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水读 >  天涯 >  煮酒论史 >  【阿拉伯古代列国志】〈长篇连载〉

【阿拉伯古代列国志】〈长篇连载〉

楼主:麟剑  时间:2020-12-29 07:23:56


示巴王国


示巴(希伯来文:שבא,阿拉伯文:سبأ,阿姆哈拉文:ሳባ),古兰经中称为塞伯邑(Sabaʾ),是指在旧约圣经和古兰经中提到的一个位于阿拉伯半岛南方的王国。王国具体位置可能在现今的埃塞俄比亚、厄立特里亚沿岸或也门南部境内,但也有可能是同时处于埃塞俄比亚和也门的一个跨亚、非大陆的大王国。
示巴王国在古代亚述人、希腊人及罗马人作家的作品中都有提及过,大约在公元前8世纪立国,于公元5世纪到6世纪时因为气候变迁而引起的一连串连锁反应而灭亡。示巴王国曾经以多个不同的城市作为首都,当中在中期时以今日萨那以东120公里的马利卜作首都的时间最长。
今时今日的赛伯伊人 (Sabaeans),被认为是示巴王国的遗民。
1.历史
赛伯伊王国,建立于公元前约750年至公元前115年,即《圣经》所说的“示巴王国”。
最强盛的时候,它甚至统治了整个阿拉伯半岛南部。赛伯伊人是最早的航海家和国际商人,灌溉了南部阿拉伯绝大部分土地的著名的马里卜大坝,也是由他们修建的。透过《圣经》上著名的示巴女王和所罗门的故事,约略可以看出这个王国的繁荣与富足。在其后,代替赛伯伊王国的希木叶尔王国,其统治则一直持续到公元6世纪上半叶左右。
赛伯伊王国经常派遣商业使团渡过红海去收集香料和其他珍贵商品,并在埃及与埃塞俄比亚建立了永久性的移民点。
赛伯伊王国于公元前7世纪修建的马里卜水坝,被认为是古代水利工程的杰出代表之一。
2.示巴女王
示巴女王(希伯来语:מַֽלְכַּת־שְׁבָׄא‬‎,古希腊语:βασίλισσα Σαβὰ),又译席巴女王,在希伯来圣经记载中,是一位统治非洲东部示巴王国的女王,与所罗门王生活在相同年代。示巴的位置大约相等于今日的埃塞俄比亚,相传亦是闪的后人。她在非洲的势力,最强的时候,疆域涵盖东部非洲和现今的沙特阿拉伯南部地区和也门。
根据《旧约圣经》列王纪上第10章、《古兰经》和阿克苏姆国的其他历史资料的记载,她因为仰慕当时以色列国王所罗门的才华与智慧,不惜纡尊降贵,前往以色列向所罗门提亲。有人认为列王纪上第三章1节的“法老的女儿”就是示巴女王,但亦有认为是两个不同的人。示巴女王被以色列人逐回埃塞俄比亚之时,据说已怀有所罗门王的骨肉。亦有人凭着《雅歌》第一章第5节的一句,而认为《雅歌》是所罗门王与示巴女王之间的情话,因为当时的人并不爱把皮肤晒黑。
希巴女王,又称示巴女王,是《圣经•旧约》中略用文字提及的人物,在传说中,她是一位阿拉伯半岛的女王,在与所罗门王见面后,慕其英明及刚毅,与所罗门王有过一场甜蜜的恋情,并孕有一子。传说中的希巴女王有两种形象,一是惊艳绝伦,一是丑陋无比。希巴女王首见于《圣经•旧约》的“列王记”。
希巴女王的名字:拜莱盖丝 Bilqis。
《旧约全书•列王记》中有这样一段记载:公元前10世纪中期,以色列王国在国王所罗门的治理下,国泰民安,十分兴盛,特别是他花了20年时间建造的金碧辉煌的耶和华圣殿和王宫,更是使他驰名遐迩。
有一个异国君主希巴女王,闻悉所罗门的声名后,对他十分仰慕,于是就在庞大护从队的陪同下,用骆驼驮着香料、宝石和许多金子,浩浩荡荡地来到耶路撒冷,拜会所罗门。她故意提出一些难题让所罗门解答,以试探他是否像盛传的那样智慧无穷。谁知所罗门聪明绝顶,有问必答。
希巴女王见所罗门有大智慧,又看到他所建造的华丽宫室、席上的珍肴美味、群臣分列而坐、仆人两旁侍立,以及他们的衣服装饰等情况,诧异得神不安舍,向所罗门献上厚礼。所罗门对这位远道而来的异国女君主给以盛情款待,在她回国时还馈赠了许多珍贵的礼物。
在非基督教信仰的世界里,希巴女王的形象是基本上被丑化了的。犹太教的传奇故事,把希巴女王描绘成有着毛茸茸双脚的恶魔形象,并把她比喻为古代亚述和巴比伦神话中诱人堕落的淫妇。而在伊斯兰教的传说中,希巴女王受到了更大的贬斥,她被称为“比尔基斯”,意为妖怪,说她所行之事对人类来说意味着灾难。
不过,在许多国家较为流行的民间传说中,希巴女王还是更多地被描绘成天生丽质、聪颖不凡的动人形象。并传说所罗门在耶路撒冷见到她的时候,就为其美丽的外貌和端庄的仪表所倾倒,两位互相爱慕的君主还结成了金玉良缘。
埃塞俄比亚的传说中说,虽然所罗门对希巴女王一见钟情,却无奈女王对他无意。后来,所罗门设计引诱,才逼迫女王成婚的。这个有趣的传说的大意是,所罗门在耶路撒冷见到希巴女王时,对她一见钟情。无奈女王把贞洁视若生命,在所罗门发誓不去触碰她之后,她才肯住进所罗门的王宫。然而狡诈的所罗门也提出一个条件,禁止女王触碰他宫殿里的任何东西。在女王启程回国前,所罗门为她举行了盛大晚宴,故意让女王吃下许多辛辣食物。女王半夜感到口渴时,偷偷溜进所罗门的房间喝了一瓶水。早有所图的所罗门声称女王食言在先,使他得以解除誓言的约束。就这样,所罗门得以和女王共度良宵。他们在婚后生下一子名叫曼尼里克,以后随希巴女王而去。曼尼里克长大后到耶路撒冷拜谒父亲,并被封为埃塞俄比亚的第一代皇帝。
希巴女王是否确有其人,至今还是一个谜。但长期的考察和新的考古发现证明希巴古国确实存在。《圣经》中提到的希巴王国位于濒临红海的阿拉伯半岛西面,在现今阿拉伯也门共和国境内。它是公元前10世纪兴盛一时的文明古国之一,希巴王国由于紧靠红海,同与红海相接的以色列、埃及、埃塞俄比亚、苏丹等结成了密切的贸易关系,商业一度十分发达。希巴古国盛产香料、宝石和黄金,这使它在产品交换中处于十分优越和有利的地位。
据考证希巴王国的首都就是现今阿拉伯也门共和国的东部城市马里卜,现代这个城市还是沿用着古代名称。公元前1世纪希腊史学家奥多勒斯曾形容马里卜是一个用宝石、象牙和黄金做艺术品装点起来的城市。这种描写也许有些过分,但马里卜故去的华美、繁荣从中也可窥见一斑了。
过去传说马里卜建有一个规模巨大的蓄水坝。水坝都用大石块铺砌,石块之间密接无缝,显示了希巴人民高超的建筑和工艺水平。这座水坝维持供水达12个世纪之久,公元543年,因年久失修而塌陷。
人们还在马里卜郊外沙丘上发现了一处设计奇巧的建筑物废墟,考古学家们证实它是公元前4世纪所建的“月神庙”。当地人把它称为“比基尔斯后宫”,而比基尔斯是他们对希巴女王的称呼。
古代的香料之路横贯希巴国,更准确的叫法应该是“萨巴国”。萨巴人拥有先进的文化,他们留下了数以千计的石碑铭文,内容包括祭祀、建造记录以及权力和统治的更替。马里卜是阿拉伯半岛上最大的古代遗址,这里饱受地震的摧残和盗墓贼的破坏,被过去的居民所遗弃。考古学家认为这里正是昔日宫殿所在的位置,他们还想找到古代萨巴人的建筑。通过艰苦的努力,他们将细节一点点地拼凑起来。

楼主:麟剑  时间:2020-12-29 07:23:56


希木叶尔王国

希木叶尔是也门阿拉伯人建立的一个王朝,在铭文中作Hmyr,在希腊文献中作Homeritai. 他们占有阿拉伯半岛的西南端,首都采法尔(Zafar),位于今耶里姆(Yarim)东南约14公里处。
希木叶尔在历史上首次出现于普林尼的《博物志》(Naturalis Historia,1世纪后半世纪),此后不久,在学者称之为《红海周航记》(Periplus Maris Erythraei)的希腊文献中曾提到某人是“希木叶尔和萨巴伊两国的国王”。但这种身兼两国国王的说法并非最后的定论,因为在整个2世纪和3世纪萨巴伊和希木叶尔的统治者多次处于战争状态。这一时期内国王的称号混乱,时而称“萨巴伊诸王”,时而称“萨巴伊和赖伊丹(Raydan)诸王”。不过对后一说法的含义,迄今仍有争议。
希木叶尔人聚居在今叶门沿海一带。他们继承了赛伯伊人的语言和文化。原都采法尔(Zafar),其势力有时伸展到东边的波斯湾和北边的大沙漠。4世纪初,首府北迁沙那(Sana)。4世纪后期,基督教和犹太教在这个地区获得了巩固的立足点。由于内讧,国势渐衰。525年被阿比西尼亚(Abyssinia, 即今埃塞俄比亚)侵略者击溃。575年为波斯人所灭。
1.历史
在3世纪最后数十年内,希木叶尔国王沙玛尔•尤哈里什(Shammar Yuharish)结束了萨巴伊和哈德拉毛王国的独立地位。由于卡塔班王国已经从政治地图上消失,整个也门便统一在他的管辖之下。此后的国王称号为“萨巴伊、赖伊丹、哈德拉毛和也门国王”。阿拉伯作家们称他及其后继诸王为塔巴(Tabba)。因为在伊斯兰教兴起之前的几个世纪中也门处在希木叶尔王国的统治之下,阿拉伯学者(以及19世纪欧洲的许多学者)不分时间、地点,将伊斯兰时代以前所有的也门遗迹,都称作希木叶尔王朝遗迹。
希木叶尔王国与其他王国称呼国王的名字为“马利克”或者“穆卡拉布”不同,希木叶尔王国称国王为“祖”,如“祖•里丹”。扎法尔城是其首都。希木叶尔王国作为独立国家存在了640年,公元前115年建国,公元525年被阿克苏姆王国所灭。但更严格地说起来,它实际上又作为阿克苏姆王国的附庸存在了很一段时间,公元570年——578年的也门争夺战后成为萨珊波斯的附庸。
公元300年左右,希木叶尔王国进入第二时期。国王被称为“萨巴伊、里丹、哈德拉毛和叶姆纳特之王”。第一个采用这一尊号的国王舍姆尔•叶尔阿什,是希木叶尔王朝最有名的统治者。
公元400年,希木叶尔王国统一阿拉伯半岛南部,有关国王的远征故事充斥文学,真伪难辨。
2.国王
舍姆尔•叶尔阿什:280--300


楼主:麟剑  时间:2020-12-29 07:23:56


努米底亚王国(上):兴衰

努米底亚(前202年-前46年)是一个古罗马时期的柏柏尔人王国,如今这一国家已经消亡。其领土大约相当于现今的阿尔及利亚东北以及突尼斯的一部分(皆位于北非)。当时以出产精锐骑兵闻名。迦太基名将汉尼拔就是以努米底亚骑兵打下早期多场战争的胜利,后来也因努米底亚骑兵投向罗马而战败。其后,努米底亚先后成为了罗马帝国的行省之一和附庸国。努米底亚王国具体的位置是在现今的阿尔及利亚东部边境地区。其领土西端与罗马帝国的另一行省毛里塔尼亚接壤(即现今的阿尔及利亚),东端则与罗马帝国的阿非利加行省(迦太基故地,即现今的突尼斯)接壤,其领土北临地中海,南接撒哈拉沙漠。其民族构成为努米底亚人。
努米底亚王国,北非柏柏尔人古国(公元前202年-公元前46年)。“努米底亚”一词是古代罗马人对努米底亚人居住地区的称呼。努米底亚人骑马狩猎和从事游牧,他们的活动范围东达今利比亚地域。
公元前 3世纪末,马西尼萨统一了国家并任国王,建都锡尔塔(今君士坦丁)。游牧部落开始转入定居,开垦荒地,发展农业,种植大麦、小麦,栽培果树;兴建城市,发展商品生产,加强同欧洲国家的商业联系;接受希腊文化,创造了本民族的文字。在马西尼萨执政期间,努米底亚成为地中海地区的强国,马西尼萨对外联络罗马反对迦太基。第 2次布匿战争时期,罗马在马西尼萨的支援下打败了迦太基。公元前 148年,马西尼萨去世,但他的影响持续了许多世纪。
公元前 146年,罗马打败迦太基后,又入侵努米底亚王国。公元前 118年马西尼萨的孙子朱古达领导努米底亚人进行反侵略的朱古达战争,最后失败。长期以来,阿尔及利亚人民把马西尼萨、朱古达尊为民族英雄。公元前46年,努米底亚王国被罗马灭亡。它管辖的地区成为罗马阿非利加省的一部分。
1.起源
关于努米底亚王国的起源,长久以来被包围在历史的厚重浓雾之中,由于没有该民族自身文字的记载,因此,我们今天对他的了解也仅限于古罗马时期历史学家在自己的著作中所透露出的只言片语。但有一点是已经被证实了的,那就是,努米底亚王国的建立者是北非的柏柏尔人,他们世代居住在北非突尼斯及毛里塔尼亚,分散成一个个小部落独立居住。大约在公元前300年左右,逐渐形成了两个较大的独立王国,即马西里和马萨西里王国,两国的国王有着直接的血缘关系,是一母同胞的亲兄弟。但由于强邻迦太基的存在,努米底亚一直处于附庸国的地位,他们用鸵鸟毛和奴隶与迦太基人交换颜料和玻璃制品,在战争时有义务向迦太基军队提供士兵支援,最著名的莫过于努米底亚骑兵(关于这种骑兵我已经在前几篇文章中有过详细介绍,在此无须赘述)。在后来第一次布匿战争期间,趁迦太基政府与罗马激战而无暇他顾,努米底亚王国不断扩充实力,这个王国的崛起使得在第一次布匿战争中战败的迦太基政府感到惊惶不安,于是派遣大将哈密尔伽率部与努米底亚国王西帕克斯(同时他也是马萨西里王国的国王)进行决战,击败了努米底亚军队。但为了维系后方稳定,哈密尔伽与另一位迦太基将军吉斯戈商定,将吉斯戈美丽的女儿索福妮丝芭嫁给西法克斯为妻,从而使西法克斯重新积极支持迦太基。但索福妮丝芭原本已经答应许配给马西里王国国王马西尼撒,这样一来迦太基政府和马西尼撒的关系就彻底分裂了,但由于西班牙战事吃紧,哈密尔伽不得不在没有消灭马西尼撒的时候就赶赴西班牙作战,但这两个决定在后来对迦太基的灭亡居然起到了甚至是决定性的作用!
2.罗马的同盟者
公元前202年秋,入侵北非的罗马军队在大西庇阿的率领之下于扎马跟汉尼拔进行了一场决定地中海霸权的著名战役。在此之前不久,当西庇阿刚刚登陆非洲时,在与西法克斯争夺统治权中处于绝对劣势地位的马西尼萨看到了独霸努米底亚王国的希望,他很快派使者与西庇阿取得联系,表明自己的支持。而西庇阿也敏锐的意识到在北非取得一个盟友支持的重要性,尤其是自身的骑兵缺乏使得他更渴望得到使罗马人曾大吃苦头的努米底亚骑兵。而马西尼萨向西庇阿提供了一支将近500人的骑兵,这支骑兵尽管不大,但却在之后的决战中起到了决定性作用。趁汉尼拔还未航行至非洲,西庇阿就以迅猛的速度通过夜间火攻击溃了前来交战的迦太基和西法克斯联军,并乘胜追击,消灭了迦太基忠实盟友西法克斯,使得汉尼拔之后无法再获得努米底亚骑兵的资源。
在随后的会战中,正是由于马西尼萨的努米底亚骑兵的英勇,使得汉尼拔遭受了一生中唯一的一次陆战失利,迦太基不得不求和。在和约中,罗马人一手将马西尼萨扶植上台,成为努米底亚王国的国王,在之后的近60年内不断侵略迦太基,最终于公元前146年与罗马联合毁灭了迦太基。至此,努米底亚王国统治了北非,罗马在北非也相应的设立了要塞,来监管北非的一些事物。
3.努米底亚内战
公元前149年,马西尼萨去世,在遗嘱中将王国留给了自己的儿子米奇普萨。在公元前118年,米奇普萨也去世了,将整个王国留给了三位继承人:自己的两位儿子阿德盖巴尔和西耶姆普萨尔以及自己的侄子朱古达。但在遗嘱中他却嘱咐王国不可分割!这种做法使得三位继承人都有理由宣布自己是最高统治者。结果在斗争中,更加勇敢和狡猾的朱古达取得了胜利,首先他派刺客刺杀了西耶姆普萨尔,后来尽管被阿德盖巴尔击败,但朱古达派使者以重金贿买了罗马元老院的支持,使得罗马插手,将努米底亚王国分为两半,首都瑟塔及东部分给阿德盖巴尔,西部属于朱古达。之后,朱古达在得到了发展基地的情况下大举进攻阿德盖巴尔,终于在公元前112年夏经过15个月的长期围困迫使阿德盖巴尔投降,并被朱古达杀死。这样,朱古达就成为了努米底亚唯一的国王。

楼主:麟剑  时间:2020-12-29 07:23:56


努米底亚王国(下):朱古达战争

4.朱古达战争
但事情远远没有结束,由于朱古达在攻陷瑟塔时大肆杀戮居民,其中包括许多罗马公民,这使得罗马异常恼火,并于公元前111年派出四个军团对朱古达开战,但朱古达通过贿赂的手段使得带队的执政官在'巡视'一圈之后退回了罗马。这一来朱古达使得罗马元老院变得更加愤怒,元老们一致要求朱古达亲自来罗马解释一切。在得到保证生命安全的情况下,朱古达来到罗马,并提前贿赂了保民官贝比尤斯,这使得在第二天回答元老愤怒质疑的时候,这位保民官动用了否决权来反对元老们的提问!之后的事情更加复杂,当朱古达得知自己另一位同父异母的兄弟也到罗马主张自己的权利时,他派人公开将其杀死。事情至此已经变得相当丑恶,尽管元老们一致要求处死朱古达,但由于先前作出的承诺,他们不得不放朱古达回国。当他离开罗马时,不禁回头数次张望,并高声喊道:"这真是一个只要找到买主就会死掉的无耻的城市啊!"
罗马元老院在朱古达回国后立即派出部队对其进行战争,但这时的罗马军队已经完全的堕落了:军队中充斥着奴隶商人,将领和士兵的仆从和奴隶,以及小商贩,甚至还有妓女!这样的军队根本无法对抗朱古达。结果很清楚,在苏图尔城下罗马军队大败!俘虏们不得不低头从牛车的车辕下钻过,并受到努米底亚人冰雹一样的揶揄和嘲笑!
是到了必须结束战争的时候了!罗马元老院经过慎重考虑,命令昆图斯.麦铁路斯为总司令,带领数个军团再次出征努米底亚。这次注定要和以往的行动不同,因为这次的军队里不仅有能干和严厉的总司令,而且有两位之后成为巨人的两位军官:马略和路西乌斯•科尔涅利乌斯•苏拉!在木图尔河上的战役中,马略建议麦铁路斯以两个军团的部队正面渡河佯攻,暗地里派出一个军团于上游夜间渡河,包抄了朱古达后方,并命令剩余军团于河岸边埋伏。当战役打响后,渡河的先头部队遭到对方标枪和石块雨点般的打击,按照马略的战术,先头部队开始假装溃败,朱古达立即带领部队渡河穷追。当朱古达的军队刚刚到达对岸时,两翼沿河岸埋伏的罗马军团鼓噪急击,朱古达的部队顿时溃散,大批刚刚渡河上岸士兵在混乱中被践踏致死,尚在河中的士兵大部被溺毙,朱古达率残部拼死突出重围返回对岸,却又遭到后方先前渡河的罗马军团的迎面袭击,朱古达仅率亲信十余人逃脱活命。倘若后面罗马包抄军团速度能再快一点,赶在朱古达上岸前完成合围的话,朱古达等人必悉数葬身河中。
此役结束,朱古达完全丧失抵抗能力,不得不求和,但罗马将军只接受投降。无奈之下,朱古达只得进行小规模骚扰战,这使得罗马军队不胜其烦。再加上马略回罗马参加执政官选举,于是战争被拖到了公元前107年。在这期间,马略凭借木图尔河上的大捷成功当选执政官,并推行了马略改革,改义务兵役制为募兵制,这种做法导致了罗马今后的军事独裁,关于这一改革及其影响我们将会在我后续的文章中看到。
当马略回到非洲后,发现朱古达仍在顽抗。由于地形不熟,根本无法抓获朱古达,这使得他苦恼不已。正在此时,朱古达的岳父波库斯派人来见马略,同意协助马略抓获自己失势的女婿朱古达,但条件是马略必须派自己手下最勇敢的将军苏拉前去见他。尽管不愿意拿自己军官的生命去冒险,但经过苏拉自己对马略的劝说,最终马略还是派苏拉应约前往。苏拉的这种胆量使得波库斯十分钦佩,不但诱捕了朱古达(105BC)并将其交给苏拉带回去,而且将自己的女儿许配给了苏拉。
朱古达被抓获后送至罗马,于公元前104年1月1日马略凯旋时绞死在罗马。而努米底亚王国则被交给了朱古达仅剩下的一位同父异母的兄弟伽乌达,他之所以能逃脱朱古达的追杀是因为他先天低能,朱古达不把他看成是自己的威胁。
5.王国的覆灭
之后将近60年中,努米底亚王国作为罗马的附庸国一直在苟延残喘,直到公元前46年,庞培派的剩余分子在与凯撒交战中失败而逃至努米底亚得到了国王尤巴的支持,而凯撒以惯有的迅猛作风率领6个军团登陆非洲,与剩余的庞培派展开正面决战,并且命令另2个军团直捣庞培派的老巢,努米底亚首都。在决战中,尽管庞培派人数占优(约有5万多人,凯撒只有4万人),而且拥有战象(这是西方军事史上最后一次大规模使用战象的战役),但凯撒早已深知战象的弱点,在开战时命令军队鼓乐齐鸣,受惊的大象掉头猛冲庞培派的军阵,凯撒趁机指挥军队大举掩杀,一场史诗般的屠杀上演了,这场屠杀持续了一天,庞培派5万人几乎全部阵亡(很多人是在放下武器后被凯撒狂暴的士兵杀死的),而凯撒的损失则只有50多人!
与此同时,另一路军队也攻占了努米底亚首都,活捉其国王。凯撒随即将努米底亚变为了罗马的北非行省,至此,曾经辉煌的努米底亚王国彻底覆灭了!
6.马西尼萨
马西尼萨(提非纳文字:ⵎⴰⵙⵉⵏⵉⵙⵙⴰ;拉丁语:Masinissa;前240年或前238年-前148年)是努米底亚的首任国王。最初为努米底亚马西利亚部落的首领,在第二次布匿战争早期曾作为迦太基的盟友出征伊比利亚,后因婚约问题反叛到罗马,作为罗马的盟友,在扎马之战中帮助大西庇阿击败汉尼拔,随后统一努米底亚。他的孙子是在朱古达战争中和马略交手的朱古达。
(1)早年
马西尼萨生于公元前240年或前238年左右,其人相貌英俊,身强体壮。是努米底亚马西利亚人的王子,但他在迦太基长大,并在迦太基接受教育,在那里亦有不少朋友。起初,迦太基将军哈斯德鲁巴•吉斯戈决定将女儿索福尼斯巴许配给他,马西尼萨随即跟从哈斯德鲁巴到伊比利亚去和罗马人作战。但努米底亚的另一个国王西法克斯看上了索福尼斯巴,而西法克斯在努米底亚的势力最大。为了防止西法克斯加入罗马人的阵营,迦太基人背着哈斯德鲁巴和马西尼萨将索福尼斯巴嫁于西法克斯。
此时,还在伊比利亚的马西尼萨知道后极为愤怒,暗中和罗马将军大西庇阿接触,准备投入罗马人的阵营。恰好这时马西尼萨的父亲离世,他得动身回家处理事物,哈斯德鲁巴在得知马西尼萨要回去后,便派遣一队骑兵护送他,下令这队骑兵伺机击杀马西萨尼。但计谋未付诸实行,马西尼萨便逃脱了。
(2)对抗迦太基
逃回家乡的马西尼萨组织了一支2万人的骑兵队。马西尼萨基于努米底亚人的生活习惯,通过一次又一次的打猎与掠劫,日夜训练他的军队,准备报复迦太基和西法克斯。西法克斯和迦太基不甘坐以待毙,出兵攻打马西尼萨,面对人数众多的敌军,马西萨尼通过灵活且冒险的游击战和敌人周旋,有次他差点被捕获,但最后成功逃脱。他的军队几乎没有辎重,军资来自掠劫。就这样,马西尼萨和他的属下不断骚扰迦太基,以此到达和迦太基对抗的目的。
(3)扎马之战
前204年大西庇阿率军渡海前往非洲,开始入侵迦太基本土。前202年10月19日,大西庇阿和汉尼拔在迦太基城与乌提卡之间的札马平原上开战,史称“扎马会战”,马西尼萨出兵相助,派遣他的骑兵加入会战。而西法克斯亦率军加入汉尼拔。在战斗中,马西尼萨自己曾一度和汉尼拔本人交手,但两人均未伤到对手。他的骑兵部队也付出了极大的伤亡。是役,大西庇阿击败汉尼拔。第二次布匿战争以迦太基的失败而告终。哈斯德鲁巴之女也被俘获,但在大西庇阿的劝说下,马西尼萨毒死了她。
(4)统一努米底亚
第二次布匿战争结束后,马西尼萨不断蚕食迦太基的领土,并且率兵统一努米底亚。在马西尼萨执政期间,努米底亚成为地中海地区的强国。公元前148年马西尼萨去世,他的在世嫡子米奇普撒就成了唯一的统治者,因为他的兄弟玛斯塔那巴尔和古鲁撒都已经病死了。之后,经过一连串的权力斗争,玛斯塔那巴尔的的庶子朱古达又成为国王。由此引发的朱古达战争,导致了努米底亚王国的灭亡。
7.朱古达
朱古达(柏柏尔语:ⵢⵓⴳⴻⵔⵜⵏ;拉丁语:Jugurtha;约前160年-前104年),是一个努米底亚的国王,他的祖父是在第二次布匿战争中的罗马的盟友马西尼萨。公元前113年,朱古达在王位继承战中击败对手。公元前111年,罗马元老院向朱古达国王宣战,史称“朱古达战争”。前106年,马略和部将苏拉开始负责对朱古达的战事。公元前105年,马略击败朱古达,朱古达逃到毛里塔尼亚(今阿尔及利亚和摩洛哥北部)后被国王波库斯所俘,交付罗马。

楼主:麟剑  时间:2020-12-29 07:23:56


帕米拉王国

帕米拉王国或称帕米拉帝国(拉丁语:Imperium Palmyrenum、260年 - 273年)是罗马帝国的军人皇帝时代(3世纪危机)时短暂从帝国分裂出去的国家,以通商都市帕米拉为首都,支配叙利亚、阿拉比亚、埃及与大部分的小亚细亚。
1.历史
巴尔米拉(英语:Palmyra;希腊语:Παλμυρα,也译作:帕尔米拉,是在叙利亚中部的一个重要的古代城市,位于大马士革东北215公里,幼发拉底河西南120公里处。是商队穿越叙利亚沙漠的重要中转站,也是重要的商业中心。巴尔米拉是该城的希腊语名字,来源于它最初的亚拉姆语名字“塔德莫”(Tadmor),意为“棕榈树”。
当塞琉古一世于前312年控制叙利亚时,这座城市仍保持独立。城市在公元前1世纪作为过往商队的中转站而繁荣起来。前41年,马克•安东尼带领罗马军队试图占领巴尔米拉,但未能成功,因为巴尔米拉人都逃到幼发拉底河的对岸去了。这说明巴尔米拉当时还是个游牧的定居点,贵重物品可以在很短的时间内被转移。巴尔米拉在提比略统治时期被并入罗马帝国的叙利亚行省。巴尔米拉作为连接波斯、印度、中国和罗马帝国的贸易城市而迅速发展。在129年,哈德良巡幸了该城市,他称赞了巴尔米拉,宣布该城自由,并重命名为巴尔米拉•哈德良那(Palmyra Hadriana)。
从212年起,巴尔米拉的贸易衰落了,因为萨珊王朝控制了底格里斯河和幼发拉底河的河口。巴尔米拉的王子奥登纳图斯被罗马皇帝瓦莱里安任命为叙利亚行省的长官。在瓦莱里安被萨珊人俘虏后,奥登纳图斯为报复进攻萨珊波斯,两度打败沙普尔一世的军队。当奥登纳图斯被暗杀后,他的妻子芝诺比亚掌权,和她的儿子瓦巴拉图斯(Vabalathus)一起统治巴尔米拉。芝诺比亚成立巴尔米拉王国,与罗马当局对抗,并夺取了西到埃及的广大土地,甚至试图夺取安条克。在272年,罗马皇帝奥雷里安反攻,俘虏了芝诺比亚,并在罗马的凯旋式上让她带着金锁链以炫耀战功。巴尔米拉的叛乱使罗马很愤怒,帝国对巴尔米拉实行高压统治,并成为罗马边防的军事基地。戴克里先在这里增加驻军并修筑更坚固的城墙以抵抗萨珊波斯的威胁。在东罗马帝国时期城市大部分都被遗弃了。
2.奥登纳图斯
奥登纳图斯(英语:Odaenathus),(?-267年)。罗马帝国殖民地巴尔米拉的邦君。曾于公元260年效忠于罗马帝国统治者瓦莱里安。并且由于在同年击败波斯人以及罗马帝国僭位者而受封为“东方总督”。公元262年他将波斯人赶出美索不达米亚以及附近地区,恢复罗马帝国在东方的统治。公元267年遇刺身亡后,其妻芝诺比阿使巴尔米拉成为独立的巴尔米拉王国。
3.芝诺比阿
芝诺比阿或译洁诺比亚(英语:Zenobia),(240年-?)。帕尔米拉王国国王奥德那特之妻与继承人之一。丈夫死后,她成为王太后并垂帘听政。她之后更取代儿子成为皇帝。她执政期间否定了亲罗马帝国的政策,并将其赶出了埃及、叙利亚以及土耳其。后被罗马帝国统治者奥列良所击败,并将其押至罗马城游街示众。后其被奥列良免死,并被赐予罗马城外一块面积广大的庄园颐养天年,成为了一名普通的罗马贵妇。其子女多与罗马贵族通婚,血脉融入了罗马上层社会。

楼主:麟剑  时间:2020-12-29 07:23:56


阿拉伯帝国(一):历史沿革1

阿拉伯帝国(632年-1258年),是阿拉伯半岛上的阿拉伯人于中世纪创建的统治伊斯兰教穆斯林,由哈里发统治的帝国(本意为“哈里发的领地”)。唐代以来的中国史书,如《经行记》、《旧唐书》、《新唐书》、《宋史》、《辽史》等,均称之为大食(波斯语Tazi或Taziks的译音),而西欧则习惯将其称作萨拉森帝国(在拉丁文中意指“东方人的帝国”)。帝国主要有正统哈里发时期和倭马亚王朝、阿拔斯王朝三个时期。帝国最强盛的时候,疆域东起印度河和中国边境,西至大西洋沿岸,北达里海,南接阿拉伯海,是继波斯帝国、亚历山大帝国、罗马帝国之后又一个地跨亚、欧、非三洲的大帝国。由于其独特的地理位置,阿拉伯帝国的兴起改变了周边许多民族的发展进程,在中世纪的历史上对科技及医学的发展产生了非常重要的影响。
1.帝国的建立
狭义的阿拉伯民族是指源于阿拉伯半岛沙漠和半沙漠地带的游牧民族,不论是根据犹太教的《圣经》还是伊斯兰教的《古兰经》中的记载,都认为他们和亚伯拉罕有血缘关系,语言分类中也同属于闪含语系。原来都是一些分散在阿拉伯半岛中的以家族为基础的部落。
从6世纪后半叶开始,由于埃及的混乱以及拜占廷和波斯之间的连年战争,使得原先的波斯湾-红海-尼罗河的商路无法通行,商人们改走更为安全的,通过阿拉伯半岛的陆路。地处商路中段,东到波斯湾,西至红海,北往叙利亚,南通也门的交通枢纽,商业城市麦加因此而变得繁荣起来。
穆斯林认为是在公元610年开始,伊斯兰教先知穆罕默德开始奉真主之命而在麦加传播伊斯兰教。随着传教逐渐公开,伊斯兰教徒先从贫民开始增加,后来甚至一些商业贵族家族成员也加入进来,并引起以倭马亚家族为核心的麦加统治集团的关注。为了自身的统治利益,倭马亚等贵族开始对穆罕默德进行迫害。622年,穆罕默德被迫出走,迁往雅特里布城。雅特里布亦因穆罕默德的到来而改名为麦地那•纳比,意为“先知之城”,简称麦地那。
到麦地那后,穆罕默德成功地调解了该城原有部落间的各种争端,建立了更高的威望。待到时期成熟,便将计划在应用在社会实践,以麦加的穆斯林迁士和麦地那辅士为基本力量,组建起穆斯林公社乌马(Ummah),并定制以伊斯兰教原则定宪章,作为处理内部和外部事物的准则。
穆斯林相信,为了防范麦加方面的威胁及保护新生政权,穆罕默德受到真主的授权指挥乌马公社,并以自卫性战争方式反击。624年,穆斯林方袭击了麦加倭马亚家族的一支武装商队,从而引发了伯德尔战役,结果以少胜多。这不仅给了倭马亚家族精神上沉重打击,而且也被穆斯林们视为是安拉佑助的结果,大大改变了穆罕默德在麦地那人中对他保持观望态度的看法,扩大了伊斯兰教的影响。此后数年间,穆罕默德先后两度与麦加军队交锋。627年,穆罕默德以坚守之策,挫败麦加万人大军对麦地那城的围攻,穆斯林解除了新兴政权面临的军事威胁。此后,麦地那军队愈战愈强,屡战屡胜,或通过派遣弟子宣扬伊斯兰教,联合周围各部落,扩大伊斯兰教的影响,使这个麦地那的伊斯兰国家成为当时阿拉伯半岛上最强大的政治、宗教和军事力量。
630年初,在半岛上的伊斯兰教势力日渐巩固后,穆罕默德率穆斯林大军兵临麦加城下,双方缔结《侯德比耶和约》,兵不血刃下降服了麦加城,居民更主动接受伊斯兰教,而麦加贵族在宗教上的优越地位也得以保持。随后,阿拉伯半岛远近的各个部落纷纷遣派使者往麦地那表示归顺,少数对抗者遭到镇压。自此,阿拉伯半岛上的各部落民众开始以伊斯兰教为核心建立一个统一的阿拉伯穆斯林国家。
2.正统哈里发时期(632年—661年)
632年6月8日,穆罕默德在麦地那逝世。而他在生前亦没有指定继承人,有些新加入的部落酋长们认为,他们对穆罕默德的服从,已经随着穆罕默德的去世而告终结。于是,各部落停止进贡,各行其是。这一变故在伊斯兰教历史上视作“叛教”,引起了日后一系列的平叛战争。为了让穆斯林力量得以团结,最后经各派协商,同意由穆罕默德的好友阿布•伯克尔出任穆斯林的领袖,称为哈里发(khalīfat Rasūl Allah,意为真主使者的继承人)。正是在他的领导下,叛教的部落重新回到了信徒的行列,阿拉伯半岛恢复了统一,阿拉伯人开始了最早的对外(东罗马帝国、波斯帝国萨珊王朝)战争,穆斯林则认为是防卫性进攻。
634年,正当两大帝国因长期互相征伐而国力耗损,人心厌战之际,奥马尔一世(634—644年在位)当选第二任哈里发,称为“真主使者的继承人的继承人”,从此开始担任了穆斯林军队的总司令。他指挥将领率领贝都因人为主的穆斯林军队进入叙利亚地区,接连击败拜占廷军队,636年攻陷大马士革,两年后进军耶路撒冷地区;继而分兵东西两路,展开全面进攻。东线接连攻破波斯军队防线,占领了伊拉克和伊朗大部地区;西线继续连败拜占廷,顺势占领巴勒斯坦和埃及。
从奥马尔遇刺到第三任哈里发奥斯曼在位时,帝国扩张战争更是势不可挡。东线阿拉伯军队乘胜追击战败的波斯萨珊王朝,进军呼罗珊。651年,萨珊王朝灭亡,阿拉伯帝国夺得呼罗珊、亚美尼亚和阿塞拜疆等地。帝国西线大军则继续攻入北非利比亚的昔兰尼加。
正当对外扩张战争势如破竹时,帝国内部发生分裂。以阿里•伊本•艾比•塔里卜为首,哈希姆家族中部分亲阿里派的人对出身于倭马亚家族的奥斯曼出任哈里发的合法性提出质疑,并组建起什叶派,与普遍接受奥斯曼继位的逊尼派相对立。穆斯林首次内部分裂由此开端。656年,随后奥斯曼亦不幸遇刺,阿里继任哈里发。但此时反以叙利亚总督穆阿维叶为首的倭马亚家族拒不承认阿里政权。双方数次火拼,未分胜负,僵持不下。不久,什叶派内部又出现分裂,部分对阿里表现不满的激进穆斯林组建了一个“军事民主派”——哈瓦立及派。661年,该派刺杀阿里,神权共和时代(正统哈里发时期)结束。
最初的四大哈里发由穆斯林公社以协商、选举方式产生,历史上将这4位领袖统治时期称之为神权共和时期,又称四大哈里发时期。一般阿拉伯史学家把神权共和时期的四位哈里发叫做“拉什顿”(al-Rāshidūn,意为正统派)。这一时期,帝国版图迅速扩张,为阿拉伯帝国奠定了基础。
在此期间,历任哈里发利用北方拜占庭、波斯两大帝国长期争战的有利时机,以及对当时的阿拉伯社会来说,伊斯兰教这种新的信仰给他们的部落带来前所未有的团结和力量,配合他们独有的沙漠作战经验(特别是利用有沙漠之舟称号的骆驼,而不是像北部的邻居那样骑在马上作战),以“圣战”之名进行大规模的武力扩张,功效确是超乎想像的强大。
3.倭马亚王朝时期(661年—750年)
公元661年,倭马亚家族的叙利亚总督穆阿维叶即位哈里发,以大马士革为首都,建立了倭马亚王朝,由于国内的穆斯林穿着白衣,因此又称之为白衣大食。他将哈里发改为世袭,实际上成为了帝国的君主。其统治期间,阿拉伯社会开始进入鼎盛时代,阿拉伯语成为帝国的官方语言,政府文件必须用阿拉伯语书写。
倭马亚王朝时代是阿拉伯人军事扩张的第二个高峰期。8世纪初,倭马亚王朝的政权巩固以后,阿拉伯人开始发动大规模的对外战争。在东线、阿拉伯军队侵入中亚,占领喀布尔、布哈拉、撒马尔罕和花拉子模等广大地区,直至帕米尔高原,与唐朝相对峙。另一支东线军队向南攻入南亚次大陆的北端,占领信德一带。北线的声势和规模最为浩大,倭马亚王朝甚至曾3次发兵,围攻东罗马帝国首都君士坦丁堡,直到717年君士坦丁堡战役惨败而元气大伤才终止。西线的进攻最为猛烈,不仅占领从突尼斯、阿尔及利亚直到摩洛哥的马格里布地区,还以新皈信伊斯兰教的北非土著柏柏尔人为主力,于711年跨过直布罗陀海峡,攻入西欧的伊比利亚半岛。消灭西哥特王国后,阿拉伯人翻越比利牛斯山脉,攻入西欧法兰克王国。732年,阿拉伯人在图尔战役中失利,停止向西欧内陆的进攻。不过,他们在意大利半岛和法国的地中海沿岸仍频频得手。到了8世纪中叶的倭马亚王朝后期,阿拉伯帝国的版图西临大西洋,东至印度河,成为地跨亚、非、欧三大洲的庞大军事帝国,面积达到1340万平方公里,统治的人口达到约3400万。
倭马亚王朝贵族为首的阿拉伯统治者残暴地统治其征服领地,导致众多被征服民族的怨恨不断加剧。同时,逊尼派、什叶派及其他派别的教派争斗日趋激烈,并逐渐与阶级、民族矛盾联结在一起。帝国不仅未能彻底把什叶派镇压下去,反而又出现了一个自称为先知叔父阿拔斯的后裔的阿拔斯派。各种反抗力量在720年后开始逐渐汇合。

楼主:麟剑  时间:2020-12-29 07:23:56


阿拉伯帝国(二):历史沿革2

4.阿拔斯王朝时期(750年—1258年)
747年,阿拔斯的后裔阿布•阿拔斯利用波斯籍释奴阿布•穆斯林在呼罗珊的力量,联合什叶派穆斯林,于750年(一说752年)推翻了倭马亚王朝的统治,建立了阿拔斯王朝。阿拔斯王朝旗帜多为黑色,故中国史书称该王朝为黑衣大食。
阿拔斯王朝建立之初,大肆捕杀倭马亚余党。阿布•阿拔斯死后,阿拔斯王朝发生内战,曼苏尔胜利后,杀害了阿卜杜拉•伊本•阿里及阿布•穆斯林,并残酷地镇压了呼罗珊人民起义。
哈里发曼苏尔执政时,以伊拉克为中心,在底格里斯河畔营建了新都巴格达,于762年迁都至此。该城宏伟壮观,人口众多,商贸繁盛,是与当时的长安、君士坦丁堡齐名的国际性大都市。阿拔斯王朝建立后最初的近100年,特别是哈伦•拉西德和麦蒙执政时期,是阿拉伯帝国的极盛时代。
公元8—9世纪时,帝国政治较为稳定,生产力发展较快,经济和贸易繁荣,成为帝国的鼎盛时期。此间,帝国的科学文化也获得许多重要成就,对东西方文化交流起了积极的推动作用。9世纪初阿拉伯帝国的领土面积为1260万平方公里,人口为2860万。
但是,为了维持国家的运转,帝国一直不断加强对农民、手工业者和奴隶的残酷剥削,致使阶级矛盾、民族矛盾和宗教矛盾处于不断激化之中,人民起义、教派斗争此起彼伏。早在阿拔斯王朝创建之初,倭马亚家族的后裔就在伊比利亚半岛割据独立,建立后倭马亚王朝(756年—1236年),由于服色尚白,中国史书称为“白衣大食”,与阿拔斯王朝分庭抗礼。788年,北非摩洛哥又出现了什叶派的伊迪里斯王朝。
进入9世纪之后,人民起义遍及帝国全境,其中声势最为浩大的有巴贝克起义、黑奴起义和卡尔马特起义。阿拔斯王朝因此国势日衰。同时,9世纪中叶以后,从中亚来的突厥人逐渐取得权势。突厥将领掌握军权,任意废立甚至杀害哈里发。哈里发完全成为他们手中的傀儡。
帝国内部经济基础的差异和由军事封土制造成的强大地方势力,促使割据局面的形成。各地总督和军事统帅因封土制的推行而逐渐获得的强大的经济基础和军事力量,对阿拔斯王朝统治构成了严重威胁。东西各地几十位总督、军事统帅皆乘机自立,相互攻伐征战,并力图染指中央政权。800年,大将伊本•艾格莱卜在获得突尼斯封土之后,当年便建立艾格莱卜王朝(822年-875年)。868年,埃及总督阿哈默德•图伦宣布独立,建立图伦王朝(868年—905年)。东方各省继塔希尔王朝之后,又相继出现了萨法尔王朝(867年-903年)、萨曼王朝(874年-999年)。909年,什叶派穆斯林在突尼斯建立法蒂玛王朝(或哥疾宁王朝),先后征服阿尔及利亚、叙利亚、埃及、撒丁岛,973年迁都开罗,由于服色尚绿,中国史书称为“绿衣大食”。890年,由阿布•阿杜拉创立的卡尔马特教派在哈马丹•卡尔马特领导下于伊拉克南部库法地区举行起义,势力迅速扩及波斯、中亚一带,并于899年在波斯湾西岸的巴林建立了卡尔马特国家,先后延续200余年。
此外,阿拉伯人在北非西部建立了伊德里斯王朝;摩苏尔和阿勒颇建立了哈姆丹尼王朝;波斯人和突厥人在波斯、中亚和小亚细亚等地建立了萨曼王朝、白益王朝、伽色尼王朝、塞尔柱帝国;在埃及、叙利亚和也门也建立了阿尤布王朝。大小王国在这一时期忽生忽灭。
10世纪以后,帝国四分五裂,实际统治区域仅限于巴格达及其周围地区,名存实亡。由里海南岸的德莱木人白益第三子阿里于934年占领法尔斯的都城设拉子;945年其弟艾哈迈德进入巴格达,哈里发穆斯台克非成为白益家族的傀儡。各地封建主拥兵割据,独霸一方。1055年,另一支塞尔柱突厥人攻陷巴格达,解除了哈里发的政治权力,仅保有宗教首领的地位。
5.帝国的灭亡
紊乱的政局,为东罗马帝国、西欧封建主和基督教会向东方入侵提供了有利的契机。早在9世纪末,东罗马帝国的军队便开始再度入侵叙利亚,十世纪时更曾一度几乎兵临巴格达。11世纪开始的十字军东征更曾多次侵蚀阿拉伯帝国的疆域,圣城古都斯(耶路撒冷)更多次被血洗。塞尔柱突厥人等外来势力被迫相继引进以对付各种内忧外患。
塞尔柱突厥人的到来,使阿拉伯帝国一度出现中兴局面,1071年,曼奇克特战役成功地暂时重创了东罗马帝国并解除其威胁。当时,虽然帝国名义上的统治者还是哈里发,但是实权已经旁落到了塞尔柱突厥的“苏丹”手中。塞尔柱当权者十分尊重阿拉伯帝国的传统,基本承袭了帝国以往的各种封建典章制度。帝国又暂时恢复了统一局面。
但是,各种社会矛盾仍然存在,人民反抗继续发展,各种教派纷争愈发残酷。11世纪末,什叶派主要派别伊斯玛仪派(即“七伊玛目派”)中出现了一个极端恐怖的阿萨辛派,它以波斯西部的阿剌模忒堡为根据地,在神秘的山中老人(山地谢赫)霍山(哈桑•本•萨巴赫)统率下专门从事暗杀哈里发、苏丹及达官贵人等排除异己的恐怖活动。
此外,军事封土制再次显示出对统一政权的侵蚀作用。11、12世纪之交,阿拉伯帝国又被那些手握重兵、拥有大片地产和税收大权的突厥封疆大吏分裂成10余个封建小邦。
12世纪末年,中亚新兴的花剌子模王朝取代塞尔柱人,控制了哈里发,但突厥诸邦分立的局面未有大的改观。
13世纪初,强大的蒙古帝国开始兴起,第一次蒙古西征就消灭了花剌子模。13世纪中叶,蒙古铁骑冲入西亚大地。1252年,成吉思汗之孙旭烈兀奉其兄蒙哥汗之命西征。他率领蒙古军队洗劫了波斯、小亚细亚、美索不达米亚和叙利亚,并于1258年摧毁帝国首都巴格达,1260年攻占叙利亚首府大马士革。据说,除少数技艺高超的工匠外,巴格达全城居民都被屠杀,被屠杀人数约为9万人(《多桑蒙古史》中记载为80万人)。为了不让皇族的鲜血被战刀玷污,巴格达哈里发裹在地毯里被战马踩死,阿拉伯帝国灭亡。
6.统治者列表
(1)四大哈里发时期(632年-661年)
哈里发 统治时期 在位时长
阿布•伯克尔 632年-634年 2年
奥马尔一世 634年-644年 10年
奥斯曼 644年-656年 12年
阿里 656年-661年 5年

(2)倭马亚王朝(661年-750年)
哈里发 统治时期
穆阿维叶一世 661年-680年
叶齐德一世 680年-683年
穆阿维叶二世 683年-684年
马尔万一世 684年-685年
阿卜杜勒•马利克 685年-705年
瓦利德一世 705年-715年
苏莱曼 715年-717年
奥马尔二世 717年-720年
叶齐德二世 720年-724年
希沙姆 724年-743年
瓦利德二世 743年-744年
叶齐德三世 744年
易卜拉欣 744年
马尔万二世 744年-750年

(3)阿拔斯王朝(750年-1258年)
哈里发 统治时期
阿布•阿拔斯 750年-754年
曼苏尔 754年-775年
迈赫迪 775年-785年
哈迪 785年-786年
哈伦•赖世德 786年-809年
阿明 809年-813年
马蒙 813年-833年
穆阿台绥姆 833年-842年
瓦提克 842年-847年
穆塔瓦基勒 847年-861年
蒙塔塞尔 861年-862年
穆斯塔因 862年-866年
穆塔兹 866年-869年
穆克塔迪 869年-870年
穆塔米德 870年-892年
穆塔迪德 892年-902年
穆克塔菲 902年-908年
穆克塔迪尔 908年-932年
卡希尔 932年-934年
拉迪 934年-940年
穆塔基 940年-944年
穆斯塔克菲 944年-946年
穆提 946年-974年
塔伊 974年-991年
卡迪尔 991年-1031年
凯姆 1031年-1075年
穆克塔迪 1075年-1094年
穆斯塔兹希尔 1094年-1118年
穆斯塔尔希德 1118年-1135年
赖世德 1135年-1136年
穆克塔菲 1136年-1160年
穆斯坦吉德 1160年-1170年
穆斯塔迪 1170年-1180年
安-纳西尔 1180年-1225年
查希尔 1225年-1226年
穆斯坦绥尔 1226年-1242年
穆斯台绥木 1242年-1258年

楼主:麟剑  时间:2020-12-29 07:23:56


阿拉伯帝国(三):阿布•伯克尔

7.正统哈里发时期
四大哈里发或正统哈里发(阿拉伯语:الخلفاء الراشدون‎)是指伊斯兰教创始人穆罕默德逝世后自632年至661年相继执掌阿拉伯伊斯兰国家政教大权的四位继承人(即哈里发),分别是巴克尔、欧玛尔、奥斯曼与阿里。由于四大哈里发都是通过民主选举或推举而产生的,他们的继位获得了大多数穆斯林的认可,故称这一时期为哈里发国家的“神权共和时期”。
逊尼派穆斯林承认四位哈里发都是先知穆罕默德的合法继承人,故有“正统”之称,而什叶派穆斯林只承认阿里及其后裔是合法的哈里发,视阿里之前的三位哈里发为篡位者。
正统哈里发在位期间,新生的阿拉伯伊斯兰政权得到了巩固,并开始了大规模的对外征服(穆斯林称之为圣战),传播了伊斯兰教,为阿拉伯帝国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第四位“正统哈里发”阿里遇刺后,继哈里发之位的其子哈桑不久就在叙利亚总督穆阿威叶的威逼利诱下放弃哈里发之位,穆阿威叶继任哈里发,哈里发国家的“神权共和”时期结束,开始了世袭制的倭马亚王朝。
(1)阿布•伯克尔
阿布•伯克尔•阿卜杜拉(573年10月27日-634年8月23日)阿拉伯语名为:ابو بكر الصديق,简称伯克尔。伊斯兰教历史上的第一代哈里发(632年—634年在位)。伯克尔、奥马尔、奥斯曼和阿里等哈里发为先知穆罕默德的四大弟子。伯克尔也是穆罕默德的岳父,被伊斯兰教逊尼派认定是穆罕默德的继承者(什叶派则是认为穆罕默德的堂弟及女婿阿里被继任者,也是第一个伊玛目)。
伯克尔生于麦加,是当地的一名富商。当先知穆罕默德开始传教时,伯克尔成为最早的支持者之一,并以其财产支持穆罕默德。当穆罕默德遭到麦加贵族的威胁而不得不前往麦地那时,作为忠实追随者的伯克尔也参加了这一具有历史意义的迁徙(希吉拉)。
619年,穆罕默德在其第一个妻子赫底彻去世后,娶了伯克尔的女儿阿以莎;伯克尔因此成了穆罕默德的岳父。这表明了先知对他的信任。穆罕默德去世后,伯克尔于632年6月8日被麦地那的宗教领袖们选为穆罕默德的继任者——khalīfat Rasūl Allah(真主的使者的继任者),即哈里发。他承担了穆罕默德除预言外所有的一切职权。
在伯克尔的领导下,叛教的部落重返信徒行列,阿拉伯人也开始了对外征服之战。伯克尔在与波斯萨珊王朝和拜占庭帝国的战争中均取得了胜利。在他去世后,奥马尔继承了哈里发的职责。
①执政之前
公元622年,先知穆罕默德迁徙麦地那时,艾布•伯克尔作为重要政治助手和军事幕僚,始终追随先知左右,在极端艰难困苦的条件下,协助先知领导、指挥穆斯林社群组织南征北战,开疆拓土,为先知开创的伊斯兰文化复兴事业屡建奇功,被先知誉为:“在我的朋友们中,我不知道还有谁比艾布•伯克尔更为得力。”
早期受到哈尼夫一神论思想影响,对多神崇拜的陈规陋习深为不满。在穆罕默德传播伊斯兰教初期,与赫蒂彻、阿里、栽德等首先信教,是艾尔盖姆秘密会的主要成员,成为穆罕默德的挚友和助手。为反对麦加贵族对穆斯林的人身迫害和经济封锁,将大部分财产捐给传教事业,资助部分穆斯林迁往阿比西尼亚(今埃塞俄比亚)。他施舍济贫,释放和庇护奴隶。在他的感召和影响下,一些下层群众归信了伊斯兰教。622年迁徙麦地那时,为避开麦加贵族的追杀,不畏强暴,只身护卫穆罕默德安全到达麦地那,完成了伊斯兰教史上具有战略意义的迁徙。
在麦地那政权初建时期,为领导集团的核心成员,全力辅佐穆罕默德,参与创建穆斯林公社、组建军队、制定制度、确定作战方案等决策,并率军参加了白德尔、吴侯德、壕沟战役及攻克麦加等所有同麦加贵族的战斗。他还将其女阿伊莎(时年9岁)许配穆罕默德为妻,结成政治联姻。
631年代表穆罕默德率穆斯林到麦加朝觐。穆罕默德临终前,委托他担任总伊玛目,领导穆斯林礼拜祈祷,宣讲教义,并主持穆斯林公社领导集团会议、群众集会,处理重大教务和行政事务,是当时伊斯兰教中影响较大的人物。
632年穆罕默德逝世后,在各首领出席的“塞基法会议”上,被推选为第一任哈里发(Khalifah RasulAllah,意为“安拉使者的继任者”)。在就职宣誓时向穆斯林宣布:你们信任推举我为执事,但我的能力不强难以胜任。今后,我做得对,你们就支持我;我做得不对,你们就提醒和纠正。我们要抓住安拉的绳索,忠诚地遵循真主使者的遗训,为安拉之道而奋斗,决不背叛。
②执政之后
执政期间(632~634),集结军队,首先平息了各地部落首领脱离麦地那政权、抗缴天课、反对伊斯兰教的武装暴动(里达暴动)。艾布•伯克尔警告反叛者,必须无条件投降,否则即遭毁灭。他决定立即派兵出征讨伐,指派哈立德•本•瓦利德率师出征,先后击败了半岛中部的泰伊族、艾塞德族、盖特芳族和叶麻麦地方的哈尼法族,在阿克拉巴之战击杀了哈尼法族首领穆赛利迈。在派出的其他穆斯林将领的指挥下,巴林、阿曼、哈达拉毛、也门等地的平叛也先后告捷。从而巩固了麦地那政权,加强了伊斯兰教的统治,动摇的部落表示归顺。为开拓疆域,使伊斯兰教广播,制定了征服波斯和拜占庭帝国的战略计划。
633年,派哈立德为主将,穆桑纳•哈里斯为副将,先征服了伊拉克南部各部落,尔后又占领了希拉城。634年春,他派3支军队征服叙利亚,在巴勒斯坦境内的艾季纳代因与拜占庭军队决战,结果穆斯林获胜。
执政期间,主持了《古兰经》的首次汇集工作。任职的第二年,在叶麻麦平叛战争中数十名能背诵《古兰经》的圣门弟子阵亡,他采纳欧麦尔关于收集汇编《古兰经》的建议,责成栽德•本•萨比特为首,伍百耶、阿里、奥斯曼等人协助,将当时流传的《古兰经》的零星散片收集整理完毕。艾布•伯克尔主持汇编的《古兰经》,史称“穆斯哈福”本。此本由他收藏,为尔后《古兰经》的保存整理和统一定本奠定了基础。生前还传有部分圣训。634年因病在麦地那逝世。葬于“先知清真寺”内穆罕默德墓北侧。

楼主:麟剑  时间:2020-12-29 07:23:56


阿拉伯帝国(四):奥马尔一世

(2)奥马尔一世
奥马尔•宾•哈塔卜(/ˈoʊmɑːr/; 阿拉伯语:عمر بن الخطاب‎ ʻUmar ibn al-Khaṭṭāb [ˈʕomɑr-, ˈʕʊmɑr ɪbn alxɑtˤˈtˤɑːb];591年-644年),又译欧麦尔、奥马尔,是伊斯兰教历史上四大哈里发中的第二代(634年起)。先知穆罕默德最著名的拥护者和战友之一,也是历史上最有权力,也最有影响力的哈里发之一。他在634年8月23日继阿布•伯克尔(632–634)之后,成为正统哈里发的第二位哈里发。他是杰出的穆斯林法学家,以及无私及公正的天性闻名,因此有Al-Farooq(分辨是非者)的称号。伊斯兰历史家常称他为奥马尔一世,因为后来倭马亚王朝的哈里发欧麦尔二世和他有相同的名字。
在欧麦尔的统治下,哈里发国快速的扩张,统治了萨珊王朝及三分之二的拜占庭帝国。他对萨珊王朝的攻击即为历时不到二年结束的伊斯兰对波斯的征服,(642–644)。依照犹太的传统,欧麦尔解除了基督教对犹太人的禁令,允许他们回到耶路撒冷,也允许他们敬拜。欧麦尔最后是在公元644年被波斯人Piruz Nahavandi所杀。
在逊尼派中,将欧麦尔视为是伟大的领导者,是伊斯兰美德的典范,有些圣训认定他是继阿布•伯克尔之后第二伟大的萨哈巴,不过什叶派对他有负面的评价。
①早年生活
奥马尔出生于麦加,早年当过牧羊人和商贩,在低微的环境下长大。他的父亲哈塔卜•伊本•努法伊出身于一个中产阶级多神论家庭。在那个尚未开化的时代,他受过良好教育、尚武,并且体格强壮。尽管奥马尔广受尊重且来自一个具有贵族血统的家庭,但他与其余的古莱什族人并没有太大的不同。在伊斯兰创教前奥马尔只是古莱什部落的普通一分子。
当穆罕默德开始宣讲伊斯兰教义时,奥马尔致力于保护阿拉伯传统的多神教信仰。他坚决反对穆罕默德,并积极迫害穆斯林。在早期传说中,奥马尔甚至断然行刺穆罕默德。一个路过的穆斯林告诉他最好先处理好自己的家务事,因为当时奥马尔的妹妹和妹夫都已皈依伊斯兰教。当抵达他妹妹的住所时,他发现她和她丈夫正在诵读伊斯兰的诗篇(现为《古兰经》的诗篇)。这激怒了他,使他与妹夫发生斗殴。他妹妹为了保护丈夫而被奥马尔误伤,当看见她流血时,奥马尔深感悔悟。为了表示和解之意,奥马尔也诵读了一段他妹妹刚刚念诵的诗歌。据说因为被这段诗歌感化,奥马尔当天就皈依了伊斯兰教。当奥马尔向古莱什族酋长Abu Jahl报告他改宗的事之后,据传酋长怒斥他:“神诅咒你!”奥马尔从此公开在克尔白为伊斯兰教祷告,部落酋长苏富扬和Abu Jahl对此大为愤怒然而只能坐视。这一行径进一步使得穆斯林对公开传播伊斯兰教信心大增,因为没有人敢阻挠奥马尔的祷告。
②迁居麦地那
奥马尔于622年迁居麦地那,他是最早迁居麦地那的移民者之一。在那儿他成为穆罕默德的两大主要顾问之一(另一位是阿布•伯克尔)。他参与了Badr、Uhud、Khaybar的战斗和奇袭叙利亚,及许多其他的战役,成为穆罕默德的亲密战友。625年,奥马尔的女儿Hafsah嫁给了先知穆罕默德。
③阿布•伯克尔任哈里发时期
阿布•伯克尔被推举为新一任领导人,即哈里发。麦地那本土的穆斯林准备推举他们自己的领导人。这粉碎了麦地那本土居民与麦加移民所达成的一致。阿布•伯克尔与奥马尔两人双双参加了会议,经过一天的商讨后,奥马尔主动宣誓效忠于伯克尔。伊斯兰选民跟着也向伯克尔效忠,服从穆罕默德给出的种种暗示:阿布•伯克尔将成为他的继承人。
阿布•伯克尔在位时间很短,他行使职权的大部分时间都被叛教战争所占用,在这次战争中一些部落企图脱离穆斯林联盟。奥马尔当时是伯克尔的主要顾问。在阿布•伯克尔于634年去世后,奥马尔被指定为继承人。
④奥马尔的统治
在奥马尔任哈里发时期,伊斯兰帝国以空前的速度进行扩张,征服了美索不达米亚、波斯的部分领土并最终灭亡当时统治波斯的萨珊王朝,并从拜占庭帝国手中夺取了埃及、巴勒斯坦、北非和亚美尼亚。636年在大马士革附近进行的耶尔穆克之战中,奥马尔以少胜多,结束了拜占庭帝国在叙利亚的统治。虽然伊斯兰帝国一开始就向外扩张,那些被征服土地上的人民(尤其是波斯人)在发展伊斯兰文化方面做了重大贡献。
在636年的幼发拉底河畔的阿尔-卡迪西亚会战中,阿拉伯人以少胜多大败波斯人。会战过程中阿拉伯将领Sa`d ibn Abi Waqqas包抄了萨珊大军并击杀波斯将领Rostam Farrokhzād。
⑤扩张
欧麦尔一世即位后发动了阿拉伯历史上空前未有的军事与文化征服运动,这些运动消灭了波斯帝国、打垮了拜占庭帝国,改变了旧大陆1/3居民的信仰,也永久性地改变了中古时代诸文明的地理分布。欧麦尔一世发动这场大征服运动动机何在,学术界有很多种说法,但有几点是所有研究者都认同的:阿拉伯半岛诸利益集团表面上统一在新月旗帜之下,实际上彼此间的部落、氏族和阶级矛盾错综复杂,贝都因人剽悍善战,但厌恶纪律的天性也为新生的国家增加了不稳定因素。解决这些矛盾,最佳方案就是发动对外战争,让叛服无常的各部落氏族同麦地那统治者的利益结合在一起,在同仇敌忾中巩固和发展阿拉伯人的军事政治联盟。同时,对外战争以传播伊斯兰为旗帜,符合让更多人皈依真主旗下的伊斯兰教义。公元635年,阿拉伯人兵分两路,对拜占庭和波斯帝国展开了全面进攻。东路大军在号称“真主之剑”的哈立德将军的率领下,迅速通过人迹罕至的叙利亚沙漠,在雅穆克河畔一举歼灭拜占庭5万大军,占领了叙利亚首府大马士革。雅穆克战役的胜利,极大刺激了阿拉伯人的扩张欲望。叙利亚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从此东进可以进军波斯,北上可以控制中亚,而叙利亚本身也是富庶膏腴之地。占领叙利亚后,阿拉伯人乘胜挥师东进,在赛尔德将军的重创下,腐朽如枯竹般的萨珊波斯帝国迅速土崩瓦解。公元637年,卡迪西亚一战,阿军力挫波斯军队,一举占领伊拉克,嗣后进入伊朗高原,深入波斯腹地。公元642年,尼哈温战役彻底击溃了最后一支波斯大军,消灭了具有1200多年历史文明的波斯帝国(从萨珊王朝算起,也是400多年的帝国)。与此同时,由著名统帅阿慕尔率领的西路大军也捷报频传。公元640年,阿军攻入附属于拜占庭的埃及,641年攻陷亚历山大,642年占领开罗。从此,埃及这个“拜占庭帝国的粮仓”被永久性划入了哈里发帝国版图。
欧麦尔所处的冷兵器时代,游牧民族对农耕民族具有先天性战争优势,而一直欺压着阿拉伯人的拜占庭和波斯两大帝国当时刚好正进行着一场旷日持久的较量,彼此间均已筋疲力尽。而由伊斯兰信仰组织起来的阿拉伯人则如猛虎下山,锐不可当。欧麦尔是个极具战略眼光的军事天才,总能将军队在恰当的时机投入一个恰当的地区,使一大批杰出的军事将领得以充分施展自己的才能,如哈立德、阿慕尔•本•阿斯、赛尔德•本•艾比•瓦戛斯等,均成为帝国扩张的骨干。欧麦尔同时又是位出色的组织动员者,他充分发掘部落民众的作战能量,在物质上以丰富的战利品为刺激,激励将士勇往直前,奋勇杀敌。与此同时,欧麦尔给新征服区的人民以相对宽松的宗教政策和经济政策,这使得被征服区的人民容易接受伊斯兰,愿意在穆斯林的领导下为建立伊斯兰帝国出力献策。
⑥条约与历法
637年,在漫长的耶路撒冷围城之后,阿拉伯军队得以和平进城并签定条约。几年前当地长老曾宣布他不会与除哈里发本人之外的任何人签订条约。基于这个原因,奥马尔在穆斯林军队完全控制周边领土之后,亲自来到耶路撒冷。为了穆斯林与基督徒双方利益,奥马尔谦恭地与他身旁骑驴的侍从一起入城。据说他已经把门户交还给该城居民经由正统基督徒长老索福容尼斯,在签订和平协定之后奥马尔让长老带领他去古老的犹太神庙遗址。当奥马尔发现遗址覆盖于污渍之中后十分震惊,奥马尔当场跪下用手去清理。其他穆斯林看到他的行动后也纷纷跟随他,马上阿克萨周边约25英亩被清理干净。其后一个木质的清真寺在遗址南部被建立,这就是今天的阿克萨清真寺。奥马尔被一个已皈依伊斯兰教的拉比Ka'ab al-Ahbar带领参观了遗址的奠基石。这块石头被栅栏包围,多年以后倭马亚王朝的哈里发在遗址之上修建了圆顶清真寺。
占领耶路撒冷之后,奥马尔受到市内居民的尊敬。犹太人被允许保留他们的犹太教信仰并居住在耶路撒冷附近,这是500年前他们从圣地被逐出后第一次获得这种自由。根据犹太百科全书,70个家庭在城中定居下来。奥马尔还许可了一些协定(被称为奥马尔盟约),与基督教信徒一起,确立了他们在穆斯林统治之下的权利与义务。
作为一个征服者,奥马尔主导了多项改革并全面检视了国家政策。他在新征服的土地上确立并发展了行政部门,包括一些新的政府部门和官僚机构,并主持了穆斯林统治区域的人口普查。在他的统治下,驻军的城市如巴士拉、库法被建立及扩展。638年,他主持扩建和修复了麦加大清真寺和麦地那的先知清真寺。他开始组织编撰伊斯兰法典。与此同时,他下令驱逐奈季兰和海白尔的基督教及犹太教团体,并禁止非穆斯林在汉志居住三天以上。可见在宽容的表面下隐藏着大量宗教迫害。
作为一名领导者,奥马尔因他勤俭的生活方式而闻名。与纸醉金迷而趋向腐化的多数君王不同,与穆斯林创业之初相较,奥马尔的生活并没有什么改变,依然简朴。639年,他继位为哈里发4年后、希吉来(指穆罕默德从麦加迁徙麦地那的历史事件)17年后,制定了伊斯兰历法(回历),以希吉来为纪元。
644年,奥马尔被一名信仰基督教的波斯奴隶刺杀,实际上,可能是受人指使的政治暗杀。

楼主:麟剑  时间:2020-12-29 07:23:56


阿拉伯帝国(五):奥斯曼

(3)奥斯曼
奥斯曼•本•阿凡(阿拉伯文:عثمان بن عفان‎ , 574年—656年6月17日),为伊斯兰教历史上的四大哈里发之中的第三代哈里发(644年—656年在位)。
四大哈里发,即正统哈里发分别是巴克尔、欧玛尔、奥斯曼与阿里。逊尼派认为奥斯曼是四位“正统哈里发”中的一位;而什叶派则认为奥斯曼与前两位哈里发一样都是篡权者。
奥斯曼出身于麦加古来氏族中的倭马亚家族,年纪比先知穆罕默德略小。在以兄长阿布•苏富扬为代表的大部分倭马亚家族成员激烈反对穆罕默德传布伊斯兰教时,奥斯曼却是穆罕默德最初的信徒和最亲密的战友之一。奥斯曼迎娶了穆罕默德的两个女儿。当穆罕默德被迫离开麦加后,奥斯曼和妻子参加了穆斯林向埃塞俄比亚的移民(当时移民的穆斯林家庭共有十五个),以及后来向麦地那的移民。
644年11月3日第二任哈里发欧玛尔被一名波斯释奴刺杀身亡之后,奥斯曼则被推举为第三代哈里发。他的执政时期的特点是,大量任用倭马亚家族成员担任要职。奥斯曼的堂侄、大马士革总督穆阿威叶在奥斯曼任哈里发时成为整个叙利亚的总督。在奥斯曼统治时期,最后编订了伊斯兰教的圣典《古兰经》。然而,什叶派一直否认奥斯曼对《古兰经》定型的功绩。什叶派认为,《古兰经》中原有的许多关于先知穆圣的堂弟兼女婿、也是什叶派的第一代伊玛目阿里的篇章由于奥斯曼的偏见而被删改了。
在奥斯曼执政时代,阿拉伯游骑兵仍然所向无敌。据守伊朗的萨珊王朝被消灭了;在欧玛尔时代征服北非的将领阿迈尔•伊本•阿斯挫败了东罗马帝国夺回埃及的计划。高加索地区和塞浦路斯也在军事压力下成为伊斯兰世界的一部分。
虽然奥斯曼任内消灭了据守波斯的萨珊王朝,将阿拉伯帝国的版图大为扩张,并且编纂成伊斯兰教的圣典《古兰经》而有不小的贡献,但是奥斯曼也因为用人唯亲而引发周遭人士的不满。656年,来自伊拉克和埃及的宗教激进分子组成的刺客集团于麦地那包围了奥斯曼的住所。6月17日,奥斯曼被一群破门而入的刺客杀死。当奥斯曼被刺时,他正在阅读《古兰经》。
在奥斯曼遇刺后,其堂侄穆阿威叶反对先知的堂弟阿里成为新一任哈里发;他公开展示奥斯曼的血衣,暗示奥斯曼实被阿里所害。奥斯曼的遗体则被安放在麦地那。
(4)阿里
阿里•伊本•艾比•塔里卜(阿拉伯语:عليّ بن أبي طالب ,约600年或602年—661年),伊斯兰教历史上的第四任哈里发(656年—661年在位)。他是逊尼派所承认的最后一位“纯洁的哈里发”,也是什叶派唯一承认为合法的哈里发。
①生平
阿里•伊本•艾比•塔里卜公元601年前后生于麦加古来氏族哈希姆家族,其父艾布•塔利卜是先知穆罕默德的伯父。因此从血缘上讲,阿里是穆罕默德的堂弟。他很小被在麦加经商的穆罕默德收为养子,穆罕默德成为先知时,他年方10岁,即与赫蒂彻、艾布•伯克尔、宰德等人首批信奉伊斯兰教,并成为艾尔盖姆会成员。相传,公元622年9月,为防止麦加贵族阴谋杀害先知、掩护他安全迁徙麦地那,阿里曾冒生命危险睡在先知床上充当替身。后来,先知将其女儿法蒂玛嫁予阿里,生下哈桑•伊本•阿里和侯赛因•伊本•阿里。
阿里是穆斯林社群组织重要领导成员、先知的录事,曾负责记载古兰启示和先知遗训。他聪颖好学,通晓教法,酷爱文学,擅长军事韬略和武艺。在先知领导的白德尔之战、吴侯德之战、壕沟之战等历次重大战役中,阿里冲锋陷阵,屡建战功,被先知誉为“安拉的雄狮”。公元630年光复麦加后,阿里奉命率众捣毁克尔白殿内多神偶像。公元631年随艾布•伯克尔赴麦加朝觐,并奉命宣布麦加为禁地,非穆斯林不得入克尔白神殿。
公元632年先知去世后,艾布•伯克尔被推举为哈里发。有段时间,阿里对艾布•伯克尔有所不服,其追随者也怂恿他争夺取哈里发地位,但他不想让穆斯林社群陷入战争血海,因此拒绝了其权力要求。这期间,阿里深居简出,负责古兰启示和先知遗训的收集与整理工作。欧麦尔•伊本•哈塔卜去世时,阿里被任命为确定下届哈里发人选的六人小组委员会成员。
公元656年6月第三任哈里发奥斯曼•伊本•阿凡被叛军杀害后,阿里被推举为第四任哈里发。执政期间,穆斯林社群组织内部离心力增长,各派权争激烈。为整顿内部、维护先知和前三任哈里发所开拓的疆土,实现伊斯兰教公平、正义理想,阿里将首都从麦地那迁至经济、文化较为发达的库法,并重新任命了一批地方总督,撤换了与奥斯曼有血亲关系的军政要员,削弱了伍麦叶家族成员的权力,从而遭到各派政治势力的反对。新老贵族不满他的政策,为使他难堪,他们以给“奥斯曼复仇”为由,要他惩办杀害奥斯曼的凶手和事件的幕后支持者。遭到拒绝后,他们要挟阿里退位,先后爆发三次内战。公元656年10月,祖拜尔、泰勒哈联合先知遗孀阿伊莎在巴士拉附近举兵反叛阿里,史称骆驼之战。次年,叙利亚总督穆阿维叶举兵反抗阿里,双方爆发隋芬之战。接下来,就在阿里军事上占据优势,即将结束战事的情况下,穆阿维叶巧施诡计,阿里被迫接受以《古兰经》裁决分歧的停战建议,结果招致阿里在政治上重大失利,穆斯林阵营出现严重分裂。公元660年分裂出走的哈瓦利吉派的反叛被击败后,穆阿维叶乘机出兵占领埃及和希贾兹,阿里势力从此一蹶不振。
公元661年1月24日清晨,阿里在返回库法清真寺途中被人用带毒的军刀刺杀身亡。阿里死后被葬在库法附近一个叫纳贾夫的地方,那里原本荒无人烟,后成为什叶派圣地之一。11世纪,什叶派学者阿里•本•侯赛因•谢里夫•穆尔塔达将阿里生前言论、书札、祷辞及相关资料整理汇编成书,取名《辞章之道》(Nahj al-Balaghah),后被什叶派奉为仅次于《古兰经》的伊斯兰经典。
②评价
在阿里的追随者什叶派看来,第四位哈里发是伊斯兰教最杰出的圣徒、真主的外理(Wali,朋友和代理人),一如穆罕默德是伊斯兰先知和真主的使者一样。而事实上,死了的阿里远比活着的阿里更具号召力。作为公认的圣徒和殉道者,他在死后所赢得的尊重弥补了生前的所有不足,而且有所增加。
作为领袖和政治家,阿里缺乏机警、远虑、果敢、韬略等特征,因此他在政治上的失败不可避免。他在战场上是勇敢的,在劝慰他人时是聪明的,在讲坛上是雄辩的,对朋友是真诚的,对敌人是豁达大度的。事实上,他是穆斯林世界一切高贵和豪侠(futūwah)的化身,犹如苏莱曼(所罗门)是阿拉伯英雄的化身一样。在他死后的千余年里,有数不清的诗歌、格言、训诲和轶事环绕着他的大名而结实累累。
相传,他有黧黑的皮肤、大而黑的眼睛、光秃的脑袋、密而长的胡须、肥壮而中等的身材。他的宝剑曾被称作脊柱剑,是先知在值得记忆的伯德尔战役中所使用过的。
这把宝剑因下面的这句诗而永垂不朽:除脊柱剑外无宝剑,除阿里外无豪杰。 在中世纪,阿拉伯宝剑上有许多都镌刻着这句诗。后来的菲特彦青年运动曾将阿里当做他们的导师和行为典范。
事实上,整个伊斯兰教世界都认为阿里是英明的、英勇的、无可非议的。而在什叶派心目中,他是不会犯错误的完人,更有极端派认为,他就是真主的化身。

楼主:麟剑  时间:2020-12-29 07:23:56


阿拉伯帝国(六):倭马亚王朝

8.倭马亚王朝
倭马亚王朝(阿拉伯语:أمويون‎),或译为伍麦叶王朝、奥米雅王朝、奥玛雅王朝,在古中国《旧唐书》中被称为白衣大食,是由倭马亚家族统治的哈里发国,是阿拉伯帝国的第一个世袭王朝。在伊斯兰教最初的四位哈里发(即所谓“纯洁的哈里发”或“正统哈里发”)的执政结束之后,由阿拉伯帝国的叙利亚总督穆阿威叶建立。公元661年至750年期间,该王朝是穆斯林世界的主要统治者。
(1)起源
倭马亚家族是麦加贵族古来氏族中12个支系中最强盛的一支,为4世纪时古来氏族部落首领库赛伊的长子阿卜杜勒•马纳夫的后代。至于“倭马亚”一名,则得自于阿卜杜勒•马纳夫的后代倭马亚•伊本•阿卜杜勒•沙姆斯的名字。先知穆罕默德传教时期,倭马亚家族首领阿布•苏富扬是麦加贵族的代表,以坚决反对穆罕默德闻名,曾迫使穆罕默德迁居麦地那(希吉来)。但同时,倭马亚家族的另一位重要成员奥斯曼•伊本•阿凡却是穆罕默德最初的追随者和最亲密的战友之一。
(2)建立
由于穆罕默德生前并未指示其继承人的产生方式,伊斯兰教世界在哈里发的人选问题上不久即发生分裂。倭马亚家族的奥斯曼•伊本•阿凡于644年成为哈里发,他大力扶持本家族成员在帝国境内担任要职,引起很多人的不满。倭马亚家族在奥斯曼时代势力大为扩张,尽管许多人记得他们是先知创教初期最凶恶的对手。656年奥斯曼•伊本•阿凡遇刺,奥斯曼的侄子叙利亚总督穆阿威叶反对先知的堂弟和女婿阿里•伊本•艾比•塔里卜在找到杀害奥斯曼•伊本•阿凡的凶手前继任哈里发,从而引起大规模绥芬之役。
穆阿威叶系穆罕默德传教时代的宿敌阿布•苏富扬的儿子,在630年麦加被穆罕默德占领后与父亲一起皈依伊斯兰教。他于633年参加伊斯兰军队对叙利亚的征服之战,战后成为大马士革总督。后来穆阿威叶在叔父奥斯曼任哈里发时代获得对整个叙利亚的统治权,他完全把叙利亚当作自己的私人领地来经营。穆阿威叶在657年的隋芬战役中依靠“神裁”的方式战胜阿里,并在阿里(最后一位“纯洁的哈里发”)于661年被刺杀后压服反对者,成为哈里发。679年,穆阿威叶一世宣布其子叶齐德一世为哈里发继承人,从而将哈里发的选举制破坏。从此阿拉伯帝国成为一个由世袭王朝统治的军事帝国。
(3)与反对者的战争
倭马亚王朝的建立伴随着其最大的反对者伊斯兰教什叶派的兴起。什叶派不承认倭马亚王朝的哈里发地位为合法,坚持哈里发一职只能从先知女婿阿里的后代中产生。由于阿里的长子哈桑主动放弃哈里发地位并于穆阿威叶一世统治时期被毒死,什叶派转而支持阿里的次子侯赛因成为哈里发。侯赛因在682年(叶齐德一世统治时期)于库法附近被倭马亚王朝军队杀害,使什叶派极为震怒。阿卜杜拉•伊本•祖拜尔(穆罕默德最初的信徒和战友祖拜尔之子)强烈反对倭马亚王朝,他实际上占领了阿拉伯帝国境内的很多地区,并于汉志(希贾兹)建立了自己的政权。在哈里发阿卜杜勒•马利克时代,倭马亚王朝才消灭了麦加的什叶派政权。在整个倭马亚王朝时期,政府与什叶派一直发生战斗,但什叶派从未被彻底剪除。而且什叶派最后协助阿拔斯王朝终结了倭马亚家族的统治。
倭马亚王朝的另一支主要反对力量是伊斯兰教哈瓦利吉派,该派主要是由隋芬之战后因反对阿里屈从于神裁结果而脱离阿里阵营的士兵和信徒构成。
(4)对外扩张
倭马亚王朝时代,阿拉伯帝国的对外征服达到了另一个高峰。他们的疆域最广阔之时,东至中亚和印度、西至伊比利亚半岛,领有整个南地中海沿岸。在蒙古帝国兴起前,没有一个帝国的疆域比倭马亚王朝广阔。
穆阿威叶一世进攻东罗马帝国的计划因东罗马人的秘密武器“希腊火”而惨败,但这位统治者创建了阿拉伯人的第一支海军。哈贾杰•本•优素福在阿卜杜勒•马利克时代率领阿拉伯军队向中亚挺进,而阿拉伯人的宗教最终永远地征服了这一地区。哈贾杰•本•优素福的侄子穆罕默德•伊本•卡希姆则南下攻入印度,迅速征服了信德和旁遮普地区,标志着伊斯兰教从此在印度扎根。向东被突骑施抵抗。在公元700年倭马亚王朝统治着2140万人的居民。
对欧洲地区的进攻也随即展开。711年,倭马亚王朝的埃及总督穆萨•伊本•努塞尔手下的摩尔人将领塔里克•伊本•齐亚德率领穆斯林军队渡过直布罗陀海峡(该海峡以塔里克本人的名字命名)进入伊比利亚半岛,不久穆萨•伊本•努塞尔本人率领更多军队赶到进而灭亡西哥特王国。两位将军攻占伊比利亚半岛三分之二的领土。但是,732年从西班牙进入法兰克王国的一支伊斯兰杂牌军在普瓦捷被墨洛温王朝的宫相铁锤查理击败后(在高加索地区也被可萨汗国抵抗),阿拉伯人实际上放弃了对欧洲的扩张。到750年,倭马亚王朝统治着3400万人的居民。
(5)文化建设
倭马亚王朝时代建立了伊斯兰教几座最重要的清真寺,包括耶路撒冷的圆顶清真寺和阿克萨清真寺,以及大马士革的倭马亚大寺。
阿卜杜勒•马利克任哈里发时代,发行了阿拉伯人自己的第一种金币第纳尔,并在全国流通。直至今日,不少阿拉伯国家的货币名称仍然叫作“第纳尔”,由此可见影响之深远。
(6)灭亡
由于与什叶派和哈瓦利吉派的持续冲突,倭马亚王朝的统治长年陷于不稳定的情况之中。两派都采取暴力手段抵抗倭马亚王朝的镇压行动,以至数位倭马亚王朝哈里发死于刺客之手,而且几乎所有倭马亚王朝哈里发的在位时间都极短,可说是国内的政治敌对葬送了倭马亚王朝。穆罕默德的叔父阿拔斯•伊本•阿卜杜勒•穆塔里卜的后代阿布•阿拔斯-萨法赫利用什叶派与哈瓦利吉派暴动之机,借助波斯人阿布•穆斯里姆的军事力量最终推翻了倭马亚王朝,所有倭马亚家族成员不久都遭屠杀。

楼主:麟剑  时间:2020-12-29 07:23:56


阿拉伯帝国(八):穆阿威叶二世

(9)穆阿威叶二世
穆阿威叶二世(阿拉伯文:معاوية بن أبي سفيان‎,约661年-684年),伊斯兰教第七代哈里发(683年—684年在位)。
穆阿威叶二世出生于伍麦叶皇室,是穆阿威叶一世的孙子,雅齐德一世的儿子。他的祖父曾经参加了多次反对穆斯林的战役。但在629年麦加被穆罕默德占领后,他们全家都一同皈依了伊斯兰教。穆阿威叶二世出生当年,正值他的祖父穆阿威叶一世登基成为哈里发。
穆阿威叶二世生前一直都没有子嗣,在他死后苏富扬支就绝嗣了。从马尔万一世开始的历代伍麦叶王朝哈里发是穆阿威叶二世的堂叔祖马尔万一世的后裔。
(10)马尔万一世
马尔万一世(阿拉伯文:معاوية بن أبي سفيان‎,约623年-685年),伊斯兰教第八代哈里发(684年—685年在位)。他是穆阿威叶一世的堂弟,在穆阿威叶一世的孙子穆阿威叶二世死后,继承哈里发大统。
马尔万生于约公元623-626年。他的家族属于古莱什部落巴努伍麦叶支(Banu Umayya)。马尔万认识先知并被认为是后者的圣伴。马尔万至少有10个儿子,包括阿卜杜勒-马利克、阿卜杜勒-阿齐兹、穆罕默德 (马尔万之子)、奥马尔(Umar)、阿卜杜勒-拉赫曼('Abd al-Rahman)、Uthman和Ubayd Allah。还有至少2个女儿,阿卜杜勒-阿齐兹和阿卜杜勒-拉赫曼的同母妹妹Umm Uthman,和阿卜杜勒-马利克的同母妹妹Umm 'Amr。此外,马尔万有10个兄弟以及10个侄子。
(11)马尔万一世
阿卜杜勒-马利克•本•马尔万•本•哈卡姆(阿拉伯文:عبدالملك بن مروان بن الحكم‎) (646年-705年),阿拉伯帝国倭马亚王朝的第五代哈里发。他承袭王朝的独裁治理风格,扩充军力,并将阿拉伯控制力量伸展至北非。他内政也颇有治绩,其中统一语言,货币等为对阿拉伯世界最主要贡献。
(12)瓦利德一世
瓦利德一世(668年~715年2月23日),阿拉伯帝国皇帝(705年10月9日~715年2月23日)。
瓦利德一世(668年~715年2月23日),阿拉伯帝国皇帝马利克之一世子。705年10月9日,马利克一世去世,瓦利德一世成为阿拉伯帝国皇帝。瓦利德一世统治时期,阿拉伯帝国于711年灭掉了伊比利亚半岛的西哥特王国。715年2月23日,瓦利德一世去世,弟苏莱曼一世上台统治。
(13)苏莱曼一世
苏莱曼一世(阿拉伯语:الوليد بن عبد الملك‎,674年-717年9月21日),伊斯兰教第十一代哈里发,也是阿拉伯帝国倭马亚王朝第七代哈里发。674年出生,父亲是倭马亚王朝第五代哈里发阿卜杜勒-马利克•本•马尔万•本•哈卡姆,715年继承兄长瓦利德一世,成为哈里发。717年9月22日去世,堂弟欧麦尔二世即位。
(14)欧麦尔二世
欧麦尔•本•阿卜杜拉•阿齐兹(阿拉伯语:عمر بن عبد العزيز‎;682年11月2日-720年1月31日),伊斯兰教第十二代哈里发,阿拉伯帝国伍麦叶王朝第八代哈里发,欧麦尔•本•赫塔卜的外孙,717 - 720年在位。欧麦尔即位前,由于伊拉克总督向异族穆斯林收税,在帝国内引发了强烈的不满。他即位以后即进行改革,规定新穆斯林不用缴纳人头税,纳税土地只可租用不可买卖。这种制度有利于伊斯兰教的扩张,被阿拉伯历史学家成称为“伊斯兰的复兴时代”。然而改革导致财政收入的减少,伍麦叶贵族的利益受到损害,因而没能得到后人的继承。欧麦尔废除了一些冗繁的宗教仪式,而且重视学术,宗教、哲学、文学、天文学、医学在他任内得以长足进展。由于廉政爱民,他被后人尊为圣徒哈里发。
(15)耶齐德二世
耶齐德二世(阿拉伯语:عمر بن عبد العزيز‎;687年-724年1月26日),伊斯兰教第十三代哈里发,阿拉伯帝国伍麦叶王朝第九代哈里发。687年出生,父亲是倭马亚王朝第五代哈里发阿卜杜勒-马利克•本•马尔万•本•哈卡姆,720年2月4日继承欧麦尔二世,成为哈里发。724年1月26日去世,弟弟希沙姆•本•阿卜杜勒-马利克即位。
(16)希沙姆一世
希沙姆一世(阿拉伯语:هشام بن عبد الملك‎,691年-743年2月6日),伊斯兰教第十四代哈里发,也是阿拉伯帝国倭马亚王朝第十代哈里发。691年出生,父亲是倭马亚王朝第五代哈里发阿卜杜勒-马利克•本•马尔万•本•哈卡姆,724年继承兄长耶齐德二世,成为哈里发。743年2月6日去世,耶齐德二世的儿子瓦利德二世即位。他的孙子阿卜杜拉赫曼一世建立了后倭马亚王朝。
(17)瓦利德二世
瓦利德•本•阿卜杜勒-马利克(阿拉伯语:الوليد بن عبد الملك‎,709年-744年4月17日),伊斯兰教第十五代哈里发。又称瓦利德二世,是阿拉伯帝国倭马亚王朝第十一代哈里发。709年出生,父亲是倭马亚王朝第九代哈里发耶齐德二世,743年2月6日继承叔父希沙姆一世,成为哈里发。744年4月17日去世,瓦利德一世的儿子耶齐德三世即位。
(18)齐德三世
齐德三世(阿拉伯语:الوليد بن عبد الملك‎,701年-744年10月4日),伊斯兰教第十六代哈里发,是阿拉伯帝国倭马亚王朝第十二代哈里发。691年出生,父亲是倭马亚王朝第六代哈里发瓦利德一世,744年4月17日继承堂弟瓦利德二世,成为哈里发。744年10月4日去世,耶齐德三世的兄弟易卜拉欣即位。
(19)易卜拉欣
易卜拉欣(阿拉伯语:الوليد بن عبد الملك‎,?-750年1月25日),伊斯兰教第十七代哈里发,是阿拉伯帝国倭马亚王朝第十三代哈里发。父亲是倭马亚王朝第六代哈里发瓦利德一世,744年10月4日继承兄弟耶齐德三世,成为哈里发。744年12月4日退位,堂叔马尔万二世即位。750年1月25日,被阿拔斯王朝杀死。
(20)马尔万二世
马尔万二世(阿拉伯语:الوليد بن عبد الملك‎,691年-750年8月6日),伊斯兰教第十八代哈里发,是阿拉伯帝国倭马亚王朝第十四代哈里发。父亲是穆罕默德•本•马尔万,祖父是倭马亚王朝第四代哈里发马尔万一世,744年12月4日继承堂侄易卜拉欣,成为哈里发。750年1月25日被废。750年8月6日,在法尤姆被阿拔斯王朝杀死。

楼主:麟剑  时间:2020-12-29 07:23:56


阿拉伯帝国(九):阿拔斯王朝

9.阿拔斯王朝
阿拔斯王朝(العبّاسيّون‎‎,Abbasid Dynasty)为阿拉伯帝国的第二个世袭王朝,古代中国史籍中称之为黑衣大食。于750年取代倭马亚王朝,定都巴格达,后于1258年被蒙古旭烈兀西征所灭。阿拔斯王室是伊斯兰教先知穆罕默德的叔父阿拔斯•伊本•阿卜杜勒•穆塔里卜的后裔,在该王朝统治时期,中世纪的伊斯兰教世界达到了极盛,在哈伦•拉希德和马蒙统治时期更达到了顶峰。
(1)建立
约718年始,阿拔斯•伊本•阿卜杜勒•穆塔里卜的后裔(哈希姆家族)就着手企图控制阿拉伯帝国,通过巧妙的宣传鼓动,获得很多人尤其是伊拉克阿拉伯人、伊斯兰教什叶派及呼罗珊的波斯人的支持,结合成联盟,以哈希姆家族为领袖。
从746年起公开反叛,哈希姆家族首领阿布•阿拔斯•萨法赫在750年的大杰河(底格里斯河支流)一役中击溃倭马亚王朝的军队,其哈里发马尔万二世逃往埃及后被杀,王朝中其他成员亦遭杀戮,只有阿布达尔拉曼逃往西班牙就地为王,建立定都科尔瓦多的后倭马亚王朝,与阿拔斯王朝对抗。
(2)发展
750年,阿布•阿拔斯•萨法赫登位,成为阿拔斯王朝首位哈里发(750~754年在位),定都于库法,自称赛法拉(意为屠夫),因为他立意以铁腕统治帝国。
751年,在怛罗斯战役中战胜当时强大的唐朝。第二任哈里发曼苏尔(754~775年在位)执政时,以伊拉克为中心,在底格里斯河畔营建了新都巴格达,于762年迁都至此,他消减了赖以当权的波斯人的势力,加强统治。
(3)兴盛
阿拔斯王朝建立后最初的80余年(750~833年),特别是哈伦•拉希德(786~809年在位)和马蒙(813~833年在位)执政时期,是阿拉伯帝国的极盛时代,在哈伦•拉希德尚是储君时就率军远征拜占庭帝国,迫使其摄政艾里尼献出大量贡品。
在公元800年时,阿拔斯王朝统治着4400万人民。哈伦•拉希德和马蒙时期,帝国政治较为稳定,经济、贸易和文化繁荣,成为帝国的鼎盛时期。
哈伦•拉希德依据波斯萨珊王朝(224~651年)的统治经验,健全行政体制,加强中央集权,完善司法制度,设驿站,实行新税制,发展农业、手工业、商业和对外贸易,国库充盈,经济繁荣,并重视文化和艺术的发展。
马蒙执政时,重用波斯贵族掌管军政大权,缓和同什叶派的矛盾,兴修水利和公路,减轻土地税,奖励学术,发展伊斯兰文化,并支持穆尔太齐赖派的宗教和哲学观点。
830年,在巴格达创建综合学术机构“智慧宫”,并大力提倡翻译外国典籍。使伊斯兰世界得以初次亲密接触当时的科学、哲学思想。对政治上的反对派,他仍坚持武力镇压措施。马蒙的政策为其后几位继任者所袭用。这一统治时期被称为“黄金时代”。
(4)外族入侵
马蒙死后,阿拔斯王朝的政权开始腐化,其继任者穆塔西姆(833~842年)开始任用突厥族奴隶作卫队,而此卫队于巴格达不孚人望,迫使穆塔西姆必须迁都至底格里斯河上游160千米处的萨马拉。萨马拉作为首都共56年,历经8任哈里发。
自9世纪中叶以后,突厥人逐渐取得权势。突厥将领掌握军权,任意废立甚至杀害哈里发。哈里发完全成为他们手中的傀儡。
934年,由来自于里海南岸的德莱木人建立的白益王朝,在945年最终攻占了美索不达米亚和巴格达之后,阿拔斯王朝的哈里发此后就又成为了白益王朝操纵的傀儡。
10世纪中叶,王朝直接统辖的地域只剩巴格达及其周围的一小块地区。
945年,布韦希王朝入主巴格达,迫使哈里发授予其“最高统帅”称号,剥夺哈里发的政治权力,仅保存宗教领袖地位。
1055年,塞尔柱土克曼人率军占领巴格达,迫使哈里发授予“苏丹”称号,发号施令,哈里发由其完全控制。
此后8次十字军东侵(1096~1291年)同样给王朝政权造成极大的冲击。
(5)起义迭起
为了维持阿拔斯家族主导的伊斯兰哈里发的运转,帝国一直不断加强对农民、手工业者和奴隶的残酷剥削,致使阶级矛盾、民族矛盾和宗教矛盾处于不断激化之中,人民起义、教派斗争此起彼伏。
进入9世纪之后,人民起义遍及帝国全境,其中声势最为浩大的有巴贝克起义、卡尔马特起义、赞吉起义、穆盖奈尔起义和黑奴起义。其中的黑奴起义,由北非至幼发拉底河的硝石矿中工作的黑人发动,屡次发兵皆未能平息,叛乱持续约13年(870~883年),阿拔斯王朝因此国势日衰,而内乱仍频。
(6)国家分裂
外族入侵、起义迭起之际,国内数省亦趁乱宣布部分独立或完全独立。有的部落也通过起义来独立。通过宗教维系帝国的统一已不复存在。
位于北非摩洛哥、阿尔及利亚一带的的伊德里斯王朝(778~974年)于778年最先独立,随后,在波斯、中亚先后建立了塔希尔王朝(821~873年)、萨曼王朝(819~999年)、萨法尔王朝(861~1003年)、阿拉菲德王朝(864~928年)、伽色尼王朝(975~1187年)、布韦希王朝(945~1055年)、塞尔柱帝国(1037~1194年)、卡尔提德王朝(1231~1389年);北非和地中海东岸建立了阿格拉布王朝(800~875年)、图伦王朝(868~905年)、阿尤布王朝(1171~1250年)、哈姆丹王朝(905~1003年)、法蒂玛王朝(909~1171年)和赞吉王朝(1127~1262年)。
其中属什叶派的法蒂玛王朝是较为强大者,向阿拔斯王朝于巴格达的逊尼派哈里发挑战,危及伊斯兰世界的统一,塞尔柱帝国更强,通过扩张,领土大大增加,实力比起阿拔斯王朝强上许多,击溃拜占庭帝国,十字军所必须对付的突厥人就是塞尔柱土克曼人。
(7)灭亡
1157年的巴格达之围中,阿拔斯哈里发阿里-穆克塔菲击退了塞尔柱王朝的军队,摆脱了塞尔柱的控制。
1194年,美索不达米亚的米迪亚塞尔柱王朝被花刺子模王朝军队所败而灭亡,塞尔柱人在巴格达周边的势力彻底覆灭,阿拔斯王朝彻底摆脱塞尔柱人控制。
阿拔斯王朝的最后几位哈里发中,只有第34位哈里发纳赛尔(1180~1225年在位)握有与其身份相称的权力,但也只是暂时的,帝国国势仍一路下滑。
13世纪初,东方的蒙古帝国兴起,成吉思汗通过不断侵略扩张,得到稳固发展。
1258年,成吉思汗之孙旭烈兀率军攻略阿拔斯王朝,包围巴格达,末代哈里发穆斯台绥姆(1242~1258年在位)的叔父执政阿拔斯•阿卜杜勒•穆塔利卜被杀,穆斯台绥姆投降,后被蒙古人裹在地毯中为马踏死,阿拔斯王朝灭亡,伊利汗国占领波斯大部分地区,王朝大多数成员亦被处死。

楼主:麟剑  时间:2020-12-29 07:23:56


阿拉伯帝国(十):阿布•阿拔斯

(8)阿布•阿拔斯
阿布•阿拔斯(721年或724年或727年—754年;全名为:阿布•阿拔斯•阿卜杜拉•萨法赫•本•穆罕默德,阿拉伯语:أبو العباس عبد الله السفاح بن محمد ,“萨法赫”意为屠夫)伊斯兰教第十九代哈里发(750年—754年在位)。他是阿拉伯帝国历史上最辉煌的阿拔斯王朝的创建者。
阿布•阿拔斯是先知穆罕默德的叔父阿拔斯•伊本•阿卜杜勒•穆塔里卜的后裔。在阿拉伯人的第一个王朝倭马亚王朝统治的末期,阿布•阿拔斯加入主要争夺权力者的行列。他在生于呼罗珊的波斯释奴阿布•穆斯林领导的阿拔斯派武装力量的帮助下反对倭马亚王朝的哈里发。什叶派人士因为仇恨倭马亚家族而把他视为救星,对他推翻倭马亚王朝的努力提供了最大的帮助。他也得到了哈瓦利吉派的支持,尽管这些人在阿拔斯王朝建立之后就不断发动叛乱以致被消灭。
阿布•阿拔斯在军事方面完全仰仗他最杰出的将领领阿布•穆斯林。747年阿布•穆斯林在莫夫绿洲发动的叛乱得到了伊朗人和部分阿拉伯部落的支持,打响了推翻倭马亚王朝的第一枪。750年1月,阿布•阿拔斯在扎卜河战役中彻底粉碎了倭马亚王朝最后一任哈里发马尔万二世的军队,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此役相当于宣告了倭马亚王朝的灭亡。
阿布•阿拔斯在掌握政权之后,把倭马亚家族成员几乎斩尽杀绝。在什叶派的大力支持下,阿布•阿拔斯成为哈里发,他在库法的就职演说中自称为“萨法赫”(屠夫或仁慈、慷慨的人,双关语)。他在掌权之后立刻任命阿布•穆斯林为呼罗珊总督。
754年,阿布•阿拔斯-萨法赫把帝国的都城由倭马亚王朝支持者众多的大马士革(位于叙利亚境内)迁至幼发拉底河畔的安巴尔(位于伊拉克境内)。
(9)曼苏尔
曼苏尔(707—775年),阿拉伯帝国阿拔斯王朝第二任哈里发(754—775年在位)。
阿拔斯王朝的哈里发,以曼苏尔为奠基者,以麦蒙为中兴者,以穆耳台迪德为结束者——-史学家阿里比对阿拔斯王朝哈里发的评价曼苏尔原名艾卜•哲尔法尔•阿拔斯,曼苏尔是他功成名就之后获得的“胜利者”的美称。他是阿拉伯帝国阿拔斯王朝的实际奠基人,他因为营建了巴格达这座“神赐予的城市”而名垂千古。实际上,神赐给他的不仅仅只有巴格达这座都会,还有高贵的出身和绝好的历史机遇,使他比较顺利地摘取了一个又一个的历史荣誉。
曼苏尔是他功成名就之后获得的“胜利者”的美称。他是阿拉伯帝国阿拔斯王朝的实际奠基人,他因为营建了巴格达这座“神赐予的城市”而名垂千古。实际上,神赐给他的不仅仅只有巴格达这座都会,还有高贵的出身和绝好的历史机遇,使他比较顺利地摘取了一个又一个的历史荣誉。
曼苏尔出身于显赫世家,来自于古莱氏族哈希姆家族,是先知穆罕默德的叔父阿拔斯的五世孙,在伊拉克拥有大地产。阿拔斯在穆阿维叶建立倭马亚王朝之后归顺了这个生机勃勃的政权,但经过近百年的变迁,这个政权逐渐变得腐朽、残暴,哈里发一代不如一代,穷奢极欲,不断加重税收负担。于是,这个帝国内部错综复杂的教派矛盾被唤醒了。
倭马亚王朝出自原本同先知敌对的家族,强夺了穆罕默德的女婿阿里及其子侯赛因的地位,成为世袭统治者。阿里的后代认为哈里发之位应由他们继承,在他们周围形成了人数众多的什叶派,一直在伊拉克、波斯等地从事反倭马亚王朝的活动。在四大哈里发时代还形成了一个军事民主派——哈瓦立及派,也是倭马亚王朝统治者的死敌。而倭马亚王朝不成熟的宗教政策也为之造就了众多的民间反对派。他们原本许诺不分民族只要皈依伊斯兰教就可获得与阿拉伯人同等的地位,但实际上并未兑现,波斯广大民众在成为穆斯林之后仍然被迫缴纳各种高额捐税。而异教徒在帝国之内的命运则更加悲惨。这样,在阿拉伯人、非阿拉伯民族的穆斯林和非穆斯林中,形成了推翻倭马亚王朝的合力。
最先发难的是中亚的粟特人,他们的反抗持续了10年之久,接着哈瓦立及派在北非发动起义,也持续了两年。给了摇摇欲坠的倭马亚王朝致命一击的正是阿拔斯派。一个出身微贱的波斯人释奴艾卜•穆斯林成为他们的代理人,在呼罗珊地区积极煽动波斯人起来反抗,747年以减轻捐税为号召发动了起义。曼苏尔及其兄艾卜•阿拔斯、其叔父阿布杜拉等阿拔斯家族的成员逐渐走上了前台,成为起义的领导者。749年,艾卜•阿拔斯在库法被拥戴为哈里发。
在阿拔斯派、哈瓦立及派、什叶派等众多敌对势力的分进合击之下,倭马亚王朝终于在一声叹息中结束他们的统治。艾卜•阿拔斯成为帝国新的统治者,是为阿拔斯王朝的开始。艾卜•阿拔斯十分残暴,他被称为屠夫,对已穷途末路的倭马亚家族成员斩尽杀绝。他的残暴看来将引起新一轮内乱,幸而在位四年就死去。
这样,年已47岁、拼杀一生的曼苏尔终于熬到了哈里发的位置上,但他同无数王朝第二代君主一样,还要面对一系列的考验之后才能安享太平。首先是他的叔父阿布杜拉,阿布杜拉在王朝的建立中的功绩与曼苏尔不相上下,也一直窥伺哈里发之位,但曼苏尔有他的王牌:首义功臣兼王朝头号猛将艾卜•穆斯林。艾卜•穆斯林在尼西宾战役中打败了阿布杜拉,终于助曼苏尔坐稳了大位。
曼苏尔有其兄艾卜•阿拔斯残忍果决的一面,但更擅于谋略,充满智慧。他并没有因为除去了两位开国元勋而陷入困境,这充分显示出了他的实力。他采用武力为主,招抚为辅的办法,先后平定了辛巴德派、波斯拉万派、什叶派、哈瓦立及派等的反抗。与曾经的同盟者什叶派的斗争进行得十分残酷,最后斩杀了阿里的两位玄孙易卜拉欣和穆罕默德,可怜的什叶派徒为他人作嫁衣裳,只能继续以民间反对派的身份延续下去。
于是,曼苏尔在这场群雄逐鹿中成为笑到最后的人,“曼苏尔”原意就是“胜利者”。曼苏尔向历史这个公正的裁判表明了,他不仅是一个打天下的高手,也是一个治天下的能手。他奠基的阿拔斯王朝持续了500余年,延续到1258年。这个王朝的长寿,同曼苏尔打下的基础密切相关。
曼苏尔果断地剪灭了众多异教派,使它们在很长时间内难以在兴风作浪。坐稳大位之后,曼苏尔竭力培植哈里发本人的绝对权威。在阿拔斯王朝,哈里发已不再是先知的代理人,而是真主安拉在人世间的代表。全国必须在星期五的聚礼日为哈里发本人祈福。还有众多的御用神学者到处宣传阿拔斯王朝万世长存,不可更易。
艾卜•穆斯林对曼苏尔可谓居功至伟,可以说没有艾卜•穆斯林,就没有他曼苏尔的阿拔斯王朝。艾卜•穆斯林累官至呼罗珊总督,他的手下还曾于751年在怛罗斯战役中击败中国唐朝高仙芝的军队,确立了阿拉伯帝国的中亚霸权。但历史上功臣“兔死狗烹,鸟尽弓藏”的宿命还是掐上了这位奴隶出身的高傲将军。当曼苏尔强令他移驻埃及时不愿从命,于是曼苏尔以此为由杀害了他,除去了最大的心腹之患。艾卜•穆斯林的被杀还引发了辛巴德派反抗运动,但很快被曼苏尔镇压。
曼苏尔给后人留下的制度上的遗产大多已经不再具有价值了,但他主持下营建的巴格达至今仍是两河流域的大都会。巴格达原来只是底格里斯河畔一个村庄。阿拔斯王朝建立之后,废弃了倭马亚王朝的首都大马士革,但一直没有找到合适的新都。曼苏尔看中了巴格达这个位置,从758年开始,就在这里营建新都。总共动用了10万工程人员,花费480多万第尔汗和四年的时间终于大功告成。巴格达之名意为“神赐予的城市”,而它的崛起也确实有如神助,不到半个世纪,巴格达便从一座村庄摇身一变而成百万人口的大都会,成为伊斯兰世界的中心,还获得“博物之城”的美称。
历史上有一些帝王对于某座城市的兴旺发达有着巨大作用,如君士坦丁大帝对于君士坦丁堡,查理四世对于布拉格等,但曼苏尔对于巴格达的作用更为突出,因为在758年之前,并没有决定性的因素预示这个地区会兴起一座都会。
(10)阿尔•马赫迪
阿尔•马赫迪(740年代-785年7月24日),伊斯兰教第二十一代哈里发,阿拔斯王朝第三代哈里发。744或745年出生,父亲是阿拔斯王朝第二代哈里发曼苏尔一世,775年10月6日继承父亲曼苏尔一世,成为哈里发。785年7月24日去世,儿子哈迪一世即位。
775年,哈里发曼苏尔死于麦加朝觐途中,马赫迪即位。马赫迪继承了前任的和平统治,在位期间,改善了同阿里后裔的关系。巴尔马克家族成员成为了维奇尔,他们同哈里发的紧密关系,确保了阿拔斯王朝的繁荣。 马赫迪执政十年间,他囚禁了最信任的维奇尔雅各布•伊本•达吾德。在公元783年,马赫迪开展了一次运动,导致大量异教徒(Zindiq)的处决。 马赫迪热爱音乐和诗歌,许多音乐家和诗人得到了他的赞助。因此,他的儿子易卜拉欣(Ibrahim ibn al-Mahdi) (779–839)和女儿乌拉娅(‘Ulayya bint al-Mahdī )(777-825)都是著名的诗人和音乐人
775年,东罗马帝国使者塔拉斯(Tarath)向新任哈里发表达了祝贺。塔拉斯主动提出用他的知识来建造一座工厂,每年可以获得50万迪拉姆的收益,相当于建造的成本。完工后,塔拉斯的计划被证明是正确的。马赫迪下令,即使在塔拉斯离开之后,所有的收益也将交给他。据信,这一行为持续到780年塔拉斯死亡。
777年,马赫迪镇压了在呼罗珊的优素福•伊本•易卜拉欣暴动。同年,马赫迪废除了继承人伊萨•伊本•穆萨(Isa ibn Musa),并指定自己的儿子穆萨•哈迪为继承人,并从贵族中挑选人才为继承人效忠。778年,镇压了叙利亚的伍麦叶余孽阿卜杜拉暴动。
785年,马赫迪被一位嫔妃毒死。
(11)哈迪一世
哈迪一世(阿拉伯语:أبو محمد موسى بن المهدي الهادي‎ 764年3月27日-786年9月14日),伊斯兰教第二十二代哈里发,阿拔斯王朝第四代哈里发。764年3月27日出生,父亲是阿拔斯王朝第三代哈里发阿尔•马赫迪,785年7月24日继承父亲阿尔•马赫迪,成为哈里发。786年9月14日去世,弟弟哈伦•拉希德即位。

楼主:麟剑  时间:2020-12-29 07:23:56


阿拉伯帝国(十一):哈伦•拉希德

(12)哈伦•拉希德
哈伦•拉希德(Harun Rashid,约764~809) 阿拉伯帝国阿拔斯王朝最著名的哈里发,因与法兰克的查理曼大帝结盟而蜚声西方,更因世界名著《一千零一夜》生动地渲染了他的许多奇闻轶事而为众人所知。在他统治的23年间,国势强盛,经济繁荣,文化发达,首都巴格达成了阿拉伯帝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和文人学士的荟萃之地。
①正直王子
哈伦•拉希德(Harun Rashid,约764~809) 阿拉伯阿拔斯王朝第五任哈里发(786~809在位)。又译“诃伦”、“哈伦•赖世德”。全名艾布•贾法尔,哈伦•本•穆罕默德•马赫迪。其父为阿拔斯王朝第三任哈里发马赫迪,母亲海祖兰,原为也门女奴。哈伦生于波斯德黑兰附近的赖伊,生下来就被寄养在在波斯人的巴尔马克家族中,靠吸食波斯人的奶水长大。
自幼天资聪颖,受到宫廷良好的宗教和文化教育,通晓伊斯兰教义、教法,酷爱哲学、诗歌、音乐,且文武双全。780年15岁时领兵出征,击败拜占庭军队,崭露头角。782年他第二次率军远征拜占庭直抵博斯普鲁斯海峡,逼近君士坦丁堡,拜占庭摄政伊琳娜女皇被迫乞和纳贡。同意年年进贡(每年7—8万第纳尔)。从此,哈伦名声大震。其父为表彰他的战功,特赐予“拉希德”(即正直者)的称号,立他为第二王储,并任命他为突尼斯、埃及、叙利亚、亚美尼亚和阿塞拜疆诸省的总督。786年因其兄穆萨•哈迪突然死去而继承哈里发位。
②极盛君王
在他统治的23年间,国势强盛,经济繁荣,文化发达,首都巴格达成为阿拉伯帝国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和文人学士荟萃的著名城市。
在政治上,哈伦继续信用波斯上层贵族,委任善于施政的巴尔马克家族头领叶海亚为宰相(即大维齐尔),把管理帝国的大权交给他及其两个儿子法德勒和贾法尔。哈伦根据波斯萨珊王朝的统治经验,加强中央集权,重视司法工作,扩大法官权力,设立大法官职位,并且通过驿站建立起比较严密的情报网,以加强对地方官吏和人民群众的控制和监督。由于采取了不完全依赖阿拉伯人、不按“民族”区分贵贱的政策,阿拔斯王朝的统治基础扩大了,政权更加巩固了。
在经济上,哈伦及其先人都十分重视兴修水利,发展农业。他们吸取埃及人的丰富经验,在伊拉克地区开河挖渠,修筑堤坝,把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的河水引向各地,使两河流域河渠纵横,沃野连绵。诗人把这片沃土描绘成绿茵茵的地毯,青翠欲滴;把这两条河流比作两把利剑,犀利无比。帝国其他地区的农业也得到发展。伊拉克南部、大马士革附近、波斯南部和中亚的撒马尔罕和布哈拉之间的地区被誉为“人间四大天堂”。为保证国库的收入,哈伦指令首任大法官艾布•优素福制定了一部完整的赋税法,确定国家岁入的来源、范围、税收比例以及征税的办法,进一步废除了陈陈相因的“面积制”,实行“分成制”。规定土地税不再按土地面积征收,而按当年收成好坏分成。新赋税法的实施,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广大农民的负担,提高了他们的生产积极性,发展了生产,增加了收入。
哈伦时代不仅农业发达,手工业作坊也蓬勃兴起。仅巴格达一地就聚集了4,000家玻璃作坊和30,000个瓷器店,这数字虽不免有阿拉伯人的夸大之处,但手工业在哈伦时代的飞速发展和空前繁荣是殆无疑义的。帝国各地生产的纺织品、玻璃器皿、瓷器、宝剑和铠甲在欧洲享有盛名。
哈伦在位前后,巴格达成了国际贸易中心。商道辐辏四方,直抵遥远的东方、西欧乃至北欧。沿途客栈、水池比比皆是。沙漠之舟——骆驼奔行在浩瀚无垠的沙漠中,一队多达4,700余只。为加速东西方贸易的发展,哈伦曾有过在现今的苏伊士地峡开凿运河,沟通红海和地中海的设想。当时,阿拔斯王朝和中国唐朝间的贸易和文化往来十分频繁。巴格达和长安有水、陆两路交通相连,水路经波斯湾,穿过印度洋和马六甲海峡,抵达广州,即著名的香料之路。陆路取道波斯和中亚,即闻名于世的丝绸之路。在两国都城均设有专卖对方商品的市场。793年,阿拉伯人效仿中国的造纸术,在巴格达建立起第一座造纸作坊。两国还互派使节出访。
巴格达是中世纪最繁华的城市之一,市内人烟阜盛,金碧辉煌的宫殿及其附属建筑占去全城的三分之一。中国唐代杜环在巴格达一带住了11年(751——762)。他在《经行记》中详细描述了该城的情况:“郛廓之内,里閈之中,土地所生,无物不有。四方辐辏,百货丰贱。绵绣珠贝,满于市肆。驼马驴骡,充于街巷……琉璃器皿,鍮石瓶钵,盖不可算数。粳米白面,不异中华。”(见唐杜佑《通典》卷193)。在阿拉伯诗人的笔下,巴格达更成了“人间天园”、“帝王之家”。诗人伊本•加赫木赞誉道: 宫殿园顶耸云际,星星窃听宫中语; 喷泉戏水飞天外,敢与风雷比高低; 烟火点燃伊拉克,光照汉志披彩霞。由于工农业生产的发展,国库银源充足,粮食满仓,岁入激增。哈伦时代达到了六亿三千万迪尔汗(合四千二百万第纳尔)的创记录水平,而对着这一派兴旺景象,哈伦恬然自得,仰望着空中飘浮的白云吟道:“不管你飘向何方,那里的租赋也会落入我的手掌。” 充足的财源保证了哈伦等王公贵族过着惊人的奢华生活。据说,在哈伦的妻子左拜德的桌上,只准摆设金银器皿和用宝石镶嵌的用具。一次朝觐,她竟耗资300万第纳尔。
经济的繁荣,为文学艺术的发展提供了肥沃的土壤。哈伦对待学术的宽容态度和他不带成见、不加歧视地赞同、支持、鼓励以至庇护各种学问和艺术的作法,使帝国各地的诗人、学者、文学家和艺术家能不受民族和宗教信仰的限制,享有极大的学术自由,过着优裕、舒适的生活。加之哈伦和伯尔麦克家族慷慨大方,把大量金钱赏赐给博得他们欢心的人,使各地的诗人、才子、乐师、歌手、舞女都云集都城。放荡诗人艾布•努瓦斯是哈伦的清客和夜间出游的伴侣。著名歌手和乐师易卜拉欣•摩苏尔及伊斯哈格父子都是朝廷的御用文人,为哈伦大唱赞歌。显然,阿拉伯人能在不太长的时期内,就融会贯通地吸收希腊、波斯、印度等外国文化的精华,创造出既博采众长又具有自己特点的阿拉伯文化,是同哈伦对文学艺术的热情支持和积极鼓励分不开的。
哈伦时代,地中海流域四国争霸。阿拔斯王朝的北面是法兰克国家和拜占庭帝国,西面是西班牙的后倭马亚王朝。哈伦采取“远交近攻”策略,欲与法兰克的查理曼大帝结盟来牵制倭马亚王朝。查理大帝也怀有同样的愿望,想利用阿拔斯王朝来反对拜占庭帝国。于是,两国互派使节进行友好访问。据西方史料记载,查理大帝于797年和802年两次遣使谒见哈伦。哈伦也派使臣于801年和807年进行回访。双方互赠礼品,以示友好和合作。在哈伦赠送的礼品中有一台做工精致、结构复杂的时辰钟(实际是一件漏壶计时器)和一头大象。哈伦在外交上的远见卓识,使阿拔斯王朝初期得到一个比较安宁的国际环境,有利于国内的经济建设、文化交流和贸易发展。
哈伦一生数次率军同拜占庭作战。802年尼斯福鲁斯一世继承拜占庭帝国的王位。他妄自尊大,不仅撕毁爱利尼与哈伦签订的和约,还要索回已缴纳的贡赋,并且趁哈伦忙于平定内乱之机,移兵南下,侵入阿拔斯王朝境内。哈伦立即亲征,很快攻克希拉克利亚等要塞,击退拜占庭军队的进攻,并于806年迫使尼斯普鲁斯接受更加屈辱的议和条约。条约规定,拜占庭帝国奉献一笔更大的贡赋,尼斯普鲁斯本人和其他王室成员以及各大主教要缴纳5万第纳尔的个人贡赋。
③月满盈亏
尽管哈伦在政治、经济、军事、文化方面取得令人瞩目的成就,但国内矛盾重重,斗争激烈。全国先后发生四起阿里派和哈瓦里吉派反对逊尼派阿拔斯王朝的斗争,三起部落之间或部落与朝廷之间的斗争,两起人民群众反对贪官污吏的暴动,一起地方官吏的叛乱。但影响最大的莫过于哈伦与伯尔麦克家族间的斗争。从阿拔斯王朝建立起,伯尔麦克家族就执掌大权,担任首相。到哈伦时代,伯尔麦克家族头领叶海亚飞黄腾达,不仅身居首相要职,而且以哈伦的“恩师”自居,同他的两个儿子法德勒和加法尔一起,独揽大权,将哈伦撇在一边。他们还利用职权,聚敛财富,修筑宫苑,过着帝王般的生活,并豢养了一批文人墨客,为他们歌功颂德。意志坚强的哈伦对此十分忌恨,因为“哈里发的天空中不允许有两轮太阳”。803年,哈伦借口加法尔违抗他的旨意,私自同哈伦的妹妹结婚,生下两个儿女,将加法尔斩首。旋即,逮捕了伯尔麦克家族的重要成员,查抄了他们的全部家财,仅动产就有3,067万第纳尔。叶海亚和法德勒也被捕入狱,先后死在狱中。伯尔麦克家族从此一蹶不振。
805年波斯呼罗珊地区人民因不满阿拔斯王朝省督的残暴统治揭竿而起。许多阿拉伯人加入起义行列。起义军占领撒马尔罕等地。809年哈伦领兵镇压,行至图斯,病发而亡,终年44岁。
他有两个儿子,阿拉伯妻子生的长子艾敏和波斯妻子生的次子马蒙,在他生前,他就把他的帝国平均分给了两个孩子,艾敏获得了西部和首都,马蒙获得了东部的波斯地区,这几乎是必然导致内战的做法。结果不出所料,马蒙最终获得了胜利。阿拉伯人的帝国变成了信仰伊斯兰教的人的帝国。

楼主:麟剑  时间:2020-12-29 07:23:56


阿拉伯帝国(十三):穆阿台绥姆

(15)穆阿台绥姆
穆阿台绥姆(al-Mu'tasim,或译穆塔西姆、穆塔希姆)阿拔斯王朝第八代哈里发,统治期是833年-842年。
他在马蒙死后即位成哈里发。此时以呼罗珊人为主力的常备军已欲振乏力,当时阿拉伯人与波斯人不停冲突,他乃利用突厥奴隶组织禁卫队,因为他们没有背景。他的母亲是突厥女奴,名为玛莉达,这时突厥人地位大为提高。这称做“白人奴隶”(马木留克,Mameluke)军团。但突厥奴隶军团与正规军队间的冲突不断发生,836年穆阿台绥姆亲率突厥奴隶军团,迁都至底格里斯河上游一百公里处的萨迈拉(Samarra)。直至892年迁都回巴格达,这56年间有七位哈里发在此统治帝国,史家称此半世纪余期间为“萨迈拉时代”。
①继位初期
马蒙死后由他的兄弟穆罕默德继位,御名穆阿台绥姆—比拉。穆耳台绥木原任埃及总督,由于在他出来继位时,军队放弃了他们原先所宣誓拥戴的麦蒙的儿子阿拔斯,因此他得以顺利无争地就任了哈里发的位置。
不过伊拉克动荡不稳的局势说明了这个王朝的声誉已经损害到何等地步。在伊拉克南部萨珊王朝曾经把一个叫作贾特的印度民族(阿拉伯文称为佐特)移殖到巴士拉和瓦西特之间的一些沼泽地带。这个民族的人,和他们的亲属吉卜赛人一样,当初何以离开了他们自己的乡土,其原因已无从查考。过去穆斯林们把贾特人一视同仁地招收在军队里作战,但是即使在麦蒙时期,贾特人也变得难以驾驭:他们几年以来就使得巴士拉和巴格达之间的一切交通往还都陷于中断。穆耳台绥木这时觉得对他们不能不采取彻底的措施,但是直到825年他才把他们制服,把他们放逐到西里西亚的阿因扎巴边疆要塞。
②突厥卫队
麦蒙在执政初年曾经对波斯人特别表示好感;阿拉伯人和波斯人之间的互相竞争敌对已经迫使他不能不把他的个人安全交付在一支奴隶军团的手里。这些奴隶之中有一部分是柏柏尔人,但主要的却是土耳其人。这些土耳其人是从乌浒河北面的地方来的,有一部分则是当作奴隶贩运而来。过去对于这支军团的控制权一向都是操之于自由民之手,但是穆耳台绥木无疑地为了取得他们更大的忠诚却把他自己的一些奴隶也安插到军官的位置上。
在穆耳台绥木执政时期,这些获禁卫军的领袖们就已经对于政府发生了影响作用,他们在一个短时期内就成为这个国家的真正主人。他们对于阿拉伯人所构成的威胁当然很久以来就已为有识之人所洞悉。因此在穆耳台绥木时期的一个作家伊本•赛耳德就借先知穆罕默德的一个友人之口作出预言,说总有一天土耳其人会把阿拉伯人赶回沙漠里去。
③对拜占庭战争
穆耳台绥木手下最有名的一个将领当然还是一个波斯人。这位将军名为赫达尔•卡乌斯,他的祖先是过去中亚细亚苏对沙娜的国君,因此人们通常就用他祖先的名字称他为艾福兴。艾福兴在837年秋季到阿塞拜疆去袭击巴帕克,占领了他的要塞,因而打垮了这个教派的统治。
接着艾福兴又引兵指向拜占庭人,因为拜占庭人在西奥菲拉斯皇帝时期曾经进攻过叙利亚北部和美索不达米亚。艾福兴打败了狄奥菲雷斯皇帝,并且经过长期的围攻之后,他使用诡计智取了卡拉提亚的阿摩利阿姆。
但是可能就是由于他取得了这些胜利引起了哈里发的猜忌之心。尽管他在班师回朝之后还制止了另一次要扶立麦蒙的儿子阿拔斯登基的阴谋,他在840年还是被控犯有背叛伊斯兰教之罪,使他活活地在地牢之中饿死,因为没有人敢于对他使用在一般情况之下所常用的那种在十字架上钉死的磔刑。
④迁都萨马拉
哈伦•拉希德当初在他晚年的时候宁肯住在幼发拉底河畔的一个称为拉卡的乡下小村庄里而不愿住在动荡不安的巴格达,可是穆耳台绥木却在836年决定在巴格达以北一百公里、底格里斯河东岸的萨马拉再兴建一所府邸。萨马拉可能是一个波斯名字,这个名字在阿拉伯人听来含有不吉之兆,因此官名改为’“苏拉一曼一拉阿”(意即“观之悦目”):穆耳台绥木委派了一名土耳其将领阿什纳斯前往修建。凿了两条水道从底格里斯河引水东流,和主流一起把这所新建筑物划在一个孤岛里,使得地势倍增安全之感。那里原先就修造了八所基督教修道院。这个雅萨格宫堡最初是为穆耳台绥木修建的;穆耳台绥木的后继者之中有七个曾经在这个地方临朝,历时足有半个世纪之久:他们把这一地区又点缀了更多的宫殿和清真寺。尽管在这一短的繁荣时期内所修建的这些华丽的建筑物到今天所留下来的只是一些废墟遗迹,但是人们都可以从那些残瓦颓垣之中看出阿拔斯王朝时代的建筑情况,比在首都巴格达看得还要清楚;因为巴格达的大建筑物在经过蒙古人的蹂躏之后,又为后代的人所糟踏。在东方,和西方一样,穆斯林建筑师都模拟过去的传统式样。
萨马拉有一所地基犹存的最重要的建筑物是哈里发穆台瓦基勒修造的巴尔库瓦拉宫堡。这所宫堡在设计方面,布局方面以及建筑物正面的构造方面都是模仿泰西丰的中波斯宫殿的形状。这所建筑物呈长方形,两侧几乎有三分之二英里长。在西面,斜坡一直伸到一层层台阶前面的江中,有三条砖砌的拱顶通道从下而上,通到起居室和一些觐见厅。这些房屋相互毗连形成十字状,分成三个内院,周围有数不清的华美的厅房,里面设有浴室和膳房:往东去是一所带有瀑布的花园和宫殿相毗连。北面有一个大池塘,池塘两旁有一些洞室和水池。宫殿的四周修了一些宫内侍从们的住所和警卫人员的营房。修造大清真寺的建筑师们甚至模仿非常古老的建筑式样。他们修的那个宣礼楼(用以招呼人们祈祷的塔)底层有三百二十八码长,这显然是模仿那些巴比伦尼亚带楼梯的高塔“庙塔”的样式而造的。尽管这时阿拉伯帝国的全盛时期已过,而供建筑师们使用的资材还是非常巨大惊人。这从这座清真寺的庞大的体积上可以看出来。这座长方形的建筑物将近有二百六十公尺长,一百八十公尺宽。内部分成二十五条通道,其面积有四万四千多平方公尺。与此相较,罗马的圣彼得大教堂,面积是一万五千一百六十平方公尺,伊斯坦布尔钓阿亚索菲亚教堂面积是六千八百九十平方公尺,科隆大教堂的面积是六千一百二十六平方公尺。

楼主:麟剑  时间:2020-12-29 07:23:56


阿拉伯帝国(十五):塔伊一世

(31)塔伊一世
塔伊一世(932年-1003年8月3日),伊斯兰教第四十二代哈里发,阿拔斯王朝第二十四代哈里发。914年出生,父亲是阿拔斯王朝第二十三代哈里发穆提,974年8月4日继承父亲穆提,成为哈里发。991年10月30日退位,堂兄弟卡迪尔一世即位。1003年8月3日去世。
(32)卡迪尔一世
卡迪尔一世(947年-1031年11月29日),伊斯兰教第四十三代哈里发,阿拔斯王朝第二十五代哈里发。914年出生,父亲是阿拔斯王朝第二十一代哈里发穆塔基,991年11月1日继承堂兄弟塔伊一世,成为哈里发。1031年11月29日去世,儿子卡伊姆一世即位。
(32)卡伊姆
卡伊姆(阿拉伯语:القائم‎,Al-Qa'im,1001年-1075年4月2日)全名卡伊姆•比-阿姆利拉(القائم بأمر الله‎,al-Qa'im bi-amri 'llah),意为“实行安拉旨意者”。为伊斯兰教第四十四代哈里发,阿拔斯王朝第二十六代哈里发。为前任哈里发卡迪尔一世之子。1001年出生,1031年11月29日继承父亲卡迪尔一世,成为哈里发。1075年4月2日去世,孙子穆克塔迪即位。
(33)穆克塔迪
穆克塔迪(1056年-1094年2月3日),伊斯兰教第四十五代哈里发,阿拔斯王朝第二十七代哈里发。1056年出生,祖父是阿拔斯王朝第二十六代哈里发卡伊姆一世,1075年4月2日继承祖父卡伊姆一世,成为哈里发。1094年2月3日去世,儿子穆斯塔齐尔即位。
(34)穆斯塔齐尔
穆斯塔齐尔(1078年-1118年8月6日),伊斯兰教第四十六代哈里发,阿拔斯王朝第二十八代哈里发。1078年4月或5月出生,父亲是阿拔斯王朝第二十七代哈里发穆克塔迪,1094年2月3日继承父亲穆克塔迪,成为哈里发。1118年8月6日去世,儿子穆斯塔尔希德即位。
(35)穆斯塔尔希德
穆斯塔尔希德(1092年-1135年8月29日),伊斯兰教第四十七代哈里发,阿拔斯王朝第二十九代哈里发。1092年4月或5月出生,父亲是阿拔斯王朝第二十八代哈里发穆斯塔齐尔,1118年8月6日继承父亲穆斯塔齐尔,成为哈里发。1135年8月29日去世,儿子拉希德二世即位。他的另一个儿子阿布•巴克尔是穆斯坦绥尔二世的祖父。
(36)拉希德二世
拉希德二世(1092年-1138年6月6日),伊斯兰教第四十八代哈里发,阿拔斯王朝第三十代哈里发。1109年出生,父亲是阿拔斯王朝第二十九代哈里发穆斯塔尔希德,1135年8月29日继承父亲穆斯塔尔希德,成为哈里发。1136年8月17日退位,叔父穆克塔菲二世即位。1138年6月6日去世。
(37)穆克塔菲二世
穆克塔菲二世(1096年3月9日-1160年3月11日),伊斯兰教第四十九代哈里发,阿拔斯王朝第三十一代哈里发。1096年3月9日出生,父亲是阿拔斯王朝第二十八代哈里发穆斯塔齐尔,1136年8月17日继承侄子拉希德二世,成为哈里发。1159年3月23日退位,儿子穆斯坦吉德一世即位。1160年3月11日去世。
(38)穆斯坦吉德
穆斯坦吉德(1124年-1170年12月18日),伊斯兰教第五十代哈里发,阿拔斯王朝第三十二代哈里发。1124年出生,父亲是阿拔斯王朝第三十一代哈里发穆克塔菲二世,1160年3月11日继承父亲穆克塔菲二世,成为哈里发。1170年12月18日去世,儿子穆斯塔迪即位。
(39)穆斯塔迪
穆斯塔迪(1142年-1180年3月27日),伊斯兰教第五十一代哈里发,阿拔斯王朝第三十三代哈里发。1142年出生,父亲是阿拔斯王朝第三十二代哈里发穆斯坦吉德一世,1170年12月18日继承父亲穆斯坦吉德一世,成为哈里发。1180年3月27日去世,儿子纳赛尔一世即位。
(40)纳赛尔
纳赛尔(1158年8月6日-1225年10月5日,An-Nasir、阿拉伯语:الناصر لدين الله),伊斯兰教第五十二代哈里发,阿拉伯帝国阿拔斯王朝第三十四代哈里发,统治时期为1180年至1225年。纳赛尔被认为是阿拔斯王朝被蒙古帝国灭亡前,最后一位强势的统治者。事实上他多次被花剌子模威胁。
(41)查希尔一世
查希尔一世(1176年-1226年7月10日),伊斯兰教第五十三代哈里发,阿拉伯帝国阿拔斯王朝第三十五代哈里发,统治时期为1225年至1226年。1176年出生,父亲是阿拔斯王朝第三十四代哈里发纳赛尔一世,1225年10月5日继承父亲纳赛尔一世,成为哈里发。1226年7月10日去世,儿子穆斯坦绥尔一世即位。
(42)穆斯坦绥尔一世
穆斯坦绥尔一世(1192年2月17日-1242年12月5日),伊斯兰教第五十四代哈里发,阿拉伯帝国阿拔斯王朝第三十六代哈里发,统治时期为1226年至1242年。1192年2月17日出生,父亲是阿拔斯王朝第三十五代哈里发查希尔一世,1226年7月10日继承父亲查希尔一世,成为哈里发。1242年12月5日去世,儿子穆斯台绥木即位。
(43)穆斯塔欣
穆斯塔欣(阿拉伯语:المستعصم بالله أبو أحمد عبد الله بن المستنصر بالله‎ al-Musta'sim-Billah Abu-Ahmad Abdullah bin al-Mustansir-Billah;1213年-1258年2月20日),伊斯兰教第五十五代哈里发,是最后一位在巴格达的阿拔斯王朝哈里发,1242年到1258年在位。
1258年,阿拔斯王朝的领土,约略于今日的伊拉克和叙利亚大部地区,遭到成吉思汗的孙子旭烈兀率领的十五万蒙古军队的进攻。首都巴格达被围,无能的穆斯塔欣与周围谋臣意见相左,他的总理大臣承诺说妇女们扔石块就可以赶走蒙古人,但是其实什么都没做,既没有调动军队抵御不断聚集的庞大蒙古军队,也没有试图与旭烈兀进行谈判,他对于蒙古大军的要求基本上不予理会,仅以空洞的威吓回应,如“阿拉将对攻击哈里发者降下天谴”。
2月10日,巴格达被蒙古军所攻陷,不久穆斯塔欣被旭烈兀处死。根据信史的记载,蒙古人将穆斯塔欣裹在一张毛毯里,用马践踏而死(蒙古人对王公贵族或是敬重的敌军之处死方法,相传如斩首见血,则无法为长生天所接纳)。阿拔斯王朝灭亡。他的一些儿子也惨遭屠戮,有一个幸存的儿子作为囚犯被送到蒙古,蒙古历史学家记载说,蒙古人允许他结婚并生育子女,但在伊斯兰世界中不再发挥任何作用。
《马可波罗游记》对穆斯塔欣的死亡方式有不同的记载。旭烈兀发觉了穆斯塔欣藏有大量的黄金、白银与宝石,这些财物本来可用于犒赏军人与购置武器,旭烈兀对他的愚昧与吝啬极为不齿,将他和这批宝藏囚禁在一起,不提供食物和水,让他知道“财宝不能吃”,最后使他饥渴而死。


楼主:麟剑  时间:2020-12-29 07:23:56


后倭马亚王朝(上):兴衰

后倭马亚王朝,中世纪阿拉伯人在安达卢西亚建立的伊斯兰教王朝(756—1031)。亦称“西班牙埃米尔公国”、“科尔多瓦哈里发国”、“科尔多倭玛亚王朝”等。中国史籍称“西大食”。西方史籍称“西萨拉森帝国”。
1.国家初立
712年阿拉伯军队占领安达卢西亚(今西班牙南部),伊斯兰教随之传入,仅北部和东部的部分地区由基督教西哥特王国控制。伍麦叶王朝时派埃米尔(即省督)管辖,受马格里布总督节制。首府设在科尔多瓦。750年,阿拔斯人对伍麦叶家族进行大屠杀时,伍麦叶王朝第十任哈里发希沙姆之孙阿卜杜•拉赫曼•伊本•穆阿维叶(731—788)幸免于难,伪装逃走。他途经巴勒斯坦、埃及,于755年到达北非的休达,受到其母舅所属的柏柏尔部落的保护,并组织军事力量。他派遣其随从白德尔渡海到西班牙,争得原叙利亚伍麦叶王朝旧部军队的帮助和支持。755年末,阿卜杜•拉赫曼率柏柏尔军从格拉纳达南部海岸登陆,附近诸城守军迎降。756年,率军自塞维利亚北进,在瓜达尔基维尔河畔,同阿拔斯王朝驻西班牙总督优素福的军队决战,优素福败逃,遂攻占科尔多瓦,自称“埃米尔”,建立后伍麦叶王朝。757年,他下令停止在聚礼日为阿拔斯王朝哈里发祈祷。后又追奔逐北,攻陷托莱多城,歼灭了优素福残部,并平定了各地的暴动。他制定各种政策,发展经济、文化、教育、城市,收效显著,为王朝奠定了基础。761年,打败进犯的阿拔斯王朝军队,后又打败法王查理曼的远征军,巩固了政权,同基督教欧洲以比利牛斯山脉为界788年阿卜杜•拉赫曼逝世后,其继任者因治国无方,各地新归信的穆斯林和基督教徒不断暴动,一些省区的封建首领宣布独立,王朝处于内乱和分裂割据的局面。
2.走向兴盛
912年,阿卜杜•拉赫曼三世(891—961)继任埃米尔。他足智多谋,励精图治,善于用兵,逐一收复了丧失的省区,扩展了版图,使王朝得到中兴。920年,他率军北征,向基督教莱昂国王奥多诺二世的联军进行圣战,攻占圣•埃斯特班要塞。924年又摧毁那发尔首都潘普洛纳。928年,摧毁西班牙南部西哥特王朝的波巴斯特罗要塞,俘虏王室权贵。
929年1月,阿卜杜•拉赫曼三世宣布称哈里发,下令在聚礼日的祈祷和公文中,以“保卫安拉宗教的哈里发”称呼他,并获得“信士们的长官”的尊号。从此后,史学家又称该王朝为“科尔多瓦哈里发帝国”。932年,阿卜杜•拉赫曼三世攻占托莱多城,叛军宣布投降。他还向南部的法蒂玛王朝和北方的基督教诸王国发动军事攻势。931年,攻占休达,将领土扩张到北非的提阿雷特。海军称霸西地中海,以优势的船队抑制了法蒂玛王朝海军对半岛沿岸的袭击。同时与欧洲国家修好。阿卜杜,拉赫曼三世和继任者哈凯姆二世(96l—976)以及侍从长曼苏尔(977—1002)统治时期,与阿拔斯王朝和法蒂玛王朝相抗衡,成为西方强大的伊斯兰国家。
3.分裂衰亡
11世纪起,王室内部争权夺利,禁卫军专权,哈里发更迭频繁,政局陷于混乱。1031年,哈里发希沙姆三世(1027—1031)被废黜,哈里发国家分裂为20多个由封建主掌权的小国,到1492年前后大多被穆拉比特王朝和穆瓦希德王朝所灭。
后伍麦叶王朝统治西班牙近三百年,成为欧洲最繁荣富庶的地区,使伊斯兰教及其学术文化得到广泛传播和发展。
4.政治
王朝最高统治者为哈里发(或埃米尔),掌握着全国的军事、行政、司法和宗教大权。以逊尼派为国教,以马立克学派的教法学说立法和执法。哈里发之下设侍从长,行使首相职权,由各部大臣和枢密院官员组成最高行政会议(迪万)。
全国分6个省区,由瓦利(al-Wali,即省长)负责军政事务,司法权由哈里发委派教法官执行,朝廷设总法官。
全国有10万名常备军,战时出征,平时执行交通和对外贸易任务。王朝采取一系列政策,兴修水利,开垦土地,改良耕作技术,发展畜牧,植桑养蚕,鼓励手工业和商业,开发矿产资源,进行东、西方贸易,促进了经济的发展。
5.文化
王朝大力倡导和赞助科学文化教育事业,在各主要城市创办各种学校、图书馆、书店、天文台、医院,阿拉伯语得到传播和使用,促进了阿拉伯伊斯兰文化的发展。在10世纪时,首都科尔多瓦有居民11.33万户,约40—50万人。前3任埃米尔在此创办免费高等学校27所,并在最大的科尔多瓦清真寺创办欧洲第一所科尔多瓦大学,吸引着东西方的穆斯林及信奉基督教的学生来此学习。这所大学的图书馆藏有40万册图书,许多书籍都是珍本。在该城还建有清真寺700座,公共澡堂300所。科尔多瓦与君士坦丁堡和巴格达齐名,成为世界三大文化中心之一。王朝聘请和鼓励不同信仰的东西方学者从事哲学、自然科学和宗教学术研究,并通过翻译活动将阿拉伯东方伊斯兰文化与希腊文化相结合,在伊斯兰教义学、教法学、哲学、天文学、医学、数学、语言学、史学和文学等领域取得大量成就,涌现出许多著名的学者,其著述丰富多彩,在中世纪伊斯兰学术文化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伊斯兰科学文化通过科尔多瓦和托莱多两城传到西欧,促进了欧洲“文艺复兴运动”的兴起。
6.世系
(1)埃米尔
阿卜杜勒•拉赫曼一世,756年-788年
希沙姆一世,788年-796年
哈卡姆一世,796年-822年
阿卜杜勒•拉赫曼二世,822年-852年
穆罕默德一世,852年-886年
蒙齐尔,886年-888年
阿卜杜拉•伊本•穆罕默德,888年-912年
阿卜杜勒•拉赫曼三世,912年-929年
(2)哈里发
阿卜杜勒•拉赫曼三世,929年-961年
哈卡姆二世,961年-976年
希沙姆二世,976年-1008年
穆罕默德二世,1008年-1009年
苏莱曼,1009年-1010年
希沙姆二世(复位),1010年-1012年
苏莱曼(复位),1012年-1017年
阿卜杜勒•拉赫曼四世,1021年-1022年
阿卜杜勒•拉赫曼五世,1022年-1023年
穆罕默德三世,1023年-1024年
希沙姆三世,1027年-1031年

楼主:麟剑  时间:2020-12-29 07:23:56


后倭马亚王朝(下):阿卜杜•拉赫曼一世

7.阿卜杜•拉赫曼一世
阿卜杜•拉赫曼一世('Abd Rahman I,阿拉伯语:عبد رحمن داخل;西班牙语:Abderramán I,731年或734年—788年) 。全名阿卜杜•拉赫曼•伊本•穆阿维叶。西班牙科尔多瓦的第一位埃米尔(756年—788年在位)。 安达卢西亚后伍麦叶王朝的创建者,从他开始了中世纪伊斯兰教政权对西班牙的长期统治。
(1)家世背景
阿卜杜•拉赫曼一世系阿拉伯帝国的王族伍麦叶家族的直系后代。他的祖父是伍麦叶王朝的第十任哈里发希沙姆•本•阿卜杜勒•马利克,父亲名叫穆阿维叶,系柏柏尔人女奴所生。自幼在大马士革宫廷受到良好的宗教和文化教育。
(2)王朝覆灭
750年,伍麦叶王朝被阿巴斯王朝所取代,他躲过阿巴斯王朝的搜捕屠杀,伪装出逃,途经巴勒斯坦和埃及,历经艰辛,于755年到达北非休达,在母族柏柏尔人的罗斯图姆王朝的宫廷中避难。
(3)重振王族
为重振伍麦叶王室,周密策划,先派遣随从拜德尔渡海到西班牙,同叙利亚旧部军队谈判,和也门阿拉伯人进行联系,并取得当地阿拉伯人的支持,形成一支强大的力量。755年末,率柏柏尔人组成的卫队在格拉纳达南部海岸登陆,附近诸诚守军开门迎降。在伍麦叶王朝时代,穆斯林军队已征服西班牙三分之二的土地。阿卜杜•拉赫曼一世利用当地各穆斯林统治者及柏柏尔人部落的内讧,占领塞维利亚,并很快取得对几乎整个伊斯兰教西班牙的统治权。
(4)建立王朝
756年初,率部从塞维利亚北进,于同年5月同阿巴斯王朝驻西班牙总督优素福决战于瓜达尔基维尔河畔,优素福败逃。他攻入科尔多瓦,以科尔多瓦为自己的都城,自称埃米尔,建立后伍麦叶王朝。757年,下令停止聚礼日为阿巴斯王朝哈里发祈祷。后又追奔逐北,攻陷托莱多城,彻底消灭了优素福的残余势力。把分散的伊斯兰教力量联合在一起,组建了一支训练有素的约4万多人的军队,加强中央集权,曾先后击退阿巴斯王朝新总督阿拉•穆伊斯的军事进攻和基督教法兰克查理大帝军队入侵,从而控制了安达卢西亚的局势。
(5)政治
阿卜杜•拉赫曼一世在位时期的主要活动是镇压他那些习惯于无政府主义生活的阿拉伯部落和柏柏尔部落的臣民,以及(这是最为艰巨的任务)防止统治阿拉伯帝国本土的阿巴斯王朝的颠覆。763年,他艰难地打赢了一场以拥护阿巴斯王朝为名义的反对他的叛乱。阿卜杜•拉赫曼一世对北方的各基督教王国也发动了若干次战争。
(6)经济文化
西班牙全境初定后,着手国内的经济、文化建设。下令整修城市,开凿运河,引种稀有植物,改进农业技术,鼓励商业贸易,自铸统一银币。786年,建造科尔多瓦清真寺,成为西方伊斯兰教的教育和文化中心。致力于伊斯兰文化运动,在各地建立宗教学校,传播逊尼派教义和教法,推广阿拉伯语,奖励学术研究。对异教徒采取宽容政策,允许基督教徒和犹太教徒在遵守法纪和缴纳人头税的情况下,自由进行宗教活动,占有财产和从事正当职业。大量下层基督教徒和奴隶归信伊斯兰教,促进了伊斯兰教的广泛传播。
阿卜杜•拉赫曼一世的外号是“达希勒”,意即“外来的统治者”。史学家誉其为“古莱什族之鹰”。
8.希沙姆一世
希沙姆一世(全名为:希沙姆•本•阿卜杜勒•拉赫曼,阿拉伯语:هشام بن عبد الرحمن;西班牙语:Hisam I,757年-796年)后倭马亚王朝的第二位科尔多瓦埃米尔(788年—796年在位)。
希沙姆一世是王朝创建者阿卜杜勒•拉赫曼一世的儿子,母亲名叫哈兹拉法。在他在位时期,穆斯林军队进攻了加利西亚。
希沙姆一世统治时期的另一件大事是,他建造完成了著名的科尔多瓦清真寺(现在是一座天主教教堂)。
9.阿卜杜•拉赫曼三世
阿卜杜•拉赫曼三世(‘Abd al-Rahman III,891~961) 安达卢西亚后伍麦叶王朝第二代哈里发。生于科尔多瓦。出身于后伍麦叶王族,为第七任埃米尔阿卜杜拉之孙,系一基督教女奴所生。其父穆罕默德在宫廷斗争中被杀。受过宫廷良好教育和训练,通晓希腊和伊斯兰文化,刚毅勇敢。
(1)人物生平
912年,继其祖父阿卜杜拉为埃米尔。继位时,后伍麦叶王朝分裂,地方割据势力争雄,各地暴乱不断发生,中央辖地仅科尔多瓦及其近郊地区。他为了中兴王朝,励精图治,审时度势,加强中央集权,实行雇佣兵制。
913~918年,对内镇压了各地的叛乱,削弱割据势力,逐一收复了丧失的省区,使政局趋于稳定。在对外方面,亲自率军北征。
920年,打败基督教莱昂国王奥多诺二世,夷平要地塞圣•埃斯特班。
924年,摧毁纳瓦纳王国首都潘普洛拉,迫使该王国向其称臣纳贡。
928年,攻陷南部伊本•哈弗逊称雄的波巴斯特罗要塞,所有西哥特的权贵被俘到科尔多瓦。
929年1月晓谕全国,自立为哈里发,建立科尔多瓦哈里发国。规定在公文中采用“保卫安拉宗教的哈里发”的头衔,获得了“信士们的长官”的尊号。
931年占领北非休达,迫使摩洛哥内地一些地方首领表示归顺,后又乘机将其势力扩张到阿尔及利亚的提阿雷特。
932年攻占长期动乱的中心托莱多。至此恢复了伍麦叶人对安达卢西亚的统治。加强海军建设,其舰队抑止了法蒂玛王朝海军对西班牙南部沿岸的袭击,掌握了西部地中海的商业和军事霸权,拜占庭西等国派使节与其修好。
(2)影响贡献
在位50年间,政治昌明,经济文化相当繁荣,史学家誉他为后伍麦叶王朝的“伟大中兴者”。善于治国,集行政、军事、司法和宗教大权于一身,建立政教合一的中央集权制,各地总督、军事将领和法官由哈里发直接任命。对基督教徒采取宽容政策,允许其进行宗教活动,并在政府中任职。拨巨资兴修水利,开垦荒地,改进耕作技术,发展农业,奖掖商业和手工业者,发展海上交通和贸易,国库收入递增,使西班牙成为欧洲最富庶的地区之一。倡导伊斯兰文化教育,鼓励学术研究,创办科尔多瓦大学,吸引西班牙和北非的穆斯林及基督教徒学生前来学习。在科尔多瓦创办免费高等学校27所。下令在各地建清真寺、图书馆、书店、天文台、医院、公共澡堂。修建的宰赫拉宫,雄伟华丽,为全欧最富于魅力的宫廷。首都科尔多瓦东西方学者荟萃,大批穆斯林学者在学术文化的各个领域作出了贡献。


楼主:麟剑  时间:2020-12-29 07:23:56


格拉纳达酋长国

格拉纳达酋长国(西班牙语:Emirato de Granada;阿拉伯语:إمارة غرﻧﺎﻃﺔ‎,转写:Imarat Gharnāṭah),又称格拉纳达纳斯里德王国(Reino nazarí de Granada)或格林纳达王国,是西班牙历史上的一个以格拉纳达为首都的酋长国,也是泰法诸国之一。格拉纳达酋长国建立于1013年,在11世纪曾被穆拉比特王朝征服,12世纪又被穆瓦希德王朝征服。1238年(一说1230年),格拉纳达酋长国复国。格拉纳达酋长国是伊比利亚半岛最后的伊斯兰王朝,存在了约250年。1492年1月2日,格拉纳达酋长国被卡斯提尔王国和亚拉冈王国灭亡。
为了在众多朝贡国中长久生存,格拉纳达酋长国巧妙利用安达卢西亚南部冲积平原的河流和矿井资源发展农业灌溉。通过一系列手段,格拉纳达的农产品生产已经实现自给自足,不再依靠向其他王国进口,蔬菜和水果甚至远销他国。山区以畜牧业为主;沿海地带靠渔业发展;东南部有丰富的矿产资源,人们生产陶器和纺织工艺品与他国进行贸易。
格拉纳达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是商业。虽然卡斯提尔的军队在萨拉多河战役(1340年)和阿尔赫西拉斯之战(1344年)取得胜利,并取得直布罗陀海峡的实际控制权,格拉纳达酋长国失去了部分领土,但这也刺激了西欧和地中海南岸之间的贸易,格拉纳达也从中受益。
格拉纳达酋长国东南部的港口成为了沿海交通中转站,其产品打开了通往别的国家,如加泰罗尼亚,尤其是热那亚共和国的市场。这些主要港口包括马拉加、阿尔梅里亚、阿德拉和阿尔穆涅卡尔。格拉纳达酋长国在南部与北非和马格里布地区进行贸易活动;在北部,与阿拉贡王权组成商业网络,遍布加泰罗尼亚、巴伦西亚王国和马略卡王国。
卡斯提尔控制直布罗陀海峡后,它与格拉纳达酋长国的商品交易量得到了迅速提高,特别体现在丝绸、食糖、坚果和海鱼等方面。从那时起,格拉纳达与卡斯提尔王室,特别是与塞维利亚的贸易,变得越加重要。其主要出口中心是贝莱斯-马拉加和龙达等市镇。
同时商业交流也会沿着格林纳达酋长国的边界地带进行,这些商业活动通常是非法进行的。

楼主:麟剑

字数:119298

帖子分类:煮酒论史

发表时间:2020-11-03 17:54:05

更新时间:2020-12-29 07:23:56

评论数:63条评论

帖子来源:天涯  访问原帖

下载地址:TXT下载

 

推荐帖子

热门帖子

随机帖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