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水读 >  天涯 >  闲闲书话 >  请教北京、东北朋友“标”“漂”字的意思

请教北京、东北朋友“标”“漂”字的意思

楼主:周玉波  时间:2020-09-21 13:58:52

北京小曲、东北二人转小帽中,有《姑娘二十四标》《姑娘十二漂》,后者的词句是这样的:
闲来无有事,列位请坐着。有事早去办,无事且听着,听我唱个姑娘十二漂。是事皆到好,天下太平了。姑娘要大了,打扮更奇巧,听着在下慢慢往后学。
姑娘标又标,打扮分外漂。爱带大绒球,又带红芍药,雪白脸旦又把官粉罩。油梳西瓜顶,鬓角乌金描。鲜明红头绳,头根系三遭,三蓝穗子又在脑后飘。
蝴蝶蓬头针,喜字与双桃。斜插一丈青,钳子金叶包,洋錾花篮内把铃铛摇。杏眼柳叶眉,小口红樱桃。走道透风流,扭开杨柳腰,招的是人全把痒痒挠。
姑娘又一漂,穿带透妖刁。宽袖大马褂,袖口要卷着,青布夹袄周身狗牙绦。二钮带五饰,洋金绣荷包。袜子三道脸,要把脚面抱,羽绫双脸鞋毛布底儿高。
镣子秧歌鼓,艾叶节节高。走道丁当响,十指外边捎,绿绸子手绢要把脑袋包。手托二马驹,槟榔口内嚼。缩砂与豆蔻,香味外边飘,老西闻见烟袋全丢了。

请教:
这儿的“标”与“漂”,是同义词,均指标致、漂亮?二者有无差异?在生活中使用,是不是带有贬义?
楼主:周玉波  时间:2020-09-21 13:58:52
谢谢楼上朋友。
请知情的朋友指教一二。
楼主:周玉波  时间:2020-09-21 13:58:52
顶一下。冷清到这个样子了。
楼主:周玉波  时间:2020-09-21 13:58:52
@肖毛 2020-09-20 09:33:58
同样,那个漂,应该是漂亮的意思,读四声。或许在清代,东北人喜欢说标和漂?反正现在听不到有人这样讲话。
-----------------------------
感谢感谢。问秋安。
楼主:周玉波  时间:2020-09-21 13:58:52
谢庆德。菜园老网友。
是北京的。东北唱本也有,东北从北京移植也有可能。
标、漂,包括彪,因为读音相近,民间唱本经常相互串用。
今天我会续以前那个帖子,上个“彪”的例证。
再次感谢。
楼主:周玉波  时间:2020-09-21 13:58:52


楼主:周玉波  时间:2020-09-21 13:58:52
@周玉波 2020-09-20 11:04:07

-----------------------------
先看一下。
我原先担心,标、漂在北方方言中,有什么特别的用法。现在基本确定,标、漂、彪等等,就是漂,指漂亮,带有一点点显摆、臭美的意思。谢楼上三位兄弟。
楼主:周玉波  时间:2020-09-21 13:58:52
@肖毛 2020-09-20 11:45:52
如今的东北话,如果说一个人喜欢臭美,一般喜欢使用“浪”字。此外,东北话也不能一概而论,要分成两部分,黑龙江是单独一部分,辽宁是一部分,两者差异很大,甚至口音差别也很多,吉林则介于两者之间。总的来说,黑龙江的东北话更接近普通话,你们在电视看到的赵本山小品,说的都是辽宁话,发音也是那边的,很多字发音与普通话不一样的,黑龙江这边的发音却要标准得多。
-----------------------------
是的。我的“东北”,也只是泛泛一说,具体情况,极为复杂。东北民歌是个富矿,收集研究得还远远不够。有机会多向各位请教。
楼主:周玉波  时间:2020-09-21 13:58:52
江苏美术馆看“亚东图书馆遗珍——陈独秀、胡适重要文献特展”。我看展览,部分是基于陈胡二公对近现代民歌整理研究的贡献。如陈独秀在《安徽俗话报》“诗词”专栏刊登民歌拟民歌作品,与梁启超《新小说》“杂歌谣”专栏形式上仍然偏向乐府谣辞不同,《俗话报》“诗词”专栏参照李伯元《绣像小说》“时调唱歌”的做法,开始向真正的民众、民俗、民心靠拢,“梳妆台”“叹十声”“鲜花调”等等轮番登场,民歌的民间性得到充分展示。胡适在近现代民歌运动中的劳绩,表现在更多方面,最为突出的一点,是推动、实现了《歌谣》周刊的复刊,并且有感于歌谣运动的重民俗轻文学,撰写了具有纠偏意义的“复刊词”。此外,其在《扬州的小曲》中对《风月梦》中扬州民歌的发现与赞许,为拙稿《从“寄生”到“共生”——明清小说与民歌关系浅说》的写作提供了思路的支撑;另1922年,胡适在《读书杂志》第4期发表《元人的曲子》一文,推举明代民歌云:“明代的小曲,也是最有价值的文学,不幸是没有人留意到它们。”我屡与人云,此一赞语,可与鲁迅评论《儒林外史》所说的“伟大也要有人懂”并举,拙著/编《明代民歌研究》《明代民歌集》《明代民歌札记》再版,当以此语作虎皮之用。

展览重头,是《胡适留学日记》手稿,包括见证胡与挚友许怡荪友情的《日记》原稿《藏晖劄记》。我的收获,是由《日记》《剳记》坚定了持续写好《民歌札记》的信心。胡先生在《日记》自序中说:
这些札记本来只是预备给兄弟朋友们看的。其实最初只是为自己记忆的帮助的,后来因为我的好朋友许怡荪要看,我记完了一册就寄给他看,请他代我收存。到了最后的三年(一九一四——一九一七),我自己的文学主张,思想演变,都写成札记,用作一种“自言自语的思想草稿”(thinkingaloud)。我自己发现这种思想草稿很有益处,就不肯寄给怡荪,留作我自己省察的参考,因此我对于这种札记发生了很大的兴趣,所以无论怎么忙,我每天总要腾出一点工夫来写札记,有时候一天可以写几千字。
我从自己的经验里得到一个道理,曾用英文写出来:
Expression is the most effective means of appropriating impressions.
译成中国话就是:
要使你所得印象变成你自己的,最有效的法子是记录或表现成文章。
……这种工作是求知识学问的一种帮助,也是思想的一种帮助。它的方式有多种,读书作提要、札记、写信、谈话、演说、作文,都有这种作用。札记是为自己的了解的;谈话,讨论,写信,是求一个朋友的了解的;演说,发表文章,是求一群人的了解的。这都是“发挥”,都有帮助自己了解的功用。
因为我相信札记有这种功用,所以我常用札记做自己思想的草稿。有时我和朋友谈论一个问题,或通信,或面谈,我往往把谈论的大概写在札记里,或把通信的大要摘抄在札记里。有时候,我自己想一个问题,我也把思想的材料、步骤、结论,都写出来,记在札记里。例如,我自己研究《诗三百篇》里“言”字的文法,读到《小雅·彤弓篇》的“受言藏之”“受言櫜之”,始大悟“言”字用在两个动词之间,有“而”字的功用。又如,我研究古代鲁语的代名词“尔”“汝”“吾”“我”等字,随笔记出研究的结果,后来就用札记的材料,写成我的《尔汝篇》和《吾我篇》。又如我的世界主义、非战主义、不抵抗主义,文学革命的见解,宗教信仰的演变,都随时记在札记里,这些札记就是我自己对于这些问题的思想的草稿。
我写这一大段话,是要我的读者明白我为什么在百忙的学生生活里那样起劲写札记。
按胡先生此处对“札记”的看法,与我先前由陈尚君教授著作处转引的清人钱大昕“为学先做札记”的观点,庶几相近,诚可做我辛苦谋生间隙“那样起劲写札记”的信条。胡先生是名人,名人札记体现出的“文学主张,思想演变”,构成学术史上的重要事件,常人如我,札记中体现出的“文学主张”与“思想演变”,则可作民众学术史、民间学术史研究的参考,也即名人与常人的札记,具有同等的学术史价值。我做民歌整理与研究,即是秉持此种众生平等的先验式理念。此非自恋,而是人人均当具备的基本的成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又胡先生自序中,“我自己的文学主张”“我自己发现这种思想草稿很有益处”“留作我自己省察的参考”“我从自己的经验里得到一个道理”“这些札记就是我自己对于这些问题的思想的草稿”等等中的“自己”,多属冗词,为求简洁,尽可删削。


前说“熱客”“熟客”,珏老师转天松老师留言:应该是“熟客”,“熟”在明清刻本、写本小说中,可作“熱”,《明清小说俗字典》已经收录了这个字形。抱残斋君则云:如文中所言,“热客”为特种行业、行当用语,且为专用语,即妓女结交下的较为固定的客人(限时伴侣)。“热”亦作动词,“热”下了客。
此种因民歌唱本中一字一词的困惑而引发的讨论,屡有发生,多数情况下,成为我枯燥的唱本整理工作的点缀,让我感受到与同道互动的温情,感觉到知音的无处不在。
如北京小曲唱本有《姑娘二十四标》《姑娘十二漂》,前者用“天津调转倒搬浆”,曲词有云:
正月里姑娘标了一个标,这双花鞋绣的更高。上绣凤凰双展翅,绣雀鸟落树梢,绣荷花水上漂,木头底儿仙人过桥。时兴抓髻后头高,丝线穗儿脑后飘。洋布大袄磨盘领,金戒指带手捎,小金莲儿赛秦椒,红缎子花鞋鱼白裹脚。
二月里姑娘标了一个哥,对着嫂子讲究女婿。嫂子闻听开言骂,小蹄子无廉耻,想婆家要女婿,你到长个厚脸皮。爹妈知道必生气,邻居知道耻笑你,谁家的姑娘想女婿。他姑姑你听之,有句话告诵你,出阁的媳妇不如闺女。
三月里姑娘标了一个得,款动金莲往外挪。前行来在大门外,杨柳青百花活,风流天好快乐,狂风浪蝶如穿梭。天到晌午放了学,一伙子学生门前过。姑娘抬头留神看,也有高也有矬,也有黑来也有白,那是我的同床的俏皮哥哥。
四月里姑娘标了一个发,闲来无事盼婆家。大姐二姐都出嫁,恨天地怨爹妈,留奴在家作什吗,月下老儿把婚姻押。姑娘长到十七八,为何不给我找人家。日月如梭催人老,思起来活气煞,担误了小奴家,春来秋去白了头发。
五月里姑娘标了一个欢,含着烟袋站在门前。从南来了个读书子,天庭满地阁圆,白脸旦粉团团,好似金童下凡间。姑娘看了好半天,越看越爱眼发眩。怎能与他到一处,鱼得水倒凤鸾,手拉手儿肩靠肩,不枉阳世走一番。
六月里姑娘标了一个枉,思想情人泪两行。自从那日见一面,奴看他长的强,风流人俏皮郎,便宜了谁家女红妆。大天白日陪伴娘,黄昏独自在牙床。夜晚睡在红罗帐,梦情人进闺房,笑嘻嘻上了床,惊醒南柯梦一场。

后者用“关东调”,曲词有云:
闲来无有事,列位请坐着。有事早去办,无事且听着,听我唱个姑娘十二漂。是事皆到好,天下太平了。姑娘要大了,打扮更奇巧,听着在下慢慢往后学。
姑娘标又标,打扮分外漂。爱带大绒球,又带红芍药,雪白脸旦又把官粉罩。油梳西瓜顶,鬓角乌金描。鲜明红头绳,头根系三遭,三蓝穗子又在脑后飘。
蝴蝶蓬头针,喜字与双桃。斜插一丈青,钳子金叶包,洋錾花篮内把铃铛摇。杏眼柳叶眉,小口红樱桃。走道透风流,扭开杨柳腰,招的是人全把痒痒挠。
姑娘又一漂,穿带透妖刁。宽袖大马褂,袖口要卷着,青布夹袄周身狗牙绦。二钮带五饰,洋金绣荷包。袜子三道脸,要把脚面抱,羽绫双脸鞋毛布底儿高。
镣子秧歌鼓,艾叶节节高。走道丁当响,十指外边捎,绿绸子手绢要把脑袋包。手托二马驹,槟榔口内嚼。缩砂与豆蔻,香味外边飘,老西闻见烟袋全丢了。
姑娘又一漂,我说细听着。爱在门前站,竟把坏话学,嘻嘻哈哈常把街坊招。不是倚着门,就是岔着腰。说话身子晃,脚尖把地敲,挑眉立目斜眼把人瞧。

若以标为“标致”、漂为“漂亮”,于词意句意可通,但是“正月里姑娘标了一个标”“姑娘又一漂”的用法,尤其是“姑娘标又标,打扮分外漂”显示的“标”“漂”同中见异的句式,素常少有,因此心中无底,在天涯论坛发帖讨教,因《十二漂》用“关东调”,我特别提醒其为东北民歌,“标”“漂”或为东北方言。ID“扶墙”兄表示关切,外语专家肖毛兄跟帖云:
这里的“标”,应该是标致的意思,不是东北俗语。东北俗语是“彪”,可以褒义可以贬义,对朋友是亲切,对陌生人就等于开骂了。同样,那个“漂”,应该是漂亮的意思,读四声。或许在清代,东北人喜欢说标和漂?反正现在听不到有人这样讲话。
作家庆德兄云:
这个唱段也许是北京的。漂,汪曾祺在小说《受戒》里用过:“姐儿生得漂漂的,两个□□翘翘的。有心上去摸一把,心里有点跳跳的。”
又云:
正如肖兄所说,东北俗语是“彪”。可是,即使写成“标”,东北人口语也不会自称“标又标”,那听着就是“彪又彪”了,除非自嘲,那简直就是不可能的。
ID“大业难成”兄跟云:
漂是指一个人行为做事有点不靠谱,指一个人以前挺好,有点成就或者能耐就不知道自己是谁了,通俗点就是找不到北的人。“老铁,是你最近漂了?还是我握不住刀了?”这个“漂”是二声读音,不是四声。
肖毛继续:
如果寻根,应该从河北方言去寻。因为所谓的二人转,主要起源于河北的莲花落。说白了,就是河北的穷人,活不下去了,四处要饭,从河北讨到北京,再到东北,把这东西传下去,最终形成二人转。如今的东北话,如果说一个人喜欢臭美,一般喜欢使用“浪”字。此外,东北话也不能一概而论,要分成两部分,黑龙江是单独一部分,辽宁是一部分,两者差异很大,甚至口音差别也很多,吉林则介于两者之间。总的来说,黑龙江的东北话更接近普通话,你们在电视看到的赵本山小品,说的都是辽宁话,发音也是那边的,很多字发音与普通话不一样的,黑龙江这边的发音却要标准得多。
庆德附和:
北京话是方言,黑龙江有些地方那还真是标准的普通话,我家有亲戚就是从黑龙江过来的,最让我羡慕的是人家平翘舌自然两分,不用故意。

针对庆德、肖毛等东北话“彪”字说,我另贴清末民初北京唱本《老媽有意彪》封面,指民歌唱本中,音同、音近而互相借用的情形极为普遍,因此更大可能,是唱本中的“标”“漂”“彪”等等,均是同一字,指标致、漂亮,同时带有显摆、臭美意。如《老妈有意彪》的起首是这样的:
正月里来老妈有意彪,主人面前会效勤劳,新年新节把脸绞哇,三寸的金莲小,鞋上花扎的好嗐,令人可睄,哇呼嗐。老爷太太恩情本不薄,零钱工钱一概存着,拜年外得钱几吊哇,本男人要来找,拴驴车足够了嗐,不用担挑把鼓儿敲,哇呼嗐,不用担挑把鼓儿敲,哇呼嗐。
二月里来老妈有意彪,常哄阿哥门前站着,不擦官粉自来俏哇,小夹袄里边套,蓝布衫外边罩嗐,过往佳人见魂飞九霄,哇呼嗐,过往佳人见魂飞九霄,哇呼嗐。春分节令冷气渐渐消,早晚上街不是一遭,手提篮子在年少哇,好些人暗谈笑,都说是好大嫂嗐,老东老西夜难睡着,哇呼嗐,老东老西夜难睡着,哇呼嗐。
此处“老妈有意彪”,明显是老妈有意显摆、臭美意。尽管如此,“标一标”“漂一漂”的用法,仍须问询方言专家或北京土著诸位,望方家有以教我。
楼主:周玉波  时间:2020-09-21 13:58:52
贴一下,谢谢诸位。详见“民歌一坊”公众号。“民歌札记”帖就不更新了。

楼主:周玉波

字数:5325

帖子分类:闲闲书话

发表时间:2020-09-19 17:27:40

更新时间:2020-09-21 13:58:52

评论数:33条评论

帖子来源:天涯  访问原帖

下载地址:TXT下载

 

推荐帖子

热门帖子

随机帖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