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水读 >  天涯 >  天涯杂谈 >  红学史上存在的一个大问题

红学史上存在的一个大问题

楼主:xyx2020  时间:2020-10-23 13:23:14
“闲谈不说《红楼梦》,纵读诗书也枉然”!这话是出自乾嘉文人之口,想见一时盛况。可这样事实,是我们亲眼所见?不曾见!再说这书名号是谁加上去的?
蔡京陈子龙等人,不也有题红楼梦诗吗?这样来讲,那《红楼梦》岂不是出现更早吗?
事未亲见,不宜轻信!更勿轻信前人所言。
《红楼梦》开卷第一回,作者就已经交代,他自己就说了,说他曾经历过一段如梦似幻的生活。在这之后,他又交代,是他故意要把这一段以往的经历隐去――将真事隐去,而假借“通灵”之说,作此《石头记》一书,故曰“甄士隐”云云。
不过,要说那书中所记,竟系何事何人?作者自己却又说:想着如今风尘碌碌,一事无成,忽然想起当日所有之女子,仔仔细细的想想,感觉这些女子,其行止见识都比我强,我作为一个堂堂男儿,竟不及这些女子。故此,觉得有些惭愧。不过他又以为,愧疚是多余的,后悔也是毫无用处,真是到了没有一点办法的时候啊! 不管怎么说,也无论说些啥,一切全都是多余的。而此时此刻,作者也只是想把他自己“已往所赖天恩祖德锦衣纨袴之时,饫甘餍肥之日,背父兄教育之恩,负师友规训之德,以致今日一技无成,半生潦倒之罪”,编述一集,以告天下。那么,作者到底是想说些啥呢?作者在这里交待,他只是希望世人都能够理解,从而认识到自己的过失:知我之负罪固多,然闺阁中历历有人,万不可因我之不肖自护己短,一并使其泯灭也――也就是说,尽管我自己所存在的问题不少,但认实际上来说,这也是每一个人都难免会犯的错误。――所谓“万不可因我之不肖,自护己短”!啥意思呢?讳疾忌医!即每个人总是不愿意承认自己有错!
虽然说,今处茅椽蓬牖,空对瓦灶绳床,晨夕间也不免要经受风侵露浸,也不免要面迎阶柳庭花,不过,这都并不影响我的情绪!尽管我的学问不高,笔下无文,但这又何妨我用假语村言,敷演出这一段故事,既可使闺阁昭传,亦可悦世人之目,可以浇人块垒,可以破人愁闷,这不也挺好吗?”其故曰“贾雨村”云云,不过也就是说,我姑妄言,你姑妄听罢了。至于说,此回中涉及到的“梦”、“幻”等字眼,是提醒阅者眼目,也是此书立意本旨。
然而关于这本书,众人已经扯了有几百年了,却到底也还是扯不清楚,作者到底所言何事。
这事,真就那么难吗?“字字看来都是血,十年功夫不寻常”!作者到底所言何事何人?为什么他要作此“假语村言”呢?如果不是因为他不能说真话,他又何必要将真事隐去而作此“假语村言”?作者所谓的“大无可如何之日”究属何意?无可奈何!万般无奈!不得已而为之也!实在是计无可施,再没有别的法子,他才这样搞法!
难道说,作者绞尽脑汁,费尽苦心,作下这一部鸿篇巨著,他是在无病呻吟?明显不是!
人言“一千个人眼中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用于《红楼梦》,当然我们也可以说一千个读者眼中就有一千种《红楼梦》。
那是不是说,你读的《红楼梦》和我读的《红楼梦》不一样?难道说,我们读的并不是同一本书?噢!你读的《红楼梦》是曹雪芹之作,他读的《红楼梦》是冒辟疆之作,我读的《红楼梦》是吴梅村之作?
其实都不是,而是众人都犯了“邻人疑斧”的毛病。这正是所谓的“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
我们每一个人,其实无一人例外的,都是带着一副有色眼镜在看这个世界!所谓看朱成碧,是黑非白,有哪个人敢说他不是这样?
他说的话你不信,你说的话我不信,我说的话他不信!谁还能强逼谁呀!
所谓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不过也就是说我们对任何事物的认识,必须要反反复复经过好多次的否定,必须要经过一而再的否定再否定,最终才能够真正达到与之相适应的高度而已。
有这样的吗?你读的《红楼梦》是叫《红楼梦》,他读的《红楼梦》就不叫《红楼梦》?
所谓“一字不可更,一语不可少”是指真本,是相对于真本而言的。改了更了多了或是少了,这样的本子,谁还能再说它是真本吗?
生活在不断的变化,人们的语言可是一成不变?自然,随着生活不断发生的变化,众人的语言,它也在伴随着生活的发展而发展,它也在伴随着生活的变化而变化。
从孩子们的牙牙学语,到文艺家的文艺创作,五千年的华夏文明,不就是这样慢慢的传承过来的吗?所谓“江山代有才人出,一代新人换旧人”,每一朝每一代,每一时每一刻,是谁不停的在充实着华夏文明的语库?艺术是来源于生活,那生活又来自于何处?没有华夏文明根植的这片土壤,哪来华夏文明的繁花似景?春兰秋菊各呈颜色,八方四季南腔北调,说了归齐,事实是不是这样?
当然,从前人的作品里,我们是看不到“嫦娥二号”于何时升空,也看不到“厄尔尼诺”是几时发生……然而同样的,等再过几百年后,那后人也会碰到和我们一样的难题,他们也会遇到跟我们一样的困惑――历史,我们多半都是从书上得到的知识!那书上就没有错误?书上记录的事也全都是真的?尽信书不如无书!
当然那大家之作有所创新,这点谁也不能一笔抹杀。不过那大家之作它也有继承,并不是把五千年华夏文明抛于脑后,推倒另辟炉灶,然后纯粹的从新开始。
只是这华夏文明,它并不是专属于哪一个人的,而是属于中国的,同样也是属于世界的。古今文人们,一个个在故纸堆里翻过来翻过去,他们是找啥呢?当然,每个人的目的,那肯定是不尽相同的。但是前人用过的语言被后人反复使用,可以说,这真是司空见惯的事,没什么好奇怪的。正因为它是这样,你想知道哪一位作家的某些话是打哪来的,那真是妄想。因为你根本就无法确认!至于说,其主要缘故,那就是你并不曾跟他在一起生活过。所以,当你一口咬定某一件事一定如何如何,这时若有人问,是否当时你也在场的时候,你也就无话可说。这仅仅是因为你根本就不可能在场!
鹤蚌相争,渔人得利!螳螂捕蝉,黄雀在后!
清代的文人们对《红楼梦》到底有多少评述,这咱都别管它,其实这些都已经无所谓。毕竟这些人已作古,而他们留下的资料,也不可能再会增加。这山是不会再高了,可后世来挖山的人却是络绎不绝,一直都在不停的挖呀挖的,挖山不止啊!
只是挖到民国,尽管是出了几位大师,他们也确实是找到一些资料,这些人,也并不是他们不聪明,其实他们是心里没底!是不是还有没被人发现的资料,他们搞不定。这是他们的一种宿命,也是一种客观的局限,就是要怪,也只能是怪他们不尴不尬的,既没早生几年,也没晚生几年!
为啥要这么说呢?若早生几年,跟那曹雪芹做个朋友,他们会有这烦恼吗?晚生上几年,雪月溪可要很他们大战三百合!
那愚公移山的老话,咱也就甭提了,太行王屋二山,早给人搬走了。所以,至此以后,一马平川,老愚公要出行,他也再不用发愁了。
当然,经过众人一直不停的挖掘,清代的红学资料,差不多也就都给人挖没了。
一面圆镜,打了个稀巴烂,众人都去收拾一些碎片,想把它拼圆,前面的人拼拼不够,后面的人拼拼也还是不够,可不管咋说,缺陷在人弥补,生活自会越来越好!
人言丁日昌两为禁毁名单,计268种,《西厢记》《红楼梦》《水浒传》《解人颐》《笑林广记》《拍案惊奇》等,赫然在目。直斥其为“淫词”。而常人心性,愈是禁书,愈是好奇。此不啻是为世人开列了一份明确的书目索引,如此一来,连一些原本不知其为何物者,也不免会想方设法的要找来读一读了。其实这话不无道理。而尤其不可思议的是,丁日昌早年曾为《红楼梦二百咏》写序,并逐诗加以评点,称“探春风度为红楼之冠”等。目为禁书而又大加评点,其用心何在?这可真是有些搞不懂了。
很有意思哈!清朝268年,丁日昌为禁毁名单,也不多不少,共计268种!
当然啦!就我个人的观点来说,我认为《红楼梦》在清代是不曾公开流行的。可胡适他不这么看,就他说那个程甲本啊,一出世就风行一时了!可风行一时,他那个时候,找个程甲本,似比登天还要难。一本难求啊!不是已风行一时了吗?所印不多?流行不广?那还能算是风行一时吗?
一本书在世上流行的证据,你不看读者的反应能行吗?
走在岔路上,迷失了方向,问了个陌生人,原来他和我一样,这不是问道于盲吗?问一个没读过《红楼梦》的人,说这书有没有流行过,不也如此吗?
那回过头来再说,一个人,他绞尽脑汁,费尽脑力,历尽千辛万苦作了一部大书,难道他不是为了让他的书能传世?
一本书在世上流行的证据,你不看读者的反应能行吗?
走在生路上,搞不清方向,找个人来问一问,谁知道他和我却是一个样,跟一个完完全全不了解《红楼梦》的人,说这书有没有流行过,不也如此吗?问道于盲!
百多年以前,恨前人给我们留下的资料太少。百多年以后,可也没见的多起来呀!《红楼梦》在清代,到底有没有公开的流行过,值得人怀疑吗?
《红楼梦》第十一回:这年正是十一月三十日冬至。
《红楼梦》第九十五回:
是年甲寅年十二月十八日立春,元妃薨日是十二月十九日,已交卯年寅月,存年四十三岁。
1813年12月22日冬至,这一日是农历十一月三十日;
1855年2月4日立春,这日也正是农历甲寅年十二月十八日,十二月十九日已交乙卯年丙寅月;
且1813年至1855年也正好是四十三年――元春“存年四十三岁”!
胡适,他可能是没有发现这一个秘密。
可容庚拿一个“程乙本”给他看,他劈口就说那是一个过录本。这样看起来,倒象是胡适早已深谙内幕。
春日里,时间分秒走过,种田人日日在田间观望,他是在看那播下的种子出苗率咋样。一来二去,地里的情况都一目了然。是时候了,该出苗的,也就出齐了,那出不了苗的,你就等它一年,它也出不了了。

楼主:xyx2020

字数:3779

帖子分类:天涯杂谈

发表时间:2020-10-23 19:42:09

更新时间:2020-10-23 13:23:14

评论数:0条评论

帖子来源:天涯  访问原帖

下载地址:TXT下载

 

推荐帖子

热门帖子

随机帖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