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水读 >  天涯 >  天涯杂谈 >  人性(一)《量道》系列 原子电著

人性(一)《量道》系列 原子电著

楼主:原子电2  时间:2020-11-14 14:40:34
有机化合物总共有7种味道:酸、甜、鲜、苦、辣、香、臭之间可以相互转化;所谓有机就是包含C、H、O(碳氢氧)三种元素的物质。上面这些成分是7种味道里面具代表性的物质,在民间有“香极生臭”的说法;实际上这种说法可以延伸到7种味道里面,相邻的两种味道都能通过发酵或者分解相互转换。
 “酸极生甜”,酸度高的醋就有甜味,酸浓缩为甜,其实呈甜味是好醋;很多水果的味道是酸酸甜甜的,水果也能酿制醋,果醋之酸是葡萄糖的分解,酸与甜仅一线之隔。
 “甜极生鲜”,甜度高的葡萄亦偿出鲜味,刚捕到的海鲜味道特别鲜,但是晒干了就会变甜,这是味道的反向变化、是鲜味的分解;反之糖果放到嘴巴里也能品到其中的鲜味,浓缩的甜即呈鲜味。
 “鲜极生苦” 炒菜的时候放一点味精是鲜的,但直接吃到嘴里的感觉是苦的,有时候做菜会“鲜到发苦”。
 “苦极生辣”,生姜刚入口是苦的之后感觉是辣的。
 “辣极生香”,川湘菜特别辣、但是人们吃的津津有味其实是在探索里面的“香”、痛并快乐着。
 “香极生臭”,榴莲吃起来是香的闻起来却是臭的。
通过元素的含量来找规律:
C元素的最终排放结果:二氧化碳 CO2
H元素的最终化合结果: 水 H2O
1个C元素的排放需要2个O元素;
2个H元素的排放需要1个O元素:

排放的发热量约等于耗氧量,所以我们量化一下:
C=2O O=2H 得:2个C=1个O=0.5个H
即:4个H原子的热量相当于1个C原子。
楼主:原子电2  时间:2020-11-14 14:40:34
 味道的热量(简称W比例):
W比例 味道的级别
酸 C2H4O2 (4+2)/2 3 -1
甜 C6H12O6 (12+6)/6 3 0 (水平线)
鲜 C5H8NO4Na (10+4)/4 3.5 1
辣 C18H27NO3 (36+13.5)/3 16.5 3
香 C17H30O2 (34+15)/2 24.5 4
臭 C8H7N (16+3.5)/0 无限 5
楼主:原子电2  时间:2020-11-14 14:40:34
除去苦(苦是一种特别物质)之外的六种味道中C、H与O的W比例依次是:3 3 3.5 16.5 24.5 无限 ,先了解几个基本的概念:
○1 由C、H、O三大元素组成的物质叫碳水化合物,与氧元素化合反应最终生成(H2O)水和二氧化碳(CO2)。是干净的没有污染的物质。
○2 碳水化合物里面增加了氮(N)元素就能形成各种氨基酸、合成蛋白质。
○3 氨基酸里面增加了钠(Na)元素就能形成鲜味。
酸、甜、香3种味道是碳水化合物可以相互转换而且没有污染排放。鲜、辣、臭3种味道含有N元素,鲜味中独含有Na元素。从“火辣”到“十里飘香”“香溢四方”到“臭气熏天”W比例越高食物的味道就越浓。
这些成分进入人体后,里面的多余C、H元素最终都要释放出来,并因此获得更多的氧份来化合成二氧化碳(CO2)与水(H2O)。W比例越高需要的氧份就越多,肺部呼吸力量就越大,心脏跳动就越快,血液循环的就越快。初步理论认为: W比例高、食物的热量就高,脏腑的分解还原工作量就大,但碳水化合物的好处是比较环保。以上对比的前提是忽略N元素的, N具有两面性:一方面在需求量之内可以补充蛋白质;另一方面过量了会产生尿酸、尿素等排泄物,就是说增加了肾脏的工作量。
楼主:原子电2  时间:2020-11-14 14:40:34
 何谓味道?

名厨做菜,食饱味不饱;庸人做菜,食未饱,味先饱。一碗青菜放一勺盐,一碗豆腐放三勺盐,表面上是青菜与豆腐的区别,实际上是味觉的定位。因此火锅、麻辣烫、炝菜之辈你总会吃出倒味的感觉,但并不影响你追逐其始之美…… ,饮食美味是为了得到味觉的反馈;味道有好坏高下之分,人性自然逐好趋高,在好坏高低的定义下去支配行为。
意识启动行为,其内心深处是在等待行为的反馈;人是个意识与行为闭路循环的伺服系统。“味”是食物之味,“道”是运动之道,味与道本不相干,但追逐味便有了道,味中亦有道。
楼主:原子电2  时间:2020-11-14 14:40:34
 味道的定位:
且说水果为什么那么好吃?酸酸甜甜的两味之间温柔相融、悠然过渡,让人食之沁神。酸与甜的W比例都是3,区别在于分子量的大小,酸与甜本是一家人,只不过酸的分子结构更简单、更易消化、更易与体内多余的物质结合反应,吸收他们的分子、清理体内的垃圾。酸的味道吃起来有时候让人觉得特别的舒服,有时候让人觉得受不了,好像在一条水平线上下跳动一样。如果人体的健康是一条水平线,那么维持平衡的味道就是“酸”, 酸是大自然“三元味(另两种是甜与咸)之一”。
葡萄糖进入人体以后直接进入血液,并且以血糖的称谓供应给体内所有的细胞。葡萄糖几乎不瓦解身体内其它元素,也不产生污染,机体利用完后就分解成CO2和水;“甜”是一次性能源,也是人体的基础营养。所以把葡萄糖的级别定在0,那“酸”就自然划分为-1了。
“鲜”者少也,鲜在古文意为少,人类的始祖少有鲜美的味道,而如今每天都能吃上鲜味,都知道吃味精对身体不好,但不能阻止对鲜的追逐,这种味道只是作为兴奋剂给嘴巴解解馋而已,鲜的味道级别定位在1。
“辣”使人上火,辣味除了热量高没什么好处,害多利少;但在困难时期可以用来充饥。辣椒可以降解成蛋白酶刺激食欲帮助消化,也可以分解成蛋白质,剁椒加点盐就能发酵出鲜味来,辣的味道级别定在3。
香是百味之宗,也是碳水化合物,看起来不错;因为分子量大,进入体内后不那么容易消化总是会发酵出一些臭的物质、制造垃圾毒素沉淀于体内。一粒黄豆三个屁,有时候香味闻之即可,何必都要吃到肚子里?朱门酒肉臭,肉食多则臭,寒门怎闻到肉臭?臭与香又相去几何?香的味道级别定在4。
楼主:原子电2  时间:2020-11-14 14:40:34
“臭”的分子式中连一个氧原子都没有,竟然还有研究说臭鱼臭豆腐如何的有营养,真是荒唐至极。任何有机味道都能发酵成臭味,是臭必毒,臭只有回到大地以后才能创造价值。臭的味道级别定在5。
香是“味道之极变”至高点,但极点离终点并不遥远,终点便是臭;“味道”起始于酸,至善于香,终结与臭。
随着W比例的升高,分解的负担也相应升高;如能减轻身体的负担,让身体保持轻淡如水而在关键的时候再激发出他的潜力,养兵千日、用兵一时,厚积薄发岂不妙哉。
N是组成蛋白质的必要元素,在鱼肉豆类食品中含量较高,食鱼肉者何须饮辣?如果平时吃素食多可以适当搭配一点辣味来调节身体的热量。至于鲜味里的Na元素,鱼肉里面本身就有,取之恰到好处即可。
病除了病毒、细菌、支原体、毒、癌等等之外,就是来自食物本身。人们总觉的饭菜干净就没事,而现实中有些人反而“不干不净、吃了没病”;但很多生活质量很高的人却得了“富贵病”。能量=毒素,在特定的条件下二者能相互转化,既然生命的存在是自然的,那么促进能量转换成毒素的条件一定是不自然的,这个不自然就是食用过量。
楼主:原子电2  时间:2020-11-14 14:40:34
 何谓寒热性食物?
生姜暖胃、姜汤暖身,姜性属温,其温性就是C、H原子含量高O原子含量低,在消化的过程中需要得到更多外界的氧份,因此呼吸与排热同步加强,表现为产生很多热量。在初级概念中C、H相对多的食物是温性,相对少的是寒性。醋是寒性的、葡萄糖是中性的、辣椒是热性的、羊肉是温性的。寒性食物可以帮助温性食物分解热量,所以人们吃面的时候会蘸点醋、炒肉的时候会放点蔬菜。然而人类的思维不是寒就是热,其实寒热是相对于人体常温而言的,食物在体内化学反应产生的温度若高于体温则呈温性,若低于体温则呈寒性,论高低且看分子式(W比例)。所谓寒性食物就是热量低,温性食物就是热量高,热量取决于W比例(药物除外)。
大蒜素(C6H10S2O),看其分子式W比例高达17属于辣性食品、高碳低氧,科学证明吃大蒜是杀菌的,前提是你需要杀菌,大蒜的能量才被中和掉;反之热量如此之高的大蒜就会消耗你的氧份,并生血热相关之症。人类的极端思维不是好就是坏,不是正就是反;其实任何物质都有好的一面,有坏的一面;越好的东西就有越坏的一面,越坏的东西就有越好的一面。真正的伟大是平淡的,平淡来自平衡,“人间有味是清欢”人们在享受美味的同时也在加速衰老,有时候在清贫的生活中反而会更洁净健康。
楼主:原子电2  时间:2020-11-14 14:40:34
 痛风是对享受美食的另一种惩罚
毒品是兴奋剂的一种,但兴奋剂不一定是毒品,不过也具有一点毒品的功效。加了罂粟粉的菜品,客人吃了回味无穷、流连忘返;人在“吃香喝辣”的时候就会吹牛皮,俗话讲“吃的好念的好”以致兴奋到克制不住自己的嘴巴。美味与毒品之间有多少差距?民以食为天,粗茶淡饭不留人;水往低处流、人往高处走,人人都追求上层的味道,而唾弃平淡的饭菜;人人都赞美大厨的技艺而忽略简单的饮食。
痛风患者大多数是美食家,痛风人的饮食好追求“鲜香”,吃到肚子里的是嘌呤(C5H4N4)。嘌呤的分子式与臭粪素何其相似,似乎在臭的基础上增加了几个N原子就变成美味了。嘌呤的特色是几个N离子抱在臭体上面(N是惰性元素),这种致密的结构因为难以分解才组合成了持久的美味。若一旦分解,里面是臭气熏天,N形成氨气,消耗大量的氧份,这种垃圾货色给身体造成的负担实在太大。
嘌呤既然不易分解,身体就认为它是垃圾,而想方设法的排除;致密的分子结构让身体无从入手、氧离子只好霸王硬上弓强附于体外,而产生了一种叫尿酸的物质(C5H4N403)。
嘌呤(C5H4N4) 尿酸(C5H4N403)
尿酸也是酸性的,是“酸”都有腐蚀性;能让人感受到无比疼痛的是神经,有一种神经叫做疼痛神经,痛风就是来自疼痛神经的痛。当血液内尿酸含量过高时,神经就会受到腐蚀;侵蚀之痛首先体现在肢体的末端、关节处,即血液管道的拐弯死角之地。
老子曰:五色令人目盲,五味令人口爽。意思是花花世界里很容易迷失自己,在美食面前人是兴奋的,嘴巴说话是直爽的,所以中国人自古以来都喜欢在酒桌上谈事,利用美味来收买对方。所谓醉语真言,人在酒桌上吹过的牛皮往往会付出代价而后悔。中国人的酒宴是功利饭,或多或少,有些是因面子排场、有些是因人情来往。中国式的饭局谁不参加谁就分享不到利,“人之道以不足奉有余,天之道以有余奉不足”还好老天是公平的,谁得利多谁本事大谁就付出身体;谁看的透,谁得到健康的恩赐。夸张一点说除了嘴巴以外人体所有的器官都不需要美味,人很多时候是“为吃而吃”,而非为需而吃。

节制不等于节约,节制是一种境界是一种修为。
正是:
他人讥讽我吝贫孤陋
我笑他人贪痴傻愚昧
楼主:原子电2  时间:2020-11-14 14:40:34

第三篇 细胞篇
在抗生素诞生之前,人体内杀菌灭毒的工作全部由白细胞负责。
为了容易理解,我们把血细胞简分为红细胞和白细胞两大类;红细胞负责运输氧份和二氧化碳,白细胞负责消灭病菌、毒素、癌细胞、寄生虫等所有负面物质来维持健康。如果把白细胞比喻成人体的卫士,那么卫兵的种类会与身体的需要相匹配;军队有多少兵种白细胞就有多少类型,对于人类而言白细胞是万能的。

 淋巴组织是人体的边防军
淋巴组织包括淋巴液与淋巴结,淋巴结遍布全身,淋巴结之间通过淋巴管串联成一个流动体系并与静脉血管打通,淋巴管分布在皮肤层之下。淋巴液与血液不同的是只有白细胞没有红细胞,淋巴液其实是边防兵、淋巴结是边防军营。淋巴系统用的是轻装备武器、杀伤力也不强,对于破损皮肤处的细菌、病毒、小伤口边防部队直接就地处理了,而不会惊动国防部。
脾脏的另一个功能是人体最大的淋巴组织,统筹淋巴液在内血管的运行。如果遇到大事件白血球卫兵一边舍身成仁一边迅速向上级部门汇报军情。当敌人侵入到重要组织的时候作为国防部的脾脏就出兵了,如果国防部打完了,最后的御林军还要出来。

楼主:原子电2  时间:2020-11-14 14:40:34
 白血病的诱因
军队之亡不但亡于其弱亦可亡于其强,经济之衰不但衰于其弱亦可衰于其强,生命之死不但死于其弱亦死于其强;在人体的组织中白血球细胞是军队,军队之使命:抵外侮、平内乱;所谓外侮包括外界时刻虎视眈眈的病毒、细菌、寄生虫、非常环境之下的毒液毒气药物等;所谓内乱则指身体各部位各脏器皮骨筋膜细胞病变所生的尸体垃圾以及始终不死心伺机而动的个别癌细胞。人体的组织形态如国家一般,聚合成国家的个体既能在必要时凝成一股一致对外的力量,也不阻碍个体的自由空间以及差异化的价值观,正因其存在私心国家的军队可亡于外侮亦可亡于内乱,人体之军队也是如此。
白血病其中的“白”字就是血液中的白细胞,白细胞由骨髓制造;骨髓出了问题,才可能得白血病。如前所述只当细胞的分裂速度大于死亡速度而堆积恶性肿瘤才会呈现癌症的症状,作为军队的白血球细胞也是如此,白细胞的癌变之因在于军队长期超负荷运作,包括外部侵入的过量微生物、抗氧化的化学物品(甲醛、甲苯等)、具有抗氧化性能的维生素以及食物药物等。
生命的存在是个不断中毒而又不断解毒的过程,把生命的中毒简单的理解成碳化的过程而解毒是氧化的过程,解毒与中毒之交替运行表现为新陈代谢(见附录),而人体内所有代谢后的垃圾产物其表现形式为气毒与液毒,排泄通道则从肾脏、皮肤、肺腔、经络出去;新陈代谢中的分解过程应该一分为二:能氧化叫有氧分解、不能氧化的物质应该叫无氧分解,无氧分解所需的能耗比有氧分解大的多,有氧分解的程序是物质氧化之后直接排泄,而对于抗氧化的物质则需通过白血球细胞先吞噬后自杀并同归于尽才能降解成可无氧分解的物质。
楼主:原子电2  时间:2020-11-14 14:40:34


楼主:原子电2  时间:2020-11-14 14:40:34
 维生素究竟起什么作用?
为什么蔬菜的保质期远高于肉类?
世间万物无时无刻不在燃烧,表现之差异仅在于肉眼是否看见火焰而已;万物的生长离不开氧份、死亡也离不开氧份;生长时以氧份降解毒素、死亡时以其降解尸体,而毒素的降解是相对的,对身体而言是解毒,对毒素本身而言却是死亡。理论上氧份可降解世界上绝大多数的物质与所有的生命,从木材的风化、建筑的老化、钢材的生锈到燃料的燃烧、物质的氧化、塑料的降解,至完全分解只是时间的问题。
而生命死亡之后会立刻遭到微生物(如细菌)的分解,但晒干的动物尸体却能长期保存,尸体的分解需要水分与微生物二元素同时存在,水分只是微生物的载体,去掉水分也就基本杜绝了微生物;但生命离不开水,人体巧妙的把自己装在水袋里并基本隔绝外界的微生物,因此活体不会被快速分解。
但干燥的动物尸体如木材一般最终还是要被氧解的,好在氧份不能入其里,而是从表面一层层的逐步氧解,这很容易让人忽略氧化作用的存在;与之不同的是活体之内遍地充斥着氧份,如果没有与之对抗的“抗氧化物质”活体中的细胞无寿可言。
据不完全资料维生素A、C、E是一种抗氧化因子,人体既然要随时氧化降解毒素为什么还要抗氧化呢?人体的细胞有多种,最短的细胞生命周期只有3天而最长的细胞寿命跟人的寿命是一致的。
楼主:原子电2  时间:2020-11-14 14:40:34
细胞的寿命:
肠道表皮细胞 3天
味觉细胞 10天
血小板 10天
白细胞 10天
肺表皮细胞 20天
皮肤细胞 20天
红血球细胞 120天
肝脏细胞 150天
骨骼细胞 10年
心脏细胞 20年
神经眼睛大脑细胞 与生命同步
皮肤表层 死细胞
楼主:原子电2  时间:2020-11-14 14:40:34
控制系统对各种细胞的寿命为什么不一视同仁?为什么要差异化对待每一种细胞?原因之一是细胞中储存着支撑生命运转的所有信息,从顶层的无意识大脑到神经骨髓再到脏腑血液再到肌肉四肢皮肤,细胞的寿命从最长趋向最短直到最后的皮肤表层所用的都是死亡的细胞尸体。当新老细胞新陈交替的时候其内部的信息就会丢失,新来的细胞需要重新置入信息,这给教育系统带来了压力也增加了组织崩溃的风险,所以越处下的细胞寿命越短能耗也越小,越处上的细胞因维持生命的存在而需要的能耗越高,人体是下层供养上层的金字塔体系;仅大脑能耗就占到身体全部的25%,算上其它若干高级组织,如此可见其六七。
各种细胞寿命长短有别,但细胞本身的材质几乎是一样的,因此细胞本身的抗氧化能力差异不是很大,也就是说各种类型的细胞其本身的寿命应该是接近的。同样牌号的钢材有些刷着防腐漆,有些镀了镍,有些什么都没做,钢材的寿命大相径庭。各类细胞如果不做任何防腐人体之内将全部是裸钢,细胞的“本寿命”由无菌环境下的氧分解速度决定。
所以获得外部防腐材料的支持是控制细胞寿命的唯一手段。比如长期缺乏维生素C会导致坏血病,其后期症状的血液如同暴露于空气后而氧化的色泽,红血球细胞的生命周期是120天,如果没有适量维生素C来帮助自己维持120天的寿命,相应的一部分个体将会氧化而死或者全部都处于衰弱无力的状态,当维生素C的缺乏量到了一定地步的时候即呈现坏血病症状即红血球细胞之死。钢材因缺乏防腐材料而锈穿。
反之如果体内剩余过量的维生素C,因无法对其有氧分解就需要消耗白血球吞噬细胞来与其同归于尽了;多余的防腐材料只能以牺牲环境的方式处理掉。该死的细胞如果不死,拿什么来供养上层?
楼主:原子电2  时间:2020-11-14 14:40:34
假如完全抗氧化就脱离了金字塔供养体系,旧人不死新人不生,哪来有生机?人人都长命百岁哪里还存在人口红利?细胞体系里每一个阶层都有最合适的寿命,不长不短才是繁荣之道。
人体与氧份接触最多的面积是皮肤,为防止皮肤细胞的接触性氧解就干脆把死亡的皮肤细胞尸体堆积在表层形成一种隔断效果,看看生命是何等的聪明?这样一来省去了好多防腐材料的使用量,给人体节省了开支也减轻了负担,所以我们的主观意识不要小看潜意识的能力,在物种的智能化面前人类所掌握的科技顶多算个小儿科而已。
多种维生素的强大功能看起来人体内不能缺这也不能缺那的,于是人们尽量的多渠道补充,然而通过营养的补充似乎并没有使人们更加健康反而离健康越来越远了;矛盾从这个地方浮出水面,诸多营养包括维生素的全面并不一定起到正面作用,从外部补充营养一定会过剩且不可能恰到好处;假如随意而为之并常有意作一二分之饥饿或者定期清空体内之垃圾,是否会造成缺维生素的可能?有人长寿而健康、有人中年多折难,富贵而多病之人必病于营养过剩,长寿而康之人必得益于生活的清欢;所有的维生素以及所谓的必须物质都是由C、H、O、N四大有机元素合成的,不要忘记人体才是最大最全面的制药厂,清欢而长寿之人就能证明一切。
说了这么多必要回归主题总结而论了:白细胞除了需要对付病菌寄生虫之外,其外敌还包括毒气毒液药物以及维生素等所有抗氧化物质,这些物质中与人类接触最频繁的是甲醛、甲苯之类抗氧化化工产品、食品防腐剂、抗氧化维生素等等;强大的外敌造就了强大的白细胞分裂繁殖能力,当人体控制不住白细胞分裂速度的时候即为血癌之症。而正常程序性死亡或者自杀死亡的各种类细胞会把自身分解后分配给身体循环使用,并不增加其它代谢渠道的负担。如此一来作为军队的白血病其一死于外患,其二死于强大。
楼主:原子电2  时间:2020-11-14 14:40:34


楼主:原子电2  时间:2020-11-14 14:40:34
外部的抗氧化物质包括所有名称的防腐剂,添加于一些袋装、瓶装、罐装食品以及部分长途运输的蔬菜,但这些物质不必要过于担心,少量的吸收并无大碍甚至人体还会利用这些物质的能量发挥类似维生素的作用。就像甲醛这样的物质不光存在化学品中,而且存在天然物质中,很多植物都含有一点甲醛,松木中也含有甲醛,短期且少量的接触并无大碍。然而现代生活条件越好反而越多的食用包装食品,人们觉得富有了,不能亏了吃食,尤其是老一辈的人不舍得让孙辈艰苦一点,拼命的给他们买好吃的;白血病幼龄化的相关消息新闻上面经常有报导,似乎不是跟饮食有关、就是跟新房装修相关。
如果说白血病与维生素有一定关联,当维生素超过一定量可能会致血癌,那低于一定量是否也有致癌风险?假如体内细胞死亡过快,过量的尸体清理工作同样造成白细胞负担,并可导致事发区域因细胞本身过度分裂而直接致癌,科学数据上发现多种癌症与维生素有一定相关性大概在于此。过多或过少只是两种极端而已,军队也可亡于内乱,生命诞生于狭缝,延续于狭缝,奇迹创造于狭缝,不偏不倚乃道之长存。
楼主:原子电2  时间:2020-11-14 14:40:34
牛皮癣与白血病 所有的皮肤病跟血液不无关系,外源性的皮肤病需要血液来解“毒”,内生性的皮肤病是血液本身的“毒”从汗腺里面“钻”出来。血毒呈现在皮肤表面就是个症状而非病因,知其果而究其因,来自外部的病菌须从外部用药,不要急于求成内外兼治而“杀敌一千、自损八百”。内生性皮肤病的表症是来自内部血毒的反馈,血毒为何要从皮肤排泄?绝不是无事生非,而是体内的代谢能力出了问题;身体为了保护脏腑只能另寻血毒的代谢通道。皮肤是人体的第二个肾,毒从皮肤直接排放出来而不是通过正常的途径来代谢实在是无奈之举。内生性皮肤病是身体给你的警告、让丑陋来惩罚身体所犯的错误,这时候去检查化验肝功能血液指标当然是正常的了。以外用药对付内生性的皮肤病把皮肤治理好了相当于堵住了排泄的通道,血毒排放不出来只能在体内与白细胞以及脏器对抗。所谓“道高一尺 魔高一丈”毒比白血球厉害迟早会彻底击垮对方,在一个密闭的容器内抢空间、争地盘,最后不是你死就是我活,堵住泄气阀的高压锅终归要爆炸。毒要是不厉害怎么会从皮肤出来?怎么有能量毁掉皮肤?血液之毒如果不能从皮肤穿孔而出必然会从五脏六腑开始腐蚀。诸如重症牛皮癣之类的既然与白血病有一定的关联,是否可以视其为脏腑治病的表现形式?
楼主:原子电2  时间:2020-11-14 14:40:34
 人体的常见病:


 行走的细胞
人体由几十万亿个细胞组成,这是一个庞大的组织机构其基数之大或许跟地球上所有动物的数量加起来差不多;而人与人之间DNA的相似度在99.99%以内,也就是说人与人之间的个体差异范围在万分之一以内,对于物种而言人类的细胞是通用的,这个人的血液可以用在那个人身上,那个人的器官可以移植到这个人身上、包括皮肉都可以移植;所剩的万分之一差别仅在组织形态即个人的身体特征上面。每个人都有近乎一致的身体功能,但每个人却有着天地云泥之别的际遇,如果无视外貌的差异,人与人之间的区别仅在显见的意识形态(附录),即使两个长的一模一样的人其气质神态也是各有天地的,而人们总是放大了身体本身的差别。是意识产生着思绪、是意识驱动着行为,且凌驾于细胞组织机体之上,驱使着细胞做一切的对外运动,可以说细胞属于个体更属于物种;主观的意识可以驱动细胞组织行为但不能控制细胞组织的内部行为;换个角度看是物种把细胞借给每个人用一辈子而已,细胞是真真实实存在的、而“每个人”才是虚拟的,从哪里借来的细胞用完一生还得还回到哪里,“人”不过是行走的细胞。
楼主:原子电2  时间:2020-11-14 14:40:34


楼主:原子电2

字数:89859

帖子分类:天涯杂谈

发表时间:2020-05-23 04:54:26

更新时间:2020-11-14 14:40:34

评论数:469条评论

帖子来源:天涯  访问原帖

下载地址:TXT下载

 

推荐帖子

热门帖子

随机帖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