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水读 >  天涯 >  煮酒论史 >  傅斯年其人其事及呜哩哇啦(3)

傅斯年其人其事及呜哩哇啦(3)

楼主:朱亚光2013  时间:2020-09-24 19:47:19

1926年12月,傅斯年在回聊城拜望老母,并小住时日后,携胞弟傅斯严来到广州中山大学应聘出任文科学长(后改称文学院长)暨国文、史学两系主任。
这是傅斯年与民国时期学界最有影响的重量级人物朱家骅相见、交往的开始。二人亦建立了深厚的友谊。尽管后来一个从政,一个是亦官亦学,走着不尽相同的道路,但人生际遇把他们紧紧地连在一起。
傅斯年到中山大学上任不久,朱家骅便发现此公为人做事"磊落轩昂,自负才气,不可一世。"执笔为文"雄辞宏辩,如骏马之奔驰,箕踞放谈,怪巧瑰琦,常目空天下士",并以过人的胆识、才气加霸气,主动帮助朱氏筹划校务。
在傅的策划和主持下,文学院很快增聘了如吴梅、丁山、罗常培、顾颉刚、杨振声、何思源、汪敬熙、商承祚、珂罗掘伦(即高本汉,瑞典著名汉学家)、史禄国(俄国人类学家)等当时学界大牌与 名流,担任教授或通信教授。中山大学由此声名鹊起。
令人扼腕的是,这种大好局面没有维持多久。由于傅斯年、顾颉刚与鲁迅(时任中山大学教务主任兼中文系主任)三人之间的人事纷争,如同水火,鲁迅愤而辞职,于1927年4月21日携许广平离开广州,赴上海开始了公开同居生活。
1928年4月,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正式成立,所址设在广州东山柏园。傅辞去中山大学教职,应聘出任首任所长。这一抉择,是 傅斯年人生旅程中的一个重要转捩点,也是中国史学异军突起的坐标系,接踵而来的,将是一个"开辟史学新天地"的时代。
首先,傅斯年凭着自己非凡的人脉关系,网罗到陈寅恪、赵元任、李济三位盛极一时的"海龟",分别出任中央研究院史语所历史、语言、考古组(通称一组、二组、三组)主任。这一年,傅斯年33岁,李济33岁,赵元任37岁,陈寅恪38岁。
同陈寅恪一样,作为学术大鳄的傅斯年,尽管游学欧洲七年,却是为学问而学问,没有弄到一顶硕士或博士帽子,但凭借其出众的学识与大气磅礴的组织能力,受到学术界普遍的钦佩。他不但具有雄厚的国学根基,对于欧洲近代发展的历史学、语言学、心理学、哲学以及科学都有彻底的认识。
傅很快为第一组找到了内阁大库档案,指定了汉简与敦煌材料的研究范围;为第三组划定了安阳殷墟与洛阳的调查。二组的语言调查工作也相应开展起来。
当时心高气傲的傅斯年崇尚的是胡适、陈源等欧美派的"海龟",对那些未跨出国门即在圈内成名成家的"泥腿子"、"土包子"或"土鳖"之类人物不屑一顾,倘为了工作或其他关系,双方不得不接触时,傅亦经常用英文或中英文混杂的言辞与对方讲话,借以戏弄不懂英语的土包子们。这在他对待金石学家的"大老土"马衡的态度上,尤为出格。
但作为留洋的"海龟",总在一些土包子面前呜哩哇啦地说一些鸟语,总让局外人感到有显摆之嫌,尽管毫无恶意,但令听者感觉不怎么舒服。1945年7月,傅斯年一行抵达延安对中共领导人进行访问,在和中共领袖、当年的北大图书馆管理员毛泽东长谈时,傅斯年似乎没有用中英文混合的词汇来应对毛。究其原因,此时的毛已不再是当年那个月薪只有8元大洋的北大图书馆管理员了。见人下菜碟,傅斯年也未能免俗。
毛在北大图书馆时,不仅被上司张申府训斥,还曾被当时的学生傅斯年打了一记耳光。毛于延安时同斯诺自述回忆说:"由于我的职位低下,人们都不愿同我来往。我的职责中有一项是登记来图书馆读报的人的姓名,可是他们大多数不把我当人看待。在那些来看报的人当中,我认出了一些新文化运动的著名领导者的名字,如傅斯年、罗家伦等等,我对他们抱有强烈的兴趣。我曾经试图同他们交谈政治和文化问题,可是他们都是些大忙人,没有时间听一个图书馆助理员讲南方土话。"
由中央研究院史语所主持,从1928年开始的殷墟发掘,共进行了九年十五次,出土有字甲骨24918片,另有大量头骨、陶器、玉器、青铜器等器物出土,发掘规模之大,牵涉人员之多,收获之丰,前所未有,在世界考古史上亦属罕见。这一创世纪的伟大成就,"在规模上与重要性上只有周口店的研究可以与之相比,但殷墟在中国历史研究上的重要性是无匹的"。

楼主:朱亚光2013

字数:1622

帖子分类:煮酒论史

发表时间:2015-01-25 03:40:00

更新时间:2020-09-24 19:47:19

评论数:3条评论

帖子来源:天涯  访问原帖

下载地址:TXT下载

 

推荐帖子

热门帖子

随机帖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