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水读 >  天涯 >  我的大学 >  《荀子》卷23性恶篇诗解5性恶圣兴礼义人为

《荀子》卷23性恶篇诗解5性恶圣兴礼义人为

楼主:琴诗书画情易医  时间:2020-08-15 14:04:14
《荀子》卷23性恶篇诗解5性恶圣兴礼义人为

题文诗:
善言古者,今必有节,善言天者,必征于人.

凡论者贵,其有辨合,有符信验.故坐而言,

起而可设,张可施行.今孟子曰:人之性善,

无合符验,坐而言之,起不可设,张不可施,

岂不过甚.故性善则,去圣息礼,其性恶则,

与兴圣王,贵礼义矣.檃栝之生,为枸木也;

绳墨之起,为矫不直;圣立君上,以明礼义,

为性恶也.用此观之,人性恶明,善在人为.

直木性直,不待檃栝,而直者也;钩木必待,

檃栝蒸矫,然后直者,其性不直.今人性恶,

其必将待,圣王之治,礼义之化,始出于治,

合于善也.问者有曰:礼义积伪,是人本性,

故圣能生.应曰不然.陶人埏埴,而生瓦器,

然瓦埴岂,陶人之性?工人斲木,而生木器,

然器木岂,工人之性?夫圣人者,之于礼义,

辟犹陶埏,而生之也.礼义积伪,岂人本性.


【原文】

故善言古者必有节于今<1>,善言天者必有征于人。凡论者,贵其有辨合,有符验<2>。故坐而言之,起而可设,张而可施行。今孟子曰:“人之性善”,无辨合符验,坐而言之,起而不可设,张而不可施行,岂不过甚矣哉!故性善则去圣王、息礼义矣,性恶则与圣王<2-1>,贵礼义矣。故檃栝之生,为枸木也;绳墨之起,为不直也;立君上,明礼义,为性恶也。用此观之,然则人之性恶明矣,其善者伪也。

〔注释〕

<1>节:验。 <2>辨:通“别”,即“别券”,或称“傅别”,是古代的一种凭证,将一券剖分为两半而成,故称“别券”,双方各执一半(一“别”)为据,验证时将两“别”相合,即可定其真伪。它与如今凭骑缝章核对的票据原理相似。符:即符节。古代出入门关时的凭证,用竹片做成,上书文字,剖而为二,双方各存一半,验证时两片合起来完全相符,才可通行。<2-1>与,繁体字与兴混,与应为兴,兴繁体字興,与繁体字與。

〔译文〕

善于谈论古代的人,一定对现代有验证(符合);善于谈论天的人,一定对人事有应验。凡是议论,可贵的在于像契券般可核对、像信符般可检验。所以坐着谈论它,站起来就可以部署安排,推广出去就可以实行。现在孟子说“人的本性善良”,没有与它相契合的证据及可以验证的凭据,坐着谈论它,站起来不能部署安排,推广出去不能实行,这难道不是错得很厉害了吗?认为人的本性善良,那就会摒除圣明的帝王、取消礼义了;认为人的本性邪恶,那就会拥护圣明的帝王、推崇礼义了。整形器的产生,是因为有弯曲的木料;墨线墨斗的出现,是因为有不直的东西;置立君主,彰明礼义,是因为人的本性邪恶。由此看来,那么人的本性是邪恶的就很明显了,他们那些善良的行为则是人为的。


【原文】

直木不待檃栝而直者其性直也,枸木必将待檃栝烝矫然后直者以其性不直也。今人之性恶,必将待圣王之治,礼义之化,然后始出于治,合于善也。用此观之,人之性恶明矣,其善者伪也。

〔译文〕
笔直的木材不依靠整形器就笔直,因为它的本性就是笔直的。弯曲的木材一定要依靠整形器进行薰蒸矫正然后才能挺直,因为它的本性不直。人的本性邪恶,一定要依靠圣明帝王的治理、礼义的教化,然后才能都从遵守秩序出发、合乎善良的标准。由此看来,那么人的本性是邪恶的就很明显了,他们那些善良的行为则是人为的。


【原文】

问者曰:“礼义积伪者<1>,是人之性,故圣人能生之也。”

应之曰:是不然。夫陶人埏埴而生瓦,然则瓦埴岂陶人之性也哉<2>?工人斲木而生器,然则器木岂工人之性也哉<3>?夫圣人之于礼义也,辟则陶埏而生之也<4>。然则礼义积伪者,岂人之本性也哉!

〔注释〕

<1>礼义积伪:使积伪为礼义。“礼义”用作使动词。 <2>瓦埴:使埴为瓦。“瓦”用作使动伺。 <3>器木:使木为器。“器”用作使动词。 <4>辟:通“譬”。 亦:《集解》作“则”,据宋浙本改。

〔译文〕
有人问:“积累人为因素而制定成礼义,这也是人的本性,所以圣人才能创造出礼义来啊。”

回答他说:这不对。制作陶器的人搅拌揉打粘土而生产出瓦器,那么把粘土制成瓦器难道就是陶器工人的本性么?木工砍削木材而造出器具,那么把木材制成器具难道就是木工的本性么?圣人对于礼义,打个比方来说,也就像陶器工人搅拌揉打粘土而生产出瓦器一样,那么积累人为因素而制定成礼义,难道就是人的本性了么?

楼主:琴诗书画情易医

字数:1781

帖子分类:我的大学

发表时间:2020-08-11 22:40:55

更新时间:2020-08-15 14:04:14

评论数:0条评论

帖子来源:天涯  访问原帖

下载地址:TXT下载

 

推荐帖子

热门帖子

随机帖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