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水读 >  天涯 >  煮酒论史 >  解读历史经典:《道德经》到底是谁写的,真是老子吗?《道德经》暗藏玄机

解读历史经典:《道德经》到底是谁写的,真是老子吗?《道德经》暗藏玄机

楼主:灵魂长生不死  时间:2020-12-27 18:43:16
解读历史经典:《道德经》到底是谁写的,真是老子吗?《道德经》暗藏什么玄机?

声明:本贴内容选自,天人学开创者——欧阳米果新浪博客

要说起千古以来,影响最大且又最为奇怪的一本书,非《道德经》莫属。

世上的奇书怪文倒是有不少,可要论影响力,《道德经》无疑是世界第一!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统计,《道德经》是除了《圣经》以外被译成外国文字发布量最多的文化名著,可是众所周知,《圣经》的普及是被宗教强推出来的,而《道德经》的普及,纯凭其自身的神奇。



这本书奇在什么地方呢?奇在这是一本无法被读懂的书。可以说,一千个读者心中,就有一千种对道德经的解释,包括那些对道德经各种恍 然大悟的人,也只是自己觉得明白了,难以获取学界和公众的普遍认可,别的不说 ,光是头一句“道可道,非常道”,在北宋之前主流观点就多达三种,如今又从古墓中挖出来了“非恒道”,那说法就更多了。

有人会问,这么难懂的一本书,为什么会广泛地传播呢,这就是道德经的第二个神奇之处,从这本书中随意摘取只言片语,似乎都大有深意,越琢磨越不简单,妙在似悟非悟、若明若晦间那一刻意动,胜在恍然豁然、慰然超然间那一丝玄通,可离俗也,可安志,可达心也,可自成……

这真怪了,这些经文字句难道是什么咒语吗?



那绝不是什么咒语,反而是非常朴拙的字句,可经文为什么如此难懂呢?略一分析,发现其中很多话说的似非而是,似是而非,以及种种正话反说,反话正说,打破常识、超出常规,违背常理,难怪叫做“非常道”,简直和量子物理有一拼,尽管如此,它却和量子物理一样,都有着很大的实用性,奇也怪也!

楼主:灵魂长生不死  时间:2020-12-27 18:43:16
别忘了有这么一句话:“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我们之所以不识奇书真面目,或许是因为思维迷失在了经句之中?如果跳出经句本身,能不能来个“外其书”而“书明”呢?

用“外其书”的视角重读道德经,结果还没等“明书”呢,道德经却表现出了更为不可思异之处!说出来可能都没人相信:全篇五千多个字中——
没有提到任何时间!
没有提到任何地点!
没有提到任何人名!
没有提到任何事件!

此外,全篇之中没有任何地方明确引用过任何人的任何一句话!

不信吗?可以逐字逐句去查,那些字儿就明摆着呢,甭管古本今本、甲本乙本道德经,看看就知道了。



怎么会这样呢?远自苏美尔、古埃及、古希腊乃至中国甲骨文之残篇,后至儒、释、耶、回、马列哲学之经典,直至今天的各种书刊报纸、论文作文之诸篇,哪有这么写文章的?

大家知道这代表着什么吗?意思就是,这本书不带有任何时代印迹!

也就是说,如果这本书首次面世是出土于宋墓,那我们就以为书是宋朝人写的,若首次面世出土于明墓,我们就以为书是明朝人写的,反过来说,若不是《道德经》中还有些器物名词、称呼用词,这本书有可能比八卦还要早呢,因为书中连易经八卦的事都没提。

是的,不但没提易经八卦,连道家的太极、四象、五行、九宫、天干、地支、丹鼎、仙人等等这些经典概念,统统没提!等于说,道德经中除了提到了代表二仪的天地阴阳之外,和道教就不怎么挨边儿了。



人们通常认为道教与道德经是一脉相传的,可实际不然,早期的道教如天师道、太平道刚出现的时候,与道德经的关系……怎么说呢?有点像洪秀全的拜上帝教与西方圣经的关系,属于借壳上市,正如洪秀全没有受过正规教会教育一样,张陵、张角这些创教人士,也不是老子的正统弟子,为啥?因为先秦时期如老子、庄子这些与道德经有关系的人,都没有让人们熟知亲传弟子。

这也很好理解,人家喜欢无为和“不言之教”,怎么能热心搞教育呢?(就冲这点,真不明白道德经是怎么传下来的)所以,早期道教只是挂靠了一下道德经,并不是一脉师传下来的,而且那些人创教之后从事的事业和拜上帝教也差不多,不是造反就是割据,这和《道德经》中讲的为人处世原则就更挨不上了。
楼主:灵魂长生不死  时间:2020-12-27 18:43:16
熟悉三国的人都知道,太平道的张角造反和天师道的张鲁割据都失败了,除了一部分人继续琢磨造反之外,众多道士开始了潜心修行的生活,钻研道的应用,这才促进了道术的大发展。

关于这些,相关文字和史实都非常清楚,咱想不信都不行啊。

大家想啊,道德经和后来的道教都没什么关系了,它还能和其他学说有交集吗?更不可能,道德经除了在写法上超离时代之外,还有更为离奇的地方:“道”这种思想,似乎是非常突兀地出现在人间的!

传统上,我们都认为道德经是从周易思想中引申出来的,其实不然。周易分为《易经》和《易传》两部分,《易传》(即彖tuan传、象传、系辞传等)成书于战国时代,比道德经出现的年代晚,这就不考虑了,那么《易经》……不知道大家读过单纯的《易经》没有,在这里先引用一段,比如这个:

乾卦 (乾为天)乾上乾下
《乾》:元亨利贞。
初九:潜龙,勿用。
九二:见龙在田,利见大人。
九三:君子终日乾乾,夕惕若厉,无咎。
九四:或跃在渊,无咎。
九五:飞龙在天,利见大人。
上九:亢龙,有悔。
用九:见群龙无首,吉。”



大家看到了吧?单纯的《易经》只写了各种卦,每卦一篇,都是干巴巴的卦辞和爻辞,再回头看一下道德经,很容易发现这两者之间没有什么紧密联系,因为《易经》之中从来没提过道德经中的“道”!甚至连阴阳的概念也没有。

哦,也别说,《易经》中还真用过“道”这个字,比如《小畜》卦中的“初九,复自道,何其咎?吉”,《履》卦中的“九二,履道坦坦,幽人贞吉”,可是这些“道”字指的是道路,与道德经中说的“道”,完全是两个概念。

道德经中说了两种道,一种是“先天地生”,然后又生了一二三的那个道,此道相当于“造物道”和“管理道”,包含各种根本规律,叫做天之道,简称天道;另一种是“大道废”那句中的道,此道指的是人间的行事原则、道法道义等,叫做人间之道,因为负责“造物与管理”的天道是不可能废的。

但不论是哪种道,都与易经中说的“道”不是一个意思,或者说,易经中的“道”、卦辞、爻辞,仅能与道德经中的人间之道靠点边吧。

关于天道思想的来历,道德经中是明明白白地交了底的!“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地母。吾不知其名,强字之曰道,强为之名曰大。”



从“不知其名”、“强字”、“强为”等用语中,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出天道思想并不是从以前传承中来的,否则直接用原来的概念和名称就行了,还需要用强吗?之所以要用强,正因为从前根本没有,又不知如何表达才合适,很勉强地现给起了个名:就叫“道”(天道)吧,由此可见,天道这种事物从命名到概念定义,是原创首发于道德经的,别无分号。

就凭这一条,说什么道德经的思想来自于古文《金人铭》,显然是不对的,因为《金人铭》中的一句话让它现了原形:“天道无亲,常与善人”。这句话道德经中也有,那么,谁引用了谁的?关键在于搞清楚“天道”这个词!

现在发贴好多内容不易通过审核,有时会删除,想看更多天人学内容,有机缘了解天人学的人可以看看【天人希望吧】,有心人会主动的在百度上搜一下:天人希望

楼主:灵魂长生不死

字数:2759

帖子分类:煮酒论史

发表时间:2020-12-25 21:58:52

更新时间:2020-12-27 18:43:16

评论数:2条评论

帖子来源:天涯  访问原帖

下载地址:TXT下载

 

推荐帖子

热门帖子

随机帖子