会不好玩,我却觉得没有任何问题,假期我都会带长辈出游,已经习惯,而且因为是她的家人,所以向来超级认生的我,完全不介意。
山上还没怎么开发,从山口进去一大片种植的草地,找不到烧烤的场地,暖暖同事的朋友在这里开农家乐,向她询问到可以烧烤的地方,我们开着导航寻找,结果导航把我们带到荒无人烟的夹角旮旯,舅舅一家开车跟在后面,只有一车道的乡间小路,杂草都已经延伸到路两边,估计平常鲜少有车路过,等意识到不对劲的时候,完全不能倒车,只能往前走,越走越渗人,几公里之后,终于找到可以倒车的地方,停下来下车,发现前面散落几户人家,路两边是庄稼。本来决定就地烧烤,又觉得找不到目的地不甘心,倒车又回到另一个岔路口,几分钟就到达,但是预想中的有很大水潭可以洗菜的地方没有,可能是天晴很久的原因,只有一汪死水,而且还要沿路下去半个小时,都是下坡路,回来会很累。
平常还好,但是暖暖的行李真的是搬家的水准,暖暖一接到我,和我说的第一件事就是勾指头炫耀她带的行李,虽然我肉眼已经看到搬家式的行李了,还震惊了一番。对了,当天舅舅一家开的是小轿车,暖暖家是借的她姐姐的五菱双排座,不然放不下她行李,后面车箱放了很多,车内后排放了一大堆,以至于我没有落脚的地方,全程两个多小时脱了鞋蜷在座位上。所以此处必须浓墨重彩来一笔:饮水机上那种桶三大桶水、两床冬天用的被子、空调被两床、一张野餐垫、一个帐篷、一个大水桶、一个大盆、两口锅、刀板菜刀各一把、一大箱机制炭、一大箱篝火用的木柴、一个烧烤架、一大包一家人晚上穿的厚外套、五双凉拖鞋、洗漱用品一包、护肤用品一包、零食若干包……后来到了山脚下的小镇之后,又去集市买了超多烧烤的食材、外加啤酒一箱、海底捞自助火锅两盒、饮料若干,以上是仅我能记起的。
天色也晚了,一家人决定霸蛮就去那个地方,开始“搬家”,连小朋友也不放过,一大家子浩浩荡荡。才不到200米,我已经提不动,休息了几次,走到有树荫的地方,放下行李,赖着不动,提议就地烧烤。刚好好奇先出发的两位小朋友探路回来了,其中一位小朋友凉拖鞋还断掉了一截,夸张的说下面好远,不好看,水也不干净,考虑到天黑了也没路灯,林子阴森恐怖,还有一两岁的小孩,于是决定就地烧烤。
还是小学生的两姐弟等不及,拿来自助火锅吃,其他人风风火火,一顿操作猛如虎。眼看天黑来不及一个个烤,烤不完的食材全放在一起炒,临时增加了一个铁板烧,没想到意外的好吃。热热闹闹的从黄昏吃到天黑,打着手电吃得不亦乐乎,所有人都很满足。重要的不是在哪里烧烤,重要是和谁烧烤。
收拾好,回去经过的草地搭帐篷,已经十点多,折腾了一天,长辈们早早睡下。关灯,我和暖暖坐在野餐垫上,凉风习习,一扫夏季的闷热,抬头看星空,一片闪烁,感觉触手可及。其实每年放假都会回老家,天空也有城里没有的星星,偶尔睡前关灯之后,透过窗户,就是一片星空,有时候还会起来趴到窗户上看很久。看着这里的星空,依然心动。总觉得睡下会辜负了清凉,辜负了这片星空。于是叫暖暖的老公小张去车上拿烧烤打包的,这里要感谢小张,每次出行都是任劳任怨当司机和佣人,兼导游,我们只负责玩。小张刚回来,我们又说想吃西瓜,于是他又跑回车上拿西瓜。总感觉还不够,暖暖说想喝啤酒,于是小张又跑回去拿啤酒。来来回回几趟之后,野餐垫上已经一大堆,两个女生喝着啤酒,聊着聊不完的话题。我们从高二分班认识十四年,本科后我继续求学,后在长沙,她毕业后回家乡上班,每年难得一见,但是会频繁视频,一两个小时是正常操作,也不知道聊什么。干儿子在身后的帐篷里熟睡,小张就默默坐在旁边,开始叫他一起吃宵夜喝酒都拒绝,后来看我们吃的起劲,也不断怂恿他加入,终于拿起筷子,嫌一次性杯子太小,直接拿起瓶子喝。
旁边走过一群人,一人许是兴奋了,高吼一声,我兴致来了,也大声回应,都大笑。听口音是本地人,我顺便邀请:“一起来吃宵夜啊”,他们又大笑,从车上拿回行李经过的时候,听见一人玩笑的说,要不和他们围成一个大圈宵夜。我听见了,小声和暖暖调侃:“我就开个玩笑,你还当真了。”说完两人大笑,觉得回到年轻的时光真好,虽然我们其实也不老。彼时,我和暖暖三十而立,暖暖已成家立业,儿子两岁三个月啦,我依然独自一人闯荡江湖。因为性格和职业的原因,我们平时相对内敛,这样毫无防备的时刻很少。
因为是露营基地,周围很多帐篷,甚是热闹。有家人、有情侣、有朋友来露营的,有的打牌,有的聊天,有的还带来了音箱,高声K歌,不变的是,每个帐篷都欢声笑语。我和暖暖既享受我们低声私语的宁静,断断续续的笑语,也享受周围欢声笑语的热闹。不到凌晨一点两人撑不住,去睡觉,周围还是一片热闹,并不觉得吵闹,枕着欢声笑语入睡。喝了酒的关系,三四点起来上厕所,周围回归平静,月光缓缓流淌在身边,舍不得闭眼,侧身面朝帐篷门躺着,月亮刚好在我视线的水平面,仿佛就在眼前,我侧躺着,与月亮遥遥面对面,默默望着彼此,直到再次睡着。
早上被隔壁小孩子的声音唤醒,听见暖暖说看日出了啦,我弹坐起,穿上衣服就出帐篷。才五点多,天边已有朝霞,感觉太阳随时会蹦出来。我们睡在山中间的一块平地上,看日出还得再往上。害怕错过,没洗脸没刷牙没梳头发,穿着拖鞋就往山顶跑,很兴奋,很久没有这么激动的为什么而奔跑过了,突然感觉甚是满足,回头对身后的暖暖说:“其实出发了就有意义”。等日出的间隙各种拍照,拍照的间隙也会安安静静等日出,安静等日出的间隙脑海中会浮现各种思考,总觉得,能让我思考的一切行为的发生本身就是意义。看着朝霞染红了天,等了很久,我们以为太阳已经升起来很久,只是云层挡住了,心想又是一次遗憾了。正要放弃时,暖暖突然兴奋对我大叫:“快看快看,好像是真正的日出!”就一刹那,日头破壳而出,目不转睛的看着,生怕错过任何一瞬,眼泪流出来也不忍挪开视线。我不擅长写景,也不喜欢单纯写景,没办法找到配得上日出那一幕的句子,但是那种震撼我的场景会永远的保存在记忆里。那一刻,好像什么也没想,内心无比寂静,又好像想了很多,内心千回百转。那应该是记忆里最完整的一次日出,零七年夏天,千里迢迢赶去传说中中国数一数二最美日出地黑马河看日出,却没看着,没想到在家门口实现。
回程选择绕路看风景,感叹原来身边处处是风景,整个地处山区,汽车一路穿梭在丛山峻林中,我们不断的上山下山,蜿蜒曲折,翻过一座座山峰。到山顶,停下来俯视远方,感受一览众山小,到山脚,停下来脱鞋光脚伸进溪流,感受沁人心脾的凉爽。不过,最触动的风景,却是路上偶遇的旅人。
经过一处河流,河边就是人家,这里的美景已经被世人发现,旅游公司已经开发几年了,今年正式迎客,不过也还是山区一个不知名的景点,游客不至于太多。本只打算在河边泡泡脚,看看就起程的,无奈是理想中的小桥流水人家的样子,亦或是宁静山中小村的样子太吸引人,于是决定整个下午都在那里消磨时光。搬出收好的帐篷,野餐垫,西瓜也放进河水里凉着,小张还找村里认识的人借来两根鱼竿,钓起鱼来,小朋友在水里戏水。河很宽,两边都有大人小孩在游泳,我们帐篷的旁边,是一大家子人在露营,有几个帐篷,旁边一个大火炉,炉上一口大锅,两辆车,后备箱敞开着,里面堆满了行李,小朋友在河边戏水,妈妈们在旁边拍照记录,时值中午,爸爸们正在做饭,一家人热热闹闹围着火炉吃饭,吃完饭,有的在帐篷里休息,有的坐在椅子上静静看着眼前的风景,有的干脆就放空,有的依然戏水。平日里,他们也应该被公务缠身,或被学业“压迫”,或被世事所纷扰,但是此时此刻,他们都把它们抛在身后,摆脱日常,来这里寻找生活的诗意,没错,诗意的生活。其实,暖暖一直很努力的生活,为婚姻也付出很多,在旁边看着也觉得她也有辛苦的时候,我对暖暖说:“其实,你看,出来散心并不需要计划很久,走很远,就这样一家人出来露营,也可以为平常的日子增添色彩,回去依然能充满能力,继续努力生活。”
再往前走,来到山中的一处瀑布,暖暖来过一次,还没到,就兴奋地说:“如果满分是五星的话,我的推荐指数是六颗星,一定要看。”确实惊艳,几百米的绝壁上,落下瀑布,你甚至找不到水的来源。瀑布没有名字,想来鲜少人知晓,只有两辆车停在路边,后来才知道,就是当地人的车。远远的就传来K歌的声音,这么险峻的山路,我手脚齐上才走到瀑布下方,能把音箱扛过来,也是精神可嘉。走近,才发现是三对夫妻,打扮认真,都已头发斑白,想来是退休了。无一观众,依然喊口号:“一起!动起来!”边说便有节奏的随着音乐摇摆,甚是可爱,歌声响彻山谷,倒觉得我们的介入打扰了他们的氛围。决定坐下来听歌,也忍不住互动鼓掌助威。其实不是想听歌,只是被他们触动,想停下来好好感受。要说触动什么,也无从道出,只是觉得给人感觉很好,大概是给我呈现出生活美好的样子吧。我们发现了他们的美,他们发现了身边的美。
回来要经过暖暖的家,在她家住了两天,感触颇多,那是后话。就像看日出对暖暖说的那样:其实出发了就有意义。看风景也看自己,看他人也看自己。给单一色彩的日常注入颜色也没有很难,很多人都在努力的把稀疏平常的日子过得生动明媚,若有心境,随处都是风景。
2020.8.5于老家


楼主:Chokdy  时间:2020-10-30 08:34:42
长沙的秋

不逢南国之秋,才三年,却觉恍若隔世。
在长沙,每遇秋。总少不了毛泽东的“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刘长卿的“秋草独寻人去后,寒林空见日斜时”。1925年,正直中国革命形势高涨,群众运动风起云涌之时,毛泽东笔下长沙之秋是美丽动人的。唐代宗大历八年至大历十二年,“五言长城”刘长卿诬陷被贬,笔下的长沙之秋是悲凉凄怆的。我以我手写我心,我以我心问我情,都自有一番渊源。不过,长沙之于我,我之于长沙,倒是欲说还羞,不知从何说起,真是有点剪不断,理还乱。
求学停留北方的日子,得以近距离接触异域之秋。漫山遍野的枯黄,光秃秃的枝桠,骤降的温度,干燥的空气,都在霸道的宣告秋的来临,通知人们做好迎秋的准备,可谓来得热热闹闹,来得轰轰烈烈。郁达夫就曾说:“尤其是中国的秋的深味,非要在北方,才感受得到底”。不同于北国秋的张扬,长沙的秋,来得温婉含蓄,来得小女儿情节。草木凋零得慢,空气来得湿润,隐隐约约透着一丝暧昧,可谓撩人的高手。如果你每天游走于人群中混混沌沌的过去,长沙的秋是绝少能让你感受到她的存在的。你需要去主动寻找秋意,穿上微薄外套,脚踏运动鞋,走在人群中,站在微风里,浴在阳光下。方可发现,秋在人们微醺的脸上;秋在微凉的风里;秋在婆娑的光影中。在湘江的水里,在岳麓山的枫叶中……当然,最好去走走落叶缤纷的林荫小路,时常让人想起欧美电影,如果走到路的那一端,心心念念的惊喜会不会出现?
长沙的秋景美极,并且绝不寂寞。染红了的岳麓山的枫叶,引诱着人们纷纷前来,好不热闹;湘江里成群结队的鱼儿,吸引着垂钓者,纷纷来到岸边;五一大道旁散发的桂花香气,争先恐后的涌向鼻端,沁人心脾;烈士公园里即将落叶归根的银杏叶,轻盈的在空中翩跹起舞,偶尔顽皮的落在行人的肩上……我的不远数里兜兜转转,驻足停留,从河东到河西,又从河西到河东的理由,也不过想饱尝一尝这秋,这长沙的秋味。
就连秋雨也不甘落后,都说一场秋雨一场凉,长沙的秋雨却是调皮的紧,一场秋雨一场热也是有可能的。接近零度的天气经过一场秋雨的洗礼,骤然上升到二十度,颇让人哭笑不得,只好翻箱倒柜找薄外套。难怪有人说,长沙的秋是世界上最难以琢磨的女孩。即使过了霜降,每遇阳光明媚、微风和煦的日子,丝毫让人感觉不到秋日的来临。经常给人一种沉浸在盛夏的回忆里难以自拔的错觉,让人经历着季节认知的错乱。
我总觉得,秋天,无论在什么地方的秋天,总是好的。秋天,是莘莘学子开学的日子;秋天,是庄稼成熟的日子;秋天,是生命由盛夏的激情冷静下来的日子。也是在一个似秋非秋的夜,母亲从家乡打来电话,告诉我邻居张爷爷去世的消息。向母亲感伤:“感觉这几年离开的人,比前二十年离开的人还多。”母亲提醒我:“每年都有人,在离开。”
放下电话,本能的回想这些年离去的人。在这个万物成熟的季节,我喟叹着这些生命的消失,搜索着那些有关生命的痕迹。常年求学在外,淡忘很多事情。即使假期回家,也绝少出门,很多故人的面相,已无从回想。可却能真真切切的感受到,他们曾经存在在我的周围过。我走过的路,看过的风景,呼吸过的空气,仰望过的星空,他们也曾和我一样共同拥有过。他们就如同那片贫瘠土地上的野花,萌发、茁壮、绽放、消亡。他们也曾在阳光里舒展,他们也曾在暖风中摇曳,他们也曾在月夜里芬芳,却没有人知道,秋天是否真正来过他们生命的角落。他们离开以后,留下的似乎只有静默。也许,每一个魂灵注定只飘过别人的生命现场。芸芸众生,来来往往。
偶然的一次,陪母亲参加一位我不曾谋面的长辈的送别会。恭恭敬敬地静默哀悼,虽然脑海中没有他的音容笑貌。突然领悟,原来离别如此简单,简单得就像道一声“你好”。偶尔也害怕自己不知道哪次的见面就是永别。以后的每次道别会后,都习惯仰望天空。在天的另一端,他们是在白云深处坐禅冥想,还是在帝乡尽头举袂遨游;他们是在反思着过去的此生,还是在憧憬着未知的来世……我不得而知。
有些批评家说,中国的文人学士,赞颂秋的特别多,并且都带有一种浓厚的颓废色彩。“伤春悲秋”是中国古代文人的一种情节,基本上影响了中国古代所有的文人学士。尤其是刘禹锡的一句“自古逢秋悲寂寥”,更是将“悲秋”写入了中国的诗坛。中国文人“悲秋”,始于宋玉。这位被评为中国古代四大美男之一,并且以美貌及楚辞,获得“天下第一风流才子”的称号。相传他是屈原的弟子,后人常将两人合称为“屈宋”。在其作品《九辩》中,一句“悲哉!秋之为气也。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透出一片肃杀之气,自此,文人便有了“悲秋”一说。宋玉之悲秋,是代表着万千正直的文人忧国忧民的文化精神和忧患意识。一代“诗圣”杜甫面对萧萧秋风,思念起先贤宋玉,不仅低吟:“摇落深知宋玉悲,风流儒雅亦吾师。”奉之为楷模,称之为老师而以尊崇。中国的文人学士,与秋的关系特别深。其实外国的许多诗人,笔下之秋也出色而有味。大概秋总能引起人们深沉、幽远的感触来。
尚好,长沙的秋绝不沉闷,让你没办法长久的沉浸在感怀的氛围中独自沉沦。秋天,大概是长沙最好的季节。
2016.12.20于长沙

PS:
刚刚整理电脑,发现16年写的《长沙的秋》,那是领导布置的任务,不过完成之后没了下文,文字就静静躺在电脑的角落里。现在翻阅,一看就是为了完成作业,《故都的秋》的痕迹不要太明显,前面几段写景纯属凑字数,别扭的很。那是我来长沙的第一年,应该正在经历长沙的第一个秋,忙着适应角色的转变,哪有什么心思感受季节。不过后面记录心情的文字,于我,即使今天看了依然深刻,其中几句话应该是男神的感想,刚好契合当时的心境,拿来用了。前几天刚写过《又一人离开》,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就不断的从妈妈的口中得知,谁谁又不在了,因为我多年在外求学、工作,对家里的人情世故一概不知,所以每次和妈妈通话时,她会告诉我,久而久之,很多琐碎的事忘了,唯独听过太多人去世的消息的记忆保存了起来。也尝试过用文字记录,总没办法还原,所以只能让这种心绪反反复复出现在不同的篇章里。和暖暖说起这种感受,我说怎么感觉长大之后那么多人去世,小时候没这种感觉。她说很正常,不是因为我小时候身边没人去世,长大了才有人去世,而是因为小时候去世的那些人和我的记忆没有很深的关联,而且随着我们年纪的增长,会相继送走爷爷奶奶辈的老人,等过一定的时间甚至就是父辈了,听完一阵沉默。今天翻到四年前的《长沙的秋》,也记录了这种心绪,于是想要分享出来,也算是记录某段时刻的自己。
2020.8.7于老家

楼主:Chokdy  时间:2020-10-30 08:34:42
灵异事件
至今为止,真真切切的经历过一次。
从来不看鬼片,仅有的几次也是正在放,而我刚好看了一会儿而已。至于听鬼故事的记忆,也很少,一次是六七岁的时候,一次是高中室友生日会的时候。六七岁的记忆已经很模糊了,但是那次却意外清晰。小时候村里只有一部黑白电视,夏日漫长,村子的人晚饭后经常聚在一起聊天,现在几乎没有的场景,多年后的今天,回忆起来依然温暖而治愈。记忆中,父亲很少在家,那次难得回来,也难得带着我,长辈聚在火坑旁边,应该是有电灯的,我的记忆却是火光映红每个人的脸,很奇妙的场景,又觉得是夏日,可是又有火光,也许是夏日进入秋季了,农村的晚上总是有点凉的。整个晚上的主题都是村里或附近村里发生的灵异事件,掺杂一些迷信,描述的太真切,我只记得我很怕,但是长辈说话也乖乖的没有插话,很晚之后,父亲背我回家,应该已经迷迷糊糊睡觉了,出门之后马上清醒,那时候没有路灯,就父亲手电的一点光亮,后面完全漆黑一片,即使在父亲的背上,还是很害怕,忍不住想往后面看,但是又不敢回头看。那时候我已经很懂事,和父亲关系应该是不怎么亲近的,不然怎么从始至终也没告诉他自己害怕,更别说撒娇提前回家了。应该是非常害怕的,以至于讲的几个故事,至今也记忆犹新,影响到现在。
第二次是高二的时候,高中的宿舍应该是十六人间,虽然偶尔也有小摩擦,但是整体关系特别融洽。很多的功劳要得益于寝室长,就是暖暖哦,她把每个人的生日都记在笔记本上,并且规定,每个人生日都要一起给她过。那时候是封闭制管理,除了周末,上学日我们是不能出校门的。我们是所谓的“尖子班”,周末也应该是补一天课的,学习氛围很紧张,压力也大,几乎没有什么娱乐时间,所以某人生日的时候,全寝室提前几天就开始激动,然后提前计划生日会。当天,寝室长会安排两个人请假出校门,请假理由千奇百怪,但是目的只有一个,就是拿着寝费,买生日蛋糕、瓜子糖果辣条等零食。白天学习紧没时间,晚上有三节晚自习,结束已经接近十点,兴奋回到宿舍,开始生日Party。宿管阿姨其实是很慈祥的阿姨,但是很多人不喜欢她,因为十点半就要熄灯睡觉,寝室就不许说话了,阿姨会巡逻,有点凶,抓到会扣分,当时都很怕,熄灯之后几乎不敢说话,偶尔小声说说话,更别说开Party了。我们睡一楼,正前面点就是阿姨住的门卫室,一点声音都逃不过她的耳朵。但是和阿姨接触一年了,掌握了阿姨的性子,我们学会了讨巧,查起来凶我们不让说话不让有灯光(学校熄灯了我们用手电)的时候,我们就笑眯眯的说同学生日很难得,保证不打扰隔壁同学们休息,而且很快就结束的,然后用买的零食哄阿姨,一边抱着撒娇,几个人轮番上阵,阿姨每每都会败下阵来。也或许有我们是“尖子班”学生的身份,平常也是很乖巧的原因。那次尤其热闹,节目比平常多了一些,吃完蛋糕之后,又来了一场时装秀。那时候房间正中间从进门的门上到后面的窗户上牵了一根绳子,绳子差不多一人高,平时用来挂我们的洗脸巾,我们把手电筒挂在绳子上,手动把绳子晃来晃去,自制舞台灯光就成了,每人绕着房间走一圈。气氛越来越嗨,都上床了还不想结束,又开始卧谈会,后来一位同学提议讲鬼故事,最爱吃辣椒的妹子不敢听,躲去门外。结果几位同学讲的都是身边人亲自经历过的,栩栩如生,画面感一出来,比纯粹的鬼故事还吓人,我终于受不了,灰溜溜去找门外的同学去了。
其实小时候和高中那次听的鬼故事,我至今依然记忆清晰,可是不敢用文字记录下来,文字记录太详细了,一个一个字打出来,意味着脑海中会一遍一遍慢放,还会不断的想细节。而且以我的经验,写回忆的时候,经常是写着写着,很多记不住的也会自动蹦出来了,这也是为什么我的每篇回忆,写着写着经常跑偏,牵出一大堆和本意完全没关系的记忆,然后本来几百字就可以交代清楚的事,往往动不动就几千字。包括这篇,本来只想记录我经历过一次灵异事件的,结果又是一大堆回忆,这些记忆平日都是尘封起来的。
小时候听说满十二岁之前会见一次鬼,只到生日的十几天前,还没见到,那几天战战兢兢,想过遇见之后怎们办,她会是什么样子的,既害怕又期待,不过就那样时刻准备着,保持战时状态一段时间,也没碰见,后来就给忘了,等记起来的时候,已经过了十二岁生日了。还有晚上不能梳头,不可以照镜子的说法,说照着照着鬼会出现在你的镜子里,这个说法直到我大学以后才不当真,晚上才敢照镜子。也听说人死后头七会回来,家人在大门口倒木灰,会有脚印,很认真的问过妈妈,说是真的,还不死心,我又问有人见过没,很信誓旦旦的说有人见过,不然为什们大家都在那天倒灰,但是不知道几十年过去了,现在还有没有这种说法。还有,如果天黑了,听见别人叫你的名字,千万不要答应,你答应了就意味着你答应跟着走,不久你就会去世。以上,大概是我所知道的所有的鬼的传说。因为没有亲自经历过,虽然也确实很真实,抱着读书之人要相信科学的自信,一直都是持怀疑态度。
真正经历,已经是十几年之后的一五年夏天。那天只有我和妈妈在家,晚上都在二楼客厅看电视,十点多的时候,弟弟给妈妈打来电话,两人聊了很久,然后妈妈把电话给我,直接去一楼睡觉了。和弟弟聊得很开心,但是几分钟之后,听见隔壁房间有抽泣声音,房间连着客厅,刚刚妈妈回去一楼,楼梯在最边上,需要过那个房间,所以房门还开着。我把电话远离耳边,安静下来,抽泣声就停了,等我开始和弟弟通电话,又有抽泣声,反复多次。我以为是弟弟和妈妈说了什么不好的事情,妈妈不好意思当着我的面哭,所以开始装作没听见,继续和弟弟通话。但是抽泣声越来越大,只差哭出声来,很伤心。我开始从弟弟的通话中找破绽,虽然表面还是和弟弟说笑,但是开始注意弟弟是不是在故意掩饰,并且通话的过程中也会停下来听隔壁房间的抽泣声,依然是我停下来之后,抽泣声就停下来,等我开始说话,抽泣声又大起来。二十几分钟之后,抽泣声越来越严重,我终于忍不住,问弟弟,是不是说什么不开心的事给妈妈了,弟弟说没有啊。我也觉得奇怪,最近家里也没什么不好的事情,而且弟弟和我通话快半个小时了,一直在逗我笑,或者讲笑话,聊得特别开心,不像有什么事情的样子。于是,我大声的喊我妈
“妈,你哭什么啊?”问完我停下来等回答,但是我安静下来,抽泣声就又停止了。
我继续和弟弟打电话,但是我一说话,那边就开始大声抽泣。我喊几声没回答,依然反反复复的我安静那边安静,我一说话那边开始抽泣。我看了通话时间已经超过半个小时,抽泣声还不停止,终于忍不住,我先挂了电话,站起来去隔壁房间找妈妈。
我进门打开灯,房间空荡荡,房间旁边有洗手间,我以为妈妈躲去洗手间了,于是推开洗手间的门,依然没人,我心想,妈妈躲得好快啊,而且完全没听见下楼梯的声音。于是下楼,推开妈妈的房门,叫了一声,打开灯,趴到妈妈的床头,头伸在妈妈的脸上,假装找她聊天,其实在默默观察,但是妈妈说话的声音和眼睛完全看不出来哭过的痕迹。我边和妈妈聊天边观察我妈妈,依然找不到哭过的痕迹,或者有什么伤心的事,于是继续和妈妈聊天,半个多小时过去了,心想妈妈藏的够深。终于忍不住,直接问了出来,我妈说没哭过。然后我就把我刚刚的事给妈妈进了一遍,这时候开始有点后怕了,越讲越恐怖。妈妈看出我的紧张,安慰我不用怕,是一件很正常的事,说可能谁做梦正在哭,然后地点就刚好是我家那间房间,所以我就能听见了,一边讲一边说,做梦的那个人应该身体不好,一般体质虚的人容易飘魂。然后给我讲了自己或者村里的人们经历过的类似魂魄飘忽的事情。
讲很久,也讲了很多,大多不记得了,只记得一个,村里的一位舅妈去赶集,回来的路上发现一位老人走在前面转弯处的上坡处,所以大声喊她等等一起走,但是喊好几声都不答应,所以舅妈加快步伐追赶,不管怎么快都追不上,山路兜兜转转,最后转几个弯就不见踪影了。第二天,舅妈看见那位老人,说她:“昨天赶集回来,看你走在前面,叫你等等一起走,你都不理人。”老人疑惑:“你看错人了吧,我这几天一直在家,没去赶集。”舅妈很确定:“几十年了,怎么会认错人!”几天之后,那位老人去世,舅妈才反映过来,老人确实没说谎,那可能就是老人家的魂魄,他们深信快去世的人经常会有魂魄飘忽不定的情况。
妈妈用平常的口吻,说了很多故事,尽量让我觉得它的存在不那么悬疑,接受它的存在,我也确实觉得不那么害怕了。感受到它确确实实存在,而且也都是身边认识的人经历过的,魂魄也都是认识的人的,存在即合理,既然是存在的事就没必要那么害怕了。妈妈看我放松一些之后,突然告诉我,其实她也听见了抽泣声,她以为是我的哭声,但是我说出来的时候她没有马上说她也听见了,她担心我更害怕。所以,突然半夜去妈妈的房间假装找她聊天起,她也以为我哭过了,也在观察我。后来,又聊了一两个小时,直到十二点多才离开。再上楼经过那间房间去客厅,没有想象中的害怕。接下来的一段时间,经过那间房间的时候一定会开等,我们的说法,那些东西害怕光。五年之后的今天,路过那个房间,经常会想起来,但是已经不再害怕,不开灯路过也没关系。
第二天,把这件事说给暖暖听,没想到她一副很理所当然的觉得是很正常的事,我有点诧异,以为她会惊讶并害怕,我还得意洋洋和她分享,总觉得经历了一件很了不起的事,毕竟这种事在我们乡下听得倒是很多,亲身经历还是第一次,很玄幻的经历,没有得到预想中的反映,有点失望。暖暖一副见怪不怪的口吻:“很正常啊,我也经历过。”
她当时说的好像是初中就经历过了,有一段时间,她生病了,睡在最里面的厢房,晚上她妈妈照顾她,陪她睡。有一天,半夜上完厕所后,才躺上一会儿,就听见堂屋大门被人吱呀一声打开了,然后慢慢一步一步经过堂屋,然后再吱呀一声打开她睡的那间房门,然后一步一步走进来,一直走到她的床前,站着就不动了,感觉静静站在她的床前看着她很久,那时候她家还是住的木房子,所以开门的声音和走路的脚步声特别清晰,听得清清楚楚,吓得大气不敢出。暖暖还顺便给我说,我们的另一位朋友小利也经历过这种事,说大家都经历过,就我大惊小怪。小利有一天听见厨房碗筷碎了一地的声音,她家人也听见了,以为是家里的猫打翻了柜门,所以都跑去厨房查看,但是等去到厨房,发现橱柜门好好的关着,地上也没有打碎的碗。而且小利在自己房间的时候,听见几别人敲她房间的窗户玻璃,打开窗户,却什么也没看见,几天后,家里老人去世。听完,甚是感慨。
那是目前为止,唯一一次经历过的灵异事件,多多少少丰富了认知,感受到世界的奇妙和玄幻,更加敬畏生命,敬畏自然。
2020.8.8于老家
PS:写完,外面天已经快黑了,不敢再检查错别字或者再修改了,最近我一个人在老家。哈哈哈哈哈哈哈
楼主:Chokdy  时间:2020-10-30 08:34:42
初中暗恋的男生
2002年,我初一,在镇上上初中,寄宿,成绩班级前三,年级十佳,依然内向而安静,老师家长眼中的乖乖女。做过最出格的事不过从三楼教室窗户往后坡跳着玩,冬天把学校后山水池上的冰柱带进教室弄了一桌子的水,印象最深刻的也不过是感受过一周左右的非典,暗恋过隔壁班的男生。
关于暗恋隔壁班的男生,不过已经忘了怎么就触动我而开始了的,怎么结束的却依然清晰。初二的时候,一次课间操完毕之后,大家一窝蜂朝教室走去,人潮汹涌的人群中,看见他和他母亲站在我们必经的阶梯上,家长来学校,想来是违纪了,后来一段时间听说他变得很不“听话”。他长得白白净净,有点婴儿肥,瓜子脸,清清秀秀,衣服也是很入流,站那里,一副衣食无忧不沾烟火的公子哥的样子。那时候我们都才十四五岁,母亲都是三十几岁正好年华,但是站他旁边的母亲穿着很旧,脸上一副沧桑,忧心忡忡,一看就经历过岁月的磨难,和他形成鲜明的对比。他一副无所谓的样子,母亲则是一脸焦虑,我瞬间皱眉,长时间堆积起来的深刻的好感,顷刻灰飞烟灭。年少的欢喜,来的莫名其妙,去的也快。
如若不是回忆非典,他从此至今,都不曾出现在我的记忆里。大概初一还是初二的时候,就突然走进我的视线,不知道是因为经常和我堂哥一起玩才注意到的,还是注意到他之后发现和我堂哥是好朋友。我们的教学楼依山而建,虽说是三楼,实际却在一楼,走过去就是他们的教室,教室旁边是往后转过去是附近人家的庄稼地。洗手间在教学楼的后一栋,正常的路径是出门右转经过我班的教室下到二楼,然后从二楼中间的出口去后面的洗手间,但是他们从来不走,每次都是走捷径直接左转经过庄稼地的田埂,而且总是一群人结伴去,浩浩荡荡,我抬头,从窗户往外就可以入眼,条件反射,那时我经常从窗户往外看,那是见他最多的场景。校园不大,遇见的概率却很少,可能我们的轨迹完全不一样,我那时候除了吃饭,剩下的时间几乎都在教室。一次课间操之后,都往教室走,楼梯很拥挤,我低头漫不经心往上走,他小跑蹦蹦跳跳下楼梯,我视线顺脚往上,抬头,就看见他,戴着毛线帽,帽子顶还有几个小辫子,辫子末端几个小圆球,随着幅度动来动去,在白白净净的脸上,有点可爱,我瞬间神清气爽,那好像是距离最近的一次。
最长久的所谓的相处,应该是一个周末,他和一群朋友去我堂哥家玩。堂哥他们那时候和爷爷奶奶一起住,我们住在另一个村,那时候爸妈不在家,那个周末我去爷爷家住。回爷爷家很远,两条路,直线的水路,还有费劲的山路。夏天走水路很开心,沿河而上,河道依山弯弯绕绕,不能一直走河的某一侧,往往要过河,再走点沙滩,再过一道河,再过沙滩路,如此十几道河之后,再上半小时坡,就到家了。有时候冬天也想走水路捷径,水冻得刺骨,后来,有人在河道上搭石头跳岩,总有一两道宽的河道跳不过去,需要下水,不过即使是如今见过许多大好河山的我,依然觉得那里的沿路风景最清幽,河水清澈见底,里面的鱼儿清晰可见,之后再也没见过比那更干净透明的河流,两边高山峻岭,仿佛掉进画里。全国“十三五”易地扶贫规划后,整个村子搬迁,据说,现在只有两三户人家在,都是老人,我也十几年没去过那个村子了。
那次应该不是和堂哥他们一起回家的,和堂哥年纪相仿,从小一个学校上学,关系比其他人要亲近,不过那时我内向不爱说话,堂哥他们一群男生吵吵闹闹,我几乎不和他们玩。回到家之后,才知道他们一起来玩了。我和爷爷奶奶在屋的另一边,堂哥他们住另一边,整个周末,他们出去玩他们的,我玩我自己的,也没见过几次,更别说对话了,也没想过要找机会说话,我们从来没说过话。
学校的传统,每升一个年级,就会撤掉一个班,应该是有学生不断辍学。初三的时候,还会重新选出两个所谓的“尖子班”,冲刺中考。我和堂哥分在一个班,没再见他和堂哥一起玩,甚至不知去向,好像听说因为调皮辍学了。整个过程中,应该有持续三个学期,我记忆模糊了。我没在堂哥面前提起过他,更没打探过他,也没在朋友面前提起这事,后来是不再想起,至今也没和堂哥提起。从始至终,一个人悄然开始,静默结束。年少的我,心事很重,也藏得很深。换做现在的我,大抵很难做到。
Ps:初衷是打算回忆一下经历过的非典、汶川、新冠肺炎。第一段的最后一句话“暗恋过隔壁班的男生”,打开思绪,有点多,干脆另外成文。
2020年8月11日于老家
楼主:Chokdy  时间:2020-10-30 08:34:42
非典记忆
关于非典的记忆,所知甚少,那时候,没有手机,学校没有电视可看,也不会买报纸来看,了解外面的渠道只有通过书本,通过老师。几乎没有课外书,我们的世界很小。后来研究生的时候,一次去图书馆看书,看得内容已经不记得,从书里触动的内容抬头,望着满架满架的书海,突然感慨,特别深刻,至今记忆犹新,那就是:书读的越多,越觉得自己书读的少。
很多记忆已经模糊,最深的印象是每天拿着一股消毒水的饭盒去打饭,难以下咽,我很讨厌消毒水。突然有一天,学校通知,班主任每天在早中晚抽一节课的时间测量体温,吃完饭之后把饭盒丢进学校统一准备的消毒水里,用大水盆泡着,等吃饭的时候拿出来,那时候特别讨厌消毒水,所以至今记忆深刻。其实我们都懵懵懂懂,也不知道是什么,只是配合着班主任的检查。前两天氛围还有点紧张,因为看见班主任每次都表情凝重,仔仔细细的给每位同学量体温,并且听说体温不正常就要隔离,听说还治不好,听起来很严重,所以,每次量体温都很紧张,大家都屏气凝神,安安静静,很怕量出一个体温不正常的,整个学校也紧张起来。但是几天后,大家已经熟悉了流程,传言也没有那么可怕,加上年少心性,觉得不上课也是一件兴奋的事,渐渐的量体温的时候,部分同学开始小声说话,发现班主任并没有制止,遂大声喧闹起来。不过大概一周左右,具体时长不记得了,但是感觉没多久,突然就宣布不用了,大家都很开心。至始至终,也没听说附近有感染的人。不久,这件事被大家淡忘。
以上就是关于非典的所有记忆,多年后,陆陆续续从各种渠道了解到非典,关于它的形象逐渐饱满,才知道我们当年经历了什么。
2020年8月11日于家
楼主:Chokdy  时间:2020-10-30 08:34:42

汶川地震记忆
2008年,汶川地震,我高三,被学业压的喘不过气,最大的愿望是可以睡到自然醒,表妹送外号“熊猫姐姐”,周末也在奋战,生活枯燥到极致。十二年过去了,每年的高考那段时间依然感觉不奇怪,不情愿提起关于高考的任何话题。可是总是绕不过去,不管是刷手机还是看电视,还是逛街,高考那几天的消息无处不在,比如今年,7月7号,我已经尽量屏蔽关于高考的信息了,起床习惯查看工作群,就看见各个方向的同事在群里提醒大家,上班的哪条路被封了,可以怎么走,并且发现单位的正门也在封锁线之内,又临时启动另外一个因为疫情而封起来的大门。那天是朋友枫的生日,磨叽到下午还要出门一起吃饭,一路上高考的痕迹无处不在,平时热闹的城市竟然有种说不出的安静的氛围。
那天大家像往常一样趴在课桌上午休,教室一片死寂,只有吊顶的电扇在不知疲惫的转着,希冀给我们扫走一点烦闷。下午上课的预备铃已经响了,还有十分钟正式开始下午的课程。部分同学在奋笔疾书,部分同学还在争分夺秒的休息,部分同学轻手轻脚的出教室,去洗手间洗脸上厕所,虽然教室还是很安静,总算是有点生气了。我在赶最不喜欢的数学作业,突然感觉不好写字了,停下来发现是桌子在晃动,没管它,继续写,但是坚持一会儿之后发现晃动的严重,没办法动笔。以为是后面的两位男同学在抖腿,转过身去,透过桌上叠成山丘的书缝中,发现他俩在趴着睡觉。其中一位还是提到过喜欢我很久的那位男生,只不过六年之后才意识到。从上面看不出动静,我又把头伸到桌子底下,看两人的腿,腿也安安静静放着,不信不信的盯了一会儿,发现确实没抖腿,在安静的睡觉。于是,我又把头从桌子底下抬起来重新写作业,勉强集中下来,发现还是不能动笔,于是回头看一下,然后又把头伸到桌子底下看他两的脚,准备叫醒他们,但是发现确实不是他们。
心想,难道是前面的两位女生,冒出这个想法的时候自己都笑了一下,前面是两位乖乖女,也是我的室友,怎么也没办法把抖腿和他们联系在一起。不过实在找不出抖腿的元凶,往前望去,两人也是趴在桌上睡觉,安安静静,我只能把身子整个伸到桌子下,往前去看她俩的腿,发现没动,于是又仔细等了一会儿,发现腿依然一动不动。把身子抬起来,同桌也在睡觉,我们是第一组,我是靠墙坐,出来需要叫同桌让位。前后和同桌都没有抖腿,我不再纠结,心想,这应该是第二组的谁在抖腿,威力也太大了,都传到我们第一组来了。在心里找到合理的解释,并独自感叹一番之后,我打算继续写作业。其实稍微回味一下,当时的那个合理解释多不合理,第一组和第二组中间隔着很宽的距离,没有任何连接的地方,纵使再大的动静也传不到第一组来。
收拾起狐疑的心绪,正准备再次投入到作业中去的时候,第二组第二排的一个男生拍着桌子站起来,手指着前面的同学,很生气的大声说:“有本事你再抖腿试试!”,其他同学都纷纷抬头看去,我抬头望去,站起来的同学很生气,大抵是睡觉被抖腿吵了烦的紧,不过前面被骂的同学依旧安静不动声色,趴着睡觉,另一位同学说:“我没有抖腿”。我再一次心底感慨,抖腿的威力好大,都传到我们第一组来了,那时候依旧执迷不悟的认为是第二组的同学抖腿传到第一组来的,低头准备继续作业,这时候听见第二组后面某位同学说地震了,刚刚生气站着的同学往后看了一下,大家都还是懵的状态。那时候距离高考只有一个月不到,正是人生最辉煌的时刻,上知天文运行原理,下知有机无机反应,前有椭圆双曲线,后有杂交生物圈,外可说英语,内可修古文,求得了数列,说得了马哲,溯源中华上下五千年,延推赤州陆海百千万。加上地理知识复习了一轮又一轮,那是相当有自信,我们不是板块交界处,不会有地震。所以当那位同学大声喊出地震的时候,大家依然无动于衷,后来又陆续有几位同学小声说地震了,大家才陆陆续续迟疑的从座位上站起来,后来证实,站起来的很多同学并不是相信了地震之说,而是确实感到了楼晃得厉害。
我们在三楼,晃动的状态已经持续一会儿了,这时候很多同学都已经感受到了,后来聊天发现很多同学和我一样,都以为是附近的同学在抖腿。正当大家迟疑的时候,听见教室外面吵闹起来了,有同学说地震了,这时候我们才慢吞吞的走出教室。我走出教室的时候,手搭在栏杆上,头伸出想往外看一下情况,明显感受都栏杆一个波动,把我手震了回来,我赶紧收回手,到这时候,才紧张一下。出来时楼道已经很多人了,大家陆续往楼下走去,心里有淡定下来了,不怎么害怕,因为大家都是说说笑笑慢慢往下走,没有紧张和混乱的迹象,其实那时候还没有见一位老师,但同学们自发有秩序往楼下走。走在拥挤的楼梯的时候,还听见很多同学吐槽我们教学楼是豆腐渣工程,那时候,很多同学以为是我们的教学楼质量不行晃动的,那是新教学楼启用的第一年,我们第一批搬进去,一年不到。我跟着人群慢慢往下走,走到一楼的时候,发现我们的地理老师还在教室上课,看见我们都往外走,出来门口问我们发生什么事了,然后回去继续上课。过几天课上,这位自信的地理老聊起这次地震,还有一段笑话讲给我们听,说当天晚上大家都觉得会有余震,人们带上家当都去人民广场过夜,她爱人带上一些行李,她公公带了几热水壶水,然后叫她出门,她劝他们,说不用出门,不会地震,他们不听,没办法,结果她对爱人说:“你带上孩子,你们去吧,我要睡觉。”她爱人叫不动,没办法,出门了,她自己就真的心安的一觉到天亮。说完还得意的说,地理知识不能白学,我们这个地方不会有地震。
去往操场的路上,需要经过正前面一栋旧教学楼,旧教学楼正中间有很宽的通道,路过的时候,往墙上一看,发现有裂痕,当时心想,老教学楼也要出问题了。走到操场入口,已经很多人在操场了,校长和老师也站在前台上,校长拿着话筒安抚大家的情绪,叫我们不用紧张,他们正在了解情况。他们不断的拿起电话打电话,那时候一段时间信号中断,我给我爸打电话拨了几次都无法接通。一会儿,校长说:“大家不用紧张,我们没事,是四川绵阳发生地震了。”后来才知道是汶川。
下午回教室是否上课已经记不清了,晚上大家都不敢睡觉,坐着聊天,据说会有余震,那时候好像已经听说了地震很严重的消息,大家接受了地震的说法,才紧张起来。不过也是听说,大部分同学还没有手机,有手机也是砖头,只能打电话发短信,教室倒是新安装了电视,最开始晚自习前会放新闻。有一次学校还统一放了一次电影《举起手来》,遇见搞笑的场景,全班一起大笑,我们大笑之后,发现其他教室也在大笑,于是又跟着大笑,整栋教学楼都在笑,还有回音,那个场景别提多欢乐,那是整个高中少有的欢乐的场景,至今记忆深刻。对于电视还有一个印象深刻的场景,我们是高三,到后面,几乎不给开电视了,怕影响学习,一次学校调试电视,期间放了几分钟的广告,我们都抬起头,平常很常见的一个广告出来后,其中一个场景,我们情不自禁都同时“哇”的大声感叹出来,广告拍的好好啊,听见彼此不约而同的感叹,大家都大笑,那种心有灵犀的苦中找乐的心境,只有我们彼此懂。所以,高三的那个班感情特别深,这么多年过去了,依然联系频繁,经常聚会,有时候即使各自忙碌几年不见的,再见依然亲切,感觉昨天才见。
那时候五点多就要起床,虽然学校七点早自习,但是我们班规定六点就要到,班主任会来查。到凌晨一点,累了一天,很多室友都已经眼皮打架,互相打气,找话题聊,实在撑不住正准备眯一会儿的时候,楼上有人大喊地震,我们一楼根本没感觉到,也跟着冲出楼。我的床位就在门口,第一个出来之后,想起来手机在枕头下,但是不是因为舍不得手机,而是觉得不拿手机没办法联系广州的父母,中午在操场联系不上,就很担心他们,在心里挣扎一下,如果去,刚好那一秒塌下来怎么办,可是如果不拿手机,没办法即使联系父母,如果他们工作入迷不知道跑怎么办,于是下定决定调头往宿舍跑,其实那时候才跑出门5米不到,几乎出门的瞬间就想起来手机了。掉头的时候和后跑出来的室友撞了一下,两人都很用力的跑,冲击力很大,都顾不上,顺利拿到的手机,刚跑出宿舍大门,就有同学慢下来,大声说骗人的,根本没有余震,自己吓自己,在门口徘徊纠结一会儿,已经一两点,实在太累,走进宿舍,作者聊一会儿天,几个同学互相说,要不睡吧,死就死,倒头就睡。第二天听说,有人在那时受伤了,发生了踩踏,幸好那栋宿舍不大,住的人不多。如果是中午刚发生地震那会儿,同学们都相信就是地震的话,一旦发生踩踏事件,后果不堪设想,因为那时候已经打了预备铃,同学们都已经回到了教室,整个学校几千人,集中在两栋教学楼,而且因为预备铃距离上课还有十分钟,老师们都会留时间给我们上洗手间调整,几乎没有老师进教室了,所以意味着混乱了,几乎没有老师引导。
第二天全校早自习取消,我们第一二节课是语文课,老师也没上课,知道我们一夜没睡,其实几乎整个县城都没睡,我们睡觉,老师守着我们,整个教室寂静无声。后面一整天的课也没怎么上,同学们都在教室,五月的天已经有点闷热,只有天花板的吊扇一无所知,像往常一样孜孜不倦的转着。那几天,整个校园也异常安静。不过,下午课结束到晚自习之前的时间,学校破天荒的每天都放关于汶川地震的新闻,我们每次都把饭带到教室,一边吃饭一边看新闻,因为吃完还得赶作业,经常看的湿了眼眶,大家都不做声。学校组织捐款的时候,同学们都比以往的每次捐的多。
第三天的时候,正常上课,上到一半的时候,一位同学突然抓着书包就往外冲,冲到讲台的时候,正在板书的老师转过身来,同学们也把视线投给她,莫名其妙的看着她,她被大家看的不好意思,边摸头边回座位边小声说:“我以为地震了,屁股有点麻。”把老师和同学们都逗笑了。其实是因为那段时间附近工地施工,大型机械操作的时候,震动很大,引起的酥麻的感觉。我也是神经紧张,有时候总把震动误认为余震,引得一阵阵紧张。
除了我们没有意识到地震,很多居民也没意识到,甚至有闹鬼之说,几位老阿姨在打麻将,正对着饮水机的阿姨看见水桶里的水晃动的厉害,而且晃的幅度越来越大,吓得叫另外的麻友:“你们快看,家里闹鬼了,水桶的水晃的好严重!”另外三位阿姨看了也吓得慌。
那是第一次体会地震,以前看地震的新闻,学习地震的知识,都是抱着反正我们这里不会出现地震的概念。每天有限的新闻时间,也能深刻感受到祖国的强大,人民的团结,是很触动也很感动的一段时间,后来继续投入到高考的战斗中去了。
2020年8月13
楼主:Chokdy  时间:2020-10-30 08:34:42
二十年后再遇小学老师们
今天坐公交车去县城,正值假期,车里就三人,路过我上小学的学校时,司机停下来等人,本来十一点的,已经推迟二十几分钟了,天气闷热,司机竟然熄火,我向来不喜欢等人,也不喜欢迟到的人,天热加等迟到的人,隐隐感觉我又动了心绪。司机和遇见一个路人聊天,要他的电话号码,才知道等的是我的数学老师姚老师,瞬间平了心绪,在车里耐心等,不自觉浮现2001、2002年的场景。十几分钟后,老远就听见姚老师和司机说话的声音,带着笑意,还是当年那么中气十足,进车门本想叫他,他直接去往副驾驶,和司机有说有笑,便不好打扰。
最先入我眼的,是满头的白发,还有很旧的运动衣运动鞋,已经起球很严重,从当年的意气风华的中年男子,变成了一个普普通通的乡里老人。记忆里,姚老师永远穿着精神,腰杆笔直,因为是学校出名的教数学好的老师,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小孩在他班上读书,看见会让人不自觉的肃然起敬,当然也很严格,同学们都怕他,不过那时候我倒不觉得害怕。中途上客,我起身去司机那里扫描二维码付车费,微笑叫一声“姚老师!”他笑着望向我,眼里是迟疑的笑意,我意识到,他已经不认识我了。他是我五六年级的数学老师,彼时,我十一岁,此时,我三十一岁。我报上我的姓名,他问我现在在哪里,我说在长沙,他的笑意马上扩大,说他儿子女儿也在长沙。我询问一番,然后回到座位上,车上已经很多人,不便聊天。一路上,他都在兴高采烈的和司机炫耀自己的一双儿女,和常常把儿女挂在嘴边的一般老人无异,可爱又温馨。
想起那时的语文老师彭老师,也是我的班主任。今年四月的一个下午,和对面的侄女沿公路散步,她比我小七岁,是村里的秘书,她小学时,彭老师也是她的班主任。那天她说要早点回去,等会儿要去办公室帮彭老师打印一个文件,我奇怪,一个小学没有打印机吗,她说有,但是可能要调整格式,有时候还要打一些字,这些年乡里教育战线也与时俱进,很多地方都需要用到电脑,他不太熟练,所以工作时遇到有需要用到电脑但不懂的地方,经常骑十几分钟摩托车从学校去村部办公室找她帮忙。我心情复杂,这么简单的事,他竟然愿意跑这么远路程。侄女回忆,其实第一次拜托的时候也很惊讶。虽不是神一样的存在,当年,也是我们心中很崇拜的偶像,头发永远往后梳的一丝不苟,笑意时常挂在脸上,长的高大帅气,温和而儒雅,写的一手好粉笔字,板书永远像印刷体,语文课讲得生动而精彩。
时间再往前推三个月,彭老师和师母散步经过我家,我带着十个月大的侄子在外面玩,刚好遇见,聊了半个小时,期间,忍不住望了一眼满头的白发,间或夹杂一点黑发。询问我的工作,我告知他,一个劲夸我厉害。当年,我觉得很厉害的人,在夸我厉害。可爱而感动。
时间很宽仁,把我们变得越来越强大;也很残忍,把当年很强大的人变得渺小。祝那些温柔过岁月、惊艳过时光的人,永远健康、可爱!
2020年8月12日
楼主:Chokdy  时间:2020-10-30 08:34:42
友情也需要用心经营
因为暖暖最近几天要在县城办事,刚好我在家没事,也想和甜甜聚聚,所以12号去县城。但是担心甜甜带孩子没时间,所以出发前,在我们四人群里发了信息:
“我今天来县城,又要约晚餐的吗?”
十点多,甜甜回复刚醒,随时可以。
令人意外的是,下午一点多,小米也回复:
“我也来。”
意外是,我们已经不打算每次都主动拉一把小米了,很安静内向温温吞吞的一个女孩子,从来不主动提任何建议,大学期间,就是我们三个去哪里都带上她,我们玩闹,她就在一边安静看着我们笑,不过只要我们叫她,她都会参与,不然我们维持不了这么多年。那时候还担心这样一个女孩子,以后怎么谈恋爱结婚,不成想,最后她走在我们前面。毕业后,各自忙工作,她竟然没有一次主动联系过我们,暖暖结婚其实能想办法到现场的,有时候有点寒心她的冷漠。感情是相互的,十几年我们都觉得单方面的付出累了,只想顺其自然。
下午从暖暖口中得知,小米今天上午刚从长沙回来,她的女儿小苹果身体有点问题,刚刚手术回来。小苹果很粘她,还以为她出不来。暖暖加班的地方距离甜甜家很近,我到县城之后,就去甜甜家等暖暖下班。后来是暖暖和甜甜老公小张一起回来,他们一个地方加班整理资料。所以聚餐时小张自愿为我们做后勤,当司机加付账,再开心不过。
四个人其实也有半年没见了,上次四人聚会还是去年腊月二十八,那时候县城还没听说疫情,所以聚了一天一夜,晚上不回家一起住酒店,聊到半夜三四点才睡觉。本只想吃饭的,结果小张“体贴”的为我们一人喊了一瓶啤酒,聚餐时间自动延长。拍照就花了很长时间,以前聚会很少有拍照的习惯,后来一次翻阅相册的时候,满满都是回忆,而且发现和暖暖毕业后几年都没有合照,于是以后的每次聚餐,我都会提议拍照,为以后留下回忆。到后面越喝越嗨,八点才结束。
从包间出来,暖暖认真的说,要对小米提出严肃的批评,小苹果动手术这么大的事不告诉我们,如果不是今天打电话都不知道。朋友这时候都不能用,那要干嘛。并不是说我们能帮什么,但是可以当作倾诉的对象。我说,我在长沙,你需要的地方问我,见外我会不高兴。我们知道小米是什么都不说的人,不知道表达,也不会排解情绪,其实是特别脆弱的人,禁不住一点事儿,我们常常担心她,一旦人生中出现一点变故,她会马上崩溃,不像我们是打不死的小强。她说看着小苹果进手术室,眼泪止不住的流。暖暖告诉她,要学会倾诉,学会排解情绪,压抑的太久,担子会很重,走不动的。我们就是你的倾诉对象,从来不会觉得麻烦。
我们四人,我任性,甜甜娇纵,小米啥事不想,能够十几年,很重要的原因是因为暖暖在认真维系。我和暖暖也经历过七年之痒,那一年,读大三,见面就吵架,怎么看怎么不顺眼,不过转身走不出五十米,就会和好,后来顺利度过七年之痒,关系越来越融洽。但是和甜甜就没那么幸运,毕业后我去读研,期间,我们两年没联系。如今,我和甜甜也会偶尔拌嘴,不过总体很好,暖暖说,我和甜甜都在变成熟懂事,大概是对我们最高的肯定了。
吃饭出来,本打算直接去看小苹果,小米说,刚出医院,小苹果说想吃草莓,果然是可爱的小公主呐。于是我们开车找遍整个县城,也没找到草莓,只能网购。见到小苹果,很惊喜,长得比想象中可爱很多,眼睛特别好看,又大又圆,跟随妈妈的性格,安安静静,喜欢的不得了,我很怕吵闹的小朋友。上一次见她,还是她三四个月的时候,我小心翼翼的从她妈妈手里接过来,抱在怀里,小小巧巧,我一动也不敢动,半个多小时,手脚都麻了也不敢换姿势。转眼,已经两岁多。离开的时候,我们三人给小苹果几百块零花钱,小米不要,我们说不是给你的,才收下。刚回到家,发现小米在刚刚拍了一堆照片的微信群里留言:
“看着看着我这就热泪盈眶了,这辈子最幸运的就是拥有你们,爱你们!”
很难得,看来是真感动了,小苹果生病压力很大,这次聚会应该能缓解一下了,很欣慰。我们也是真希望她好,回她:
“爱你,以后多联系!”
本来第二天,打算回家,小米下午要去甜甜家有事,又约了一起在甜甜家做凉面吃,干脆又推迟。
凉面是我们高中最重要的回忆,说起高中,昨天和暖暖聊起,她和我一样,十多年了,也不愿意听到关于高考的的消息。我们天资愚钝,出身农村,能考上大学,全靠刻苦,虽然不是顶尖名校,但对我们来说,已经很幸运,是我们跳出农门的踏板,让我们能过上今天旁人眼中所谓的还不错的生活。虽然很感谢,但是依然有“伤”,,不愿提起。现在忆起高中,常常的话题就是校门口的凉面、炒面、炒饭、煎饺、煎饼、小笼包,最好吃的还是“瘦子”老板家的凉面,每天早餐或宵夜必吃。有一段时间,学校严抓食品安全,我们住宿生也不能出校门口买早餐,以前因为我们要求六点到教室,很多同学五点多就会起床,那时候,门卫开门了还会睡一会儿,我们趁机出去买早餐。“瘦子”叔叔和我们非常熟悉,就请他想办法送进来,还记得大冬天,叔叔的衣服裤子口袋里掏出一堆用塑料袋子打包的凉面炒粉给我们,我们眼睛都会发光。现在回忆起来很搞笑,那时候也不觉得不干净。
毕业后,再也没吃过那么好的味道。后来毕业的几年里,寒暑假,去县城必找凉面吃,都不是当年那个味道,找了几年后,终于接受再也找不到那个味道的事实,不再执着于寻找凉面吃。毕业后,我们的高中和其他学校合并搬迁,在老址改建成小学,连校门口的方向也改了。毕业第一年聚会定在校门口,有同学提醒,校门口已经在另外一条街了。那之后,经过学校,记忆已经面目全非。两年后的一次偶然的机会,听同学说“瘦子”家搬到另一个高中门口了,后来我去找也没找到,再后来,听说“瘦子”家也不在那个高中了,从此杳无音讯。昨天和暖暖说起,她说她毕业后有一次在那个高中门口找到过“瘦子”家,不过味道似乎变了,后来也没再去过。
暖暖下班了给我打电话叫我可以出发了,等我到的时候,他们都已经在家了,几个人蹲在电视柜旁边,连着电脑在进行网络学习的考试,像一群小女生,仿佛又回到学生时代。凉面的掌勺人是暖暖,我们几个在旁边叽叽喳喳,时不时还用手抓做好的配菜吃。偶尔打打下手洗洗菜,逗逗客厅的小苹果和甜甜的小孩辰辰。围在家庭餐桌上吃饭的日子应该还是毕业后第一次。
从甜甜家出来,已经天黑。我和暖暖送小米去打车,看着小苹果实在可爱,很想抱抱,于是逗她:
“姨姨好喜欢你,姨姨抱抱好不好?妈妈的手都抱疼了,到马路上再让妈妈抱好不好?”
没想到我手伸过去,小苹果竟然乖巧让我抱,受宠若惊,小米说,几乎没人可以抱到她。
小心翼翼的接过来,担心挤压到手术伤口,一路一个姿势抱到马路上。小小的身子抱在怀里,不断逗她玩,虽然她都只是用她那扑闪扑闪的眼睛安静看着我不说话,也觉甚是可爱,内心一片柔软。突然浮现十几年前的小米,发觉岁月甚是静好。身边小米和暖暖在聊天,一路慢慢走。想起一句话,我们所过的每个平凡的日常,也许就是连续发生的奇迹。对我们平凡的日常来说,新增的家人、遇见的朋友,不都是奇迹吗。
晚上的风难得的凉爽,送小米上车后,和暖暖决定绕城区散步回家。小城很小,每一条街都是我们的回忆,我们什么时候走过哪条路,哪里有一家很好吃的泡菜,哪里有一家书店,在哪家网吧上过网,哪家酒店我们去年聚会住过……不边走一边一一细数出来。回去得时候,提了大包小包的鸭霸王和奶茶,坐在地垫上边吃边继续聊天,都是重复的话题,想想好笑。
第二天是周五,早上暖暖去上班,我迷迷糊糊交代她拿钥匙,我中午要回家。她突然说,你别回去了,我也不回家了,明天我两呆一天,周日直接从县城出发去市里培训。我不太确定,她是压力大,想要我陪一天,还是觉得我回家一个人无聊想多陪我一天。问了几次,她没说什么,担心她状态不好,于是决定留下来。
县城是我们很熟悉的地方,也都不是爱逛街的人,两天除了买吃的,都呆在家里聊天。暖暖是早睡的人,九点多就要睡觉,但是两夜都聊到很晚。周五下班回来,暖暖决定在家做饭给我吃,我就围在她身边转圈圈,用手抓菜吃。晚上去街上散步,依然提回奶茶和鸭霸王,还有几十根我最近迷上的味道单纯的棒棒冰和老冰棒,吃了一整个夏天了。
起因是疫情不上班期间,一次和隔壁侄女去幼儿园接她侄子,在门口等待的无聊期间,走进以前小学的小卖部,那种可以随便选的感觉很上瘾,想当年上小学时,去小卖部都不能随心所欲的选。不过选了很久,也没选出什么,我本身没有吃零食的习惯,结果被推荐的棒棒冰迷上。
第二天理所当然起得很晚,暖暖带我去找回忆,穿过老街,找高中时出名的饺子馆,还有高中校门口的煎饼的味道。暖暖说煎饼虽然没有高中门口的好吃,甚至味道都不一样,我们那时是有韧性的,但是现在的煎饼都是脆脆的,不过也可以试试。结果煎饼摊不在了,问邻居才知道,因为那几天天热,老板打算休息几天,并不觉得遗憾,毕竟已经十几年了,也没想过有那时的味道。再往前找到饺子馆,小笼包已经卖完,饺子很好吃,但是吃着吃着,也觉得是很普通的味道,满大街都可以找到,暖暖说,其实就是吃吃回忆而已。
很感触的一件事,暖暖把连我都瞒着的心事,多年来,第一次说给我听,大学期间是她最辛苦的一段时间,可是我们那时候几乎天天黏在一起,竟然没发现,她藏的如此深,要多努力才不露馅,我没办法想象她多辛苦。她说她那时候不知道如何说起,我眼睛跟着湿润。每个人都有不能言说的痛。今天能组织语言说出来,想必已经释怀许多。
我们四人,暖暖个子最小,可是,这么多年,都是她照顾我们,她一直担任大姐姐的角色,我们理所当然的接受,却并不知道她其实有很多辛苦的事。其实十几年了,一直隐隐约约感受到一些事,不过她不说,我也不追问,留给彼此空间,小心的顾及着。我一直很佩服她,比一般女孩子坚强。我还记得,从她婚礼里出来回长沙的车上,我眼泪一直流,很担心她。但是,结婚几年,看着她努力的从一无所有,到现在的很好,虽也会有磕磕绊绊,但是始终勇敢往前走。印象最深的就是,每次去她家,回家的时候,因为不是很远,所以都用摩托车载我去车站,坐在后面,她每次都很坚定的给我说起自己的规划,永远对未来充满信心,眼里有光,我觉得很放心也很安心。
周日,睡到十点多,暖暖起来做早餐,炒饭和面条,最后剩的一个鸡蛋煎给我吃,炒饭一个劲的给我,面条自己只夹一点点,臊子也大部分给我,像极了每次出门,我妈妈总叫我吃着吃那,巴不得我一个人吃完,总把最好的给我。十一点出发,都已经收拾好要穿鞋了,暖暖拿出棒棒冰,从中间掰断给我一截,说起来,即使我们从冰箱里拿几根味道一样的棒棒冰,都习惯性的从中间掰断分着吃,然后再掰断下根一起吃。吃完一根,暖暖又跑去拿一根,然后又拿,剩下的三根都拿完了我才出发。耍赖要送下楼,她懒得换衣服,不去,还塞了几袋垃圾叫我顺手丢掉。
暖暖说,有小孩后,我们两这样单独呆一起的机会还是第一次,以后就更少了。
不过,我们都是努力往前走的人,有聚的机会也一定会抓住,时间并不可怕。
2020年8月19日
楼主:Chokdy  时间:2020-10-30 08:34:42
觉得妈妈变老的第一个瞬间
目前为止的人生中,唯一一件绝不会做的事,就是给妈妈染头发。
妈妈大半生操劳,四五十多岁就已经有白发,舍不得花钱去理发店,每次都是买染发膏在家里自己染。具体记不得哪一年了,大致应该是四五年前,妈妈在染发的时候,叫我帮一下忙,后脑勺不好染,我当下拒绝,态度坚决。我看出了她的浓浓的失望和生气,但依然拒绝,后来也叫我染过,不过都拒绝了,再后来,她染头发的时候,即使我在旁边,也不再叫我帮忙。潜意识里,没办法接受妈妈已经满头白发。这件事是我自己的秘密,小心翼翼的封存至今。
16年,我工作的第一年,妈妈来长沙看我,我带她去了动物园、岳麓山、橘子洲、五一广场、步行街等地方。由于我要上班,妈妈玩了两天就回家。回去的那天是工作日,早上我上班她和我一起出门,我送她上车。我预计的是她赶上上午快十一点的车。距离发车一个小时的时候,我打电话过去,她竟然还没进站,她下车的地方就是车站,但是找不到进站口。我告诉她用导航,我以前教过她,但是她应该忘记了。我说那就问路人或者抬头看路标,你就在车站附近,或者看看大家都往哪里走,你就往哪里走,走的时候问一下路人是不是进车站的。好不容易进到车站,因为担心堵车,妈妈也不会网络取票,就没在网上买票。我告诉她去售票窗口买票,过了很久,她打电话过来,说找不到买票的地方。我不是一个耐心的人,开始不耐烦,说话开始很冲,觉得这么简单的事,这么久还没买好。我叫她抬头看指示,她说没看见,我说那你去问穿制服的工作人员,她也说找不到,电话一直没挂,我边生气边指导她怎么去买票。由于要工作,暂时挂掉电话。再打电话过来,她说已经买好票了,是下午两点的,我听了又生气,责怪她这么简单的事花那么久的时间,也因为她一个人要在车站呆那么久心疼而冒火。整个过程,我语气特别不好,但是妈妈就像一个做错事的小孩子,大气不敢出,小心的和我说话。
我和妈妈关系特别好,大学远离家,几乎每天通电话,后来4G时代之后,是视频,这个习惯一直保持到现在。即使如此高的频率,我们聊天的时长也会动不动就一两个小时。今年夏天,还创造过和妈妈聊天到凌晨四五点的历史记录,看着窗外天空泛白了才睡。我们有聊不完的话题,是母女,也如朋友。
在我心中,妈妈是很厉害的人,妈妈也确实是很厉害的人。在我们方圆附近多个村子,是出了名的会为人处世,精明能干。我们整个家几乎都是她撑起来的。在那个女孩子几乎都是小学一二年级文化或者文盲的年代,妈妈是高中文化,上学时还是篮球队的,长得很漂亮。还做得一手好菜,以至于每次假期都是胖几斤,上班之后就减肥,循环往复。因为我总是觉得每年也就假期能吃妈妈做的饭,如果不敞开了吃不划算。我和哥哥的习惯,到家还有一个小时的时候,就给妈妈打电话叫做饭,这样等到家刚好就可以吃上饭了,回到家立即就想吃到妈妈做的饭,一刻也不能等。很多东西绝不在外面吃,只吃妈妈做的。
我的很多价值观是妈妈教会的;我能够在这个世界上昂首阔步往前走的勇气也是妈妈给的;我垂头丧气失意时是在妈妈那里找回斗志的……妈妈是我所有的支撑,也是我所有的退路。因为她,三十年里,在这个世界上,我横冲直撞,从来不怕,因为我知道,她永远都会支持我。
如此像天一样的妈妈,无论如何,我也不会想到,有一天她连简简单单的买票都要花那么长的时间。而且这一天来的如此猝不及防,没有任何征兆。当我第一次真真切切经历这样的事情发生的时候,没有人懂我的慌乱。其实,冷静下来,我并不是生妈妈的气,而是用生气来掩饰自己突然意识到妈妈已经开始变老的惊慌。妈妈正在变得渺小,这是我没办法接受的事实。
就在那个瞬间,意识到妈妈开始变老。
去年,妈妈因为身体不舒服,在县城检查了,但还是不放心,趁国庆假,我就带她来长沙检查,先做了一个体检,然后再检查她不舒服的部位。后来医生说要动小手术,在医院住了二十天。我把工作集中处理好,和领导打好招呼,除了每周一两天集中处理工作,基本四五天都二十四小时守在妈妈床边。虽是小手术,但是手术室出来以后,血压一直上不去,医生和我都有点吓到,那是我第一次觉得,妈妈的生命其实也很脆弱。住院期间,有时候聊聊天,有时候她睡觉,我在旁边玩手机。出院前几天她可以下床走动,坐不住,经常跑去隔壁聊天,还认识了老乡。我有时候陪她在走廊上走走,有时候是在病房等她,吃饭的时候叫她。我朋友小枫他们带着鲜花水果牛奶来看她,她特别高兴,但是又有点害羞,因为她普通话不怎么好。但是也努力和他们聊天,对他们微笑。我并不觉得她丢脸,反而觉得很可爱。
出院那天,已经拿好行李办好手续,准备乘电梯下楼的时候,妈妈叫我等等她,其实那天要赶高铁的。我站在行李旁等她,看见她穿过人来人往的走廊,进到主治医生的办公室,不断的给医生道谢,其实,我早就谢过医生了。突然发现她还是当年的那个她,礼貌温和,懂得感恩,用言传身教影响、感染着我。
我花几年的时间慢慢接受妈妈正在变老已经变老的事实,加上参加了工作,经济条件逐渐改善,开始假期带她出去旅游,看世界,体验新事物。
带她吃肯德基,教她用刀叉吃牛排,教她微信支付……
她喜欢穿裙子,我就给她买很多漂亮的长裙。她常常得意的对我说,邻居们都夸她衣服又贵又多又好看,像个炫耀有糖果吃的小孩子,眼里都是光。
我也一直提醒自己:“不要子欲养而亲不待”。
现在的妈妈,会突然打电话过来,问我手机微信或手机某个程序怎么玩,我不会生气那么简单的事她都不会做,也不再惊慌,会耐心的告诉她。有时候难懂一点的,还会自己操作一次,每个步骤截图下来,用美图秀秀标上记号,再给她发过去,并且配上语音。
搭地铁,也会叫她自己学会买票,我站旁边耐心的指导。
出去旅游,走路也会等她慢慢一起并肩走,并且给她拍很多照片。耐心的给她讲解每一个景点,仔细的解答她的每一个疑问……
现在的每个瞬间,都提醒自己,妈妈在逐渐变老,一定要努力追赶时间,多陪陪她,多让她见识这个精彩的世界。也为了将来自己能安心,而不是每看一处风景,每吃一次美食,都会遗憾后悔:要是带妈妈来看过、来吃过,多好。
楼主:Chokdy  时间:2020-10-30 08:34:42
那些不知踪迹的业余爱好
看过很多要培养一门业余爱好、充实自己的帖子和心灵鸡汤,我很赞同。尤其是在反思和感觉到自己的生活即将沉沦下去的时候,还会马上按照这个方法去做。
我是很宅的人,很少逛街,都是网购,而且喜欢安静,出门就更少了,一般都是朋友要聚餐才出门。但其实是很容易就叫动的人,一旦出门就特别吵,聚餐的时候,经常把旁边的吵走一波又一波,然后我们偷笑。所以上周去吃德餐,很幽静的环境,我们总是笑着笑着才反应过来,马上收敛,然后低头凑近一团调侃,我们还是只适合去路边烧烤摊、小龙虾夜市,才配得上我们的气质。
宅在家里也不做什么事,我不玩游戏,多年不看电视剧,偶尔看看综艺,偶尔看看书,沉迷午睡,导致很晚睡。有一段时间热衷新闻,后来发现推送的新闻太多负面和重复的信息,着实浪费时间,某个点突然感到乏味,于是也不再看新闻,如此来,手机也很容易就玩腻,所以生活很容易陷入单调和枯燥。
但我总自诩是热爱生活的人,每当感到生活单调的时候,就会提醒自己,要充实生活。这时候,就开始找各种事做,决心培养自己的业余爱好。
我也确实这么做了:
比如有一段时间,看见别人画画太厉害了,决心自学素描,并立即买来书和工具,然后自己临摹,还在微博上立牌坊,两年后要看到自己的成品。然而两年之后,我已经忘了有这回事儿。
比如有一段时间,觉得会弹钢琴太优雅了,决心自学钢琴,下载了APP,还买了教材,一有时间就去琴房练琴,不懂的地方勤奋的问我钢琴硕士毕业的朋友。大概热血了一两个月,会看简单的谱子了,有些钢琴的理论知识也略知一二,会两只手同时行动了,而且会完整的弹《两只老虎》,《送别》会弹了大半。后来就绝迹,不知道什么时候被充实起来的生活打断了。
比如有一段时间,想要重新拾起英语,决心努力学习英语。下载了好几个APP,每天记单词,听听力,练习口语,听英语歌。终是没有坚持成常态化。
比如有一段时间,据说学习第一门外语之后,再学其他外语就很容易,语言是相通的。而且学语言可以提高智商,锻炼脑子,刚好我一直觉得自己脑子很笨,于是,决定学习韩语,因为大学期间曾经哈韩一段时间。于是去图书馆找来韩语基础书,天天练习。后来迷上泰国电视剧,觉得看泰剧不用带脑子,特别放松,于是对泰语产生兴趣,找来泰语书,还上了好几节网课。都在大致知道他们是表音系统的文字,比汉语肯定好学之后,被“正事”所终止。
当然还有那些还没有开始就扼杀的业余爱好们,比如插花、厨艺、滑雪、吉他、摄影……
能坚持下来的,大概也只有运动和看书了。关于运动,我尝试过很多项目。有一段时间,看见跳绳十分钟相当于跑步一小时的帖子,很是心动,马上网上下单了跳绳,也只跳了几次,就被扔在角落里;疫情期间,看见瘦手臂痩背的操,口号是:“背薄一寸,年轻十岁”,我坚持了两个月,很是开心,感觉自己的背更薄了;上个月看见一篇天涯帖子的一句话:“无深蹲,不翘臀。”配图一张下垂的干瘪的臀部和一副性感饱满的翘臀,仿佛干瘪下垂的就是我,深受震撼,当即深蹲一百个,第二天腿酸痛的站不起来,就这样又坚持了几周深蹲;有一段时间想打篮球,因为大学的时候是院里篮球队的,也只是打了几次……
下决心的时候“杀伐果断”,结束的时候也毫不“拖泥带水”,很多想培养的爱好都这样流产。能断断续续坚持的项目,大抵只有瑜伽和跑步。有一段时间,觉得瑜伽对身体特别好,而且在家就可以练习。于是买来瑜伽垫,瑜伽服,开始练习瑜伽,虽然没有经常练习,但是隔一段时间就会练习,这个练习坚持了六年,一直保持至今,前天还练习了一次。
关于跑步的习惯,是大学的时候养成的。大学是篮球队的,为了锻炼体力,开始跑步。大一校新生篮球赛之后,打篮球次数逐渐减少,后来和朋友慢慢开始经常跑步,打篮球倒成了偶尔了。考研期间,感到压力大特别累的时候,会提前从图书馆出来,回宿舍换衣服,去运动场跑步。跑完之后酣畅淋漓,压力似乎发泄了一些,洗完澡倒头就睡,第二天又满血复合,继续去图书馆战斗。后来,跑步就成了我减压的一种固定方式。
关于阅读,很长一段时间,我的择偶标准有一条,就是希望对方是个爱阅读的人。我一直践行一条:要么心在路上,要么脚在路上。上学时,总是看专业理论书籍。后来毕业,终于有时间看一些“闲书”。所谓“闲书”,其实也是一些正经的书,散文集、诗集、自传、教育学、心理学、名著等。尤其爱散文集,因为可以很放松,不费脑的看,而且看见别人热爱生活的样子,自己也跟着明亮起来。
对比各种达人,要把一种爱好长久培养和坚持下去,我似乎都没有做到。不过回首,某段特定的时间里,确实充实了我的生活,丰富了单调的日子,更多的应该是充盈了我的心思,防止沉沦或者胡思乱想,使我能够跟随时间稳步向前走。而我的人生就是由无数个这样某段特定的日子构成的。
就比如写文字记录自己,最开始萌芽是因为大学申请入党的时候,要写自传,要求5000字,结果我的回忆一发不可收拾,看着字数太多,才草草收尾,发现自己的生活回忆起来也很有意思,于是决定私下再继续写,洋洋洒洒,那些尘封的记忆争先恐后的从脑子里涌出来,化成笔下成段成段的文字,生动而有趣,常常感动自己。都说人一旦开始回忆,就说明开始老了。那时候正好大学,一二十岁正好的年纪,风华正茂,激情飞扬,不会有时间回忆,如果不是因为要写自传的话。后来都写到高中了,但是因为考研毕业各种事打断。搁浅了多年,这些年,几次曾动过接着写的念头,回忆再也不如当初顺畅,终究没有成功。
到2016年,我毕业工作的第一年,一次上班过程中,偶然发现一本书,刘同的《你的失败,虽败犹荣》,没事顺手拿来翻翻,竟然一口气看完。发现文字很简单温暖,读了那么多年枯燥深奥的理论书籍的我,瞬间清新。文字很朴实,没有什么华丽的辞藻,觉得我也能写出来,而且我还不用发表,要求就更低了,一定也行。嗯哼,不知者无畏,不知天高地厚。最近买了他的《一个人,就一个人》,昨天刚看完。刚好那段时间压抑,我说过,我压抑的时候,不会让自己沉沦,会马上找出路,排解情绪,努力使自己跳出那种不喜欢的情绪当中。于是开始写文字记录自己。后来也因为充实忙碌的新工作打断。但是上个月,又开始。于是有了这些文字。
当后来的某天,要给复杂的心绪找出路的时候,曾经救赎过我某段时间的这门爱好,又会发挥作用。虽然我已经跳出上个月那种情绪,只花了两周不到,就从绝望的情绪中逃脱,但是这个写字记录的习惯,以后应该还会保持下来。丰富我的整个生活甚至人生。
总是不断让新事物走进自己的生活,不断的尝试改变,虽然最终都归于无,不过总是要感谢那些不知所踪的业余爱好,陪我走过一个又一个低谷。

楼主:Chokdy

字数:53472

帖子分类:闲闲书话

发表时间:2017-07-02 07:29:16

更新时间:2020-10-30 08:34:42

评论数:32条评论

帖子来源:天涯  访问原帖

下载地址:TXT下载

 

推荐帖子

热门帖子

随机帖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