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水读 >  天涯 >  煮酒论史 >  歌尽桃花扇底风——唐宋词人的文采风流

歌尽桃花扇底风——唐宋词人的文采风流

楼主:擢倚天之剑  时间:2020-11-28 13:28:27


据《邵氏闻见录》卷八载:钱惟演留守西京,欧阳修等都是他的下属。一日,欧阳修等游嵩山,薄暮时分才回到龙门香山,天已经开始下雪,钱惟演特地送来厨师与歌妓,并传话说:“山行良劳,当少留龙门赏雪,府事简,勿遽归也。”这种享乐的风气,就是宋词滋生繁衍的温床。
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欧阳写了一首《临江仙》:
柳外轻雷池上雨,雨声滴碎荷声。
小楼西角断虹明。阑干倚处,待得月华生。
燕子飞来窥画栋,玉钩垂下帘旌。
凉波不动簟纹平。水精双枕,傍有堕钗横。
欧阳二十五岁时任河南推官,喜欢上一个官妓。有一次西京留守钱惟演在后花园宴请僚属,席上安排了这个歌妓好几个节目。客人都到了,而欧阳和那个官妓却姗姗来迟。老钱心里有些冒火,责问这个歌妓是怎么回事。歌妓说,中午暑热,在凉堂睡觉,醒后,发现头上的金钗不见了,头发蓬松,怎么可以见各位大人呢,找了好长时间还是没有找到。官妓也是公务员,她们的衣食首饰都由政府支付,一身行头价值不菲,丢了什么都是要赔偿的。所以这个女人显示出可怜巴巴的样子。老钱看到她这个样子,有些可怜她,就说,好吧,如果你能让欧推官现场填词一首,你的金钗我赔给你。欧阳敢于担当,不假思索,就填了这首《临江仙》。满座击节叫好,妓的金钗当然就由公家赔偿了。
这首词从内容来看,有着明显的艳情指向,然而作者却巧妙化用李商隐诗的意境,描写得流丽婉雅,曲尽其情。陈廷焯在《词则·闲情集》里评道:“遣词大雅,宜为文僖(钱惟演)所赏。”
欧阳修写妓女的词不少。如《减字木兰花》:
歌檀敛袂。缭绕雕梁尘暗起。
柔注清圆。百琲明珠一线穿。

樱唇玉齿。天上仙音心下事。
留往行云。满坐迷魂酒半醺。
从歌妓歌声道甜美写到她玉齿皓然,进而作非非之想:“留住行云,满座迷魂酒半醺”,在半醉半醒的时候,眼前的这位歌妓使词人想到与楚襄王共赴阳台的神女。你说这位老兄不是意淫得太厉害了嘛?但是,很含蓄;所以:雅!
楼主:擢倚天之剑  时间:2020-11-28 13:28:27

而下面这首《醉蓬莱》,看起来有些色迷迷,但非常形象地刻画了民间女孩真挚、忸怩的性格特点:
见羞容敛翠,嫩脸匀红,素腰袅娜。
红药阑边,恼不教伊过。
半掩娇羞,语声低颤,问道有人知么。
强整罗裙,偷回波眼,佯行佯坐。

更问假如,事还成后,乱了云鬟,被娘猜破。
我且归家,你而今休呵。
更为娘行,有些针线,诮未曾收啰。
却待更阑,庭花影下,重来则个。
这个女孩的外貌非常美丽,粉嫩的脸一片娇羞,细细的腰舒服袅娜。呵呵,这些使我们想起宋玉《登徒子好色赋》里描写的东邻之好女:“增之一分则太长,减之一分则太短;著粉则太白,施朱则太赤。眉如翠羽,肌如白雪。腰如束素,齿如含贝。嫣然一笑,惑阳城,迷下蔡。”文人总喜欢夸张地描写事物。但是,这位老欧真的喜欢她了,他后悔不让她从紅芍药那边走来,如果这样,在芍药花的衬托下,她一定会把人的眼珠都拉得凸出来。
两人相会,她的第一声问话就是“有人知道我偷偷的来吗”?可见,这个女子还没有经历大风大浪的考验。她局促不安,既想坐却又站着缓缓的挪动步子,不时的偷偷望一眼情人,眼里满是深深的情的秋波!
这女孩知道男人想要做什么,所以,下阕描写她的心理状态。踟躇了一会,她问,如果我们完事后,我头发散乱,被老娘猜破,那怎么办?不被打死才怪哩。你不要老是抱着我缠在我身上不放呵,停下来,好吗?我还是先回家,还有一堆针线活要我做呢,等到夜阑更深的时候,我再悄悄地与你相会。好吗?
这首词肉色生香,简直让人晕倒!如果当时的青年男女读了,从中得到些什么呢?只是那时识字的人太少,“流毒”不会很广的。
描写民间女孩生活的还有下面一首《渔家傲》,也色而不淫:
近日门前溪水涨。郎船几度偷相访。 船小难开红斗帐。 无计向。合欢影里空惆怅。 愿妾身为红菡萏,年年生在秋江上。 重愿郎为花底浪。 无隔障。随风逐雨长来往。
据说孔子的父亲与他老妈野合而生孔子,所以,野合也没有什么大不了啊。这首词即景取譬,托物寓情,以新颖活泼的民歌风味,把莲塘秋江作为事情发生的背景,歌咏了水乡女子对爱情的大胆追求与真诚向往。
开头一女子的口吻说,近日溪水涨满,情郎趁水涨驾船来访了。大概他们事先有约定,所以那个男子才敢这样大胆驾船到湖面上相会。由于他们平常大约很少有见面的机会,幸而湖面近来涨水,使他们有了“几度”这样的幽会,双方正在热恋,而且逐渐瓜熟蒂落。这次,趁水涨相访,就要充分珍惜这个机会,好好野合,快乐地爱一次,忘掉自己。
当然,词里描写满涨的溪水,既是双方的幽会的客观条件,也暗喻了双方日益高涨的情爱。
青年男女,干柴烈火,做爱是势在弦上,不得不发。可惜采莲船太小,不能设下“红斗帐”遮蔽一下。幕天席船,让别人看到那就臭名远扬了!同时船小动作就不能过分剧烈,只好“合欢影里空惆怅”了。“合欢影”肯定指两人紧紧拥抱在一起,但不能“合欢”,只能是轻轻地亲热,不能放着胆子硬干,不然,把船弄翻了,被乡亲们笑话,多难为情啊。
亲完了,抱完了,女主人公面对秋江之上的莲叶想:我多么愿意做一朵美丽的红莲花,年年岁岁生长在秋江之上;在江水里随风摇曳,而情郎你呢,最好化身为花底的轻浪,永远拥着我,让在你的怀里,享受爱情的快乐。两人永远相依,再也没有什么可以隔离我们了。
楼主:擢倚天之剑  时间:2020-11-28 13:28:27

@朱乙丑 2012-09-06 15:22:42
有意思
-----------------------------
谢谢朋友捧场!
楼主:擢倚天之剑  时间:2020-11-28 13:28:27

@Quizas也许 2012-09-07 00:22:50
谢倚天老师问候!祝您秋安笔顺!
-----------------------------
老朋友,别客气!
楼主:擢倚天之剑  时间:2020-11-28 13:28:27


这首词写得妙极了,老欧阳由于对青年女性的心理体察入微,所以写起来丝毫不费力气,却神韵具备。令人遐思不已。
《宋裨类钞》里还有一段欧阳风流韵事的记载:
欧阳修间居汝阴时,二妓甚颖,而文公歌词尽记之,筵上戏约他年当来作守。
后数年公自维扬果移汝阴,其人已不复见。视事之明日,饮同官湖上,有诗留撷芳
亭云:“柳絮已将春色去,海棠应恨我来迟。”
说的是欧阳修闲居汝阴(今安徽阜阳)时,有两名官妓很聪明,欧阳修所填的词全能记得。所以很得欧阳的欢心。就在一次宴会上与她们开玩笑约定:为了你们,以后我一定想办法有来这里做太守。
数年后,欧阳修果然从扬州改到汝阴当官,但是这两名官妓却已杳如黄鹤。一次宴饮湖上的时候,欧阳想到她们,不禁惆怅不已,在湖边的撷芳亭留了一首诗:“柳絮已将春色去,海棠应恨我来迟。”三十多年后,苏轼也到汝阴做官,见到欧阳修留下的这首诗,笑着说:“这不就是唐代杜牧的‘绿叶成阴子满枝’的翻版吗?此老学杜牧那样的风流了。”
唐文宗大和末,杜牧以侍御史身份入沈传师宣城幕府,听说湖州是浙西名郡,美女最多,就到那里去玩。湖州崔刺史正好是杜牧的朋友,知道他的来意,就努力为他物色美女,可惜杜牧一个都不喜欢。后来崔朋友就照着杜牧设计的方案,在水面上搭台唱戏,让四方百姓来看戏。时近黄昏,一个村妇带着个扎着双鬟的女孩也来看戏。杜牧一看到那女孩,还不到豆蔻年华,却是真正的国色!就立刻对老妇说:我与你约定,你的女儿,我要啦,十年之内我一定要担任这个郡的长官,到时候就娶她;如果不来,你就为她找个好人家。一个口头合同就这样确定了。
但是,命运不可知。杜牧此后辗转迁徙,直到十三年后才好不容易担任湖州刺史。刚到湖州,他立刻派人去了解那个女孩情况。哪知道这个女孩已经出嫁了三年,生了两个孩子。当晚,杜牧就把那个老妇及女子召来诘问:既然答应了我,为什么违背合约,嫁给别人?老妇再三磕头,说:老爷啊,不是我们违背对你的承诺,而是当初我们约定十年为期,而等到十年您还不来,我以为你您不能来了,而女儿的终身耽误不得,所以才把她嫁了。
试想,这样普通的人家,女儿有机会嫁一个今天大市的第一把手(书记市长级的人物),完全可以一人飞升,鸡犬升天,自己的老头子、儿子、哥哥、弟弟、七大姑八大姨都有好处,这是求之不得的事情,此人又风流倜傥,满腹才华,虽然当个小妾,但明媒正娶,众所周知,要比被包的“二奶”们生活在阴暗角落里强多了,谁不愿意呢!实在是觉得没有机会傍大官,才人她出嫁的。
杜牧想想也是,违背合同的不是老妇,而是自己。只怪自己错失时机,不能享受艳福。于是以礼相送,作《怅别》诗云:
自恨寻芳到已迟,往年曾见未开时。
如今风摆花狼藉,绿叶成阴子满枝。
诗里也充满着憾恨。欧阳修似乎也有这样的情感,怪不得苏轼如此说了。
楼主:擢倚天之剑  时间:2020-11-28 13:28:27


(4)人生自是有情痴
欧阳原是性情中人,尊重朋友,热爱友谊,把友谊看得很重很重。他的《玉楼春》是首久负盛名的词:
尊前拟把归期说。未语春容先惨咽。
人生自是有情痴,此恨不关风与月。

离歌且莫翻新阕。一曲能教肠寸结。
直须看尽洛城花,始共春风容易别。
什么叫“人生自是有情痴”?词人要与朋友们分手,依依不舍。他进而把这种难以忍受离别之痛推广到整个人类普遍的认知的结论。认为人是一种有感情的动物,每个人心灵里都有柔软的一块,喜欢群居,而害怕分离。在一起时也许不感到团聚的幸福、快乐,但是,分手之后就马上会感知到这一点。同时,我们每每登山临水,看云飞云散,花开花落,都会触动感情的神经。况周颐在其《蕙风词话》中就曾说过:“吾观风雨,吾览江山,常觉风雨江山之外,别有动吾心者。”这就是人生本是有情痴吧。
欧阳老虽然带着十分深重的伤感与惆怅与朋友们告别,然而结尾却说,虽然要离开洛阳,但也要让把“洛城花”完全“看尽”之后,才与大家、与这个城市离别。
欧阳修本身一个风流儒雅之士,平时难得一见晚春时节的牡丹花开,岂能在它行将开放的时候走呢,人一生的机会并不是很多,错过了就不能再来,所以,即使要走,也尽量少留一些遗憾。
这首词结尾英迈高举,出人意表,显示了此老深厚的艺术功力。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论及欧词此数句,称“于豪放之中有沉着之致,所以尤高”,确是的评。
另一首《浪淘沙》写得却没有这样洒脱了: 把酒祝东风,且共从容。
垂杨紫陌洛城东。
总是当时携手处,游遍芳丛。
聚散苦匆匆,此恨无穷。
今年花胜去年红。
可惜明年花更好,知与谁同。
在离别的宴会上,欧阳比别人想得更远,眼前,虽然要走了,他却故作从容,端起酒杯,感谢朋友们在一起的时候,大家能够经常携手出门,游山玩水,把汴京大大小小美好的地方都游遍了。可惜的是,现在就要分手,人生的聚散太短暂了。今年我们在一起,大家看,花儿也比去年开得鲜艳,但是,明年的花树长地更高更大了,花儿也会开得更加艳丽。那时,却不知道与谁在一起欣赏花儿的美啊?
遗憾,充满了遗憾,人生本来就是遗憾构成的,无论是谁,没有遗憾就没有这个人的一生。
楼主:擢倚天之剑  时间:2020-11-28 13:28:27


《踏莎行》也可以看出此老确是性情中人:
候馆梅残,溪桥柳细。草薰风暖摇征辔。
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
寸寸柔肠,盈盈粉泪。楼高莫近危栏倚。
平芜尽处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
这首词也非常有名,它用象征性的画面、暗喻性的语言来烘托离情。首先展现出的是驿路旁边的旅馆那儿的场景:几枝梅花快要凋零,小溪桥边的柳树枝条嫩绿,在春风里摇曳,是那样的婀娜多姿,桥下流水潺潺,仿佛在唱着欢乐的歌。整个画面有色彩、有动态、有音响。就在这样美好的季节里,行人走了,“草熏风暖摇征辔”,“熏”是是嗅觉感受到青草散发出清香,“风暖”是身体触觉感受到外界的温暖和煦。他开始了新的旅程,而她却开始有了难眠的夜。
“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就近取譬,因为在小溪桥边离别,小溪里流水涓涓,李后主《虞美人》有句云“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这两句实是从中变化而来。但欧阳修可谓推陈出新,用越流越远的溪水来比喻愁苦随着心上人的离去而源源不断,融情于景,可谓独具匠心。
看着越行越远的行人身影,独留家中的女子禁不住粉泪盈盈,柔肠寸断,从此以后,再也不想倚着高楼的栏杆,因为望尽天涯路,也难以望到心上人的影子。眼前莽莽苍苍的平畴的远处,就是一座青山接着一座青山,山上草木葳蕤,遮蔽视线,而且行人可能在这些青山之外。这样,望又有什么用呢!
《世说新语》里记载,一个士兵在三峡抓了只小猿,母猿在岸上一直跟着船走,走了百余里,突然跳上船,大叫一声哀绝而死,人们把母猿肚子剖开,发现它的肠子都“寸寸断”了。在古代诗词里经常用“断肠”这个词表示极度悲伤。欧阳修这里写的不仅仅是“断肠”而且是“寸寸柔肠”,柔嫩的肠子怎么能够禁得住离别之恨?也许它早就一寸一寸地断了。
后人从此词最后一句里演变出一个小故事,宋范公偁《过庭录》载:“吴人孙山,滑稽才子也。赴举他郡,乡人托以子偕往。乡人子失意,山掇榜末。先归,乡人问其子得失,山曰:‘解名尽处是孙山,贤郎更在孙山外。’”这就是成语“名落孙山”的来由。当然,这是题外话。
楼主:擢倚天之剑  时间:2020-11-28 13:28:27


10 宋祁:“小资”生活的浪漫
宋祁(998-1061)北宋文学家。字子京,安州安陆(今湖北安陆)人。天圣二年进士,官翰林学士、史馆修撰。与欧阳修等合修《新唐书》,当时的人们称之为“小宋”。但宋庠从政一味小心谨慎,实在没有什么建树可言,而宋祁却比较大胆,敢于进谏,常常有直言谠论,如论宋朝财政的“三冗”、“三费”,论河北军备等,都能够一矢中的,他虽然不属于范仲淹政治改革集团,但并非全然与改革思潮相对立。
后来小宋又改任翰林学士、龙图阁学士、工部尚书等,卒谥景文。
宋祁之所以被呼为“小宋”,是因为他还有一个和他齐名的哥哥宋庠。和小宋略嫌佻达的人生态度完全不同,大宋却是一个“清约庄重”的人物,弟兄俩一齐考中的进士。本来宋祁的文才在乃兄之上,中在第一而宋庠中在第三,但章献刘太后看了礼部拟就的名单,认为不宜将弟弟排在哥哥前面,于是将宋庠改在第一,宋祁则排到了第十,当时称为“双状元”,认为一门双杰,是无上的恩荣。宋氏兄弟合称“二宋”,后来大宋一直做到宰相,小宋则为翰林学士。
《宋史》认为:大宋文才不及弟弟而持重过之,而且胸怀大志,品格操守远较小宋为高。大宋知颍州时,西湖展江亭建成,他写了一首非常有名的诗:
绿鸭东陂已可怜,更因云窦注新泉。
凿开鱼鸟忘情地,展尽江湖极目天。
向夕旧滩都浸月,遏空新树便留烟。
使君直欲称渔叟,愿赐闲州不计年。
其中颔联“凿开鱼鸟忘情地,展尽江湖极目天”气魄何等阔大雄浑,充分显示了他心中的宏图大志!后来夙愿得偿,担任朝廷宰相,总领百官。比较二宋的品格,确实大宋显得更敦厚稳重,宋庠为人简朴,即使做了宰相也没有改变,而小宋则是一个放浪的享乐主义者,常常狎妓纵酒,醉饮达旦,过着是非常“小资”的生活。
呵呵,宋祁兄弟俩也是苦出身,小时候家境并不富裕。据王得臣《尘史》载,宋氏兄弟“就学安陆,居贫。冬至,召同人饮,元宪(庠)谓客曰:‘至节无以为具,独有先人剑鞘上裹银得一两粗以办节。’(祁)乃笑曰:‘冬至吃剑鞘,年节当吃剑耳。’”拿祖传宝剑的剑鞘上裹着的一两银皮去换酒,与客人一起饮酒过节,这真是黄连树下弹琴——穷途末路中苦中作乐,而且开玩笑说准备过年时把宝剑当掉去大喝一场,人不堪其忧,而兄弟俩却不改其乐,这简直是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呵。虽遭困厄却仍然如此洒脱,至今还让我们感动。
楼主:擢倚天之剑  时间:2020-11-28 13:28:27


为什么没有朋友来支持?
楼主:擢倚天之剑  时间:2020-11-28 13:28:27

后来两人皆立身朝廷,成为权要显贵,金玉满堂。这时他们又怎么样呢?
钱世昭《钱氏私志》中有这样一段记载:
宋庠(庠为宰相)居政府,上元节至书院内读《周易》,闻其弟学士祁点华灯
拥歌妓醉饮达旦。翌日谕所亲令诮让云:“相公寄语学士:闻昨夜烧灯夜宴,穷极
奢侈,不知记得某年上元同在某州州学内吃齑煮饭时否?”学士笑曰:“却寄语相
公:不知某年同在某处州学吃齑煮饭是为甚底?”
原来宋庠读书是为了学成文武艺,货与帝王家,扬名立万,荣宗耀祖;而宋祁呢,拼尽全力攻读的目的就是摆脱困厄,最大限度地去享受人生,尤其是口腹声色之欲。当年的苦读当年的吃齑饭(一种煮的很烂的咸菜粥)就是为了以后大富大贵,能够穷极奢侈。不要以为宋祁这话浅俗得很,其实很实在。今天许多身居高位而腐败的贪官不也是如此吗?在做穷学生时都奋发踔厉,立志改善家庭的贫苦境况,得志后就灯红酒绿,纸醉金迷。这与宋祁何其相似!
下面我们看看宋祁浪漫到何种程度。
(1)姬妾拥绕修史书
当代不论是“小资”还是“大款”、“精英”,享受和品位似乎都赶不上这一千年前的古人。
我们再看看“红杏枝头春意闹尚书”宋祁做官后过的是什么样生活。据《东轩笔录》载:
宋子京(祁)……多内宠,后庭曳罗绮者甚众。尝宴于锦江,偶微寒,命取
半臂,诸婢各送一枚。凡十余枚至。子京视之茫然,恐有厚薄之嫌,竟不敢服,忍
冷而归。
呵呵,他家里小蜜众多,大家争相邀宠,寒冷的日子里,小宋在锦江(成都)举行宴会,感到寒冷了,请人拿马甲来穿,小蜜们得悉老爷感到寒冷了,马上争先恐后,你拿一件背心,我拿一件裘衣,这样,小宋面前一下子堆里好多轻软新衣。这下子可把小宋难倒了,怕穿了这件不穿那件,有厚此薄彼之嫌,这些女人都是自己的心头肉啊,随便得罪了,弄得她们一哭二闹三上吊,这可不是好玩的。于是干脆打肿脸充胖子,一件都不穿。这样,平均是平均了,可是自己却冷得瑟瑟发抖。这种做法似乎痴到好笑,却是对众多的姬妾用心体贴,后世一直将之当作文人韵事来说,明末清初南山逸史所作《半臂寒》,就是谱写这段情事。
同样是这本书里,记载小宋修《新唐书》时的轶事:
宋子京晚年知成都,带《唐书》于本任刊修。每宴罢,开寝门,垂帘燃二椽
烛,媵婢夹侍,和墨伸纸,远近皆知为尚书修《唐书》,望之如神仙焉。
在我们的想象中,修史应该是枯燥的事,他却能自如地将学术研究做得如此倜傥,将娱乐提高到如此风雅,不得不佩服他实在会享受人生。“红袖添香夜读书”的浪漫本是古代文人所积极追求并乐此不疲的梦想。有些文人,即使家境贫寒,也会凑趣到青楼里找一两个红颜陪伴他们,聊解寂寞与空虚。可是,宋祁身边的姬妾们是正儿八经“家养”的。小宋每每于宴会散后,盥手漱口已毕,打开寝室大门,垂下帘幕,点燃两根巨烛,婢女环侍周围,他居中铺纸开书卷,就书写开了,远近都知道是尚书大人在修唐书,望去俨然如神仙出尘。两边姬妾夹侍,起码有五六个,甚至一个班吧,修史书要这么多如云美女围绕着干什么?除了让一两个人磨墨、铺纸,其他的大可走开。而且从科学的角度来说,这样二氧化碳太多,也有碍健康啊;同时异性在侧,肯定会大大的干扰思路。说穿了,他就是忘不了享乐——秀色可餐呵。也许修书修得疲倦之后,望望这些女人,亲一口,握一下手,看看那个美眉,摸几下,这就像注射了一支强心针,精神马上就会高涨起来?鬼知道!
曾有一个大雪天,宋祁秉烛添香,左右燃着炽热的炭火,身周诸姬环列,正磨得墨浓,舔得笔饱,在澄心堂制作的名贵纸笺上写着唐书列传,忽然问诸姬:“你们都曾经在别人家呆过,见过有主人象我这样潇洒风流吗?”诸姬都说:“呵呵,哪里有尚书这样懂得风情和享受。”诸姬中有一人前主人是宗室子弟,宋祁又问:“你家太尉遇到这种天气时做什么?”那女子回答道:“前主人太尉只是拥着火炉欣赏歌舞,间以杂剧取乐,喝一场大醉而已,如何比得学士如此怜香惜玉!”宋祁点头道:“其实这样也不坏啊。”于是搁笔不写,饮酒为欢,几至通宵。
楼主:擢倚天之剑  时间:2020-11-28 13:28:27
@擢倚天之剑 2012-09-22 18:58:21
10 宋祁:“小资”生活的浪漫
宋祁(998-1061)北宋文学家。字子京,安州安陆(今湖北安陆)人。天圣二年进士,官翰林学士、史馆修撰。与欧阳修等合修《新唐书》,当时的人们称之为“小宋”。但宋庠从政一味小心谨慎,实在没有什么建树可言,而宋祁却比较大胆,敢于进谏,常常有直言谠论,如论宋朝财政的“三冗”、“三费”,论河北军备等,都能够一矢中的,他虽然不属于范仲淹政治改革集团,但并非全然与改革思潮相对...........
-----------------------------
@Quizas也许 2012-09-25 21:47:38
倚天老师,宋祁这篇前面贴过的,您是不是给弄混了?
-----------------------------
谢谢您,我查了一下,在第六页贴过了。
楼主:擢倚天之剑  时间:2020-11-28 13:28:27


宋祁这一章已经贴过来,下面我就不再继续贴了。谢谢所有关心本帖的朋友。
楼主:擢倚天之剑  时间:2020-11-28 13:28:27


11.韩缜:出使难忘美爱妾
韩缜(1019-1097)字玉汝,原籍灵寿(今属河北)人,庆历年间进士。英宗时任淮南转运使,后来地位逐渐显赫。神宗时曾知枢密院事。哲宗时,竟然拜尚书右仆射兼中书侍郎,成为当朝宰相。他们这个人家真了不起,弟兄三人,他和两个哥哥韩绛、韩维都位极人臣,煊赫一时。那时士大夫们私家蓄养歌儿舞女盛行,他老哥韩维“喜声乐,遇极暑则卧一榻,使婢执板缓歌不绝声,展转徐听。”清风徐来,红袖清歌,真是优哉游哉,醉笑人生。多么善于享受啊!为了自己的惬意快乐,他压根儿不管那些歌女在酷暑下受到的煎熬。
而韩缜呢,也不是一只好鸟。拜相之后,挖空心思去享乐,只怕想不到,不怕做不到。天上飞的,水里游的,只要想吃,就务必弄到不可。据叶梦得《避暑录话》里载:他用膳极其精致,以至“食鸽辨色”,吃鸽子时也要看看它的羽毛是否鲜亮,杀后的皮肤是否红润,不纯种,不健壮的鸽子,他是不吃的。
元丰年间,西夏(一说是辽)要与大宋协商确定两国的边界。朝廷派韩缜为特命全权大使赴边谈判。这下子他害怕了,尿都撒在裤裆里,敌方是虎狼之国啊,如果不答应他们的无理要求,很可能被扣留起来,弄不好就会葬身虎口,因此他的心里忐忑不安,老是想这次不知道能不能平安返回,一旦遭遇不测家里这么多的美姬娇妾,统统归属他人,那岂不是为人作嫁吗?他留恋这美丽的家园,舍不得暖玉温香的销魂窝,临行前不停地与爱妾缠绵。叶梦得《石林诗话》记录了韩缜出使前与小妾刘氏分别的情景,还比较照顾他的面子,没有写出他悲悲切切的丑态:
元丰初,夏人来议地界,韩丞本玉汝出分画,将行,与爱妾刘氏剧饮通夕,
且作词留别。翌日,忽中批步兵司遣为搬家追送之,初莫侧所由,久之方知自乐
府发也。
又沈雄《古今词话》引《乐府杨闻》云:
韩缜有爱姬能词,韩奉使时,姬作《蝶恋花》送之云:“香作风光浓着 露,正凭双栖,遣分飞去。密诉东君应不许,泪波一洒奴衰素。”神宗知之,遣使送行。
刘贡父(攽)赠以诗:“卷耳幸容留婉娈,皇华何啻有光辉。”莫测中旨何自而出,
后乃知姬人别曲传入内廷也。韩亦有《凤箫吟》词咏芳草以留别,与《兰陵王》咏柳以叙别同意。后人竟以《芳草》为调名,则失《凤箫吟》原唱意也。
一般的“蝶恋花”分上下两阕,六十个字,这里却只有一半,似乎没有写完,大概这个小妾装作悲伤得写不下去,或者文思枯竭了,所以只有半阕。
楼主:擢倚天之剑  时间:2020-11-28 13:28:27

谢谢诸位朋友力挺!
楼主:擢倚天之剑  时间:2020-11-28 13:28:27

身为北宋大臣,出使异邦,理应做好充分准备,严阵以待,以不辱使命。但韩缜却全不以国事为念,临行时舍不得爱妾的花容月貌、床上功夫。又担心这样的女子,人见人爱,是最容易红杏出墙的。总之,横也不是,竖也不是,不知道怎样处置这个勾魂的小妖精。只好两人疯狂饮酒作乐,他还填了首《凤萧吟》词与爱妾,名义上是说自己去国之时,对她难舍难分,情意绵绵,骨子里劝告她遵从妇道,在家里服从主妇的支配,不要惹是生非。不知怎的,这首词传到了神宗的耳朵里。神宗一想韩缜在谈判之余,不像在内地有家有妾,外面是花花世界,有青楼可以消遣;身处敌国,生活一定非常单调、寂寞,作为国君应该对臣子多加安抚,关心其痛痒。因此决定让他的小老婆以大使夫人的身份陪同前往,解除老韩的后顾之忧,这样,他就更安心为国出力了。第二天,神宗就派兵为韩缜搬取家眷,护送那个大使夫人追赶老韩去了。
韩缜这首《凤萧吟》有些词话上也称之为《芳草》:
锁离愁、连绵无际,来时陌上初熏。
绣帏人念远,暗垂珠露,泣送征轮。
长行长在眼,更重重、远水孤云。
但望极楼高,尽日目断王孙。

销魂。池塘别后,曾行处、绿妒轻裙。
恁时携素手,乱花飞絮里,缓步香茵。
朱颜空自改,向年年、芳意长新。
遍绿野,喜游醉眼,莫负青春。
这首词借芳草的连绵不绝,咏离愁的难以驱除,写得情感哀怨动人,回肠百折。确实有感染力,所以常常被后人称赞。唐圭璋在《唐宋词简释》里说它“句句有草,句句有人,写来自然拍合,情韵悠漾。”江淹在《别赋》中描写了春日离别的情景:“闺中风暖,陌上草熏。”主要是写离别的时令,韩缜顺手拈来,用它表示自己的离情,那连绵无际的芳草,正如此时我们胸中紧锁的愁云。也如我去路的漫漫悠长。明天,你站在画楼上面,目送我去远方,“送君南浦,伤如之何”,别离之意就会弥漫心头,一定垂泪不止,恰如碧草洒下露滴。征途上,青草伴随着我,走过一道道山来一道道水,山千重,水万条,我像失伴的孤雁,只影飘飞在云间。纵使你登上高楼,极目远眺,终日凝眸,再也不能看见游子身。
楼主:擢倚天之剑  时间:2020-11-28 13:28:27

接着他回忆当年一起游春的情景,那是多么绚丽的春光,“池塘生青草,岸柳变鸣禽”,分别之时,你姗姗而去,绿色的罗裙轻飘,令青草也嫉妒。我也曾经拉着你纤纤素手,在飞絮蒙蒙的季节里漫步,脚下铺着满地的落红,香气氤氲。而人的生命是非常短促的。唐人刘希夷诗道,“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今天,我尚能骑马乘车,肩负使命赴北。但不知道相逢在何日?也许,我们再相逢的时候,已经年华老去。眼前的芳草却永远这般鲜嫩,春风吹过而新绿又生。既然如此,亲爱的,你应该好好享受这明媚春光,不要辜负了大好青春啊!
此词融入淮南小山《招隐士》、江淹《别赋》、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以及牛希济《生查子》等篇句意,全词无一草”字,却几乎是句句咏草。“长行长眼”、“尽日目断王孙”、“曾行处、绿妒轻裙”等句,以芳草的无所不在渲染离情的无穷无尽,委婉深曲,情意绵绵。大概神宗读后也被感动了吧,派人护送他的小妾陪同一起前往。这样,白天他可以在谈判桌前口若悬河,滔滔不绝,晚上也能够暖玉温香,享尽男欢女爱。这个皇帝也够体察臣心的。
身负君命,出使异国,临行前,竟不以国家大事为念,而与小妾卿卿我我,这哪像个肩负重任的大臣样子啊!而荒唐的神宗皇帝对大臣竟关心到家,派兵护送他的小老婆也去使团。君不像君,臣也不像臣,都把国家大事当作儿戏。这样会有什么好结果么?北宋君臣的文恬武嬉可见一斑!
韩缜存词仅此一篇。
楼主:擢倚天之剑  时间:2020-11-28 13:28:27

第三章 北宋后期
1. 王安石 千古凭高留名词
王安石(1021——1086),宋史上赫赫有名的人物。他不但是唐宋八大家之一,而且作诗、填词也非常出色,更是宋神宗时努力革除弊政的改革家。
笔者非常不赞同有些人引用列宁的话:“王安石是中国十一世纪的改革家。”为什么?对王安石,我们中国人对他的了解也人言人殊,一个外国人,读了中国多少的历史啊,能够判断王安石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
神宗即位,年号熙宁,他锐意改革,以王安石为相。安石在执政期间,大力推行变法。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熙宁变法”。就当时宋的实际情况来说,有些旧政策的确需要改变,变法本来符合社会进步的要求。但是,王安石急功近利,想一揽子解决各种存在问题,所以,一下子把原来的许多法律全部推翻,全盘实行新法。这种冒进的做法(很像我们上世纪的五十年代的大跃进),不符合当时的国情。一下子就遭到许多大臣的强烈反对,司马光公然宣布不与王安石同朝为官,他去洛阳修《资治通鉴》去了,苏轼多次写奏折给神宗皇帝,力陈变法的不可取。
古代,皇帝们都很迷信,认为天象是上天的一种暗示,不得不重视!熙宁六年(1073 年),“圣山”华山发生土崩,这年夏天到第二年春天,许多地方久旱不雨。这使神宗不禁担心起来。怎么办?他问王安石,王安石说:“水灾、旱灾都是天灾,无法避免。即使最贤明的君王尧舜,他们当政的时代也有水旱灾害,我们只要继续推行变法就行了。”
可是,神宗仍然非常忧虑地说,“朕怕你推行的不是善政。朕听到不少人埋怨新政中的商税法规,连太后和皇后也议论纷纷 。”
此刻职位卑小的郑侠画了一卷“流民图”献给皇帝。图上许多灾民拴着铁链砍树、赚钱还公债的。还有民众吞食树皮草根……内附了一张短笺,短笺上写道:
窃闻南征北伐者,皆以其胜捷之势,山川之形,为图来献。料无一个以天下之
民质妻鬻子,斩桑坏舍,流离逃散,皇皇不给之状,图以上闻者。臣谨按安上门逐
日所见,绘成一图。百不及一,但经圣览,亦可流涕。况乎千万里之外,有甚于此哉!
陛下观臣之图,行臣之言,十日不雨,即乞斩臣宣德门外,以正欺君之罪。郑
侠上对。
郑侠在短笺中说皇帝如果相信他的话,并肯改变新法,十天之内肯定会下雨,否则,他说他愿意被杀头!也许是这些话让神宗震惊,也许是那些图让皇上对百姓产生了恻隐之心,皇帝把这卷画轴带回寝宫给太后和皇后看。
太后先开口道:“虽然我知道王安石才略不凡,但是他这样做,特别是新法中的助役金和青苗款害苦了百姓,惹了大麻烦。你打算如何收场?”
神宗想了想,除了免去王安石宰相职务,实在也没有其它好办法,第二天,王安石被免职。皇上还决心废除商税、青苗、助役钱、保甲法和方田均税等十八项措施。
天果然下起雨来!
楼主:擢倚天之剑  时间:2020-11-28 13:28:27

第二年一月,郑侠又献了一册“正直君子邪曲小人事业图”给皇上。图中画的是唐朝几个有名的忠臣和奸臣,虽然没有直接提到现在的政府,然而却非常明显,这是指桑骂槐,含蓄地斥责如今的权奸。虽然那时王安石已经罢相,但余威仍在,党羽的力量仍然强大,朝廷当权者都力主变法。所以,郑侠被判了死刑,但神宗发布赦免诏令:“郑侠顾国不顾身,不能重罚。”于是郑侠被贬去英州。
熙宁八年(1075年)二月,王安石再次被任命为宰相。
不久,王安石的儿子王雱身上长了个疮,王安石请来和尚、大夫诊治,却终于无效,他一筹莫展,眼睁睁地看着王雱死去。王安石一生信佛,儿子的死令他有了某种顿悟,于是,熙宁九年(1076年)十月,他申请辞职获得批准后,彻底离开了朝廷,隐居于金陵的紫金山,把自己的一生功过让后人们去评议。
王安石改革的失败,除了对国情没有十分清楚的把握外,最主要的原因是他为了推行变法,网罗心腹,没有考虑这些人研究人品如何。这样,许多品格低下的奸邪之徒都混入变法的队伍里。例如:吕惠卿、舒亶、章惇,蔡京这些品性不端之徒都打着变法的旗号,营私舞弊,党同伐异,弄得朝廷一派乌烟瘴气。奇怪的是,保守派阵营里,却偏偏大多是正直之士,如韩琦、文彦博、富弼、司马光、苏轼、程颢、程颐、范纯仁(范仲淹的儿子)等,英名彪炳史册。
由于王安石的变法队伍鱼龙混杂,泥沙俱下,安石一片苦心,最后却演变为新旧党争,新旧两党由政治观点的对立而变成无原则的倾轧,斗争长达近半个世纪,为北宋灭亡埋下了祸根。
楼主:擢倚天之剑  时间:2020-11-28 13:28:27

谢谢两位朋友的支持!
楼主:擢倚天之剑  时间:2020-11-28 13:28:27

此外,王安石同志还有一个常常被人笑话的缺点是极度不修边幅——身上脏极了。他长时间地不换洗衣服,长时间不洗脸、不漱口、不洗澡。这使他的外套上,到处都是汤汁油渍汗迹等污斑,一些干巴巴的附着物触目可见;而性格也与一般人不同,非常固执,人称“拗相公”。这些,都被人们瞧不起。
例如苏东坡就很讨厌王安石写的一本《字说》,把某些字的意义解释得牵强附会。两人一天在闲聊,王安石说起近来研究字词的结构常常有所顿悟,对仓颉的大智慧极度赞赏,譬如:“坡字乃土之皮,波字乃水之皮。这种造字构思非常恰切独到。”其实,这两个字本来是形声字,不能解释成会意字,所以苏轼听了之后,便依照安石的这种推理推下去(归谬法):“那么滑字一定是‘水之骨’啰!”苏轼诙谐地说着,“以‘竹’鞭‘马’是‘笃’字,以‘竹’鞭‘犬’,又有什么可‘笑’呢?” “哦!对了,‘鸠’字为何是由‘九’和‘鸟’构成的呢?”苏轼问。王安石答不出来,苏轼笑着说:“诗经上不是有句‘鳲鸠在桑,其子七兮’的诗句吗?七只小鸟,连爹带娘,不正好是九只吗?”王安石饶有兴地听着,听完后才知道苏轼戏谑他。
拗相公这次没有发火,知道这个苏胡子在嘲讽他,但他还是把自己的著作出版了。
其实,安石也有许多优良品质,例如他不爱女色。他的吴氏夫人是位胖太太,大约也不算美貌,但对自己的男人很关心。看到别的男人家里都三妻四妾(妻妾多也是权势的象征),她有些为老公鸣不平,堂堂的相爷,竟然只有一个长相很普通的正室,恐怕被贻笑大方。于是,她自说自话为丈夫买了一个漂亮的小妾,想给丈夫一个惊喜。白天她对安石只字未提,晚上临睡时,才让这女子梳妆打扮后去伺候相爷。王安石一看到这个貌美如花的女子出现在自己房里,荷尔蒙激素没有马上升高,而是大吃一惊,问她来干什么?他压根儿不知道这个打扮得漂漂亮亮的女子,是他老婆做主为他娶的小妾。这个女子就将夫人的意思告诉安石,拗相公说大喝一声“胡闹”,接着十分严肃仔细地盘问这个女子从什么地方来,家里还有什么人。这女子告诉他:自己的丈夫是为官府运漕粮的,不幸粮船遇到大风沉没,一船官麦一下子全部沉入江底,倾家荡产后仍然不足以赔偿官府,所以丈夫把自己卖掉还债。安石问:“共卖得多少钱?”女子回答:“九百缗。”安石听后,请这个女子回她自己房间安歇。第二天一早,马上命人将这个女子的老公找到,让他把自己的老婆领回去。并且不必退钱。
儿子王雱死后,没有留下一男半女,媳妇仍然在他家里侍候公婆。安石认为,儿媳妇没有男女,守在这里,这不是守活寡是什么呀?我不能以宰相之尊,让儿媳妇一辈子心如古井,叫她改嫁吧呀!这种做法,确实挺了不起的,要知道,宋代礼法逐渐森严起来了,所谓礼法,主要还是让妇女套上紧箍咒。除了王安石能够这样,我们几乎没有看到其他人也能这样。
安石的度量也值得称赞。元丰七年(1084)三月,宋神宗下令苏轼离开黄州,改授汝州(今河南省汝南县)团练副使,苏轼上表谢恩,准备上任。同年七月,经过金陵,那时,王安石正隐居在钟山,东坡特地去拜访王安石。苏轼瞧见王安石骑着一匹驴子来到江边迎接他时,高兴的连帽子也不戴就跑上岸去,爽朗地叫道:“轼今日才敢以野服见丞相。”王安石也欣然回答说:“礼法岂为我辈设哉!”二人不以政见不合而疏远,反而频相唱和,谈论国事,可谓“君子之争”,把酒论文,却又恨相知太晚,这成为千古美谈。他们愉快地聚首了几天,临别时不胜依恋,王安石对东坡十分佩服,叹息着说:“不知更几百年,方有如此人物。”

楼主:擢倚天之剑

字数:190350

帖子分类:煮酒论史

发表时间:2011-05-03 03:33:00

更新时间:2020-11-28 13:28:27

评论数:934条评论

帖子来源:天涯  访问原帖

下载地址:TXT下载

 

推荐帖子

热门帖子

随机帖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