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水读 >  天涯 >  煮酒论史 >  正面抗日战场

正面抗日战场

楼主:关河五十州  时间:2020-10-01 11:00:29
总之,不管是当时还是现在,对这场仗一般都持肯定态度,认为打得好,打得爽,打出了中国人的精气神。我看到最多的,无非就是有的说19路军功劳最大,有的说第5军打得也不错,还有的说义勇军甚至后方群众和学生更没闲着。
这个我认为问题不大,都是中国人嘛。打仗的时候不分彼此,军功章有你的一半,也有我的一半,何须分得那么清楚。
让人看不太懂的是后者,也就是对谈判结果的评价。
不少书上都是再熟悉不过的四个字:丧权辱国。
我以为,这四个字不能到处滥用。
中日甲午战争,那是丧权辱国,又割地又赔款,除了丢脸还是丢脸,除了吃亏还是吃亏。
“九一八”事变,那也是丧权辱国,一枪未放,一弹未发,就把东北大好河山丢给了日本人。
“一二八”会战呢,我们该用能用的资源几乎都用了,该上能上的人也几乎都上了,跟日本人打得死去活来,弄到最后还是落得一个丧权辱国,那我们当初还瞎起个什么劲?这么多爱国将士岂不是都白白流血牺牲了?
打仗毕竟不是在玩电子游戏,是为了达到双方的政治目的。这是被称为西方兵圣的克劳塞维茨在《战争论》中反复阐述的一个观点。同样,什么样的战争结果也直接决定着谈判桌上的得失进退。
章太炎所说的“大捷”其实主要还是指的局部“大捷”,比如第一次庙行大战,可以称得上是大捷。然而作战就和下围棋一样,不到最后一刻,就不能说谁赢谁输,只有笑到最后的才是好汉。就全局而言,我们很难说取得了根本意义上的“大捷”,不仅如此,在日军七丫口登陆后,中方一度还表现得相当被动,无论是第5军还是19路军,都有些力不从心了。
归根结底,中日双方在战力和装备上并不在一个档次。
开战之初,有人在南京亲眼看到部队调赴前线作战(可能是指19路军毛维寿师),天正好下着雨,许多士兵连一件起码的雨披都没有,就那么浑身淋得湿漉漉地往前跑。在他们身上,除了步枪,就是偶尔能见到的一两挺机关枪,其它一无长物。观者不禁“泪为之下”。
即使是第5军,虽说是德械师,号称中国军队中装备最好的部队,其实也没有像日军那样的飞机大炮坦克撑腰(炮有几门,但不多),更遑论其它。因此,一直以来,我们的战士其实是用自己的血肉之躯抵挡敌人如雨的炮弹和肆虐的坦克!
加上由于各种原因,双方的援军,一个上得快,一个上得慢(很早就接到动员令的蒋鼎文师和胡宗南师赶到上海时,战事已经结束),如果继续打下去,胜利的天平究竟会朝向哪一方,还真的很难说。
说到这里,你可能会强调,不是说日军只能支撑三个月的军费了吗,我们的军队也不止那一点点,再跟它耗下去,日本国家小,耗不过我们。
关于这一点,请大家记住了,日本小归小,但非常经耗能熬,也就是说这个国家在某些方面跟我们一样,有很强的忍耐力,而且这种忍耐力还不是一般的强。
(265)
楼主:关河五十州  时间:2020-10-01 11:00:29
对日本人相当了解和熟悉的小泉八云就认为,日本民族是世界上最忍耐、最经济、最简单的民族之一。即使是在外人看来难以忍受的生活环境和条件下,他们仍然能够继续生存下去。
后来抗战全面爆发后,有人说了一句在我看来很有些道理的话。他说中日两国都弄错了。日本认为它三个月就能把中国给灭了,结果三年也没实现这个梦想,而中国战前的估计也错了,中国人认为,日本那么小的国家,又没有什么资源,灭不了中国的话,它马上自己就受不了,肯定得发生内乱,结果抗战打了八年,日本岛内外的军民虽然过得苦不堪言,却没发生什么大的内乱,还很团结,直到天皇发布诏书,才不情不愿地宣布投降。
就“一二八”淞沪会战最后双方的战线来看,中国军队已经退到了常熟昆山一线,而日军基本控制了上海及其西北郊,从力量对比上,无论是武器装备还是部队人数,中方早就没有了任何优势。别说反攻后再把失地夺回来,能坚守住现有防线就算不错了。
评价谈判成果,我们得从这个实际出发。
让我们再看一下《淞沪停战协定》的内容。
一般人批评的所谓“丧权辱国”,主要集中在两点,一是驻兵问题,二是主权损害问题。
在驻兵上,确实规定中国军队不能进入城区(“留驻其现在地位”),但城区内仍有中国军警可以控制。实际上,至7月17日日军全部撤出上海后,所有其退出地区已完全由上海市公安局行使警察权。昆山常熟一线离上海并不远,如有紧急情况,所驻部队绝对来得及在第一时间内赶赴上海。
有人认为,《淞沪停战协定》让日本驻军更方便了。这一点本人有些不敢苟同。
协定上面说的是,“日本军队撤退至公共租界及虹口方面之越界筑路(地带)”。事实是至5月底,除海军陆战队和宪兵外,其余日军已全部撤离了上海,也即恢复到了“一二八”会战前的状态。
至于日军还可以在租界以外的地方驻扎,主要是这一段文字:“若干部队,可暂时驻扎于上述区域(指公共租界及虹口越界筑路地带)之毗连地方”。
关于这个,我有三点看法。
第一, 上面说的是“暂时”。
第二, 实质上日军后来都撤走了。
第三, 日军这样的机动化速度,想来上海马上就能来,他们其实也不愿意天天窝在那里,还要不断开销军费。
最后一个,主权损害问题。我看到一本专著(凭心而论,这本专著在同类著作当中还算是比较严肃客观的)上把共同委员会都拿出来说事了。
因为这个委员会,有“监视”《淞沪停战协定》的“履行”,以及“查明”中日军队驻扎情形的权力,作者就说这是侵犯了中国的主权。
我有些无语。你要硬这么说,不是抬杠吗,那现在联合国部队还进非洲国家监督双方停战呢。你要把事情办完办好,总得找个第三方的公证人吧。要不然,你让日本人来“监视”或者“查明”?
(266)
楼主:关河五十州  时间:2020-10-01 11:00:29
一场并没打赢(当然我们也不承认打输)的战争,能够得到上述结果,至少我认为,已经算是不错了。
如果你一定要把日本人的衣服裤子当场剥光,然后让他们光着屁股滚回东京,也不是不可以,问题是你要有这个实力才行。
这跟有的哥们老是想着明天就登陆日本列岛,给它也来个“东京大屠杀”什么的,其实只是五十步与一百步的区别。
对于这些兄弟超凡的想像能力,本人表示佩服,对他们的心情,我也可以理解。但我还是始终认为,我们毕竟不是整天生活在真空或穿越之中,我们的周围也不是幼稚园,因此还是要脚踏实地,一步步地来。
少做些白日梦,对我们自己,对别人,都未尝不是一件好事。
其实,也不能怪大家。对这个谈判结果,当时就有很多人受不了。
当然了,有些东西是从不会有所改变的。比如说,下面几个“照例”:
照例,要求是强硬到底,绝不妥协。
照例,倒霉的还是在一线谈判的人。
照例,挨打受罪的是非军人、不带枪、搞外交(我总结了,这三个特征都很重要)的外交官。
上海某爱国团体代表数十人涌入郭泰祺住宅,这些人一开始还好,只是文斗,指着鼻子骂骂人,后来不行了,情绪激动起来,有人要武斗,于是桌上有什么就都朝郭泰祺劈头盖脸地砸将过去,郭泰祺被打得头破血流,当即送往医院救治。
我不知道郭次长此时是个什么心情。我想他一定在感慨,在中国,外交这一行当实在是个高风险的职业啊。
没错。如果要让我去的话(假设我有这个能力和资历的话),我一定会买上一份大额的人身安全保险,然后戴个安全帽,再浑身穿上重甲。
你们爱怎么招呼就怎么招呼吧。
但是郭泰祺的反应出乎所有人的意料。他要求首先释放被带至警局的伤人者,并表示他们虽然行为过激,但所作所为均系出于爱国热忱,他能理解。
第二天,郭泰祺的伤还没好,局子里的这些人就被放了出来。
这下可好,等到《淞沪停战协定》正式签定时,双方的首席谈判代表一个也无法到场。一边被炸断了腿(植田和重光葵,凑一块才能来),一边至少破了相,就算能强撑着过来也有碍国体。
不过协定总算是签了。5月16日至31日,日本“上海派遣军” 第11师团(善通寺师团)、第9师团(金泽师团)、海军第3舰队(一部)逐次离开上海回国。
细心的读者会发现,这中间没有那个兴冲冲而来却一仗未打的第14师团(宇都宫师团)。
他们赖在上海了?没有。早走了。
去哪儿?充当救火队员,到哈尔滨去对付北满抗日部队。
好了,上海这边可以暂时放一放了。别忘了,还有一个始终让我们魂牵梦萦的东北。
江桥之战后,在日军的软硬兼施下,“抵抗将军”马占山意外地动摇了。现在哈尔滨(哈市)成了日本在满洲要到达的“最后一站”。
进攻齐齐哈尔,某种意义上就是对苏联的一个试探,看它会不会有所反应。
苏联反应了,那就是向日本再次重申不干涉政策。
那样子倒像在鼓励日本人:你专心点干吧,我决不会打扰你的。
(267)
楼主:关河五十州  时间:2020-10-01 11:00:29
关东军本来就是一群滚刀肉,眼前的情形令他们更加急不可耐——国内,从陆相到参谋长(应该是参谋次长,因为那个亲王参谋长不怎么管事)都是战争的支持者,国外,苏联人知情识趣地躲到一边去了,加上田中隆吉和川岛芳子在上海一点火,国际舆论再也顾不上关注东北。
此时不动手,更待何时。
但在具体策略上,其内部又分成两派。
当然了,如果不到万不得己,“以华制华”仍然是他们的首要策略。这两派也一样,都首先强调发挥汉奸或者伪军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
一派以哈尔滨特务机关长百武晴吉(陆大33期)为代表。这一派主张用软的一手,即通过张景惠来进行“内部策反”。
另一派以吉林特务机关长大迫通贞(陆大35期)为代表。他们主张用硬的一手,即通过吉林熙洽掌握的伪军直接攻占哈市。
百武晴吉这派首先碰了壁。
张景惠虽然早就暗中和日本人勾勾搭搭,并曾以东省特别区行政长官的身份宣布哈尔滨独立,但他与吉林的熙洽不一样,后者多少是有点兵权的,而他却是个软脚蟹,名符其实的“豆腐王子”,手上既无枪也无炮。
没有枪杆子,说话就不硬气。也难怪日本人扔了一个“黑龙江省 ”的官帽过来,马占山一瞪眼,就吓得他连就职仪式都不敢参加了。
哈尔滨的实际兵权掌握在滨江镇守使兼第28旅旅长丁超手上。丁超是东北军中的“士官系”,参加过中苏同江之战,至少军队里的人对他不得不服。
当时丁超的态度实际上是模棱两可的。作为一个老牌军人,他投降不甘心,抵抗又无把握,就在那里晃过来晃过去,反正不轻易表态。
丁超不发话,你就是借张景惠两个胆,他也不敢明着把哈市把卖了。
张景惠不争气,连累了他的后台老板。百武晴吉没多久就走人了,顶替他的是那个无事也要生非的土肥原。
在不想派关东军直接上场的情况下,土肥原自然赞成大迫通贞的主意。
两个特务机关联手,逼着熙洽这个奴才赶快对哈市动刀子。然而此时熙洽却自顾不暇,别说动哈市的心思了,连吉林都有些搞不定。
让他如此不安的人叫冯占海,是张作相的外甥,“九一八”事变前任吉林副司令长官公署卫队团团长。他带的这个卫队团不仅装备好,而且编制相当整齐,除了有3个步兵营外,还像模象样地配有骑兵营、重机枪连、通信连等配合兵种。这种规模,当时只有日军联队里才有,连老蒋的德械师都不完全具备。
“九一八”事变发生后没几天,熙洽就投他的多门老师做了汉奸。他知道卫队团的实力,很想把冯占海拉下水,便对其以“吉林省警备司令”的官衔相诱。
冯占海不吃这一套。
什么东西,我姨父让你守着吉林,是要你帮他保家卫国,没想到你却卖国求荣去了。
当即率领卫队团打起了抗日的旗帜。
这个旗号一打起来,不得了,找上门要打鬼子的人海了去。
(268)
楼主:关河五十州  时间:2020-10-01 11:00:29
兼答provide123 兄:
日军师团以上均有野炮山炮联队编制,如裂神兄所言,其火力在亚州来时很强,但与苏联美国相比就很烂,甚至在“九一八”前不一定超过东北军的装备。“九一八”时的行动是秘密的,事前关东军司令官本庄繁都未能知晓。当然没有什么重武器给他们(实际仙台师团有野炮联队)。永田铁山爱心援助的两门炮,估计也是库存货,有点毛病很正常。日本军队的火力与大多数中国军队相比,都是占有绝对优势的。即使当时的中央军,也大多没有炮兵团这样的配置,无非是一些迫击炮和山炮。
楼主:关河五十州  时间:2020-10-01 11:00:29
来的人里面有三种人打鬼子的热情特别高:
第一种是原东北军官兵。当然不是服从命令听指挥,撤往锦州和关内的那一批。这些人属于不听话的,他们既不撤退,也不投敌,就想在东北战斗到底,所以现在就成为好样儿的了。
第二种是青年学生。除了东北各大中学校外,还有特意从关内赶来要求参军抗日的学子(那时候日军对关卡的控制还不严密,一般老百姓走得出去,也跑得进来)。
第三种——
胡子。
要不是“九一八”事变,他们基本上属于被官军剿的那一类。但如今不一样了,打鬼子这一共同目标把他们也召集了过来。
冯占海的姨父、“辅帅”张作相对错用熙洽这件事又悔又恨。他派人到吉林另建了临时政府(建于哈尔滨下宾县境内),同时正式委任冯占海为吉林边防军司令。
此时,冯占海的部队已由3千人发展到了2万人。到江桥抗战爆发时,他和马占山一南一北,成了日伪军头痛不已的两把利剑。当时的东北百姓称他们为:“马占山,冯占海,一马占山,二马占海,山海关前,排山倒海”,可见人心所向。
对这样的剌头,熙洽当然必欲拔之而后快。
现在他需要人才,帮助他对付冯占海这样的抗日武装的人才。
很快就找到一位。
于琛澄,绰号于大头,出身北洋陆军速成学堂马科,做过东北军骑兵师的师长。据说他对马很有感情(可能跟专业有关),但凡死匹好马,不仅要淌几滴眼泪,情到深处还要立个碑哩。
当年由于他涉嫌跟郭松龄一道反对张作霖,结果早早地就被罢了官职,只好回乡办厂做生意去了。
收到熙洽的邀请后,于大头起先犹豫了一下——我估计他是在盘算办厂和做汉奸,这两桩生意哪个更划算。
到底脑袋大,犹豫了那么一下,马上就整明白了:做汉奸划算。
熙洽随即任命于琛澄为日伪吉林“剿匪”司令,纠集了5个旅的伪军向吉林抗日力量发动进攻。
当时,于大头主要针对的是两个人。
一个当然就是冯占海,正驻在吉林舒兰县。
另一个是吉林东北军的张作舟,他在吉林和黑龙江两省交界处的榆树县布防。
应该指出的是,“九一八”事变后,由于时间仓促,撤往锦州和关内的主要是辽宁一带的东北军,吉林东北军大多留在了境内(其实黑龙江的也是),想撤也撤不了了。这批留下来的部队,从第22旅到28旅,计有7个旅,已经有2个旅先后投敌了,剩下还有5个旅。
张作舟率领的是这5个旅中的第25旅。
奔冯占海去的那一路开始很是顺手,几乎是轻轻松松地就攻下了舒兰城。
除了这次来犯伪军数量较多外,与日本人在幕后蹿来蹿去也有很大关系。
(269)
楼主:关河五十州  时间:2020-10-01 11:00:29
一般情况下,关东军对东北伪军部队并不放心,认为缺乏战斗力,必须进行“内部改造”。负责对于琛澄伪军“改造”的是两位日军少佐:东宫铁男和小野正雄。
别看他们似乎名不见经传,其实在东北早就“战功赫赫”了,而且都跟策划爆破有关系。前者在皇姑屯事件中亲自按下了爆破开关,后者则在炸柳条湖铁路时担任奉天独立守备队第1中队长。这两小子平时对伪军进行训练,战时负责督阵,逼着士兵们往前冲。
此外日军的飞机也给抗日军队造成了很大损失。在冯占海部队包括后来的各类东北义勇军中,除了原东北军官兵外,很多人此前在军事训练上甚至一片空白。在经过短暂教习后,让他们趴在阵地上对着射击还能凑合,一旦遇到日军飞机轰炸,就不知道怎样利用地形进行疏散隐蔽了,结果打仗时特别容易慌乱。
拿下舒兰城,等于是一炮打响,大头这个得意,真以为自己神功盖世,手指头动一下,别人就得望风而逃了。
他没有意识到,冯占海之所以能与马占山并称“二马”,手上当然是有牌的,除了卫队团老底子不错外,帐下两员猛将相当不赖。
这是两位胡子出身的战将,一名宫长海,一名姚秉乾。
要在江湖上扬名立万,类似于座山雕那样的,都得有浑名。比如宫长海叫做宫傻子,姚秉乾唤作姚双山。
前面说过,冯占海的部队,数三种人的抗战热情最高,三种人里面,又以前后两种(原东北军官兵和胡子)为战斗骨干。这前后两种还有区别,其中第三种(胡子)最为勇悍,日伪军见了没有不怕的。
胡子最厉害,这个结果既意外又不意外。
据我分析,这大概跟胡子本身的“职业要求”有关。因为那是要靠自己的本事搞饭吃的。官军打不赢仗,粮饷总不能少他们的,吃的是“大锅饭”,而胡子就不一样了,你今天打了败仗,明天又打败仗,后天还打不赢,那大后天就得饿死。
没办法,形势逼着你提高水平啊。
却说冯占海部队退到一个叫水曲柳的地方就不再退了,因为守水曲柳的正是胡子猛将姚双山。
任凭于大头怎么发着狠把脑袋往上使劲顶,对面的姚胡子就是动也不动,他这才发现遇到更狠的了。
水曲柳是舒兰县的一个镇。名字起的倒不错,不知道是不是跟此地盛产这种珍贵树木有关。
水曲柳,水曲柳,那是制作家具的上等木材,韧性大着呢,怎肯随便弯腰低头。于大头选这个地方进攻,那眼力劲也真够可以的。
果不其然,没多大一会,另一位宫胡子便从后面摸上来了——虽然被人叫做傻子,打起仗来可一点不傻,还很“刁”。
(270)
楼主:关河五十州  时间:2020-10-01 11:00:29
今天不能按照原来的时间发帖了。第三帖也会晚一些时候再发。
楼主:关河五十州  时间:2020-10-01 11:00:29
姚双山见状,趁机从正面鼓噪而进,不失时机地发动反击。
于大头此时只有一个选择,那就是溃逃。督阵的那两个日本少佐怎么拦都拦不住,最后也不得不跟着一块跑掉了。
水曲柳一战,不仅收复舒兰,还大挫伪军之锐气。
但与此同时,张作舟那里却亮起了警报。
吉林东北军一般部队的战斗力,我们早在关东军进攻吉林时就领教过了。虽然现在已经醒悟过来,知道不跟鬼子拼命不行了,但平时不用功,临时想抱佛祖的大脚丫还是比较困难的。
张作舟慌乱之中给冯占海写了封告急信,要他过来帮忙。但等到宫长海奉命赶来增援时,张作舟已经败退,榆树县也丢了。
榆树县比舒兰还靠后,这个地方一丢,舒兰侧背受敌,处于相当危险的境地。冯占海无奈,只得下令撤退。这一退,就退到哈尔滨周边去了。
熙洽高兴了。在他看来,日本主子交待的任务就快要完成了。
于琛澄尾随在冯占海后面,穷追不舍。不仅是要消灭冯占海及其张作相设置的那个吉林省临时政府,更大的目标还在于搂草打兔子,顺带把哈市也拿下来。
冯占海退到了哈市以南的阿城。这里离吉林省临时政府的驻地不远,可以对后者起到军事掩护的作用。
但是不久,他就出了点状况。
部队没粮了。
照理,部队军粮是不用军事负责人发愁的,那来是地方政府该干的事,但现在不比往昔了。
找熙洽?这个汉奸政府巴不得你找他呢。
吉林省临时政府倒是东北军政当局正式委任的抗日政府,但那是个流亡政府,空架子,加上张作相委派的负责人能力一般,基本上只能混混事,起个象征作用,要靠它来给冯占海的部队筹粮办饷显然超出了其能力范围。
哈尔滨城里也有政府,但已经宣布独立了,而且这帮人各怀心思,有的想做汉奸,有的想逃跑,有的还拿不定主意,总之都不肯出头帮忙。
冯占海只好自己动脑筋,想办法。
幸好在阿城不远就有一个好所在。
这个地方叫拉林,是个镇,但它又有一个名字,叫做拉林仓,以其清代开始,官府就在这里建立官仓,储备军粮而得名。
后来连日本人都惊叹拉林镇产粮之丰富,甚至不惜拿哈市来做对比:大大的拉林仓,小小的哈尔滨。
守着这么一个大粮仓不可能找不到饭吃。
理所当然,冯占海要带人去拉林筹粮,结果就在那里遭到了于琛澄的伏击。
当年能蒙一向为人清高的郭鬼子看得起,大头当然还是有两下子的,最起码符合老奸巨滑这一特征。
他跟着冯占海追过来后,吸取水曲柳一战的教训,并没有贸然发动攻击,而是一直蹲在拉林候着。
我相信,你不可能肚子不饿,饿了一定会到拉林来碰碰运气。
冯占海这次出来,带了1个支队(相当于1个营),在被包围后只得拼着死命往外冲。在支队长受了重伤后,才勉强冲了出来。
这时伪军已经发现冯占海本人就在这个支队里,当然紧叮不放。在阿城的部队听到拉林传来枪声后,也匆忙赶来增援。双方展开了激烈的拉锯战,冯占海始终无法脱身。
这时有人出手相助了。
从此,冯占海的名字将和他紧密相连。
(271)
楼主:关河五十州  时间:2020-10-01 11:00:29
这个人叫李杜。
现在这个名字可能已经没有多少人知道了。不过如果我告诉你,当年国共曾一致同意,让他担任东北抗日联军总司令(就是杨靖宇、赵尚志们那支部队的总司令,后因故未能实际赴任),你可能就会对他另眼相看了。
如果说东北军后期还有较为优秀的军政人才的话,李杜绝对可以排到前几名。
还记得那个帮宗社党搞“满蒙独立运动”的蒙古叛匪巴布扎布吗?他被张作霖打死后,其残部阴魂不散,仗着马快,仍然时常跑过来进行骚扰。
那时候,李杜已经是吴俊升吴大舌头下面的一个团长。他看出蒙古残匪外表嚣张,其实已经是黔驴技穷,力不从心,便毅然单骑闯关,在敌营里一呆就是大半个月,愣是把这帮人给说到了投降。
此人长于治军,他和丁超一样,都曾参加过中苏同江之战。经过那场堪称惨败的战役,有的人从此对与外寇作战噤若寒蝉,轻易不敢再提“抵抗”二字,有的人则继续过着那种麻木不仁、醉生梦死的生活,反正今朝有酒今朝醉,混上一天是一天,当然还有人会卧薪尝胆,每天想着要从头再来,一雪前耻。
最后一种人在东北军中很少,但并不是没有。
李杜就是一个。
经过这次战役,他看到了东北军暴露出来的低劣军事素质和业已走向沉沦的战斗精神,并且预见到了这种恶性循环的危险性。
别人无法改变,只能改变自己。回到依兰后,李杜开始对所部进行军事改革,并特别注重基本动作、战术意识和官兵关系这三条。
前车之鉴,后车之覆。对李杜来说,同苏联部队作战那是有血的教训的。同江一役之所以惨败,并不完全是输在武器不如人上面,技不如人,斗志也不如人,这才是最根本的原因。
所以他自此以后,对士兵的基本动作练习格外重视。在枪械使用和白刃拼剌等基本训练方面,当时的一般东北军军官都懒得去管,只有李杜每次都要亲自督练,决不肯有所马虎。
士兵知道怎么打仗了,指挥的人不行也照样完蛋。李杜在其旅部开办军官轮训班,就是专门抓排以上军官的战术意识。他不仅开班,还亲自上去当老师,给各级军官讲授兵法,分析战例,一点一点地提高他们的实战指挥能力。
官和兵都会打仗了,还需要劲往一处使,拧成一股绳。李杜在这方面同样做得不错,很注意得兵之心,平时再忙,也要过问官兵的起居伙食问题。
实践证明,抓与不抓就是不一样。所谓“柳营春试马,虎帐夜谈兵”,经过这番整顿,李杜所部向称纪律严明,拉得出,打得响,是东北军中战斗力比较突出的一支部队
更为人称道的是,李杜还能文能武,在地方治理上很得民望。老百姓甚至在其门口献上“名垂东北”、“政绩斐然”的金匾以及万民伞、万民旗,以示敬意。
要知道,在少帅时代,东北吏治是很成问题的,我们只要想一想万宝山事件的起因以及处理过程就知道了。出污泥而不染,军人出身的李杜能把清官好官做到这个份上,确实不易。
这一点,就连日本人也看到了,并且一直为之头疼不已,认为由于李杜“实施了相当好的善政”,(其所治理地区)“对于日本势力的急剧渗透有强烈的反感”。
(272)
楼主:关河五十州  时间:2020-10-01 11:00:29
兼答zysanbing 兄:
以装备最好的中央军德械师第87师、88师为例,如按正常配制,师部应配有直属炮兵营、工兵营、通信营、辎重营、特务营、卫生队各1。师下辖2个步兵旅。旅下辖2个步兵团,团下辖3个步兵营。团掌握有1个迫击炮连(6门迫击炮),营掌握有1个机炮连(2门迫击炮)。在师部直属炮兵营中,应有3个榴弹炮连(12门山炮),1个战防炮连(4门战防炮),1个高射炮连(4门高射炮)。
与日军相比,中国军队即使是德械师,其火力也相差甚远。因为炮是要用足够数量的炮弹来喂的。日方野炮山炮联队出发时,其炮弹供应均以较大基数供应。但中国军队就是有几门质量很差的山炮,也无如此多数量的炮弹相配。倒是旅以下的迫击炮更能发挥威力。
在淞沪战役时,中国德械师的高射炮亦发挥过作用,曾有击落日机纪录。
楼主:关河五十州  时间:2020-10-01 11:00:29
“九一八”事变前后,李杜担任依兰镇守使(依兰县在哈尔滨以东)兼吉林东北军第24旅旅长。
这个镇守使和旅长职务都是张作霖给的,打那以后,他就再没获得过任何升迁。
东北军后期老是说选不出能将,可就这样比万福麟之辈不知要强上多少倍的人,却不知为何愣是不入少帅法眼。说实话,我也不知道他究竟是怎么挑选人的。
不客气地说一句,在这方面,就连人家熙洽都比他强。
当初,日本人极力怂恿熙洽谋取哈尔滨,这位过气阿哥还是很有些顾虑的。除了像张景惠一样摸不清丁超的底牌外,他最忌惮的人就是李杜。
在他看来,李杜的态度如何对他进攻哈市的战略举足轻重。如其归降,将是自己的左膀右臂;如其不降,则是一个可怕的劲敌。
从行政区划上,依兰属吉林管——从这里,你也可以看出张景惠所辖的东三省特别行政区有多小了:就管一个哈尔滨市,以下的地方全归吉林。
熙洽担任吉林省伪省长后,一面宣布与南京中央政府脱离关系,一面给李杜发了个函,要求他服从“新政府”节制。
李杜的回复,就是8个字:“拒不附道,坚持抗日。”
随后他便把手下跟这位原来的顶头上司有点瓜葛的人都革了职,换上了自己信得过的人。
既然做了汉奸,一般来说,脸皮那都不是一般的厚。熙洽也是如此。李杜干得这么“绝情”,他还继续腆着脸上前“招纳”。
先封官许愿。
李杜毫不动心。
再遣说客。
李杜干脆拿出了三国演义里周瑜对付蒋干的法子,酒照喝,话照谈,但是宝剑就悬在那里,你要敢涉及投日那档子事,就别怪我不客气(“幸无及其他,否则足资烦恼”)。
说客脸都吓白了,酒也没喝舒服,没坐一会就闪人了。
熙洽被逼得没办法,只好亲自出马,并且拿出了黑社会的那一套——直接找家属。
一边送上古玩珍希,一边递来赤裸裸的威胁:不要敬香不吃吃罚酒,惹怒了日本人,有你们一家好看的。
看到这一大家子被吓得唯唯诺诺,礼物也收下来了,熙洽认为这回事情该办妥了。
谁知李杜强人身旁无弱妻,他老婆也是个厉害角色。据说不仅拳脚硬邦,而且善使双枪,要不是看着家里有老有小,怕他们遭遇什么不测,估计这熙洽当时性命就得丢那儿了。
当下,她带上家人便去依兰投奔李杜,跟他说的第一句话就是:咱们宁死不做汉奸,我们一家人支持你!
李杜也是这样想的。为了防止日本人报复,他把家属都化装成难民,送到关内藏了起来。
现在我单枪匹马,你们还有什么空子可钻?!
至于古玩珍希,您就别想再要回去了,因为我正用得上呢。
李杜把这些东西都一古脑卖了,用这些钱抵了抗日的军饷。
熙洽亏大了,心疼之余,这才对李杜彻底死了心。
(273)
楼主:关河五十州  时间:2020-10-01 11:00:29
就在冯占海危难之际,李杜听到消息,立即拔刀相助,派了1个团过来帮忙,这才使冯部脱离险境。
东北人重义气,何况都是要保家卫国的热血男儿,自此,东北双雄便走到了一起。
哈市此时已经大乱。
于琛澄伪军兵临城下,临时“负责”的这些大佬们又个个像丢了魂似的,整日顾左右而言其它,自然就把城里的气氛搞得古古怪怪,紧张兮兮。
1932年1月25日,李杜、冯占海各率所部会于哈市东郊。此举立即得到响应,除张作舟第25旅以外,吉林东北军第22旅(赵毅旅)、第26旅(邢占清旅)先后宣布起兵跟随。
看情形,再不出头就晚了。先前一再犹豫的丁超停止了犹豫,也率领自己的第28旅加入了阵营。这样,5个东北旅就在抗战这一主题上暂时达成了一致。
当天召开抗日军政大会,成立吉林自卫军,李杜为总司令。自卫军决心联合打击日伪军,保卫哈尔滨。
城内外军民之心一时大定,哈市地方和银行界争相支援粮饷,使哈尔滨成为继江桥后的又一个抗日救国中心。
第二天早上,李冯联军分4路进入市区。
李杜一进哈尔滨,日本方面马上就知道味道不对了。
用飞机撒传单的、喊话的、发通告的,都来了,而且口气都差不多,就是对自卫军“重重抗议”(等于抗议的平方),并威胁要以武力“保护侨民”。
李杜没理,只是赶紧部署哈市防守。
要来你就来,反正你总是要来,还装什么装。
日本人发火,李杜没当一回事,城外的于琛澄可吓坏了。
要知道做汉奸也不容易,那是要整天看主子脸色过日子的。
1月27日,大头开始对哈市发动进攻。
哈市的处女保卫战开始了,一打就是两天。
第一天是防御。
顶住了。扛鼎的是李杜的第24旅和冯占海的新编第1旅(由自卫团骨干组成)。这是自卫军中最能打仗的两个旅,伪军碰到头破血流,也没能找到半点破绽。
第二天便进入了反攻。
一直以来,只要伪军出动,天上一定跟着日军的飞机。这次也不例外。不过与以往不一样的是,自卫军也多了一项优势武器,那就是大炮。
我们在前面曾经提到,多门师团进攻长春时,有一个炮兵营败退下来。
这些炮兵兄弟虽然表现很丢脸,所幸他们也没有像熙洽一样屈膝投降,而是选择了和其它吉林东北军差不多的办法,拖着大炮一路狂奔,撤到了哈尔滨以南。
惊魂甫定之后,他们自己也感到又羞又愧,便整天想着要把丢掉的面子再找回来。
现在正好发挥他们的长处。
伪军惨了,这下他们也尝到挨炸的滋味了。
(274)
楼主:关河五十州  时间:2020-10-01 11:00:29
晚上9点会多加一次更新,并给大家打声招呼:因家中有事,本帖将有大概一周的时间暂停更新。
楼主:关河五十州  时间:2020-10-01 11:00:29
在旁边看着干着急的日本人同样倒了血霉。他们派到哈市上空进行侦察兼轰炸的1架飞机被炮兵营给打中了,晃晃悠悠地落了下来,迫降于距哈市西北8里路的松花江南岸。防守这一地区的是丁超的骑兵,他们随即打马过去看新鲜。
本来想抓活的,没想到飞机上的两日本飞行员一个劲地顽抗,甚至还想干掉两个骑兵给他们垫背。真是找死,结果都被当场击毙了。
伪军本来还能再抵挡一阵,但他们又碰上了那个令他们心悸的时刻——最喜欢玩心跳的胡子大哥宫长海骑兵旅忽然从侧后闪了出来。
他们这些人平时大概对这类游戏早已司空见惯了:劫人财物,就得唿哨一声,然后从不知哪个角落里杀将出来,不然那还叫胡子?
伪军对这一阵势的反应,和那些被打劫的客商一样,惊骇万状,扔下财物(枪)后,撒腿就跑。
宫胡子带的都是骑兵,仗着马快,在后面拼命追,而且一追就是30里,沿途俘虏了大把的伪军。
哈尔滨保住了。从行将陷落到转危为安,哈市人经历了一场过山车似的经历。
李杜首次担当总指挥,举重若轻,出击神速,此间誉之:飞将军。
虽然首战告捷,但李杜本人的心情却并不轻松。他知道自己有几斤几两,手上这些部队,真正能拉出来溜溜的只有冯占海部和由他兼任旅长的第24旅,其它吉林东北军看上去装备倒还行,却因为长期乏于训练,在实战能力和军事素质上都差强人意。
这种情况下,就得约人帮忙。
首先想到的当然是给少帅发电,请他出兵山海关,南北夹击。
大家都知道这个希望很濒茫,可总要一试。
电报发出去后石沉大海。
北平的张少帅对此保持了可怕的缄默。不仅未有支援,连江桥抗战时的口头鼓励也不见了。大概自马占山撤至海伦后,他对黑龙江局势已经感到意冷心灰:齐齐哈尔打成那样,还不是被日本人给占了,哈尔滨再怎么折腾,估计也难逃厄运。
1. 兄弟啊,人都是有血性的,宁可站着死,绝不躺着亡,虽然结果看似一样,但却有着本质区别。
无奈,李杜只得另想它法。
和日本人斗到现在,若论东北豪杰,非北面的马占山莫属,虽然他已经退到了海伦小城,却仍然是抗战的众望所归。
李杜怕自己一个人没有说服力,拉上丁超一道去面见马占山(后者此时还未公开降敌),希望双方能建立起一个统一的军事机构,共同抗击日伪进攻。
在李杜看来,海伦有马占山的边防军,哈市有自卫军,如联成一体,定能在北满形成一个铁拳头,整个东北抗战形势将为之一变。
毫无疑问,这确实是一个颇有远见的战略建议。
但是一方面,马占山已不是江桥抗战期间的那个马占山,思想已处于急剧动摇之中,另一方面,东北将帅的一个痼疾也在此时暴露无遗,那就是不团结,喜欢各打各的算盘。
江桥抗战,马占山在最危难的时候,他没见李杜、冯占海过来帮忙。反过来,看到哈尔滨这里危机重重,马占山也准备坐视不救。
对李杜的建议,他口头应允,实际上根本就没往心里去。他主动向李杜、丁超提出,说必要时要派部队前去增援,并补助50万发子弹给他们云云,其实也是空头支票一张——看着李杜他们远途赶来,不好意思不说点好听的,敷衍敷衍而已。
这样一来,什么好建议都白搭。
哈尔滨危险了。
(275)
楼主:关河五十州  时间:2020-10-01 11:00:29
更正一下:“1. 兄弟啊,人都是有血性的,宁可站着死,绝不躺着亡,虽然结果看似一样,但却有着本质区别”。前面的“1”是没有的。不知道为什么更新时多了。
楼主:关河五十州  时间:2020-10-01 11:00:29
LZ好象有点 约写约细,只挑痛快地方写。。。。。
-----------------------------------------------------------兼答我的窗外有棵树 兄:
这几段其实很重要,因为它涉及到哈尔滨保卫战的前因后果。另外本帖不是为写史而写史,“有意思”的史料是其所要涉及的一个重要方面。
楼主:关河五十州  时间:2020-10-01 11:00:29
请假条:
1、家里有事,至少得有一周时间没法上网,因此也无法更新,但绝不是太监,请弟兄们多担待。
2、王小波(不是农民起义的那位)说过,所谓文学,就是:先把文章写好看了再说,别的就管他妈的。这位王兄还说过,他喜欢把文章写得有趣。
我无能力达到前辈之要求,但衷心希望大家读这些文字的时候,没有味同嚼蜡的感觉。
3、还是那句话,一直以来,感谢大家能雷打不动地陪我聊天,听我吹牛。一周后,我将再次回到这里,享受每天发帖更新时的快乐时光。其实,对我而言,只是看看兄弟们的回复,哪怕是更正一下自己的bug,都是很有意思的一件事。
see you later!
楼主:关河五十州  时间:2020-10-01 11:00:29
1、我回来了,又可以在天涯呆几天了(不好意思,事情没全办好,所以可能下周二开始吧,还得贴个假条,给大家请个几天假)。
2、看到留言和顶帖,那眼泪哗哗的,没想到这几天不在,弟兄们还能帮我顶着帖子,就凭这个,天涯也算没白来一趟。
3、在写这个帖子时,经常有朋友问我,你写的是不是史,我说是,也不是。说是,是因为确实都是从史料中来的,几乎都有出处。说不是,则是因为我在写这个帖子的过程中,一直关注一个主题,那就是“英雄”,我把更多的笔墨留给了这个主题。某种程度上,我更愿意大家把它看作一个英雄史诗。
4、在我自己的写作构想(当然是不成形的)中,有《与狼共舞》,它的主题是心灵的争斗;有《骇浪孤舟》,它的主题是命运的无常。但就我自己而言,最喜欢的主题(也许从小就是这样)仍然是英雄的诞生和传奇。
楼主:关河五十州  时间:2020-10-01 11:00:29
兼答心正意诚 兄:
你所指的应该是前面有关于国际联盟评价那一章节。此处有朋友已经指出,老关心悦诚服,也已纠错。现再次对仁兄的纠正表示感谢。这一段老关在原文中有所改动,仁兄看妥否:
可是“胜利者”日本早已累得半死不活了,根本就没力气再打下去。这时候只好去求美国人,让它出面做工作,劝俄国来谈判,这才勉强争来了一个南满铁路和旅大港。
当时出头干这个好事的是美国第26任总统西奥多.罗斯福(不是二战的那个)。他也因此成为有史以来第一个获得诺贝尔和平奖的美国人——人家这个叫真材实料,成绩等身,奥巴马要汗颜了。
国联是谁第一个鼓捣的出来的?就是美国。虽然后来因为参议院不同意,它自己反而没有加入,但从日俄战争这件事上,日本算是对国际调停人有了更深一层的认识,对加入国联也是热情有加。
日本人是有这个特点。谁比它厉害,它就服谁。它能服国联,说明国联并不是一块不中用的嫩豆腐。

楼主:关河五十州

字数:1922718

帖子分类:煮酒论史

发表时间:2009-09-06 22:56:00

更新时间:2020-10-01 11:00:29

评论数:105201条评论

帖子来源:天涯  访问原帖

下载地址:TXT下载

 

推荐帖子

热门帖子

随机帖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