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水读 >  天涯 >  煮酒论史 >  天平天国的战略失误

天平天国的战略失误

楼主:装甲二排  时间:2020-09-03 13:55:20
天平天国的战略失误
太平天国失败的主要原因源于内讧,这个没有太多争议。但其战略失误,也是影响其失败的一个重要因素。
都有那些战略失误呢?

一、 定都南京
天平天国起势之始就很非凡,与清朝正规军绿营、八旗作战趋于上风。这很让人吃惊,因为太平军的成分几乎全部来自于农民和流窜的灾民。
太平军何以如此训练有素?有一个原因,太平军实行“军师负责制”。
太平军的“军师负责制”就是由东王杨秀清担任军师,负责指挥太平军的军事行动,而作为最高领袖的天王洪秀全则无权干涉。洪秀全只作为象征性的精神领袖。
这与西方君主立宪制有许多相似之处。
杨秀清出身于没有地种的烧炭工,虽然大字不识几个,却有超强的行政管理能力,指挥太平军如同指挥自己的左右手,运用自由。他是天生的战士。
然而这位天生的战士也有其局限性,缺乏战略眼光。短视。
太平军在攻克武汉后,声势浩大,顺江而下,连克九江、安庆,直至攻破南京。
杨秀清听了给他开船老水手的建议,执意要在南京建都。满清未灭,为何急于建都呢?
洪秀全是个读书人,熟悉中国历史。认为若要建都,应在河南腹地建都,把都城建成向北京进发的大本营和前进基地。
然而天王的正确主张没有被杨秀清采纳,造成无可挽回的战略失误。他不懂匈奴未灭 何以为家的道理。
此外,太平军离开武汉后,没有留下重兵防守,之后,几经易手。
如果把长江比作龙,武汉处于龙头,南京则在偏尾处。如果武汉不保,处于的中游九江、安庆不保,南京就处于危险不利的地位。
曾国藩就认清了这一点,别管他起初败得有多惨,但他的军事行动始终围绕长江中上游地带,一旦得手,就可直逼天平天国的心脏。
南京虽然被称之为虎踞龙盘,且不是一个利于防守的都城。
1937年,日军攻占上海后,国民政府就决定了弃守南京。
而是先转至武汉,组织了四个月大武汉保卫战,完成了国家战略物资及兵工设施向重庆西南的转移。
1949年,国民党鼓吹长江天险固若金汤,其实他们自己清楚,长江一线水那么长,纵深那么浅,根本无处守。当时的南京城就根本没设防,因为无法设防。
历史上就有古训,守江必守淮,守淮必守徐州。这样才能构成一定的战略纵深。
定都南京是败笔。
二、 偏师北伐
天平天国定都南京后,似乎就不想干了,开始大兴土木建王府。之后又觉得不是那么一回事,象征性派出一支北伐军。
为什么说是象征性?因这支北伐军只有2万人,目标任务是攻占北京。要知太平军此时已拥兵百万,却给负有剿灭清朝使命的北伐军如此之少的兵力,杨秀清真是脑子长包了。
从南京到北京,千里迢迢,一支两万人的队伍孤军远征,去灭大清政权,犯兵家之大忌,无疑是送死去。
当年朱元璋解决陈友谅、张士诚后,而是全军大举北进。
北伐军将领林凤祥,李开芳是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以勇不可当气概竟然打到天津的市郊,在没有后援,没有补给情况下,如此战绩已是奇迹。
他们遭遇数倍于他们且最强悍的僧格林心蒙古骑兵,兵败被屠自然是无可逆转。
如此北伐还不如不派,太平军虽然攻占南京定都,并未占据半壁江山,只是占据南京周边南方几省,面积不大。
如不能大举北伐,还不如用来拓展巩固江南。

三、“军师制”制度的破坏
1856年,天京事变爆发。东王杨秀清欺上辱下,导致杀祸。北王韦昌辉,燕王秦日纲也被处死。
由此天平天国第一代领导集体,仅剩下天王洪秀全和翼王石达开。
石达开是军政全才,是天平天国综合能力最强的将领,由石达开替代杨秀清是众望所归。
石达开不会像杨秀清那么不尊重天王、不爱护下属,且军事能力也胜于杨,或许只有狠劲逊于杨。
如果由石达开主政,洪还做虚君即精神领袖,那么天平天国一定会消除内讧的后果,更好的发展。
可事与愿违,洪秀全自任军师,重用周围亲戚,如哥哥、侄子、女婿,来挟制石达开,这些人不是傻子就是孩子,根本不能用。
而洪秀全本人虽然有思想,却毫无行政管理能力,远不及杨秀清。
“军师制”的破坏导致石达开率十几万精兵出走,由此太平天国的败相露出端倪。

四、 外交失策
大厦将倾之时,又来了回光返照。
石达开的出走让两位后起之秀走到了前台。
他们是陈玉成和李秀成。
两人都是文武双全。陈玉成偏武一些,李秀成偏文一些。
李秀成年长陈玉成十几岁,战略谋划能力自然要强一些。但洪秀全更器重陈玉成一些。
陈玉成14岁参加太平军,是童子军的首领。
童子军是由一些12岁至15岁的孩子组成,是太平天国被洗脑最严重的群体,也是打仗最不怕死的群体。陈玉成就是这群最不怕死人当中最不怕死的。
此后,他缒城武昌、镇江孤舟、九洗湖北、三下江南,两破清营,英名天下。由此成为石达开出走后太平军的第一主将。
天平天国重任落在这个21岁的年轻人身上(当下这个岁数的有为青年正在上大三)。
陈玉成与李秀成密切配合,以陈玉成为主,李秀成协助,取得著名浦口大捷和三河大捷。
让曾国藩这个一代名臣先败于石达开,后败于陈玉成。
这个时期,正赶上第二次鸦片战争,大清是内忧外患。英国人曾找到天平天国谈判,利益的砝码是帮助太平军灭大清,然后平分中国,遭拒绝。
其实这事可以考虑。纵观中外,革命争取外援是很正常的事。约定的事,随时可以改变,张作霖不就是这么干的吗?
这个事情没有处理好,使得外国的势力组织洋枪队参与对太平天国的剿杀,太平军安能不败?

楼主:装甲二排  时间:2020-09-03 13:55:20
不要动不动扯什么战略,这都是扯淡
——————————————————————
管的真宽。你以为你是谁?
楼主:装甲二排  时间:2020-09-03 13:55:20
去看看圣库制度,那简直就是要把老百姓刮的没有一粒粮,这种事,不要说曾国藩这样的大地主不肯干,就算毛贻昌这样的小地主兼自耕农也不肯干吧。
-————————————————————————————————
片面。翼王来了不纳粮,也不是老百姓编的。
楼主:装甲二排  时间:2020-09-03 13:55:20
太平天国的战略失误:
1.反孔子,导致知识分子全部站到满清一边。
2.没有与洋人合作,把洋人推到了满清一边。
3.没有及时抛弃邪教,也没有提出均田免粮、或驱逐满奴之类有广泛号召力的政治经济口号,以至于无法获得底层民众的大力支持。
4.北伐军孤军深入。
5.在满清绿营八旗不堪一击的情况下,没有及时把打击重点对准湘军并彻底消灭湘军。
6.造反远未成功,就迅速全面腐化堕落。
——————————————————————————————————
正解。
楼主:装甲二排  时间:2020-09-03 13:55:20
2020-08-12 12:11:19 评论

评论 装甲二排:成为一个宗教国家,也未必是好消息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很难说。杨秀清事件已经捅破了,后来洪仁轩也有所改变,都会受世界大潮影响。
楼主:装甲二排  时间:2020-09-03 13:55:20
虽然鄙人评论的是参与议论的猪猡,阁下似乎也可入列矣
——————————————————————————
来这的,不都是说废话的吗?骂有什么意思
楼主:装甲二排  时间:2020-09-03 13:55:20
这里也撤贴啊?没有敏感词也撤,挺奇怪的
楼主:装甲二排  时间:2020-09-03 13:55:20
作者:巴特飞3Lv 8
————————————————
所言精辟
楼主:装甲二排  时间:2020-09-03 13:55:20
首先最大的失误就是北伐,由林凤祥、李开芳、吉文元、朱锡嵬、黄益芸率领的2万多金田起义发展起来的战斗力极强的广西狼兵被浪费了,这部分人是死忠于洪秀全的,直接造成了洪秀全被杨秀清架空,为天京事变埋下伏笔。其次,定都南京的战略是杨秀清制定的,太平军当时打到南京城下的时候号称百万之众,其中真正的作战部队不足十万人,有好几十万人是跟着部队走的家属,而且是全家跟着,拖家带口的实在是不方便,急需一个大城市来补充和修整,南京则是赶上了。最后,杨秀清为了早登大位,把石达开的翼殿势力支到江西、安徽,把韦昌辉支到湖北、安徽,把秦日纲下属的四丞相的最精锐的机动兵团支开到江苏金坛,使得诸王各自为战、各怀异心、疲于奔命,江南大营、江北大营的威胁始终没有彻底拔除,为日后湘军、淮军的强势反击埋下了祸根。
——————————————————————————————————
作战部队不足10万,这个不准确。如此说来,北伐军2万人,所占比例不低。
单纯的家属没有那么多,但确实需要安顿一下。
有句话,匈奴未灭,何以为家?满清政权还在屹立着,就在南京大兴土木建,确实失算。
楼主:装甲二排  时间:2020-09-03 13:55:20
这不该是中学课堂吧?
楼主:装甲二排  时间:2020-09-03 13:55:20
科学最重要的一个属性:是循序渐进。 先把初中的知识补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不好意思,没有读完初中,也没想去补齐,只是闲来无事扯扯。当然了,比较关心历史真相。
课堂上的 初中、高中、大学徐循渐进教授的东西会完全符合历史真相吗?
楼主:装甲二排  时间:2020-09-03 13:55:20
@david_tianyaabc 2020-08-14 08:23:54
太平天国和旧民主主义革命,有很多共同点,
第一,不能提出切合实际的革命纲领。
第二,不能控制腐败。
第三,领导层不能团结。
老蒋在1927年北伐占领上海后,就背叛革命了。投靠大地主,大资本家,帝国主义,封建主义了。
-----------------------------
都这样背概念,还讨论什么?
楼主:装甲二排  时间:2020-09-03 13:55:20
反而定都开封洛阳什么的倒是死路一条,必将陷入清兵重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为什么这样说?

在北京未攻下前,可以不定都。

北伐分两步,第一步,先攻取开封、洛阳建立重要保障基地。当然了,不能丢掉南京。第二部,以开封作为出发基地,全力夺取北京。



楼主:装甲二排  时间:2020-09-03 13:55:20
永安封王后期太平军作战部队兵力达到三万多人,家属则达到二十多万,本数据来源于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赛尚阿奏》军录-革-太,号543-17
————————————————————————————————————
哦,你这里有出处。严谨先谢。
但俺还是怀疑数字,1个战斗员有7个家属啊?另外:童子军、女营怎么算?
从永安封王至攻破南京,将近一年半时间,还没发展到10万人?真算不得发展迅猛。
楼主:装甲二排  时间:2020-09-03 13:55:20
:老孙滴朋友Lv 4 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总之,你说的,与罗尔刚《天平天国》史绝对有出入。人家研究几十年,你看到的原始档案人家也该有吧?
楼主:装甲二排  时间:2020-09-03 13:55:20
你个傻却,我就在皖南,直到如今我们这边人口都还没有多少,并且这边此地人很少,几乎都是湖北安庆江北哪些地方移民过来的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呵呵,你就在皖南?你160了,你是啥妖?

楼主:装甲二排

字数:3738

帖子分类:煮酒论史

发表时间:2020-08-11 17:28:07

更新时间:2020-09-03 13:55:20

评论数:189条评论

帖子来源:天涯  访问原帖

下载地址:TXT下载

 

推荐帖子

热门帖子

随机帖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