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水读 >  天涯 >  闲闲书话 >  东麓斋卮言

东麓斋卮言

楼主:zhilishu9  时间:2021-04-09 08:25:18
一幅对联: 饿虎将军 饥鹰诗中

北魏一朝,权贵贪婪无度者太多,朝廷内外抨击的声浪阵阵不息。人们把贪官污吏喻为饿虎,喻为饥鹰,于是口口相传加以不断完善,而形成了一幅对联:饿虎将军 饥鹰诗中。

《魏诸宗室传》载元晖、卢昶贪腐事。宣武帝即位,元晖为给事黄门侍郎,再迁侍中,领右卫将军,元晖无所补益,然深被亲宠,所谓自将有术者耳。卢昶,时亦为侍中。元晖、卢昶俱贪,天下送其号曰“饿虎将军,饥鹰侍中”。他们卖官鬻爵,被名曰“市曹”。其卖官爵,皆有定价,大郡二千匹,次郡一千匹,下郡五百匹,以此类推。元晖、卢昶虽如此贪婪,却振振有词,道貌岸然。古今贪者皆如是乎?
楼主:zhilishu9  时间:2021-04-09 08:25:18
2016年仲秋才上网发文章,曾在光明网博客、新华网博客、人民网强国博客旅游,游者如织,博友相互友爱慰勉,令人惬意欢畅,尤其人民网的强国博客令我记忆深刻。曾几何时,这些博客都停运了!

今晨回顾往昔,看到拷贝下来的一篇小文,再转发在下面,算是纪念。



另类人生准则 ? ??新华社区>>文章预览 ?
另类人生准则
2017-02-20 08:02 ??鲁卑陬





另类人生准则
西汉主父偃的人生准则是,“生不五鼎食,死即五鼎烹”他 ?说,因为“吾日暮途远,故倒行逆施之”。
东晋桓温的人生准则是,“男子不能流芳百世,亦当遗臭万年”。
北齐祖珽的人生准则是,“丈夫一生不负身”。
主父偃与桓温祖珽出身不一样,不是门阀世家,但他们的人生理念大同小异。
这三个人的结局都不好:主父偃无所顾忌,急于富贵急于进取,死于非命;桓温以为东晋简文皇帝会禅位于己,然而希望落空,由于怨愤伤身,不久死去;祖珽左右夤缘,险些丧命,后来与人勾心斗角而失败入狱,惨遭折磨,被狱吏以芜菁子烛熏双目,弄瞎了双眼。
争富贵,争权势,要恪守正确的人生准则,要取之有道,光明磊落。主父偃、桓温、祖珽三人忽略了这一点,所以留下遗憾给后人看。



楼主:zhilishu9  时间:2021-04-09 08:25:18
姚崇之泪

公元705年春正月,武则天已经病得很厉害,张易之、张昌宗兄弟居中用事,出口称敕。被狄仁杰、姚崇极力推荐的张柬之等人看到时机来了,于是要乘机诛二张兄弟,发动政变,把李唐社稷夺回来。

人都有老去的时候。只有时间才是救世主。武则天篡唐为周,可是以狄仁杰为首的一班老臣眷恋大唐李姓,他们只有耐心地等待着。

“天下桃李,皆在公门”,狄仁杰深谋远虑,在那个武氏篡唐的年代,无人堪比。狄仁杰把希望寄托在张柬之等人身上。时机不可错过,张柬之为首的社稷臣终于诛杀二张兄弟,逼迫武则天把皇权移交给大唐的子孙。

目的实现了。但并未斩草除根,革命没有进行到底。有人规劝张柬之,要除恶务尽,要一举清除武三思诸武势力。张柬之没有搭理,没有听进忠告,还振振有词,说什么中宗皇帝会自己去清理。

因为千丝万缕的关系,那个上官婉儿(上官婕妤上官昭容)把早年的情夫武三思引荐给韦皇后又成为韦皇后的情夫,武三思一夜之间死灰复燃,重掌朝政。

曾与张柬之同为宰相的姚崇早就看清了这场风云变幻,他早些时候就远离朝廷,躲避是非去了。《新唐书》载,宰相姚崇曾被二张厌恶,姚崇于是以顺坡骑驴之术,出为灵武道大总管,躲开是非之地。张柬之预谋诛张易之兄弟,姚崇恰逢回到京师,于是参与定策。

以张柬之为首的大臣诛杀二张后,把武则天迁移到上阳宫,百官都是庆祝,唯独姚崇与众不同,姚崇流涕,现悲切状。

张柬之看到姚崇这幅摸样,批评道:“今岂涕泣时邪?恐公祸由此始”。姚崇解释道:“比与讨逆,不足以语功,然事天后久,违旧主而泣,人臣终节也,由此获罪甘心焉”。

姚崇在此时说出这番话,当然要遭到张柬之的惩处,然而他知道,张柬之不会把他的前程断送,最多不过被贬出朝廷而已。

姚崇又来个顺坡骑驴,所以要这样说这样做,根本目的,他要继续静观时变,要远离是非之地。姚崇如愿,被贬为亳州刺史。

姚崇一躲再躲,目的就是存身,他要观望,要耐心等待,在一个天时地利都顺心都安然
的时候再大显身手。

在以后的日子里,张柬之等人惨死在武三思的手下,那个唐中宗也被他的老婆和女儿害死,在这一系列变故之后,李隆基出现在政治舞台。

因为有当初的涕泣滂沱在,姚崇躲过数劫,安然无恙地回归朝廷,再为宰相。

当年姚崇涕流满面,张柬之批评他“今岂涕泣时邪?恐公祸由此始”。最终怎样?张柬之才是“祸由此始”。

姚崇的眼泪是出自真情实感还是一种精当的缘饰表演?说法不一。大概还是逢场作戏吧。

张柬之姚崇这两位政治人物孰优孰劣?该怎样评价?张柬之挺身而出一往直前,姚崇凭智术一躲再躲,其一死焉一发迹焉,孰优孰劣?回答不会相同。

王夫之认为:“忠直之士不屑智士之为,而通识之士不尚婞直之节,其不相为谋久矣”。王夫之是以儒家之观念解说历史的,他在此发此言,看来是肯定这个以智术谋功名的姚崇的。

有的批评姚崇,说他是一个投机分子。不管怎样,姚崇为大唐盛世到来功不可灭,史家评宰相是“前有房杜,再之姚宋”。


楼主:zhilishu9  时间:2021-04-09 08:25:18
李勣之佞

李勣,本姓徐氏,名世勣,字懋功。隋末大起义,徐世勣参加翟让队伍,年仅十七岁。徐世勣与王伯当、翟让拥戴李密,后来随同李密归顺高祖李渊,高祖赐姓李氏,为避太宗李世民讳,名勣。

太宗即位,拜李勣并州都督,防突厥诸胡。太宗尝曰:“炀帝不择人守边,劳中国筑长城以备虏。今我用勣守并,突厥不敢南,贤长城远矣。”其赞许有加。
李勣善用兵,多谋算,知己知彼,动辄机关,故无往而不胜也。

太宗病笃,为使日后李勣效忠太子,把李勣贬黜出朝廷。太子即位,是为唐高宗,高宗召回李勣,李勣遂掌机密,先后为尚书左仆射、司空。

贞观二十三年(公元649年)夏四月,五十三岁的唐太宗崩。唐太宗于贞观十一年(公元637年)把十四岁的武氏纳入宫中,为才人。太宗死,武才人随众入感业寺为尼。高宗永徽五年(公元654年)春,王皇后为了击败萧淑妃,劝高宗纳武才人宫,为昭仪。王皇后引狼入室,曾几何时,王皇后、萧淑妃被武昭仪打入冷宫。
武氏要当皇后,唐高宗于是要废王皇后而立武昭仪为皇后,唐高宗要与老臣们共同讨论这件事,李勣称疾不至。唐高宗遭到以长孙无忌、褚遂良为首的老臣们极力反对。李勣却在背后坚定地支持唐高宗。

唐高宗单独与李勣相见:问李勣:“朕欲立武昭仪为后,褚遂良固执以为不可,褚遂良既顾命大臣,当且已乎?”
面对唐高宗的犹豫不决,李勣回答道:“此陛下家事,何必更问外人?”
李勣的回答,高宗于是主意遂决,王皇后被废掉了,萧淑妃、王皇后被武则天砍下手足,扔进酒瓮,于是有了“骨醉”一典流传后世。

“此陛下家事,何必更问外人”,李勣的这句话竟成为后来者李林甫等奸佞之臣蛊惑帝王之法术。李林甫助唐玄宗杀三皇子之言,即脱于此。

关键时刻,李勣同李义府许敬宗等人成为一党。李勣位高望重,不以謇谔力谏,与褚遂良诸人较之,所去甚远。

李勣之取媚佞悦,《资治通鉴》也记下一个故事。
一次高宗谓侍臣曰:“炀帝拒谏而亡,朕常以为戒,虚心求谏,而竟无谏官,何也?”
面对君主之问,李勣这样回答:“陛下所为尽善,群臣无得而谏。”
历史对唐高宗是怎样评价?是像李勣说的这样吗?当然不是。随着日月之行,李勣无所顾忌,在大庭广众面前信口雌黄了。

《吕氏春秋》有齐湣王与臣子公玉丹的相互吹捧:齐湣王与臣子公玉丹逃亡卫国,齐湣王问公玉丹,身败逃亡究竟是何缘故。公玉丹答曰:“臣以王为已知之矣,王故尚未之知邪?王之所以亡也者,以贤也。天下之王皆不肖,而恶王之贤也,因相与合兵而攻王,此王所以亡矣。”
公玉丹荒唐荒谬至极,而湣王频频颔首称是。这样荒唐的旷古奇谈,李勣竟然来重复,其谄媚佞悦之态,与公玉丹同出一辙。


李勣卒于唐高宗总章二年(669年),年七十六。高宗认为李勣忠心耿耿,经历三朝没有过错,因而哭得涕泣涟涟。何者为过?高宗与齐湣王真乃有之一比。
高宗为李勣举哀,辍朝七日;赠太尉、扬州大都督,谥曰贞武,给东园密器,陪葬东陵;出葬之日,高宗亲临未央古城登楼临送,望柳车痛哭,如此等等,其哀荣备尽。

然而十五年之后,武则天下旨,李勣被削其官爵,其陵墓冢藏被毁。武则天除掉他的属籍,他不再姓李氏。没有李勣,武则天就不能为皇后,不能夺取唐朝天下,这位女皇为什么这样对待李勣?

李勣之孙李敬业从小就跟随他征伐,英勇善战,立即死后,李敬业爵袭英国公,为眉州刺史。武则天光宅元年(684年),李敬业因贪脏被贬为柳州司马。李敬业早就对武氏篡夺李氏江山而心中恼恨。李敬业与被贬的长安主簿骆宾王等聚集扬州,举兵讨伐武则天,逼其归还李家天下。李敬业骆宾王兵败,被斩首。武则天因此才下旨严查,灭其宗族,死去的李勣才被毁冢暴骨。

《新唐书》这样评价李勣:“李勣乃私己畏祸,从而导之(引导唐高宗立武氏为皇后),武氏奋而唐之宗属几歼矣。及其孙(李敬业),因民不忍,举兵覆宗,至掘冢而暴其骨。呜呼,不几一言而丧邦乎?惜其不通学术,昧乎临大节不可夺之谊,反与许李(许敬宗、李义府)同科,可不戒哉!”

李义府、许敬宗,被《新唐书》列为《奸臣传》;李勣与许敬宗、李义府沆瀣一气,为武氏定策,而死后十余年还被暴骨毁冢,招来宗族覆灭,这个下场又都是武则天下旨而成,李勣地下有知将何以堪!

王夫之这样评价痛批李勣:“年愈老,智愈猾”。

李勣如此之佞,李勣如此之猾,他立下武则天,武则天却给他一个这样下场,李勣真的是适得其反!








楼主:zhilishu9  时间:2021-04-09 08:25:18
应该把李义府对武则天的行为说一下。李勣的孙子李敬业反武则天,李义府的儿子李湛参与张柬之袁恕己队伍,诛杀二张,逼迫武则天交出政权,也反武则天,得到一个右羽林大将军、赵国公的官位。对一个武则天的态度,他们祖孙不同,父子不同,很耐人咀嚼。
楼主:zhilishu9  时间:2021-04-09 08:25:18

李义府之险

《诗人玉屑》载有一则消息,说道:“唐李义府初召见,太宗令咏飞鸟诗曰:‘日里飏朝彩,琴中闻夜啼。上林多少木,不得一枝栖’。太宗曰:‘我当全林借汝,岂惜一枝也’。左右羡之。”

《新唐书》等典籍没有《诗人玉屑》记载的这则消息。

唐太宗确实对李义府有好感。太宗让他去担任监察御史,并且把他划分到晋王李治那里,成为李治 的近臣。李治当了皇帝,是为唐高宗。唐高宗再把武则天揽入怀内,于是就有了李义府表演的偌大舞台。

因为李义府的一句话,因为有了李义府、许敬宗、李勣的鼎力支持,才使唐高宗冲出长孙无忌、褚遂良众多老臣的阵营,决意立武则天为皇后,唐高宗能不重用他吗?

武则天把亲生的女婴扼杀襁褓中,诬陷王皇后所为,唐高宗以次诬陷为由决意废掉王皇后。当遭到一班社稷老臣极力反对,唐高宗犹豫不决。中书舍人李义府此时挺身而出,上表赞同废立皇后,伙同李勣诸人给唐高宗打气,《新唐书》、《旧唐书》、《资治通鉴》对唐高宗废立皇后的事都有明确记载。

武则天对李义府很是感恩,于是唐太宗的“我当全林借汝,岂惜一枝也” 的 那句话得到应验!

《新唐书》的《奸臣列传》,把许敬宗、李义府、傅游艺、李林甫、陈希烈、卢杞、崔胤、崔昭纬、柳璨、蒋玄晖、张廷范、氏孙琮、朱友恭等十三人收入其中,想知道奸臣是如何祸国殃民是如何吞噬善类的,读读这是三人的履历就知道了。

奸臣害人害物,各有其术,各具特点。譬如李林甫害人害物,必须先在他的“偃月堂”冥思苦想,待他笑着走出偃月堂,那就要有人惨遭迫害家毁人亡了。李义府则是一个这样的人:
“貌柔恭,与人言,嬉怡微笑,而阴贼褊忌著于心,凡忤意者,皆中伤之,时号李义府‘笑中刀。又以柔而害物,号曰‘人猫’。”

武则天终于成为皇后,李义府随之大行奸邪。于是他家有了被称作“四凶”的称号。
一人得道鸡犬升天,李义府的家人无恶不作,卖官市狱,门如沸汤。李义府的儿子李洽、李洋、李津以及女婿柳元贞四人特别凶狠贪饕。后来李义府一败涂地被除名流放,其三子及女婿四人也被流放荒凉之地,于是朝野相贺,以为是苍天为百姓诛“四凶”。
上古舜帝时,浑敦、穷奇、檮杌、饕餮被称作四凶。把李洽、李洋、李津、柳元贞比作浑敦、穷奇、檮杌、饕餮,足见。李义府一家之贪横来。

《新唐书》说,“自其斥,天下忧其复用,比死内外乃安”。李义府被罢斥,被流放,朝廷内外还有这样的忧虑,足见武则天性情来,同时也看出李义府的内心之险权谋之阴来。

高宗乾封元年大赦,唯独流人不许还,李义府愤恚死于流放地。李义府与薛怀义、周兴、、来俊臣一样,当武则天永旺他们后,都被当作敝屣一样抛掉了,因为武则天也不能总是逆着民意呀!
武则天终于没有因为李义府有大恩于己而放他一马,因为还有更大的事在等待自己去完成,她要改朝换代,她必须顺乎朝臣之心,去换得更大的筹码。

楼主:zhilishu9

字数:43822

帖子分类:闲闲书话

发表时间:2020-10-05 18:06:12

更新时间:2021-04-09 08:25:18

评论数:131条评论

帖子来源:天涯  访问原帖

下载地址:TXT下载

 

推荐帖子

热门帖子

随机帖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