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水读 >  天涯 >  煮酒论史 >  钱祖荣: 《红楼梦》的评批者畸笏叟 是出生在1584年之前的“老干部

钱祖荣: 《红楼梦》的评批者畸笏叟 是出生在1584年之前的“老干部

楼主:老卡枪  时间:2020-11-13 22:33:34
《红楼梦》的评批者畸笏叟 是出生在1584年之前的“老干部”

钱祖荣

《红楼梦》的早期稿本是《石头记》,在《石头记》评批者中,畸笏叟是一个特殊人物所用的具有特殊意义的文学名。因为“笏”在清朝已经停止使用,“叟”的含义是指年过60岁的男人,所以畸笏叟是一个在1644年清朝定鼎北京时,就已是年过6旬的“老干部”,他出生在1584年之前不久。因而,经过“畸笏叟” 评批过的《石头记》早期稿本,必然产生于畸笏叟的有生之年。
一、畸笏叟的内涵。
1、畸的基本含义。
作为名词的畸,其本义:一为零散、不整齐的田地;二为未被侵占的残余土地;三为数的零头或余数;四为古代军队阵形的一翼。
作为形容词的畸,其本义:一为不整齐的、不正规的意思;二为畸形病或畸形病态的意思;三为偏离或偏颇的意思;四为脱俗的、超群的意思;五为畸人、畸士、畸民、畸行的意思;六为单数或奇数的意思。
2、笏的基本含义。
辞源载;“笏,1、古朝会时,所执的手板有事则书于上,以备遗忘。古代自天子至士皆执笏,后世惟品官执之,清始废……2、铸金银为条板,形似笏……”
3、叟的含义,一般指年老的男人。
4、畸笏叟的基本含义。
由上述可知,畸笏叟可以理解为:一是奇异的、超凡脱俗的朝廷老官人;二是行为偏颇或有错误的朝廷老官人;三是位列朝班大臣的文臣(文武之序,文为单数在前,武为双数在次,)之伍的老官人;四是明朝彻底灭亡之前的老官人。
二、畸笏叟是谁?
畸笏叟是谁? 被乾隆皇帝钦点的贰臣钱谦益自然脱离不了干系,因为他符合上述成为畸笏叟的四大要件。
钱谦益(1582年10月22日—1664年6月17日),字受之,号牧斋,晚号蒙叟,东涧老人。苏州府常熟县鹿苑奚浦(今张家港市塘桥镇鹿苑奚浦)人,明万历三十八年(1610)应试为探花,即殿试考取一甲第三名。钱谦益是清初诗坛的盟主之一,是明末清初时期的文学巨匠。钱谦益在明季时是东林党的领袖之一,官至礼部侍郎。在南明的弘光政权时,为礼部尚书。弘光政权复亡后降清,为礼部侍郎。5个月后辞职南归,联系学生郑成功、张煌言进行反清复明斗争,直至倾家荡产、终老归天。
由于钱谦益在1645年清兵于扬州制造了惊天地泣鬼神的大屠杀之后,率领南明的臣僚降清,不久又组织反清复明斗争,这种行为让人匪夷所思。因而,他成了一个典型的畸笏叟。
虽然钱谦益的降清行为,拯救了数十万南京人的生命。但是,也使满清贵族加大了统一全国的耗费,包括人、财、物等等。站在不同的立场,自然有不同的看法,这是钱谦益至今仍遭有些人诟谇的原因。
三、钱谦益被乾隆所骂 成为铸错的“钱”
在《清史稿•贰臣传》中,与钱谦益一起被列入贰臣范围的人,有157个。在《清史列传》卷78中载有刘良臣、刘泽洪、孙定辽、孔有德等;在卷79中,收录了人钱谦益、吴伟业、龚鼎孳、,周亮工、梁清标等。
在这157人之中,只有钱谦益被乾隆写诗所骂,说明钱谦益是贰臣的典型,他更有理由成为“畸笏叟”。
另外,笏的基本含义包括“铸金银为条板”一项,而“畸笏”则是铸错的金银条板。
明清时期的金银,属于钱的范围。那么,“畸笏”则可理解成“铸错的钱”。
《红楼梦》早期稿本《石头记》之主要评批者之一的畸笏叟,是一个极其聪彗者,他把“铸错的钱”,由一般意义引申为隐喻意义,即“铸错的钱(谦益)”。
典型的“贰臣”钱谦益活到83岁,他的“畸笏叟”之名还能藏多久?

楼主:老卡枪  时间:2020-11-13 22:33:34

畸笏叟是一个在1644年清朝定鼎北京时,就已是年过6旬的“老干部”,他出生在1584年之前不久。因而,经过“畸笏叟” 评批过的《石头记》早期稿本,必然产生于畸笏叟的有生之年。
楼主:老卡枪  时间:2020-11-13 22:33:34

敬请各位朋友不吝赐教!
楼主:老卡枪  时间:2020-11-13 22:33:34
@老百夫长76:迟到的谢谢!!
楼主:老卡枪  时间:2020-11-13 22:33:34
钱祖荣侃红楼之71:
《红楼梦》中对首都的称呼是鉴别作者出生朝代的试金石
(期盼一语点醒梦中人)

钱祖荣

《红楼梦》中对首都的称呼,是鉴别作者出生朝代的试金石和分水岭。明朝出生的遗民作者,只会称呼明朝的首都为“神京”,绝不会把清朝皇帝的办公地称为“神京”,因为清朝的皇帝占据明朝的首都后,为了避免重滔明朝灭亡复辙,将燕京(北京)改称为“京师”。
“神京”一词在《红楼梦》中出现多次,如在第1回中有贾雨村叹道:“非晚生酒后狂言,若论时尚之学,晚生也或可去充数沽名,只是目今行囊路费一概无措,‘神京’路远,非赖卖字撰文即能到者”。在第3回中有“有日到了都中,进入‘神京’。雨村先整衣冠”……
“神京”,一般是指自唐代之后非少数民族统治中国时的首都。出自南朝宋谢王写的《世祖孝武皇帝歌》:“刷定四海,肇构‘神京’。”
“神京”与“君权神授”相关联。“君权神授”的意思是说君王的权力来源于神的授予,具有天然的合理性,任何人不可侵犯。君王代表神在人间行使权力,管理人民。在中国,自夏代起奴隶主就开始假借宗教迷信进行统治了。《尚书.召诰》说:“有夏服(受)天命”,这是君权神授最早的记载。周朝时,称武王是“受命于天”,自称周天子,一切“礼乐(政令)征伐(军令)自天子出”。那么,天神之子所居的京城,自然而然地被后来者称为“神京”了。
唐张大安《奉和别越王》云:“丽日开芳甸,佳气积‘神京’。”
五代和凝《小重山》词曰:“春入‘神京’万木芳。禁林莺语滑,蝶飞狂”。
“神京”一词在明朝士大夫的诗文中屡屡出现。在明季一代文学宗师钱谦益的诗中有:“禾黍岁时供上谷,烽烟日夜接‘神京’”(【秋兴八首】)、“ 千里风烟开紫塞,万年根本是‘神京’”(【上谷歌八首上楚中丞】)、“虏骑临城气益横,共言乘势犯‘神京’”(【蔚州歌四首】) ……
在明朝人的诗文和言语中,把北京和留都南京都称为“神京”。
“神京”一词在《冒辟疆全集》中也出现多次。如在《后芜城赋》(甲辰)中有“崇祯十七年三月十九日,贼破神京”(P349)、“试望南州,云拱‘神京’。周绵江海,駊騀丘陵”(P360)……
然而,在中国历史上,当另一方夺取政权后,原来的所谓正统方不会坦然认可新政权,也不会承认新政权的首都为“神京”,尤其在少数民族统治中国的年代,比如在满族人定都北京后,不少仍然怀旧的原明朝臣民,断然认为“神京”不复存在。
与大明王朝生死攸关的大美女陈圆圆,曾导致吴三桂“冲冠一怒为红颜”,引清兵进入山海关,改写了中国历史。她在临终责怪吴三桂的遗言中说:“当国破家亡之际,只坐视以贻误事机,迨事势不可为,始借力外人,以伸一时之忿,此大王之深误也。当敌军既进,‘神京’亦亡,国号迁移……”
由此说明,自清人定鼎北京之后,“神京”已亡。“神京”的称谓已经由“京师”代替。
清人的都城,自清太祖努尔哈赤建立后金起,直至清朝灭亡,先后建有三处。一是“兴京”赫图阿拉,故址在今辽宁省新宾县西老城村。二是“盛京”,天命六年三月,努尔哈赤占沈阳。四月,由兴京迁都辽阳,是为东京。十年又自辽阳迁都沈阳。三是1644年定都燕京,以盛京为陪都。称北京(燕京)为“京师”。
清朝人称呼北京(燕京)为“京师”的例子不胜枚举,而最有说服力的莫过于康熙皇帝之圣旨。康熙皇帝在第5次南巡时,曾经下旨:“江西巡抚李基和,甚为粗鄙,带往‘京师’学习”。
总而言之,“神京”和“京师”在文书和语言中的使用,是区别《红楼梦》等文学作品创作年代的显著标志。
以上赘言,意在唤醒红楼梦中人,《红楼梦》的原作者和主要增删者是明朝遗民,大汉奸曹寅之家的任何人都与之无关。漫无边际的瞎扯,只会造成红学界持续混乱,后患无穷!!
楼主:老卡枪  时间:2020-11-13 22:33:34
钱祖荣侃红楼之97:正解林黛玉为何姓林
正解林黛玉为什么姓林

钱祖荣


常言道:“江河有源,树木有根”。遵循此理,一个中国姓氏的问世,自然也有一段典故,林姓也不例外。至于《红楼梦》的作者为什么要把女主角林黛玉定为林姓呢?学术界众说纷纭,却都是盲人摸象,未能圆满解读。其实,作者在书中已经有所暗示,且容笔者分步剖析。
一、林姓根源于古代忠于国家的名臣比干
“林”字是一个会意字,本义为丛聚的树木,即树木很多。其字形,很像两棵并排在一起的树。现在的“林”字主要指树林、林木、森林。
林姓最早出自子姓,形成于西周初期,是商朝王族比干的后裔。
商朝末年,比干冒死进谏,被纣王挖心而死。比干的夫人陈氏带着身孕逃到牧野一带避难,在深山石洞里生下了孩子,取名为坚。后来陈氏投靠周王室,周武王因为比干的儿子坚是在林中出生的,就赐他姓林,从此有了林姓。
林姓的发源地应为牧野,即今天河南淇县以南、卫辉以北的地区,但因比干庙在卫辉,所以林姓人就把卫辉作为自己的姓氏发源地。
而《红楼梦》的作者把林黛玉定为林姓,则看出当年作者对处于灾难中的国家和人民,满怀热血芹(谐音雪芹)意。

二、明季出现忧国忧民的“东林党”中有个“林”字
东晋时,名僧慧永在庐山西林寺(苏轼有《题西林壁》:“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之东建成东林寺。北宋政和元年(1111年),理学家程颢、程颐的嫡传高弟、知名学者杨时,觉得无锡南门保安寺的周围环境,与郁郁葱葱的庐山东林寺颇为相似,于是选择该地为研究和传授学问的学社,定名为“东林”。
在明朝万历年间,明神宗朱翊钧10岁登基。即位前十年,内阁首辅张居正主持政务。明神宗执政后,28年不上朝,其怠政行为,使司礼监成为代替皇帝批阅奏折的权力机构,宦官集团的权力高度膨胀。由此引来名目繁多的政治团体起而攻之,其中有一个最为重要的“东林党”,它由遭贬的一位个性操守闻名于世的忠臣吏部郎中无锡顾宪成首倡。
万历三十二年(1604年),顾宪成与弟弟顾允成等人协同修复宋代杨时讲学的东林书院。农历十月,顾宪成会同顾允成、高攀龙、安希范、刘元珍、钱一本、薛敷教、叶茂才(时称东林八君子),发起东林大会,制定《东林会约》。顾宪成与高攀龙、钱一本等在书院中轮番讲学,宣扬“公正廉洁”的政治主张。妇孺皆知的“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之语,就出自东林书院门口的对联:这句话是由东林书院的创办人顾宪成写的,且作为东林书院的宗旨。“东林党”倡导“读书、讲学、爱国”的精神,引起全国学者的普遍响应,一时名声大振。东林书院逐渐成为江南地区人文荟萃之区和议论国事的主要舆论中心。

不久,“东林党”被“阉党”压制,“东林党”人的下场悲惨至极。多人被捕下狱,杨涟受尽酷刑,最终被铁钉打入脑中而死;史书中记载左光斗狱中的惨叫声“昼夜不息”,最终也一命呜呼;除高攀龙投湖自尽外,近20名入狱者全部惨死狱中。
当年,阉党还编造出一本《东林点将录》,先是收录了“东林党”108位官员的名单,后来增加到309位,其中大多数被革职,也有不少人死于狱中。
“东林党”人表现出了士大夫的率直、坚毅、果敢的品质,他们为了国家和人民的命运、为了实现理想而临危不惧、视死如归的精神,是中华民族优良传统中的瑰宝,万古流芳,永远值得后人敬仰。
虽然学术界对“东林党”的评价存在争议,但由明史专家张显清撰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明代政治史》认为其主流思想应该肯定。其中说:“从主观上说,东林一方投入到党争之中,目的是要挽救朝廷的政治危机”,“如果说党争无补于时政,那么东林党只是无心之失,不应受到过多的责备。相反,诸邪党以及阉党他们处处与东林为敌,加重了朝政的紊乱,破坏了正常的统治秩序,使国政在非良好的状态下运行,因此他们应负最主要的责任”。
由此观之,《红楼梦》的作者佩服“东林党”的德行,给林黛玉取了“东林党”中有代表性的“林”字作为她的姓氏。
三、林黛玉家乡姑苏与无锡“东林”的关联
小说人物林黛玉的家乡在哪里呢?作者写为姑苏。《红楼梦》第二回在介绍林如海时写道:“这林如海姓林名海,表字如海,乃是前科的探花,今已升至兰台寺大夫,本贯姑苏人氏,今钦点出为巡盐御史……今如海年已四十,只有一个三岁之子,偏又于去岁死了。虽有几房姬妾,奈他命中无子,亦无可如何之事。今只有嫡妻贾氏生得一女,乳名黛玉,年方五岁。”由此看出,林如海祖籍是姑苏,因工作调任到扬州时,女儿黛玉才五嵗,也就是说黛玉在五嵗前是住在祖籍姑苏的。

无锡东林书院与姑苏有何关联呢?东林书院位于惠山脚下,当年惠山属于吴郡,东林书院当然也属于吴郡。唐朝陆羽《惠山寺记》曰:“山东峰(按:指惠山东峰,即锡山),当周秦间大产铅锡,至汉方殚,故创无锡县,属会稽。自光武至孝顺之世,锡果竭,顺帝更为无锡县,属吴郡。”
吴郡,是东汉时期的郡名。东汉永建四年(129年)始置,分原会稽郡的浙江(钱塘江)以西部分设吴郡,治所在原会稽郡的治所吴县(今江苏省苏州市姑苏区)。
有源于此,当年无锡东林书院属于姑苏之域。
四、在《红楼梦》中贾母暗示“林”家死绝了的含义
《红楼梦》第五十七回写林黛玉的丫鬟紫鹃,跟贾宝玉开了一个黛玉要回苏州老家的玩笑,惹得宝玉旧病复发。贾母安慰说:“林家的人都死绝了,没人来接你的,你只管放心罢。”
赫赫扬扬的荣国府的老祖宗贾母将自己金尊玉贵、娇生惯养的亲生女儿贾敏,嫁给了书香之族、钟鼎之家、由探花郎升至兰台寺大夫的林如海,生下了出类拔萃的林黛玉。可是贾母为什么却说一句非常绝情的话呢?
当然,面对当时情况,贾老太太也许出于安慰宝贝孙子,而采取了应急措施。然而,我们又不能排除作者采取了把历史真事隐于其中的曲笔之法。
按作者惯用谐音之法推而广之,《红楼梦》既然讲的是大明王朝的“贾(家)王(亡)薛(血)史”,而其中发生在林黛玉家乡姑苏“东林党”的典故里,就有一群特别的“林”姓人物,为了使大明江山延续绵长,忘我呈辞献策。结果,事与愿违,他们几乎被杀戮殆尽。一个正直的巨著作家,怎能不把这种惊天地泣鬼神的壮举史迹,撰刻于“字字皆是血”的鸿篇钜制中呢!

楼主:老卡枪

字数:5197

帖子分类:煮酒论史

发表时间:2018-10-21 15:14:23

更新时间:2020-11-13 22:33:34

评论数:8条评论

帖子来源:天涯  访问原帖

下载地址:TXT下载

 

推荐帖子

热门帖子

随机帖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