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水读 >  天涯 >  煮酒论史 >  正面抗日战场

正面抗日战场

楼主:关河五十州  时间:2020-10-01 11:00:29
还在外面,我把放在博客上的一篇文章先放在这里,毕竟今天是个特殊的日子。
这两天是被请去讲了一下钓鱼岛,这个东西其实我是不想多讲的,因为事实才最有说服力。让我感到不适的是,至今对钓鱼岛论证最客观,最详细的竟然还是日本史学家(虽然里面有持公正立场的)。最后还是去讲了,我不是政府发言人,所以讲得很草根,但这是我想讲的。
这些天在外面讲了很多,我自己其实是不适应的,写书的人本职就是把书写好,讲不是主要功课。当然那些战场是我自己也想去的,如果组织者能够坚持的话,我也会坚持。
除此之外,让我一心一意把书写好吧。说起书,真的是一言难尽,写书本来就不是一个容易的过程,出书更难,得到认同则是难上加难。出版社告诉我说,一直到现在为止,主流媒体都拒绝接受,哪怕是为此发一个消息。
所以这本书其实是属于非主流的。不过我得自己站出来说,非主流的未必不是好东西,古往今来,你见过有多少好书是真正主流的?
过两天就回来,马上回来,一门心思写我喜欢的非主流的书。
楼主:关河五十州  时间:2020-10-01 11:00:29
九一八寄语:你对历史有多少温情和敬意

先讲两件事。
因为“重走正面抗日战场”,我们在沈阳寻找“九一八”的重要见证物——北大营遗址。但是没有人知道它在哪里,最后还是一位老人出来告诉我们,北大营的主体其实早就被拆毁了,变成了居民小区。几年前,作为北大营的最后一块完整遗迹,马厩也被铲车铲平,成了通用汽车的二期项目。
当地政府说,拆就拆了吧,不就是要纪念吗,我们在旁边立一块碑代替好了。
这是一件。
另一件,是在抚顺的平顶山惨案纪念馆,看到了一幅触目惊心的画面:八百多具白森森的骨骸呈现在面前,做着各种挣扎的姿式。
馆长亲自陪同,他用凝重的表情和语调告诉我们,这是九一八后日军针对平民发动的一次大屠杀,牺牲者中,老弱妇孺占有大多数。
两件事联系在一起,让我想起了我们对待历史的态度。
在记忆中,九一八是耻辱的开始,无论是北大营的溃退,还是平顶山的屠杀,都不是那么令人愉快的事,既然不愉快,就往往会被人们选择性遗忘,比如中国的戏曲中,结局基本是一个套路,那就是欢天喜地的大团圆。
一切似乎都那么合情合理。
但是,我仍然会对那位馆长表示敬意,而对拆毁北大营的做法表示愤慨和痛心。
我想起了一面墙壁,一面残存的石墙,它叫哭墙。
很多年前,犹太人建立了他们的王国,很多年后,他们被迫流亡,昔日的王宫只剩下了断壁残坦,也就是哭墙。
此后每年都有成千上万的犹太人来到这里,面对着哭墙,默默祈祷,长跪悲戚。
他们不会咒骂先人的无能,也从不会选择故意遗忘,他们只是在历史面前伏首痛哭,为民族遭遇不幸而痛哭,为背井离乡而痛哭,为无数被异族杀害的同胞而痛哭。
然后,他们把祈求和祝愿写在纸上,塞进墙壁的缝隙。
我知道,这里面有宗教的因素。但是这样一个民族,难道不值得我们尊敬吗。
怕痛,你就永远进步不了。
我在书中曾经多次表达过这样的意思,即在九一八事变中,东北军自己负有很大的责任。但是当我经人引导,又奇迹般地找到一座至今尚存的北大营营房时,我真的有一种想流泪的感觉。
营房还在,昔日的主人却已经不在了。
有谁知道,中国空军“四大天王”中,有三位都是东北人。“空军战神”高志航、“红武士”刘粹刚、“金刚”李桂丹都是九一八前后进入空军服役,并在抗战中成为超级英雄的。其中,高志航等人直接就来自于东北军。
还有无数的东北军官兵,在后来一次比一次更为惨烈的大战中血洒战场,倒在抗日战场的时候,许多人甚至连自己的名字都未能留下。
终其一生,他们再也没有能够重回故土,回到这些让他们魂牵梦萦的营房。
很多时候,民族的悲剧也是个人的悲剧,而这种悲剧情结往往具有穿透人心的力量,难道它们还不足以打动我们吗?
我真心希望,北大营,平顶山,包括南京大屠杀纪念馆这些遗迹都能一直保留下来,毕竟,纪念不是敷衍,不是心不在焉地树块碑就能打发的。
每个民族都会有伤口,请直面伤口,给历史一点温情,给先辈一点起码的敬意吧。

楼主:关河五十州  时间:2020-10-01 11:00:29
老是请假,确实不好,从今天起,尽量一天不落地更新。
我在博客上开始讲一些原本书上没有写到的东西,像邓铁梅,完全茶话会性质,这部书很长,不可能全部讲,有些边角料我就借博客聊聊,其实也蛮有意思,兄弟们有兴趣可去坐坐。
楼主:关河五十州  时间:2020-10-01 11:00:29
在近卫内阁,杉山元由于代表军部,口气和架子一向都是最大的。既然自己派兵作战的意见,没有在军部会议上得以通过,那就到内阁会议上碰碰运气吧。
以部下们的“永除法”、“新缓冲带论”作为引子,杉山元在阐述了一通他对“不扩大方针”的理解之后,开始直奔主题。
交涉自然是要交涉的,“不扩大”也不是不可以,可是我们再真诚,如果中国人不真诚,也没有办法啊。现在支那军队的真实意图不明朗,又一直在朝我们进行“不法射击”,情况不容乐观。
依某之见,第29军兵力比天津驻屯军多,而且抗日态度很顽固,在这种情况下,就应该派出“适当的兵力”去支援。
说到这里,杉山元注意观察了一下与会者的表情,然后昂起脖子,把早就憋在喉咙口里的话一古脑倒了出来。
我建议,从国内抽调 3个师团,派赴“卢沟桥事件”现场。
会场秩序有些乱了。
大家的眼睛都集中到了近卫首相身上。
近卫明为老大,其实哪有多少老大的威风和魄力,他小心翼翼地向杉山元提了一个问题。
向支那增兵是件大事,倘若因此引起两国之间的全面战争,却如何是好。
杉山元打心眼里就从来没瞧得起这个首相。不过通过在军部的争论,他吸取了一个教训,那就是不要在众人面前说中国人会接招,那样说,比较麻烦,保不准又得像石原那样引出什么“泥潭”之类的“谬论”了。
杉山元清了清嗓子。
怎么可能发生全面战争呢,他们根本就不敢跟我们打。
支那那个国家,从来都是一盘散沙,南京的所谓“中央政府”不过管管长江流域的几个省而已,华北、西北、西南的那些个省,谁服他?谁肯服他?
这些地方军头,我们还不了解吗,成天都想着要保住自己的地盘,什么抗日啊,都是嘴上空喊喊的,一旦“大日本皇军”出现在他们面前,不吓得屁滚尿流才怪呢。
说到这里的时候,杉山元很希望自己的“冷幽默”能引起反响,甚至阁员们会像他们这些强硬派一样,来个轰堂大笑,在笑声中再次嘲弄一下中国的“散”、“软”以及“可欺”。
可是他没想到的是,内阁跟军部不一样,里面很多是文官,而文官的志趣和思维跟武将又多有不同。
不仅没有人笑,还有人继续质疑。
内务大臣马场瑛一是内阁元老,早在广田内阁时就做过藏相,很会算帐。
他问自我感觉正极度良好的杉山元:你既然把这些地方军头说得这么不济事,那我倒要问一句,这宋哲元也是北方一军头,他为什么不肯好好与我们合作,而偏要不自量力地向“皇军”进行“挑衅”呢?
杉山元愣住了,没想到马场平时不声不响,提出来的问题却如此刁钻。
(825)
楼主:关河五十州  时间:2020-10-01 11:00:29
新浪开讲盖世英雄邓铁梅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9803dc70100lbn4.html
楼主:关河五十州  时间:2020-10-01 11:00:29
作者:hema__haha 回复日期:2010-09-19 20:50:58

博客?地址给一下。
老关大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http://blog.sina.com.cn/guanho2010
楼主:关河五十州  时间:2020-10-01 11:00:29
马场大臣的提问,实际就是在点他。
你前面说军头怕我们,不敢跟我们打,可“卢沟桥事件”却表明,他们连“挑衅”都敢,怎么会不敢打仗呢。
这就叫做:以子之矛,攻子之盾。
杉山元很痛恨这老头,可是一时又想不到拿什么好的说法来搪塞,只好硬着头皮自欺欺人。
其实……
其实宋哲元原本是想同我们合作的,问题是我们嫌他不够资格,不想要他。
这个回答真是无厘头得可以,属于公众场合会被人扔烂桔子香蕉皮一类的答案。
马场当然极不满意。
杉山元也意识到自己的话里面逻辑混乱,不值一驳,老脸腾地就红了。
然而内务大臣还没打算放过他。
我只想问一句,要是支那真的敢和我们打,你有多少胜算。
轮到这个话题,杉山元重新变得神气十足,又拾起了武藤章的牙慧。
3个月,他们要是敢于反抗,最多3个月,我们就能予以全部解决!
让杉山元感到悲哀的是,会场一片沉默,没多少人认为他说的是事实。
会议无果而终。
自从参谋本部向天津驻屯军发出“不扩大”的电令后,顶替田代当家的参谋长桥本群就忙开了。他安排松井去找秦德纯具体谈判,看能否达到“不战而屈人之兵”的目的。
按照宋哲元“退一步”的要求,秦德纯与松井商定,两军各回原防,但宛平守军撤出,城内防务由保安队担任,人数限于300人,另外必须向日军“道歉”。这就是所谓的“秦松协定”。
为了让29军高层相信,日军这次是真的准备罢手了,松井在签完协定后,还特地当着面向秦德纯表示自己的“诚意”。
我们这次的条件真的是相当之宽大啊,虽然写着要你们道歉,究其实不过是面子问题,你们怎么道歉,由谁出来道歉,都可以由宋哲元自己决定。
请放心,等卢沟桥由保安队接管之后,我们的“皇军”绝不会再动卢沟桥一个手指头,一定会主动撤退的。
松井的“诚意”,果然打动了宋哲元。他似乎已经看到,形势转向缓和,日军既攻不过来,老蒋也无法再动渗透的脑筋了。
宋哲元在自己的一篇“和平感言”中说,这次的“卢沟桥事件”实在是“东亚之不幸”,不过老天照应,一场局部冲突,这么快就“和平解决”了,真是“不幸中之大幸”啊。
发完“感言”,他又给老蒋发去电报,告诉对方:今天早上,所有日军都撤到丰台去了。“七七”事变,可告一段落矣。
潜台词是,你也别派人过来了,用不着。
然而,这个电报的内容并不真实。事实证明,日军没有履行协定的诚意,所谓“完全撤军”也不过是宋哲元个人的一厢情愿罢了。
(826)
楼主:关河五十州  时间:2020-10-01 11:00:29
在这一过程中,他们至少有四次违约。
第一次是撤军。
日军说是要撤,炮弹却不想再拖回去,而是朝着宛平城就放,总计连放了70发。
王冷斋打电话去问,说是“掩护撤退”,就这么着,足足“掩护”了一个半小时,炮声才停。
第二次是接防。
按照协议,宛平守军必须等保安队来接防才能从城中撤走。可是从北平赶来的保安队却在半路上遇到了“劫道的”,日军看见就打,没法过来了。
王冷斋进行交涉,好歹放了50个人进来,说是可以“先行接防”。
50个保安队员,就算再加上宛平城里的警察,看城门都嫌不够,王冷斋理所当然只能拒绝接防。
再交涉。天津驻屯军那里总算松了口,说可以放全部保安队员进来。
等人进城,王冷斋一查点数目,连200人都不满。原来日军放人不放枪,规定重武器不能带进宛平城。因此最后只好每3个人扛一挺机关枪返回北平,如此一来,人自然就少了。
虽然离协议中的300人尚有距离,但已经能在城里布防了,王冷斋也就不再坚持。在保安队接防后,金振中便带队移出了城。
接防之后,河边旅团长特地派出一个顾问、一个秘书以及一个翻译官,三个人,带着香槟酒来到宛平城,当着面要来慰劳王冷斋。
王先生,辛苦辛苦。
来,我们干杯,以庆贺“此不幸事件”能够短期解决,并祝愿以后永不发生。
王冷斋举起杯,一饮而尽。
看起来确实要风平浪静了。为了监视撤兵,中日双方当时都派了监督代表,中方的那位代表白天看着日军撤走的,现在就早早地回北平去了,大概他也认为,是时候回家洗洗睡个安心觉了。
可是王冷斋并没有“酒酣壶醉抱诗眠”,等三个日本人一走,他就派人出去侦察,看日军是不是真的按协议所说撤走了。
“探马”汇集的情报让他大吃一惊。
城外不仅有还未撤走的日军,甚至去而复返的都不在少数,加起来达到了300人。
我撤你不撤,这不还是想攻城池么?
王冷斋赶紧通知已撤军的金振中准备返回,一出门,正好又看见一个日本人。
这家伙也是监督代表,叫中岛,他想溜。
哪里走。王冷斋一把揪住。
今晚上我请客吃夜宵,你就不要回去了。
中岛一个劲地摇头:不不不,我还是回去吧。
王冷斋扳起了脸。
你到底是不是监督代表?
中岛不明究竟,只得点头:是啊,怎么了。
是就好。我告诉你,现在你们城外的部队并没有全部撤走,你是监督他们撤退的,他们不走,你的责任就没尽到,当然不能走。
王冷斋的脑子多清楚。原来的樱井已经被放回去了。多个人质多条路,身边有这么一个家伙,交涉起来会更方便一些,岂能让他这么溜掉。
不出所料,凌晨2点,城外日军果然开枪,并攻城了。
这是日军第三次背约,给我们玩偷袭。
王冷斋早有防备,一把将中岛拖起来,让他跟日军指挥部联系。
中岛电话一打过去,那边一听,坏了,原来中方已有准备,赶紧辨称:刚才打枪是哨兵误会了,我们并没有攻城企图。
枪声停了。
(827)
楼主:关河五十州  时间:2020-10-01 11:00:29
大家中秋快乐!
楼主:关河五十州  时间:2020-10-01 11:00:29
事情绝不像宋哲元描述的那样易于解决,必须做好应付万一的准备。
他给宋哲元发去专电,要后者拿出点“决死决战之决心与积极准备之精神”出来,不要再麻痹大意了。
如果先前给秦德纯的电报算是第一道金牌的话,现在直接发到宋哲元手里的电报就是第二道牌牌了。
不是说不让你和日本人谈判,也不是说不能有一点退让,但是要提防此辈使用“奸狡之惯技”,尤其要以“不丧失丝毫主权”为原则,否则,是要被人家牵着鼻子走的。
这时孙连仲第26路军的两个师已抵保定,老蒋要求宋哲元即刻移驻保定,就近指挥孙连仲等各部队。
有道是,“保定府美景盖世无双”,那里有的是驴肉火烧,一边吃着驴肉,一边指挥打鬼子,岂不是很带劲儿。
可是宋哲元没动,不是驴肉火烧不好吃,而是说他对老蒋派孙连仲来做帮手有点意见:这兄弟还不如我们29军能打呢,上来了又能顶什么用。
孙连仲的部队虽说是地方化的中央军,但论其战斗力,在国民党部队中却也居于中上水平,他都不行,你说谁行?
要是胡宗南还差不离。
在当时老蒋的嫡系部队中,胡宗南的确可算是精锐了。这宋哲元的眼光也真够毒的。
那再把胡宗南派过来给你?
不料宋哲元又是连连摆手。
算了,说说而已,何必一下子把动静搞得这么大呢。29军若论步骑军还能跟日军对付,就是没空军,要是能派几架飞机过来就好了。
这话说了等于白说。其时的河北乃至平津境内,压根就没有中方可掌握的军用飞机场,即算空军来了,又如何飞法?
其实这都不是理由。宋哲元不过是在借故推托,他还是认为,自家的事自家解决,重要的是不能“引狼入室”,让你进来把我的地盘夺去。
按照他的想法,援军应该从东面的津浦路上来,怎么从西面的平汉路过来呢,是不是要像中原大战时那样,抄我的后路啊。
不过孙连仲来都来了,又都是老西北军里出来的,也不可能让人家马上打道回府,宋哲元就让秦德纯出面给了个说法。
鉴于现在“形势已趋和缓”,为免兴师动众,反而扩大事端,因此北上各部队,还是“在原防集结待命”为好。
如果我以后有什么需要,再来相烦各位吧,谢谢。
宋哲元想的很好,几句话一说,你们大家应该都听出味儿来了,最好能知情识趣地给我自动离开。
可自古道:请神容易送神难。援军的“神头”何应钦开腔了。
获悉宋哲元不在保定或北平备战,却跑到天津去了,这位军政部长着实大吃一惊。
宋哲元认为周围和平鸽飞扬,华北将重现往昔宁静,何应钦见到的却是卢沟桥情况“日趋严重”,天津城“遍布日军”,危机四伏,华北成了一个即将爆炸的火药桶。
当年宋哲元为了在华北称雄,不惜软硬兼施,把何应钦赶走,如今当对方也处于危险境地时,这位堪称君子的军政部长并没有计较过往,而是以大局为重,捐弃前嫌,赶快插上鸡毛信,发了一份“特急电”过来。
我得到情报,老兄你的处境已是“万分危险”,赶快秘密离开天津,到保定去主持军事吧。
宋哲元收到信后,把鸡毛一拔,然后复电一封。
我可不是来玩的。你也知道,29军主力均在平津附近,此地为军事要冲所在,我到天津就是做军事部署的。
部长大人你别急,等这边准备得有了头绪,我马上就去保定。
发完电报,宋哲元却仍旧打算继续做他的“和平天使”,既未做什么“军事部署”,也没有离开天津一步。
第二天,又有人追过来了。
老蒋亲发电文,而且也是“特急电”。
(829)
楼主:关河五十州  时间:2020-10-01 11:00:29
宋哲元滞留在天津迟迟不走,想干什么,老蒋和何应钦心里都很清楚,但限于各自的身份和地位不同,何应钦不可能直接点破,而老蒋就没有这样的顾虑了。
宋哲元以为,靠一个“秦松协定”,就能“完美”地解决“卢沟桥事件”,老蒋却不是这么想的。
依据国研所等机构送来的情报,以及老蒋自己这么多年来与日本政府打交道的经验,他判断事情决不会如此简单,而“卢案”(指“七七事变”)也必不可能得到这样轻松的解决。
宋哲元说,协定上白纸黑字,日军要撤离卢沟桥。但老蒋说你不能光看日本人给你的“承诺”,他们的目的是什么,不是没事做,要跑到卢沟桥来跟你搞联欢活动,而是志在造成“第二冀东”。
什么叫“第二冀东”?
殷汝耕的“冀东防共自治政府”称为“第一冀东”,现在他们要把平津复制成冀东政府的老二。
我还告诉你,接下来,他们肯定会宣布,冀察是“不驻兵区域”,而且这里的政府机构和人事任免都要得到其同意。
老蒋之所以那么惹日本军人恨,在于他常常能把日本人的心思猜透,就像对方肚子里的蛔虫一样。
老蒋问宋哲元:你会做这个“第二冀东”的傀儡老大吗?
不需要对方回答,老蒋这里自有答案:当然不会,即使你想做,我也绝不答应。
所以,无论你宋哲元做出什么让步,只要日本人“第二冀东”的目的无法达到,他们就会得寸进尺,永远没有停下来的时候(“决无已时”)。
对宋哲元说的这番话,实际上是老蒋此前与日反复争斗的经验之谈。
他向宋哲元表明了自己的决心:我决定全力抗战,“宁为玉碎,不为瓦全”,以此来保持“国家与个人之人格”,而你宋哲元,也赶快趁这段时间把“预定之国防线工事”给筑好,一分钟都不要耽搁,星夜赶筑,限期完成。
老蒋虽然没有明着要求宋哲元跟自己一起赌咒发誓,但却举起金箍棒,给宋哲元划了一个圈子。
那就是不管和战与否,你都必须与中央保持“共同一致”,决不能“单独进行”。
短短几天之内,老蒋已连发三电,犹如三道金牌,而且一道比一道急,使得宋哲元不能不为之动容。
为了从侧面更有效地说服宋哲元,老蒋还从庐山专门给秦德纯打来一个电话。
他提出了处理“七七事变”的两个核心原则,就是两个“不能”。
一,不能让出华北尺寸之地,二,不能接受日方的任何条件。
假如日本人就是不让步呢?
没有二话,“牺牲到底”。
蒋何都言之凿凿,加上秦德纯在旁边进言,宋哲元对日本人能否真正遵守“秦松协定”,进而和平解决争端也起了疑心。
他不是一个没有军事常识的人,此时如果集中力量,及早向丰台日军出击,在以众敌寡的情况下,一举全歼对方都是有可能的,但他下棋不能只看一步,而是至少得看两步。
下一步,吃了亏的日本人会善罢甘休吗?
这是宋哲元要重点考虑的一个因素。
到这一步,如果想不依靠“外人”帮忙,由29军独当其冲的话,他手中可称得上法宝的,就只剩下了一个“品”字阵攻防体系。至于老蒋提到的那个国防工事,根本连个影子都没有,临时抱佛脚似乎也不现实。
对于其时的宋哲元来说,和也好,战也罢,都不是那么简单的事,他必须从一个人那里得到明确的态度。
(830)
楼主:关河五十州  时间:2020-10-01 11:00:29
这个人就是在“品”字阵中占着举足轻重地位的张自忠。
可是张自忠自从“秦松协定”签定后,就前往北平观察形势,尚未回转。
怎么办呢,看来卢沟桥的那点事真的不易解决。
他把29军副参谋长张克侠召来,询问对方有何意见。
张克侠说,要不我们把兵力集中起来,改守势为攻势,把丰台日军歼灭或赶走,以求完全彻底地解卢沟桥和宛平之围。
宋哲元点点头,好,你先做一个计划。
计划刚刚做好,张自忠却从北平回到了天津。一到天津,他就公开发表谈话,表示“卢沟桥事件”已经和平解决,不用再打仗了。
张自忠仍倾向于“和”,宋哲元就无法再说“战”了,自然张克侠的用兵计划也只能暂时搁置。
正在举棋不定之时,宋哲元听到了一个新的消息。
新任天津驻屯军司令官香月到达天津,正式取代那个奄奄一息的田代。
我们可以大致得出一个结论,日军的每一次走马换将背后,一般都包含着一个重大行动的开始。
这次也不例外。
行动发起者:陆相杉山元。
一个军部会议,一个内阁会议,杉山元的派兵方案起先都没能通得过,他也只好面对现实,选择暂时接受“不扩大”,这一方面是迫于形势,另一方面也是因为他从“河北事件”以来,就形成了一个固定印象和投机心理,即中国人畏日如虎,只要稍稍吓一下对方,就可以捞到意想不到的种种好处。
杉山元虽号称“傻瓜元”,却不是真傻,他是傻进不傻出的。如果靠很少的兵力,就能获取很多的好处,何乐而不为呢?
要知道,当初“河北事件”爆发时,任参谋次长的他,不就是靠这种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绝活,让酒井这个“更傻的傻瓜”冲在前面,帮自己尽取全功的吗。
可是随后从中国传来的消息却让他陷入了气急败坏之中。原来卢沟桥的29军竟然敢于反抗,并且发动夜袭,夺回了铁桥。
反了,反了,中国人要造反了,宋哲元要造反了。
29军为什么会如此“胆大妄为”,毫无疑问,是受到了早些时候傅作义百灵庙大捷的影响,觉得日伪军并非不可战胜,所以就把枪杆子举了起来。
想想看,如果放纵这种思想的继续蔓延,以后他们如何还会再把“大日本皇军”放在眼里。
一定要好好地教训一下宋哲元,非把他赶走不行。
7月11日,近卫召集五相会议(首相、外相、海相、陆相和藏相)。杉山元在会上再次提出了自己的出兵方案。
要是还不出兵,平津的那些兄弟们就要完完了。
论点还是原来的论点,但是论据变了,杉山元不知从哪里弄了一堆真真假假的情况出来,摆在案头。
看,孙连仲到了保定,万福麟已至北平以南,卫立煌、关麟征、刘峙、汤恩伯的中央军部队都在“蠢蠢欲动”,这么多的部队一拥而上,非得把我们本来就不多的天津驻屯军包围起来并消灭不可。
杉山元带来的“情报”顿时令与会人员陷入了紧张与不安之中。
看到与会人员已经意有所动,杉山元马上提高了“要价”。
现在看来,3个师团已经不够用了,谁叫我们没有把握好时机呢,如今至少得用5个师团!
给杉山元这么一说,几个大臣面面相觑,早知如此,何必当初,3个师团就能搞定的事,如今5个师团都不够了,看看这事给弄的。
杉山元已经准确地抓住了内阁这几个人患得患失的心理脉搏。
虚晃一枪之后,他又缓和口气,故弄玄虚地发表“权威专家言论”。
不过依我的判断,只要我们派兵的动作够快,用3个师团再配18个飞行中队,还是来得及的。
听说还有机会“以小搏大”,众人的眼睛立刻都发亮了,包括首相近卫在内的一班人都对杉山元奉若神明,就差拿香把他给供起来了。
五相之中,惟海相米内光政仍持有异议。
(831)
楼主:关河五十州  时间:2020-10-01 11:00:29
他提醒近卫,如果真的派兵,就不是局部战争,而极有可能演变为两国的全面战争,因此万万使不得。
日本海陆军历来都是你看我不顺眼,我看你不对劲。米内不一定真的认同陆军稳健派的主张,他就是不愿意跟陆军坐在一条板凳而已,在他的认识中,管你们是强硬还是稳健,反正一个德性,都是吃大蒜的,我们海军喝的是咖啡,怎么能跟着你们瞎起哄呢。
再说了,华北一向是陆军的势力范围,像“九一八”那样,就算立功,海军也分不得半点,凭什么要为他人做嫁衣裳。
为了给首相施加点压力,米内摊开双手,告诉近卫,如果真要开战的话,海军可没做好全面战争的准备。
言下之意,你们硬要打,我不参加,看你们怎么办。
“吃大蒜”的杉山元连正眼都没瞧他一眼。
就知道海军会不同意。这些人除了会装孙子,屁事都干不了。别的不说,就说当年的“一二八”吧,点了火就跑,软蛋一个,后来还不是我们陆军去给他们擦屁股的,亏他们还有脸在这里作清高状。
给米内这么一逼,近卫却有些为难了。他本来就是一个优柔寡断的人,这下更不知道如何是好了。
见此情景,杉山元嘿嘿一笑。
诸位,少要担心,休要害怕,这回打仗,根本就不需要海军参与,甚至都不需要动用国内兵马。
那派谁去呢?
关东军和朝鲜军。
我告诉你们,这还不是我“硬性摊派”,是他们“主动请缨”的。
杉山元的这番话,让近卫转忧为喜,内阁会议也自此完全走上了被杉山元牵着走的基调。
向华北派兵这一决策在会上得以顺利通过,中间还修改了两个词,原来叫“事件”,现在叫“事变”,表示事态严重。原来叫“出兵”,现在叫“派出”,却是欲盖弥彰。
日本政府要“举国一致”,全副武装地来“处理华北事件”了。
下午4点,首相、陆相、陆军参谋总长、海军军令部长先后进入皇宫,奏请裕仁天皇出兵中国。
这个裕仁,平时一副不理国政的无为模样,其实骨子里跟那些躁动的日本军人相比并无不同,一样的鼠目寸光,一样的缺乏远略,一样的喜欢见到小利就上,能够称得上区别的,只是他平时装得更加道貌岸然,做事更缺乏担当而已。
对四位将相的上奏,他无一不核准,因为他也认为,这确实是一个到中国割肉的大好机会。
在接见的过程中,裕仁还特地问陆相杉山元:若出兵的话,卿以为多长时间可以结束战事。
杉山元本来想说3个月,话刚到嘴边,一想,天皇问这句话的意思,分明是希望速战速决,3个月是不是太长了。
那就1个月吧。
启奏陛下,1个月即可。
裕仁“龙颜大悦”,准卿所奏,钦此。
在得到天皇允许派兵的“圣旨”后,参谋总长载仁亲王即刻发令,命关东军和朝鲜军按照原先承诺的兵力,将人马开赴华北,受天津驻屯军司令官一体指挥。
由于考虑到天津驻屯军司令官田代皖一郎实在病得不行,立马翘辫子都有可能,肯定无法再担负如此重要的使命,载仁又从天皇那里请得“圣命”,宣布由教育总监香月清司中将(陆大第24期)接替田代的职务,马上前去天津履职。
此时,天津驻屯军司令部情报参谋专田盛寿(陆大第38期)正在东京。这位老兄是被桥本群派来接受领导指示的。
载仁同时召见了他和香月,并当着香月的面,告诉专田:当地交涉已没有必要,解决“中国问题悬案”,没有比现在更好的机会了。
他的意思很清楚,天皇都“钦准”派兵了,说明这个赌注大得惊人,那就不是赚点小零小碎的问题了,如果可能,最好把中国洗剥干净,一个子儿都不要给对方留下。
可以到一个什么样地步呢?
载仁说,就算你们天津驻屯军已与中方达成了协议,也可以予以撕毁!
这里面当然包括“秦松协定”。
(832)
楼主:关河五十州  时间:2020-10-01 11:00:29
专田奉命向天津驻屯军参谋长桥本群做了转述:“卢沟桥事变”是一个转折,我们要从根本上解决“华北问题”。
怎样“根本解决”呢?
就是要把“何梅协定”发挥到极至,让河北的中国军队,管他是中央军还是地方军,一律滚蛋没商量。
如此一来,当然也不用拿所谓的“和平谈判”出来装样子了。
可是桥本群想到一个问题。那就是,虽然天皇已经下令派兵,但关东军和朝鲜军就是再快,赶到华北还是需要时间的。
在这段时间里,光靠天津驻屯军自身的实力,真要大动干戈,滚蛋的极可能是自己。
桥本很想立马就把“秦松协定”撒掉,可又怕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为此还挺为难的。
此时松井就在旁边“献计”:谈还是要谈的,最起码可以拖延时间,协议什么时候不能撒啊,等到援军来了,我们再撒,宋哲元能奈我何?
好聪明的人啊。
桥本群听得心花怒放,恨不得把这个特务机关长抱起来亲上一口。
于是,在香月到任之前,桥本就采取了模棱两口的做法:既不撒毁协定,又不立即执行这一协定。
7月12日,香月到达天津。
香月此行,对华北和29军来说,究竟是福还是祸,宋哲元并不清楚,他必须摸一下底。
这个摸底的任务,宋哲元决定交给张自忠。
上阵父子兵,打虎亲兄弟。此时此刻,宋哲元能依赖的,也只能是自己29军的兄弟了。
初次会面,香月态度平和,即使对华北局势也未发表什么个人意见,完全是一副不置可否的表情。
倒是那个“著名的强硬派”、天津驻屯军参谋和知鹰二插了句嘴:据我所知,北平历史上从来没有驻过中国军队。
和知又不是历史学家,这厮不过是闭着眼睛在胡说八道而已,关键还是看香月本人怎么说。
香月什么也没说,
中国人最讲含蓄,也常常爱用这种习惯来揣度别人。
什么也没说,其实就是什么都说了,这也是一种态度。
听张自忠回来一讲,宋哲元一颗心落了地。
在他看来,香月没说话,就是不支持和知(当然,你反过去理解也可以)。此前虽然有了一个“秦松协定”,可日军的态度一直处于暧昧之中,让人极不放心。现在来了一个“和颜悦色”的香月,人家是正职,在华北说了是算数的。要是他支持“和平解决”,事情就好办了。
宋哲元想到要释放一下“善意”。
第一个“善意”是开禁:解除北平戒严,宣布北宁铁路正常化。
第二个“善意”是放人:释放开战以来抓到的日军俘虏,把这些人全部送回丰台日军军营。
释完“善意”,宋哲元开始期盼着对方也能够同样报之以“诚”。然而,跟日本人相比,这位29军首脑实在有够天真,他不知道,他即将得到的,绝不会是“诚”,而是一轮又一轮的算计。
更让他始料不及的是,张自忠所做的“摸底工作”完全失败。宋张二人并没有能够摸到香月的“底”,自己的“底”反让香月给摸着了。
此时在故作矜持的香月背后,早已是杀气腾腾。
与一惯“强硬”的杉山元不同,香月一开始倒还是主张“不扩大”和“现地解决”的,即使在受命出京后,他也还没有最终拿定主意。
手里两张牌,一张叫“软”,一张叫“硬”,究竟甩哪一张合适呢,尚在考虑之中。
他本来应该在11日当天就到天津的,可是坐的飞机上天后,碰巧天气忽然变坏了,并导致发动机出现故障,于是只好临时在朝鲜的汉城耽搁了一个晚上。
这个晚上并不寂寞,朝鲜军司令官小矶国昭来了,来了就一直不走。
(833)
楼主:关河五十州  时间:2020-10-01 11:00:29
香月不是在犹豫吗,小矶帮他下了决心。
事到如今,还软什么软,应该硬到底。
“华北工作”都推了那么久,容易吗我们,现在出了“卢沟桥事变”,天皇又恩准“派出”部队,正是一揽子全部解决的时候。
一众说客中,除了朝鲜军,还有关东军。
关东军专门派战斗机到汉城来接香月了,一路上,都有飞机护航,把面子和排场搞得要多大就有多大。
香月前脚刚到天津,今村均、田中隆吉后脚就跟来了。
这帮人自然也是吹风来的,说的话翻来覆去都是一个意思。
香月君,新官上任三把火,您一定要“排除万难”,一“硬”到底啊。
“众望所归”之下,原本其实也野心勃勃想“闯一番事业”的香月果然就迸不住了。
对于“暴虐的中国人”,除了严惩,别无它法;对于“伤害帝国威信的中国军队”,除了发起“惩罚性讨伐”,还能如何?
香月告诉自己:没人让你来当和事佬,你的角色就是来组织打架的。
到得天津,这小子满脑子都是打仗的事,根本没有一点息事宁人的打算。
为此,香月还拟定了一个“三步走”的军事计划:先克平津,再占保定,次攻石家庄,则大事可成矣。
第一步是灭29军,第二、第三步则是要和中央军决战。这其实就是一个要在华北与中国全面开战的布局。
不过香月也面临着和他的参谋长桥本群一样的难题。
他需要时间,关东军和朝鲜军到达华北的时间。
只有等到这一强有力的后援,方能稳操胜券,所以还得用缓兵之计。
在如何使奸耍诈方面,日本人是很有些天赋的。较之以前的松室孝良,香月的功夫也堪称“出色”。
张自忠初次上门拜访时,香月使的那招叫做“假痴不癫”。他在真人面前装痞,让宋张都摸不清他的准确态度,甚至一脚踩不实,陷到自己设定的误区之中。
宋张都以为香月也是“主和派”,上了当后却还只能是“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
香月:“主和”都是你们瞎猜的,我可没说过我想“和”。
这还不算,接下来他还将展示一个日本人的“传统绝活”。
以华制华。
从与张自忠的接触中,这位天津驻屯军司令官已发现了对方在29军体系中的地位以及宋张之间的微妙关系。
乍一看去,似乎宋哲元和张自忠都是“主和派”,但宋其实是在附和张,以便能与张联成一气,一致对外。
打个比方,宋哲元要把29军“团体”做成一根韧性极大的弹簧,一旦事急,虽乏它器,亦可凭此起到保命的“杀手锏”作用,,因为它打在人身上仍是疼的,而要维系这根弹簧,其关键所在就是团结张自忠。
在这一设想中,宋哲元以“不战不和”的姿态居中,“主战”的冯治安居于一端,“主和”的张自忠居于另一端,宋在中间玩平衡,若战,就遣冯治安,若和,就用张自忠,如此来维持可进可退,可攻可守的局面。
香月要做的,就是一面不惜代价打压宋哲元和冯治安,另一面拼命把张自忠往自己这边拉,即“压宋拉张”,逐渐加大力量,最后可促使这根弹簧瞬间崩断。
当然,现实世界很难做到这一点,谁有这么大的力,可以立马把一根弹簧给搞坍呢?问题是,此弹簧本非真弹簧,里面原本就存在着散架的可能。
松室当年通过离间萧宋,差点使“华北自治高潮”修成正果,香月继之而起,他要以离间宋张的办法,使29军陷于内斗,从而对外失去还手之力,在反间计的使用上真可谓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在一片“和平气氛”中,香月突施冷箭。
(834)
楼主:关河五十州  时间:2020-10-01 11:00:29
7月14日,天津驻屯军参谋专田找到宋哲元,提出了七项要求,除了“取缔排日运动”这些老生常谈之外,还包含了另外一个实质性要求。
那就是,北平城内的29军必须撤出城外,城里面看家的换成保安队。
这基本相当于“秦松协定”中提出的“宛平模式”,只不过宛平变成了北平。
正等着香月“报之以诚”的宋哲元吃惊不小,仿佛一下子从自己编织的梦境中被震醒过来。
北平是“品字阵”的中心部位,绝非宛平可比,如果冯治安的正规军队都撤出城外,靠区区保安队如何能守得住城池,这样做,不等于把一座北平城给直接交代了吗。
可想而知,这样离谱的要求,宋哲元绝不可能答应。
不答应,那就再谈判。
事实上,关于争端的解决,双方已有“秦松协定”,照那个做就行,为什么还要重新谈判呢?
然而谈判的人还是去了:张自忠和齐燮元。
谈下来的结果,却比“秦松协定”和“七项要求”的总和加起来还要苛刻。
你不是不愿意让保安队负责北平城防吗,那好,就让张自忠与冯治安调换,由前者的部队转而接管北平城防好了。
日本人提出这一条款真是煞费苦心。此可谓一箭双雕,既抬高了主和的张自忠,又挤走了主战的冯治安,如此一来,北平由“亲”自己的中国部队驻守,拿下这座城池岂非易如探囊取物一般。
接下来,又列举了立即撤兵、取缔抗日分子、处罚卢沟桥营长(指金振中)等各项。
当然,日方还留了一个让张自忠格外有“面子”的环节。
本来要宋哲元出面道歉的,但经过张自忠“竭力争取”,改由秦德纯代表道歉。
谈判结果往面前一放,宋哲元立刻陷入了困境。
他这才领悟到何应钦提醒的那句话,什么叫天津城“遍布日军”,这地方实在不应该来啊。
此时的天津,早已是群奸毕集。
作为天津市长的张自忠,身边七个把兄弟,如齐燮元、张壁、张允荣、潘毓桂之流,几乎无不“亲日”。张自忠本人虽是一个出色的武将,但因“战而优”冒冒失失进入仕途后,则明显缺乏政治智慧,给这些小人一包围,脑子早就变得晕晕乎乎,不知东南西北了。
在他眼里,宋哲元其才其德,哪堪重任,还跟日本人打交道呢,一边去吧,这些事情,只有我张某人才能办得到,办得好。
用不着张自忠亲自出马,那七个把兄弟就争先恐后跑到宋哲元面前向他施加压力,无非是说如果不应允,日军就会如何如何,你姓宋的就可能如何如何。
宋哲元对“张兄弟”完全失望了。
原以为可恃之为依靠的天津城,竟然变成了危险之城,连自家的人身安全都堪虞了,真是“不识天津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城中”啊。
想跑,跑不掉。答应,不愿意。怎么办呢?
无可奈何之下,宋哲元又想到了老办法。
拖。
这样吧,对于日本人的这几个要求,我从原则上不反对,但是全部做到,需要做一些准备,所以能不能“延缓执行”呢。
然而此时,能不能拖,已不取决于他的意愿,而取决于日军大部队推进的速度。
第二天,7月15日。
日本国内的18 个飞行中队,组成临时航空集团,飞过山海关,向天津附近集结。加上此前关东军出动的6个飞行中队,总计出动24个中队,战机222架。
第三天,7月16日。
关东军独立混成第1旅团(酒井旅团)通过古北口,抵达北平对面的密云。酒井旅团是一个机械化旅团,含轻战车2个中队,轻装甲车1个中队,气焰张狂得很。
香月掐指一算,要照这样的推进速度,3天之后,也就是到7月19日,关东军和朝鲜军即可全部到位,而在华北全面作战的机会也就到了。
宋哲元你不是想拖吗,我让你拖不过去。
(835)
楼主:关河五十州  时间:2020-10-01 11:00:29
香月要宋哲元限时表态,他把最后期限定下来,就是7月19日,到时如果宋哲元不肯签字,就停止“现地交涉”,对29军发动“讨伐”。
作为对宋哲元企图“拖延”的“惩罚”,香月又提起笔,加上几条更狠的。
首曰罚人,拿主战方的首要人物开刀。
宋哲元和稀泥,玩滑头,所以要正式道歉,再别拿什么秦德纯之类来蒙事了。
冯治安主战,罪莫大焉,处死都便宜他了,故且先免他的师长一职。
次曰谋势,解决攻占卢沟桥的侧背之患。
当时何基沣旅有一个团驻扎在北京西郊的八宝山附近,此地与宛平和丰台成三地三角,既可援助宛平,又可进袭丰台,还能在日军一旦占领卢沟铁桥时,与宛平守军成夹击之势。
香月让宋哲元把这个团撤走。
这个日本人到现在还没忘了“秦松协定”,不过他记得的都是对他有利的,防共亲日这些,至于“撤军”云云早就被他抛于脑后了。
他把“秦松协定”中要求中方的条件全都一古脑拎出来,然后让宋哲元签字。真是欺人太甚!
香月的方案出来后,连夜报送东京待批。
这一天,有很多人同样睡不着觉。
在此之前,老蒋与幕僚们反复商讨,终于确定了一个两手出击的战略。
连日来,他在庐山不断挥舞令旗,除发布军事征用令外,又以陆海空三军总司令的名义号令全军,准备在万不得已时,不惜对日一战,放手搏它一下。不过这只是一个方面,另一方面,他也是“应战不求战”,能局部解决而不扩大,那是再好不过了。
手下两个部门,外交部和国研所,一明一暗,都在通过不同的途径,寻求能够和平解决争端。
在事变刚刚爆发时,外交部就向日本大使馆提出了严重口头抗议,可是你抗你的,日本人睬都不睬。
眼见局势越来越严重,新任外长王宠惠不得不亲自出马,敦请英美等国出面调停。人家倒是愿意做这个和事佬,毕竟华北如果打起来,他们的利益多多少少也得受损。
谁知日本政府见状,啪地把门一关。
谁都别想来做这个和事佬,中日之间的事,任谁都别想来瞎搀和!
英美不行,还有苏联。
王宠惠飞赴上海,找到苏联大使鲍格莫洛夫,希望能与苏联缔结条约。
是那个互不侵犯条约吗?
非也,是互助条约。
前面我们说过,一个互助,一个互不侵犯,看看只差三个字,那来去大了。
鲍格莫洛夫一口拒绝。
“互不侵犯”可以,“互助”不行,这个条约一签,苏联是必然要参战的,你们这样做,就意味着要把我们苏联推到前线去。无论如何不可以。
在老蒋看来,“互不侵犯”远水解不得近渴,只得作罢。
到这个时候,似乎任何外交手段都无济于事了。
国研所带回一个新的消息,又给众人点燃了一点希望的苗头。
(836)
楼主:关河五十州  时间:2020-10-01 11:00:29
上午9点,中午2点,晚上7点,三点成一线,读史,写史,论史,这才是最熟悉也最真实的生活。
楼主:关河五十州  时间:2020-10-01 11:00:29
作者:plapla87 回复日期:2010-09-29 08:18:13

倒是那个“著名的强硬派”、天津驻屯军参谋和知鹰二插了句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这个和知鹰二是个著名的“亲华派”吧。 好像也是北上派,石原那一伙的。

后来还因为“亲华”被调离中国派遣军,发配到东南亚搞后勤去了。


不知道这个贴子今日的氛围之下,我提的这点问题能不能被注意到呢?
——————————————————————————————————
plapla87 兄,和知不是亲华派,在日本军队里实际也没有真正的“亲华派”,只是强硬派和稳健派的区别,石原也不亲华,不然他也不会发动九一八了。和知被调离中国派遣军,不是“亲华”,而是过于强硬,让天津驻屯军参谋长都看不过去了。
楼主:关河五十州  时间:2020-10-01 11:00:29
作者:yazhouwuji 回复日期:2010-09-29 09:16:35

老关开始时一日三更,那真是少有的勤快,现在一更感觉不过瘾啊,,
————————————————————————————————
对不起诸位,前段时间是因为要出书,加之身体也出了点状况,影响了更新速度,这两天会恢复过来。前两天躺在床上的时候还开玩笑,说总算能喘口气看看戏曲频道了(这大概算是央视唯一做的善事),我连最初级的票友都不是,但在生旦净末丑中能得到心灵片刻的宁静,忘记很多不应该属于我的纷扰,写历史书其实也是如此。

楼主:关河五十州

字数:1922718

帖子分类:煮酒论史

发表时间:2009-09-06 22:56:00

更新时间:2020-10-01 11:00:29

评论数:105201条评论

帖子来源:天涯  访问原帖

下载地址:TXT下载

 

推荐帖子

热门帖子

随机帖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